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
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长相思的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以诗引题(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1、要求:⑴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三、初读后想象1、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2、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四、悟词意1、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2、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⑴作者的身在那里?⑵作者的`心在那里?3、学生再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五、想象画面1、教师放音乐指一学生读,学生想象画面。
2、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3、练习朗读。
4、写片段: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5、再读。
六、课堂延伸1、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2、创设情景,感情升华。
【教学反思】《长相思》是校长扬州之行的一大发现,某次偶然的机会向本人推荐,本人初看教案,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决定一试。
在此之前我从未曾想象到,一首简简单单的词,能上得如此之丰满,如此之浑厚,如此之动人,如一首悠悠旋律在不断的起承转合的节奏变迁中咏唱着那一份情感,让激越的思绪不断飞扬,不断扩散。
读是这节课的元神,是这节课的精粹,我注意到古诗词教学依托载体是读,所以我对读的训练是足够的,并都尽量做到每一次读都解决一个问题。
《长相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长相思》,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情感和美。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长相思》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商隐。
2. 学习理解《长相思》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3. 分析诗歌结构和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4. 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长相思》全文,PPT或黑板准备。
2. 与《长相思》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的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出示李商隐的头像和简介,然后简单介绍他的生平。
2. 运用音频或视频等媒介,播放一段悠扬的古琴曲。
- 这里可以选择与《长相思》相关的音乐。
二、理解诗意(15分钟)1. 分段讲解诗歌全文,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 分析诗歌的基本情感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伤感。
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鼓励他们在小组或全班分享感受。
三、分析诗歌结构(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字数和句数等方面。
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四、创作与表达(30分钟)1. 学生个人创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是一篇短文或一首诗。
2. 学生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批评和鼓励。
3. 部分学生上台表演或朗诵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和悲伤情感的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长相思》对他们的影响和启发。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读后感,通过阐述自己对《长相思》的理解和感悟,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的意境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词作,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感受词的意境,领悟词作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词作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作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音乐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深情的词——《长相思》,一起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重点突出他的身世和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词。
3、初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词意,体会情感(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词意的理解和疑惑。
(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征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
5、想象画面,感受意境(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长相思优秀教案
长相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学会从意象、意境等方面分析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大意,感受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2)学习通过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作者身向榆关那畔行,却心系故园的复杂心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以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词中的生字、生词、典故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思乡的音乐,如《故乡的云》,营造出思乡的氛围。
(2)提问学生:当你们远离家乡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相思》。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的身世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明白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写下这首词,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词义(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2)教师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榆关”“那畔”“聒”等。
(3)小组合作,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教师答疑解惑。
5、赏析诗词(1)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意象,如“山”“水”“风”“雪”等,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2)提问学生:“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探讨“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两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长相思优秀教案
长相思优秀教案【篇一:《长相思》教学设计】长相思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作者名叫纳兰性德,复姓纳兰,跟我一起读他的名字---纳兰性德,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文武双全。
他的词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现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教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教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猜猜看长相思要表达作者什么意思?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正读音)大家看,更在这儿应该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出示ppt)指名朗读(两名以上同学)教师评价:字正腔圆在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谁来试试找找它的节奏。
指名朗读。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评价: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了解词意(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故园又是怎样牵动着他的愁绪呢?(二)根据要求,读准《长相思》1.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检查: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
3、读出味道: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
(三)联系背景,读懂《长相思》1.长相思,思的是什么呢?(故乡)找出相关的词句,课件出示这句――(课件: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你能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词的意思吗?3.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心,在哪儿?(板书:心系故园)词人这么思念故乡,那他一定是远离了故乡的。
他人在哪儿呢?身向何处?到词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4.在康熙二十年,三番之乱平定,国泰民安。
第二年三月,康熙出山海关到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告祭祖陵,祭祀祖先。
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从北京到沈阳途中写下的。
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方案。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21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
那么谁情愿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同学配乐诵读。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
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查阅相关资料、反复诵读、试着理解古诗词的意思)2、在预习时,你发觉长相思与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了吗?点击课件,出示词老师介绍词:词是诗的别体,词由于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老师补充:长相思是词牌名,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也是这首词的题目。
3、检查朗读下面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更在这儿应当读几声?你怎么知道第一声的?解释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读,老师评价:字正腔圆古代,词是可以配乐唱和的,有它自己的节奏,老师给大家标出来了,谁来试试。
一起试着这样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读读这首词。
三、学习这首词(一)默读1、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这还不够,还要读得有情有味才可以,这就需要我们读懂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相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纳兰性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音乐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理解亲情的可贵,增强对家人的关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含义,引导他们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品味古诗、欣赏古典文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可贵,培养对家人的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长相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2.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品味古诗、欣赏古典文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品味诗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等。
2.音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与诗歌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展示课件,介绍作者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展示课件,呈现诗文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长相思”、“故园无此声”等,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
3、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活动设计: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忆交流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诗句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长相思3、解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三、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四、出示学习目标五、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读准读通。
同桌合作互相练习诵读,注意读出节奏。
(抽生读,相机指导)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
(讨论交流)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
(各种形式展示)六、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1、“故园”指什么?2、“此声”指什么声音?3、“故园无此声”,反问(?)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1)山水之间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3)千帐之外有此声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
教学准备:《长相思》电子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
《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
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
(出示电子课件)让学生齐背《静夜思》。
《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
出示课件《山月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
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
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
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
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1.初读《长相思》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2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
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再齐读《长相思》。
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1《长相思》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内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长相思》词牌和曲调,能够准确地吟唱整首词。
3. 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其他古典诗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长相思》的诗意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词牌和曲调。
难点是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教师介绍《长相思》的作者辛弃疾和其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该词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 学习词牌和曲调学生学习《长相思》的词牌为“南乡子”,掌握曲调,开始学习吟唱这首词。
3. 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教师讲解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等,让学生借鉴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古典诗词当中。
4. 理解诗中的感情描写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感情描写,当中主要包括对于离别的悲伤与思念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和理解来描绘出这些情感内容。
5. 作诗在学习和理解这首词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以“长相思” 为题材的小诗,并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地吟唱整首《长相思》。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相思》中的修辞手法和感情描写。
3.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表达能力来创作一首以“长相思”为题材的小诗。
五、教学延伸1. 给学生推荐其他古典诗词,让其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去吟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词曲,以丰富和增强意识。
3. 推荐相关电影、电视剧和书籍,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不但可以深刻理解辛弃疾的《长相思》的内涵,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词的内涵,掌握采用的修辞方法,以及能够进行创作,对于其文化素养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皆有显著的作用辛弃疾的《长相思》是一首充满了思乡之情的古典词曲,词句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
《长相思》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长相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长相思》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2. 分析诗歌的词章结构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4.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诗歌的词章结构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2. 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长相思》这首诗的文本;2.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3. 学生用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等等。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学生对于《长相思》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进行了解。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诗歌分析(30分钟)教师将《长相思》这首诗的文本逐行进行解读,分析词章结构和情感表达。
教师重点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4. 诗歌欣赏(30分钟)教师播放朗读者朗读《长相思》这首诗,让学生先静听诗歌的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再播放配有背景音乐的诗歌朗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5. 合作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享对《长相思》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与组员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就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诗歌欣赏心得,可以选择《长相思》这首诗进行赏析,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进行欣赏和写作。
七、板书设计:《长相思》教案- 了解《长相思》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诗歌的词章结构和情感表达- 掌握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提升诗歌欣赏能力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对《长相思》这首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挑起“身心”矛盾,走进“相思”故事周一贯先生一再告诫语文教师,提问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
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把问题呈现出来。
此时,教师若能趁温点火、开闸放水,火势会更旺,水势会更大。
课堂上,王老师引领学生在“有板有眼地读,尽可能读出味道”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情感激荡中的教学环节如下。
师: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请大家仔仔细细看一看插图,再仔仔细细读一读后面的注释,再连起来想一想,整首词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按教师指点的方法学习。
)师: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是否读懂了?第一个,“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在何方?(学生思维活跃,分别说:在山海关、在山海关关外、可能在山路上、可能在崇山峻岭的山路上、可能在大河的船上、可能在营帐里。
王老师分别叫他们站着,指出这就是纳兰性德经过的六个点。
)师:读懂了一半。
一句话,纳兰性德“身”在征途。
(板书:身在征途)师:第二个问题,“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学生说:在他的故乡、在他的家乡。
)师:心在家乡、在故乡,心在“故园”。
(板书:心系故园)师:纳兰性德把自己掰成了两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随手画上大圆圈)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全挑起了学生心尖的矛盾。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课堂怎样做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怎样“让学生把活的知识学活”(魏书生语)?实践证明:一篇篇看似索然无味的课文,只要有一个引爆点、生发点、辐射点,必定会让学生茫然的目光聚焦。
我们都知道: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
此时,学生看着王老师精心预设的板书,听着王老师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身’、‘心’掰成了两半,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的深层启迪,其心中怎能不激起探赜索隐、追本溯源的兴趣?浸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课堂,学生的思考是兴奋的、快乐的、昂扬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窠、旷”等6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请我们打开书,翻到90页,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
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3)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全文总共有四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这篇文章描写了四季不同的美景。
作者抓住每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进行描写。
板书: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四、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5)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四季之美,表达的是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之情。
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
我们要通过轻重读的变化、语速快慢的改变,来表达情感。
《长相思》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长相思》教案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相思》。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古典诗词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相思》原文、注释、译文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长相思》,了解诗文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长相思》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2)简要介绍诗人纳兰性德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意象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欣赏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表达感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长相思》。
(2)写一篇关于《长相思》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长相思》纳兰性德思乡情亲人情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长相思》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情感态度的体现,以及对亲情和家乡的珍惜。
八、课后拓展1. 收集其他描写家乡和亲情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3《长相思》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长相思》的情感表达和情节发展。
2.掌握生字词“长相思”、“又”、“想到”、“衣裳”、“影儿”等的意思和读音。
3.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课文的情感和主题。
2.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体会古诗文表达的美感和情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通过古诗文的表达,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追求。
3.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中的长情和厚爱,激励学生珍惜友情和家庭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把握《长相思》的情感表达。
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和运用。
3.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情感与景物。
教学难点1.感悟和表达诗歌中的深层情感。
2.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描写秋天的音乐。
2.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感受和印象,并与自己的感受做对比。
第二步:课堂学习(15分钟)1.听老师朗读课文《长相思》,感受古代的情感表达。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步:词语理解(10分钟)1.分析生词“长相思”、“又”、“想到”、“衣裳”、“影儿”的意思和使用场景。
2.学生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并描述自己的长相思。
第四步:情感表达(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长相思,结合生活或者课文中的情感。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彼此分享自己对友情或家庭情感的理解。
第五步:思维拓展(10分钟)1.学生进行情感拓展思考,写一段描写自己心中长相思的文字。
2.学生组合成双人对话,表演诗歌中情感表达的对话内容。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和追求。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反思自己长相思的文章,理解并发掘内心情感。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长相思》的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挑起“身心”矛盾,走进“相思”故事周一贯先生一再告诫语文教师,提问要有较大的覆盖面、穿透力、挑战性。
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把问题呈现出来。
此时,教师若能趁温点火、开闸放水,火势会更旺,水势会更大。
课堂上,王老师引领学生在“有板有眼地读,尽可能读出味道”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情感激荡中的教学环节如下。
师:长相思,长相思,纳兰性德为什么长相思?请大家仔仔细细看一看插图,再仔仔细细读一读后面的注释,再连起来想一想,整首词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按教师指点的方法学习。
)师:我提两个问题,看看你是否读懂了?第一个,“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在何方?(学生思维活跃,分别说:在山海关、在山海关关外、可能在山路上、可能在崇山峻岭的山路上、可能在大河的船上、可能在营帐里。
王老师分别叫他们站着,指出这就是纳兰性德经过的六个点。
)师:读懂了一半。
一句话,纳兰性德“身”在征途。
(板书:身在征途)师:第二个问题,“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学生说:在他的故乡、在他的家乡。
)师:心在家乡、在故乡,心在“故园”。
(板书:心系故园)师:纳兰性德把自己掰成了两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随手画上大圆圈)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完全挑起了学生心尖的矛盾。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课堂怎样做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怎样“让学生把活的知识学活”(魏书生语)?实践证明:一篇篇看似索然无味的课文,只要有一个引爆点、生发点、辐射点,必定会让学生茫然的目光聚焦。
我们都知道: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
此时,学生看着王老师精心预设的板书,听着王老师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身’、‘心’掰成了两半,把他们合在一起,你又发现了什么”的深层启迪,其心中怎能不激起探赜索隐、追本溯源的兴趣?浸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课堂,学生的思考是兴奋的、快乐的、昂扬的。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优秀10篇《长相思》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二)读准《长相思》结合诵读穿插讨论:──“更”为什么要读平声?──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三)读懂《长相思》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
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长相思》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长相思》教案(精选16篇)
《长相思》教案(精选16篇)《长相思》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朗读、背诵词《长相思》。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长相思》,了解有关词的基础学问,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力量。
3、情感目标: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叙写自己赴边关途中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词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理解抒发的一种浓郁的思乡之情。
2、会朗读、背诵这首词。
设计理念:通过同学朗读感悟,培育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感觉。
学习过程中反复诵读,体会词中所表现的意境。
让同学在情景朗读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增加同学学习诗词的爱好促成同学对古典文化的积淀。
教具预备:搜集相关的资料及代表词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始终在坚持课外积累古诗词,那么你们了解关于积累古诗词的哪些方法?2、结合这些学问,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词。
同学诗词接龙。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闻名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词的意思。
1、介绍。
师生共同介绍搜集的资料,并齐读的名字。
2、同学读这首词,运用以前学习过的方法:查资料,查工具书,疏通词的内容。
3、同学沟通自己的收获,通过沟通,初步感知词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体会词中描写的景象。
1、学习上阕。
①、请同学说说上片描写了哪些景象。
(同学在黑板上做上记号)②、同学自由画出上片中所描写的任意一种景象。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
③、配插图全班齐读词,再自由读,融入画中的情景。
2、学习下阕。
①、从词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同学在词中找一找。
②、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些声音?并想象一下还有什么声音?指明同学发挥想象回答。
③、试想一下,在这么烦躁的声音中,能睡着吗?那么这个时候他最思念的是什么?(揭示表达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④、同学一起仿照声音。
老师范读,让同学感受声音的嘈杂。
四、反复诵读,领悟词的音乐美。
1、读词找出词的韵脚。
2、词有节奏,同学给词配上节奏诵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第1篇】长相思纳兰性德教案《长相思》教案1、教材分析《长相思》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是一首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忆江南》等诗词,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也有了基本的认识。
3、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2、明白词句大意,体会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理解词句大意。
难点: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缕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的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清代第一大才子的眼中乡愁又成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一看。
(2)、解诗题齐读。
(板书课题)长相思——词牌名,一种词的格律(3)、知作者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康熙皇帝的一品带刀侍卫。
是清代词坛上一个标志性人物,被当时人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4)、抓字眼,明诗意(跟着范文朗读画出节奏和着重号,在全班齐读听一听,做纠正。
)抓字眼,(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问:“山一程,水一程。
”程什么意思生答。
“风一更,雪一更。
”“聒”“此声”程:路程、行程。
千帐灯:帐篷点的灯。
更:古时候的记时时刻。
聒:嘈杂的声音。
此声:代指风雪声。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了,我们再一起来跟着范文朗读读一读,试着说一说词句的意思。
)抽生答。
再整理。
【跋山涉水,向关外走去,晚上很晚的时候帐篷都点起来了灯;风雪交加,战士们都被风雪声吵醒了,(想做梦梦到家园都不行。
)京城是没有这样的风雪声的。
】(5)、多诵读,悟诗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赏析《长相思》,总结鉴赏诗词的小方法,能够做到“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诵读、想象、质疑等方法品析本词,并运用总结
的方法赏析纳兰性德其他词作,进一步了解纳兰及纳兰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
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对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诵读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本节课要加强诵读指导。
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学生了解并不多,可以通过介绍纳兰词使学生了解这位词人,并产生阅读其词作的兴趣。
诗词意境的把握一直是诗词赏析的难点,通过联想和想象训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由学生熟知的柳永引出纳兰性德。
同学们都知道,柳永词在宋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人们都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时隔几百年之后,在清朝,有一位词人的词,流行程度可与柳词比肩,出现了“人人争唱饮水词”的热闹景象。
世人惊叹“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这位词人就是纳兰性德。
活动2【讲授】诵读
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词作,归纳朗读小技巧。
(1)字正腔圆,定准基调:注意区分词作,大概有以下几种:气沉声柔,气沉声缓,气足声硬,气满声高等等。
(2)有板有眼,注意韵律、节奏。
(3)把握情感,注意重音、味道。
活动3【活动】品析
置身诗境,品读分析,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过程。
1、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析词中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体会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3、谈一谈喜欢哪个词或句,为什么喜欢?
4、体会本词的整体对称美。
总结鉴赏过程:(1)反复诵读,形成画面——置身诗境
(2)找到意象,分析情感——缘景明情
(3)品析字句,加深体悟
活动4【练习】拓展
用刚刚总结的方法品读纳兰性德的另外一首词作《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通过分析意象,把握体会作者情感。
活动5【活动】总结
两首词作看纳兰其人。
知人论世,加深理解。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
满洲正黄旗,康熙朝权臣明珠长子,清初著名词人。
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
容若二十二岁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武官正三品。
是康熙的宠臣近侍。
纳兰性德出身高贵、少年得志,但却没有钻研仕途的热情。
他痴迷于汉族文化,喜好作诗交友。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在词作上,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
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史杂感等。
纳兰词有许多传世佳句,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是人间惆怅客”等。
王国维评价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一生极尽富贵荣华。
他的家世、他的地位、他的才情、他的品德、他的风度...
都令人仰慕。
可纳兰一生并不快乐,翻开《饮水词》泪、恨、愁、伤心、断肠、惆怅……触目皆是。
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权高位重,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着的是对自由的渴求,对感情的敬重,对友情的执着,还有他的报国之心。
活动6【作业】作业
1、归纳整理鉴赏诗歌的方法
2、背诵两首纳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