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

合集下载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

理解和掌握文种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5。

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

理解“修、窥、美、私、昳、蔽、刺”等词语的意义。

2。

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教具准备录音机、《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

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

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指导]一、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

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文本解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它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它的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融文言文基础知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为一体。

文章从主人公邹忌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与城北徐公比美说起,问妻、问妾、问客,他们都出于私心恭维他,引起了有自知之明的邹忌的思考,自己尚且受到身边人的蒙蔽,何况高高在上、位高权重的国君呢?于是他通过“三比”——妻与宫妇左右之“私”、妾与朝廷之臣之“畏”、客与四境百姓之“有求”,现身说法点醒国君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推行“三赏”政策,刮起举国上下谏言之风,国君也以人为镜得以明得失,先后发生“三变”,最后齐国不战而胜,在政治上使各国臣服。

学习本文,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经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可以自行翻译,故在翻译课文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人物对话为主,文字较浅显,故事性强,篇幅短小,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导演”,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因此,我为本课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朗读通大意—分角色朗读—重点突破—评价人物—简要小结。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2、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进谏的精神;3、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实录】(一)导入激趣:师:我国有句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有利于行,但这种忠言人们很不喜欢啊!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效果也很好,叫什么?生:“糖衣片”。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邹忌用讽喻的方式劝说齐王纳谏的故事,通过邹忌与齐王的对话,展示了邹忌的智慧和齐王的明智。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本文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政治寓言,通过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的讲述,揭示了治国理政的道理,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学生对于讽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讽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讽喻手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课文翻译:准备课文的白话文翻译,方便学生理解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讲解课文内容:详细解读课文 中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理 解文章主旨
讲解课文结构:分析文章结 构,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脉络
讲解课文背景:介绍《邹忌讽 齐王纳谏》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讲解课文语言:欣赏文章中的 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与感受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互相分享对课文的 理解与感受。
好奇心。
提出问题:通 过故事中的问 题或矛盾,引 导学生思考, 为后续的教学
做好铺垫。
引入课文:通过 故事中的情节或 人物,自然地引 入课文,让学生 对课文产生初步 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兴趣:通 过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 性,为后续的 教学做好准备。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 重点与难点
分享环节: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 提问。
老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鼓励学生 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互动 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与总结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 理解文中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了解古代汉语议论散文的特点和论证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 方式理解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邹忌讽谏齐王的过程 和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 法

初中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个单元的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的思想内涵并不容易探究,文段里的生字词也不少,必须充分利用好课文注释与工具书。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文言文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古人高超的讽谏艺术及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进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3.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以《一鸣惊人》的故事导入,板书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简介《战国策》与作者:(学生参考课下注释和预习资料);简介故事背景。

(三)初读课文,感知故事1、指名朗读1、2、3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请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指出在字音、节奏方面不同的朗读意见。

师生共同交流,对朗读障碍的文言现象探讨,做出明确的指导。

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同桌两人互相释义。

存在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对涉及到的特殊文言句式、虚词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教师着重指导。

重在让学生积累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四)细读课文,读懂故事1、我们已经读明白了文章的意思。

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能给文章重新想个题目吗?为什么用这个题目?(注意人物身份和关系)3、文章是以描写人物对话见长的。

请在文中标注出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4、请你读一读“三问"、“三答”,你会有什么发现呢?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如果分角色读课文,你想选哪个人物?为什么?5、分角色演读“三问"、“三答”,我来当个评论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说课稿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说课稿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说课稿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说课稿设计》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说课稿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

这些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① 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 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①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②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 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

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初中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2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等奖创新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 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3.了解类比论证这一论证方法,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和纳谏技巧。

(二)教学重点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

(三)教学难点了解类比论证这一论证方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形容忠臣,常常说“文死谏,武死战”,然而在历史上不乏能察纳雅言的明君,更不乏把进谏当成一门艺术的聪明大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明君贤臣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战国策中有影响力的小故事,课上提问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参考内容:苏秦以连横说秦(前倨后恭)冯谖客孟尝君(狡兔三窟、高枕无忧)赵且伐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邹忌讽齐王纳谏(门庭若市)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三)背景介绍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2.齐威王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

(典故:一鸣惊人)3.邹忌邹忌,(约前385---前319),一作"驺忌",尊称"驺子",战国时期齐国人。

他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分析“讽谏”的妙处,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谏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学习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唐太宗对敢直谏的魏征这样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J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一邹忌。

二、作品与作者《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西汉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该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

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三、初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生试读;2、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疏通文意(一)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并展示。

老师点拨,重点实词、虚词,重要的句子,做好强调,要求学生做好批注。

(二)重点词义古今异义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委婉地劝说今:讽刺2.明日,徐公来古:第二天今:明天3.今齐地方千里古:地土方圆今:地点4.能面刺寡人之过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②吾妻之美我者美: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名词作状语④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使动用法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入朝见威王朝廷③皆朝于齐朝见间①时时间进间或,偶然②又何间焉参与美①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美丽特殊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倒装句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3、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策》中的历史故事,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2.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难点1.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 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对当时政治的影响;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战国策》故事资料;3. 学生讨论与思考的引导题目。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提问《战国策》是什么书,它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以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第二步:讲解故事情节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简要介绍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包括邹忌谏谢王之事、邹忌被流放等。

第三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分析邹忌、齐王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特点和行为对故事发展和结局的影响。

第四步:探讨故事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中暗含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邹忌能够讽刺和纳谏齐王?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第五步:学生讨论与思考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1. 邹忌为什么能够讽刺和纳谏齐王?2.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3. 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讽刺和纳谏领导者?第六步: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战国策》中的其他故事和历史事件。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的质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

七、教后反思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反思,并对下一次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延伸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材料,提升他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上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战国策》中的历史故事,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理解本文结构的精妙和语言的内在深意。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认识语言艺术在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及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体味情感。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看过《封神榜》的同学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挖心致死——比干。

历史上因直谏而遭不幸的,不胜枚举:屈原放逐,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司马迁遭宫刑蒙辱。

今天我们学习《战国策》中邹忌讽谏齐威王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走近《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西汉时经过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重点:帙丽(yì)朝服(hāo)衣冠(guān)窥镜(uī)期年(jī)间进(jiàn)2.学生互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设计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 朗读、分析、 讨论等方式理
解文本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 文言文阅读的
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 邹忌讽谏齐王 的过程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阅读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 自豪感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规划
深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理解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注学生反馈,持续改进教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学过程
事,引起学生的 兴趣
背景介绍:介绍 战国时期齐国的 历史背景和文化 背景
人物介绍:介绍 邹忌和齐王的人 物特点,为课文 的情节发展做铺 垫
情境创设:通过 多媒体手段,创 设课文中的情境, 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内容
讲授新课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 掌握所学知识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增加课堂互动: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运用多媒体手段: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情感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强化基础知识训练: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一等奖设计
汇报人: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与改 进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学会运用文中的讽谏手法进行写作。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讽谏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古代贤臣的智慧和勇气。

2. 通过学习文中的讽谏艺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

2.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学习文中的讽谏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讽谏艺术和隐喻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的哲理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向君王提出建议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讲述了一个古代贤臣如何巧妙地向君王提出建议的故事。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与现代提建议的不同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1)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历史散文集,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策略和谋士的智慧。

(2)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谋士,他以智慧和勇气著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他如何巧妙地向齐威王提出建议的故事。

3. 文化背景(1) 在古代,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臣子向君王提出建议需要非常谨慎,不能直接指责君王。

(2) 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巧妙地向齐威王提出建议,这种讽谏的方式既尊重了君王的权威,又有效地传达了自己的意见。

4. 课文概览(1) 课文通过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引出了妻、妾和客人对他的赞美,从而引出讽谏的主题。

(2) 通过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朗读1. 导入朗读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文言文。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辨析邹忌之“美”,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君主从善如流的气度。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辨析邹忌之“美”,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君主从善如流的气度。

【教学难点】辨析邹忌之“美”,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演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布置任务特大消息!“战国美男子”选拔赛开始了,此次“美男子"大赛的选拔标准有三个,即形貌之美、智慧之美、品德之美。

邹府管家为其大人邹忌报名此次选拔赛,但对于他能否获胜心中无数,特来向我们班的同学请教。

请大家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为管家分析邹忌能否赢得“战国美男子”称号。

分析内容如下:评形貌之美评智慧之美评品德之美预习检测在展开分析之前,我们先测试同学们对该篇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邹忌(zōu)纳谏(jiàn)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ɡuān)窥镜(kuī)孰( shú) 寡人(ɡu ǎ)谤讥(bànɡ)间进(jiàn)期年(jī)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以下文言积累卡。

一词多义卡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吾与徐公孰美美丽孰我与徐公孰美谁、哪一个孰视之同“孰”,仔细朝朝服衣冠早上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堂皆朝于齐朝见谤讥于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燕、赵、韩、魏闻之听说上受上赏上等的上书谏寡人者向上级呈递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门庭若市如,像于美于徐公比欲有求于我也对皆朝于齐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的孰视之代徐公暮寝而思之代这件事吾妻之美我也无意义词类活用卡字词意思字词意思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臣之妻私臣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暮寝而思之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古今异义卡字词古义今义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讽刺、嘲笑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修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特殊句式卡句式例句翻译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部编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面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四个自然段。

“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朝齐"中的四国“朝齐”亮出了“战胜于朝廷"的辉煌。

文章“三叠”式的运用,彰显了结构整齐对称的间架之美。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来和齐王进行类比的。

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就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二、学情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

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初三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

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借助“三叠"式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

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

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

教学目的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

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

03
齐国在战国时期是东方的大国,但在齐威王时期,国家面临着
内外交困的局面,需要改革图强。
11
邹忌讽谏技巧及智慧体现
巧妙运用比喻和类比
邹忌通过比喻和类比的方法,将家庭 琐事与国家大事相联系,使齐王易于 接受和理解。
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邹忌的言辞简练而富有深意,能够引 起齐王的深思和共鸣。
善于观察和揣摩对方心理
领导者要时刻关注民众的需求和利益,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
13
04
教育意义与启示
2024/1/28
1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
寻求解决方案。
2024/1/28
培养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对问题进 行深入分析,不盲从权威,形成独 立的批判性思维。
邹忌能够准确地把握齐王的心理变化 ,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使齐王心 悦诚服。
2024/1/28
12
传统文化中纳谏思想
2024/1/28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传统文化中强调领导者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做出明智 的决策。
从谏如流,知错能改
领导者应该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次公开课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核心内容,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 式,深入探讨了邹忌的讽谏艺术、齐王的纳谏精神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使课程内容更 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9
03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1、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设计】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一、自学定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

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

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

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

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

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二、自读查疑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3、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三、讨论释疑1、齐读段一:比美离题否?有何作用?《古文观止》有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勘察,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诌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评得好。

2、段一中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人物间的什么关系)?提示:内容都是说邹忌的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

板书:妻→私:偏爱赞扬妾→畏:卑微喂怯客→有求:逢迎敷衍3、(齐读段二)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讽谏?4、(齐读段三、四)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三、延伸迁移(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了却不深说?提示:善揣摩国君的心理。

对于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提示:哪些意见,如何来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也是九班级语文的一篇课文。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字音。

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

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

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

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5、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

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句式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联想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等奖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文中类比推理和比方说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重点:1、文言常识。

2、类比推理和比方说理的方法学习难点: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悟和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中探究,探究中竞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文学习跨越千古,纵横千里,这不,我们刚刚离开春秋的战场,很快就进入战国的风云。

今天,我们不听曹刿论战争;我们要陪同邹忌一起去劝谏威王,学学他的劝人方法。

二、我问你答——读通文字(多媒体展示)闯关一:必答-检查预习。

1、赛读。

(能反串得1分,每出现一处读错的地方扣1分)2、释词。

(给对方组出5个你认为能难住对方的词语,1个1分)3、译句。

(老师抽查)4、《战国策》常识知多少?(老师抽查)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未年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其体例为,全书共策,着重记录了。

明确:刘向国别体12 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三、我们探究——读懂文意:(多媒体展示题目)闯关二:(抢答:言之有理就得分,有理有据得2分)201、解释文题: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讽:讽谏,即用暗示、比方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课文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你能用“三”来概括本文的内容吗?(讨论板书)3、分析人物形象:(1)、说说“邹忌”:(多媒体出示:人物参考: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kūn)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 (多媒体出示)思考:邹忌为什么劝谏?怎样劝谏?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你的思考结果:邹忌是个人,我从看出来。

明确:供你参考:邹忌是个头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我从他“三问”后的“三思”看出来;邹忌是个实事求是,缘事及理的人,我从他“三思”后的“三比”看出来;邹忌是个忠于职守,足智多谋的人,我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邹忌是个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人,我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重点分析“三比”(并板书):问题①:文中的“三比”可以理解成哪几种“比”呢?讨论明确:可组成“对比”:家庭小事和国家大事形成对比,以小见大,小事中寓大道理。

还可组成“类比”:邹忌、齐王都是人,两人身份地位都很高,两人都有受蒙蔽的事,形成同类比较,邹忌的切身体验更容易让齐王接受。

还可组成“暗比”:妻、妾、客喻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小家喻国家。

形象具体,真切自然。

还可组成“排比”:邹忌的话构成排比,使说理很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问题②:“三比”中,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谁?讨论明确:邹忌认为齐王受蒙蔽的责任在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受蒙蔽的根本原因在于齐王的权威。

这样,就使齐王在得意于自己位高权重的同时,高兴奋兴地接受了他的劝诫,劝得很委婉。

(2)、谈谈“齐王”(多媒体出示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 思考:齐王如何纳谏?纳谏结果如何?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你的思考结果:我从看出,齐王是个人。

讨论明确:(多媒体出示)齐王是个闻过则改,明智果断的人,我从他的“善”和“三策”(三赏)看出来;齐王是个从谏如流,兴利除弊的人,我从他的“三赏”和“三变”看出来……四、我要练练——中考题型:(闯关三:风险题,答对加分,答错减1分)(一)、中考题型语言方面需注意:1、请用/标出停顿:4分①.今齐地方千里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解释加点的词:4分①暮寝而思之( )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提示学生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3、翻译句子:4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王之蔽甚矣提示学生:倒装句和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二)、中考题型内容方面举例:4、你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分)5、你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撷取一两件由于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的事例来佐证邹忌成功的秘诀? (2分)明确:善用类比、以小见大,设喻论证;把握对方心理,委婉含蓄,点到为止。

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6、附加题:联系现实生活,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可以从领导者、被领导者、一般人角度考虑)6分仅供参考: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一般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总结齐读古人谏言。

(多媒体展示)五、布置作业:(见学案)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1节):三问、三思↓ (2节) 三比↑(3节):三赏、三变→(4节) 对比↓类比皆朝于齐暗比排比(委婉)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