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拔根芦柴花教案
苏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教案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
课题《拔根芦柴花》第1 课时主备人课时内容唱《拔根芦柴花》复备人课时目标1. 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 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教学及训练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教学难点:把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复备一、情境导入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扬州小调民歌《杨柳青》师:民歌是从劳动过程中流传而出的,关于民歌的产生,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师简要二、教学新课1、让我们欣赏民歌《拔根芦柴花》,感受扬州人边劳动边唱歌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以及歌曲中用了哪些伴奏乐器?2、民乐合奏表演:师准备一台扬琴,生准备二胡,笛子,和老师一起合作演奏歌曲。
(生随乐哼一哼)3、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范唱(介绍一下五声音阶)4、学生唱歌曲谱5、填入歌词演唱6、师:歌曲中的芦柴花如同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孩通过努力渐渐长成了高雅的芙蓉牡丹,拥有了自己精彩的世界。
7、生:情绪高涨的唱一唱8、复习波音记号:江南小曲如同江南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了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的细腻情感,你们来听,这首歌加入了波音后有和不同?9、师:波音增添了乐曲欢快情绪,更表达了劳动时的欢乐。
10、带波音演唱三、表现新歌1、师:民歌产生于民间,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方言传唱的。
这首歌我想用方言来唱一定更有趣!2、听一听,用方言唱有什么特点?你能学几句?(师总结:扬州方言鼻音较多,发音位置靠前zhi chi shi都变成 z c s)3、跟老师用方言读一读第一段歌词4、师,有句话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觉得挑战下,唱的比说的好听。
5、生用扬州方言唱四、拓展活动1、观看《拔根芦柴花》舞蹈视频2、学习几个舞蹈动作五、总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学唱《凤阳花鼓》第2 课时主备人课时内容学唱《凤阳花鼓》复备人课时目标1、能用优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凤阳花鼓》,表现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教案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是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歌词和欢快的旋律,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描述农村生活的场景为主,第二部分以歌颂农村生活为主。
整首歌曲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富有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此外,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
2.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农村生活氛围。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2.对歌曲歌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节奏、音准等进行讲解。
3.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农村生活的情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的乐谱。
2.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农村生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农村生活。
同时,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音准,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加强歌曲的熟练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农村生活中的其他场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类似的歌曲。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是苏少版音乐五下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展现了凤阳花鼓的情景。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凤阳花鼓这一民间音乐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介绍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集体演唱活动的参与热情较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体验集体演唱的乐趣。
2.学会演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及其节奏。
2.学会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理解歌曲内涵,富有感情地演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凤阳花鼓图片、乐谱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伴奏等。
3.乐器:吉他、鼓等,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用具:评分表、小红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风格。
2.呈现(5分钟)播放《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歌曲,让学生整体聆听,感受歌曲的氛围。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特别是凤阳花鼓的节奏特点。
4.巩固(5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演唱歌曲,互相纠正、鼓励。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册-《拔根芦柴花》教学设计
《拔根芦柴花》教学内容:1.唱:《拔根芦柴花》。
2.认:下波音记号。
3.拓展:江苏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
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
喜欢身边、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2.能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地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特色。
3.结合歌曲,学习掌握下波音记号。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兴趣及爱好,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赞美之情。
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
喜欢身边、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教学难点:1.能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地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特色。
2.在演唱歌曲中掌握切分音、附点、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并能正确演唱下波音。
教具准备:电子琴、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看视频——中央电视台广告《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提问:这个广告的背景音乐是以我国的哪首民歌为素材的?(由此引出江苏民歌“茉莉花”)。
2.那么除了这首《茉莉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呢?(《太湖美》、《杨柳青》……)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杨柳青青沐浴江南飘来的雨,那织进河网里的歌,染出江淮满江红。
”江淮地区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江淮音乐文化具有汉族南北音乐文化过渡与交融的特点,有独特的代表性,且流行在江苏的大部分地区,与江南音乐互生互补,相得益彰。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江苏民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出示课题、播放歌曲《拔根芦柴花》。
)2.学生欣赏歌曲,交流初步感受。
3.学生相互交流。
4.再听歌曲,感受歌词有什么特点?5.教师总结与归纳:《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流行于江苏扬州地区的“秧号子”(田秧山歌)。
是在农民们插秧劳作时唱的,旋律欢快明朗,节奏轻快活泼,曲中透着浓浓的山野气息。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情系江淮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讲课获奖教案D014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五年级下册《情系江淮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比赛讲
课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方言演唱《拔根芦柴花》,体会民歌特点并唱出民歌韵味。
2.在欣赏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唱好歌曲中出现的装饰音,如一字多音和下波音,体会其在民歌中的作用。
3.通过律动、演唱等活动,了解民歌特点,表现扬州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民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
用方言准确地演唱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并唱出民歌的韵味,掌握江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一字多音和下波音的唱法。
2.用方言演唱以及对于民歌风格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挑着装有扬州特产的扁担竹筐,伴随“担鲜藕”的视频与音乐从教室外跳舞进入教室(第一段音乐跳舞,第二段音乐示范演唱拔根芦柴花,其间给学生分发特产)。
“孩子们你们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L老师,初次见面,L老师。
五年级音乐拔根芦柴花教案
五年级音乐拔根芦柴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划旋律线、模仿劳动动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体会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旋律走势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并在师生之间的律动合作过程中,了解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歌曲结构2、通过充分的聆听、模仿能比较准确的唱好歌曲中的“下波音”“前倚音”这两种装饰音,并在唱好装饰音的基础上熟悉歌曲旋律,最终达到完整演唱歌曲《拔根芦柴花》的目标。
3、通过了解歌曲《拔根芦柴花》的形成背景,对家乡民歌产生兴趣,并能感到自豪骄傲。
从而能够以饱满的情绪用方言演唱歌曲《拔根芦柴花》二、教学重点歌曲《拔根芦柴花》旋律流畅委婉,但装饰音较多,教学重点在于在多加聆听和参与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旋律,并正确的演唱。
三、教学难点歌曲《拔根芦柴花》中的装饰音比较多,需要以唱代教方式让学生学习。
四、教学准备教学PPT钢琴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片段师: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民歌?生:江苏欣赏浙江民歌《对鸟》片段师:这又是哪里的民歌?师总结,这是使用浙江方言演唱的浙江民歌《对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民在自己的实际劳动中创造出不同风味的地方民歌。
刚才我们欣赏的《茉莉花》是一首赞美花儿的民歌,接下来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关于“花”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不过与赞美茉莉花不一样,这里的花,只是以“花”起兴,与花并没有相关联性,那么实际上这首歌曲与什么有关联呢?2、初步感受1、师:一边听,想一想,PPT 播放《拔根芦柴花》(民歌)看插秧的图片,指名回答,总结与插秧种稻子有紧密的联系师:我们江苏人民几乎天天都离不开的米饭啊,正是农民们辛辛苦苦从秧苗带大的稻子中长出来的。
每年夏天的芒种节气,就是我们江苏的淮南地区插秧,种稻子的农忙时节。
农民们顶着烈日,弯着腰,排成一行,将育好的秧苗一根根整整齐齐得插进水田里。
烈日的曝晒,和长时间的弯腰劳动,使得插秧成为一件十分辛苦的农活。
于是人们便一边唱着秧号子《拔根芦柴花》,一边劳动,以此减轻劳动的辛苦!2、师:我们也来体会一下吧!播放《拔根芦柴花》,带着学生一起跟音乐做模仿插秧的律动,分成三个乐句前面的动作分别为“拿秧苗”、“拍手臂”、“擦汗”最后旋律下行处保持“插秧”动作。
拔根芦柴花音乐教案
拔根芦柴花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拔根芦柴花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识拔根芦柴花这首传统民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唱准拔根芦柴花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唱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和合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拔根芦柴花这首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学会唱准这首歌曲。
难点:学习唱准曲调和节奏,理解歌词的意义并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进行演唱。
教学准备:1. 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歌曲。
2. 准备歌词和乐谱,以便学生学习和排练。
3. 准备乐器,如小提琴、古筝等,为学生提供合奏的机会。
4. 制作课堂展示板,展示拔根芦柴花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增加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2. 学习歌词:逐句教学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并进行朗读和朗诵练习。
3. 学习曲调和节奏:教学乐谱,让学生学习唱准曲调和节奏,进行反复练习。
4. 合唱排练:分组进行合唱排练,指导学生掌握合唱技巧和配合默契。
5. 合奏表演:邀请愿意参与的学生进行合奏表演,让学生在合奏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让学生对拔根芦柴花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拔根芦柴花这首传统民歌,培养了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音乐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表现能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拔根芦柴花|苏少版
《拔根芦柴花》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的曲目以江淮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为主线,江淮音乐文化的学习,以热爱家乡的真情系之,通过听、唱、动等多种途径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有新的了解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的源头,是创作和发展的基础,为树立正确的音乐发展观,为终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用悠扬高昂的声音地演唱《拔根芦柴花》,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用自信、大胆的演唱体悟和表现民歌的特色。
2.学习掌握下波音等装饰音在民歌中的作用,突出民歌的韵味。
3.采用听、唱、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表演能力。
能够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喜欢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教学重点】悠扬高昂地用方言演唱《拔根芦柴花》【教学难点】掌握下波音记号,倚音,唱出扬州民歌韵味。
【设计意图】通过听、看、动、唱,让学生感受扬州人民唱着小曲劳动的场景,学习用方言演唱歌曲,感受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增加对扬州的热爱之情,感受劳动的艰辛,能够唱出扬州民歌的韵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舞蹈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律动导入1、老师表演动作,学生猜一猜老师好像在做什么?表现了农民在田间劳动的情景:挑秧,插秧,抛秧2、出示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这是扬州人民在田间劳动的情景,每一个图片都是在干嘛呢?你能学一学这些图片上的人们劳动的动作吗?3、听《拔根芦柴花》伴奏,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一做4、总结:到了夏天的时候,农民伯伯都要在田里劳动,在累的时候会唱一些小区,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我们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是扬州的人民在田间劳动时候演唱的歌曲,那在田间劳动的时候唱的歌曲就叫秧号子。
【设计意图】出示人们劳动的场景,学做劳动的动作,通过律动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用《拔根芦柴花》伴奏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扬州音乐的熏陶。
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单元《唱:拔根芦柴花 》教学设计
《拔根芦柴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聆听和感受《杨柳青》的情绪和速度,为理解《拔根芦柴花》情绪和速度的学习做好铺垫;2.通过听唱法、观察法、比较等学习方式解决《拔根芦柴花》的难点,进一步感受装饰音的效果;3.通过聆听扬州方言《拔根芦柴花》感受其特色,再用仪征方言为歌曲演唱增加情感色,使学生为演唱自己家乡的民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1.波音、一字多音、倚音的学习2.仪征方言的演唱三、教学用具钢琴、IPAd、PPT一、导入:1.欣赏《杨柳青》,分析《杨柳青》的速度师:上课,同学们好。
请坐!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如何?师: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杨柳青)师:速度呢?(快)2.分析歌曲的情绪、哪个地方的民歌?师:人们一边唱歌,一边快速的插秧。
大家忙中取乐,唱歌既能缓解疲劳,也能抒发情感。
这首歌曲用什么情绪演唱?(是欢快的还是抒情的?是活泼的还是柔和的?)生:欢快、活泼师:杨柳青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生:江苏(扬州)【设计意图:扬州民歌有很多,挑选《杨柳青》是因为这首歌曲使学生四年级刚学过,而且它的速度、情感和《拔根芦柴花》截然不同。
用音频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清晰地说出扬州民歌。
】二、新课师:我们再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想一想它与《杨柳青》有什么区别?生:舒缓师:形容情绪,换抒情的更好一些。
师:与《杨柳青》相比,《拔根芦柴花》的情绪是柔和的、抒情的、细腻的。
速度是稍慢的。
(PPT展示)1.读歌词,解决一字多音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情绪、速度跟着音乐读歌词。
这个字读“㖸”nia(第一段),把“月下”读的紧凑一点。
2.示范唱,解决下波音师:读歌词是不足以表达细腻、柔和抒情的情绪,可以把体会出来的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才是。
跟老师来唱,我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不带装饰音)你们连起来唱一遍。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的,老师再来唱一遍,注意听有什么特别之处?(提示:歌词处)生:........师:说得很好,同学们听得非常仔细。
音乐公开课教案《拔根芦柴花》
音乐公开课教案《拔根芦柴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单元《民歌风》,具体内容为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
通过学习本曲,学生将了解江苏地方民间音乐特色,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基本的音乐表现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拔根芦柴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江苏地方民间音乐的认识和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以及歌词的韵律感。
2.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歌曲,掌握江苏民歌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江苏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江苏地方文化。
提问:“同学们知道江苏的民间音乐吗?”引入本节课主题。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拔根芦柴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旋律跳跃。
分组练习,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演唱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讲解音乐知识,如节奏、音高。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乐句,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段表演,包括演唱、动作等。
各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地方的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拔根芦柴花》2. 内容:旋律、节奏、歌词江苏民歌特点音乐知识:节奏、音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拔根芦柴花》,并设计一段表演。
2. 答案: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下节课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音乐公开课优质教案《拔根芦柴花》
音乐公开课优质教案《拔根芦柴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六章节《民间歌曲》。
详细内容为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韵味和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拔根芦柴花》的歌曲旋律、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跳跃和节奏变化,以及歌词的方言发音。
2.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旋律、歌词,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江苏风光短片,让学生了解江苏的风土人情,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拔根芦柴花》。
2. 歌曲学习:(1)教师钢琴伴奏,示范演唱《拔根芦柴花》。
(2)学生跟唱,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方言发音。
(3)教师针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歌曲演唱:(1)学生分组,每组跟伴奏演唱歌曲。
(2)每组展示,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全体学生集体跟伴奏演唱歌曲,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简谱和歌词的填写。
(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名《拔根芦柴花》。
2. 黑板右侧:歌曲简谱、歌词,以及歌词中的难点标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拔根芦柴花》,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的情感。
2. 答案:歌曲表达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拔根芦柴花》这首歌曲。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江苏其他民间音乐,如《茉莉花》、《太湖美》等,拓宽音乐视野。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拔根芦柴花|苏少版
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
师:乐曲的情绪怎样?曲调有什么特点?
情绪优美抒情,曲调婉转多变。
3.认识波音记号
a.师: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歌曲中哪里最有扬州民歌的韵味儿?
装饰音--下波音
b.老师范唱不带波音的《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说说这两种
演唱的不同之处,体会波音的妙处。
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细腻的情感。在这首秧田歌里,波音的运用增添了乐曲欢快的情绪,更好地表达了劳动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
复习演唱歌曲《忆江南》
师:你所了解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师:今天,我们就去江苏扬州一起感受江南的美好景色。
(出示江苏扬州的图片,介绍扬州,初步了解扬州)
三、感受体验
新授《拔根芦柴花》
1.初听——田间跟唱(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
师:现在正是插秧季节,不少人正在愉快地劳动,嘴里还唱着秧田歌。让我们去听听吧。
五、课堂小结
师:这首歌曲你还想采用什么方式演唱?
一领众合:第一乐句一位同学唱,第二句、第三句全班齐唱
表演唱:加入简单的声势动作或舞蹈动作为歌曲伴奏。
a.声势动作:X XX X|X XX X|
b.舞蹈动作:模仿农民“拔秧、装秧、挑秧、抛秧、插秧”等动作,随乐表演。
四、拓展延伸
拓展欣赏江南地区的民歌《太湖美》、《杨柳青》等歌曲,感受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
a.学习下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
下波音演唱:由本音开始,很快进入下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很快回到本音上。
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领悟拔根芦柴花这首歌曲所传达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容;2.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拔根芦柴花这首歌曲的曲调、节奏及歌词,并进行合唱或个人演唱。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意境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感性领悟歌曲情感,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音乐潜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2.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表现形式与情感内涵的整合。
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唱跟读、做表演,多种方法体验歌曲的形式和精髓;2.以情感培养为核心,通过情感交流与情感体验进行学习;3.个别推荐:通过多听多练,学生掌握歌曲基本材料和个人表现的能力,同时课内提出有关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首先,该节课先由老师播放《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苏少版音乐,让全体学生听一遍。
然后,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应该立即反应出歌曲的节奏、曲调以及基本情感。
歌曲分段介绍将本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奏、副歌和间奏。
首先,老师可以给学生听前奏,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其独特的节奏特点。
然后,老师可以介绍副歌的基本情感以及歌词,同时,要求学生跟着节奏和老师的演唱一遍,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歌词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老师可以介绍间奏的基本情感、节奏和特点,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歌曲练习在让学生了解整首歌曲的节奏、曲调和基本情感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唱跟读训练。
在唱跟读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歌曲,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唱出歌曲的节奏、曲调和基本情感。
在唱跟读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唱或个人演唱,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歌唱能力。
同时,老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出有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苏少版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情感表达;同时,通过调动学生情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节奏、曲调和基本情感,并能够进行合唱或个人演唱。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拔根芦柴花》活动目标:1、在了解苏北民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借助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美的感受力。
3、学习看指挥正确的做身体动作。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体验感受快乐和传递快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1、民歌、韵律活动乐曲、舞蹈录像。
2、多媒体幻灯片。
3、节奏图谱、节奏卡片。
藕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熟悉乐曲,通过对比欣赏感受苏北民歌的特点。
1、民歌欣赏《拔根芦柴花》师:小朋友,听过这首民歌你感觉怎么样?2、介绍苏北民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歌吗?小结:民歌也称为民间歌谣。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民间歌曲,它主要唱出了人们纯朴的劳动生活的一些感受。
像采茶时唱的歌有《采茶歌》、砍柴时唱的歌有《砍柴歌》等等。
而《拔根芦柴花》是我们江苏的民歌。
是苏北的人们在插秧时唱的一首歌曲,也叫《秧田歌》。
3、幼儿观看幻灯片,感受人们在劳动时乐观的精神面貌。
4、听韵律乐曲《拔根芦柴花》。
引导幼儿比较一下这段乐曲和民歌《拔根芦柴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它们旋律相同,民歌里有歌词能听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韵律乐曲《拔根芦柴花》则更加活泼、欢快。
二、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听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拍拍手,初步体验乐曲的节奏。
2、分别出示乐曲中的节奏型卡片,请幼儿逐一拍拍卡片上的节奏。
3、教师示范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向幼儿说明,我们除了手拍出乐曲的节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这首乐曲。
4、出示节奏图谱,通过分析图谱上的标记,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乐曲。
5、幼儿随音乐看图谱跟随老师学习动作。
6、听音乐,脱离图谱运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活泼和欢快。
三、分声部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分配身体动作并分组单独练习。
2、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来做指挥。
四、观看舞蹈,更深一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拔根芦柴花”(音乐活动教案)教案
“拔根芦柴花”(音乐活动教案)教案“拔根芦柴花”(音乐)活动目的:1、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学习演奏分声部打击乐器。
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掌握2/4拍节奏,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
活动准备:知识--初步对乐曲进行欣赏,认识芦柴花物质--节奏谱,提示图片若干,录音机,多媒体,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一、导入1、听音乐入教室2、谈话引出课题”和小朋友在一起跳舞我感到真快乐啊!虽然是非典时期可是我看到小朋友们都笑嘻嘻的,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吗?”(幼儿说)”哦,对啊老师们作好了一切消毒工作,小朋友们也都天天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非典的!”二、开展1、欣赏音乐”在江苏扬州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很快乐,他们那里有很美丽的湖泊,在湖的旁边长满了洁白的芦柴花,小朋友们正高兴的拔芦柴花。
你猜他们拔了芦柴花会干什么呢?”(幼儿说)”我想啊,现在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天师,他们整天忙碌在病房里救治病人,没有时间到美丽的湖边走走,这些小朋友会不会把芦柴花送给他们呢?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就叫/’拔根芦柴花/’。
”(听音乐)听后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用身体乐器打出2/4拍节奏)2、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1)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2)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3)学习用小手演奏(4)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
(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3、自选打击乐器进行演奏(1)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
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教案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是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下的教学内容,属于中国民族音乐范畴。
歌曲以凤阳花鼓的经典曲调为基础,歌词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歌曲的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凤阳花鼓这一民间乐器的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介绍。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演唱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特点及演奏方法,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并能进行简单的即兴创编。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即兴创编。
2.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版本的《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讲授法: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特点及演奏方法。
3.实践法:分组演唱、即兴创编,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创造力。
4.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评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凤阳花鼓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
2.准备歌词和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录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凤阳花鼓的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种民间乐器,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的歌词和乐谱,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唱:拔根芦柴花 凤阳花鼓-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唱:拔根芦柴花凤阳花鼓-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苏少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本节课的主题是学唱《凤阳花鼓》中的一首民歌《拔根芦柴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唱好该歌曲,了解乐曲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资料《拔根芦柴花》是《凤阳花鼓》中一首著名的民歌,歌曲时长为3分41秒,采用Fast Four四声部唱法。
2. 歌曲分析本曲运用了民歌特有的吉卡、转句、低回等句型,描写了农民朴实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
3. 基础唱法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可以对以下基础唱法进行练习:•唱指定的简单旋律;•模拟独奏部分的旋律练习;•转调练习。
4. 歌曲学唱在练习基础唱法后,开始正式学习《拔根芦柴花》的唱法。
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听录音并读歌词;•跟着录音唱几遍;•分段教唱。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演示法:老师模仿,学生模仿;•听唱法:老师先弹奏唱歌,学生根据唱法跟唱。
四、教学步骤1.明确本节课教学目的和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初步介绍一下歌曲《拔根芦柴花》,并播放录音;3.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唱;4.分组练习;5.实践运用。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拔根芦柴花》的唱法,并了解了民歌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了解唱歌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可以带来愉快的心情和情绪,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积累积极的能量和信心。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一些帮助其更好掌握唱法的练习方法,同时在指导学生时要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六单元《拔根芦柴花》教案
苏少版音乐五下第六单元《拔根芦柴花》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拔根芦柴花,了解江苏民歌特点。
2.通过演唱,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各种装饰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听音乐《烟花三月》问:歌曲唱的是哪首古诗的故事?师;诗仙李白也曾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提到了扬州。
2.诗句填词:故人西辞黄鹤楼,————()。
3.扬州风景师:好多诗人曾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描写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美景吧!4.扬州八怪,(八个画家的作品)扬州小吃,(简要介绍)二:了解民歌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民歌也是很有名呢!猜一猜连一连,哪首是扬州民歌?(出示歌曲《风吹麦浪》,《阿,我的太阳》,《拔根芦柴花》)生连民族,通俗,美声。
)生:连一连。
师:民歌是从劳动过程中流传而出的,关于民歌的产生,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师简要讲述)。
三:学唱歌曲1.师:让我们欣赏民歌《拔根芦柴花》,感受扬州人民边劳动边唱歌时是怎样的心情呢?(生跟音乐默唱,体会心情)2.师范唱,请生感受歌曲中令人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3.生:唱一唱第三句(小小的郎儿来,月下牡丹芙蓉花儿开了。
)(1)唱歌谱(2)唱歌词(3)师:歌曲中的芦柴花如同一个纯洁美丽的乡村女孩通过努力渐渐长成了高雅的芙蓉牡丹,拥有了自己精彩的世界。
(4)生:情绪高涨的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句问:歌曲中哪一句出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姐弟游玩时的画面?生:(第二句)。
(1)唱歌谱,找出开头相同,结尾不同的旋律。
(2)唱歌词5唱第二段歌词6.复习波音记号: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了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细腻的情感,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加入了波音后有何不同?(师用比较法请生感受)师:波音增添了乐曲欢快的情绪,更好地表达了劳动时的欢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苏北民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借助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美的感受力。
3、学习看指挥正确的做身体动作。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体验感受快乐和传递快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民歌、韵律活动乐曲、舞蹈录像。
2、多媒体幻灯片。
3、节奏图谱、节奏卡片。
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通过对比欣赏感受苏北民歌的特点。
1、民歌欣赏《拔根芦柴花》
师:小朋友,听过这首民歌你感觉怎么样?
2、介绍苏北民歌。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民歌吗?
小结:民歌也称为民间歌谣。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民间歌曲,它主要唱出了人们纯朴的劳动生活的一些感受。
像采茶时唱的歌有《采茶歌》、砍柴时唱的歌有《砍柴歌》等等。
而《拔根芦柴花》是我们江苏的民歌。
是苏北的人们在插秧时唱的一首歌曲,也叫《秧田歌》。
3、幼儿观看幻灯片,感受人们在劳动时乐观的精神面貌。
4、听韵律乐曲《拔根芦柴花》。
引导幼儿比较一下这段乐曲和民歌《拔根芦柴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它们旋律相同,民歌里有歌词能听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思。
而韵律乐曲《拔根芦柴花》则更加活泼、欢快。
二、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听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拍拍手,初步体验乐曲的节奏。
2、分别出示乐曲中的节奏型卡片,请幼儿逐一拍拍卡片上的节奏。
3、教师示范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向幼儿说明,我们除了手拍出乐曲的节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这首乐曲。
4、出示节奏图谱,通过分析图谱上的标记,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乐曲。
5、幼儿随音乐看图谱跟随老师学习动作。
6、听音乐,脱离图谱运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的活泼和欢快。
三、分声部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1、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谱,分配身体动作并分组单独练习。
2、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动作。
3、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来做指挥。
四、观看舞蹈,更深一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1、教师介绍舞蹈《担鲜藕》。
师:《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流传很久的苏北民歌。
刚才,我们听了民歌《拔根芦柴花》,又用身体动作表现了乐曲《拔根芦柴花》。
现在,老师还要请大家来欣赏一个舞蹈,这个舞蹈的名字叫《担鲜藕》。
舞蹈的伴奏音乐也是根据乐曲《拔根芦柴花》改编的。
教师出示鲜藕图片并提问幼儿: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藕是长在哪儿的?
2、幼儿欣赏舞蹈,教师旁白讲解舞蹈的情节。
3、教师模仿舞蹈中的部分动作,请幼儿猜猜这些动作在舞蹈中表现的都是什么意思。
4、幼儿随老师听音乐模仿舞蹈中的动作。
活动自然结束。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