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索诗三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4.2《有的人》臧克家简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4.2《有的人》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简介臧克家 (1905.10.08~2004.02.05),汉族。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

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与夫人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

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期间,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经参加北伐战争。

1929年,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

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时任山大文学院院长)、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有的人》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进步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他愤而辞职,冒着酷暑自河南叶县历经艰难徒步赴重庆。

1943年4月,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

同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教学课件】《有的人》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究【教学课件】《有的人》

------毛泽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课题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自由赏析
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
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
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骑在人民头上
把名字刻入石头 别人不能活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像鲁迅一样为人民服 务,愿意牺牲自己的人
给人民当牛马 等着地下的火烧 多数人更好地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赏析诗歌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对 人 民 的 态 度
作威作福横行霸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第四单元 · 比较探究
有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课文导入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新文化的方向。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反思《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了评价,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一、成功之处(一)对比手法讲解清晰在教学中,重点剖析了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学生明确了这种对比所产生的强烈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背景介绍加深理解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为何要以这样的方式纪念鲁迅,以及诗歌所表达的对鲁迅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三)朗读指导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增强了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思考培养批判思维组织学生对诗中所提到的两种人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二、不足之处(一)诗歌意象分析不足对于诗中的一些意象,如“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等,没有深入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刻。

(二)联系现实不够紧密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将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

(三)学生自主创作环节缺失未能安排学生进行模仿创作或诗歌改写的活动,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自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三、改进措施(一)加强诗歌意象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对诗歌意象的解读,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等多个角度理解意象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弘扬鲁迅精神,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三)增加学生创作活动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创作任务,如仿写诗歌、写读后感等,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对鲁迅精神的感悟。

通过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8诗三首有的人》word教案 (1).doc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8诗三首有的人》word教案 (1).doc

16《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过程与方法:1、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在品味赏析中体味爱憎分明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去逝,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板书课题)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音读。

(一)、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要求:1、给每个诗节标上序号。

2、在听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

(二)、自由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意读。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巴金亲自抬棺,在后来的回忆录里,巴金谈了他的感受:“我仍然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鲁迅的朋友斯姆特莱也这样说:“鲁迅之死,不仅给我个人带来悲痛,也是民族的悲剧,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于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一)、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视频中这两段话的文字: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二)、就上面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前半部分。

1、“他不会死,他怎么会死呢?他那抽着烟含笑谈话的姿态永远不会在我眼前消去……”课文中的标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失去生命,精神永存。

(英雄虽死犹生)2、“他并非无目的而活,也不投身掠取财富、权利和地位……”他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鲁迅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深入思考。
3.优化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讨论。
4.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希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能让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让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增强对鲁迅先生作品及其精神的认同。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有的人》,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4.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写作实践为载体,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有的人》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表达对鲁迅先生敬仰之情的诗歌,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段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突破难点,如给出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表达,提高文章的深度和独特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人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表达对敬佩人物的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一.活着----死了
“死死-”--肉-体精不神在已 活--亡精神永存
死了----活着 二.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的活 五.摔垮--记住
各突 从出 哪鲁 方迅 面什 对么 比精 的神
六.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七.下场可以看到--抬举的很高很高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 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 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对鲁迅先生 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写下 《有的人》一诗,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 义的思考。
文中写鲁迅为人民服务的诗句: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与鲁迅的哪句诗相对应?)
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一.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
“活”--肉体还 在
“死死-”--肉-体精不神在已 活--亡精神永存
二.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各从哪方
三.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 烧 四.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摔垮--记住
六.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 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 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 继出版了《泥淖集》,《呜 咽的去烟》,《泥土的歌》, 《春风集》,《欢呼集》及 《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创作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新旧军阀、 地主阶级和达官
贵人为非作歹,视人民如草芥,走狗替他们歌功颂德, 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期“流芳 百世”。对于鲁迅,地主阶级及资产阶级的代表—— 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 而人民,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 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有的人》课件

北师大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有的人》课件

思考
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人。 第二部分(第2-4节):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 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 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 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说说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其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有什么不同含 义?
表现手法为对比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 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 命毫无价值。 ②“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
甘愿作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了,
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远流芳人间。
第二部分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对比,主
要写了哪两种人,是从哪些角度将两种人进
纪念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获得解放的广
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在百感交集中 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而引起的无限感慨。
听录音,整体把握,注意语气、节奏,强调重
读的字词,如: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 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
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 的人》?
“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 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 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类人鞭挞后一种人。
纪 念 鲁 迅 有 感
有 的 人
——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2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下的第22课,本课是一首现代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赞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揭露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的丑恶嘴脸。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学生对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有一定的了解,对纪念鲁迅先生有较高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对比手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对比手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对比手法。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精讲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精讲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现代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读全诗,我们可以将这首诗划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 第一章节(第1-4行):开篇点题,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其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生价值的差异。

2. 第二章节(第5-8行):进一步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

前一种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后一种人“给人民当牛马”,甘于奉献。

这两种表现再次凸显了人生价值的对立。

3. 第三章节(第9-12行):通过对比两种人的不同结果,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而那些欺压人民的人将最终被人民唾弃。

4. 第四章节(第13-16行):通过对比两种人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伟大和永恒。

他们的名字将“刻入石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5. 第五章节(第17-20行):诗人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

这一章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强调了鲁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鲁迅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热情赞美。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二、文章赏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以鲁迅精神为核心,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的抒情诗。

诗人臧克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诗的开篇就以“活”与“死”的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方面,“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那些虽然生物学上还活着,但精神上已经死亡的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诗三首有的人》-(三)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诗三首有的人》-(三)

有的人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

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

”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而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二、介绍成诗背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

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⑴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⑵请同桌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表现()--()节结局()—()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五、精读诗歌,领会感情1、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完整课件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完整课件
小壁虎心里很难过 谁能以朗读的形式将小壁虎难过 的心情表现出来?
我会说
请同学们用上“因 为……所以……”说说 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 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因为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 以 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
温故知新
第2课时
壁墙蚊咬断

请你帮小壁虎捉住飞蛾吧!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因为_小__壁__虎__的__尾__巴__被__蛇___ __咬__断__了__,所以它__要__借__尾__巴__。
练习说话 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
小鱼
燕子
老牛
小壁虎爬到哪儿见到他们的?
小河边
房檐下
大树上
用“先……然后……最后……”说话。
小壁虎先爬到 小河边 ,找小鱼借尾巴。 然后小壁虎爬到大树上,找老牛借尾巴。 最后小壁虎爬到房檐下,找 燕子借尾巴。
——毛泽东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 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 的名字,而是用“有的人”代替呢?他们有着怎 样的人生观?
鲁迅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不行啊, 我要用尾巴掌握 方向呢。”
房檐下
“燕子阿 姨,您把尾巴 借给我行吗?”
“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就像船的舵、飞 机的尾翼,能起到平衡身体、掌握方向的作用。
演一演
同桌合作,将对话表演出来。
表演提示: 做动作、有表情、记对话
练习说话
小壁虎来到(
( )借尾巴,(
用尾巴来(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有的人》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有的人》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有的人》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有的人》导学案PPT教学设计教案课后反思《有的人》教案教学设想: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

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

”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而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二、介绍成诗背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xxx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

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有的人》教案2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比较探究《有的人》教案2

《有的人》教案(教学理念:生本课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书声朗朗、生动活泼)教学目标: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鲁迅,介绍臧克家,引入课题1. 介绍鲁迅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生(齐):鲁迅。

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指明学生回答。

)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3年了,7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我请几名同学读读我给大家带来的这几段话。

这节课,我们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板书)《有的人》。

)2. 介绍臧克家(1905—2004)及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二、初读全诗,读正确1.指名读全诗。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2.正音。

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板书“呵”)3.读一读,体会体会,读a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明确:表示赞叹。

表示赞美。

表示自豪。

4.明义。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较探索诗三首《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
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重点)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掌握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能够学以致用。

(难点)
3、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诗歌,对于诗的格式形式已有了了解,再加上已经积累了七年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经验,对于诗歌的内容不难把握。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重点)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掌握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能够学以致用。

(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有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句英文“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 estion.”这是英国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言辞虽然简短,却引发世人深深的思考,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2、背景回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