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
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抽查 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科目初中生物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用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淀粉粒和出芽生殖。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描述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
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学校学生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
3.在的一侧滴一滴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和。
二、观察霉菌:1.用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实验记录1.画出酵母菌的结构简图。
(要求:布局合理、点线规范整齐,正确表示明暗,正确标注细胞结构名称。
)2.青霉孢子为色(4分)。
孢子在菌丝顶端呈状着生。
得分初中生物实验16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实验报告评分标准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步骤(10分)一、观察酵母菌: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外形及液泡(1分)。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再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8分)。
二、观察霉菌:1.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直立菌丝。
(1分)2.制作青霉的直立菌丝的临时装片。
3.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颜色;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
冀教生物八上《5.2第1节 酵母菌和霉菌》[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冀教生物八上《5.2第1节 酵母菌和霉菌》[陈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https://img.taocdn.com/s3/m/209d901a2af90242a895e5ce.png)
教学目标1.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阅读课本,能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营养、繁殖方式。
2.通过酵母菌的呼吸实验,能归纳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培养归纳思维和想象思维。
3.通过阅读和联系生活,能举例说出酵母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将生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对细菌、病毒的学习,对微生物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对微生物的营养、呼吸方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探索微生物中的一大分支真菌。
本节课运用了小魔术、显微镜观察等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及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对霉菌与人类关系的讨论,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3重点难点重点:真菌的形态特征。
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呼吸、营养、繁殖等生活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小魔术引入教师手拿两个盛有糖水的瓶子,以一个瓶子内放置酵母菌,提问:同学们,这里有两个盛有糖水的瓶子,现在把它们捏扁,在不打开瓶子的情况下,大家有没有办法让瓶子重新鼓起来?为了让瓶子鼓起来,我特意请了酵母菌帮忙。
小小的酵母菌真的可以让瓶子鼓起来吗?如果是,那酵母菌的力量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入今天的课堂——酵母菌与霉菌。
酵母菌与霉菌都属于真菌,我们对它们并不陌生。
让我们能吃到松软可口的面包是谁的功劳?而让美食变质又是哪一位的杰作?活动2【活动】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一、使用显微镜初步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师引导:要想了解酵母菌和霉菌,首先我们要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我们如何才能看清酵母菌和霉菌的庐山真面目呢?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并出示观察任务:请在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外部形态,尝试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
小组合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交流展示,结合观察到的物像描述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并产生新的问题:1.葫芦形酵母菌与球形酵母菌有什么区别?2.霉菌菌丝顶端膨大部分由什么构成,形状有什么区别?二、阅读课本深入了解酵母菌与霉菌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阅读课本103页、105页,思考并勾画关键词。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与演示:(1)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
(2)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2)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2. 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 思考题:谈谈你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应用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学生的反馈。
2. 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教案标题: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学目标:1. 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资源: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可以在实验室中准备或购买)。
2. 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
3.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并提出酵母菌和霉菌是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操作:3. 将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物分别放置在两个玻璃载玻片上。
4. 使用显微镜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逐渐调节镜头至合适的放大倍数。
5. 学生依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并进行记录。
6. 学生可以使用实验报告表格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讨论与总结:7.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霉菌的特征,并进行比较。
8. 教师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和差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验证。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微生物的观察方法和特征,如细菌等。
10.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的应用。
评估:1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参与度来评估他们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如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条件对其生长速度的影响等。
1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师生互动:1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5. 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观察结果,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反思:16.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
注意事项:1.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镜头碰撞和玻璃载玻片的破碎。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酵母菌和霉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爱护微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教学PPT、实验材料和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实验报告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30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并进行比较。
教
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分类和常见种类。
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讲解,提供足够的图示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过程和生长特征。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将琼脂粉溶解在蒸馏水中,加热至溶解完全,然后继续煮沸1-2分钟,装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实验分组:将培养皿分为控制组(不接菌)和实验组(酵母菌接种,霉菌接种);
3)接菌:实验组用棉签蘸取酵母菌和霉菌接种在培养皿上,控制组不进行接菌;
4)培养:将培养皿封闭,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5)观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培养皿内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小结(10分钟)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20分钟)。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教案实验准备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稀释的碘液,吸水纸,放大镜,纱布。
课时安排2 课时。
学生实验、观察实物、培养能力,强化知识利用实验,使学生识记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理解总结(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真菌”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上自带面包,然后开门见山:面包、馒头为什么暄软多孔?直接引出主题。
这样,更贴近生活,对本节内容产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关于酵母菌部分的教学,最好结合实验同步进行,因为酵母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教师可以拟定观察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仔细观察,避免盲目性,边观察边纪录,提高学习效率。
观察提纲要依据教材内容,可适当调整,要科学、具体,形式不限,起到指导观察的作用。
如: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确认吗?它与气泡有何不同?。
②酵母菌的形状。
③酵母菌的颜色(染色前)。
④你看到酵母菌的哪些结构?⑤你能绘出一个酵母菌的结构图吗?请绘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⑥酵母菌含叶绿素吗?⑦你观察到这种形状(带有芽体的酵母菌)的酵母菌了吗?。
酵母菌出芽生殖的芽,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芽不是一个概念,教师应明确地指出,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好像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所以叫做芽。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一难点,如:<实验1>:教师在培养酵母菌培养液时,分别放在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课上让学生比较、区别(后者可嗅到酒香味)。
<实验2>:取盛有质量分数为5%蔗糖溶液的三角烧瓶两只,其中一只投入一小块新鲜酵母或发面、葡萄糖等,另一支摇晃后塞好瓶塞,都置于温暖处,一日后取出。
或者取三角烧瓶两只,一只放入加有酵母的玉米粉湿面团,另一只仅放入玉米粉湿面团,都塞好瓶塞,皆置于20 ℃处,一日后取出。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精编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教案封丘县曹岗乡第一初中张立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2.让学生掌握酵母菌、霉菌的结构以及显着的区别,让学生熟练的操作酵母菌的染色,看到细胞核及突起物。
3.学生看到霉菌的结构会说出孢子的颜色,菌丝的表现,总结出霉菌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酵母菌、霉菌的结构,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2. 教学难点: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后写出实验报告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真菌的结构呢我们都吃过蘑菇,蘑菇的种类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蘑菇是黑木耳、白木耳,又叫做银耳、香菇、牛肝菌,还有我们叫不出名字的野蘑菇,我们这里下过雨以后在路边、树林都会发现默默无闻的可爱的蘑菇,他们有的像把雨伞,有的像个蒙古房,它们都是真菌长出来的,它们没有叶绿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他们由菌盖、菌柄、菌丝,菌褶构成,菌褶处存在有孢子,孢子是蘑菇的后代,靠风传播。
有的蘑菇能吃,有的有毒,但能提取兴奋剂,真菌种类多,但不外乎几大类,正如人一样,有黑人、白人、黄种人。
有人从霉菌培养皿中提取一种药物,他把它叫做青霉素,并获得了诺贝尔奖,青霉素的药效是抑制病菌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治疗咳嗽、发热,还可以治疗淋病。
真菌也有坏处,如让人手长手癣、脚气。
真菌又小又可爱,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它们,今天我们上实验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我为大家配置好的酵母菌、霉菌,大家分小组一起观察,最后写出实验报告2.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并且知道它们属真菌。
3.材料用具酵母菌的培养液,橘子皮上的霉菌,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4.实验步骤(1)观察酵母菌a.取一滴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求
1、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认识霉菌的形态。
材料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长霉的橘子皮或馒头片,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碘液,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等。
1、观察酵母菌
A用吸管吸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B在盖玻片的一边滴加一滴碘液,从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引,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色的细胞核。
2、观察霉菌
A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橘子皮或馒头片上的霉菌。
B可以用解剖针挑取一些菌丝,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小心仔细的铺开,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丝的结构及孢子等。
讨论: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试着画一个酵母菌的形态图。
2、霉菌与酵母菌的形态有什么区别?。
《酵母菌和霉菌》 教学设计

《酵母菌和霉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3)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比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酵母菌和霉菌的生殖方式。
2、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2)霉菌孢子的观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液、永久装片、新鲜的面包霉、青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碘液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包、葡萄酒、腐乳、发霉的水果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酵母菌和霉菌。
(二)新课讲授1、酵母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酵母菌的永久装片和图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学生描述观察到的酵母菌形态为椭圆形或球形。
接着,教师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2)生殖方式教师提问:酵母菌是如何繁殖后代的?然后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两种方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3)生活应用让学生讨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酿酒、制作面包等。
教师补充讲解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2、霉菌(1)形态结构教师展示新鲜的面包霉和青霉,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其形态。
然后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霉菌的永久装片,描述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的形态。
5.2.1 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酵母菌和霉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试从以上资料分析,开始每天搅拌一次和以后密封存放的原因何在?
酵母菌在无氧、室温的条件下能够产生酒精.】酵母菌用于蒸馒头、做面包等食品。
思考:为什么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松软多孔的?
【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也含少量的葡萄糖,蒸馒头、制面包时需要加入水和面,还必须加入一些酵母菌,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葡萄糖,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所以馒头、面包等发面仪器问题松软多孔的?】
酵母菌还可以酿酒
思考:为什么用酵母菌可以酿酒?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复习:动画:酵母菌的结构模式
比较细胞与酵母菌
细菌酵母菌
形
态
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呈卵形
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
核),为原核生物
具有成形的真
正的核,
为真核生物
生殖进行分裂生殖进行出芽生殖
和孢子生殖
相同点都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
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都不含叶绿体。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酵母菌和霉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显微镜的制作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酵母菌、霉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2. 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2)提问:你们知道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
3. 实验操作(1)引导学生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2)学生分组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3)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4. 知识拓展(1)介绍酵母菌在面包、啤酒等制作中的应用;(2)介绍霉菌在发酵豆制品、调味品等制作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教师点评实验操作和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图;2. 写一篇关于酵母菌和霉菌应用的小论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酵母菌和霉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掌握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2. 酵母菌和霉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 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材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酵母菌和霉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完成课后练习。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自主学习情况,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重点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4.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记录实验结果。
5. 比较分析学生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9. 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酵母菌和霉菌的特点;2.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3. 借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4. 融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特征及其作用;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练习;3. 实验观察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酵母菌和霉菌的异同;5.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的应用。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真菌-省赛一等奖

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生物课堂。
前几天刚好有位同学向老师诉苦,说他们家的橘子放在厨房几天后变成了这个样子,花生放在厨房一年多,舍不得吃最后变成了图片的样子。
同学们知道这些现象跟我们生物学有什么联系吗请发表你们的看法!相信同学们都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霉菌有所认识,从发霉的橘子上可以看到青霉菌,变质的花生上有黄曲霉菌,我们平时吃的腐乳,上面也有很多毛霉菌,这些霉菌是什么生物呢霉菌是真菌!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常吃的香菇,木耳等,也是一类大型真菌。
这些都是生活中用肉眼就能发现的。
但是有一些单细胞的真菌,比如说酵母菌,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地将真菌分为两类,多细胞的和单细胞的。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真菌的结构呢请你们先按下暂停键,预习P76《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预习结束了,我们先了解一下实验的操作步骤吧,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亲自动手实验。
使用酵母菌培养液作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在碘液的染色下,我们用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酵母菌。
你认为酵母菌有哪些细胞结构呢做实验的时候,老师建议大家努力寻找它的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以及液泡!真菌的细胞虽然说形态不一,但是这些基础的结构还是差不多的。
如果将酵母菌和细菌以及植物的细胞结构作对比的话,你能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吗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细胞壁。
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真菌和动植物一样,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
你觉得真菌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这与哪个结构有关相信你已经发现,真菌由于没有叶绿体,是无法自己合成有机物的!在观察青霉时,我们可以先用放大镜观察它的菌丝,再用显微镜观察它的细胞结构。
在显微镜下,青霉的孢子是青绿色的,像一把扫帚般着生在菌丝上。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它能够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
而我们常见的蘑菇,结构上也是由子实体和菌丝组成。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细菌和真菌真菌【全国一等奖】

读:学生阅读“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
研:各小组探究的侧重点可以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不同问题,做出相应假设。
教师提供基本的实验用具,各组根据探究问题的差异,准备本组实验材料用具。
结合教材中关于本实验的方法步骤,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方案。
展: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探究方案。各组互相质疑、补充、完善方案。
8.绘图说明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通过我们的学习,说出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播放课件:酵母菌,青霉,及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结构
四、进一步探究青霉和曲霉的结构和他们的生殖方式。
播放课件:观看酵母菌和青霉结构和它们的生殖方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征,。
重点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
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课前准备:首先做好酵母菌的培养。介绍霉菌的简易培养方法,利用二次接种的方法培养较纯净的青霉。
一、导入:
教师用课件展示的几种食用或药用的真菌质疑:你们认识它们吗?(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出新课------真菌。
课 后 反 思
板书设计
让学生课前培养酵母菌和霉菌,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对预习新课起到了一些帮助,这也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和激情,许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菌
1、各种各样的真菌: 蘑菇,木耳,青霉,酵母菌等
2、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
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案 “衡水赛”一等奖

3、馒头发霉了
一、教学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三、课时:2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霉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第二课时
1、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食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食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2、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八上生物真菌教案一等奖

八上生物真菌教案一等奖《八上生物真菌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上生物真菌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孢子印,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健康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本节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在餐桌上会吃到芹菜等蔬菜,也会经常看到蘑菇、银耳、木耳等,仔细对比它们的形态,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蘑菇、银耳、木耳是植物吗?它们有根、茎、叶吗?为什么它们不是绿色的?师:蘑菇、木耳、银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样,它们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
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菌》。
二、新知导学(一)各种各样的真菌师:真菌是多种多样的。
(图片展示多种多样的真菌)观看图片,哪些真菌是你认识的?生:观察图片并指出自己所认识的真菌。
师:这些真菌有些是多细胞的,比如:猴头菇、平菇、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也有一些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
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等;有的是可以药用的,如灵芝、冬虫夏草等。
这些真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二)真菌的结构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面包、馒头、奶酪等发面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
八年级生物上册真菌【一等奖教案】1 新人教版

《真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真菌的种类。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等。
学生准备:学案等。
竹荪、木耳、银耳、蘑菇等,被请)显微镜观察师出示图片:酵母菌、细菌细胞结构图五、板书设计:第三节真菌(1)《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认同“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方法。
难点: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视频材料等。
学生准备:观察了解一种小动物的行为,制作简单的“迷宫”等。
四、教学过程:(酵母菌)构成真菌种类有益有害接下来我们研)了解鼠的生活的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多,走出迷宫)定会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五、板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5.2.1酵母菌和霉菌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PPT课件

约经过两个月即可酿成美酒。右图是细菌和酵母菌结构示意图,小
组讨论并回答:(在[ ]内填序号,
上写文字)
第3页
(1)细菌与酵母菌共有结构是[ 1 ] 细胞壁,[ 2 ]____细___胞
_膜__ ,[ 5 ] 细胞质 。
(2)细菌与酵母菌主要区分是细菌只有[ 3 ] 拟核,而没有
真正
细胞。核
(3)刚开始,人们天天搅拌一次,这利用了酵母菌 出芽生殖,
使之能产生足够多酵母菌。以后又将其密封存放,这又利用了酵
母菌能进行
无氧特呼点吸。
第4页
★探究二:青霉和曲霉 橘皮和馒头放一段时间后表面会长出一些“毛茸茸”物质
。下列图甲、乙为显微镜下看到橘皮和馒头上两种霉菌结构 示意图。小组讨论:
(1)写出两种霉菌名称:甲表示 青霉,乙表示 曲霉 。
(2)表面长出“毛茸茸”物质就是这两种霉菌
。菌丝
(3)这两种霉菌经过产生 孢子 进行繁殖,并吸收有机养料进行
腐生 生活 。 第5页
请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小结,专心整理一下自己本节课活第二
章真 菌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第1页
1.描述真菌(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识别青霉和曲霉。 3.概述真菌营养方式。 4.列举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
第2页
★探究一:细菌和酵母菌结构区分
用酵母菌酿酒时,有一个做法是将酒坛置于20 ℃左右环境中,
刚开始天天搅拌一次,连续操作十几天。接着将酒密封、存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酵母菌与霉菌》实验教案省赛获奖
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2.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
实验材料:
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
3.洗净的培养皿。
4.显微镜。
5.高倍镜。
6.实验记录本。
实验步骤:
1.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并在适当的温度下熔化。
3.接种霉菌:同样地,将一小团霉菌涂抹在另一块培养基的表面,也要均匀分布并标明接种时间。
4.将两个培养皿置于恒温箱中(适当的温度根据酵母菌和霉菌的需求而定),并设定一定的时间观察和记录生长情况。
5.每隔一段时间,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并在实验记录本中记录下来。
6.比较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分析原因。
实验注意事项:
1.活性酵母菌和霉菌要保持活性状态,可以在培养基中储存并及时更新。
2.温度要适宜,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生长。
3.培养皿和显微镜要保持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或微生物的干扰。
4.实验记录要准确细致,以便分析结果和结论。
实验预期结果:
1.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并有形成典型的菌落。
2.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形,无分枝;霉菌多为菌丝状,有明显的分枝。
3.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比霉菌快,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
短的细胞分裂周期所致。
实验分析与结论:
通过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形态特征,可以得
出酵母菌呈单细胞结构,霉菌呈多细胞菌丝状的结论。
同时,酵母菌的生
长速度也比霉菌快。
这可能是由于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较短的细胞分裂
周期所致。
此实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对
于酵母菌和霉菌这两种常见的微生物而言,它们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以及在食品、水果腐败中的霉菌等。
了解酵母
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对于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还锻炼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实验研究和科学探索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