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后中等量胸腔积液21例治疗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行脾切除113例治疗体会
结
果
l3例痊愈 出院 , 1 无死亡病 例 。1例左膈 下积液 q m, b e 伴 8 发热 , 通过抗感染 治疗 1 月治愈 。6例切 口哆开 , 行二期缝合治 愈 。3例术后发生左胸腔积液 , 中 2例通 过抗感染 治愈 , 其 1例
为 中等 量 积 液 , 刺 抽 水 化 验 考 虑 伴 发 结 核 性 胸 膜 炎 , 过 抗 穿 通 痨 治 愈 。 1 术后 发 生 肝 肾综 合 征 , 同 内科 积 极 治疗 痊 愈 。 例 会 本组病例术后脾功能亢进均得到控制 。
般采用连硬外麻 醉 , 遇有 巨 大脾脏 , 胖 的病人 或需 行 肥
A级 , 方行手术 , 为择 期手术 。术后复查 血象 , 均 三系均 达到正
常 。说 明 脾切 除 是 治疗 脾 亢 的最 佳方 法 。 三 、 纯 脾 切 除 术 在 晚 期 血 吸 虫 病 外 科 治 疗 中的 历 史 地 位 单 和 价 值 。单 纯 脾切 除 术 在 晚 期 血 吸 虫 病 外 科 治 疗 历 史 中 发 挥 了 重要 的 作 用 。 由 于 血 吸 虫 性 门静 脉 高 压 症 主 要 病 理 改 变 是 窦前 梗 阻 , 细 胞 急 性 炎 症 和 坏 死 很 轻 , 像 肝 炎 后 肝 硬 变 的 肝 不
症 的外 科 治 疗 主要 采 取 单 纯 脾 切 除 术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并
单纯脾切 除是减流术 的一种 , 可减少 门静脉 血流。不仅可 以治 疗脾 功能 亢进 , 而且可减少 4 %的门静 脉血供 。因而可 降低部 0
分 门静 脉 压力 。切 除 了脾 脏 , 时 也 切 断 了 胃短 血 管 , 一 定 同 在
维普资讯
22 0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非血性液体的异常积聚。
传统中医认为,胸腔积液多由外感风寒、湿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引起,治疗上应遵循“化湿祛邪、活血通络”的原则。
我在医疗实践中采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在此分享我的体会。
一、针刺配合草药外用针刺是中医治疗积液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刺可以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疏散胸膜下积液。
我通常选择在胸膜下插针,穴位一般选择在患侧胸骨旁第一、二肋间,或者在胸膜积聚最厚者周围进行针刺。
在针刺前,首先应消毒局部皮肤,然后用解表针刺入皮肤到胸膜下,按揉患侧积液最多的那一侧,进行灸热刺激,促使积液排出。
我还配合草药外用。
选择一些散寒、祛湿、活血通络的草药,如大蒜、生姜、川芎等,研成粉末,然后加入醋或者米醋调成糊状,涂抹在胸部患侧,用草药的温热性质来加强穴位的刺激,促进湿邪的排出。
二、艾灸温热透窍艾灸是中医治疗积液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疏散寒湿之邪,促进胸膜下积液的排出。
我一般选择在患侧胸部第一、二肋间的穴位进行艾灸,如肺俞穴、肺腧穴等。
在艾灸前,我先用醋或者米醋涂抹在穴位上,再点燃艾炷进行艾灸。
艾灸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每天可以进行两次。
通过温热的作用,可以促进湿邪的排出,加速病情的好转。
三、中药内服调理气血胸腔积液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中药内服是治疗胸腔积液的重要环节,可以调理气血,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促使湿邪的排出。
我常用的方剂有桂附地黄汤、逍遥散、小陷胸汤等。
桂附地黄汤适用于湿寒阻滞胸腔积液,逍遥散适用于气机不畅胸腔积液,小陷胸汤适用于湿热阻滞胸腔积液等。
中药内服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剂量应适量,用药时间一般持续2-4周。
在服药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通过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我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避免过度治疗或者误诊误治。
1999_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辨治体会
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辨治体会汪锡尧(江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23)关键词:脾切除术后并发症辨证施治多种疾病引起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对此采用手术治疗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脾切除后出现发热、黄疸、腹水、胸水等证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治疗,收效较好。
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例1脾切除后不规则发热王某,女,39岁。
病案号9-57211。
患者1994年12月10号行“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
术后20余天持续不规则发热(用退热药)。
腋下测体温3718℃~39℃,曾通过输液运用青霉素、庆大霉素、丁安卡那、先锋Ⅴ、激素等药,效果不显。
在1995年1月10日邀余会诊。
患者诉阵阵寒热,用药后随汗出热稍退,停药又热。
身热近周以午后为甚,伴心烦口渴但不思饮水,疲乏无力,纳食不香,溲微黄,大便正常,视其面色淡黄,口唇少华,舌苔薄白,舌质罩有紫气,脉细数无力,腹部触诊肝区稍有叩击痛,肝胁下,剑下未及。
血查二对半示H BsA g、H BeA g阳性、抗H BC阳性。
血常规示正常。
B超提示左膈下有少量积液。
中医辨证:因手术气阴两伤,脾虚水滞,营卫失和。
方药:炙生黄芪各12g,白术10g,当归10g,黄精15g,茯苓10g,知母10g,丹皮参各10g,车前子10g,地骨皮10g,炙甘草10g。
3剂水煎服。
1月13日号二诊:服中药两剂后寒热已退,口渴、心烦症状消失,觉周身轻松。
纳食仍欠香,溲稍黄,舌苔薄白,舌质罩有紫气,脉细小弦。
仍投原方加重炙生黄芪25g,加炒谷麦芽各20g,陈皮6g。
停止输液,停用抗生素。
连服7剂,体温恢复正常, B超探查左膈下积液消失。
纳食增加,精神恢复,痊愈出院后曾两次来门诊取原方服10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乙型肝炎病经7年,肝郁脾瘀成块,因刀刃之伤使其气阴大伤。
正气衰,尤其脾虚水湿不循常道输布积于膈下为液。
气阴两虚,水湿停滞影响营卫调和,故持续发热,虽见体温升高,并非宜苦寒直折,而是选用益气健脾,养阴解肌透热,兼清利余邪。
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导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方法:以28例不同病因所致中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
结果:28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3例导管阻塞用肝素稀释液3 ml冲管后再通;2例导管脱落重新置管;1例出现气胸经健侧卧位引流管抽气后治愈。
恶性胸液患者经导管胸腔内注入高聚金葡素或顺铂,结合原发病的综合治疗,所有患者经3~10 d置管,胸腔积液引流彻底。
结论:腹腔引流导管闭式引流是一种安全、可靠、损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标签:腹腔引流导管;胸腔积液;闭式引流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015—02胸腔积液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患者因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就诊,常规胸片检查即能明确诊断,需进行胸腔穿刺后胸水定性确诊。
传统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放液以明确诊断及缓解症状。
选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胸腔积液的新方法。
笔者所在科2011年10月—2012年5月共收治胸腔积液患者28例,均采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9例,女19例,年龄23~81岁,平均52.4岁。
单侧胸腔积液26例(92.86%),双侧胸腔积液2例(7.14%)。
其中,恶性胸腔积液18例(64.29%),结核性胸腔积液6例(21.43%),心力衰竭3例(10.71%),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3.57%)。
全组病例均经胸片检查及B超定位诊断为中到大量积液。
1.2 材料应用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BLE一次性无菌腹腔引流导管包,内有不透X线软头聚氨酯FY—1656W,6Fr—20 cm导管1根,带助推器有刻度的J型引导芯1根,8 F扩张器1根,18 G引导穿刺针、连接管路1根,消毒刷3个,医用缝合针、5 ml注射器、洞巾、纱布及手套等。
单纯脾切除术后并发症37例分析
1 5例( 4 0 . 5 %) , 术 后发 热持 续 2周 以上 ,经多方 面检
查仍找不到原 因。笔者认 为 , 所谓不 明原 因发热不没有被发现而 已, 如脾静脉血栓 、
炎症 、脾床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 、免疫功能改变等 。 如处理 不 当 ,均可引起不 同程度 的发热。本组 1 5例均为肝硬化 门
后引流不 畅、周 围组织损伤( 如胰尾损 伤) 、细菌对抗生 素不 敏感 、患者 抵抗力差等 。处理 :一旦诊 断明确应立 即引流 ,
包括 穿刺抽 脓 、置管 引流和切 开 引流 。本组 3例穿刺 抽脓 等 治疗后痊 愈 。
4 切 口 裂 开
3例( 8 . 1 %) ,腹壁切 口裂开常见原因有营养不 良、 糖尿 病、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 切 口缝合不 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本组 3 例均为腹直肌切口, 患有糖 尿病或低蛋 白血症 。 处理:
弛 ,术后加强营养 , 及 时处理腹胀 、咳嗽 、尿潴留等情 况。 5 胰漏 3例 ( 8 . 1 %) ,为术 中漏诊胰 腺损伤 或术 中胰尾损伤 所 致 ,常于术后 3 ~4 d从腹腔 引流管 中流 出清亮或混浊 的液 体 ,引流液淀粉 酶明显升高 。处理措施 :①保持 引流通 畅 , 必要时负压 引流冲洗 ;②酌情应用抗 生素 ;③使 用制酸药及 胰腺分泌抑制药;④注意饮食 ,减少胰腺分泌 。本组 3例胰 漏患者 经上 述处理 7~l 3 d后痊 愈 。
麻醉下重新缝合切 口, 并行减张缝合。 对估计切 口 裂开可能性
大的患者 , 取肋缘下切 口并行减张缝合 , 缝合切 口时腹壁要松
后 关腹 ,注 意低血压 时血 凝块处 有无 出血 点 。
1 0 胃破 裂 1例( 2. 7 %) ,为术后 胃穿 孔患者 ,经再次 手术修 补后 痊愈 。需 要强调 的是 ,胃壁损 伤时需浆 肌层缝 合包埋 。
上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17例报道
1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料 .
上腹部手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 可归纳为 : ①术 后膈下局部压力及全腹内压 升高 ;②肝切 除术后患者肝功能不
全、 低蛋白血症及腹水形成也可诱发胸 腔积液 ; ③外伤性肝脾破
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常为原发疾病所掩盖 , 使其不能得到及时 、 有效的处理 , 从而加重原发疾病 的病情 , 严重影 响患者 的术后恢
复。我 院 2 0 0 6年 4月 0 9年 7月收治上腹部手术后胸腔积液 2 0
患者 1 例 , 7 现将 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3 讨论
31 上 腹 部 手 术后 胸 腔 积 液 的发 病 机 制 .
p v n in C e u e t ei cd n eo e d s a e T mey a c r t ig o i a d t ame t r e st t d s a ep g o i. e r e t a r d c n i e c f ie s . i l , c u ae d a n s e t n ek y o i i s r n s o n h h t sn r a s e o s
断流术 3 1%)肝切除术 3 1%)胃癌根治术 3 1%)开腹胆囊切除术 1 6 , 例(7 , 例(7 , 例(7 , 例(%) 肝破裂修补术 2 1%) 所 例(4 。
有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均痊 愈出院。结论 有效 的围手术期预防可降低此病 的发生率 , 及时、 准确 的诊断与治疗是此病预后
W-ⅣG we A Da i
Da igC t n fn s itP o l ’ si lDa ig1 3 1 C ia qn i y ge gDirc e pe SHopt , qn 6 7 , hn t a 1
术后常见并发症之胸腹水积与引流处理
术后常见并发症之胸腹水积与引流处理术后胸腹水积与引流处理术后胸腹水积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为了确保术后康复顺利,及时处理和引流胸腹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术后胸腹水积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以及引流的重要性。
一、胸腹水积的常见原因胸腹水积是由于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后引起的液体积聚而导致。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淋巴管、血管、器官受损,导致液体渗漏。
另外,手术后的炎症反应也可能引起胸腹部积液。
常见的手术包括胸腹腔手术、胸腔腔镜手术、心脏手术等。
二、处理方法术后胸腹水积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引流。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口服利尿剂或静脉注射促进尿液排泄,加速水分排出体外。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对于积液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引流。
三、引流的重要性胸腹水积严重时,引流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引流可以通过胸腔引流管或腹腔引流管进行,将积液及时排出,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
同时,引流还可以防止积液感染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引流的操作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并需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
在进行引流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引流操作。
在引流过程中,需要保持引流管畅通,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及时调整引流的方式和处理措施。
引流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引流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指导,包括注意伤口护理、合理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等。
四、预防措施除了及时处理和引流,预防术后胸腹水积的发生也至关重要。
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患者应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肺功能和肾功能等方面的评估。
有需要的话,还应进行深度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术中,外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应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和细节,减少术中可能对组织和器官造成的损伤。
同时,术后维持患者的容量平衡,合理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有助于减少胸腹水积的发生。
综上所述,术后胸腹水积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引流。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90例临床护理论文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90例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脾切除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在脾切除术后出现膈下脓肿、炎症性肠梗阻、发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腹腔出血的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
结果:90例并发症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正确认知并发症,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妥善护理可作为患者康复的保障。
【关键词】脾切除术;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40- 02随即抽取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在脾切除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调差研究,选取有效的护理方案,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90例脾切除术患者,男69例,女 3l例;年龄 l2~72岁,平均53岁。
其中外伤性脾破裂60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15例,单纯性脾肿大10例,脾囊肿5例。
伴发糖尿病15例,高血压病9例。
2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发热7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炎症性肠梗阻5例,腹腔出血3例,静脉血栓和发热合并发生2例。
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1]。
2 并发症护理2.1 膈下脓肿脾切除术由于组织创面大,术后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膈下脓肿。
体位护理需取高半坐卧位,以保持膈下位置抬高,最大限度地预防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现象的出现。
术后 6h摇起床头20度至30度,足跟部置两只软枕加以固定,防止身体下滑。
待24h后患者可主动要求较舒适的体位时,可帮助患者摇起床头40度至50度,在患者下腰部、骶尾部各置一软枕,胭窝部放两软枕,脚根部放两软枕,使下腰部、骶尾部舒适,并防止身体下滑。
注意保证长时间正确的体位,并每隔4h给予20arin休息体位。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作为预防膈下脓肿的基本方法。
需及时检测引流液的性质做好记录;按时挤压引流管,避免扭曲及堵塞,及时更换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2]。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必要时配合现代医学胸腔穿刺抽取积液。 22 温阳化饮 饮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为湿 土,赖阳 气 以 健 运, 脾 不 健 运, 则 肺 气 壅 滞 不 能 化水,水湿停聚为患。 《金匮要略》 将 “温药和 之” 作为 治 疗 悬 饮 的 基 本 法 则。充 分 体 现 了 温 补 脾肾之阳对于治疗悬饮的重要性,治疗常以苓桂 术甘 汤、 五 苓 散、 真 武 汤 等 化 裁。 熊 鸣 峰 等[8]主 张可以 磁 附 桂 枝 汤 化 裁, 温 肾 阳、 益 命 火, 从 而 达到温阳化饮的作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 3月第 28卷第 6期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2019,Vol28,No6
·47·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马 谦 侯兴华 胡 晶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山东 莱芜 271100
【摘 要】 பைடு நூலகம்明原因顽固性胸腔积液,因病因难以明确,致西医治疗 “无的放矢”,只能依靠间断性抽水等措施缓解 症状。中医从临床四诊出发,“司外揣内”,以中医认识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效果显著。文章总结了以中医 “内外合治法” 治疗不明原因顽固性胸腔积液的理论依据及临证经验,以期助益临床治疗,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1 病因病机
胸腔积液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肋间饱满、喘 咳息促、其症状受体位及呼吸影响明显。与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 “饮后水流胁下,咳唾引痛” 描述 相似,中医将其归入 “悬饮” 范畴。悬饮为饮停于 两胁之下,其病机为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功 能失调,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以阳虚阴盛为本, 气滞血瘀水湿内盛为标,期间可伴有外邪与里水相 搏,或饮邪久郁化热,表现饮热相杂之候。
肝切除术后胸水28例诊治分析
肝切除术后胸水28例诊治分析
吕牮;邢吉红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05(026)004
【摘要】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胸水产生的原因及治疗。
方法:总结我院肝右叶癌行肝部分切除25例,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切除3例术后胸水产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肝切除术后胸水产生主要与术后肝功能损害.膈肌炎症刺激及术中膈肌损伤有关。
结论:肝切除术后胸水的治疗应采取抗炎、对症治疗并治疗胸水产生的相关因素。
【总页数】1页(P425)
【作者】吕牮;邢吉红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肝切除术后胸水23例 [J], 李明宏;王建华
2.肝切除术后低钠性脑病9例诊治分析 [J], 方兵亮;王有华;汪军;姜仁鸦
3.肝切除术后胸水产生的病因与治疗 [J], 张迁;张柏和;钱光相
4.肝切除术后胸水28例诊治分析 [J], 吕牮;邢吉红
5.肝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6例诊治分析 [J], 陈宝君;童翾;樊海宁;张凌凯;李德才;张启明;项灿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胸膜积液的治疗方案
一、概述胸膜积液是指胸膜腔内液体异常增多,造成胸腔容积减小,影响呼吸功能。
中医认为,胸膜积液属于“痰饮”、“悬饮”范畴,病因病机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治疗胸膜积液以调整脏腑功能、祛痰化饮为主要原则,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达到治疗目的。
二、病因病机1. 脾虚湿盛: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生,流注胸膜,导致胸膜积液。
2. 肺气虚弱:肺气不足,宣发肃降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输布,积聚胸膜。
3. 肾阳虚衰: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常,不能蒸腾气化,导致水湿停聚胸膜。
4.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湿停聚胸膜。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健脾利湿法: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胸膜积液。
方药:健脾利湿汤(白术、茯苓、泽泻、白扁豆、猪苓、桂枝、白芍、甘草等)。
(2)补肺益气法:适用于肺气虚弱型胸膜积液。
方药:补肺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白芍、五味子、杏仁等)。
(3)温肾化饮法:适用于肾阳虚衰型胸膜积液。
方药:温肾化饮汤(附子、桂枝、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白芍、甘草等)。
(4)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膜积液。
方药:活血化瘀汤(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白芍、甘草等)。
2. 针灸治疗(1)体针:取肺俞、膈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冲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取肺、脾、肾、交感、神门等穴位,采用埋针法,留针3-5天,每日按压3-5次。
3. 推拿治疗(1)按揉肺俞、膈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以缓解症状。
(2)揉捻足三里、太冲等穴位,以健脾利湿、补肺益气。
四、注意事项1. 生活中注意饮食调养,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五、预后中医治疗胸膜积液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前言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胸膜或肺部疾病引起的液体在胸腔内积聚,导致胸部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胸腔积液穿刺抽出液体,或者进行手术切除。
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医生开始采用中医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介绍了本人治疗一例顽固性胸腔积液的经验,对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农民。
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于2018年6月13日入院。
入院检查:右侧胸腔积液,肺部呼吸音减弱,心脏未见明显异常。
经胸腔穿刺抽液,抽出300毫升黄色液体,化验结果:白细胞402/立方毫米,蛋白质(TP) 39.7克/升,乳酸脱氢酶(LDH) 升高,不明显,不具有特异性。
经过一周左右输液治疗后,患者胸部症状并未改善,重新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抽出200毫升红色黏稠液体,进行穿刺胸腔封闭后治疗。
但依然无明显效果,继续进行纤维胸腔镜检查,病理结果:腺癌。
治疗过程在得知患者病情后,本人与其他临床医生共同研究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采用中医内外合治法。
中医治疗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清热解毒,调理气血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外治法主要是通过穴位贴敷、推拿等方法来加速患者治疗。
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连翘、青蒿、板蓝根、栀子、枸杞子、鸡内金、桔梗、防风、甘草、苏叶、荆芥、菊花。
中药给药:口服,每日三次,单服15克,煎服。
治疗一周后,感觉患者有所好转,症状明显缓解。
穴位疗法:足三里、曲池、气海、胆经。
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连续治疗7天。
推拿疗法:采用“揉法”、“捏法”和“拍打法”等方法,主要刺激患者背部的穴位,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症状。
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天。
治疗效果治疗7天后,患者体内液体得到排出,呼吸困难症状缓解,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体重减轻。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辨治体会胸腔积液是指急性或慢性胸膜疾病导致胸膜腔内积液,从而使肺膨胀受限,影响呼吸功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处理手段为引流胸腔积液,但对于一些顽固性胸腔积液,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探讨中医内外合治的方法。
本文分享我在实际治疗中的体会。
一、中医辨证中医认为,胸腔积液是由于内外因素失衡引起的体液代谢障碍,进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治疗胸腔积液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我们在临床中常见的病因包括肺结核、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
其中,肺结核的证候多为燥热内盛、阴虚亏损;心力衰竭的证候多为气阴两虚、寒湿内盛;恶性肿瘤的证候多为气阴两虚、瘀阻不畅。
因此,在治疗中需要根据病因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二、西医治疗胸腔积液引流胸腔积液是西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胸膜穿刺、胸膜引流、胸膜固定等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效果较好。
针对顽固性胸腔积液,西医可以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法。
化疗和放疗主要应用于恶性胸腔积液;手术引流包括胸膜腔镜手术、胸膜切除术等。
三、中医内治中医内治使用中药调理机体,促进体液代谢和病理产物的清除。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化痰止咳等。
配方多样,根据不同病因和病情制订妥当的方剂,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益气养阴口服液、化痰止咳口服液等。
对于肺结核所致的胸腔积液,可以应用中药,改善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对于心力衰竭所致的胸腔积液,可以应用补气养阴、消除虚劳的中药,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加强机体的心肺功能;对于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可以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促进机体的代谢功能和瘀血排泄。
中医外治以针灸、拔罐、艾灸、磁疗等手段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经络、肌肉等部位,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逐水消肿等治疗手段,以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以达到治疗胸腔积液的目的。
针灸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治疗胸腔积液中,我们常用足三里、关元、气海、中庭等穴位进行治疗。
上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17例报道
上腹部手术并发胸腔积液17例报道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 2009年7月收治的17例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7例患者中脾切除术5例(29%),脾切除+断流术3例(17%),肝切除术3例(17%),胃癌根治术3例(17%),开腹胆囊切除术1例(6%),肝破裂修补术2例(14%)。
所有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预防可降低此病的发生率,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此病预后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phylaxis of pleural effusion due to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Seventeen cases of pleural effusion due to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6 to July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In 17 cases,5 cases(29%) received splenectomy,3 cases(17%) received splenectomy with disconnection,3 cases(17%) received hepatectomy,3 cases(17%) received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cancer,1 case(6%) received exploratory cholecystectomy and 2 case(14%) received hepatorrhexis repair. All cases receive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recovered. ConclusionEffective perioperative pre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Timely,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keys to its disease prognosis.[Key words]Upper abdominal surgery; Pleural effusion胸腔积液为上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上腹部手术后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常为原发疾病所掩盖,使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加重原发疾病的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脾切除术后早期胸腔积液诊治体会
脾切除术后早期胸腔积液诊治体会
史富安;郭春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09(028)018
【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2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3例的相关因素.结果:脾切除术后应监测PE的发生及观察肺部等相关因素,及时鼓励患者咯痰、呼吸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史富安;郭春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彬县中医医院;陕西省彬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1
【相关文献】
1.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胃瘘3例诊治体会 [J], 焦桂良;蒋志龙
2.脾切除术后中等量胸腔积液21例治疗分析 [J], 黄伟强;胡峰;陈强
3.脾切除术后并发症56例诊治体会 [J], 郭武欣;安聪慧
4.探讨脾切除术后并发症46诊治体会 [J], 宋志刚
5.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60例诊治体会 [J], 谢琦;应加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康基于“肺脾同治”促进肺癌术后胸腔积液吸收经验
宋康基于“肺脾同治”促进肺癌术后胸腔积液吸收经验
陈晗雯;刘佳平;宋康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24(59)2
【摘要】胸腔积液作为肺癌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宋康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据证而辨,认为癌毒、水瘀等邪实积聚,肺脾气机不畅,气不行水,水饮停聚;久病加以手术损伤致肺脾亏虚,无法温化饮邪,故悬饮生成,难以祛除。
在治疗上需要兼顾虚实,肺脾同治,临床应用中健脾宣肺通络以祛水饮,培土生金、补肺脾二气以温阳化饮,调畅肺脾气机以通利水饮,清热解毒兼固护脾胃以去癌毒,常防其复。
宋康随证施治,组方遣药有的放矢,药到饮除。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陈晗雯;刘佳平;宋康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宋康“肺鼻同治”治疗哮喘经验
2.宋康辨治肺癌术后经验撷菁
3.周大勇教授肺脾同治肺结节术后咳嗽经验
4.侯爱画教授应用康肺散结方治疗肺癌术后经验
5.基于“肺脾同治”探讨门九章运用小儿异功散方证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及处理
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及处理
刘鹏飞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03(016)005
【摘要】@@ 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9%~17.6%.但据笔者最近对378例病人的统计发现,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约为32.01%(121/378),远远高出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诊断标准不同.有的文献严格地将需作胸腔穿刺抽液或经积极治疗(如利尿)后胸水仍然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的情况方作为并发症进行统计,而我们则是B型超声发现即予以确诊.②许多病人症状轻微,甚至并无自觉症状,不易被发现,而我们统计的不少病例是在出院前的B型超声检查中发现并作出诊断的.
【总页数】2页(P268-269)
【作者】刘鹏飞
【作者单位】200438,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
【相关文献】
1.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护理 [J], 桂淑坤
2.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247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J], 马倩红;颜碧莲;梁言珍;吴芬
3.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J], 石岳峰;邵英梅
4.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J], 胡宗萍
5.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 [J], 郑培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32例临床分析
右肝癌切除术后胸腔积液32例临床分析
罗汉传;莫显伟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8(30)4
【摘要】右肝癌切除手术创伤大,术后胸腔积液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术后综合治疗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因此提高对右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高危因素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1995~2005年共行右肝癌切除术147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32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589-590)
【作者】罗汉传;莫显伟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贵港市,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贵港
市,5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
【相关文献】
1.右叶肝癌栓塞化疗二期切除术后的胸腔积液 [J], 李齐根;卢军华;张永杰;杨广顺
2.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J], 何群鹏;冯贤松
3.右叶肝癌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1例 [J], 潘玉红
4.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87例临床分析 [J], 周健;张志浩;袁爱军
5.多中心性肝癌选择性肝部分切除术后右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1例报道 [J], 杨志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切除术后中等量胸腔积液21例治疗分析【关键词】脾切除术
自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本院行脾切除术123例,术后出现中等量胸水21例,占17.07%, 作者采用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液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3~76岁,平均53.2岁。
单侧胸腔积液17例(均为左侧)、双侧胸腔积液4例。
抽取积液定性分析,渗出液1例、漏出液20例。
细菌培养均阴性。
胸腔积液量3~7.4cm(B超积液测量,<3cm不选入本组)。
每例总引流量143~1563ml,平均754ml。
引流1~3d,平均1.5d。
1.2 病因
本组21例中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16例,脾损伤程度按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会议标准分级:II级11例、III级3例、IV级2
例;门脉高压巨脾切除并断流术3例;脾功能亢进单纯巨脾切除2例。
见表1。
表1 脾切除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略)
1.3 治疗方法
21例胸腔积液量>3cm的病人,B超定位后选取液平面最宽、最表浅处穿刺。
局部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用穿刺针穿刺成功后置入弹性导丝,沿导丝插入深静脉导管,深度掌握进入胸膜腔内4~5cm为佳[1],拔出导丝后缝线固定导管,末端接一次性引流袋。
一般经过1~2d的引流,无液体流出后复查胸片、B超,如无明显胸水即可拔除引流管。
脾切除术后右侧胸腔积液常较少,本组无1例>3cm,少量的胸腔积液不需处理,定期观察,多能自行吸收。
引流液常规定性分析和细菌培养。
2 结果
21例术后病人未经胸腔引流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8~38.5℃、平均37.9℃)、胸闷、咳嗽等症,经病因治疗及引流后体温1~2d退至正常,平均1.5d。
胸闷、咳嗽明显缓解,B超、胸片复查未见胸液复生。
3 讨论
脾切除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除了出血、膈下脓肿、血小板增多等,常见的并发症有脾切除术后发热,体温常维持在38
℃左右,临床上考虑为“脾热”,脾热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胰尾的损伤、膈下积液的吸收、脾静脉血栓形成、白细胞凝结素增加等有关[2]。
临床医生遇到此类病人很少查胸片或胸部的B超。
其实,脾切除术后发热很大一部分病人是并发左胸腔积液所致,本组资料显示脾切除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的比例占全部脾切除术病人的25.21%。
故脾切除术后病人发热首先要考虑胸腔积液引起的可能,作者已将术后胸片和胸部B超列为常规检查。
脾切除术特别是外伤性脾破裂所致者,入院前病人常有血腹和不同程度的腹膜炎,术后腹部胀气明显,腹内压增高。
Liberman及Singer等学者通过尸解证实腹内压增高时,可使膈肌腱变薄成为小泡,小泡破裂成为小孔,腹内压增高还可使膈肌的薄弱区腰肋三角破裂形成小孔,腹水通过小孔进入胸腔形成积液。
而且这些小孔只有腹腔内的液体流向胸腔,相反则不可能,小孔存在单向活瓣性[3]。
以往作者治疗此类病人常采用B超引导穿刺抽液,需反复数次有时尚不能抽净,且易导致气胸等并发症,病人较痛苦,风险相对大,费时长。
从2000年开始作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治疗脾切除术后胸腔积液,该导管管径细,末端柔软,引流量受到有效控制,不会出现因引流量过大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亦不必担心末端刺破肺导致气胸。
一般持续引流24~48h即可充分引流胸液。
本组大多在2~3d内达到完全引流的目的。
引流后2d内体温恢复正常,相应症状消失。
少量积液常无症状,且可自行吸收,但中等量积液常伴有发热及相关症
状,且有继发感染可能,故作者认为虽无感染迹象,即使是反应性积液,事实上引流后体温1~2d退至正常,故仍有必要引流。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优点有:(1)安全性高,本组21例中无1例出现出血、气胸等并发症。
(2)导管较细,放液速度适中而且可调节,引流彻底,避免了多次穿刺抽液操作。
(3)创伤小,减轻病人痛苦,且可任意活动,病人易于接受。
(4)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尽管本法具有以上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引流胸腔积液的同时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低蛋白血症等。
(2)第一次放液不可太快,引流量以<1000ml为宜,避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功能障碍。
(3)操作中及引流过程保持导管连接的完整性,避免空气进入胸腔导致气胸。
【参考文献】
1 李波,麦一峰.中心静脉导管内置引流与间断抽液治疗恶性胸液比较.浙江临床医学,2004,6(3):231~232.
2 吴孟超主编.腹部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37~538.
3 刘鹏飞.肝切除术后胸腔积液的原因及处理.腹部外科,2003,16(5):268~2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