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回顾性地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双向性 队列研究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队列研究
过去某时点
现在
将来某时点
1.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暴露组 随访观察
非暴露组
研究开始时 (现在)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优点:暴露资料和结 局资料均由研究者收 集,真实性好;可信 性强;可计算发病率。
一、基本概念
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与健康有关的某 特征或曾接触的与健康有关的某因素。泛指影响健康的 诸多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卫 生服务因素
危险因素(risk factor)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 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 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葛根素注射剂与发热相关性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在病例对照研究葛根素注射剂(普乐林)与发热有相关 性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两者的因果联系。
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995一1997年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脑血管病病例为调查 对象,设立暴露组(使用普乐林)与非暴露组(使用其它药物), 调查普乐林致热发生率,统计分析暴露的相对危险度(RR)和 特异危险度(AR),揭示普乐林注射液暴露致热的剂量反应关 系。
暴露组 随访观察
非暴露组
研究开始时 (现在)
发病
未发病
特点:这种研究 具有上述两种研 究的优点,在一 定程度上弥补了 它们的不足。
发病
未发病
应用:最适宜评 价对人体健康具 有短时间效应和 长期作用的暴露 因素的研究。
六、队列研究应用条件
有明确地检验假设 所研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5‰) 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和结局变量 可靠的测量手段 足够的观察人群和暴露情况 能完成随访的人群 足够的人、财、物力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 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有病因 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固定队列Fixed Cohort :指研究对象都在某一固定时间或 一个短时期内进入队列,直至观察期结束。
出现结局
未出现结局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动态队列 Dynamic Cohort:指在某队列确定之后,原有 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以随时加入。
暴露组的率>未暴露组的率,则可认为暴露与疾病存在联系, 可能是因果联系。
目标人群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暴露
E
代表性 样本
Ē
时间顺序
结局
Y N Y N
三、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
观察法 设立对照 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 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四、队列研究用途
验证病因假设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及预后分析 评价“自发的”预防措施效果 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五、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 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三种类型的队列研究比较
暴露组 非暴露组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回顾性地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 理、特点和控制
目录
• 基本概念 •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 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 • 队列研究用途 • 队列研究的研究类型 • 队列研究应用条件 •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 研究实例
什么是队列?
队列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流行病学家加以 借用,表示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群人,例如一组出 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一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 历,妊娠期间服用强的松与出生缺陷关系的队列研究中, 服药队列为妊娠期间服用过强的松的妇女。
出现结局
失访
研究开始
研究结束
二、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队列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加 入研究时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一群人)是否暴露于所研究的 病因或暴露程度而划分为不同队列(组),随访观察不同 组别结局,通过比较不同队列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来 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
结果:普乐林致热发生率达26.73%,与非暴露组差异有显著 性(P<0.001),RR为6.568,AR达21.47%,暴露于普乐林注射 液致发热发生率和体温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普乐林注射液与不明原因短期发热存在强因果联系, 有剂量反应关系,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疗程和剂量。
(三)双向性队列研究(混合型队列研究)
缺点:观察样本量大, 费用高;若疾病的诱 导期、潜伏期长,则 随访观察的时间长, 花费大; 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 性。
研究结束时 (将来)
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体格、智力发育 的影响。
方法:采用1∶1配对队列研究的方法,参考《WHO儿童身高、 体重参考值》选取身长和体重有一项低于相应平均数2个标 准差的儿童作为婴儿期营养不良暴露组,选择同性别、月龄 相差不超过1个月、家庭情况相似,婴儿期身长和体重均在正 常范围内的儿童作为婴儿期营养正常对照组,在儿童3岁左右 时追踪调查他们的体格、智力发育情况。
暴露组 随访观察
非暴露组
研究开始前 (过去)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研究开始时 (现在)
优点:研究所需的时 间短,耗费人力物力 少,出结果快。适宜长
诱导期和长潜伏期的疾 病,也经常用于具有特 殊暴露的职业人群的研 究。
缺点:暴露资料和疾 病结局资料均为历史 记录,真实性较差, 还常常因不能获得混 杂因素的资料而影响 资料的分析。
结果:婴儿期营养不良组儿童3岁左右时的身长、坐高、体重、 胸围、上臂围、上肢长、精细运动商、语言商、社交商均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头围、皮脂厚度、 适应商、大运动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婴儿期营养不良对儿童3岁左右时的体格、智力发育有 重要影响。
2. 回顾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