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技巧,食用菌秋季生产技术指南
秋冬季食用菌生产管理要点
秋冬季食用菌生产管理要点秋冬季正是平菇的出菇生产季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品质和栽培效益。
现将秋冬季平菇生产的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温度管理温度控制在8-15℃之间,不能低于5℃。
通过揭盖草帘、通风、升温等措施来保证温度。
1.原理现蕾前若棚温过低或温差过小,则菇蕾很难形成;现蕾后棚温过低,则子实体基本停长,长期保持菜花状而不分化,或即使分化,菇片上也会长满白色的小刺或菇上长菇形成畸形菇,商品价值降低。
因而在管理上,菇蕾形成前后宜以太阳光能为主要增温方式,必要时用火炉维护棚温在5℃以上,以利于保温并拉大温差,促使菇蕾形成;待大部分菌袋显蕾后,宜控制棚温在8℃左右,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即可。
2.升温措施①采用火墙加热。
即在菇棚内建火墙,可用砖垒或采用管道,炉子建在菇棚后面或两侧,通过外面生火把热量传到火墙,间接给菇棚升温。
尽量避免室内生火,直接给菇棚加温。
②通过锅炉热蒸汽、塑料管道给菇棚加热。
这种方法要求有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先通过地下钢管传送到菇棚边缘;进棚以后,在钢管顶端接耐高温的聚丙烯塑料软管道,直径10厘米左右。
长长的塑料管道沿菇棚内后墙边缘东西向摆放,最顶端自然开放,由于最后有冷凝水,可把冷凝水收集起来,用于菇棚增湿。
二、湿度管理菇棚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通过干湿温度计监测。
1.原理如相对湿度小于70%,会影响子实体生长;相对湿度长期在100%,会导致烂菇及病害发生。
2.管理原则秋冬季水分宜少不宜多。
湿度过大可通过提高菇棚温度、延长通风时间来降低。
补水措施:湿度低主要通过地面洒水、空间喷雾,墙壁喷水来提高菇棚湿度。
补水增湿过程中需注意下面几点:一是水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
二是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这时菇体的生命很娇嫩,给它们“洗冷水澡”也会“感冒”生病,甚至死亡。
所以补水最好用喷雾器,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来增加湿度。
三是补水后,如发现菇体上有水珠应尽量快速通过通风去除,否则会给细菌繁殖造成条件,在菇体上形成病斑。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由于其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些实用指导。
一、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选择适宜的食用菌品种对于食用菌的栽培至关重要。
常见的食用菌品种有香菇、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比如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等。
还要了解各种食用菌的特点和栽培技术,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进行栽培。
二、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生长条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为间接光。
在栽培食用菌时,要进行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同时避免直射阳光直接照射在菌体上。
三、合理设计食用菌的菌棒或菌袋食用菌的栽培需要用到菌棒或菌袋,这些材料对于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设计菌棒或菌袋时,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适当的大小,以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和足够的营养供应。
还需要注意保持菌棒或菌袋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侵扰。
四、科学施肥和灌溉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科学施肥和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菌体的生长阶段和生长周期,合理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用。
在灌溉方面,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需求,控制好水分的供应量和频率,避免出现水分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
五、定期检查和管理病虫害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难题,容易给食用菌的生长带来负面影响。
需要定期检查和管理病虫害,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比如合理施用农药和定期清理种植环境等。
六、合理控制采收时间和方式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采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生长条件,合理控制采收的时间和方式,避免对菌体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还要注意采收后的处理和保存,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食用菌秋季生产需过五关食用菌
食用菌秋季生产需过五关食用菌秋季的食用菌市场上,******鲜菇的价格居高不下,生产及经营效益均较高。
受利益拉动,近年来秋季育菇的农民越来越多。
但是,制约秋季生产的因素较多,相对于冬季生产而言,成功率往往偏低。
因此,特别提醒广大菇农朋友:在食用菌生产中,应严格操作、注意防范、科学管理,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实际生产中,应主要把好以下“五关”:1.基料配比营养关一般的食用菌生产多以棉籽壳、玉米芯等秸秆为原料。
但是,这些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均以碳素为主,不能满足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需要,虽然也能出菇,但产菇量很少,菌丝不健壮、抗性差。
因此,配方中应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它可使蘑菇营养全面、丰富,菌丝健壮、旺盛,具备较高的抗杂、抗病能力。
2.菇棚消毒杀菌关当下,发菌或出菇多在大棚内进行,因此,棚内的消杀应按照严格、彻底的原则进行,不要心存侥幸。
尤其是老菇棚,自身潜伏着大量杂菌、病原菌,很多菇农忙于播种生产,加上防范意识、预防概念的欠缺,往往就忽视了对菇棚的消杀处理,结果就会造成大面积污染,有时甚至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
处理办法:将菇棚予以修整,揭掉草苫等覆盖物,修补或更换棚膜后,将800倍辛硫磷随水灌入,然后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菇棚,暴晒2-3天,再重复用药一次,密闭2天后打开通风,地面撒布石灰粉,之后即可将播种后的菌袋移入进行发菌。
3.熟料接种操作关熟料接种的传统做法是使用高锰酸钾、甲醛或烟雾剂进行熏蒸处理后,再进行接种操作。
这种方法所用药物残效期较长、残留量较大、污染率高,按照绿色食品的相关规定,食用菌生产中应禁止使用。
笔者使用“食用菌接种净化机”进行接种操作,开机10分钟后,即可在机器发出的微风中接种,对人体无害,而且防杂*********,接种成功率高,使接种操作变得轻松自如。
4.发菌期间病虫关尽管前期已经对菇棚进行了彻底消杀,但在发菌期间,管理人员的进出、不断的通风等等,还是会使新的杂菌进入棚内,因此预防工作不能松懈。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一、食用菌对环境条件要求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主要是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酸碱度等因素。
1、营养:一般有腐生、共生、兼性寄生三种类型。
①腐生类型:分解枯草枯木获取营养,如草菇、平菇、香菇等。
②共生类型:必须在活的树木上生长,如松口蘑、牛肝菌。
③兼性寄生类型:如蜜环菌,既能在枯木上生长,又能侵入到天麻中生长。
营养物质主要是:碳原:纤维、木质素、淀粉、糖等,在酸的作用下分解供食用菌吸收。
氮原:来源于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硝酸盐等。
无机盐:其中以磷、钾、镁元素最重要。
2、温度:食用菌一生对温度分三个阶段要求:①菌丝体生长阶段,绝大多数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范围是5-33℃,适温为20-25℃,一般菌丝体不耐高温,但草菇在40度生长良好。
②子实体分化阶段:一般比菌丝体低一些。
分为低温型:最适温度18度以下,如平菇、香菇等;秋季、冬季、初春出菇。
中温型:最适温度20-24度,如鸡腿菇、银耳等,多在春秋出菇。
高温型:最适温度24度以上,如草菇、高温平菇多在夏季生产。
③子实体发育阶段:比菌丝体要高些,但比分化阶段要低些。
3、水分:培养料含水量十分重要,栽培过程中,空气湿度也很关键。
培养料含水量一般为60%左右,空气湿度一般为85-95%。
4、空气:食用菌属好气性真菌,一定要满足通气条件。
5、光线:一般都在遮光条件下栽培,发菌需黑暗条件,子实体发育需散射光,否则出现畸型菇。
6、酸碱度:(PH值)绝大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菌丝生长PH值最适为5-5.5,大于8则受到影响。
由于灭菌和料易酸化的关系,配料时,培养基应略高于菌丝需要值。
二、食用菌生产的基本设备食用菌生产包括制种和栽培。
制种设备较多,由简到繁,由粗到精,直至系列化、现代化生产,有一个发展过程;栽培需场所和菇房,也有一个规模和规程,都需要逐步投资和发展。
1、灭菌锅:有高压灭菌锅和常压灭菌灶两种。
高压灭菌在1.1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可杀死斜面试管中的杂菌;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灭菌1小时,可杀死蘑菇瓶中棉子壳、木屑等培养料中杂菌。
食用菌的种植技术流程
食用菌的种植技术流程
食用菌种植技术流程:
①培养基配料:选择适合目标食用菌种类的主料,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稻草粉,以及辅助料如麸皮、玉米屑、磷酸二氢钾、生石灰等,按比例调配培养基。
②培养基预处理:将配料混合均匀,加水调整至适宜的含水量,使手捏指缝有水溢出但不滴下。
③灭菌: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消除其中的杂菌,确保接种环境无菌。
④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将纯菌种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
⑤发菌期管理: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如22℃~25℃)下发菌,期间注意观察并控制杂菌污染。
⑥搔菌及催蕾:菌丝覆盖整个料面后,进行搔菌处理,刺激菌丝形成原基,准备出菇。
⑦催蕾出菇:调节环境条件,如降低温度至10℃~15℃,提高湿度至90%~95%,加强通风,促使菌蕾形成。
⑧出菇管理:维持稳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促进子实体健康成长。
⑨采摘:当子实体成熟,达到最佳食用状态时,进行采摘。
⑩休养期管理:采摘后给予培养基一定时间的休养,恢复其活力,准备下一茬的生长。
⑪重复出菇:在适宜条件下,食用菌可连续出菇多茬,直到培养基养分耗尽。
⑫废料处理:处理完的培养基可作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的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食用菌的栽培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它在满足人们食物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
一、选材食用菌栽培的第一步是选材,选择适合生长的材料是成功栽培的关键。
常用的菌种材料有玉米秸秆、棉秆、木屑等。
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相应的材料,并确保材料无污染,干燥透气。
二、材料处理处理材料是为了改变其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提高其适宜菌种生长的条件。
处理包括浸泡、蒸煮和晾晒等步骤。
例如,玉米秸秆可以经过蒸煮后晾晒至含水率在60%左右。
三、接种接种是将培养好的菌种引入到菌袋、菌床或菌棒中,使其生长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种菌置换法和接种液法。
四、培养环境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是较为理想的。
光照对于某些菌种来说是不必要的,甚至有些菌种需要避光。
五、管理和保护在培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和管理菌床或菌袋的状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根据不同的菌种,还需要注意通风、保持环境卫生,以及防止害虫和病菌的侵害等。
六、生长周期不同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各异,需根据具体菌种进行调整。
常见的食用菌如平菇、香菇等一般在培育25-30天左右可收获,而鸡腿菇等需要更长的时间。
七、收割和保存当食用菌完全生长成熟后,可以进行收割。
收割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对菌体造成损伤。
收割后,食用菌可以直接消费或进行简单的加工,如晒干、烘干等。
若需保存,可以进行冷冻、腌制等处理。
八、继续栽培食用菌栽培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可以利用菌床残余物或菌袋底部的菌丝来继续培养新的菌种。
这样可以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便是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要点。
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科学的管理,可以获得高产且优质的食用菌,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香菇秋季高产栽培要点
香菇秋季高产栽培要点香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在5-32℃之间均能生长。
但通常8-10月份开始接种栽培,到10-11月开始长菇,春节前后进入出菇高峰,到来年气温高时香菇生长周期结束为宜。
培养基选择目前栽培香菇常用的主料有木屑、籽壳、甘蔗渣等。
现介绍以木屑为主料的栽培技术。
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20%、蔗精1%、石灰粉1%,清水适量,料水比为1:1:2。
配料前先将木屑进行发酵,杀死各种杂菌,然后用筛子将杂物筛出。
可在干净的水泥地或木板地上将料拌匀。
菌丝生长时培养基含水量以50%-55%为宜,菌丝偏酸性pH值5.5-6。
若配置的培养基偏碱性可加入浓度为3%的盐酸溶液进行调和。
由于一般在灭菌后pH值会下降,因此拌料时偏高一点为好。
为防止杂菌污染,配制培养基时可加入0.1%的多菌灵。
装袋与灭菌塑料袋可选用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长33-55厘米、宽17-33厘米密封好的袋,装前先将栽培袋底角折叠成方型,人工装料要一边装一边压实,将料装入袋内3/5处即可,一般每个袋装干料1-1.5千克,装料后套上纸环,用塑料将环包严,扎紧袋口,留好接种口,并塞好棉塞以便接种。
从拌料装袋到灭菌应在6小时内完成。
灭菌时袋子要合理排放,留有一定空隙,以有利于培养基受热均匀,防止出现灭菌死角。
高压灭菌在0.015兆帕压力下保持两小时;常压灭菌要求温度上升快,在100℃下保持10-12小时,闷锅8小时,以彻底灭菌。
接种与注意事项(1)要对整个环境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和来苏儿原液进行彻底消毒。
(2)接种的速度要快,以防杂菌混入和感染。
(3)接种过程中菌种瓶上口要随时靠进酒精灯火焰,棉塞拔下时也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过一下,但动作必须迅速。
一般菌种离酒精灯火焰6-8厘米。
发菌与接种将栽培袋及时移入25℃的菇棚或发菌室内上架培养。
栽培袋排列要紧密,注意调节温度至25℃,空气相对湿度70%。
要使里外、上下接受空气、温度均匀。
若发现培养基中有红、黄、绿、黑等斑点,应及时捡出。
食用菌秋季生产难度大建议着重抓好五点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秋季生产难度大建议着重抓好五点食用菌,栽培技术重点一:基料发酵,注意均匀。
发酵料,除双孢菇、鸡腿菇等必须进行发酵料播种的品种以外,平菇、姬菇等也有应用,多年的实践和调研告诉我们:发酵料栽培中******的问题之一就是发酵不均匀:熟化度不一、含水率不一,甚至出现厌氧发酵等******非正常情况,因而造成栽培效果不理想。
防治措施:翻堆内外均匀、上下均匀,根据发酵温度和天气状况,每次翻堆应适当补水;双孢菇的二次发酵,一定要达到温度要求,并保持规定的时间,否则,极有可能大量发生鬼伞,导致生产的失败。
重点二:气温尚高,注意虫害。
10月底前,菇蚊菇蝇类害虫基数一直较高,尤其粪蝇更是活跃,基料拌料或发酵期间,它们趋味而来,近料产卵,使得生料栽培时带卵播种,发酵料播种时活虫进袋或上床,发菌期间便会形成危害,导致“退菌”,即开始阶段菌丝浓密,而后菌丝越来越少,直至完全退菌。
防治措施:拌料前先清理周边环境,喷洒一次敌敌畏与多菌灵800倍混合液,拌料或装袋期间,如有菇蚊菇蝇类,则喷洒1000倍菊酯类药物驱杀,并尽快完成播种;发酵料采取最后一次翻堆前加入800倍辛硫磷溶液,以防害虫近料产卵,或杀死已有孵化的幼虫,播种前再使用1000倍菊酯类药物驱杀。
重点三:湿度较大,注意防杂。
秋季生产,空气相对湿度及地面水分均较大,如在大棚发菌,遇有高温或通风不好,发生污染的概率相当大,这也就是秋季为何鲜菇上市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染主要是常见的木霉、曲霉、毛霉等,熟料栽培时,链孢霉则是“头号杀手”,一旦形成蔓延,将导致栽培全军覆没。
防治措施:发菌棚启用前严格消杀,清理干净后,喷洒百病傻、赛百09等药物,然后揭掉草苫,令其晒棚,高温条件下,药物充分发挥作用,2天后,覆盖草苫降温,将地面撒一层石灰粉,之后即可将播种后的菌袋移入,进入发菌期;发菌期间,每3-5天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等预防。
重点四:严格控制,注意剔杂。
发菌期间,严格进行剔杂,一旦发生污染,立即将污染菌袋移出棚外,用药处理,以防蔓延。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2023-11-11CATALOGUE目录•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生长环境与控制•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采收与加工•食用菌市场与前景•附录:相关法规与政策01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定义食用菌是指一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常见种类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灵芝、银耳等。
食用菌的定义和种类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富含蛋白质,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蛋白质含量有所差异。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多糖为主,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食用菌的脂肪含量较低,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食用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D、钙、铁等。
栽培历史食用菌栽培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目前,全球各地均有食用菌栽培产业。
栽培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新型栽培技术,如工厂化栽培、液体深层发酵等。
食用菌的栽培历史与现状02食用菌栽培技术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干净、环境卫生良好的地点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
同时,考虑到食用菌对土壤质量的要求,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如化肥厂、农药厂等。
栽培场地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搭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菇房、菇棚或露天栽培场地。
栽培设施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要考虑到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
栽培设施栽培场地与设施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培养料种类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
培养料应具备营养丰富、新鲜无霉变、无病虫害等优点。
培养料配制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需求,将各种培养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水、石膏粉等辅助物质,调节培养料的湿度和酸碱度,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需要。
菌种制备与选择菌种类型与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如固体菌种、液体菌种等。
菌种应具备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
食用菌养殖技术指南
食用菌养殖技术指南
菌种生产:掌握固体种和液体种生产技术,能鉴定菌种质量,熟练保藏和复壮菌种。
生活条件:熟记不同菌类的生活条件,能够熟练制作菌棒和对培养料发酵处理。
栽培技术:会栽培不同菌类并解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
环境控制: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要按其对生长发育条件的要求,科学地调控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和pH值等,并要适当通风换气,促进菌丝健壮生长,防止出现高温高湿的不利环境。
培养料配比:在菌种选择、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培育健壮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增强其抗病能力。
大棚改建:如果你正在考虑将养殖大棚改建为食用菌大棚,需要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确定种植区域,改造环境控制系统,准备种植基质,进行种植和管理维护。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一、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1. 选择基材:食用菌的栽培基材通常选择有机物质,如木屑、稻草、麸皮等。
基材的选择要考虑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将所选基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以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基材的要求有所区别,所以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煮沸消毒:将混合好的基材进行煮沸消毒,以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煮沸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通常在80-100摄氏度下煮沸1-2小时。
4. 冷却降温:将消毒的基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降温。
降温后的基材应达到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
5. 接种菌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加入到冷却后的基材中。
接种量要适量,以免造成竞争性菌株的过度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污染。
6. 培养发酵:将接种好的基材放入培养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环境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7. 菌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菌丝会逐渐覆盖整个基材表面,形成白色的菌丝床。
此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8. 结实体形成:当菌丝床完全覆盖基材表面后,会开始形成结实体。
结实体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可能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
9. 收获和储存:当结实体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采用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收获的食用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储存,延长其保鲜期。
二、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1. 基材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基材,保证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控制: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基材的营养均衡和适宜性。
3. 消毒控制:煮沸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以杀灭有害微生物,保证无菌环境。
4. 温湿度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结实体的发育。
5. 通风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秋季栽培平菇的注意事项食用菌,栽培技术
秋季栽培平菇的注意事项食用菌,栽培技术立秋后,平菇栽培进入关键时期。
由于今年棉子壳价格较前两年明显下降,很多使用玉米心等生产平菇的菇农又开始使用棉子壳作为培养料主料。
有些菇农已经开始接种发菌,而有些菇农正在制作三级菌种,准备一个月之后接种。
目前空气相对湿度及地面水分均较大,栽培平菇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选用棉子壳注意两点菇农之所以喜欢用棉子壳作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是因为棉子壳所含营养全面,吸水性强,透气性好,便于发菌出菇。
研究表明,棉子壳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2%左右,全氮含量在0.67%左右,碳氮比为70∶1,是栽培大多数食用菌的优质原料。
同时,棉子壳颗粒适中,不用再进行粉碎、预湿等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可以大大降低用工量。
菇农在选用棉子壳时要注意两点:首先,选用棉子壳注意增加辅料,补充营养。
由于脱绒设备的改进,棉子壳上的绒毛变少变短,导致其吸水能力降低,透气性变差;棉子油生产设备对棉子壳造成的破损数量减少,使棉子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减少。
因此,菇农必须增加一定的辅料,如豆饼、麸皮等补充营养。
其次,选用新鲜的棉子壳。
由于前两年棉子壳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上的陈棉子壳不少。
如果是陈棉子壳,要经过高温灭菌变成熟料才能栽培平菇。
但现在多数菇农都是在9月之后才开始接种栽培平菇,为了操作方便,多是直接使用生料栽培。
因此,这里要特别提醒菇农朋友,在购买棉子壳时,******选择没有发生霉变的新鲜棉子壳。
制作三级菌种时严格掌握料水比由于塑料袋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制作三级菌种拌料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料水比。
如果培养料含水量偏低,则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如果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则透气性变差,菌丝生长受阻。
一般来说,秋季气温高,料水比以1∶1.1至1∶1.2为宜。
也可用感观测定,以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握在手中能成团、落地即散为标准。
棉绒长的棉子壳可适当多加一些水,棉绒短的则少加一些水。
装袋时,边装料边拌料,随时翻动料堆,以防干湿不匀,影响菌丝生长。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一直被视为一种健康、富有营养的食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的种植和采摘。
食用菌是仓小宇等的一类真菌,也被称为蘑菇。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普及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也被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合种植的菌种首先,选择适合的食用菌菌种对于成功的栽培很重要。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仓小宇、松茸、平菇等各种菌种的特点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每种菌种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菌种时,还要考虑到本地气候和其他条件。
二、预备种植基质和菌种虽然市面上有现成的食用菌培养环境可以购买,但是自己制作培养基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培养基一般由木屑、麦麸、草粉、大豆粉、玉米面等混合物制成。
基质要注意消毒,可用常见的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也可以选择将培养基与现成的培育材料混合使用。
此外,要选择高质量的菌种,例如用于种植的孢子、菌丝和母菌等。
一般来说,菌种可以在稻壳、玉米培养基、蛋白胨等中培养,培育的菌丝形成后可用来接种种植基质。
三、制作种植环境接下来,制作种植环境,显示出种植基质制成的菌丝。
种植环境需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要素。
在制作种植环境时,应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基质的温度。
在种植盒、棚屋或其他种植措施中播种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
四、种植除了正确地准备环境和材料之外,种植方法也至关重要。
在种植过程中,应确保环境稳定,防止杂菌、过度干燥和过度湿润等。
种植时要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以防止污染。
五、管理和维护种植后,要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维护。
为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产量,要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监测和控制基质水分、酸碱度和温度的相关技术。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空气流通和干湿度调节等管理措施,以保证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和卫生清洁性。
六、收获和后处理食用菌的收获和后处理非常重要。
通常在适当的时候采摘食用菌,并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洗涤、烤干、腌制和炒制等,以确保蘑菇的质地、美味和营养成分的原汁原味。
食用菌秋季生产抓五关
市场策略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销售产品,生产者可以采取一些市 场策略,如参加农产品展览、与餐饮企业合作、进行 网络营销等。同时,注重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 ,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培养条件
控制培养温度、湿度、光 照等条件,促进食用菌生 长。
04
出菇管理关
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总结词
精准调节温度与湿度是出菇管 理的关键。
温度控制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精 细调节出菇房的温度,以满足菌丝 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需求。
湿度调节
保持出菇房内的湿度在适宜范围, 以防止菌丝失水和避免子实体水分 过多而影响品质。
部分。
产品的加工与处理
要点一
初级加工
采收后,应立即去除菌菇根部和表面的杂质,并进行 清洗。根据不同的产品要求,可以进行切片、切丁、 切丝等初级加工。
要点二
深加工
对于一些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可以 进行深加工,如制作成干品、调味品、保健品等。
销售渠道与市场策略
销售渠道
食用菌生产者可以通过多种销售渠道销售产品,如农 贸市场、超市、餐厅、线上平台等。根据自身情况和 市场特点,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金针菇
金针菇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市场需求大 ,适合秋季生产。
菌种的质量与纯度
选择经国家认证的优良菌种,确保菌种的质量和纯度。 对引进的菌种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适应性、产量和品质。
菌种的繁殖与保存
掌握菌种的繁殖技术,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方法、培养 条件等。
建立严格的菌种保存制度,防止菌种污染和退化,保证菌种 的质量和纯度。
原料的预处理与消毒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一、栽培技术1. 准备原料:栽培食用菌需要准备充足的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木屑、麸皮、玉米粉等。
这些原料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消毒、拌料、发酵等,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2. 灭菌:原料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其中的杂菌和虫卵,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3. 接种:灭菌后的原料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接种,一般采用固体接种法或液体接种法。
接种时要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数量,以获得较高的出菇率。
4. 发菌:接种后的原料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菌,一般需要2-3周时间。
发菌期间要注意通风、保湿、防虫等管理措施,以保证菌丝的健康生长。
5. 出菇:发菌后的原料需要进行出菇管理,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使食用菌形成子实体。
出菇期间要注意及时采收和保持环境的卫生。
二、管理要点1. 温度控制:食用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因此要合理控制温度。
一般来说,在发菌阶段温度要控制在20-30℃,出菇阶段温度要控制在15-25℃。
2. 湿度控制: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发菌阶段湿度要控制在60%-70%,在出菇阶段湿度要控制在80%-90%。
同时要注意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滋生。
3. 通风管理:在发菌和出菇期间都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空气的新鲜和避免二氧化碳积累。
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4. 光照控制:光照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影响。
在发菌阶段需要保持黑暗环境,以避免光线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在出菇阶段需要适当的光照,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
一般需要提供散射光或弱光环境。
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一、选材选择适合栽培的食用菌种类,并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确定种植的食用菌品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二、培养基食用菌的培养基是菌丝生长和菌体形成的基础,常用的培养基有玉米秸秆、麦秸秆、木屑等。
培养基的配比需合理,要考虑到菌种的喜好和营养需求。
三、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栽培食用菌的第一步,可以选择菌种培养基生产菌种,也可以购买市场上的优质菌种。
接种时要注意消毒和洁净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
四、温度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一般在18-25摄氏度为宜。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特点进行调控。
五、湿度管理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一般在70%-80%之间。
湿度过高会导致菌丝产生霉变,湿度过低则会影响菌体的正常生长。
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维持湿度的平衡。
六、通风换气食用菌生长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和二氧化碳浓度。
通过通风换气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
通风设备的设置要合理,保证空气的流通。
七、光照管理大部分食用菌对光照要求不高,通常喜欢阴暗环境。
可以通过遮光布或者栽培在阴凉的地方来控制光照强度。
但也有一些食用菌对光照有一定的需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八、病虫害防治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蛾虫、霉菌等。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使用生物农药、灭菌消毒等方法进行防治,保证菌体的健康生长。
九、收获和保存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
收获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菌体,保持其完整性。
收获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和保存,可以进行加工、干燥或冷冻等方式延长其保鲜期。
十、营养价值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通过合理的培养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提高食用菌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总结: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包括选材、培养基、菌种接种、温度控制、湿度管理、通风换气、光照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保存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
食用菌夏秋生产五注意
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曹德宾
夏秋生产五注意
编辑:徐建堂
450083127@ 蔬菜园地
粉和工业废渣等相混。
上述原料均可用于栽培,按照传统产销结果的要求,只要技术到位,均可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
但是,出于对生产成本、保护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考虑,我们要求以熟料栽培为主,除非低温季节,其他季节还是不要使用生料和发酵料。
无论如何处理基料,均要求兼顾通透性、持水性和营养平衡,不可偏废。
2.选择适宜菌株: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夏秋栽培品种(菌越强,播种后的发菌效果越好。
3.采用降温设备:实践证明,夏季出菇采用控温设备,是产出优质菇品、确保市场效果、提高生产效益的捷径。
目下,市场上可见的控温设备,无外乎两大类:一是制冷机组,由于费用较高,一般用于工厂化生产;二是控温风机,这是一种利用地表水进行控温、热交换效率较高的新型设备,已经在滨州、临沂等地大量采用,效果较理想,一般夏季高温时段可将菇棚温度控
第7月 上半月刊文/ 青州市谭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张松梅
常
蔬。
秋季食用菌生产技术要点
秋季食用菌生产技术要点一、强化安全意识。
当前,一些省市仍处于汛期,严禁在河床周边、泄洪区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菌种厂、菌棒厂、出菇基地)。
食用菌生产基地周边配备必要的排水沟渠,汛期到来前,清理好生产场所的排水沟,以保持排水顺畅;强化菇棚建设规范,加固大棚骨架、顶部遮阳设施,防止菇棚倒塌;规范安全用电,排查设备及线路安全,保证汛期用电及设备安全。
二、做好疫情防控。
食用菌生产主体要提前准备红外线测温仪、消毒液、医用口罩等防控物资,做好卫生保洁,保障生产场所通风,定时对生产场所、生产工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和防护手套,保持人员工作距离,减少人员聚集。
三、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保险。
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强化保险意识。
对于秋冬季保险范围,要涵盖菌包、菌种、设备、设施等,探索并建立政府、企业和菇农联合投保机制,减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生产损失。
四、合理选择秋冬品种。
山区高温香菇、春栽香菇菌棒受损较重,菌棒无法补救的合作社和种植户可考虑改种秋栽香菇,及时向制棒企业预定菌棒,也可自行购置菌种、原料,组织生产自救。
秋栽香菇的制棒时间为7月底~9月初。
平原区是平菇、双孢菇的主产区,大球盖菇、羊肚菌、黑皮鸡枞菌、香菇等也有少量种植。
草菇是高温品种,原料来源广泛,种植周期仅为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周期短,8月可以安排种植。
双孢菇以稻草、秸秆、玉米芯、牛粪、鸡粪等为原料发酵种植,8月~9月是培养料制备的关键时期,9月以后可种植。
平菇以玉米芯为主料,熟料和发酵料均可种植,前期温度较高,应少量种植,便于管理,减少烧菌的风险,9月份以后可适当扩大规模,采用熟料短时灭菌技术种植。
大球盖菇原料来源不限,秸秆、林木废弃物等均可作为原料,经过短期发酵后,室内、大棚、大田、林下、果园等均可种植,种植时间为9月下旬~11月。
羊肚菌适宜10月~11月种植。
鸡腿菇以菌渣等废弃物资源为原料,经发酵后装袋灭菌接种,菌丝满袋后覆土种植,种植时间为9月~12月。
食用菌秋季生产“六部曲”
食用菌秋季生产“六部曲”发布时间:2008-10-21点击率:37 收藏这条信息打印这条信息食用菌秋季生产“六部曲”曲五:覆土材料,提前准备1.草炭土:该草炭土作为食用菌覆土材料,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当属最佳;但国内该种资源较少,且分布不匀,大多集中在东北等地区,作为资源,其费用加上运输等,使生产成本提高不少,目前,山东地区的草炭土销售价格(济南地价)约为每吨470元左右;以双孢菇为例,按每个平方米畦面增加成本7元、产量提高30%、产值增加15元计,投入产出比为1∶2,有的实验产量提高100%以上,则投入产出比在1∶6以上,经济上是非常合算的。
草炭土的处理很简单:使用“百病傻”边拌边喷,来回拌两遍即可使用,当时不用可盖膜时备用。
2.普通土制备:在一般耕地上,耕作层土壤被认为有机质较高、团粒结构合适,适于作覆土材料。
但我们认为,由于耕作层土壤较肥沃,土壤微生物基数很高,其中含有一些对食用菌有害的微生物种群,在实际生产中不宜大量采用。
耕作层20厘米以下土层,相对肥力水平低、团粒结构差,但有害微生物数量少,经简单消杀处理后作为覆土材料,应用效果尚可。
具体操作为: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的菇棚,取约5000千克土后,边晒干边粉碎并过筛,使土粒直径0.5~1厘米和0.3厘米以下的分别占总量的50%,然后使用“覆土材料处理剂”配合800倍辛硫磷边拌边喷,直至确认每个土粒上均有药液沾附时,建堆覆膜,一周后即可取用。
使用时摊开土堆,稍晾内部废气即可进棚覆土。
3.砻糠土制备:材料为稻壳、河泥淤土,重量比例约为1:10;每100平方栽培面积准备4000千克河泥土、500千克稻壳及辅料;处理:河泥土边晒干边制碎,稻壳在4%石灰水中浸泡20小时左右,加入辅料堆酵使之腐熟,然后二者充分混合,并加水调含水率至20%左右,按前述方法喷药并拌匀,然后覆膜,每2~4天翻堆一次,约翻3~4次,摊开散发气味后即可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种植技巧,食用菌秋季生产技术指南秋季食用菌播种的季节,做好各食用菌品种的菌种、菌棒制作,发菌和出菇前的管理工作,可为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生产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土壤和棚室消毒严禁使用违禁农药。
一、香菇
(一)栽培管理
秋季种植选择中低温型品种,一般9月份开始对菌棒进行转色(8月份菌棒制作完成),陆续移入出菇棚,控制湿度进行出菇管理,低海拔地区可推迟到10月中旬。
秋菇10月中下旬第一茬出菇结束,第二茬出菇结束约在11月底,每茬出菇结束后通风晾棚1周补水。
(二)病虫害防治
秋季栽培由于温度较低,病虫害发生较少,以预防为主,出菇期间注意防治菇蚊、菇蝇、干腐病等病虫害。
二、黑木耳
(一)发菌管理
黑木耳秋季管理包括:发菌、排场、出菇、采收等环节。
要注意培养室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避光,室温保持24℃左右,每天通风2次左右。
(二)菌袋划口、催耳
用打孔机把菌袋打成“一”字型或“人”字型口,一般打孔180个/袋左右。
根据天气情况,如能保证5-7天不下雨,可直接排场催耳,阴雨天气需在室内催耳。
(三)摆袋排场
对收割好的水稻田或其他地块,撒石灰消毒处理,有条件铺上稻草。
交叉摆放,袋间距125px左右,一般8000袋/亩。
(四)出耳管理
耳芽形成并封面后雾状喷水30分钟/次,使耳芽保持湿润,根据气温和空气湿度,适当增减喷水次数,一般一天两次,维持7天-15天左右,至黑木耳逐渐成熟。
(五)适时采收
耳片即将展平、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成熟时采收,此时耳片品质最好。
采摘下来的黑木耳及时烘干贮藏。
注意采收前1-2天停止浇水,根据天气情况,选择连续晴天、阳光充足时抓紧抢收。
要采大留小,不留根。
(六)采后管理
采收后经过10天左右菌丝恢复期(期间最好有避雨设施,不沾水),让菌丝重新积累营养,恢复生长活力,耳芽长出后再开始喷水,继续采收。
(七)病虫害防治
加强制种、发菌和出耳管理,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
随时排杂,清理场地,防止病虫害发生。
三、姬松茸
(一)菇棚管理
秋季为采收尾期。
当原基形成时加大喷水量,注意菇棚保温、及时通风,确保产量。
出菇结束后及时清理下脚料,对棚内外进行清理消毒。
(二)适时采收
高海拔地区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低海拔地区11月中下旬采收结束。
以菌盖充分长大,菌盖尚未开伞,菌幕未破时采收最为适宜。
(三)病虫害防治
注意温湿度、通风管理和栽培场地卫生,防止出现病虫害,为下一季生产做好准备。
四、双孢蘑菇
(一)菌种制作和培养料发酵
合理安排菌种制作。
基质发酵采用一次和二次发酵法,培养料呈深棕褐色,有料香味,无氨味和其他异味,质地松软,料面有大量白色放线菌,含水量约60%,紧握成团无水滴渗出即可。
(二)播种
10月中旬到11月初培养料上架,菌种穴播或撒播,待菌丝爬满培养料表面时覆土,厚度75px左右。
(三)床面管理
播种后注意控制菌床湿度,菌丝爬土开始出现原基时,雾状喷水,增加床面湿度。
注意遮阴避光,防止子实体颜色变深。
(四)适时采收
菌盖充分长大尚未开伞,菌膜未破,子实体7-8分成熟时采收。
采收后及时预冷,冷链运输。
(五)病虫害防治
秋季规范制种和基质发酵,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排杂。
越冬期间菇床上基本不喷水,使覆土层处于偏干状态,注意菇房卫生,定期向地面撒石灰粉,预防病虫害发生。
五、大球盖菇
(一)播种
播种前做好培养料准备与菌种制作,整地作畦,畦面宽1-1.2m,畦高375px左右,畦间距1000px左右。
基料铺满畦面后播种,一层料一层种,铺两至三层,畦面覆土后呈龟背形。
一般9月中旬到10月初播种,低海拔地区可推迟到12月中旬。
(二)田间管理
播种后注意控制菌床湿度,菌丝爬土后开始出现原基时,喷水增加床面湿度,菌床表面用稻草覆盖,保温保湿、遮光,提高出菇品质。
(三)适时采收
子实体7-8分熟,菌盖开伞前及时采收、预冷,冷链运输。
(四)病虫害防治
避免连作。
注意蛞蝓、蚂蚁、螨虫、干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六、羊肚菌
(一)菌种制作与播种
10月开始制作栽培种,当栽培种菌丝呈黄或棕黄色,菌种袋或瓶上部出现菌核时,可用于生产。
11月初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开始播种。
将培养好的栽培种厢面撒播或穴播,先覆土50px左右,再覆盖稻草或黑色地膜保温保湿、遮光,覆盖黑色地膜要注意通风。
(二)田间管理
播种后注意控制菌床湿度,覆土层开始形成白色“菌霜”1-2周后,开始摆放灭好菌的外源营养袋,菌丝长满外源营养袋,约40天左右营养逐渐转移至土壤中的菌丝体或菌核中后撤走,期间保持土壤含水量及空气湿度,以免菌丝干枯失水,然后转入低温保育阶段。
(三)适时采收
从出菇到采收约7天,菌盖表面的脊和凹坑明显时晴天采收。
采收时去掉泥脚,及时晒干或烘干,密封保存。
(四)病虫害防治
栽培和出菇期间气温较低,病虫害发生率较少,主要防止生理性病害。
七、平菇
(一)菌棒制作
平菇可周年栽培,秋季栽培选择中低温型品种。
一般9月制作出菌棒,10月开始出菇,低海拔地区可推迟到10月中旬制作出菌棒。
(二)栽培管理
出菇棒接种后,在23℃左右的环境中进行发菌管理,菌丝长满菌袋后去掉袋口纸,浇水出菇。
菇蕾形成后,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加大温差刺激,加强通风,适当散射光照射,保证品质与产量。
(三)适时采收
菌盖边缘平展,与菌柄连接处下凹,颜色由深变浅时采收为宜。
采后预冷,冷链运输。
(四)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菇蚊、螨虫、腐烂病等病虫害。
采收后将料面死菇和残留的菇根捡净,停止喷水,加强通风,进行下一茬菇采收。
八、红托竹荪
(一)栽培管理
红托竹荪属于中温型品种。
秋季是红托竹荪采收末期,菇棚要注意加强通风,喷水保湿,避免强光,做好遮阴防护。
采收结束后(高海拔地区10月底,低海拔地区11月初),整理厢面,通风排湿,去掉床面残菇与废菌托、废菌盖等,让菌丝恢复生长,以利后期出菇。
(二)适时采收
在菌裙完全展开前及时采收,清洗菌盖孢子。
常温下当天必须烘干,烘干回潮后包装,低温真空储存为宜。
(三)病虫害防治
适时通风,防止棚内高温、积水、干旱造成生理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