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药材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备工序,制成具有一定疗效的药品。

中药制剂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所含的各类化学成分,对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成分,从而提高中药的合理应用和研发。

1.酚类物质:酚类物质是中药中常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酚类物质主要包括鞣质、黄酮类、黄连素等。

鞣质具有收敛止血、抗菌消炎等作用,如栀子、五味子等中药中含有较多的鞣质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等作用,如黄柏、黄芩等中药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成分;黄连素是一种酮醇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如黄连中的黄连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2.生物碱类物质:生物碱类物质是中药中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多具有镇痛、镇静、抗菌等作用。

生物碱主要包括苦参碱、黄连素、阿片类等。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疟等作用;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抗炎作用;阿片类化合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如鸦片中的吗啡就是一种阿片类物质。

3.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是中药中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成分,多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多糖主要分为天然多糖和蛋白结合型多糖两类。

天然多糖主要包括石斛中的石斛多糖、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等;蛋白结合型多糖主要包括冬虫夏草中的冬虫夏草多糖等。

4.挥发油类物质:挥发油类物质是中药中常见的具有强烈气味的成分,多具有抗菌、抗炎、平喘等作用。

挥发油主要包括薄荷脑、丁香油、香叶醇等。

薄荷脑是清凉解表的活性成分,可用于感冒药物中;丁香油具有抗菌、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止痛药物中;香叶醇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抗感染药物中。

5.生物多糖:生物多糖也是中药制剂中常见的一类活性成分,其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多糖类物质,生物多糖是由多种糖分子通过特定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

生物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

05-1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05-1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N
奎宁
pKb29.7
O CH3
H3C N
N
OH
N ON
H3C N ON
N N
CH3
咖啡因 (pKb14.15)
CH3
茶碱 (弱酸性)
N CH3
HCl 3H2O
HO
O
OH
盐酸吗啡(两性)
(3)立体结构与碱性的关系
CH3O
N N H
O
OC
OC
OCH3 OCH3
利血平(pKa 6.07)
OCH3 OCH3
残渣加稀盐酸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
即生成黄棕色沉淀。
(二)色谱法鉴别
1. TLC法 TLC法是Ch.P.中药制剂常用
鉴别方法,大多用硅胶为吸附剂
硅胶是弱酸性吸附剂,会吸附生物 碱,用中性展开剂时,Rf 小,并会产生 斑点拖尾现象
防止斑点拖尾的措施 A. 展开剂中加入碱性试剂
(例氨水、二乙胺、吡啶) B. 用硅胶铺板时加碱液(例氢氧化钠) C. 改用其他吸附剂(例碱性氧化铝)
有些小分子的呈液态(烟碱、槟榔碱)
麻黄碱具有挥发性 咖啡因具有升华性
O H3C
N
CH3 N
N ON
CH3
咖啡因
OH NHCH3 CH CH CH3
麻黄碱
COOCH3
N 槟榔碱
CH3
N
N
CH3
烟碱
2. 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OHH 生物碱盐
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
例 盐酸吗啡
Ch.P.(2010)
苦味酸钠
K 2HPO4
buffer
过滤
溶醇解、水定容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及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及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A 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质量分析B 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 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D 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 大多由复方组成B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C 制剂工艺的复杂性D 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 40-60℃B 50-60℃C 60-70℃D 70-80℃4.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B.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C.5.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6. 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7. 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沉淀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8. 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A.定性B.鉴别C.综合质量测定D.含量测定9. 取样的原则()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 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A.抽取样品法B.分层取样法 C 圆锥四分法 D 抽取样品法和分层取样法二、多选题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 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2.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冷浸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液—液萃取法B.微柱色谱法C.沉淀法D.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4. 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C.药用辅料的多样性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5.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三、简答题1. 简述中药制剂的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分析

第七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分析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2.1抗凝剂的选择:
肝素最常用,一般不会干扰药物分析及导 致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肝素是一种含硫酸的粘多糖, 常用其钠盐、钾盐,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枸抑一橼制般纤1酸m维l血蛋盐液白需、原要形乙用成肝纤二素维0蛋胺.1白~0四,.2m乙g,酸(EDTA):能 与血血液放中入有C抗a凝2剂+结的试合管后,轻轻可旋能摇容引器,起但勿被太测猛烈组。 分发生 化学变化或干扰药物的测定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一)血样 1、采血方式及评价
多用静脉采血 注意:将注射器内取好的血液转入试管或其他容器时,
应注意勿用力压出,而应取下针头后轻推,以免血球破 裂使血浆(或血清)带红色。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2、全血、血浆和血清样品的制备
血液
自然凝结 离心 加抗凝剂
全血 离心
上层:血清(40%) 下层:血细胞 上层:血浆(50%) 下层:血细胞
2、缀合物水解
含义:中药制剂待测成分或其代谢物与体内的内 源性物质结合生成的产物 特点:缀合物极性较母体药物大,亲水性强,不 易被有机溶剂提取,需水解处理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2、缀合物水解 水解方法:酸水解,酶水解(葡萄糖醛酸 苷酶,芳基硫酸酯酶),溶解剂 趋势:直接测定缀合物的量,了解药物代 谢情况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冷藏或冷冻 1、血浆和血清:采血后及时分离(2h),短期4℃,
长期-20℃ 2、尿样:应立即测定,否则需加防腐剂置冰箱保存 3、唾液:在4℃下保存,往往需要在取样时测定pH值 4、生物样品总的原则:临时解冻,解冻的样品一次测
完,不能反复冷冻→解冻→冷冻(FTC);样品应以小 体积分装存放。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一、名词解释1、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成一定的剂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2、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枳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3、相对密度: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4、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限量。

5、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烧灼得到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盐酸的灰分。

6、重金属: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色的金属。

7、总灰分:中药经粉碎后加热,高温烧灼至灰化,则其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成为灰烬而残留,由此所得灰分为总灰分。

8、线性范围: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9、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对药品的质量及检测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10杂质:在中药制剂中不具有治疗作用,当超过一定限度时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或影响制剂稳定性的物质。

11光谱法:以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的方法。

二、填空1、薄层色谱鉴别时一般要求待测组分斑点的Rf为0.2-0.8范围展距一般为8-15cm2、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3、中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凡例、正文、附录、索引4、热水温度是指70-80℃,温水40-50℃,室温是指10-30℃5、精密称定是指称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量是指称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应用移液管来移取,量取仅需用量筒来移取6、乙醇未指明浓度时均系95﹪未注明温度时系指在常温下进行7、制剂处方中一般的中药材未指明时应付净药材,毒性较大的药材应付炮制品8、中药制剂的鉴别目的是判断制剂的真伪,其内容主要包括性状、显微、理化等项目9、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内容包括对药品的颜色、形态和形状、气、味等特征信息进行描述10 药制剂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有化学反应法、微量升华法、光谱法、色谱法,其中色谱法是常用的鉴别方法11 中药制剂中所含化学成分采用化学反应法鉴别,加入盐酸-镁粉可鉴别黄酮类成分,遇碱变红可鉴别蒽醌类成分,碘化铋钾沉淀剂可鉴别生物碱类成分12、薄层色谱法中鉴别用的对照物包括对照品,对照药材、和阴性对照13、为了考察鉴别方法是否能反映投料的真实情况,应作对照试验,为了考察其他药物对待侧组分有无干扰应作阴性对照试验14、薄层用硅胶GF254和硅胶G相比,是指在硅胶G中加入了石膏做粘合剂15、中药制剂的检查其目的是保证安全性,包括制剂通则检查、杂质检查16、中药制剂的微生物检查法除检查细菌、霉菌、大肠埃希菌外,若含原药材细粉,应增加大肠菌群检测项目,若含动物或脏器类药物应增加沙门菌项目,若含发酵发芽药物应增加酵母菌检测项目17、单剂量罐装的口服液应作相对密度检查,以保证服用时计量的准确性,合剂,酒剂,酊剂,滴眼剂应作乙醇量检查18、固体制剂的制剂通则检查,要求水丸的水分不超过9.0﹪,颗粒剂的水分不得超过5.0﹪,蜜丸,浓缩蜜丸的水分不得超过15﹪19、药品干燥失重的方法有烘干发,甲苯发,减压干燥法20、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制剂测定水分的方法是甲苯发,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测定水分的方法减压干燥法,含微量水分的精密测定,可选用烘干法三、选择题1、溶液后标示的1→10是指:溶质1g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2、称取2g系指重量可为:1.95-2.053、缩写ppm表示:百万分之一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液混合正确写法:甲醇-水(10:90)5、药品溶解是指:1g溶质能在10-30ml溶剂中溶解6、硫磺解毒片中,冰片鉴别属于:微量升华法7、枳实导滞丸中含有枳实、大黄、黄连等中药材,采用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是为了鉴别:黄连8、中药制剂的个常规检查中,要求检查总固体含量是:糖浆剂9、中药各制剂中,不用检测甲醇量的是:浸膏剂10、中药制剂各微生物限度项下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11、半固体制剂中需要检查不容物的是:煎膏剂12、要求栓剂在规定时间内溶解,保证药物被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检测项目是:融变时限13、薄荷药材的水分测定法为:甲苯发14、麝香药材的水分测定法为:减压干燥法15、不属于中药制剂的杂质来源:操作人员16、关于重金属检验正确的是:硫代乙酰胺与重金属生成有色硫化物17、在农药残留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溶剂是:丙酮18、不属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发定量方法:内标法19、含量测定的效能指标中,表示准确度一般采用:回收率20、对无指标性成分的皂苷类成分测定:正丁醇浸出物21、单一挥发成分含量测定首选:气相色谱发22、现代色谱理论中,用来衡量色谱柱分离效果的指标:23、下列属于药品的特殊杂质的是:大黄药材中土大黄苷的含量24、现行版药典收载的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是:TLC25、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原则中,错误的是:监测限高26、制定质量标准时,方法学和考察至关重要,其中反映待测组分的测定有无杂质干扰的项目是:空白实验27、中药制剂含量限度应遵循:必须保证药物成分的有效和安全28、关于中药制剂用法用量叙述中错误的是:用法不指明时一般饭前服用29、中药制剂储存过程中要求在干燥处不能受热的条件是指:阴凉干燥处30、中药制剂研究内容不包括:工艺制法31、黄酮类成分最常用的理化鉴别法是:还原反应法四、简答1、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内容?⑴中药制剂的鉴别⑵中药制剂的检查⑶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⑷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分析⑸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2、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取样-供试品的制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始记录检验报告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注意、规格、储存4、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和原则?前提:药物组成固定、原料稳定、制备工艺稳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5、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方法的效能指标有哪些?⑴准确度⑵精密度⑶选择性⑷线性与范围⑸耐用性6、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中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些?⑴化学分析法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⑶薄层扫描法⑷气相色谱法⑸高效液相色谱法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7、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样品的提取方法有哪些?⑴回流提取法⑵冷浸法⑶连续回流提取法⑷超声提取法8、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样品的分离净化方法?⑴沉淀法⑵蒸馏法⑶液液萃取法⑷色谱法⑸消化法9 简述固体制剂通则的检测内容?⑴外观形状⑵水分⑶重量差异和装量差异⑷溶散时限⑸微生物限度⑹其他10 气相色谱常用的定量方法?⑴内标法⑵外标法⑶归一化法11述水分测定方法包括哪些,适用对象?烘干法: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制剂;甲苯发:挥发性成分;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气相色谱法:散剂、丸剂、颗粒剂、片剂、各类型中药微量水分精密测定12、简述中药制剂杂质的来源本质,主要途径和分类?来源:由中药材原料带入、在生产制备过程中引入、储存过程中引入,分类:一般杂质、特殊杂质五、论述1、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如何选择测定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答:测定有效成分、测定毒性成分、测定总灰分、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制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测定指标性成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易损成分、测定专属性成份、测定成分应尽量于中医理论相一致,与药理作用主治功能一致2、请制定复方丹参片的质量标准处方丹参450g 三七141g 冰片8g1﹞〔鉴别〕可以检测那些中药材,清指出各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及检测方法?2﹚【含量测定】应检测哪一味中药材,清指出该药材的指标性成分及检测法方法?答:﹝1﹞鉴别一:丹参和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以中国药品物制品鉴定所提供的的丹参酮ⅡA 对照品为对照,以苯-乙酸乙酯为展开剂,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缺丹参的阴性样品无干扰,证明此方法具有专属性与可行性。

中药制剂分析第七章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第七章各类中药制剂分析

四、巴布膏剂 (一)巴布膏剂的质量要求:
黏附性 赋形剂实验 含膏量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分析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 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体 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 混悬液或临用前配置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 注入人体的制剂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符合注射剂的一般要求 还应无菌,无热源,草酸盐,钾离子, 不溶性微粒和溶血实验应符合规定 对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对特有杂质进行限量检查 指纹图谱进行研究
(二)软膏剂的质量分析特点 分析方法:
1.滤去基质测定法 2.提取分离法 3.灼烧法 4.离心法
二、膏药 (一)膏药的一般质量要求 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的膏
料,摊涂于裱背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软化点 重量差异检查
(二)膏药的质量分析特点
细药多大为主要药物,是质量分析的 主要对象
五、栓剂剂 检查项目
性状 重量差异 融变时限 微生物限度
栓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为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析前应将基质除去
六、滴丸剂 检查项目
性状 重量差异 溶散时限 微生物限度
滴丸剂质量分析的特点 基质存在对分析影响较大 分析前,必须将基质与被检测成分分 离
第四节 外用膏剂的分析
的外面擦干,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 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 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照上法测得同 一温度时水的重量计算,即得.
(2) 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 品后,置20℃(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 的水浴中放置10~20分钟,插入中心有毛 细孔的瓶塞,使过多的液体从塞孔溢出, 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照上述(1)法, 自“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起测定, 即得。

中药学-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PPT教学课件

中药学-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PPT教学课件
()
(二)生物碱的色谱鉴别 1.薄层色谱法 首先用适当的溶剂提取生物碱,提取液经浓缩 后直接或经过必要的净化后,点在薄层板上,层析后喷洒生物碱显 色剂,再根据生物碱的特性,选择特异的颜色反应或荧光,并应用 纯品对照,或标准药材对照,同时须作阴性对照后确定。如用硅胶 为吸附剂时,一般应用碱性系统展开剂较多,或使生物碱的薄层分 离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2021/01/21测定
(一)经典化学方法 1.重量法 重量法测定中药制剂中生物碱多为测定其总生物碱的 含量。本法可用于混合总碱、未知结构或分子量相差较大的生物碱 的含量测定。缺点是挥发性生物碱不宜用此法,在蒸发提取溶剂或 加热、干燥时能分解破坏以及加碱使生物碱游离时可发生水解的生 物碱也不可用此法。本法取样量大,得到的残渣在称量的准确度内 方可应用。应用本法要求定量的将生物碱提取完全,并尽可能除去 杂质,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 实例 见P135 苦参片中苦参总碱的测定
(2)两相滴定法: 因边滴边使游离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不
致影响终点的观察。更重要的是由于游离生物碱进入有机相,明显
地增大了生物碱盐的电离常数pKa。生物碱盐在两相中的水解为
pKa(D)=pKa - log(1+PC),即与分配系数有关。一般的测定方法是
称取生物碱盐类溶于水中(加氯化钠少许),然后加一定量有机溶剂,
(2)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碘碘化钾试剂数滴,产生棕色或褐色沉淀,
BH+ + I2-K+I- → BI2HI(棕、褐色) + K+
(3)生物碱的酸性水溶液或稀醇(小于50%)溶液中,滴加碘化 铋钾、碘化汞钾试剂数滴,产生红棕色沉淀、类白色沉淀。
BH+ + BiI3KI → BBiI3HI(红棕色) + K+ 2B02H1/+01/2+1 HgI2KI → BHgI22HI(类白色) + K+ 第一课件网 1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

中药制剂分析复习题1.简述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

答:⑴中药制剂多由复方组成,每味中药都含有种类众多的化学成分,由几味乃至几十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就更加复杂⑵中药制剂化学成分可以是不同类别的如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在这些相同类别的成分中又可能含有性质相近的多种同系物,如人参所含不同类型人参皂苷类⑶中药制剂中所含成分的含量高低也差别很大。

含量高者可达百分之几十,低者可至千万分之几⑷有些化学成分还会相互影响,含量发生较大变化。

所有这些因素就构成了中药制剂所含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给质量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

2.中药对照品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由于中药制剂中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且含量高低差异较大,故用一般的化学分析法难以起到满意的测试效果,多采用仪器分析法进行分析,但仪器分析法大多需要用对照品进行随行标准对照分析,其优点是可克服分析条件不稳定而带来得测试误差,应用对照品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制备可供定性定量用的对照品,可大大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化的水平。

3.为什么说中药指纹图谱可以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答:中药制剂的功能主治不像化学药品那样明确地直接瞄准某个或某几个“靶点”发挥作用,往往是通过修复、调整,调动人体的某些机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选定某一中药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建立相应的定性、定量标准,不能满足中药质量控制的要求。

中药指纹图谱是综合的、宏观的质量控制体系,它不是针对某一成分所作的技术控制指标,而是可控制某一制剂中所含的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的高低的宏观控制体系,特别是色谱指纹图谱,是确认中药制剂产品的真伪、质量稳定与否的综合的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模式,可起到控制中药制剂内在质量的目的。

4.中药制剂分析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答:① 分析方法向着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和微量的方向发展;② 检测成分向多指标方向发展;③ 中药的指纹图谱,可用于控制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④ 进行体内药物分析,可为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制剂分析名词解释

中药制剂分析名词解释

中药制剂分析名词解释中药制剂分析是指对中药制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质量评价和药效活性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

中药制剂是指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提取、提纯等工艺制成的药物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膏剂、浸膏、煎剂、滴丸等形式。

以下是一些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名词和解释:1. 化学成分分析:对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2. 质量评价: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溶解度、含水量、纯度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3. 药效活性研究:通过对中药制剂进行生物学活性测试,评估其药理作用、药效活性和临床应用效果。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分析。

5. 气相色谱法(GC):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揭示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6.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一种比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更好、分析速度更快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复杂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分析。

7. 毛细管电泳法(CE):一种基于电泳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中药制剂中带电荷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8. 纸层析法(TLC):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原理的简便、快速、经济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复杂混合物的成分分析和鉴定。

9. 索要指纹图谱:根据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色谱特征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用于判断中药的质量和真伪。

10. 质谱法(MS):一种基于质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以上是中药制剂分析常用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涵盖了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活性和质量,为中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生物碱类
1、生物碱:旧称植物碱,一般指植物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除蛋白质、肽、氨基酸及维生素B1外)。

2、结构:大多由C、H、O、N元素组成,结构复杂,类型较多。

结构中的氮原子有多种形态,如游离状态和与酸结合状态。

此外,结构中除烷烃、羟基取代外还有羧基、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及脂键的取代。

3、理化性质:大多数生物碱成分极性较小,游离状态下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与酸结合生成生物碱盐后水溶性增加,但与生物碱结合的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也有差异,一般含氧无机酸及小分子有机酸的生物碱盐水溶性较大。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第一节生物碱类成分分析1.含生物碱的中药有三尖杉、麻黄(麻黄碱)、黄连(小檗碱)、黄柏(小檗碱)、乌头(乌头碱)、延胡索(延胡索乙素)、粉防已(粉防已碱)、颠茄(莨菪碱、东莨菪碱)、洋金花(莨菪碱、东莨菪碱)、贝母(贝母素甲、乙,贝母碱)、百部等。

2.生物碱定性鉴别:取分离提取得到的生物碱(麻黄碱)供试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供试品溶液2ul,对照品溶液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剂(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生物碱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按盐酸麻黄碱计算应不低于30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麻黄碱供试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1.含黄酮的常用中药有槐米(芦丁,槲皮素)、黄芩(黄芩苷)、葛根(葛根素)、陈皮(橙皮苷)、银杏叶(芦丁、槲皮素)、淫羊霍(淫羊苷霍)等。

2.黄酮的定性鉴别薄层色谱法:硅胶色谱分离弱极性化合物较好,聚酰胺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较为理想,而纤维素薄层适用于分离多糖苷混合物。

取分离提取得到的黄酮葛根素液1ml,加75%乙醇溶液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素对照品,加75%乙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最新《中药制剂分析》--第八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药制剂分析》--第八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第一节 概述
生物样品内药物分析的性质 生物样品内药物分析的意义 1.生物样品内药物分析在新药评价和新药开发中的意义 2.生物样品内药物分析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意义 生物样品内药物分析任务 分析方法学的研究 药物浓度的监测 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生物样品内内源性物质的测定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样品预处理 药物的分离与净化
液-固萃取
固相提取柱(Leabharlann 用硅藻土、氧化铝、离子 交换树脂、活性炭等填充剂)
“干混合物”萃取
待测组分的富集
真空挥发或通气流挥发
衍生化处理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制备
样品预处理 待测物的损失
吸附、化学降解、衍生化反应、络合、 蒸发
样品玷污
最新《中药制剂分析》 --第八章 生物样品内中 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
-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第八章 生物样品内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生物药物分析的对象—药物所到之生物体的体液、 器官、组织、排泄物等。 生物药物分析的目标—母体药物和代谢产物 生物药物分析的意义 药物质量的正确评价 临床合理用药
麻黄与桂枝
• 【相同点】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 可治外感风寒证,且常相须为用。
• 【不同点】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腠 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 一要药,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又能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常用于咳喘及风水水肿;桂枝又归心 经,辛甘温熙,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发汗 力不如麻黄,治外感风寒表实或表虚均可使用, 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于寒凝血滞诸痛 证及痰饮、蓄水及心悸诸证。
常用生物样品
常用生物样品的种类、特点与采集
血浆(plasma) 血样—— 血清(serum)

中药制剂分析第五章各类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第五章各类成分分析
苦 参 麻 黄 黄 连 黄 柏 防 己
苦参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 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 黄碱、甲基麻黄碱 小檗碱、巴马丁、药根碱、 黄连碱 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 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轮 环藤酚碱、木兰碱
药物分析学科
二、理化性质 1、溶解性 大多数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 与酸结合成盐后水溶性增加,但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有差异; 季铵型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的生物碱易溶于水 液体生物碱及一些小分子固体生物碱则既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溶剂; 含有酸性官能团或酯键的生物碱还可溶于一些碱液或热苛性碱液。
第五章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制剂中生物碱、黄酮、三萜皂苷、醌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熟悉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木质素类成分的定性、定量原理与方法。 了解其他成分(有机酸类、环烯醚萜类、香豆素类、单萜及二萜类、多糖类)的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学科
学习方法 结构 性质 分析方法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小檗碱 (黄连素) Berberine (Umbellatine)
(C20H18NO4;336.37)
异喹啉类原小檗碱 型生物碱、季铵型 生物碱、有共轭体 系。 黄色结晶、碱性较 强,易溶于热水或 热乙醇,微溶或不 溶于苯、氯仿、丙 酮,其盐酸盐水中 溶解度小。 mp:1450 ℃ UV:225 ,270 ,331。
药物分析学科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药制剂分析_尹华_第五章习题

中药制剂分析_尹华_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A. 中性氧化铝B. 凝胶C. SiO2D. 聚酰胺E. 硅藻土2.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担体是A. 三氧化二铝B. 纤维素C. 硅藻土D. 硅胶E. 聚酰胺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 10% 硫酸—乙醇溶液B. 茚三酮试剂C. 硝酸钠试剂D. 硫酸铜试剂E. 改良碘化铋钾试剂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A.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B. 薄层色谱法C. 气相色谱法D.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E. 分光光度法5.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A. 强碱性生物碱B. 弱碱性生物碱C. 挥发性生物碱D. 亲脂性生物碱E. 亲水性生物碱6.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A. 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B. 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C. 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D. 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E. 生物碱pKa的大小7.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A. 生物碱盐阳离子B. 雷氏盐部分C. 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D. 丙酮E. 甲醇8.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是A. 酸水液B. 碱水液C. 丙酮D. 氯仿E. 正丁醇9.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 A.黄连 B.麻黄C.防己D.附子E.黄柏10.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360nmB.525nmC.427nmD.412nmE.600nm11.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360nmB.525nmC.427nmD.412nmE.600nm12.酸性染料比色法影响生物碱及染料存在状态的是A. 溶剂的极性B. 反应的温度C. 溶剂的pHD. 反应的时间E. 有机相中的含水量13.酸性染料比色法溶剂介质pH的选择是根据A. 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稳定性B. 染料的性质C. 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溶解性D. 染料的性质及生物碱的碱性E. 生物碱的碱性14.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 流动相中加二乙胺B. 调整流速C. 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 改变流动相极性15.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 调整流速B.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C. 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 改变流动相极性16.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 调整流速B. 改变流动相极性C. 调整检测波长D. 调整进样量E. 流动相中加入隐蔽试剂17.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 调整流速B. 调整进样量C. 调整检测波长D. 改变流动相离子强度E. 改变流动相极性18.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的中药是A. 陈皮B. 连翘C. 黄连D. 甘草E. 大黄19.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成分结构特点是A. 有羰基B. 醇羟基C. 叔胺D. 酚羟基E. 酯键20.生物碱用C18柱为固定相进行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常用的离子对试剂有 A. 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B. 乙二胺C. 辛烷磺酸钠D. 三辛基胺E. 磷酸盐缓冲液21.木蝴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是A. 葛根素、大豆苷B. 黄芩苷、野黄芩苷C. 橙皮苷、新橙皮苷D. 杜鹃素、杜鹃乙素E. 桑皮素、桑黄素22.黄酮苷溶解性描述正确的是A.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B. 易溶于苯、氯仿等,难溶于水、甲醇、乙醇等C.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D. 难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E. 酸水中溶解度较碱水中大23.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A. 氯仿B. 乙醚C. 甲醇-水或甲醇D. 氯仿-甲醇E. 氯仿-石油醚24.盐酸-镁粉显色反应可用于鉴别A. 生物碱B. 皂苷C. 黄酮D. 蒽醌E. 有机酸25.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显色反应的试剂是A. 盐酸-镁粉B. 盐酸C. 甲酸钠D. 醋酸钠E. 三氯化铝或硝酸铝26.可使黄酮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位移的试剂是A. 甲醇钠B. 镁粉C. 硫酸钠D. 甲醇E. 盐酸27.硅胶薄层层析中适合分离黄酮苷的溶剂系统是A. 苯-甲醇(95:5)B. 苯-丙酮(9:1)C. 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D. 甲苯-醋酸乙酯(8:2)E. 甲苯-醋酸乙酯(20:1)28.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成分展开剂中常含有A. 氯仿B. 碱C. 醇、酸或水或三者兼有D. 石油醚E. 苯29.紫外区有强吸收的三萜皂苷是A. 人参皂苷Rg1B. 黄芪甲苷C. 甘草酸D. 柴胡皂苷aE. 三七皂苷R1 30.皂苷溶解性描述错误的是A. 可溶于水B. 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C. 难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D. 难溶于乙醚、苯中E. 易溶于水、正丁醇中31.可使酸性皂苷生成沉淀的盐是A. 硫酸铵、醋酸铝B. 氢氧化钡、碱式醋酸铅C. 硫酸铵、氢氧化钡D. 醋酸铝、碱式醋酸铅E. 硫酸铵、碱式醋酸铅32.可使中性皂苷生成沉淀的盐是A. 硫酸铵、醋酸铝B. 氢氧化钡、碱式醋酸铅C. 硫酸铵、氢氧化钡D. 醋酸铝、碱式醋酸铅E. 硫酸铵、碱式醋酸铅33.可从水提液中提取皂苷的溶剂是A. 氯仿B. 苯C. 甲醇D. 乙醇E. 正丁醇34.三萜化合物中与强酸显色反应呈阴性的是A. 全饱和的、C3位无羟基的化合物B. 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C. 含单个双键化合物D. 所有苷元E. 所有皂苷35.硅胶薄层层析中分离三萜皂苷时,适宜展开剂系统为A. 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液B. 氯仿-乙醚(1:1)C. 苯-醋酸乙酯(1:1)D. 氯仿-丙酮(1:1)E. 环己烷-醋酸乙酯(1:1)36.含菲醌成分的中药是A. 大黄B. 虎杖C. 丹参D. 紫草E. 茜草37.含萘醌成分的中药是A. 大黄B. 虎杖C. 丹参D. 紫草E. 茜草38.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在比色法含量测定时常用的对照品是A. 大黄素B. 大黄酚C. 大黄酸D. 紫草素E. 1,8-二羟基蒽醌39.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测定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 盐酸B. 氢氧化钠-氢氧化铵 C. 氯化铵D.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E. 醋酸镁40.制剂中总蒽醌含量测定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 取样—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B. 取样—酸水解—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C. 取样—甲醇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D. 取样—水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E. 取样—甲醇提取—测定41.下列哪组属于萜类挥发性成分A.薄荷醇、薄荷酮、丹皮酚、樟脑、龙脑B.薄荷醇、薄荷酮、甲基正壬酮、茴香酮、苍术酮C.薄荷醇、薄荷酮、樟脑、龙脑、茴香酮D.樟脑、龙脑、甲基正壬酮、茴香酮、苍术酮E.丁香酚、樟脑、龙脑、茴香酮、苍术酮42.挥发油的比重一般在什么范围A.0.85~1.06 B.0.80~1.10 C.0.80~1.065 D.0.85~1.065 E.0.85~1.10 43.挥发油的折光率一般在什么范围A.1.43~1.61 B.1.40~1.60 C.1.43~1.70 D.1.43~1.71 E.1.40~1.70 44.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奧类D.酮类E.酚类45.可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酚类D.醌类E.奧类46.大多挥发油在何种酸存在下可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的化合物A.浓硝酸B.高氯酸C.浓硫酸D.矿酸E.氢碘酸47.在挥发油鉴别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A.铬酸钠B.过氧化氢C.硝酸D.过氧化钠E.高锰酸钾48.挥发油的TLC鉴别中,常用的展开剂有A.甲苯、甲酸乙酯B.石油醚、正己烷C.石油醚、甲醇D.正己烷、乙醇E.乙醇、丙酮49.挥发油的TLC鉴别中,常用的吸附剂为A.硅胶、纤维素B.氧化铝、聚酰胺C.硅胶、硅藻土D.硅胶、氧化铝E.硅胶、大孔树脂50.在挥发油TLC鉴别中,喷2,4-二硝基苯肼试液,产生黄色斑点,则说明可能含A.醛、酚类化合物B.醛、酸类化合物C.酮、酚类化合物D.醛、酮类化合物E.内酯、奧类化合物51.挥发油的鉴别,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产生淡红色斑点,则说明可能含A.内酯类化合物B.酚类化合物C.酮类化合物D.醛类化合物E.酸类化合物52.挥发油的TLC鉴别,喷0.05%溴酚蓝乙醇溶液,产生黄色斑点说明含有A.醛类化合物B.醌类化合物C.酸类化合物D.皂苷类化合物E.蒽类化合物53.气相色谱法用于挥发性成分鉴别时,常用A.对照药材对照法B.阴阳对照法C.相对保留值对照法D.对照品对照法E.校正因子法54.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常用A.归一化法B.内标法归一化法C.归一化法外标法D.对照法归一化法E.内标法外标法55.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应首选A.高效液相色谱法B.薄层扫描法C.气相色谱法(TCD)D.气相色谱法(FID)E.GC-FTIR联用56.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用比色法测定,加入变色酸试剂是由于其中某些成分结构中具有A. 酚羟基B. 甲氧基C. 羧基D. 亚甲二氧基E. 羟甲基57.木脂素成分可用紫外光检测是因为A. 分子量较小B. 亲脂性较小C. 结构中有芳香核D. 结构中有亚甲二氧基E. 本身有颜色58.含有木脂素类的中药是A. 人参B. 厚朴C. 大黄D. 甘草E. 党参59.有机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A.煎煮法、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汽蒸馏法B.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C.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汽蒸馏法D.萃取法、蒸馏法和煎煮法E.色谱法、萃取法和蒸馏法60.有机酸的TLC定性鉴别常用的吸附剂有A.硅胶、聚酰胺B.硅胶、中性氧化铝C.硅胶、碱性氧化铝D.硅胶、硅藻土E.氧化铝、硅藻土61.有机酸TLC定性常用的显色剂有A.溴甲酚绿、溴酚蓝、茚三酮B.溴甲酚绿、溴甲酚紫、碘化铋钾C.溴甲酚绿、碘化铋钾、磷钼酸D.溴甲酚绿、溴酚蓝、磷钼酸E.溴甲酚绿、茚三酮、溴甲酚紫62.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可用A.HPLC B.TLCS C.GC D.酸碱滴定法E.HPCE 63.具有何种结构的有机酸可用HPLC法测定A.具有羧基B.萜类C.饱和酸D.芳香族酸类E.二羧基酸64.环烯醚萜苷类成分TLC鉴别常用的吸附剂为A.硅胶G 、聚酰胺B.硅胶G、氧化铝C.聚酰胺、氧化铝D.大孔树脂、硅胶G E.硅藻土、硅胶G65.环烯醚萜苷的苷元含半缩醛结构易发生A.缩合反应B.氧化聚合反应C.配合反应D.加成反应E.偶合反应66.梓醇的测定方法不宜采用A.HPLC B.TLCS C.HPCE D.GC E.分光光度法67.香豆素的显色反应常用的是A.与金属离子的反应B.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C.异羟肟酸铁反应D.醋酐–浓硫酸反应E.与硫氰酸铬铵反应68.香豆素类化合物紫外吸收的λmax为A.300nm左右B.350nm左右C.200nm 左右D.400nm左右E.250nm左右69.香豆素类成分鉴别灵敏度较高的方法是A.化学反应法B.荧光法C.沉淀法D.薄层荧光法E.TLCS 70.可用GC法测定含量的香豆素成分是A.蛇床子素欧前胡素秦皮甲素B.蛇床子素欧前胡素秦皮乙素C.蛇床子素花椒毒素补骨脂素D.欧前胡素花椒毒素七叶苷E.欧前胡素蛇床子素花椒毒酚71.具有挥发性的是哪种萜类成分A.单萜B.二萜C.三萜D.四萜E.多萜72.芍药苷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HPLC B.GC C.TLCS D. .薄层–紫外法E.比色法73.银杏内酯常用的分析方法为A.GC B.HPLC C.TLCS D.比色法E.荧光法74.用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的含量,灵敏度最高的波长是A.223nm B.250nm C.318nm D.390nm E.395 nm75.多糖一般溶于何种溶剂中A 水B 乙醇C 丙酮D 氯仿E 乙醚76.多糖一般是由几个以上的一种或多种单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A 1B 2C 5D 10E 2077.下列哪一多糖不与碘形成有色化合物A 支链淀粉B 直链淀粉C 纤维素D 糊精E 糖元78.采用哪种溶液制备硅胶薄层板可使样品的承载量显著提高A 无机盐水溶液B 水C 羧甲基纤维素钠D 聚丙烯酸E 氢氧化钠7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常采用的检测器为A 紫外检测器B 荧光检测器C 氮磷检测器D 示差折光检测器E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80.车前子胶属于哪类成分A 生物碱B 黄酮C 皂苷D 多糖E 蛋白质(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答案,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制剂分析

制剂分析

选择1.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气相色谱、薄层色谱。

2.药典从2005年起分:三部。

3.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吸收除去H2S。

4.回收率要求在:95%到105%。

5.聚酰胺薄层色谱适用于黄酮类。

6.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适用于:渗透法,蒸馏法,水煎法,含有原生药的制剂。

7.薄层色谱中,如果制剂同时含有黄连黄柏药材需要:化学对照品和对照药材。

8.砷盐检查中标准砷溶液的用量,2ml。

9.人参皂苷在HPLC中测定皂苷含量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多选1.中药制剂含量测定中样品处理作用:①将被测组分有效的从样品中释放出来,并便于分析测定的稳定式样②除去杂质、纯化样品,提高分析方法的重现性和准确度③富集浓缩或进行衍生化,以测定低含量被测成分④使试样的形式及所用溶剂符合分析测定要求。

2.质量标准的特性: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

3.中药性状描述包括: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矿物药的手感)4.影响质量制剂稳定性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填空1.中药制剂分析: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质量标准研究程序:依据法定制定方案、查阅有关资料、实验研究、制定质量标准草案。

3.制剂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制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或其他影响疗效、质量的化学成分,对其作出:定性鉴别、检查、定量等各方面的评价。

4.制剂分析的主要内容: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5.质量标准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科学、实用、规范”的原则。

6.《中国药典》9版,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索引。

7.杂质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砷盐的检查方法:古蔡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定量)。

简答1.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①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②中药制剂原料药材质量差别。

③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评价中药制剂质量。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五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五

第五章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A. 中性氧化铝B. 凝胶C. SiO 2D. 聚酰胺E.硅藻土2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担体是 A. 三氧化二铝 B. 纤维素 C. 硅藻土 D.硅胶 E. 聚酰胺3 . 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 10% 硫酸—乙醇溶液B. 茚三酮试剂C. 硝酸钠试剂D. 硫酸铜试剂E. 改良碘化铋钾试剂1 4 、单项选择题(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 .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 A.C. E. .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B. 气相色谱法D. 分光光度法 .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 薄层色谱法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A. 强碱性生物碱 C.E. B. D. 弱碱性生物碱 亲脂性生物碱 6 A. C. E.7 A. C. E. 8 A. C. E. 9 A. C. E. 10 挥发性生物碱 亲水性生物碱 .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 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 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生物碱 pKa 的大小 .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 生物碱盐阳离子 B. 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 甲醇 .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是 酸水液 B. 丙酮 正丁醇 D. B. D.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D. 雷氏盐部分丙酮 碱水液 氯仿 .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 黄连 B. 防己 D.黄柏 .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麻黄 附子 A.360nm B.525nm C.427nm D.412nm E.600nm 11 .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C. 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 改变流动相极性15 .用C 8柱进行生物碱HPLC 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 调整流速B. 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C. 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改变流动相极性、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 个或 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中药化学成分概述

中药化学成分概述

(本文所有内容来自医学教学网)综述篇中药的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生药虽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但95%以上来自植物,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植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产物。

大多为维持本身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合物,这些成分含量较高,而生理活性一般较小,临床应用不多。

而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特殊成分,含量较低,但生理活性较强,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通常把生药的化学成分分为三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 有效成分(active substances)指具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

这类成分仅存在于某些植物中,包括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类等等,如:利血平(reserpine)是萝芙木降压的有效成分,苦杏仁甙(amygdalin)是苦杏仁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薄荷挥发油中的薄荷醇(emnthol)和薄荷酮(menthone)是薄荷辛凉解表的有效成分。

2. 辅成分(adjuvant substances)指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时候,它们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有些辅成分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如:洋地黄皂甙能促进洋地黄强心甙的吸收,从而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有些辅成分能使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槟榔中的鞣质,可保护槟榔碱(arecoline)在胃液中不溶解,而到肠中才被游离出来,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

在生药鉴定、有效成分测定或在制备药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与性质。

3. 无效成分(inactive substances)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没有医疗作用的成分。

它们包括纤维素、木栓、角质、粘液、色素、树脂等。

在生药鉴定、有效成分测定或在制备药剂时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与性质。

上述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具体的生药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某成分是否是有效成分、辅成分或无效成分。

如:鞣质在地榆与五倍子中为有效成分,在大黄中为辅成分,而在肉桂中为无效成分。

中药制剂分析有机酸成分

中药制剂分析有机酸成分
明代医圣李时珍不但精通药物,也擅长诗词赋对。传说有一次,青年李时 珍从山上采药归来,见当地“同仁堂”药铺门前人头攒动,便上前观看。原 来是药铺王掌柜眼见年迈,欲为独生女掌珠招婿,掌珠便推出一联悬挂于店 铺门前,言明谁能对出下联便以身相许,一时吸引众多的年轻人。这半幅联 是: 刘寄奴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含羞寄往槟榔;
1.显微鉴别法 2.理化鉴别法 (1)一般化学反应法 (2)升华法 (3)荧光法 (4)光谱法 (5)色谱法


取本品5片,除去糖衣,加醋酸乙酯25mL,回 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并调整 体积至 2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糠酸、原儿茶 酸、琥珀酸对照品,分别加醋酸乙酯制成每 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 四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亡,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05%溴酚蓝乙 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 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回忆一下,有哪些常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1.化学分析法 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3.薄层扫描法 4.气相色谱法 5.高效液相色谱法 6.荧光分析法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酸碱滴定法 本法适合于测定总有机酸类成分,由于中药巾有机酸类成分 酸性弱,在水溶液中滴定突跃不明显.可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滴定液颜色铰 探时,影响观察滴定终点,采用电位法指示终点。 2.高效液相色谱法 芳香族酸类和其他具有紫外吸收的酸类,可用高效掖相 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如绿原酸、没食子酸、桂皮酸、丹参素、阿魏酸等。 3.薄层扫描法 脂肪酸类、菇类等一些不具有紫外吸收的酸类物质可用薄层 色谱分离.再选用合适的显色剂,显色后测定。脂肪酸类如华果酸、丁二酸、 丙二酸、构棍酸、酒石酸可用溴酚蓝、溴甲酚绿等pH指示剂为显色剂;花类 物质如熊果酸、齐墩果酸可用硫酸乙醇、磷铂酸试剂等为显色剂。可产生荧 光的化合物可用薄层分离后用荧光法测定,如阿魏酸、绿原酸等化合物。 4.分光光度法 可用单波长法、双波长法、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酸的含 量;也可加显色剂显色后再进行测定(如齐墩果酸可用香草醛—冰醋酸显色), 或用薄层、柱层分离后再进行测定。 5.其他定量方法 没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可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如用超 临界流体 色语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i也可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如用高效毛 纫管电泳法(电导检 器)测定柠檬酸、苹果酸的含量;有些化合物可用衍生化 法使生成具有挥发性的化学衍生 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如Y—亚麻酸,在碱 性条件下,同三氮化硼—甲醇试剂反应生成 Y—亚麻酸甲配,用气相色谱法测 定;锋王酸(10—授基—2—癸烯酸)在三氟化硼的催化 下,甲醇与10—经基—2—癸 烯酸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甲基化反应.生成甲基化衍生物,用气 相色谱法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型题1.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A.中性氧化铝B.凝胶C.硅胶D.聚酰胺E.硅藻土2.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单体式()A.三氧化二铝B.纤维素C.硅藻土D.硅胶E.聚酰胺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10%硫酸-乙醇溶液B.茚三酮试剂C.硫酸钠试剂D.硫酸铜试剂E.改良碘化铋钾试剂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A.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B.薄层色谱法C.气象色谱法D.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E.分光光度法5.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A.强碱性生物碱B.若碱性生物碱C.挥发性生物碱D.亲脂性生物碱E.亲水性生物碱6.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A.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B.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C.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D.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E.生物碱PKa的大小7.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A.生物碱盐阳离子B.雷氏盐部分C.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D.丙酮E.甲醇8.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时()A.酸水液B.碱水液C.丙酮D.氯仿E.正丁醇9.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A.黄连B.麻黄C.防己D.附子E.黄柏10.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360nmB.525nmC.427nmD.412nmE.600nm11.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A.360nmB.525nmC.427nmD.412nmE.600nm12.酸性染料比色法影响生物碱及染料存在状态的是()A.溶剂的极性B.反应的温度C.溶剂的PHD.反应的时间E.有机相中的含水量13.酸性染料比色法溶剂介质PH的选择是根据()A.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稳定性B.染料的性质C.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溶解性D.染料的性质及生物碱的碱性E.生物碱的碱性14.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流动相中加二乙胺B.调整流速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改变流动相极性15.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改变流动相极性16.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改变流动相极性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流动相中加入荫蔽试剂17.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调整进样量C.调整检测波长D.改变流动相离子强度E.改变流动相极性18.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的中药是()A陈皮.B.连翘C.黄连D. 甘草E.大黄19.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成分结构特点是()A.有羰基B.醇羟基C.叔胺D.酚羟基E.脂键20.生物碱用C18柱为固定相进行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时,常用的离子对试剂有()A.十六烷基三甲基胺B.乙二胺C. 辛烷磺酸钠D.三辛基胺E.磷酸盐缓冲液21.木蝴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是()A.葛根素、大豆苷B.黄芩苷、野黄芩苷C.橙皮苷、新橙皮苷D.杜鹃素、杜鹃乙素E.桑皮素、桑黄素22.黄酮苷溶解性描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难容或不溶于苯、氯仿等B.易溶于苯、氯仿等,难溶于水、甲醇、乙醇等C.易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D.难溶于水、甲醇、乙醇、苯、氯仿等E.酸水中溶解度较碱水中大23.常用于提取黄酮苷的溶剂是()A.氯仿B.乙醚C.甲醇-水或甲醇D.氯仿-甲醇E.氯仿-石油醚24.盐酸-镁粉显色反应可用于鉴别()A.生物碱B.皂苷C.黄酮D.蒽醌E.有机酸25.常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定量显色反应的试剂是()A.盐酸-镁粉B.盐酸C.甲酸钠D.醋酸钠E.三氯化铝或硝酸铝26.可使用黄酮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位移的试剂是()A.甲醇钠B.镁粉C.硫酸钠D.甲醇E.盐酸27.硅胶薄层层析中适合分离黄酮苷的溶剂系统是()A.苯-甲醇(95:5)B.苯-丙酮(9:1)C.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D.甲苯-醋酸乙酯(8:2)E.甲苯-醋酸乙酯(20:1)28.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成分展开剂中常含有()A.氯仿B.碱C.醇、酸或水或三者兼有D.石油醚E.苯29.紫外区有强吸收的三铁皂苷是()A.人参皂苷Rg1B.黄氏甲苷C.甘草酸D.柴胡皂苷aE.三七皂苷R130.皂苷溶解性描述错误的是()A.可溶于水B.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C.难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D.难溶于乙醚、苯中E.易溶于水、正丁醇中31.可使酸性皂苷生成沉淀的盐是()A. 硫酸铵、醋酸铝B.氢氧化钡、碱式醋酸铅C.硫酸铵、氢氧化钡D.醋酸铝、碱式醋酸铅E.硫酸铵、碱式醋酸铅32.可使中性皂苷生成沉淀的盐是()A.硫酸铵、醋酸铝B.氢氧化钡、碱式醋酸铅C.硫酸铵、氢氧化钡D.醋酸铝、碱式醋酸铅E.硫酸铅、碱式醋酸铅33.可从水提液中提取皂苷的溶剂是()A.氯仿B.苯C.甲醇D.乙醇E.正丁醇34.三萜化合物中与强酸显色反应呈阴性的是()A. 全饱和的C3位无羟基的化合物B.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C.含单个双键化合物D. 所有苷元E.所有皂苷35.硅胶薄层层析中分离三萜皂苷时,适宜展开剂系统为()A.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液B.氯仿-乙醚(1:1)C.苯-醋酸乙酯(1:1)D.氯仿-丙酮(1:1)E.环己烷-醋酸乙酯(1:1)36.含菲醌成分的中药是()A.大黄B.虎杖C.丹参D.紫草E.茜草37.含萘醌成分的中药是()A.大黄B.虎杖C.丹参D.紫草E.茜草38.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在比色法含量测定时常用的对照品是()A.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酸D.紫草素E.1,8-二羟基蒽醌39.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测定时常用的显色剂是()A.盐酸B.氢氧化钠-氢氧化铵C.氯化铵D.对亚硝基二甲胺苯胺E.醋酸镁40.制剂中总蒽醌含量测定操作步骤正确的是()A.取样-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B.取样-酸水解-氯仿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C.取样-水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D.取样-水提取-混合碱液显色-测定E.取样-甲醇提取-测定41、下列哪组属于萜类挥发性成分()A.薄荷醇、薄荷酮、丹皮酚、樟脑、龙脑B.薄荷醇、薄荷酮、甲基正壬酮、茴香酮、苍术酮C.薄荷醇、薄荷酮、樟脑、龙脑、茴香酮D.樟脑、龙脑、甲基正壬酮、茴香酮、苍术酮E.丁香酚、樟脑、龙脑、茴香酮、苍术酮42.挥发油的相对密度一般在什么范围()A.0.85-1.06B.0.80-1.10C.1.43-1.70D.1.43-1.71E.0.85-1.1043.挥发油的折光率一般在什么范围()A.1.43-1.61B.1.40-1.60C.1.43-1.70D.1.43-1.71E.1.40-1.7044.加入三氯化铁的乙醇溶液,可产生蓝色、蓝紫色或绿色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奥类D.酮类E.酚类45.可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是()A.醛类B.内酯类C.酚类D.醌类E.奥类46.大多挥发油在何种酸存在下可与香草醛形成各种颜色的化合物()A.浓硝酸B.高氯酸C.浓硫酸D.矿酸E.氢碘酸47.在挥发油鉴别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有()A.铬酸钠B.过氧化氢C.硝酸D.过氧化钠E.高锰酸钾48.挥发油的TLC鉴别中,常用的展开剂有()A.甲苯、甲酸乙酯B.石油醚、正己烷C.石油醚、甲醇D.正己烷、乙醇E.乙醇、丙酮49.挥发油的TLC鉴别中,常用的吸附剂为()A.硅胶、纤维素B.氧化铝、聚酰胺C.硅胶、氧化铝D.硅胶、硅藻土E.硅胶、大孔树脂50.在挥发油TLC鉴别中,喷2.4-二硝基苯肼试液,产生黄色斑点,则说明可能含()A.醛、酚类化合物B.醛、酸类化合物C.酮、酚类化合物D.醛、酮类化合物E.内酯、奥类化合物51.挥发油的鉴别。

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产生淡红色斑点。

则说明可能含()A.内酯类化合物B.酚类化合物C.酮类化合物D.醛类化合物E.酸类化合物52.挥发油的TLC鉴别,喷0.05%溴酚蓝乙醇溶液,产生黄色斑点,说明含有()A.醛类化合物B.醌类化合物C.酸类化合物D.皂苷类化合物E.奥类化合物53.气相色谱法用于挥发性成分鉴别时,常用()A.对照药材对照法B.阴阳对照法C.相对保留值对照法D.对照品对照法E.校正因子法54.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常用()A.归一法B.内标法、归一化法C.归一化法、外标法D.对照法、归一化法E.内标法、外标法55.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应首选()A.高效液相色谱法B.薄层扫描法C.气相色谱法(TCD)D.气相色谱法(FID)E.GC-FTIR联用56.五味子木质素类成分用比色法测定,加入变色酸试剂是由于其中某些成分结构中具有()A.酚羟基B.甲氧基C.羧基D.亚甲二氧基E.羟甲基57.木质素成分可用紫外光检测是因为()A.分子量较小B.亲脂性较小C.结构中有芳香核D.结构中有亚甲二氧基E.本身有颜色58.含有木质素类的中药是()A.人参B.厚朴C.大黄D.甘草E.党参59.有机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A.煎煮法、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气蒸馏法B.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和萃取法C.有机溶剂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和水蒸气蒸馏法D.萃取法、蒸馏法和煎煮法E.色谱法、萃取法和蒸馏法60.有机酸的TLC定性鉴别常用的吸附剂有()A.硅胶、聚酰胺B.硅胶、中性氧化铝C.硅胶、碱性氧化铝D.硅胶、硅藻土E.氧化铝、硅藻土61.有机酸TLC定性常用的显色剂有()A.溴化酚绿、溴酚蓝、茚三酮B.溴化酚绿、溴甲酚紫、碘化铋钾C.溴化酚绿、碘化铋钾、磷钼酸D.溴甲酚绿、溴酚蓝、磷钼酸E.溴甲酚绿、茚三酮、溴甲酚紫62.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可用()A.HPLCB.TLCSC.GCD.酸碱滴定法E.HPCE63.具有何种结构的有机酸可用HPLC法测定()A.具有羧基B.萜类C.饱和酸D.芳香族酸类E.二羧基酸64.环烯醚萜苷类成分TLC鉴别常用的吸附剂为()A.硅胶G、聚酰胺B.硅胶G、氧化铝C.聚酰胺、氧化铝D.大孔吸附树脂、硅胶GE.硅藻土、硅胶G65.环烯醚萜苷类的苷元含半缩醛结构,易发生()A.缩合反应B.氧化聚合反应C.配合反应D.加成反应E.偶合反应66.梓醇的测定方法不宜采用()A.HPLCB.TLCSC.HPCED.GCE.分光光度法67.香豆素的显色反应常用的是()A.与金属离子的反应B.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C.异羟肟酸铁反应D.醋酐-浓硫酸反应E.与硫氰酸铬铵反应为()68.香豆素类化合物物紫外吸收的λmaxA.300nmB.350nmC.200nmD.400nmE.250nm69.香豆素类成分鉴别灵敏度较高的方法是()A.化学反应法B.荧光法C.沉淀法D.薄层荧光法E.TLCS70.可用GC法测定含量的香豆素成分是()A. 蛇床子素、欧前胡素、秦皮甲素B. 蛇床子素、欧前胡素、秦皮乙素C. 蛇床子素、花椒毒素、补骨脂素D. 欧前胡素、花椒毒素、七叶苷E. 欧前胡素、蛇床子素、花椒毒酚71.具有挥发性的是哪种萜类成分()A.单萜B.二萜C.三萜D.四萜E.多萜72.芍药苷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HPLCB.GCC.TLCSD.薄层-紫外法E.比色法73.银杏内酯常用的分析方法为()A.GCB.HPLCC.TLCSD.比色法E.荧光法74.用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的含量,灵敏度最高的波长是()A.233nmB.250nmC.318nmD.390nmE.395nm75.多糖一般溶于何种溶剂中()A.水B.乙醇C.丙酮D.氯仿E.乙醚76.多糖一般是由几个以上的一种或多种单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A.1B.2C.5D.10E.2077.下列哪一多糖不与碘形成有色化合物()A.支链淀粉B.直链淀粉C.纤维素D.糊精E.糖元78.采用哪种溶剂制备硅胶薄层板可使样品的承载量显著提高()A.无机盐水溶液B.水C.羧甲基纤维素钠D.聚丙烯酸E.氢氧化钠7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常采用的检测器为()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氮磷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E.蒸发光散射检测器80.车前子胶属于哪类成分()A.生物碱B.黄酮C.皂苷D.多糖E.蛋白质(二)C型题A.荧光检测器B.紫外检测器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中药制剂中黄连生物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可选用()2.中药制剂中麻黄生物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可选用()3.中药制剂中宗生物碱用酸碱滴定法分析可选用()4.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苏碱的含量可选用()5.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士的宁的含量可选用()A.525nmB.360nm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6.雷氏盐比色法测定波长为()7.苦味酸盐比色法测定波长为()8.以溴甲酚绿为染料的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波长为()9.HPLC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时测定波长为()10.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脂型生物碱的含量时测定波长为()A.气相色谱法B.重量法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11.测定挥发性生物碱()12.测定对热不稳定生物碱可用()13.测定对热稳定生物碱可用()14.测定总生物碱含量可用()15.测定小檗碱的含量可用()A.易溶于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B.易溶于碱水溶液中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6.黄酮苷()17.三萜皂苷元()18.游离蒽醌()19.结合蒽醌()20.三萜皂苷()A.三萜皂苷B.蒽醌苷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1.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振摇后产生持久性泡沫者()22.可见光下呈色且产生荧光者()23.易升华者()24.薄层层洗后多采用硫酸乙醇显色使呈现色斑者()25.薄层层析后氨气熏后色斑发生改变者()A.酸水解B.用氯仿等提取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6.总皂苷的提取可采用()27.总皂苷元的提取可采用()28.游离蒽醌的提取可采用()29.结合蒽醌苷元的提取可采用()30.黄酮苷的提取可采用()A.薄荷醇B.桂皮醛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31.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32.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用比色法定量分析()34.用TLC法进行定量()35.不能用HPLC(UV检测器)法定量的是()A.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B.挥发油中芳香族化合物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36.常用TLCS法定量()37.可用GC法定量()38.可用HPLC法定量()39.可用TLC法鉴别()40.可用GC法鉴别()A.变色酸比色法B.薄层扫描法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41.中药制剂中五味子含有的单体木质素的含量测定可用()42.中药制剂中五味子含有的具有亚甲二氧基结构的木质素成分的含量测定可用()43. 中药制剂中厚朴酚含有的总木质素成分的含量测定可用()44. 中药制剂中厚朴酚的含量测定可用()45.中药制剂中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可用()A.有机酸类成分B.香豆素类成分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46.用容量法测定的是()47.用荧光法测定的是( )48.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是()49.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是()50.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是()A.环烯醚萜苷类成分B.二萜类成分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51.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容易水解聚合的成分是()52.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是()53.大多具有紫外吸收的是()54.可用荧光法测定的是()55.能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是()A.甜味B.还原性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6.多糖具()57.单糖具()58.树胶具()59.粘液质具()60.黄芪多糖具()A.酸性B.碱性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61.DNS法的实验条件为()62.苯酚法的实验条件为()63.蒽酮法的实验条件为()64.用纸色谱法测定单糖的前处理水解环境为()65.用HPLC法测定单糖时流通相的介质为()(三)X型题1.生物碱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时主用的影响因素有()A.反应时间B、.反应介质的PH值C.反应温度D.生物碱与酸性染料结合的能力E.有机溶剂与离子对形成氢键的能力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流动相()A.可以是酸碱系统B.不可以是酸性系统C.可以是碱性系统D.可以是酸性系统E.不可以是碱性系统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制剂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时,可用()A.吸附色谱法B.分配色谱法C.离子对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谱法E.凝胶色谱法4.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可选用()A.重量法B.气相色谱法C.酸碱滴定法D.酸性染料比色法E.苦味酸比色法5.含有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的中药是()A.杨金花B.黄柏C.丹参D.麻黄E.黄芪6.中药中黄酮苷成分的提取可用()A.甲醇回流提取B.氯仿回流提取C.甲醇-水回流提取D.甲醇-水超声提取E.氯仿超声提取7.芦丁对照品的理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在光作用下能缓缓分解B.含结晶水C.易溶于水D.显弱酸性E.易溶于酸性溶液8.含黄酮中药制剂鉴别可选用()A.氢氧化钠溶液显色B.二氯氧锆显色C.盐酸-镁粉显色D.三氯化铝溶液显色E.泡沫反应9.黄芩苷对照品理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浅黄色针状结晶B.溶于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C.难溶于甲醇、水D.紫外区有强吸收E.易溶于氯仿、苯10.大黄酸对照品理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易升华B.黄色针状结晶C.易溶于甲醇、乙醇D.几不溶于水E.易溶于碱和吡啶11.可用时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化学试剂为()A.甲醇钠B.1%醋酸铅溶液C.1%三氯化铝溶液D.1%硝酸铝溶液E.1%碱式醋酸铅溶液12.三萜皂苷物理性质描述错误的是()A.可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B.易结晶C.多具有吸湿性D.大多无明显熔点E.多数在紫外区有强吸收13.对三萜皂苷显色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须在无水条件下B.所有皂苷与强酸(硫酸等)的反应均呈阳性C.显色后体系稳定不退色D.含共轭双键的皂苷显色速度较含孤立双键的快E.可与氯化梓的快14.皂苷常见显色反应有()A.盐酸-锌粉反应B.中和反应C.醋酐-浓硫酸反应D.五氯化锑反应E.冰醋酸-乙酰氯反应15.含蒽醌类化合物制剂的鉴别可用()A.升华法B.氢氧化钠溶液显色C.薄层色谱法D.硫酸溶液显色E.三氯化铝溶液显色16.有关三萜皂苷单体成分定量分析描述正确的是()A.人参皂苷等在紫外区有强吸收,HPLC-UV检测灵敏度高B.三七皂苷等在紫外区仅有末端吸收,HPLC-UV检测灵敏度差C.HPLC-ELSD检测人参、三七皂苷等基线稳定、重现性和灵敏度较好D.远志皂苷在紫外区有强吸收,HPLC-UV检测灵敏度高E.HPLC 法不适宜分析皂苷类成分17.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展开剂常含有()A.乙醇B.氯仿C.醋酸D.水E.丙酮18.可用于三萜皂苷硅胶薄层色谱的展开剂系统有()A.氯仿-乙醚(1:1)B.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下层C.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一下放置,下层D.环己烷-醋酸乙酯(1:1)E.氯仿-醋酸乙酯(1:1)19.含大黄素等蒽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有()A.虎杖B.鸡骨草C.丹参D.决明子E.紫草20.蒽醌类化合物理化性质描述正确的为()A.多呈颜色(黄、橙、棕红色等)B.均有升华性C.羟基蒽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D.大多在碱性水溶液中易溶,加酸重新析出E.易溶于甲醇、氯仿中21.挥发性成分的鉴别方法有()A.化学反应法B.TLCC.GCD.GC-MSE.GC-FTIR22.可用GC法测定含量的物质有()A.薄荷酮B.龙脑C.甲基正壬酮D.苯乙烯醇E.苯乙烯苷23.挥发性成分的TLC鉴别常用的展开剂有()A.石油醚B.正己烷C.苯D.乙醚E.乙酸24.挥发性成分TLC鉴别常用的显色剂有()A.茴香醛-浓硫酸试剂B.异羟肟酸铁试剂C.三氯化铁试剂D.茚三酮试剂E.硝酸鉽铵试剂25.可用于挥发性成分定量的方法有()A.GCB.HPLCC.TLCSD.IRE.TLC-UV26.可用HPLC定量的成分有()A.薄荷醇B.丁香酚C.桂皮醛D.茴香脑E.桉油精27.含有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类的中药师()A.五味子B.马钱子C.厚朴D.连翘E.蟾酥28.中药制剂中含亚甲二氧基结构的木质素成分含量测定可用()A.异羟肟酸铁比色法B.酸碱滴定法C.薄层扫描法D.高效液相色谱法E.没食子酸比色法29.有机酸的测定方法有()A.酸碱滴定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薄层扫描法D.发射光谱法E.分光光度法30.复方制剂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效果较好的是()A.绿原酸B.阿魏酸C.齐墩果酸D.丹参素E.熊果酸31.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常用的显色剂有()A.硫酸乙醇溶液B.茴香醛试液C.香草醛硫酸试液D.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E.2,4-二硝基苯肼试液32.香豆素类成分的鉴别方法可用()A.光谱法B.异羟肟酸铁反应C.FeCl3D.重氮化法E.薄层色谱法33.香豆素类成分的定量方法可用()A.高效液相色谱法B.气相色谱法C.薄层扫描法D.荧光光度法E.分光光度法34.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内酯类成分,测定波长可选择()A.219nm(内酯A)B.219nm(内酯B)C.219nm(内酯C)D.220nm(内酯C)E.220nm(内酯A)35.常见的多糖有()A.菊糖B.淀粉C.树胶D.粘液质E.纤维素36.人参多糖经水解主要含有的单糖是()A.葡萄糖B.半乳糖C.鼠李糖D.阿拉伯糖E.半乳糖醛酸37.除去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有()A.Sevag法B.鞣酸沉淀法C.离子交换树脂法D.盐析法E.乙醇法38.黄芪杂多糖经水解,主要含有的单糖有()A.半乳糖醛酸B.葡萄糖醛酸C.葡萄糖D.鼠李糖E.阿拉伯糖39.总多糖比色法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A.DNS法B.苯酚-硫酸法C.蒽酮-硫酸法D.香草醛硫酸法E.麝香草酚蓝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