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曲艺---绍兴莲花落的艺术特色及社会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曲艺---绍兴莲花落的艺术特色及社会因素摘要

身为绍兴人,莲花落,从小耳濡目染。莲花落在绍兴人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绍兴莲花落是大概念“莲花落”与宁波走书,广西零零落,金华道情,温州鼓词一样是浙江主要曲种。主要流行与绍兴,上虞,萧山,余姚,杭州一带,为群众喜闻乐见。2006年,绍兴莲花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地方曲艺,它有如何的命运,它又是为何如此受到欢迎,笔者将从绍兴莲花落的与艺术特色及其社会因素来谈谈这个话题

关键字

绍兴莲花落艺术特色历史社会因素故事内容

一(名称艺术

关于绍兴莲花落的名称来源,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说

一)l莲花落研究者:莲花落初始时期,艺人们沿街卖唱,内容主要是以“ 劝善醒世”为主旨,后来渐渐主唱者领唱,从者帮腔的形式,与唐代的“散花落”衍变来的“咍咍莲花落’相近,因此属于大概念“莲花落”。

二)绍兴莲花落老观众:莲花落故事动人,唱腔动听,劝善醒世,风趣诙谐,引得观音走下莲台与百姓一起欣赏,故被称为“莲花落”。

三)绍兴莲花落老艺人“豆腐啊土”:说唱莲花落,故事一定要前后“连”的牢,情节一

定要左右“化“的开,段子一定要随时煞的“落”。?(绍兴方言,煞的落,即煞的

住)演唱莲花落,演唱者一定要根据现场即兴发挥,顺势引导,就是说要有”连”,有

“化”,有“落”,,者才叫“莲花落”。

从绍兴莲花落的名称来源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绍兴莲花落受欢迎是由于其故事情节以及说唱艺术。研究者的研究比较理论性。作为绍兴莲花落的接受者,即老观众的对于莲花落名称的由来则较大程度上出于他们对莲花落的印象----故事动人,说唱动听,风趣诙谐。莲花落老艺人则更注重其说唱的技术。有连有化有落。

二(历史社会渊源

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莲花落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莲花落最初是丐者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相传始于清光绪年间,时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绰号"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徒定居于绍兴。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民国初,唐茂盛受越剧呤嗄调及宣卷调之影响,开始采用接调方法,创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据传,节诗只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节诗如《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箍桶节诗》等,继而开始说唱长篇,如《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唱说文艺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龙灯传》、《珍珠塔》、《后游庵》等。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

从其历史及其发展来看。莲花落本是乞丐卖艺所唱,其演唱者以及听众多是处于生活的中下层,其群众基础较为广泛,又因乞丐行乞是所唱,流动性较强。当莲

花落艺人在绍兴定居并收徒发展时,唱词为信口所编,又很大的灵活性,生活性。后来的节诗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农妇或手工业者,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说唱长篇,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由此可见,绍兴莲花落的传承即发展在社会因素上占有很大是优势,它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取材,从而来反映生活。

《娘家节诗》后来改编为《回娘家》,讲的是嫁到绍兴斗丘里的翠姐姐要回娘家,却受到婆婆的阻拦(斗丘里的老规矩,新媳妇要满三年才可以回娘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回娘家的故事----一次跑出去中途碰到丈夫做生意回来,于是两个人打算先回家再一起去娘嫁,却最终被婆婆所阻;一次在半路踩死了三叔婆的乌小鸡二被认为是晦气的一天而被婆婆拉回家。后因怀胎而无法回去。当她最终回到娘家时却引起嫂嫂的怀疑,无奈她只好“原轿去原轿回”。故事不仅仅写了翠姐姐的遭遇,也通过翠姐姐与起嫂子的对比,达到宣传婆媳要和睦的道理。

三(表演艺术

绍兴莲花落的演唱手段主要是:说,唱,噱,演

说即“说表”,绍兴莲花落艺人的借鉴平话艺术的长处,首先在“说表”上下功夫。绍兴莲花落的说表大体分为表白,道白,私白,表道混合白四种表白交代故事情节,介绍曲目中的时代,环境,地点,人物。绍兴莲花落《唐伯虎点秋香》里描写天气好就有一句“三月里的大暖风吹起来。人啊懒洋洋,腰骨三段生”?(绍兴方言,三段生就是变成三段,形容

人懒)道白是曲目中的人物对话,也就是出角色。绍兴莲花落《唐伯虎点秋香》中船头老的出场就有一段精彩的白,那是船头老喝完酒在大街上的所遇。“我哒哒哒哒一哒呛,一呛呛一一样西沟桑?(绍兴方言,即玩具,小东西)。。。。。。看见一个大姑娘,脸孔标准鹅蛋样,辫子养的老老长,我抬起头

来张一张?即看一看).憋,拿起一个呆巴掌,我没头没脑再去张一张,哦悠悠,还是伢廿八房的表姑娘,表姑娘,客气相,拉咯拉绑咯绑一拉拉到屋里厢堂前中央让一让,要请请我这个大外甥,搬出下饭?(即菜)廿四样:鱼虾肉蟹酱腊鸡腊鸭腊大肠糟鸡糟鹅糟白鲞田螺螺蛳两碗装黄鳝泥鳅加生姜萝卜芋艿苋菜梗豆板豆芽水千张钝则钝斩白鲞咯则咯杀鸡娘橱角落头还有一碗陈年霉千张小鸡毛毛三寸长麻油浇得喷喷香香油倒了个七八

私白是表现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道混合白就是一表带白,就是说书人代人物说话。两”

噱,即噱头,“噱乃书中之宝”绍兴莲花落也明白“无巧不成书,乌噱不成曲”的道理,噱头分为三种,一是插科打诨的外快噱,一是符合清理的肉里噱,一是古语今译的换变噱。噱头的作用主要是博彩。艺人在放噱头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节奏,也要把握奥面风,口风,手势的有机配合。

唱是唱腔。传统莲花落在唱腔上已经形成了起唱,转板,落调的“起,平,落”结构的基本调。早期绍兴莲花落的工尺调速度相对比较平庸,主要用于演唱农村生活,家庭琐事的短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曲调结构。即起句?接腔?多次反复的清板?落句?接腔。后期的绍兴莲花落废弃了接腔的形式,采用啦四胡伴奏,加强了音乐性。伴奏时常加入《梅花三弄》,《无锡景》。《孟姜女》等曲词。四胡出音清晰,花哨流利,有浓郁的地放色彩。有经验的伴奏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自如的伸展或压缩,与唱着配合非常默契,浑然一体。给人一种听觉上的莫大享受。

演就是表演,莲花落舞台小,上台演员少,也主要一说唱为主。因此,莲花落艺人的演主要为动作,语调上的模仿。通常运用夸张,将细小的动作扩大化,生动化,戏剧化。在演员和角色之间跳进跳出,一收一放。备受观众喜爱。

绍兴莲花落语言是绍兴方言,采用民间的口语,俚语。阿Q与辫子中“辫子细,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