最新各论第九章-清热药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第九章第节清热泻火药PPT课件
-
18
• 总之,石膏味辛甘而气大寒,归肺胃二经, 因味辛主散入肺胃走肌表则解肌退热,味 甘主补,与寒相合则生津止渴,故石膏能 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肤之热,并能止渴 除烦。凡外感热病,邪传阳明气分,出现 壮热、烦渴,狂躁不安,汗大出脉洪大等, 石膏为必用之品,近来实践证明,石膏在 治疗“流脑”“乙脑”“肺炎”等热性传 染病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 3、阳虚证,寒湿证,真寒假热证忌用 • 4、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以勉克伐太
过,损伤正气。
-
8
第1节 清热泻火药(清气分热药)
• 含义:凡性偏寒凉,以清泄气分实 热为主要作用,治疗急性热性病及 脏腑热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
-
9
• 特点:
• 1、性味苦、甘、寒,归肺、胃经, 有清热泻火之功。
• 2、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热证。
• 近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药有解热、 抗菌、消炎、抗病毒、镇静等作用。
-
4
• 三、清热药的分类及适应证:
• 1、清热泻火药--用于温热病邪 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 大等实热亢盛证及脏腑热证。
-
5
• 2、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 入营血,壮热不退,神昏发斑及血 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 3、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实火 证。如湿温、泄痢、黄疸、小便淋 沥涩痛,阴肿、阴痒、湿疹、疮疡 等。
结、脉数。
•
实热——面红、目赤、口干、高热、舌红、
• 里热
苔黄、脉数有力。
•
虚热—面色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
失眠、脉细数
-
2
• 一、清热药的含义:
• 凡药性寒凉,能清除里热治疗里热 证的药物称清热药。
•
清热药ppt课件
10、对心血管作用(如降压、扩冠、抗心律失 常等)
11、对消化系统作用(如抗溃疡、解痉、利胆、 护肝等。)
12、血液系统作用(如降血脂、抗凝、止血 等。)
·
8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清热泻火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 效、应用。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的功效、主要临 床应用的特点。
·
9
一、含义:凡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气分 实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
二、性能特点:
1.性味:多甘,次苦,性寒。
2.归经:多入胃、肺、肝经,次入心、肾经。
3.功效:清热泻火。
4.应用: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口渴、汗出、烦 躁、脉洪大。
5.注意事项:使用本类药时,若体虚而有里热证者, 应与补虚药同用,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避免在 清热祛邪的同时更加损伤正气,
·
12
3.煅用收敛生肌:用治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 水火烫伤等。
4.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
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
5.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证忌用。
·
13
2、知 母 《本经》
[来源]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
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热,甘润滋阴,
治
里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治热毒证
热
证 清虚热药—清虚热—用治虚热证
阴虚内热证
温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
·
4
四、配伍:
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 5.体虚者,配补虚药。
11、对消化系统作用(如抗溃疡、解痉、利胆、 护肝等。)
12、血液系统作用(如降血脂、抗凝、止血 等。)
·
8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清热泻火药的含义、性能特点、功 效、应用。
2.掌握石膏、知母、栀子的功效、主要临 床应用的特点。
·
9
一、含义:凡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气分 实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
二、性能特点:
1.性味:多甘,次苦,性寒。
2.归经:多入胃、肺、肝经,次入心、肾经。
3.功效:清热泻火。
4.应用: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口渴、汗出、烦 躁、脉洪大。
5.注意事项:使用本类药时,若体虚而有里热证者, 应与补虚药同用,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避免在 清热祛邪的同时更加损伤正气,
·
12
3.煅用收敛生肌:用治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 水火烫伤等。
4.用量用法:煎服,15-60克,打碎先煎。
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用
5.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证忌用。
·
13
2、知 母 《本经》
[来源]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
肾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寒清热,甘润滋阴,
治
里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用治热毒证
热
证 清虚热药—清虚热—用治虚热证
阴虚内热证
温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
·
4
四、配伍:
1.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4.清虚热药,常配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品。 5.体虚者,配补虚药。
中药学5清热药 ppt课件
3、胃火牙痛、头痛,实甘热津寒止消清渴渴热,生。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
用,配知母、 生地、 如玉女煎
2020/11/13
20
石膏《本经》煅石膏外用 。有 敛疮生肌,收湿 拔干,止血之功。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 烫伤,外伤出血
2020/11/13
21
石膏《本经》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
2020/11/13
16
石膏《本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2020/11/13
17
石膏《本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020/11/13
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 标,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善治疗气 分实热证。
2020/11/13
9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2、清热燥湿药: 药性偏于苦燥清泄,以清热燥
湿为主要作用,善应用于湿热内蕴 或湿邪化热的病症。如湿温,泻痢, 黄疸等。
2020/11/13
10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蒸为主要作用。善治疗热邪伤阴及 阴虚潮热。
2020/11/13
13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 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 气血两清。
2020/11/13
14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 则。常配伍滋阴药。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
用,配知母、 生地、 如玉女煎
2020/11/13
20
石膏《本经》煅石膏外用 。有 敛疮生肌,收湿 拔干,止血之功。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 烫伤,外伤出血
2020/11/13
21
石膏《本经》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
2020/11/13
16
石膏《本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2020/11/13
17
石膏《本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2020/11/13
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 标,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善治疗气 分实热证。
2020/11/13
9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2、清热燥湿药: 药性偏于苦燥清泄,以清热燥
湿为主要作用,善应用于湿热内蕴 或湿邪化热的病症。如湿温,泻痢, 黄疸等。
2020/11/13
10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蒸为主要作用。善治疗热邪伤阴及 阴虚潮热。
2020/11/13
13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 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 气血两清。
2020/11/13
14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 则。常配伍滋阴药。
最新第九章-清热药(2)教学讲义PPT
分析:
性寒清热
入气分—清气分实热
入肺胃 走肌表—解肌退热
味辛发散
入肺胃—清肺胃热邪
性寒清热泻火——热去火消,津液自生 甘寒相合
滋阴清热
味甘滋补阴液——阴液得补,火热自消 生津止渴
热清渴止,心烦可除——除烦止渴
煅用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收敛生肌
应用
1.气分实解肌退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
第九章-清热药(2)
第九章 清热药
概述
1.热的含义: 热与寒相对而言。“热”是从症状上来说的。 不仅指身体发热,而且也指体温不高的热象。 凡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 赤、舌质红,苔黄,脉数、五心烦热等,均属 “热”的范畴。
2.热的分类 表热—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脉浮数。 里热—发热、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 脉数。
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
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 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生石膏30~60g,知母9~15g、炙甘草3~9g、 粳米15~30g。水煎至米熟汤成,分两次服。 病重一日可服2~3剂。 兼气阴虚者,加人参(党参)如人参白虎汤。 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 发斑疹,常与玄参、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药 同用,共奏气血两清之效,如清瘟败毒饮、 化斑汤。
五.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证准确。
因里热病证既有气分、血分之别,湿热、热毒 之异,又有实热、虚热之分。故应辨别里热症属 气分、还是血分;是实热还是虚热;是一般的火 热,还是湿热以及里热所在的部位(肝热、肺热、 胃热)
2.根据病情适当配伍。
里热兼表证—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
热在气分兼血热(气血两燔)—清热泻火 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气血两清)。
第9章 清热药2-PPT精品文档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入煎剂,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忌用。
【鉴别药物】
黄芩、黄连、黄柏
三黄性味皆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皆具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 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于清上焦肺
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并
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
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除骨蒸,
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龙胆《本经》
【药材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 龙胆或坚龙胆的根。
龙胆草
【药性】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功效】
【应用】
湿热黄疸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肝胆火 善于泻肝胆实火
黄柏
《本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黄皮树
黄柏(川黄柏)
【药性】苦,寒。
肾、膀胱、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功效】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火除蒸 善于泻相火 解毒疗疮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临床应用】
1 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热带下,配伍黄柏等。 2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清热之中,能泻肝火, 名目退翳,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生 翳膜,配伍栀子、淡竹叶等。 苦寒收涩,治疗湿热泻
痢,里急后重配伍黄连、黄柏、白头翁;治疗湿
苦参《本经》
【药材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 根。
三、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苦寒,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阴,
【用法用量】入煎剂,3-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忌用。
【鉴别药物】
黄芩、黄连、黄柏
三黄性味皆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三药皆具有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 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于清上焦肺
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并
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盛、
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除骨蒸,
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龙胆《本经》
【药材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 龙胆或坚龙胆的根。
龙胆草
【药性】苦,寒。肝胆。
【功效】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功效】
【应用】
湿热黄疸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肝胆火 善于泻肝胆实火
黄柏
《本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
黄皮树
黄柏(川黄柏)
【药性】苦,寒。
肾、膀胱、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功效】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清热燥湿 善于清下焦湿热 泻火除蒸 善于泻相火 解毒疗疮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临床应用】
1 湿热泻痢,带下阴痒 热带下,配伍黄柏等。 2 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清热之中,能泻肝火, 名目退翳,治疗肝经郁火所致的目赤肿痛,目生 翳膜,配伍栀子、淡竹叶等。 苦寒收涩,治疗湿热泻
痢,里急后重配伍黄连、黄柏、白头翁;治疗湿
苦参《本经》
【药材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 根。
三、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药性苦寒,燥湿力强,过服易伐胃阴,
清热药课件ppt
开始,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根据 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调整用药
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外用药的用法与用量
外用药主要用于清热止痛、消肿等,使用时需注意清洁创面或患处,避免感染。
用量方面,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一般建议每天使用2-3次,每次适 量涂抹。
外用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 医。
清热药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明 确,应慎用。
监测肝肾功能
长期使用清热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06
清热药的研发与展望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清热药在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
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清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力,增强抵抗力。
清热药的适用症状
01
02
03
04
温热病
如感冒、流感、肺炎等由病毒 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
等症状。
热毒证
如疮痈、丹毒、淋巴结炎等由 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
内热证
如口渴、烦躁、失眠、便秘等 由体内热邪引起的症状。
其他
如风热感冒、湿热黄疸、肝火 上炎等由热邪引起的其他症状
。
02
配伍与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中病即止
清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 ,故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
配伍禁忌
如石膏、知母不宜与藜芦 同用;黄柏、黄连不宜与 四环素类药物同用。
个体差异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的配 伍用药。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根据 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调整用药
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外用药的用法与用量
外用药主要用于清热止痛、消肿等,使用时需注意清洁创面或患处,避免感染。
用量方面,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一般建议每天使用2-3次,每次适 量涂抹。
外用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 医。
清热药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明 确,应慎用。
监测肝肾功能
长期使用清热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06
清热药的研发与展望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清热药在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
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清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力,增强抵抗力。
清热药的适用症状
01
02
03
04
温热病
如感冒、流感、肺炎等由病毒 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
等症状。
热毒证
如疮痈、丹毒、淋巴结炎等由 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
内热证
如口渴、烦躁、失眠、便秘等 由体内热邪引起的症状。
其他
如风热感冒、湿热黄疸、肝火 上炎等由热邪引起的其他症状
。
02
配伍与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中病即止
清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 ,故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
配伍禁忌
如石膏、知母不宜与藜芦 同用;黄柏、黄连不宜与 四环素类药物同用。
个体差异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的配 伍用药。
第九章中药清热药[可修改版ppt]
栀子
【药性】苦,寒。心、肺、三焦。【功效】 Nhomakorabea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栀子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 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 牡蛎散。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天花粉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天花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 干燥茎叶。主产于长 江流域至华南各地。 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 晒干切段,生用。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 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麦冬 人参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外用有
生津止渴, 除烦, 止呕, 利尿。
芦根的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芦根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 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清热药概述PPT课件
丹皮、知母、黄连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形成。
2、对抗透明质酸酶:
(射干)使细菌不易浸入组织。
3、增加肝细胞色素P450功能:苦参
4、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对内毒素的解毒能力
伤寒杆菌内毒素→死亡 大肠杆菌内毒素→腹泻
金银花、黄芩、黄连、 穿心莲
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类药物广泛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各个方面
许多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山豆根、青黛、山慈菇有抗肿
瘤作用此作用与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三、解热、镇静作用
1、犀角、石膏、知母、金银花、大青叶等对动物实验性发热模型 均有明显退热作用。 临床观察到:本类药物对发热病人的降温作用,与解表药不同: 解表药通过发汗而解热; 清热药退热多伴有不明显出汗。
2、石膏、知母、栀子、犀角、牛黄 镇静作用, 动物自主活动减少 与中枢抑制药协同
清热燥湿药: 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 代表方有:香连丸、栀子柏皮汤。
清热解毒药: 用于治疗各种热毒证; 常用药物:银花、大青叶、 连翘、板兰根; 代 表 方:五味消毒饮。
清虚热药: 虚热,通常指热邪伤阴所致的热证; 常用药物:地骨皮、银柴胡; 代表方: 青蒿鳖甲汤。
清热明目药: 能清肝热、散风热,用于肝热、风热目疾; 常用药:决明子、青葙子、夏枯草、谷精草。 代表方: 清箱汤。
[成分]
含氯原酸、异氯原酸、黄酮类(木樨草素)、忍冬甙等。
[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抗菌范围广
① 抗菌: G+球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G-杆菌: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杆菌 此外,结核、霍乱弧菌。
与青霉素合用,能显著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与广谱 抗菌素合用也表现为协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功劳
• 苦,寒,归肝、胃、大 肠经。
• 清热燥湿: • 凉血退蒸——特点:清
热兼滋养强壮。应用: 肺痨咳嗽,咳血吐血, 骨蒸潮热,腰酸头晕耳 鸣等。 • 10—15g。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 清热凉血: • 养阴生津 : • 脾虚便溏、素体虚
寒者慎服。
玄参
• 凉血养阴: • 泻火解毒——用于外感
各论第九章-清热药
前言
• 一、概念:以清泄里热、主治里热证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
• 二、分类 • 1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
大汗出、大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 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 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 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如肝胆 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口苦、阴囊湿 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 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肠湿热 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 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 湿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 热不扬、汗出热不解等。
• 相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引 起的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三焦热 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毒等。
• 同中之异:黄芩善清上焦热,黄连善清心经 热和中焦热,黄柏善清下焦热。
• 不同点:黄连与黄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 妄行证,其中黄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 之胎动不安;黄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 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 清热生津(特点: 清里热兼透表热。)
• 止呕除烦 (特点: 清胃热以止呕 )
• 宣毒透疹: • 清热利尿: • 附:苇茎 :以清热
排脓见长,为治疗 肺痈的要药
竹叶
• 清 热 除 烦 —— 用 于 热病烦热口渴,心 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等。
• 利尿淡竹叶功效主治异同
天花粉
• 清 热 生 津 —— 用 于 热病烦渴,内热消 渴,肺热燥咳。
• 消肿排脓——用于 疮疡肿毒。
• 注意:配伍,禁忌 证。
栀子
• 泻火除烦 : • 清热利尿——特点:
导热邪及湿热之邪 通过三焦由小便排 除体外。 • 凉血解毒: • 消肿止痛 : • 注意:品种,炮制 品,配伍,外用法。
芦根
•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除烦、利尿通淋, 用于热病烦渴、热淋尿痛等。
• 不同点:(1)清热除烦以竹叶为优, 为治疗心火上炎之口糜的常用药,且竹 叶兼入肺经,可用于肺经风热咳嗽等; (2)淡竹叶以利尿通淋为优,长于治 疗心火下移小肠之热淋尿痛、尿赤、尿 涩等。
莲子心
• 苦,寒。 • 清心安神—心火亢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 辛、甘,大寒。 •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
味辛透热,退热力强)治疗高热,有汗 无汗皆可,主治肺胃气分实热证(阳明 经证、喘咳,牙痛、头痛等)。 •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 注意:炮制品,用量,禁忌证。
知母
• 清热泻火(在外治 外感热病,高热烦 渴,在内上治肺热 咳嗽,中治胃热消 渴,下治阴虚骨 蒸)。
黄连
• 清热燥湿: • 泻火解毒——特点:
长于清泄心经实热 和中焦实热。 • 注意:炮制品,配 伍(配木香,配吴 茱萸配肉桂),禁 忌证,不良反应。
黄柏
• 清热燥湿——长于 治下焦湿热 证。
• 泻火解毒——长于 清泄下焦火热。
• 注意:炮制品,配 伍(配知母,配苍 术),禁忌证等。
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主治异同
• 生津润燥(上养肺 阴,中益胃阴,下 滋肾阴)
• 注意:炮制品,配 伍。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 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 肺热咳喘等。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 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 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 伤、外伤出血等;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 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 所不具备。
赤芍药
• 清热凉血 • 祛瘀止痛 • 清泄肝火 • 注意:反藜芦 • 孕妇慎服。
熊胆
•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 疮痈,痔疮肿痛,咽喉 肿痛等。
• 清肝明目: • 息风止痉:
•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1.5—2.5g。不入汤剂。
• 注意:实热则宜,虚家 当戒。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 清热燥湿: • 泻 火 解 毒 —— 特 点 :
长于清肺经热邪。 应用:肺热咳嗽等。 • 止 血 安 胎 —— 热 扰 胎元之胎动不安。 • 注意:炮制品,禁 忌证。
龙胆草
• 清 热 燥 湿 —— 特 点 : 长于清泄肝胆湿热。 善治肝胆湿热下注 之阴肿阴痒、带下。
• 泻肝胆火——善治 肝火耳聋耳鸣等)
• 注意:用量,禁忌 病证 。
苦参
• 清热燥湿: • 祛风杀虫止痒: • 利尿: • 作用部位在下、在 外 注意:配伍(配白鲜
皮,配当归、贝母, 忌配藜芦),禁忌 证。
谷精草、青葙子与密蒙花功效
主治异同
• 相同点:三药同能明目退翳,治疗肝热目生 云翳,视物昏花等。
• 同中之异:青葙子苦寒,清肝火力强,长于 治疗肝经实热目疾。密蒙花味甘微寒,功兼 滋养,治疗目疾,肝虚、肝实皆宜。谷精草 味辛能散,性凉清热,内生火邪、外感风热 之目疾俱效。
• 不同点:谷精草又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头 痛等。青葙子又能降血压,但青光眼患者慎 服。谷精草又养肝血以除虚热,治小儿疳热 害目等。
盛失眠、心悸等。 • 涩精止血—心肾不
交之遗精,以及血 热吐血。
夏枯草
• 清 火 明 目 —— 用 于 肝火亢盛之目珠疼 痛,用寒凉药反剧 者,或入夜尤甚者 等。
• 散结消肿:瘰疬、痰 核等。
• 降血压: • 用法:
决明子
• 清肝明目: •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
上亢之头痛、眩晕、 耳鸣、耳聋等。 • 润肠通便: • 现代研究:
病之温毒发斑、白喉, 内伤热炽之目赤、咽痛, 痰火结滞之瘰疬,热毒 外发之痈肿疮毒等。 • 注意:配伍(配牡蛎、 贝母,忌配藜芦)。
牡丹皮
• 清热凉血(特点:凉血 不留瘀。)应用:吐血 衄血,夜热早凉,阴虚 无汗骨蒸。
• 活血化瘀——闭经痛经, 痈肿疮毒,跌扑打伤。
• 清泄肝火: • 注意:孕妇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