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a)以顾客为中心b)领导作用c)全员参与d)过程方法e)管理的系统方法f)持续改进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h)互利的供方关系、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一)有关质量的术语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并符合相关标准,企业需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框架,用于规范和协调企业的业务流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设的质量标准。
它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如质量政策、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记录以及质量评估等。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旨在实现持续改进、提高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素1、质量政策:是企业对质量的承诺和指导原则,反映了管理层对质量的重视。
2、质量目标:是企业希望达到的质量水平,通常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相关。
3、质量计划: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包括资源分配、时间安排和责任分配等。
4、质量记录:是用于记录和跟踪质量活动和结果的信息,包括检验报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和质量评估报告等。
5、质量评估: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绩效进行评估和审核的过程,旨在识别问题和改进机会。
三、质量管理术语1、质量控制(QC):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设的质量标准。
2、质量保证(QA):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研发、制造和交付等环节满足预设的质量标准。
3、PDCA循环: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旨在实现持续改进。
4、ISO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质量管理标准,包括ISO 9001、ISO 9002和ISO 9003等。
5、六西格玛:是一种流行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实现流程改进和减少变异。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1、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通过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设的质量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
GBT19000-2016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2.2.5.3 能力 当所有人员理解并应用所需的技能、培训、教育和经验,履行其岗
位职责时,质量管理体系是最有效的。为人员提供拓展必要能力的机会 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2.2.5.4 意识
意识来源于人员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以及他们的行为如何有助于实 现组织的目标。 2.2.5.5 沟通
组织的宗旨可被表达为包括其愿景、使命、方针和目标。
6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2.2.4 相关方 相关方的概念扩展了仅关注顾客的观点,而考虑所有有关相关方是
至关重要的。 识别相关方是理解组织环境的过程的组成部分。有关相关方是指若
其需求和期望未能满足,将对组织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风险的那些相关 方。为降低这些风险,组织需确定向有关相关方提供何种必要的结果。
提供价值并实现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使最高管理者通过考虑其决策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而优化资源的利用。 质量管理体系给出了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方面,针对预期和非预期的
结果确定所采取措施的方法。
5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2.2.3 组织环境 理解组织环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确定了影响组织的宗旨、目标
和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 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技术、竞争、 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
10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和定义
3.1 组织环境 (GB/T 19000-2016 3.2.2)
•
对组织(3.2.1)建立和实现目标(3.7.1)的方法有影响
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 注 1: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3.7.6)和服务(3.7.7)、投资和对其相关方(3.2.3)的行为。
iso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0idt ISO9000:2000)GB/T1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明确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二部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第三部分:术语和定义,规定了ISO9000族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共计十类87个词条;第四部分:附录,定义了标准中术语的使用方法,表述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特定概念领域中术语之间的的亲系和理解的有效方法——概念图。
第一节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产生及意义随着全球兑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帮助组织实现预期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普遍适用的并且能在全世界范围被接受的质量管理理论。
1995年ISO/TC176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研究基本质量管理原则,工作小组评审了大量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世界上各种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整理并编撰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易于理解的语言所表述的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它是组织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制定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以顾客不并注”可以使组织能对市场机遇作出快速而灵活的反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并增加收益。
而且可以获得顾客的青睐,追加订单并招徕回头客。
因此,任何一个组织将争取客户、使客户满意作为首要的工作来考虑,依此可以采取下述活动:(1)全面地了解并掌掌握顾客的各项要求。
(2)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要求的相结合.(3)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沟通顾客的要求。
(4)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活动或进一步的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和操作的总称。
它涵盖了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方面,是确保企业产品或服务符合顾客需求和标准要求的关键。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 总体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例如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企业需要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目的和适用的标准,并确保体系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
2. 质量政策质量政策是企业对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的表述,需要向内部员工和外部相关方传达。
质量政策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价值观相对应,并持续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与推动。
3.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记录质量管理体系各要素的文件,旨在为企业内外部人员提供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览。
质量手册需要包含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目标、政策等核心内容,并与实际操作相一致。
4. 质量目标与计划企业需要制定可衡量和可追踪的质量目标,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解。
质量目标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对应,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5. 质量资源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质量资源,包括人员、设备、技术和信息等。
企业应合理配置资源,并确保其能够满足质量管理活动的需求和要求。
二、质量管理体系术语1.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通过计划、实施和控制来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和顾客期望的一系列活动。
它强调预防性的控制和持续改进,以提高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监测、测量和控制过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它强调纠正性的控制和缺陷的预防,以减少不良品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3.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指通过分析数据和持续改进活动,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的一系列活动。
它包括根因分析、过程优化和团队协作等方法,以实现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以预防质量问题的一系列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一、引言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部用来管理和控制质量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它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达到预期质量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概念和常用术语。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概念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优劣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国家、行业或组织内部自行制定。
合理的质量标准应当考虑到客户需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
2.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组织制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质量水平。
它应当具体、可度量,并能够对整个组织的绩效进行有效评估和追踪。
3.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指以过程为核心,对质量管理进行规范和控制。
它包括定义、制定、执行、监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过程,以确保组织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4.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衡量组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组织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忠诚度,并获得更多商机。
三、质量管理体系常用术语1. ISO 9001ISO 9001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提供了一套通用且可持续的质量管理指南,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 PDCA循环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方法论,它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四个连续的环节。
通过循环的执行,组织可以不断改进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
3. 过程审查过程审查是对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查的活动。
它旨在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提高过程效率和质量水平。
4. 非符合品管控制非符合品管控制是指针对出现的非符合品(即与质量标准不符合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追踪、分析和纠正的过程。
它对组织的质量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组织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如提高过程效率、优化资源分配和引入新技术等,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一、基础概念1. 质量:在确定的要求下,产品或服务符合规格要求,达到客户需求的程度。
2. 质量管理: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全面管理过程。
3.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由组织所采用的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质量管理活动,以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
4.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国际标准制定机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5. ISO 9000:指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管理体系标准。
ISO 9000标准系列目的在于规范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运行、监控、评价、改进等过程,以达到提高满足顾客满意度的目的。
二、术语1. 顾客:用于指消费者、买方、收货方或任何需要或者要求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人。
2. 正常情况:指符合规定、合同或者通常的要求的状态。
3. 免责条款:由质量保证方提出的、针对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使得质量保证方在这些事件或原因发生时不负责任的条款。
4. 食品安全:指从种植、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中,对食品的有害物质控制和人体健康的保护。
5. 错误:指在产品或服务中出现了偏差,造成了质量不符合要求。
6. 风险管理:指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评估、控制和管理风险,以提高组织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7. 过程:指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活动,以生产输入或输出。
8. 接收检验:在原材料、部件、成品到达组织时对其进行的质量检查。
9. 合规性:指符合法规、标准和条例的要求。
10. 符合性评价:对项目、过程、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进行的评估。
以上是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1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是一套系统,用于企业按照一定的规范、标准和流程制定出客户需求精准连贯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质量公平和优良的要求,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起到以下两个主要的用途:
1.重视客户满意:企业重视、积极促进客户满意,形成客户满意真实可行的方式;
2.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来促进、合理利用内部资源,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搭建与质量相关的连贯体系,使质量成为企业的既定目标,协助企业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实现内部自我提升.
2QMS基础理论
QMS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即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有关交付品,包括流程及相关活动。
在有效的QMS体系中,企业应该制定出明确的质量标准交付品,建立针对其质量管理流程要求,完善管理操作和测量标准,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按要求制定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3QMS术语
QMS可以通过术语来衡量他的有效程度,有以下几个组成术语:
1.产品质量: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实现客户需求的表现;
2.管理质量:指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质量标准,协助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和持续改进;
3.工艺质量:指在产品/服务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质量标准或流程要求,如原材料检验、生产流程实施等;
4.内控质量:指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内控能力,即使用确定性制度把质量管理素质提升。
总之,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企业发展和投资管理的必要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质量提升,提升经济效益。
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按照参照相应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制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质量目标,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影响力。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https://img.taocdn.com/s3/m/22c7c7c0b0717fd5360cdc9e.png)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64、审核准则 用途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65、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66、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67、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7、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也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
8、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9、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 方向
注1: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注2:本标准中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
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2、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 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55、记录 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注1:记录可用于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和纠 正措施的证据。
注2: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
56、客观证据 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数据
57、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58、试验 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023-11-04CATALOGUE目录•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术语•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案例01质量管理体系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套系统化的结构、流程、方法和工具,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既定标准。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开发、生产、检验、运输和销售的整个过程,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增强组织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
促进组织内部的协作和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
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历程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管理逐渐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逐渐被全球企业所接受和应用。
21世纪初,随着ISO 9000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02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质量管理原则顾客为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应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或超越顾客的满意度。
过程方法将关注点放在产品实现、管理活动和资源管理的关键过程中,通过对这些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实现质量目标。
领导作用领导者应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创造积极的质量文化,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科学决策,避免主观臆断。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形成团队合作和共同责任。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对过程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010203040506组织结构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岗位人员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0:202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1范围本原则表述旳质量管理旳基本概念和原则一般合用于:组织环境 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对组织(3.2.1)建立和实现其目旳(3.7.1)旳措施有影响旳内部和外部原因旳组合。
注) 旳行为。
注2:组织环境旳概念,除了合用于营利性组织,还同样能合用于非营利或公共服务组织。
注3:在英语中,这一概念常被其他术语,如:“business environment(业务环境)”、“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组织旳环境)”或“ecosystem of an organization(组织旳生态系统)”所表述。
注4:理解基础设施(3.5.2)对确定组织环境会有协助。
有关方interested party;stakeholder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自认为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旳个人或组织(3.2.1) 示例:顾客(3.2.4)、所有者、组织内旳人员、供方(3.2.5)、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包括竞争对手或相对立旳社会群体。
注:这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旳ISO补充规定旳附件SL中给出旳ISO管理体系原则中旳通用术语及关键定义之一,最初旳定义已经通过增长示例被改写。
3.2.4顾客customer可以或实际接受为其提供旳、或按其规定提供旳产品(3.7.6)或服务(3.7.7)旳个人或组织(3.2.1)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内部过程(3.4.1)旳产品或服务旳接受者、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旳或外部旳。
3.2.5供方provider;supplier提供产品(3.7.6)或服务(3.7.7)旳组织(3.2.1)示例:产品或服务旳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商贩。
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旳或外部旳。
注2:在协议状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
3.2.6 外部供方external provider;external supplier组织(3.2.1)以外旳供方(3.2.5)示例:产品(3.7.6)或服务(3.7.7)旳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或商贩。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1.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包括一组相互关联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流程以及资源的组合,用于实施和管理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
2. 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组织高级管理者制定和发布的关于质量目标和承诺的正式声明。
3. 质量目标(Quality Objectives):顺应质量方针的具体、可度量的目标,用于实现组织的质量政策。
4. 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要求的文件,记录了组织实践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5. 程序(Procedure):文件化的步骤和措施,用于实施特定的质量管理活动,以确保在特定要求下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6. 流程(Process):相互关联的活动和资源的集合,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7. 质量审核(Quality Audit):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进行独立的、系统的和文档化的考核活动。
8. 非合格品(Non-conforming Product):不符合指定要求的产品或服务,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9.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在发生问题之前预先采取的改进措施,以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10.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在问题发生后采取的改进措施,以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
11.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来保护质量目标的过程。
12. 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根据数据和信息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满足相关方的期望。
ISO9000C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19000—2000引言0.1总那么GB/T19000族下述标准可关怀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实施并运行有效的质量治理体系。
这些标准包括:——GB/T19000表述质量治理体系根底知识并质量治理体系术语;——GB/T19001 质量治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足;——GB/T19004提供考虑质量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
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革新和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足;——GB/T19011提供了审核质量和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南。
上述标准共同构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质量治理体系标准,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促进相互理解。
0.2质量治理原那么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纳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治理。
针对所有相关方的要求,实施并维持持续革新其业绩的治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质量治理是组织各项治理的内容之一。
八项质量治理原那么已得到确认,最高治理者可运作这些原那么,领导组织进行业绩革新。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今后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瞧。
b)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制造并维持使职员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c)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能为组织带来收益。
d)过程方法将活动或过程作为过程加以治理,能够更高效地得到期瞧的结果。
e)过程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不、理解和治理,有助于组织提供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f)持续革新持续革新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根底上。
h)与供方的互利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制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治理原那么形成了GB/T000族质量治理体系标准的根底。
质量治理体系根底和术语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代替GB/T6583—19941范围本标准表述了GB/T19000族标准中质量治理体系的根底,并确定了相关的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样本

员工教诲训练教材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一、质量管理原则(如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a)以顾客为中心b)领导作用c)全员参加d)过程办法e)管理系统办法f)持续改进g)基于事实决策办法h)互利供方关系i)质量管理体系: (本原则合用于)j)通过实行质量管理体系谋求优势组织。
k)对能满足其产品规定供方谋求信任组织。
l)产品使用者。
m)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术语需要达到共识人们(如: 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
n)评价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或根据ISO9001规定审核其符合性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 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o)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内部或外部人员。
p)制定有关原则人员。
二、术语和定义(一)关于质量术语1.质量: 产品、体系或过程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她有关方规定能力。
2.规定: 明示、习惯上隐含或必要履行需求或盼望。
3.质量规定: 对产品、过程或体系固有特性规定。
4.级别: 对功能用途相似但质量规定不同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 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盼望限度意见。
顾客满意: 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盼望限度意见。
能力: 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规定本领。
(二)关于管理术语1.体系(系统): 互有关联或互相作用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的并实现这些目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的并实现这些目的体系。
4.质量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与质量关于组织总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的:与质量关于, 所追求作为目事物。
6.管理: 指引和控制组织互相协调活动。
7.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指引和控制组织一种人或一组人。
质量管理: 指引和控制组织与质量关于互相协调活动。
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一某些, 致力于设定质量目的并规定必要作业过程和有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的。
10.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一某些, 致力于达到质量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一、GB/T 19000-2000族标准质量管理原则GB/T19000-2000族标准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明确了以下八项质量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这条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的总纲。
首先说明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帮助组织增进顾客满意,并且以顾客满意程度作为衡量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总指标。
三、主要术语本标准所介绍的术语和定义很多。
这里主要介绍大纲要求了解的几个标准中常用的术语。
1.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通常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并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框架,质量管理原则可以作为制定质量方针的基础。
质量方针是供方总经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要与供方组织目标相适应,并要符合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还要在供方组织内正式发布,同时应得到所有层次人员的理解和全力支持。
2.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并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在作业层次,质量目标应是定量的。
在制定质量目标时,管理者应考虑组织以及所处市场的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同时也应考虑管理评审的结果,现有的产品和过程业绩,以及所有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组织应将目标按其规定的实现职责在整个组织内展开,并应明确传达到所有相关的员工。
员工应能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各自的工作任务。
质量目标应定期评审并在必要时予以修订。
6.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7.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8.产品9.相关方10.质量手册11.过程12.产品13.组织14.组织结构15.相关方16.质量特性17.不合格18.缺陷19.质量手册20.质量计划21.记录22.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 3.2.14有效性 Effectiveness • 3.2.15效率 Efficiency
有关于组织的术语 (3.3)
• 3.3.1组织 Organization • 3.3.2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 Structure • 3.3.3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 3.3.4工作环境 Work Environment • 3.3.5顾客 Customer • 3.3.6供方 Supplier • 3.3.7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 过程是否已被识别并适当规定? – 职责是否已被分配? – 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 – 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 –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
• 3.9.7审核委托方 Audit Client
• 3.9.8受审核方 Auditee • 3.9.9审核员 Auditor • 3.9.10审核组 Audit Team • 3.9.11技术专家 Technical
Expert • 3.9.12能力 Competence
有关于量测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3.10)
全员参与(Involvement of People)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组织利用他们的才干而获益
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
当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管理时,能更高效能地达成预期效果(应特别强调这些过程之间 的相互作用)
管理的系统方法(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术语

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术语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时间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达到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
它可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产生的背景早在1995年,ISO/TC176策划2000版ISO9000族标准时,就准备为组织的管理者编制一套有关质量管理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质量管理原则。
为此,在ISO/TC176/SC2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WG15),承担征集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ISO/TC19004-8《质量管理原则及应用》。
此文在1996年ISO/TC176的特拉维夫年会上征求意见,得到普遍的赞同。
WG15为了确保此文件的权威性和广泛一致性,又在1997年的哥本哈根年会上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正文(不包括应用指南)举行投票。
在36个投票国家中有32个赞成,4个反对。
但反对意见不是不同意这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而是认为文件不象技术报告的格式,这表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实际上是得到全体投票通过的赞成。
WG15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和12条质量体系的基础说明成为ISO/TC176/SC2编写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理论基础,它还将由一个小组负责将其编写成一本为组织的领导者使用的宣传小册子。
WG15在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后宣布解散。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作用综上所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目前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1)指导ISO/TC176编制2000版ISO2000族国际标准和相关文件;(2)指导组织的管理者建立、实施、改进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3)指导广大的审核员、咨询师和质量工作者学习、理解和掌握2000版GB/T19000族标准。
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教育训练教材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质量管理原则(以下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a)以顾客为中心b)领导作用c)全员参与d)过程方法e)管理的系统方法f )持续改进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h)互利的供方关系、质量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a)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寻求优势的组织。
b)对能满足其产品要求的供方寻求信任的组织。
c)产品的使用者。
d)就质量管理方面所使用的术语需要达成共识的人们(如:供方、顾客、行政执法机构)e)评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或依据IS09001的要求审核其符合性的内部或外部人员和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机构)。
f)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的内部或外部人员。
g)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术语和定义一)有关质量的术语1.质量: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2.要求:明示的、习惯上隐含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质量要求:对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特性的要求。
4.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5.顾客不满意:顾客对某一事项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6.顾客满意:顾客对基本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7.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二)有关管理的术语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3.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4.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5.质量目标:与质量有关的,所追求的作为目的的事物。
6.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7.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8.质量管理: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设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作业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其质量目标。
10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
11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对达到质量要求提供信任。
12.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有效性和效率13.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的结果的程度的度量。
14.效率: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有关组织的术语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相关关系得到有序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有序安排。
3.基础设施:组织永久性的设施和设备系统。
4.工作环境:人员作业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四)有关过程的产品的术语1.过程: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的系统。
2.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3.服务:无形产品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4.软件:由承载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知识产品。
5.外供产品:提供给组织外部顾客的产品。
6.项目:由一组有启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
7.设计与开发:将要求转换为规定的特性和产品实现过程规范的一组过程。
8.程序:为进行基本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五)有关特性的术语1.特性:区分的特性。
2.质量特性:由要求导出的产品、过程或体系的固有的特性。
3.可信性: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的一个集合术语。
4.可追溯性:<通用>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5.溯源性:<计量学>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待性。
六)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1.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2.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3.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6.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7.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对特定用途允许其偏离原规定要求的授权。
8.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授权。
9.放行:对进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授权。
10.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使用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1.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12.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
13.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使用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七)有关文件的术语1.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2.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3.指南:阐明推荐或建议的文件。
4.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5.质量计划:规定用于某一具体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素和资源的文件。
6.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八)有关检查的术语1.客观证据:支持事物存在或真实性的资料。
2.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3.试验:对给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按照规定程序确定其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技术作业。
4.验证: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的认定和提供。
5.确认: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客观证据的认定和提供。
6.评审:为了确保主题事项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九)有关测量过程质量保证的术语1.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2.测量过程:与测量有关的一组相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
3.计量确认:为了确保测量设备处在符合其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要求的一组操作。
4.测量控制体系: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须的一组操作。
5.测量设备:为进行专门规定的测量而实施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或)辅助设备。
6.测量设备允许误差极限值(测量设备最大允许误差):对于给定的测量设备及其预期使用,规范、法规等所允许的误差极值。
7.计量要求:对于某一计量特性的要求。
8.计量特性:影响测量的或区分的特征。
四、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一)质量管理体系说明:质量管理体系方法鼓励组织分析顾客要求,规定有助于实现顾客能接受的产品过程保持这些过程受控。
(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要求的区别:ISO9001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 本身并不规定产品要求。
(三)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a)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d)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
e)应用测量方法,以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
f )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g)寻找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机会。
h)确定并优先考虑那些能提供最佳结果的改进。
i )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对战略、过程和资源进行策划。
j )实施改进计划。
k)监控改进效果。
l )对照预期效果,评价实际结果。
m评审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跟踪措施。
(四)过程方法: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
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目的和意义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
质量方针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
质量目标需要与质量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相一致,并且它们的实现需是可测量的。
(六)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和采取的措施可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
其作用:a)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
c)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
d)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目标。
e)确保获得必要资源。
f)将达到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比较。
g)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h)决定改进的措施。
(七)文件1.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因此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它是一个必需的要素。
它有助于:a)产品质量和质量改进的实现。
b)适宜培训的提供。
c)确保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d)客观证据的提供。
e)体系有效性的评价。
文件产生本身不应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2.质量管理体系使用的文件类型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下述几种类型的文件:a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
b)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
C)对所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
八)质量管理体系评价1 .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a)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和适当表述?b)职责是否予以分配?c)程序是否被实施和保持?d)在提供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2.量管理体系审核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IS0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3.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评价。
4.自我评价组织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系统和定期的评审。
九)持续改进改进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和(或)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它包括:a)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
b)建立改进目标。
c)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
d)评价这些解决办法。
e)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
f )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g)将更改纳入文件。
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十)统计技术的作用使用统计技术可帮助组织上解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解决问题并提高效率,这些技术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决策。
十一)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所关注的目标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它致力于使与质量目标有关的输出(结果)适当地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
十二)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ISO9000 族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和组织优秀模式方法是依据共同的原则,它们两者均:a)使组织能够识别它的强项和弱项。
b)包含对照通用模式评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