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2

合集下载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特点和家庭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理解和宽容他人的态度,树立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特点和家庭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和寓意。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3)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父子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父子关系在课文中的表现。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关系的特点和家庭价值观。

5. 课内外阅读:(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进行交流讨论。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要内容。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如何?3. 学生对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受有何变化?4.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教案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使学生了解并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视和热爱。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体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与家人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

3. 通过对小说中情节的把握,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亲情的尊重和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和谐相处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深层的亲情含义,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亲情体验。

2. 教育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小说中的亲情观念,解决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说中的亲情关系,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多年父子成兄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把握小说的主旨。

3.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亲情在生活中的体现。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亲情体验,分享对家庭和谐相处的看法。

5.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小说中的亲情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观念,解决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亲情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小说《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的亲情观念,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观念。

七、案例分析1.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高中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ppt精品课件2

【高中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ppt精品课件2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教学目标
1、通过零星的材料归纳出文章中
心;(理解文章的形散神不散) 2、通过学习,培养独立自主的意 识,学会尊重、关爱他人。
二、复习 散文有关知识:
1、散类:
抒情散文
《匆匆》 《丑石》
议论散文
《谈笑》
三、研讨
1、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眼)是什么?文中的父亲是
一个怎样的人?
2、说说你和你父亲之间的故 事。你认为父子之间应该如兄 弟一样吗?
3、假如你已为人父、为人母,你 打算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4、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 方法方面存在问题吗?你认 为要作哪些改正?
6、从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
写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读后感 或者“父与子”的话题作文
漫画《前长后短》
德国 卜劳恩 父与子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多年父子成兄弟 (2)

多年父子成兄弟 (2)

多年父子成兄弟简介在人们的生活中,亲子关系通常是父子之间的关系。

然而,有时这种关系可以进一步发展,变成一种更为深厚的兄弟情谊。

本文将讨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题,探索这种特殊的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以及它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背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确实存在。

通常情况下,这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以及沟通方式有关。

首先,这种关系通常在亲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感情基础。

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通常是这种关系形成的基础。

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之后兄弟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和积极的家庭环境对这种关系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父亲通常会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儿子也会感受到家人的爱和关怀。

这种情感上的连结会增强亲子关系,并为父子成为兄弟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良好的沟通方式对于父子成兄弟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沟通,父亲和儿子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愿,从而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

形成过程父子成兄弟关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通常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阶段:阶段一:父子关系在这个阶段,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他提供指导和支持。

父亲会教导儿子一些重要的生活原则和价值观,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阶段二:朋友关系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他与父亲之间逐渐建立起一种朋友关系。

他们开始分享彼此的兴趣和爱好,并相互支持和鼓励。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分享。

阶段三:兄弟关系当父亲和儿子一起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加强,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兄弟关系。

他们相互依赖,互相支持,并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影响多年父子成兄弟关系对家庭和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增加家庭凝聚力当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发展为兄弟关系时,家庭的凝聚力将得到增强。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案标题: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多年父子成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3. 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小说的文学价值。

教学准备:1. 电子版或纸质版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封面和作者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个标题有什么想法?你们认为这个故事会讲述什么内容?阅读理解与讨论:1. 学生独立阅读《多年父子成兄弟》,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

2.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及小说中所揭示的主题。

3. 分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文学鉴赏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人物形象或情节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3.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人物形象或情节的分析,包括该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评价与总结: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篇关于《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书评,评价该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 学生互相交换书评,进行互评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书评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撰写书评。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多年父子成兄弟》电子版或纸质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资料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资料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资料《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一篇充满感人情感的故事,是父亲和儿子多年磨砺,从对抗到理解,从仇视到和解,从父子到兄弟的历程。

本文通过分析本文所展现的父子关系、家庭教育、人生追求等主题,设计了一节以阅读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感受情感桥梁的建设,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生活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主题、情节和人物。

掌握读懂整个故事的基础。

3.理解本文所展现的父子关系、家庭教育、人生追求等主题,提高学生的情感教育和阅读能力。

4.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2.难点: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和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阅读和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1.本文原文2.多媒体教室3.百度课堂、慕课学堂等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可通过音乐、视频等课前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多元性,增强学生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2.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身边有哪些让你感到亲情呢?大家都希望家庭和睦,那么为什么有些家庭感情破裂了呢?3.引入本课的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名叫《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文章,从中了解一下父子关系、家庭教育、人生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解释。

2. 学生们依次表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中的父子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三步:情感认知与评价1.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及课堂讨论的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情感认知的思考。

回答一些对于文章的评价性问题,如文章主题的思考、真善美等方面。

2.教师将学生集体的答案沿学科目标、教学重点和思考方向进行汇总和总结,首先强调正确和全面的认识与思考,然后进行立意性评价。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教学目标:1.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内容;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4.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发生改变吗?”引导学生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阅读及讨论(30分钟)教师放映《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电影片段,学生观看后,小组讨论对片段的理解和感受。

3.理解与解读(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电影片段中的情节和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故事的内涵。

4.个人阅读(10分钟)学生进行个人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个人读书笔记,包括对故事情节、角色性格、故事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

5.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观点与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分享和交流,讨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题和故事的意义。

6.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和观点,并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四、教学要点:1.对《多年父子成兄弟》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2.对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和变化的观察和解读;3.对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思考和评价;4.对故事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电影片段;2.教师准备的讲义和解读材料;3.学生个人读书笔记和小组讨论记录。

六、教学反思:《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和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培养他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理解。

中职教育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案

中职教育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案
接着,对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学习。 “以小见大”就是能从生活中细小之事、微小之物中挖掘出其不寻常的内涵。或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蕴涵深刻的哲理,或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思考。
小结:这是一篇描述父子关系的散文,作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刻画了两个可爱而又可敬的父亲形象,同时也批评了那些试图用自己理想的模式来塑造孩子的父母,指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行的,甚至是愚蠢的。
2.语言品味。
这篇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说教,他对事物的细致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不像某些散文浮夸造作,也不像某些散文居高临下,他的散文是一种感身边的事,用恬静之心、朴实之情,化伤痛为淡泊。他的散文是一杯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清幽宁静,有一种儒生的雅致。汪曾祺自己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聚焦到课文的2-4节:作者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写了很多关于父亲的事情,每一句话都能让我们看懂,并不故作高深,晦涩难懂,比如:课文第四节“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用短短的一句话,就写到了我和父亲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瞎抹”二字,用了很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当时二人之间十分融洽的关系,父亲能允许“我”在那乱涂乱画而不加以阻止,体现了父亲用了一种非常尊重和鼓励的方式来让“我”自主学习。这就是汪曾祺先生的语言特点,“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除此之外,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语言,又比如:
中职教育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周次/课次
计划学时
1
教学对象
课 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学时间




知识与学习水平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多年父子成兄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文章的结构,概括出“父亲”的形象2.过程与方法:分析“父子”能成为“兄弟”的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汪氏家风的演变内涵,揣摩民主平等风气对人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探讨父亲形象及父子成为兄弟的原因教学难点:两代父亲的形象及汪氏家风的传承关系。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师从沈从文,散文风格平淡质朴,如话家常,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

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

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导语: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内涵的异同。

(这两句话均强调了亲情重要,后者不仅如此,还包含着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这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子的尊卑有序的关系的表达。

因此,在众多儿女的心目中,都渴望有一位“慈父”,有一位如兄弟般的父亲,更是我们的一种奢求。

读散文,不妨扣住标题,因为标题中暗含了许多至关重要的信息。

“父子”二字出现在标题当中,我们也可以想见,汪曾祺那样的父子关系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所以,我们就从标题入手,探究“父子”二字背后的深意。

二、紧扣“父子”:文中写了哪几对父子?请分别概括父亲和儿子的形象。

从课文中找出如下原句: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五篇材料)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五篇材料)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授课课时:第1、2课时授课课型:新授课教学用具:常规、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音、形、义,完成“思考与练习1;”2、结合补充资料,了解汪曾祺;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感受父子间的亲情;4、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5、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我的父亲”和“我”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述的父子关系,学习捕捉生活典型事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大家思索后能够实话实说。

(1)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父亲在你心目中的印象,你会用哪一个词?(2)现实生活中,你们父子(父女)有着怎样的关系?(3)你理想中的父子(父女)关系又是怎样的?(4)你认同父子(父女)之间成为兄弟(兄妹)样的关系吗?请学生畅所欲言。

在刚刚学习的胡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我们从质朴简单的语言中能够鲜明地了解到作者母亲的爱子之慈,教子之严的慈母严父形象。

无庸置疑,这是歌颂母爱的文学作品。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在人们的印象中,母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水,温柔无尽,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像是山,棱角分明。

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仍然能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

当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不同的,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其实并无定论。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父子关系的,一起来看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授新课1、解决字词音、形、义请学生默读全文,留意重要字词的音、形、义。

教师【投影】字词,请一位学生朗读词语,强调正确读音。

麦穗(suì)狐肷(qiǎn)粘牢(zhān)雕镂(lîu)....冥衣(míng)圭峰碑(guī)郿坞(méi)忻县(xīn)....请学生齐读字词两遍。

多年父子成兄弟优秀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优秀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初一语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所写的两代父子关系,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涵义。

2.学习细处落笔、小中见大的写法。

3.让学生学会建立现代化的、平等互爱的家庭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涵义,学习细处落笔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中细处落笔的写法。

三、主要教法和写法指导:主要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赏析法学法指导:学生自主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的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时通过教师的点拨补充,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并深化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有一则短视频——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

看完让学生由歌曲自然导入课文。

我的导入语是:同学们,这则短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绝大多数家庭中的父子关系——父亲如山,沉默却坚毅地为儿子扛起一切。

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和兄弟可以画上等号吗?(生:不能)师:可是有人却说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怎么会成兄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先生的家庭中去看一看!(板题)(二)整体感知:(读得通畅)1.师:请同学们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把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并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本文中你觉得读音或写法有难度的字词。

“我觉得第……段的……在读音/写法/含义有难度,我们可以……去记忆/我们应该注意……”生:自学字词并交流讨论。

2.老师用PPT展示重难点字词,学生齐读重难点字词。

(读得明白)3.快速浏览全文,然后思考以下3个问题:(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大家觉得这篇课文可以划分成几层?分别是什么?(3)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明确:(1)写了两对,“我”和父亲,“我”和儿子;兄弟关系。

(2)这篇课文可以分4层。

1段:题目由来;2-4段:“我”的父亲;5-7:“我”做父亲;8段: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

(3)文章主旨是“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4段末)(三)深入探究(读得明白)1.师:再次阅读全文,然后分小组探讨以下问题:(1)“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作者连续写了两对父子,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明确:(1)“我”的父亲:多才多艺、重情重义——“画家、会乐器、养蟋蟀、养花、做冥衣”随和、手巧——“和孩子玩、放风筝、做玻璃手工、做各种花灯”赏识、宽容、平等——“炫耀作文、不苛责学业、写情书出主意、与儿子抽烟喝酒等”(2)“我”是一个尊重、民主、平等的父亲。

多年父子成兄弟-鲁人版必修四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鲁人版必修四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鲁人版必修四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鲁人版必修四课程《父子》中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对课本中的人物关系有所了解,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收获。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关系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与价值观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放映一段《长大》电影的片段:阿丽的父亲工作忙碌,没有时间陪阿丽,而阿丽的邻居王叔叔却一直在陪伴和帮助阿丽成长。

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父子》中的鲁智深和关胜有些相似,因此让学生先对阿丽和王叔叔的人物关系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2.自主阅读老师在黑板上给出要求:学生要自己默读一段《父子》课文中的内容,并围绕“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个主题进行思考。

阅读时间约5分钟。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自己的解读,并把解读内容用白板朗读方式表现出来,最后老师带领全班畅所欲言地分享,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4.全班共同分析所有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白板内容,并在班级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共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5.展现人物感情课堂中通过身体表现(台词表演、面部表情等)的方式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以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6.归纳总结教师提问学生:•故事中鲁智深和关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一种关系?•你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和鲁智深、关胜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假如你遇到了跟你成为至亲最好的朋友,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并总结了人物关系、情感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表演,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对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回收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符合提问的要求。

###3. 学生的小组和班级合作,以及学生的展示表现是教学评价的另一表现。

如果班级合作紧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就可以获得高分。

中职教育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中职教育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1.作者简介
2. 生字词及成语
3.主要问题及答案
1-4节每段内容
父亲的性格特点
两个问题及答案
1.5—8节内容
2.主要问题
3.“我”的特点
两个问题
父亲和“我”的特点
1.掌握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思路;
研读课文,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
复习前面内容,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了解“我”的特点,更好地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
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人人自危,自顾不暇
着重强调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其中,“闻而不问”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7.总结:父亲和“我”的特点
父亲——聪明,随和,富有童心,爱孩子懂孩子,关心我的人格和精神追求
“我”——深受父亲的影响,对待孩子平等、尊重、信任,互相关爱”
PPT依次呈现
中职教育语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周次/课次
计划学时
1
教学对象
课 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教学时间

学Hale Waihona Puke 目标知识与学习水平
整体感知,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技能与学习水平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情中把握“兄弟”式父子关系的特点;
职业素养
体会本文散淡朴实的语言风格对自己语言表达的影响;







知识&技能
重点
2. 思考: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作业批改情况
教学反思
其次,我们也了解了“我”和儿子之间的几个小故事:学拼音给儿子写回信;儿子不跟我划清界限;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对儿子恋爱闻而不问的态度。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我”和儿子之间继承了“我”和父亲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案教案标题:多年的父子成兄弟教学目标:1. 了解父子关系中的成长和变化2. 探讨父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3. 培养学生的家庭关系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父子关系的演变和成长2. 父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3.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维护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父子关系的理解和认知2. 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视频素材3. 互动讨论问题4. 家庭关系分析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子关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父子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介绍父子关系的演变和成长,从父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亲和儿子在不同阶段的互动和沟通方式。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父子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庭关系意识。

4. 情感表达:组织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活动,让他们通过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对于父子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维护。

教学扩展:1. 家庭访谈: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访谈,了解不同家庭的父子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2. 家庭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庭活动,促进父子关系的互动和沟通。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情况。

2. 作业表现:评价学生完成的情感表达作业,包括文字、绘画等形式。

3. 参与互动: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表现和观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父子关系的成长和变化,培养了家庭关系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和睦具有积极意义。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

《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3. 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3.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解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进行思考和感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内容1. 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介绍。

2. 文章的观点和主张分析。

3. 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4. 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

5. 文章的总结和启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文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讲解解析:对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5. 分享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 案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7. 作品欣赏: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8. 总结启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张,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阅读理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讲解解析,分享讨论,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作品欣赏,总结启示。

八、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测验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思考和感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高三语文选修课本《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设计(2)

高三语文选修课本《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设计(2)

高三语文选修课本《多年父子成兄弟》教案设计(2)五、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1、学生朗读。

2、最后一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事实上在呼吁什么?回答:它的作用是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3、文章中处处选用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否给予我们作文中的写人文一些启发?大家发现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1)题目是中心,开篇点题。

(2)通过第一个“父亲”的典型事例推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中心,然后通过第二个“父亲”的系列事例证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通过议论深化了中心,旗帜鲜明地批评了一些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板书: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六、理解性阅读:1、“我”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1)父亲聪明绝顶 (2)父亲很随和(3)父亲爱孩子 (4)父亲关心我的学业请找出具体事例及相关词句说明。

2、“我”与儿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关系不错表现在四件事情上:a、学拼音给儿子回信b、儿子不跟我划清界限c、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表明父子间平等、理解、尊重、相信3、“我”写“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意图是什么?(1)提倡家庭充满人情味,人际间没大没小,父亲保持一点童心(2)反对父母叫人敬畏,用自己理性的模式塑造孩子七、探究性阅读:1、你认为父亲的“聪明绝顶”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吗?不是直接原因,但他的聪明对孩子影响很大,同时为下文写“多年父子成兄弟”奠定基础。

2、你认为很多版本删去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合适吗?(1)合适的理由: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不能表明父亲的“聪明绝顶”(2)不合适的理由:不能把这一段看作只是写父亲的“聪明绝顶”,此外还写了父亲的爱好广泛、有爱心。

3、你认为“多年父子成兄弟”写了两对父子是否多余?写一对父子的表现固然可以,但从本文来看,写两对并不多余。

多年父子成兄弟2

多年父子成兄弟2
③“使我非常为难”的原因是什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是重点“革命”对象,自身难保,而儿子带回的“黑人”随时会被公安局或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举报,究竟是顾全儿子的同学情谊,还是考虑家庭的安危,这让“我”非常为难。④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什么?其基础是什么?
对儿子的婚姻大事“我”的态度是“闻而不问”,即了解但不干涉。这种做法的基础源于“我”和儿子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表明父子间平等、理解、尊重、相信




这是一篇描述父子关系的散文。作者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表现了父亲与自己,自己与儿子之间那种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提出了许多颇具教益的观点,对于人们如何“做父亲”,如何处理好家庭父子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与方式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在儿时都经历了父母身边的生活,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父爱的主题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成了永恒。的确,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父母是海,而我们是海里的鱼儿。一个在家中和儿子成为“兄弟”的父亲,给了“我”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具体来看看汪曾祺是怎么当“父亲”的。
二、课文研究:
请学生朗读5—7节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四、作业布置:见前
朗读法
点拨法
举例法
多媒体
诵读法
点拨法
三、小结全文
这是一篇描述父子关系的散文。中国的父子一般缺乏沟通,关系很微妙,大多时候是互相地心领神会。就这样在沉默中,双方度过一生。临了,回头一看,说是父子,莫若兄弟!这应该是中国父子关系比较好的状态,显然与西方不同。本文作者和他的父亲,和自己的儿子之间的关系,很明显就是非常不错的父子关系。课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刻画了两个可爱而又可敬的父亲形象。做父亲的能尽量保持一点儿童心,与儿女处成兄弟、兄妹一般的关系,或许是人伦关系中一种较高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授课人:南京市秦淮中学朱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散淡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验等方法等使学生感受人间至真至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和体验文中所抒写的父子亲情,感悟人间至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父亲对儿子的情感。

2.学习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寓巧于拙,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启发式、问答式、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板块】触摸――研读――拓展【教学过程】一、【谈话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希望你们的父子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名人和父亲是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笔下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去寻觅那份久违的感动。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走进文本】1、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全文这是一篇描述父子关系的散文。

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刻画了两个可爱而又可敬的父亲形象。

请问:作者刻画了哪两个父亲的形象?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文中的“我”有双重身分,既是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

据此,文章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连接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词是_________。

第一部分(1——4段):写“我”的父亲。

第二部分(5——6段):写“我”做父亲。

第三部分(7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

2、锁定父亲,重点研读“我”的父亲部分和“我”做父亲部分。

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父亲”可爱而可敬的性格特征的?写了父亲的哪些事?从这些字词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

⑵作者写了父亲的哪些事来表现父亲的?例一:作者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制作图章,会摆弄各种乐器,会做冥衣,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孩子玩品——风筝、玩灯、镂空玻璃的能养小小昆虫的精致的小桥小亭八角水晶球、草扎的纺织娘、重瓣荷花灯、小西瓜做的烛灯等。

爱好极为广泛,趣味极为高雅,情调极为浪漫,生活极富诗意,心手极为灵巧,极富艺术的禀赋和才情。

例二:他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小昆虫,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例三:为病逝的妻子制作冥衣,做得十分精巧,可以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品种繁多,四季皆有。

不难看出,制作冥衣时他有多虔诚有多用心。

他对妻子那种经历了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最为质朴也最为动人的情感。

他完全按着妻子生前的喜好来制作冥衣,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宠爱、娇惯,那里面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无尽的思念、细心的呵护和至真的疼惜。

他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仍然温暖、幸福和如意。

例四:他永远开朗乐观地面对生活,拿出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带着他们一起找寻生命的种种乐趣。

心态平和,富有童心。

例五:儿子作文好,他总是将孩子的作文到处拿给人看,引为自豪。

儿子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及格就行,并不苛求。

儿子十几岁学会了抽烟喝酒,他也不以为是沾染了恶习。

自己喝酒时,还总是给儿子倒上一杯,抽烟时,又总是先递给儿子一根,还先为儿子点火。

儿子十七岁开始了早恋,在家写情书,他做父亲的没有大惊小怪,相反,却在旁边为他瞎出主意。

对于孩子们,他亲近、友善、理解、包容和友善,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

他总是用自己智慧灵巧的双手和热切呵护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出神异快乐的童话世界,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永远是水晶一样灵动明净的琉璃世界。

(3)你对“我”的父亲印象如何?把你的看法写出来。

(不少于60字)这题属于“提炼表述类”。

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结束句)“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然后理清文章围绕中心句进行叙述的三层意思:第一,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第二,作为一个父亲,常常保持一点童心。

第三,由于父子之间有点“没大没小”,因此家庭充满人情味。

显然,这是一位好父亲。

在以上提炼的基础上把握以下两点,即可正确表述出来:①写出自己的看法。

②写出这种看法的根据。

(4)文章的前几节,写的只是作者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

这是否与文题相悖,是否与其它内容没有关联?【明确】1.正因为父亲敬畏所有的生命,才不会苛求自己的孩子,才会平等的对待孩子,才会理解尊重包容孩子,才会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健康自由的发展以无限的空间,给他们铺开一条阳光之路,让他们从容走向健康,走向成熟。

2.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才会为孩子们所喜欢。

3.这样写实质上却很好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并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做好铺垫。

4.这一种父子关系,显然对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创作成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成就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为人们喜欢的汪曾祺。

不难看出,中外读者掀起了解读和研究汪曾祺的热潮,绝不是偶然的。

“我”是怎样做父亲的呢?阅读4——7段,解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5)段中略写了两件事,详写了一件事;该段中“使我们非常为难”的原因是怕担干系(或:“人人自危,自顾无暇”)。

(末一空用文中词语回答)2.第(6)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无教养,不分辈分,第二处的意思是平等民主。

3.第(7)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4.认真品昧,第(7)段中“而且,可恶!”一句中的逗号不能去掉,原因是有逗号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化效果的作用(或:更突出了对那种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的谴责)。

5.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第(4)段中父亲给孩子递烟点烟,为孩子写情书出主意的情节选取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5)为什么说“多年父子成兄弟”是“我”的名言并亲身实践呢?(出示作者介绍)1.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鲜明独特的父亲形象。

这一位父亲形象可亲可近可爱,身上有着吸引孩子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而父亲对孩子的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和友善的态度,消除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距离。

这种感情使得父亲的形象格外亲切,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认为,这无疑是做为父亲的最大成功。

2.作者笔下的父亲这么有才、这么好,人生本该很丰富,很成功,但其对自己的儿女怎么就不强求?那样的年代的家庭可能是民主的吗?其实这些问题都出在作者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与话语方式、性格、处世方式上,作者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纯属人的天性的自然,且需要把它代代相传的审美化的人生理想。

个中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出示投影【走近汪曾祺和他的散文】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

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

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

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

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着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

另有一些京剧剧本。

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

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说教,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似鲁迅散文的悲怆,不像余秋雨的居高临下的启蒙,他的散文是一种感身边的事,用恬静之心、朴实之情,化伤痛为淡泊。

如果说鲁迅的散文像一杯咖啡,苦却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余秋雨的散文像一杯烈酒,呛且有时会伤身,那么汪曾祺的散文则是一杯国产的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之甘甜,清幽宁静,有一种儒生的雅致。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

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三、【语言鉴赏】汪曾祺散文语言自然清新,含意隽永。

请找出你认为值得玩味的语言来体味。

如: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

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还不太满意父(母)子间现有的关系,你可以用什么办法去营造自己向往的氛围?请联系课文和现实,谈谈对我们现有的两辈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或感慨。

平等和谐的父(母)子(女)关系,并不仅仅是儿女们的心愿。

只是父母有太多的担心,有沉重的期望;只是儿女仅有单纯的世界,有天真的理想。

在升学压力巨大、就业竞争残酷的今天,父母们又怎能接受“及格就行”的事实?我们也听说过:某某作家小学没毕业,某某科学家数学不及格,还有某某企业家曾是个旷课、捣蛋的学生……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我们并非不相信这些事实。

只是我们相信:上面的这些“人才”一定走过不少弯路,他们也一定为此付出过艰辛的代价。

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必要走他们的“长征路”,去先尝辛苦而后奋起呢?还有,今天毕竟不像当年。

上个世纪70年代前,稍有文化,哪怕是高中(中专)学历就能很容易获得一份工作;而工作的技术含量也不高。

在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如何立足社会,哪怕是做一名工人甚至于农民,也是需要相当的知识与技能的。

这就决定了时代对父母、对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决不能在这方面放宽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本人。

当然,这与关系的和谐是两回事。

但我们两辈之间,都应在一个理解的平台上才能获得心灵相通、水乳交融的关系。

当今时代,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的不在少数,为什么会这样,恐怕更多的还是少了平等与尊重,少了理解和包容,也少了友善与珍爱。

从汪氏父子的这种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友善的关系里,我们应该好好的深思自己反省自己,从此出发,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和父母子女的关系,也重新认识和处理好自己与亲友同事伙伴的关系。

六、【推荐阅读】《拐弯处回头》、中国父亲网,父亲节。

练笔:“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中秋月圆之时,你那十分思念的你的远在他乡的亲人,请你借此机会写一段表达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话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