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学和实务有效对接

合集下载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应运而生。

产教融合旨在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将企业实践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的学习和培养机会。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意义、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产教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会计教育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的培养。

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的会计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产教融合促进了教育与就业的对接。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大量的会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

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同时,高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可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基地可以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会计技能,同时给予一定的报酬和福利,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开展企业导师制度。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专业人士来校给予学生指导和培训。

企业导师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组织企业讲座和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实践经验和行业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企业参观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增加实践经验。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课岗融合”指的是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之间的融合,是近年来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思路。

在会计实务教学中,推行“课岗融合”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会计实务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易、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在学校或企业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参与实际工作,亲手操作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课岗融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学生要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把相应的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教师应该运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把学生带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中,让学生了解岗位工作的实际流程,体验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会计来校授课,让学生面对真实会计问题,学习最新的会计实务知识。

三、上下联动,形成共同合作在“课岗融合”理念下,校企联动可达到共同合作的效果。

学校可以与企业或会计事务所进行合作,将学生送出去实习,与企业或会计事务所建立联系,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岗位需求。

这样,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学习企业文化和业务操作,同时从企业的角度看待会计学科。

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不定期地为学生提供培训和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注重实际应用,强化实践操作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课岗融合”也要注重实际应用,强化实践操作。

学生要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根据课程要求参加实践操作。

学校也应该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与设备,建立实验室和模拟环境,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会计实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和能力。

总之,在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可以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1. 背景介绍会计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科,与实践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应运而生。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和教育资源相结合,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界限,促进产业和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

2. 产教融合的意义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做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2.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产教融合的做法,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学习到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2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竞争激烈。

通过产教融合的做法,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就接触到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提前适应就业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2.3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产教融合的做法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提供更加实践性的教育;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

通过合作,学校与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 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具体做法3.1 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项目,进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习和实践会计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2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度。

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对接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将实际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案例纳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践。

3.4 项目合作学校与企业可以开展项目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同时也能够了解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和管理方法。

课证融通下《会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课证融通下《会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课证融通下《会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周书美李瑜琨北京市商业学校摘要:本文研究《会计基础》与“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何实现课证融通。

尝试以“X”证书标准完善课程教学标准,建立《会计基础》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标准;按岗位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教学任务,探索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证书融合的具体路径;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实施双重考核,探索通过学分银行实现专业课程和证书相连。

关键词:课证融通;1+X证书;会计基础;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在财务智能化发展背景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对会计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意义非常重要。

从2019年6月起至今,北京市商业学校会计专业成为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智能财税、个税计算等多个1+X证书试点学校,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学生参加X证书考试并取得相应X证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X 证书。

现以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证书为例,就该证书如何与《会计基础》课证融通进行研究。

一、《会计基础》教学现状(一)教学内容与岗位脱节财务智能化已成为财会岗位新的发展趋势,智能财务软件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使《会计基础》课程中复式记账法、手工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成为不必要,其相关课程内容应被逐步取代,但是《会计基础》课程内容并没有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已不适应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二)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体验岗位操作流程《会计基础》教材主要讲授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没有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相衔接。

中等识的学习和理解。

审计模拟实验将审计业务流程的要求、技术方法和程序贯穿至每一模块的教学中,让学生完成审计业务中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和风险识别、制订审计计划、实施控制测试和实施实质性测试,填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整个工作流程,体现审计业务的仿真性,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五个对接

五个对接

“五个对接” ------特色办学之路1、对接政策寻支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其发展方向与政府政策导向和领导者的态度与支持密切相关。

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领导班子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建设实训基地。

为改善办学条件做出了积极努力。

),2、对接市场设专业,(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为此,学校坚持对接市场设专业,是个专业的开设都能贴近市场需求。

学校组织专业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调整结构使其与主导产业挂钩。

2000年开设专业;2000年开设专业。

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原则。

每年的毕业生95%以上都有就业岗位。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会计、计算机、市场营销、金融、美术设计为主的五个骨干专业群,涵盖九个专业的文理专业格局,职业特色日趋显著。

今后我们将其班的更加充满活力。

3、对接企业定课程(课程要根据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需要来设置和安排。

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切实反映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

理论课和实践课要求1:1?),4、对接实训定师资,教学内容、形式的组织与开展也充分依托企业,使企业全面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本教材开发,通过校企合作,对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有关工学结合模式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与影响可以衍生到各个方面,本文在此仅陈述如何依托工学结合,更好的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5、对接岗位练技能。

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近年来,中职教学模式以学校培养为主,沿用学科课程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企业还需要对毕业生进行长时间的岗前培训。

为了解决企业用人与学校培养不对口的矛盾,我校首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深入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与行业企业一同构建满足订单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经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师傅多次研讨,确定了机电专业的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的岗位。

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

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

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一、绪论会计专业是培养具备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的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等教育机构在开设会计专业的逐渐将中职教育中的会计专业纳入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

为了保证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与定位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统一各级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都能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也通过一体化的教学,促进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的对接与衔接,实现教育的质量均衡与有效提升。

三、课程设置1. 会计实务1.1 会计基础1.2 会计核算1.3 财务管理1.4 财务报表分析2. 软件应用2.1 会计电算化2.2 会计软件应用2.3 数据处理与分析3. 专业实习3.1 企业实习3.2 会计事务所实习3.3 财务部门实习4. 实践课程4.1 会计模拟实验4.2 财务案例分析4.3 实地调研与报道四、教学环节1. 知识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

注重实操和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软件操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实习在校期间,学生要进行一定的企业实习和会计事务所实习,实践所学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4. 综合实践通过财务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五、教学管理与评估1. 教学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评估通过考试、实习表现、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3. 教学质量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保障教学质量。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在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是指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真实案例的学习,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进行探讨。

一、理论思考1. 建立理论框架。

会计实务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教师可以根据职业需求、企业实际以及学生水平等因素,确定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会计实务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真实企业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教学。

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将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亲自操作会计软件、填写会计凭证等,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实际会计工作,掌握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

二、实践思考1. 贴近企业需求。

在会计实务教学中,需要贴近企业需求,引导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邀请企业会计担任客座讲师,讲解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和技巧,让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会计实务竞赛等活动,与企业接轨,获得实际操作的锻炼和经验。

2. 引导学生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教材、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展示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及时反馈与评估。

在会计实务教学中,及时反馈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与沟通

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与沟通

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与沟通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商科学科,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理论和实务是密不可分的。

会计理论是指对会计原则、会计规则以及会计方法的研究和总结,而会计实务则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理论和规则进行财务管理和报表编制的过程。

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的基础和指导。

它通过对会计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则和规则,为会计实务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例如,会计理论中的“货币计量原则”要求企业以货币计量和计价,这就直接影响到实务中的货币资产的计量和报表编制。

又如,会计理论中的“收入确认原则”要求企业在经济利益发生和可计量时确认收入,这就直接影响到实务中的收入确认和报表编制。

然而,会计理论和实务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会计理论是对实务的抽象和概括,而实务是理论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会计实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会计理论往往无法完全适用于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具体问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会计理论和实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

会计理论的发展需要实务的反馈和验证,而实务的发展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和支持。

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促使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也可以为实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实务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电子商务的会计处理、虚拟货币的会计确认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推动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为实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会计理论和实务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相互理解和融合。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会计理论和规则,以及其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同时,会计人员也需要将实务中的问题和挑战反馈给理论界,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高校业财融合的具体做法

高校业财融合的具体做法

高校业财融合的具体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开始将业务与财务融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做法来促进高校业财融合的发展。

高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

通过开设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引入实践案例,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经营环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可以组织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企业实习、创业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的业务操作中,了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流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加深对业务和财务的理解。

高校还可以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开展创业比赛、创新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校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指导等资源,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为实际的商业运作,促进业务和财务的融合。

高校还可以建立业财融合的研究机构或实验室。

通过建立研究机构或实验室,聚集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开展业务和财务的研究工作,推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高校可以利用研究机构和实验室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业财融合的发展。

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业务和财务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探索创新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方法,促进业财融合的发展。

高校业财融合的具体做法包括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研究机构或实验室以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

通过这些具体的做法,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培养平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推动高校业财融合的发展。

课程思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摘要: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视角,重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模式思路,从"一融四驱"的角度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一融"即在会计教学中,课程思政要找准模块结合点、落细内容融入点和抓实环节融进点。

"四驱"即"以思融课",驱动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以岗定课",驱动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以赛择课",驱动课程目标对接技赛标准;"以证选课",驱动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

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思政上要发挥专业的道德基因,不要改变专业课程原有的特点,结合岗课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教学理念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探索,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课程思政;岗课赛证;教学模式当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

近年来,职业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动会计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实施"一融四驱"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一融”即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按照会计专业“上对纲”教学理念,找准课程含有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挖掘出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育人思政元素,寻找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契合点、融入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上把思政目标融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发挥课程三维育人功能。

按照“下对岗”人才培养理念,把握课程内容含有的对应职业岗位思政元素;按照双向互联关注社会焦点、行业热点问题,从课程内容解析出社会焦点、行业热点相关联的思政育人元素;跟进关注社会焦点、行业热点问题,联系课程内容透视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

“四驱”即按照“以课优课”“以岗定课”“以赛择课”“以证选课”四轮驱动的理念驱动优化课程思政,驱动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驱动课程目标对接技赛标准,驱动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会计教学要“做学合一”

会计教学要“做学合一”

会计教学要“做学合一”【摘要】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而中职的会计课堂总一味地灌输理论,这是与职业教育相违背的。

要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专业中职生,要让学生在会计学习中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做到理论知识与会计技能并重。

【关键词】中职;做学合一;会计实践;会计理论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一个窘境:在学校专业课成绩好,但上了会计工作岗位却无法得心应手。

如不会开支票,不会操作会计软件,更不会编制报表。

都疑惑:怎么跟书本上的不一样,怎么在学校里都没碰到过,结果最后只有收银台成了会计专业的收容所。

要改变这样的困境,在会计教学中要注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会计学习中“做学合一”。

一、“做学合一”是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一)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手段,以学生的就业为目的的,其宗旨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

职教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实际有效的生产能力。

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应有能力在会计的相关岗位上独当一面。

而这些“能力”仅靠学会教科书上的理论而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养成的。

早在清代,黄炎培就以“做学合一”作为他的教学原则,他认为:“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说,只等于陆地上学泅水,是万万学不成的。

”而应该要“一面做,一面学”从做中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求得系统的知能,以求得知识、技能的系统和完备。

美国的杜威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念。

传统的教育将学生固定在座位上,约束的课堂上,单纯倾听老师的讲述,不仅让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更会脱离社会实践。

在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的题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上,提出“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做学合一”,中职会计专业要发展,要以“做学合一”做为教学原则。

职业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对综合型人才的广泛需求,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我校在多年会计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与操作课进行合理安排,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理论课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际操作,对提升课堂有效性、操作性、可视性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职业院校会计应用分析会计课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对学生基本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通过学习会计课程,能有效掌握现代会计基本原理、内容及方法,提升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由于会计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很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做”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做”有机结合,对于提升教学课堂有效性,培养综合型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一体化”这个名词最早在西欧被提出,当时并没有特殊含义,直到美国问题专家卡尔为“一体化”下了定义。

卡尔指出:“一体化是原来彼此分离的单位转变成紧密结合的复合体。

”可见,“一体化”强调了事物间的联系,事物间的联系会产生新结构、新系统,由此事物将具备新的功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很早就被学者提及到。

在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作者对“教学做一体化”做了具体阐释。

书中强调:教师应一边教一边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更是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方法制定。

将“一体化”概念结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形成新结构、新体系,这就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常运用到的“教学做一体化”理论。

二、会计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已不适应社会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会计实务教学中“课岗融合”的相关思考
课岗融合是将课程目标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通过设置贴近实际情境的案例,让学生在模拟岗位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在课岗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实习和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实习,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和实际岗位要求。

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真实的操作和模拟岗位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学生在接触实际岗位需求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课岗融合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才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岗位培训。

还需要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才能够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岗位需求。

课岗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课岗融合教学时,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通过课岗融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关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一点看法

关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一点看法

关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一点看法作者:王立杰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第8期王立杰摘要: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务,又指导会计实务,是会计实务的基础,会计实务是会计理论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实施,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对于会计的发展历史,其本质上可以归集为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互相促进、互相成长的历史,本文对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和需要改进的方法加以浅析。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改进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结合的现状1.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关系会计理论是指由一系列的会计相关基本概念,会计假设及会计定义,会计原则等组成的理论。

其目的在于对客观现象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和预测,帮助会计人员更好掌握国家有关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会计实务是指会计进行日常账务处理的流程,一般指的是一个单位从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至编制会计报表结束的整个过程,也称之为会计做账过程。

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非常重要,在现实工作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对会计的实务工作具有很好的评价和指导作用,利用会计理论可以在会计工作开始前,就为会计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方针和指南,为会计实际具体工作奠定基石,来指导会计人员如何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导财务信息的行动,并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

并且只有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才能检测出会计理论正确与否,更大程度将会计理论的价值发挥出来,在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后,我国的会计理论逐渐趋于国际化发展,正在与国际会计接轨,而现阶段会计理论的研究又出现超前现象,比如在最近几年中,一些单位会计理论研究已经开始转向专注会计实务中的超前性研究上,即依据当前会计实务工作的相关发展现象,提前预想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及遇见困难时如何用相应的会计理论来应对,都有哪些可行性措施用来解决困难,且超前性研究工作已经在一些单位获得了傲人的成就。

2.现阶段会计理论的落实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造成一些会计实务工作者无法适应,工作中出现茫然现象,没有正确的会计理论支持,就如同一只航行在大海上的帆船偏离了方向,目前一些单位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滞后,许多的规章都是好多年前的照抄本,新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少之又少,或者即使纲领性法规已经制定,但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具体的操作很艰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探讨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182-01摘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践教育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特别强调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本文主要结合职院的实际探讨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培养会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要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一个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构建会计专业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培养会计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教育才能实现。

而实践教育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会计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理论教育作为实践教育的保障。

所以,在改革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育过程中,在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同时,会计理论的教学也不能忽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只能逐步提高,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时要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要瞄准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证、助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目标,建立“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和“岗课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岗课证”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所谓是“岗课证”一体化,是指“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三个内涵要素。

“岗课证”一体化是将“岗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三者融为一体,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岗课证”一体化的过程中是: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对接课程。

①盯住岗位。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项目教学、实际岗位的实训,有效对接课业与上岗的实践。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金雪燕【摘要】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重视会计实验教学,编写会计实验教材,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建立校外会计实习基地,才能实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关键词】会计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作者单位】金雪燕,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海学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入,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由会计学实践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客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会计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会计学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和升华,通过将会计实践活动贯穿于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培养与积累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教学才能实现。

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会计学实践教学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加快了学生融入社会的速度,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特殊作用,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同居问题上看到自身的不足与努力的方向,其次表现在管制方面,管制制度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上,如缺乏健全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欠缺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另外学校食宿建设使学生感到不满也是大学生普遍外出租房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这对大学生同居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引发高校大学生同居现象普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前欠缺对事物与思想正确分辨以及正确进行取向的能力,于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处于相对宽松的教育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希望恋爱的心理需求,认为同居是使恋爱双方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大学生生理的发展趋于成熟,大学生对性的好奇与冲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学生对同居的选择是由外界影响、自身主观的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引发的。

新会计准则下高校会计教学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高校会计教学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高校会计教学的研究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256-02摘要高校会计教学的发展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摇篮。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我国的会计的步伐更加接近国际会计,会计的国际化、规范法、科学化日趋增强,对高校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培养会计领域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校会计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产生的影响,针对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提高高校会计教学提供帮助,促进会计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教学高校会计一、创新会计教学与实务对接是适应新准则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与国际经济的接轨,社会对人才规格和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高校的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念的创新,体现了面向市场经济的理念,使高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等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不仅具有其特定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而且还有其职业特征,高校会计教学要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使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为社会培养出会计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

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要抓住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使学生掌握新要领、新内容、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如何进行会计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是每个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新会计准则对高校会计教学的影响1.会计授课难度加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包含了所有的行业,对于教师来讲,教师必须懂得知悉行业的素质。

虽然金融、保险等专业知识,会计教师在读书期间有所涉猎,但是不系统,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会计教学和实务的有效对接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也是越来越多,当然,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可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方法都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弊端,所以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是和社会脱节的,学到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运用。

所以一定要对现在的会计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让会计教育能够与实务有效合理的对接,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会计教学;会计实务;有效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体,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也是越来越多,同时也对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以及实地调查发现,那些既具备会计理论知识,又对会计实务工作熟悉的,同时还有企业管理和金融方面知识的人才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成为社会市场需求的焦点。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更高,所以高效应该从社会实践出发,对高校会计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让会计教育与实务对接。

一、创新会计教学与实务对接的原因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在迅速发展,也逐渐融入到世界
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去。

我国的国际贸易交易额在逐年增加,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来往也是越来越密切,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重要的一部分。

经济一体化逐步实现的同时也需要会计工作的国际化来支撑,所以国家需要培养出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会计人才,逐步面向世界,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2.人才市场发展的需求
我国不缺人才,可是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的会计人才却很少。

从近几年我国各大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会所反映的信息来看,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差不多都已经满了,可是仍然有很多的毕业生在寻找会计类工作。

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难,与市场需要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情况不符,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就业都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构建创新型国家这个概念是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自那以后,我国党和政府就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国家的发展不能只图快,还要控制质量,要做到又快又好。

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所以人才的培养也要做到又快又好。

市场所需的会计人才正在由传统型慢慢向创新型转变,创新型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要能够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做到自主分析决策。

这就需要会计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将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二、会计教学和实务有效对接的方法
1.更新教育理念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国际化,所以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观念上也应该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有所改变。

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

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开拓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同时还应该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的误区,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就业后用人单位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学校的会计教学方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

2.重视社会实践
会计是一门具有很高实践性的学科,光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无法解决所碰到的会计事务,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来掌握其中的特殊技能。

若是没有足够的实践练习,那么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只能了解专业知识最皮毛的一层,更深层次的技能却是无法碰触。

所以高校应该加快建设会计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室,不断完善实验室里的信息、软件、项目以技术等一切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定期安排进入这些企业进行工学交替,这样学生可以在具体工作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当然也提高了自己的人际处理能力,为培养现代复合型会计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3.增加案例教学
刚毕业的学生都具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动手能力欠缺,遇到一些
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让他们独立工作的时候表现也往往都不尽人意,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学生在学校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缺乏模拟练习,教学中的案例太少导致,所以应该讲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会计教学中去。

案例教学法是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实践,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会计知识进行融
会贯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经济实用型人才。

4.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若想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都是由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并没有参加过很多的实践工作,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关键。

高校可以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老师可以经常去这些企业进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让会计教师进行社会调查,不仅减少了学校经费支出,还可以让老师深入到具体的工作部门,收集教学所需的真实的资料,来进一步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鲍建青.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j].会计之友,2009(28).
[2]马凌.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3]刘秋月,霍其琴.高职视角下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200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