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共29页文档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e67bd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9.png)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与发展。
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我们目睹了无数的峰峦变幻,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其一,重视品德教育和实践教育改革开放前,我国学校教育重视的主要是学科知识和文化传承,而人文精神、生活技能则被忽视了。
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我国在1985年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其中强调品德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等各方面的改革,逐步明确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其二,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公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明显,教育公平严重受损。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实施“升学改革”、“义务教育法”、“农村教师师资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平衡配置,促进了教育公平。
教育投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全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由1970年的1.2%提升至2017年的4.2%,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其三,推行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学校教育也进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
教育信息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使学生更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我国近年来也在各方面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
其四,强化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相对较低,发展较为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把职业教育视作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入国际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体系,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行教育信息化、强化职业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我国的学校教育向着更加多元化、科技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
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我国的学校教育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更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变化11375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变化11375](https://img.taocdn.com/s3/m/136a3d23cc175527072208be.png)
义务教育
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 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 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 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 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适当的。
9
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从2001年开始 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 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 宿生生活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 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0多亿元,共 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3400万人。 2006年又从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享受 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达到4880万人。 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 政策。
改革开放前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 大学招生考试的时间是有学 校决定的,并不是全国同一 命题考试招生,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 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考试。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高考制度正式设立。 1952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 对全国旧由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将中国一 举纳入苏联模式教育体系。此次院系的调整,中国的 高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数大学学科单 一,发展不均衡。
16
17
谢谢观看
6
7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 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8
第二阶段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经济建 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质 教育要求,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 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优质ppt]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6c9577ed630b1c59eeb5e7.png)
文革时期教师被批斗
+ 那个“怀疑一切,打 倒一切”的狂热年代 所发生的事:各级学 校领导干部和教师, 特别是一些学术上有 成就的专家、教授, 均遭到残酷斗争,无 情打击,身心受到极 大伤害,有的被迫害 致残、致死。文革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 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 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 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 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 教育体系。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 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 事大学学科单一,发展不均匀。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谢谢观赏~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尤其为重要的事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 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 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 解,恢复高考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 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60万名研究生陆 续走上工作岗位。
取消高考制度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 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 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的大 学停止招收,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 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 格。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 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 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 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 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以统一考试、则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改革开放前后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教育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a78a1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4.png)
改革开放前后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也对国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历史原因的制约。
在这个时期,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另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然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设立了一大批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提升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改变。
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强调素质教育的作用。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开始引入电子教学和网络教育。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更加自主和多样化。
这种教育模式的改变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另外,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的国际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学生可以通过海外留学、交流项目等方式前往其他国家学习,了解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增加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从教育资源的分配,到教学模式的改变,再到国际交流的扩大,都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中国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应对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需求。
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不断进步,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前后的教育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教育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765610559eef8c75fbfb325.png)
教育越来越普及化
•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颁布并实施了《义务教育法》,以法 律的形式保障了孩子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 ,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改善,也是国家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
教学设施的变化 •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 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 具。就算在10年前,依然还有老师 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整块黑板写 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 下来,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 一层白白的粉笔灰再正常不过了。
文革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改革开放前
•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
复招生。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 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 审”。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直到 1971年,大学才重新正式开始招生, 大学新生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 推荐产生,而不是通过高考。
改革开放前
教育
改革开放前
•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 招生考试的时间由学校决定 ,并不是同时举行,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安 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
考。
改革开放前 • 1952年开始,中央人民政府开 始仿照苏联模式,对全国旧有 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 ,将中国一举纳入苏联模式教 育体系。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 需要大量的工科技术人 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 在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 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
• 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大学
的录取名额在中国许多地方不到适龄青年千分之一。在一
些地方和单位推荐过程由于裙带关系而腐败变质。1970年
代,百分七十通过推荐上大学的学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
政治背景。同时,本科学制从四年缩短到两三年。由于新
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授抱怨说一些大学生的水平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68923e30975f46527d3e129.p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阶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教育制度 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高考制度的恢复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后教学设施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教育制度
1949年之前,中国的各所大学招生考 试的时间是由学校决定的,并不是同时举 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时间去安 排去不同的大学进行多次高考。1952年中 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起因:
建国后的17年,中国的教育工作虽然也曾出 现失误, 特别是“左”倾的错误,但是大部分时 间内路线是正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背景:
1966年5月,林彪、江
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
泽东关于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统治我们学校”的“左”
倾错误论点炮制了一个教
育战线的“黑线专政论”, 林彪
影响:
我国高考中断了十年,缺乏了选拔人才的机制 上大学的大多数是工农子弟兵,学校政治化严重且学
生的素质较低下 许多大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卷入文革的活动中,教育
课堂和教育活动一片混乱 文革十年更拉大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西方国家教育
的距离,使我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使国文盲增多,全国民的素质下降
• 1979年,上海大学率先实行了人员流动, 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工资改革
• 1983年,国家教育部同意上海交通大学扩 大管理权限,增强学校办理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baa4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1.png)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校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对外开放初期的教育体制改革,到如今的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等多元发展,我国学校教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课程改革、教学理念转变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我国学校教育40年的变革与发展。
在教育体制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体制、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1985年,我国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教育体制也不断地进行调整,出现了分层管理、多元化管理等新的管理模式。
2002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实施了新的国家教育法,明确了教育的性质、目标、任务和国家对教育的保障,进一步促进了教育体制的现代化。
我国还设立了多所新的高等教育学校,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课程改革方面,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不断地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目的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
在1990年代,我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德为先、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目标和理念。
2001年,我国又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课程设置、教学要求、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也不断地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展才能和个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国学校教育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力推广了素质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1996年,我国开始推行了小班教学制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2007年,我国又大力推广了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现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5ceda7bd0d233d4b04e6948.png)
抚今追昔话师德细细想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给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首先是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国的办学理念,从只抓智育、升学率转变到培养全面发展、有较高素质的一代新人,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主,德育为先,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
由于办学理念的转变,办学方向更新,小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学校办成让人民放心、满意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
第二是教师队伍越来越专业化,教师的素质越来越高。
30年前,小学教师队伍严重不足,教师数量少,具有大、中专学历的教师基本没有,甚至小学毕业就走上讲台的教师为数也不少,谈不上专业对口,更谈不上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发展。
现在,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正所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目前,小学从教人数番了几翻,而且通过岗位培训,新教师引进,至今具有大专、大本学历的教师占据多数。
在各个领域的教育、教学评比中,屡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三是教学模式的变化,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殿堂,知识传授的地方。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模式是僵化的,学生围着教师转成为天经地义,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读书也是不成文的条约。
现如今我校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打破了教师一言堂沉闷的空气。
我校教师努力探索实践了“探究式”“师生对话型”课堂教学、建设“和谐高效课堂”等教学模式,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教学更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就是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
工资的增长,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热情。
以前“臭老九”的称号一去不复返了,老师们开始大踏步奔向教育的未来。
从以前的几十块,到现在的几千工资之外还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和劳保的保障,教师的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教育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4f0eb8ddd88d0d233d46a31.png)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 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 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 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 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 的基本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 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为小学五年,初 中四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适当的。
两免一补政策
中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 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项政策从 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 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 财政安排“两免一补资金70多亿元,共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 学生3400万人。2006年又从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享受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达到4880 万人。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 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
改革开放吹 响了中国教 育的春风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 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 天。 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 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 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 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 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245182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f.png)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40年来,中国教育实现了从传统的粗放式教育向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个性化方向的转变。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育质量、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探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二、教育制度的变革1.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198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得以真正普及。
随后,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行“免费、普及、优质”的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保障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目前,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达到了99%以上,保证了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2.高等教育的制度变革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制度经历了较为大刀阔斧的改革,涉及招生、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
其中,最为有影响力的是1998年开展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从“唯分数”的分数制选拔模式,逐步朝向综合素质招生的模式转变,高等教育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三、教育质量的提升1.学生基础素质的改善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为学生基础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同时,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基础素质的增强, 如新课改、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这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关注自我,主动学习,这些影响都显著促进了学生基础素质的提高。
2.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师队伍质量稳步提高,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待遇、加大培训力度、落实职称评审制度等。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敬业精神,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教育思想的变革1.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教学模式逐渐从被动的知识灌输向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转变。
同时,中国的教育思想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元化能力,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积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