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苏教版语文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 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3. 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预习案Ⅰ.教材助读一、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选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得齐国大治的故事。

(题解见课文注解1)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位贤明的君王。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了解〈〈战国策〉〉1、学生自读文注①;2、补充:《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其涉及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战国策》原名《国事》、《国策》、《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三.背景资料: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件)

纳谏的举措及结果
深入探究
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 家庭琐事是什么? 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
深入探究
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
深入探究
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深入探究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无可辩驳之感,有力的阐明了“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合作探究
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
谏的结果如何? (1)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 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合作探究 1、2段重点词句 孰:通“熟”,仔细 朝服衣冠: 早晨 词类活用 私:偏爱 朝 zháo:朝见
A.名作状: [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 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今:睡觉 今:地点、处所 寝——古:躺而不睡 地方—— 古:土地方圆
合作探究 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
忌的态度如何?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 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合作探究 邹忌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邹忌并没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将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 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 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 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 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 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1、广开言路 2、要赏罚分明 3、亲贤臣,远小人
熟悉课文上半部分的文言字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也。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 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 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 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 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 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 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 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 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 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 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 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 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 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 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14《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

4.14《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苏教版九年级下)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相同的属 性,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 相同
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以家事比国事,以小见大, 使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三 思 - 三 比 - 三 赏 三 变
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邹 忌: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齐威王: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 座城,后妃和左右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 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 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 非常厉害的。”
2019/4/6
13
受蒙蔽
没有谁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这里指“议论”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中国有句古语“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 病”。但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 谋臣良相出于对国家尽责,对国君尽忠的赤诚之心 冒死进谏,劝国君改正过失,但大多因批龙鳞,逆 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如
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 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这些忠心耿耿的志士仁人的一 片丹心令人感动。他们的命运令人惋惜,同时也引起我们 的反思: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 进谏忠言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
问题:“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 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三答: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问题: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x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x

邹忌讽齐王纳谏获鹿镇中学杨文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背景资料。

2、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巧用设喻讲道理的方法,把握讽谏的艺术。

4、了解语言上排比句式,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特点。

5、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初步弄懂课文大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把握人物形象和邹忌讽谏的艺术。

3、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人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教学设想:1、重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难点:把握邹忌巧设喻讽谏的艺术。

3、思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弄懂故事情节z把握人物形象和邹忌讽谏的艺术。

结合我们的生活,谈一谈兼听则明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走进课文:1.背景导入: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矛盾尖锐、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些有学识和才能的人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同时各国的统治者也清醒的认识到,若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了。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以团结人心,使国家强胜,立于不败之地。

2.了解《战国策》:《战国策》相传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

它不仅是硏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它的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善于借助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

3、题解:邹忌,战国时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谏z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齐王,即齐威王, 在位期间,改革政治,使齐国国力逐渐增强。

(二)读课文:1、放朗读磁带,并注意下列生字:B失丽yi孰与shCi谤讥b:ng ji间进诟n期年ji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并注意人物语气的表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新版苏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一、重点掌握本课中岀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如"朝”、“修”、“旦”、“「孰”等。

二、掌握文中岀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三、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四、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设想高一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本着这个目标,有步骤地逐渐培养学生这种能力。

高一第一册正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起步阶段,所以这篇课文非常合适。

由于这篇课文形象、生动,文字浅显,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同学自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文中以生活中自身的事情来设喻说理,劝说齐威王“纳谏除蔽”作为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读诵读、领会。

要在比较分析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以文言实词的讲解、归纳和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为重点。

教学步骤一、解题本文选自《战国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很激烈。

为了富国强兵,战胜其他的诸侯国,各国国君都很重视治国的策略。

《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时「期冬国军事、外交、政治等活动以及谋士献策的魏略和主张的。

课文记载了邹忌向齐威王献策的故事,应该注意的是,作者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

《战国策》一书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借,始左需为《战国策》。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和讽刺不同,这里指邹忌用自身的事例设喻,规劝齐王。

齐王:齐威王(齐国有胆略善决策的国君,在他治理下,齐国很强盛)。

纳:接受。

谏:臣子向国君提意见。

二、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由学生质疑,教师补充个别字词的注释,然后由学生串讲教师补充讲清以下字词:1. 八尺有余:尺,战国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 1厘米,“有”通“又”。

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古代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道理。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说话要看对象,提意见更要看对象,如果提意见的对象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君王,弄不好就会招来杀生之祸。

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来看看邹忌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规劝齐威王的。

二、解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讽”是什么意思?(今义:讽刺。

古义:讽谏,委婉地规劝。

)“纳”呢?(采纳、接受。

)邹忌规劝谁?(齐王。

)谁接受谏言?(齐王。

)所以这个题目是一个“兼语句”。

“齐王”既作“邹忌讽齐王”的宾语,又作“齐王纳谏”的主语。

三、资料简介:2、邹忌简介:3、齐威王简介:四、朗读课文,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2.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五、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1.研习第一自然段⑴选一学生翻译第一段,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⑵这段写了什么?邹忌与徐公比美,他从妻、妾、客人的赞美奉承中悟出客观事实受到歪曲的原因。

---自己地位特殊,很难听到真实的意见。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研习第二自然段⑴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苏教版初三下册《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原文

苏教版初三下册《19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晚上躺在床上反复考虑这件事,终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于是,邹忌上朝延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

可是,的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说我比徐公漂亮。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苏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4、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

教学重难点:1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并了解古代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道理。

2、学习用设喻讲道理的方法。

3、学习合理安排顺序,学习生动的叙述。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有关《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和谋略,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

在这动荡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各国,施展自己的治国安邦的才干。

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因素。

所以他们争拦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最新】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45张PPT)

【最新】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件:第14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45张PPT)

刘向(约前77-前6),本
名更生,字子政,沛(今 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 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 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 著作。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战国时齐国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规劝。 齐威王,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
第1段:邹徐比美 第2段: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3段:齐王纳谏及结果
第一段:邹徐比美,悟出道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长,身高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早晨
穿戴,名→ 动 照 对…说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甚美。太
固定句式。“与…相比, 更…” 。 孰:副词,谁 比得上 美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文 图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 其妻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人物介绍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 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 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 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 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 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八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33张PPT)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八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共33张PPT)

检查预习: (一)读准字音: 昳 yì 窥 kuī 间进 jiàn 期 jī 谤讥 bàng jī 朝服衣冠 zhāo guān 皆朝于齐 cháo
(二)读准句读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读准句读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读准句读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意语速 注意停顿 注意节奏 注意语气
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1、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根据 课文下注释,及借助工具书, 疏通文意,划出组内难以解决 的字、词、句。。
(二)读准句读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读准句读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读准句读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今齐/地/方千里 4、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 ,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
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如远甚。
妻——由衷的爱恋,热情的赞扬 妾——地位低微,害怕,拘谨勉强 客人——阿谀奉承,逢迎应酬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初中语文第六册的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学习目标是:
①重视诵读和背诵;
②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④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本课学习目标可定为:
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②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④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⑤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⑥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本课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期课文学习目标①②的完成。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

在课堂中,将课文学习目标③④⑤⑥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注:此成语典故于楚庄王也有记载)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弹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

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
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二、理解内容,探究写法。

1.课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就是很多内容都与“三”有关,并还可以用“三”的二字短语概括大意,请同学们试着找找看。

(一)课文中的“三”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其它还有这样的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视、自视、寝思”;甚而情节结构上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样,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2.课文除了在“三”字上很有意味,在“比”字上也下足了工夫。

请同学们说说文章中的“比”。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三思”正面比)
④明比、暗比(如:“邹忌比美”是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实事求是,缘事及理;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齐王”这个人物形象。

齐王:闻过则改,明智果断;
从谏如流,兴利除蔽……
3.补充相关材料,对比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庞恭(魏国臣子)陪同太子到邯郸(赵国国度)去做人质,他对魏王说:“现在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你相信吗?”回答说:“不信。

”“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你信吗?”回答说:“不信。

”“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你信吗?”国王说:“寡人相信。

”庞恭说:“实际上街市上没有老虎,现在是邯郸离魏国比街市远,议论我的人不止三个人,希望国王您明察。

”(后来)庞恭从邯郸返回,终于还是不能被国王召见重用。

(二)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译文】
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

”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

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

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四、说古谈今,内化知识。

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怎样给别人提出建议或者怎样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建议。

3.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铭记古人谏言,感悟现实生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唐)魏征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要点。

2.写好学习心得。

(参考题目:①说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三”
②谈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比”
③“讽谏”和“纳谏”
④“谏臣”和“明君”
⑤“人言”与“自信”
⑥人贵有“自知之明”
⑦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