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及思考

作者:张智明付艳艳

来源:《商情》2011年第09期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凭借其与制造业的互动性,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关于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提升作用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同时,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出角度发,对我国西部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升级

引言

有关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例如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论和丹尼尔.贝尔的三阶段论)都说明服务业代替制造业成为发展的新动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说明了这点。然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替代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以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工程设计、产品维修、通信、物流、会展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成为提升制造业效率和竞争力所依赖的高级要素。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

乔均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点。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的比较成本难以下降,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也难以提高;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主要需求部门,它同时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及其国际竞争力水平。具体表现为:(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促进分工细化。随着企业面临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竞争越来越高,追求专业化而不是范围经济,便成为企业普遍诉求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逐渐分离出来,由独立的市场主体运作。(2)信息化加速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互动中融合。(3)创意文化产业正在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文化和网络产业正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城市经济体系,有其网络产业可以不受区域经济制约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城市及其连接其他城市制造业起到促进作用。[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重化工业,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充当着“配角”。那么改变现状首先就要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升级做起。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在理论方面,刘志彪认为生产者服务作为独立的产业部门,以其强大的支撑功能而成为制造业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路红艳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从创新角度、价值链角度以及产业融合角度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行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1)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创新

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创新的创造者和传递者,通过与客户的相互接触,促进双方的创新。一方面,制造企业通过购买生产性服务为其注入新知识、信息技术等,帮助自己进行研发、设计等活动。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为制造业提供服务而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学习效应,促进其自身的创新,进而再传递给制造业,如此往复,相互促进。同时,高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2]

(2)生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实质上是向其价值链的两端攀升。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中,生产性服务后动在整个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例如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行业作为价值链利润高端环节,加入制造业(例如维修保养、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使得制造业获得更多服务化带来的高端利润,促进制造业在产业链体系中向高端攀升。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也能使得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从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生产转化。

(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表现在产业间的功能互补与延伸实现,往往发生在产业链延伸的部分。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即“产品+服务”的捆绑模式。这种捆绑模式的融合反映了“产品寓于服务之中”或“服务寓于产品之中”的理念,使得产品与服务的边界模糊,通过以制造产品为载体,实现了服务的物化,并以服务为平台,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广义上的产品创新。另外一种是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要素投入,向制造业的延伸,形成新型产业。这种融合,一方面通过产业链上下不同环节之间功能的互补,可以使原有的生产加工过程融入更多的技术、知识、信息要素,提高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程度和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引起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的相对收益的变化,进而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发生转移,导致不同寒夜的扩张和收缩,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学习过程,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提高产业层次和结构。[3]

在实证方面,冯泰文运用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引入交易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提升制造业效率的内部机理。实证发现,中国近20多年制造业的效率确实得到明显提升,其中,以金融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交易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的中间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影响作用比较小,只占总效应的7%—8%;生产制造成本不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关系的中介变量。[4]

三、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一定影响的西部发展问题。那么,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的内在机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西部地区顺利承接产业转移最佳选择。

(1)利用研究开发、科技支持等业务创建创新环境

研发与科技支持是制造企业提升产品价值,发展自主品牌的最直接的方法。服务性生产行业是知识创新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在西部工业园区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选择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形成创新环境,使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利用信息、物流等服务促进制造企业生产发展

随着整合观念的不断深入,从战略高度重视(下转都66页)

(上接第38页)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已经成为大型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大家都充分认识到物流对制造企业效率的影响。同时,信息服务作为网络产业可以不受区域限制实现跨越发展,能够与东部地区同时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成为加速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制造领域的运用,能够快速、全面、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了工业领域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市场流通等方面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增强了科技含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益,总体上提高了制造业的水平。

(3)利用金融、保险等服务助推西部制造企业快速成长

金融业是对制造业的效率影响最为明显。所以,西部工业园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构成重要充分利用金融、保险服务。一方面,在企业发展构成中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让企业无资金顾虑的进行技术创新与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完善现在的保险制度,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受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