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练习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2)问题:严重缺粮。

(3)危害: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4)启示: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1958年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语文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语言运用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B. 乐忧大湖八百里C. 喜悲大湖八百里D. 忧乐八百里大湖(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B. 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 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D. 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1)B(2)D【解析】【分析】(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D【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1.2019年3月26日下午,学校学生会主席给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召开了“课外活动内容推荐会”,学生会拟定于第二天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要求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都要参加,开会时需自带纸和笔,请你代表校学生会为这次的“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拟一则通知。

【答案】通知学生会成员和各班班长:现拟定于3月27日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请大家准时参加,并自带纸和笔。

校学生会2019年3月26日【解析】【分析】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

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

在第二行顶格写——学生会成员和各班班长。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正文因内容而异。

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

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要求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都要参加,开会时需自带纸和笔。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校学生会;2019年3月26日。

故答案为:通知学生会成员和各班班长:现拟定于3月27日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请大家准时参加,并自带纸和笔。

校学生会2019年3月26日【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通知的正确书写。

一般格式是: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

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加冒号(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

下行空两格起写正文,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写,以便读者把握内容要点。

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2.科幻(魔幻)小说中既有虚幻,也有真实。

请结合《基地》或《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谈谈虚幻与真实在这类小说中的体现。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__ 消失-________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__ 生育-________(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__抒情,以__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答案】(1)枝枯叶落;出现;容易;繁衍(2)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不招虫。

(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4)物;树(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概括层意,可先看看每层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下的守望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

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炙热:________(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不少于30字)【答案】(1)庄重;凌乱;漠然(2)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4)“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感动原因: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解析】【分析】(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故答案为: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

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

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

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A:蟋蟀的出名__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__由于它的住宅。

B:________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________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C:蟋蟀________自己一点一点挖掘,________肯随遇而安。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________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________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________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________【答案】(1)扒;搬;踏;推;铺(2)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3)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和。

唱歌|住宅(3)不光;还;因为;所以;宁可;也不(4)拟人;设问;比喻;夸张【解析】【分析】⑴考查动词。

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

第一段中动词有:扒、搬、踏、推、铺。

⑵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蟋蟀不辞辛苦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我”是一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⑶考查对按课文填空。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谈二次函数教学中引入“开放性”习题

谈二次函数教学中引入“开放性”习题

谈二次函数教学中引入“开放性”习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笔者认为编拟一些开放性题目,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经。

“开放性”直接决定了我们在此不可能按照某种模式机械地去从事解题活动,而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

因此,“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题型的改变,更是教学思想的重要转变。

彻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

笔者就“开放性问题”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难点、重点。

由于直角坐标系是初三新内容,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下识图能力还不行,对于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各信息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理解上很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就在课上编拟了以下几道开放性的习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例1.一道习题,其中一部分文字是这样的:已知二次函数y = x2+bx+c的图象过点A(c,0),……,求证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 = 2对称,其中省略号部分是一段被墨水污染了无法辨认的文字。

①根据现有的信息,你认为题中的二次函数可能具有哪些性质;②请你把这道题补完整。

【分析解答】①必须从结论出发,由对称轴求出b = -4,由已知图象过点A (c,0),可得等式c2+bc+c = 0,c(c+b+1)=0,∴c = 0或c+b+1=0,联系到b =-4,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能是:y = x2-4x或y = x2-4x+3.如果函数解析式为y = x2-4x,那么可得以下性质:(1) 图象开口向上(2) b =-4,c = 0;(3) 图象经过原点;(4) △=16>0;(5) 对称轴为x = 2;(6) 顶点坐标为(2,-4);(7) 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0,0),(4,0);(8) 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距离为4;(9) 最小值为-4;等等.如果函数解析式为y = x2-4x+3,那么可得以下性质:(1) 图象开口向上(2) b =-4,c = 3;(3) 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4) 对称轴x = 2;(5) 顶点坐标为(2,-1);(6) △=4>0;(7) 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1,0),(3,0);(8) 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距离为2;(9) 最小值为-1;等等.本题的答案有很多,通过引导学生容易想到这些答案,这些答案基本上包含了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因此不须开放下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附答案)
(3)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条约”和“公约”的共同点。
【答案】(1)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山东半岛。
(2)华盛顿会议召开。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3)损害中国利益。
【解析】
【详解】
(1)由“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可知,材料一中“条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其签订双方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及包含哪些国家?
(3)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写了蔡伦_______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2)考查动词。

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挨挨挤挤:________(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

________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集锦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集锦

目录一、06年中考补充考点 (1)二、06年中考补充问答题 (3)三、2006年周年纪念历史事件 (4)四、中外历史重要标志 (5)五、中外历史重要转折点 (5)六、06年中考补充考点练习题 (6)七、06年开放题参考资料 (12)专题一中日关系 (12)专题二台湾问题 (14)专题三维护国家的统一 (14)专题四党的光辉历程 (15)专题五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情况 (16)专题六近现代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 (17)专题七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7)专题八党的历次重大会议 (18)专题九重大改革 (19)专题十科学技术 (19)专题十一 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 (20)专题十二民族融合 (22)专题十三世界时局 (22)专题十四教育 (23)专题十五长征 (24)专题十六国共合作 (24)专题十七社会主义探索 (24)八、开放题型练习 (25)九、练习题答案 (32)06年中考补充考点1、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①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1690年,准噶尔部在沙俄支持下发动叛乱,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大败叛军。

18世纪中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巩固了西北边疆。

②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皇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决定喇嘛活佛转世的人选。

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③设置将军、参赞:在伊梨、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④通过会盟、联姻、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加强与边疆各族的联系。

历史开放性试题

历史开放性试题

历史开放性试题历史开放性试题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旨在测试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这种类型的试题中,通常不会给出明确的答案选项,而是要求学生自行撰写回答,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多样,可以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叙述和分析,也可以是就某一历史观点或提出的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为了应对这类试题,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回答历史开放性试题时,首先需要深入研读题目,仔细理解题目要求和问题隐含的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展开论述。

论述的逻辑结构应当清晰,可以根据逻辑关系分段,提炼出几个关键观点或论点。

每个观点需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支撑,并用具体的历史案例来说明。

同时,还应当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分析,使整个回答过程显得严密和条理清晰。

历史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还涉及到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推理、判断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的基本知识,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历史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1. 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材料,建立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

2. 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观点。

3. 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而全面的观点。

5. 多做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练习,熟悉这种试题的要求和解题思路。

总之,历史开放性试题是历史学科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需要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并通过练习熟悉这种考试形式。

通过合理的准备和策略,学生可以提高在历史开放性试题中的表现,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课标卷文综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及方法解读

新课标卷文综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及方法解读

新课标卷文综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题型探究及方法解读一、地图类(疆域、城市布局、交通路线等)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北约和华约对峙图图二: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地区和世界格局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注意答项语的变迁,应该是由什么到什么的表述。

(2)解答题目。

①观察地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有关国家: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有关地区:欧洲由分裂对峙到走向一体化;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②解析地图中的深层信息,主要是分析图中直观信息的成因和影响等。

A、二战中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苏东剧变,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B、二战后两大阵营冷战,使欧洲处于分裂对峙;西欧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苏东剧变,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障碍。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C、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形成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西欧、日本、中国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出现。

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图8唐朝长安平面图图9北宋东京平面图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提示语中心语提示语限定语答项语提示语答项语解题方法:(1)、审清题意(分析见上面)。

(2)解答题目。

①观察图中直观信息(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加以表述。

A、唐长安城市格局规范整齐(或城市布局整齐划一;讲究垂直对称等),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则不十分规范整齐(或不讲究方正规划);B、唐朝坊与市分开,商业区固定在特定区域,而北宋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或北宋的坊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唐长安城市呈现棋盘状封闭式格局,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呈现开放式格局;D、唐朝长安城市布局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或突出政治、军事的功能),商业功能并不突出,而北宋东京的商业、文化功能更突出。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改革试题及答案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试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试题的形式和内容,更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新课程改革试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

一、开放性试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请根据以下要点完成一篇新闻报道:时间:2018年6月20日地点:某中学图书馆事件:学校图书馆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读书与成长”的研讨活动内容:学生们积极参与研讨,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你的任务:根据以上要点写一篇新闻报道,包含以下内容:活动背景、参与情况、学生分享、活动影响。

(词数:120词左右)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写作的开放性试题。

学生需要根据材料提供的要点,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书写。

在写作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掌握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要素,如标题、时间地点、简讯、正文等。

此外,还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和语句的流畅性。

2.分析以下问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问题一: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中经常出现“看懂了,但是答不对”的情况。

问题二: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不知道如何开头,导致作文内容不连贯。

问题三:一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清晰的逻辑思路,容易造成错题。

答案解析:这种类型的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对于这道试题,我们应分析每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根本上找出解决办法。

对于问题一,可能原因是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只看懂字面意思,而没有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解决方法是多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思维的深度和解读能力。

对于问题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开头句型和过渡词来连接段落,使作文的结构更加连贯。

对于问题三,学生可以练习一些逻辑思维的题目,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选择题以下是一道新课程改革中的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

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

1.在工作、生活或者学习当中,你最感自豪的五项成绩/成就是什么?请简要列举。

(<100字)1,在重压下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2,坚持16年不间断练习小提琴3,独立完成了24万科研经费工作量非常大时间非常紧的横向科研课题4,作为助教辅助两名加纳留学生完成了课程《高层建筑结构》的从开始学习至最后考试通过的全过程5,独自骑行完成了苏州-南京,苏州-上海两条线路2.请举一个例子:你主动设立了一个目标并通过努力最终将其达成。

(<120字,可以是第一题中某件事情的展开)2010年决定参加研究生考试,先说服了相关领导在保证工作质量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学习。

在工地现场办公室复习,没有理想的学习环境也没有人指导,专业课的问题只能屡次在周末的时间里屡次当地的大学里找相关的老师以及同学寻求指点,连续抗压工作学习三个月,最终如愿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3.请举一个例子:你协调或领导一组人,完成(或者未完成)的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

(<120字,可以是第一题中某件事情的展开)作为龙湖“时代天街”实习小组的组长,在实测实量工作前期每天了解各分组工作进度和情况,对各种可能延缓工作效率的方法进行讨论,改进并且马上应用,经过反复讨论和改进,两个星期后使工作效率从最初每天2层12户提高至项目部讨论的理想工作效率3层18户。

4. 请举一个你在错误或挫折中学习成长的例子。

(<120字,可以是第一题中某件事情的展开)辅导留学生学习《高层建筑结构》时遇到很多困难,自己对专业术语的积累不够,两名留学生的数学和office水平都达不到此课的基础要求,还必须用英语辅导高等数学和excel,工作量提升造成的困扰使我前期几乎想放弃,经过思想斗争,自己本着认真、耐心来先将相关问题理解再翻译成英文讲授,最后帮助他们通过了考试。

1.简要描述你过往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三件事(150字以内):1.小学时代,刻苦练习硬笔书法,在1998年全国少儿硬笔书法大奖赛中获得优秀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练习题(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2.生活处处有语文。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5 琥珀一、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拂拭.()晌.午()琥珀..()埋.在()渗.出()澎湃..()二、读拼音,写词语。

nù hǒu sōng zhī zhī zhū měi cān()()()()zhèng zhā chōng shuā tuī cè xiáng xì()()()()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照着()的翅膀()地腐烂()地飞舞()的松树()地挣扎四、按要求写句子。

1.一只小苍蝇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改写成拟人句)2.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缩句)3.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

(改写成反问句)五、阅读课文,在表格中填写作者想象的依据。

3.把文中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一两个句子用“”画下来。

七、课外阅读。

一只贝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

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它不漂亮,它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

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它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默默的忍受。

它被埋在沙里。

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它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

他们又来寻找更漂亮的贝壳。

一个小孩无意中一脚踢飞了这只贝,一颗闪光的东西——珍珠滚了出来。

大人说:“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

”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

2.“可怜”指这只贝。

“可敬”指这只贝。

3.珍珠的形成过程给这只贝带来了带来了。

4.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得到的哪些启示?参考答案一、shì shǎng hǔ pò mái shèn péng pài二、怒吼松脂蜘蛛美餐挣扎冲刺推测详细三、暖暖柔嫩慢慢快乐高大前俯后仰四、1.示例:一只小苍蝇欢快地唱着歌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开放性试题专题

开放性试题专题

开放性试题专题一、以生活实际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与创新意识例有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很多,请你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三种):方法一: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方法三:__________。

答案:(1)蒸发或减少溶剂时食盐能结晶;(2)通电或食盐水能导电;(3)测密度或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4)加AgNO3溶液或食盐水跟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例举出家庭中常见的一种酸性物质__________,一种碱性物质__________,一种盐__________。

答案:醋(苹果、桔子);碱面(肥皂、洗衣粉);食盐(漂白粉、纯碱)等例厨房的两个调料瓶中都有些白色固体,只知它们分别是精盐(食盐)、碱面(纯碱)中的某一种,请您利用家庭现有条件,用两种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简要写出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答案:(方法1)用小勺取白色固体少许,尝一尝,有咸味的是食盐,另一种为纯碱;(方法2)用小勺取白色固体各少许,置于两个玻璃杯中,然后滴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原物质是纯碱,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还有的学生用淹渍白菜和发面团等方法来回答,充分体现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以新科技成果、新能源开发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

据6月15日我市政府发布的“2000年厦门环境状况公报”称:厦门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

我市近几年来汽车持有量的增长达20%,虽然空气质量居全国第四,但环保仍面临如汽车污染等问题的考验。

另据报道:将氢气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酒精作为燃料的汽车已在北京市、河南省使用;我市也有一部分汽车改用液化气作为燃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试题练习1.(策略开放题)选择适当试剂,用二种不同的方法制取同一物质(物质自定)。

要求: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所用试剂不能重复使用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条件开放题)(深圳中考题)硫酸锌在医疗上可以做收敛剂。

现给出稀硫酸,其他药品自选,请写出两种用稀硫酸制取硫酸锌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综合开放题)(南通中考题)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例如:(1)实验室制气装置都要检验气密性。

(2)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都增加,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 试写出两条(不要重复课本已总结出的原理或规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设计开放题)(西城区中考题)今年6月5日是第三十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让世界充满生机”。

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你为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采取的具体行动是(与化学知识有关)。

5.(策略开放题)铜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依照示例分别写出有关铜及其化合物有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三例。

示例:在2Cu+O2====Ci反应中,固体物质由光亮红色变为黑色。

(1) 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2) 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3) 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6.(综合开放题)(山西中考题)选用不同类型的试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无色溶液区别开来,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7. (策略开放题)(广西中考题)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通常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是咸水,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

(1)海水“跑”到陆地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主要包含了水的哪两种物态变化?(2)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水是淡水而不是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其中三种。

8. (综合开放题)(厦门中考题)(1)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

请你举出一项对当今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化学研究成果:______________ 。

(2)如果将来科研人员解决了“利用太阳能以水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汽车燃料” 这一课题,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这个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策略开放题)(厦门中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就是运用了冷凝催化机制。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高炮,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利用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

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

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他们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

今年春天,同安和金门发生了严重的旱灾,5月14日,我市使用了500发碘化银炮弹,实现人工降雨30—50毫米,大大缓解了灾情。

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I,其常见化合价为一1价,碘单质化学式为丨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O (2)分析上述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提出一个解决我市用水危机的预防性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0. (综合开放题)(河北省中考题)进行下列3组实验(如下图所示)°稀盐酸稀毓酸稀盐酸稀硫酸稀硫酸稀盐酸輛盐酸稀硫酸一』_ U __ __ 呦呦_U . 岫 _____ s—生锈的氧化铜铁片铜片镁条锌粒石灰石氯化顿铁钉溶液(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比较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3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答3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宁夏中考题)塑料日光温室塑料日光温室(简称塑料大棚)巳在我区普遍推广使用,大棚蔬菜生产成为了浙江省农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不同的蔬菜以及同种蔬菜的不同生长期对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如韭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C —24 C,梅豆适宜在温度为15C —29C范围内生长。

塑料大棚可在人工控制下,对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气体等因素进行调节,形成适宜于蔬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小环境。

对大棚内有关因素的调控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大棚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到农户的经济效益。

(一)请用已学知识解答以下两题中你感兴趣的一题。

(1)说明在自然条件下为什么塑料大棚内的温度会高于外界的气温?如何调节大棚内的气温,又怎样做到既节省能源又能保持适当的温度,保证冬季蔬菜作物的生长?⑵增加蔬菜大棚内CO气体的含量,可提高蔬菜产量,产生增收的效果。

①对圭寸闭蔬菜大棚内昼夜CO气体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

②如何增加大棚内CQ气体的含量?③如果要使大棚内的CO气体的含量大于室外,你有什么办法获得CO气体?(要求操作简便,无污染,适合农村家庭使用)。

附:答案1 答:举例:H2+CuO===Cu+O Fe 十CuSB Cu十FeSQ2、答:举例:ZnQ十H b SQ= ZnSQ+HQ Zn 十H b SQ= ZnSQ十H d3、答:举例:(1) 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2) 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反应后铁一般表现+2 价4、答: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筷子、积极回收废电池、积极回收旧报刊杂志、爱护花草树林、不吃羊肉串、不乱扔废弃物、不吸烟、使用电子贺卡…5、答:(1)Fe+CuSQ4===FeSQ4+Cu 蓝色溶液变浅绿色溶液(2) H 2+CuQ===Cu+2QH 由黑色固体的物质变为亮红色固体物质。

(3) Cu 2(QH)2CQ3===2CuQ+2HQ+CQ2d 绿色固体物质变为黑色固体物质。

6、答:①向三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滴加N Q CQ溶液,有气泡产生的原溶液为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②向三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滴入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另一瓶为稀硫酸。

向变红的两支试管中吹气,出现白色浑浊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不变浑浊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7、答:(1) 主要包含了水的蒸发和大气中水蒸气液化两种物态变化。

(2) 方法一:蒸发结晶的方法。

若有较多晶体析出的是咸水,反之是淡水。

方法二:测导电性的方法。

若有较强的导电性的是咸水,反之是淡水。

方法三:用AgNQ和稀HNQ佥验是否有Cl—的方法。

若明显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咸水,反之是淡水。

8 答: (1)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在当今社会中化学取得的成就中找出答案;女口:A. 衣:由于化学纤维的发展,人们穿上了各种漂亮的化纤衣服B .食: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作物丰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的问题。

C .住: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了许多高楼大厦。

D .行:人造橡胶的合成,是汽车工业普及的基础。

E .用:硅等半导体的发现和应用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基础。

F .…(2) 提供洁净能源,避免了矿物燃料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可行,水分子在聚集的太阳能作用下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9、答:(1)2AgI===2Ag 十I 2 (2) 物变:水汽凝华,又形成冰晶。

化变:碘化银分解(3) 固体CQ2( 干冰)(4)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能的答法有如下几类:A 、从保护水源的角度:保护九龙江等水源B .从节约用水的角度:如节约家庭和工业用水;利用海水冲厕等C .从废水的综合利用:如家庭或工厂废水的循环使用D .从水资源的开发:如海水的淡化等E .从人工增雨的技术开发:研究人工增雨F .从保护环境上:植树造林等。

10、答:(1) 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④酸并不能跟所有金属反应(2)①盐酸可用于除铁锈②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 ③氯化钡溶液可用于检验SO42-的存在④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11、答:①太阳光通过透明的塑料薄膜进入大棚内,使太阳能变为大棚内物质(土、墙、气体……)的内能。

由于塑料薄膜大棚保温性能好,能积累一定的内能,产生增温效应维持大棚内外的温度差。

②大棚可以通过通风、调节光照等方法调节气温。

③冬季可采用;a•增大薄膜透光性。

如替换老化透光性差的薄膜,擦去薄膜的灰尘等。

b. 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

如夜间增加覆盖物(草苫或玉米秆)、用双层薄膜等。

c. 加温补充热量。

如用火墙、暖气等(注意:不能用柴草、劣质煤直接在棚内燃烧,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危害蔬菜)。

答:①夜里蔬菜呼出CQ棚内CO含量增加;白天蔬菜进行光合作用CO含量很快减少,导致在封闭的大棚内,CO含量低于室外,以至于不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

②白天大棚内必须进行通风,补充CO气体③获取CO气体的方法:a .用稀硫酸和碳铵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b •冬季燃烧石油气、天燃气等产生CO气体(如果用煤燃烧,必须考虑如何减少气体污染) c•用其它方法,如能考虑操作简便无污染,便于农户使用等因素也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