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爱国民主运动,它在政治、文化、教育、思想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一场反对旧文化的思潮和运动,体现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振兴民族文化的精神状态。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相伴相生的,它们在历史上的发展和演变中密不可分,下面将从政治、文化、教育和思想等方面分别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政治关系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打破了清朝封建失败的局面,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五四运动也是中国革命最大的萌芽。
在这个时期,一些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抗议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中国独立和革命的必要性。
这些认识和体验共同构成了五四运动推动革命的强大力量。
在政治上,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儒家社会倫理、传统思想和文化传统,对维新思想的抨击打上了政治色彩。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和现代化,要求推翻封建传统,建立民主国家。
五四运动则是具有广泛社会支持力的一场革命运动,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的统治,实现革命的现代化。
在五四运动愈演愈烈的时候,新文化运动成了五四运动的一大基础支撑,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支持着革命事业的进展。
二、文化关系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表现形式,它呼吁以科学、实用和民主等精神为基础,推翻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桎梏,提供了更为宽阔的文化空间。
新文化运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抨击,挑战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推动了社会的文化转型,形成了一批新的文化形态和流派。
五四运动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地成长起来的。
五四运动的爱国热情和思想前卫的特点,刺激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同时,新文化运动赋予五四运动以革命的思想基础,使它成为一场更为广泛、深入的深层文化运动。
三、教育关系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共同挑战中国旧教育模式,提供了新的教育导向。
五四运动呼吁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注重实验教育、学术独立和全面开放。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发生在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介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背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兴起的时期,同时也受到列强的压迫。
此时,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同时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前身,大约发生在1915年至1919年之间。
这一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倡导新文化,推崇科学、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五四运动的内容五四运动的爆发源于对巴黎和会的不满,中国的领土利益未得到保护和尊重,这导致了中国学生的抗议和示威活动。
五四运动的一大亮点是中国的学生和青年主动参与其中,提出了“五四”这个口号,表达了对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追求。
五四运动还呼吁废止封建制度,主张民主与科学,并呼唤文化革命和全面的社会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兴起的。
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对抗不同,新文化运动以推动文化革命和社会变革为目标。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倡导普及教育、解放妇女、崇尚自由思想等。
同时,新文化运动主张用现代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摒弃古代文言文的形式。
这一运动的影响力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们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意识,为中国独立和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这两个运动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封建制度、兴起了民主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此外,这两个运动还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文化的兴起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并推动了白话文学的繁荣。
总结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都有着共同点。
这两个运动为中国奠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基础,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_图文
3.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 命实践,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4.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 的批判精神,他们一般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 方法,片面地、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影响了 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第一,在 帝国主义时 代,资本主 义制度的内 在矛盾已经 比较充分地 暴露出来。
2.批判孔教
孔学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进入民国 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把孔学当作宗教 教条一样强迫人民去信奉。那时统治阶级 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 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教条式的。这种 情况,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 民族的生机和创造力。
“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 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 结之根干”,使中国“终颠 顿于宗法社会之中而不能前 进”。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 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 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 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 所遵循的主义 。
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时,还存在其 他种种主义,如无 政府主义、工团主 义、基尔特社会主 义、社会民主主义、 以及新村主义、泛 劳动主义等等。尤 其是无政府主义在 当时很有影响。
儒教不革命、儒学不转轮 ,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 ,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 ,惟此为大已吁!
——吴虞
3.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 改良须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模 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 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 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 等;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 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 点,无容讳言者也。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次思想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标志着中国革命派的觉醒和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封建制度的不满与反抗。
新文化运动则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几年,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西方文化的倡导。
本文将分别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目标和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五四运动的起因。
五四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中国革命的前夜。
在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和外国侵略等问题。
中国人民的困境不断加深,导致了一些进步青年对于现有制度的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割让山东给日本。
这一事件激发了学生们的愤怒,并形成了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其次,我们来看五四运动的目标。
五四运动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点: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学生们通过游行示威、罢课等方式表达了对于国家利益的关切,并要求国家通过革命来解决问题。
五四运动的目标也包括推动科学、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念进入中国社会。
这些价值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是相对陌生的,但它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拒绝传统文化的运动,主张西方文化的倡导,以它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现代性来替代传统文化的理念。
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其次,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时,一部分学生们逐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开始接受其思想。
这些学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力量,他们将共产主义的理念带入了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五四运动还推动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五四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他们开始关注并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与五四运动相比,新文化运动更加倡导以科学、民主和现代为核心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 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 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 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 所遵循的主义 。
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时,还存在其 他种种主义,如无 政府主义、工团主 义、基尔特社会主 义、社会民主主义、 以及新村主义、泛 劳动主义等等。尤 其是无政府主义在 当时很有影响。
1.宣传民主与科学
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 学,狭义是指自然科学,广义是指社会科学。陈 独秀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法来研究社会。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 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 阶级国家这个目标。
北京大学学生分组在街头讲演
告同胞书
上海工人大示威
工人大罢工,使五四运动 获 得 了 强 大 力 量 —— 这 是 1919年6月初工人罢工的一 些报导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的阶段,这典 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第 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 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 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1.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 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 行改造。 2. 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 分子的范围。
3. 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 命实践,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4.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 的批判精神,他们一般还是使用资产阶级的 方法,片面地、形式主义地看问题,影响了 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众运动,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进行探讨。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一切利益被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广泛的愤慨和抗议。
这次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的参与,不仅有学生和知识分子,也有工人和农民。
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况,人们普遍对国家的困境感到愤怒和失望。
五四运动成为这种民众情绪的爆发口,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不平等条约的抗议,并倡导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思想体现。
新文化运动主张彻底改革传统文化和封建道德观念,以现代化的思想和文化为基础,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思想解放、文学革新和学术独立。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特征,并对后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思想解放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在旧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束缚和压制。
新文化运动呼吁人们解放思想,摒弃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独立思考。
这种思想解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文学革新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五四运动之前,传统文学以古代文学为主,形式僵化,内容十分局限。
新文化运动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倡导真实、直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此外,新文化运动还推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方法,如意识流和写实主义等。
文学革新使得中国文学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对中国文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学术独立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旧的体制下,学术界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官僚主义的压制,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意识。
新文化运动呼吁学术界的独立性,主张学术自由和创新。
这种呼声推动了一批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文化背景
——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严重对立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是新文
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 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 的黑暗。” ---陈独秀 德先生即Democracy 赛先生即Science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已 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 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例: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二,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 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 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 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 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 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 了。”“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 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 出路。”
陆宗舆:币制局 总裁,订《二十 一条》时任驻日 公使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目录前言 (1)一、新文化运动 (1)(一) 历史背景 (1)(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二、五四运动 (2)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3)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参考文献 (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并为一谈, 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形成一个错觉: 似乎先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认为这两个运动是同一个革命运动。
其实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两个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都不同的运动。
因此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易误导大众,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区别,也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一、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1.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2.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3.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青年杂志》首篇文章陈独秀就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面旗帜。
1917年,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运动,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目标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运动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史的特定时期,背景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
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社会民众日益觉醒,对传统封建制度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1. 运动目标新文化运动发生于20世纪初,以反对封建文化、倡导宪政民主和科学思想为主要目标。
运动的核心人物包括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他们主张“救亡图存”和“新民主主义”,呼吁推翻传统文化束缚,追求科学思想和现代化。
2. 影响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首先,它打破了封建文化的桎梏,引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思想。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包括文学、艺术和教育等领域。
最重要的是,这一运动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做好了准备。
三、五四运动1. 运动目标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主和科学为主要目标。
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的核心活动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
运动的核心要求是废止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2. 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广泛的群众运动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民主思想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崛起。
其次,五四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化。
此外,五四运动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枷锁,为后来的五四运动提供了积极的社会氛围。
新文化运动主张的科学和民主思想也为五四运动的口号和目标提供了基础。
可以说,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支持。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场重要的社会运动,它们在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展开论述。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起因是中国民众对于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山东归还给日本的不满和抗议。
而这次示威抗议最终发展为一场关于民主与科学的运动,成为中国新思潮和政治思想的标志。
五四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的觉醒。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开始大力推动科学、民主和个人自由的进程,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特点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它在五四运动之后迅速兴起,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封建、反传统:新文化运动主张摒弃传统封建文化,在思想和文化上进行彻底的革新。
2. 倡导科学启蒙: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为基础的启蒙运动,提倡实用主义和唯物主义,推动现代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传播。
3. 提倡民主平等:新文化运动关注人权和民主,提倡平等自由的社会体制和政治制度。
4. 推广现代文学:新文化运动推崇现代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倡导白话文和现代诗歌的使用,推动文学艺术的革新。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紧密相关的,两者在思想和理念上有许多共通之处:1. 共同目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致力于打破旧的封建体制和思维方式,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2. 共同反对:两者对旧的文化和观念持批判态度,反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和思想的僵化。
3. 共同倡导: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主张个人解放和人权保障。
4. 共同推动:两者都对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独具影响力。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与科学的追求,而新文化运动则通过文学、学术等领域的革新推动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现代转型。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近代中国历经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启蒙运动,其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
这两个运动不仅仅是社会风潮的反映,更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探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起因、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与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在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
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腐朽,社会矛盾与民族危机日益显现,新的思想潮流开始崛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呼声是“反对封建文化,追求新文化”,其核心宗旨是实事求是、民主科学、自由思想。
运动的倡导者们发起了割席断根的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文化、儒家思想的束缚,提倡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
他们强调个体自由,提倡科学、民主、平等,并主张用科学和民主精神来改造中国社会。
二、五四运动的起因与主要内容五四运动是在1919年发生的一场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激进运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出于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失去了对德属山东的主权。
这使得广大青年学生激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抗议和示威、学生运动组织的兴起以及思想启蒙和文化革命的呼声。
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爱国思潮,并开始思考如何振兴中华民族。
五四运动强调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打破了封建文化束缚,提倡科学、民主、平等。
此外,五四运动还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解放。
通过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和自由思想的宣扬,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唤醒了众多中国人民的觉醒意识,激励了他们追求科学、民主和自由。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之一。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政治和文化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触发因素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史最动荡的时期之一。
首先,中国的政治状况不稳定,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
其次,中国被列强欺凌,中国人民对国家命运与民族尊严的关切日益加深。
最后,五四运动前后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五四运动的爆发可以追溯到1919年4月,当时巴黎和会正在进行中,中国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当知识分子得知巴黎和会的结果后,他们深感中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于是纷纷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示威。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思想领域上,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
政治领域上,五四运动对国民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文化运动在文化领域中推动了古代文化的革新与现代文明的引入。
1. 思想领域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思潮的起点。
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了不同的西方思想,包括民主主义、科学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
这些思想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理论基础,并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2. 政治领域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推动了国民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同时,五四运动也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而国共两党在五四运动后的合作与斗争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领域的影响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革命运动,它们在思想、文化和社会变革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起因、特点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特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起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未能取得理想的外交结果,中国失去了在山东的权益,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不满情绪。
五四运动的特点在于:1.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五四运动强调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2. 推崇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现代化,要求实行宪政,推动社会、教育和文化的进步与革新。
3. 青年学生的主力军: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和知识分子。
他们通过集会、游行等形式表达抗议和要求改革的诉求。
二、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特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7年至1927年,起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在于:1. 反传统和追求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主张反对封建文化,追求自由、平等、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呼吁打破旧有的礼教束缚,推崇个人主义和人的解放。
2. 推动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一系列文化革新运动,如文学革新、教育革新和妇女解放运动等,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禁锢,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3. 引入西方文化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发起人积极引入西方思想和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为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1. 觉醒了民族意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推动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并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和推动力。
2. 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变革: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打破了传统封建文化的束缚,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式,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革命进程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3. 诞生了众多优秀的革命者和文化人物: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革命理想和文化抱负的青年一代,如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中国的独立和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考研政治史纲常考背诵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导语】2021考研已经开始备考复习了,政治是不可忽视的科⽬,在基础阶段⼀定要有规划,才能够为后期复习打好基础。
下⾯整理了考研史纲部分常考的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新⽂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化运动的兴起 新⽂化运动是从1915年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初期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实⾏⽂学⾰命。
新⽂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以前新⽂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化运动是中国历⼀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以前新⽂化运动的局限 ⾸先,新⽂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的⽅法,⼀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法。
5.⼗⽉⾰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命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把⾃⼰的⽬光从西⽅转向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在中国⼤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钊。
6.五四运动的发⽣和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个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7.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的,它具有以⾟亥⾰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命所不具备的⼀些特点。
主要是:第⼀,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五四运动是⼀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在俄国⼗⽉⾰命之后,发⽣在⽆产阶级社会主义⾰命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中国⾰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命阶段的开端。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区别
五 四 运动 则是 一场 以 知 识 界 和 社 会 政 治 界 为主 体
、
的 全 民族 的政 治 爱 国 运 动 实 质 上 是 一 场 广 泛 的 知 识 分 子 工农 群 众 的 革命 其 最 重要 的
目 的 是 “ 捍 卫 民族 的 生存 和 独 立 ” 并 非 以 文化 革命 为 中 心 的 一 直 以 来 人 们 只 注 意 了 二 者
要拥 护 那
赛 先 生 便 不 得不 反 对 那 旧 艺 术 旧 宗 教
国 粹和旧 文学
,
。
要 抑 护德 先 生 又要 拥 护赛 先 生 便 不 得不 反 对
、 。
,
”①
“ ” 五 四 运 动 的主 要 内容 是 外 争 国 权 内惩 国 贼
,
具 体 地说 中 国 人 民 反 对
,
巴 黎 和 会 中 德 国 将 中 国 山 东 的主 权 移 交 日 本 的 行 为 对 内 反 对 卖 国 贼 出 卖 主 权 的 行 为
新 文 化 运 动 则是 指 从 五 四 运 动 开始 的 以 文化 革 命 为核 心 的 一 场 文 化 运 动 主 要 是 指 五 四
后 各 种文 化 思 潮 的传 播 尤 其 是 马 列 主 义 的传 播 以 及 中西 文化 在 碰撞 中 建 立 的 一种 新 的 文 化 过程
、 。
,
,
,
这 里 笔 者 暂 对 新 文化 运 动 与五 四 运 动 的 区 别谈 几 点 看 法
其 宗 旨是 主 权 政 治 问 题 工 农 参 加共 同运 动
10
。
。
与 文化 启 蒙 决不 是 一 回 事
。
无论 是 前 期 的学 生 为 主 流还 是 后 期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历史背景
添加 标题
新文化运动背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传 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对西方文化的引入和推 崇。
添加 标题
五四运动背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 了民族危机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添加 标题
社会经济背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 进程加速,推动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社会 现状的不满和改革的要求。
新文化运动与五 四运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
目 录
Part One.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 动的背景
Part Three.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 动的历史意义
Part Two.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 动的主要内容
Part Four.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 动的评价
Part One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添加 标题
政治背景:北洋政府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 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
社会背景
政治环境:袁世凯复辟帝制,民主共和受到威胁 经济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 文化环境:传统儒家思想束缚,西方文化传入 社会矛盾: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
文化背景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和新文学 五四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爆发的,旨在反对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Part Four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的评价
积极评价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文化人才
消极评价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的五月四日,一场规模空前的学生运动在中国爆发,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浪潮起源地。
五四运动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革新和进步,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于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处境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所引发的。
中国在战争中积极参与,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权益,这激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此外,巴黎和会的种种不公也使得中国人同样愤慨。
这一切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1.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之一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拒绝接受巴黎和会的不公待遇。
学生们通过示威游行、联名请愿等方式,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抗议。
2. 倡导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强调了民主和科学的重要性。
学生们认为,只有通过民主的改革才能使中国社会摆脱封建束缚,实现独立和进步。
此外,他们也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主张以科学和现代知识为基础推动国家的发展。
3. 提倡新文化五四运动催生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学生们主张摒弃传统的封建文化,追求自由、平等和个人解放。
这种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文化解放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文化的解放,学生们主张摒弃旧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
这一思潮催生了众多新思想、新观念的涌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2. 文学艺术新生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许多青年作家开始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内容,追求真实和自由。
同时,西方文学西化运动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3. 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学生们开始接触西方的先进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层面,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进程。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社会运动,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运动进行解读,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原因1.1 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正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割据混乱,社会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2 引发事件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中国对于和约的内容感到愤慨与失望。
此前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已经削弱了封建帝制的威望,中国民众对于国家未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公正待遇感到愤怒,加上对于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不满,终于引爆了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发展与特点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成为主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聚集起来,表达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与愤怒,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口号与要求。
2.1 反对不平等条约五四运动的核心要求之一是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各国平等待遇。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为,不平等条约是国家落后的根源,希望通过争取平等权益来振兴中国。
2.2 推动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使得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兴起,同时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开始提倡民主与科学,他们试图以科学的方式拯救国家。
2.3 推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革新。
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学生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推崇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科学肯定,批判封建传统。
2.4 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操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热情,他们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愿意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奋斗。
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起因新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在五四运动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的迫切需要。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运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同时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始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是为了反对巴黎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割让给日本而举行的。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巴黎和约的签订,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触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此外,五四运动的背景还与中国学子对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外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社会不公对知识分子触动的深刻影响有关。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同时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倡导借鉴西方文化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危机。
新文化运动注重科学、民主和思想的解放,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思想,对传统的禁锢和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
在文学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以方便广大读者理解和接受。
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文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三、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激发了对帝国主义的反抗精神。
其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为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提供了契机,推动了新文化的传播和中国现代化的融入。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贡献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场运动不仅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与五四运动紧密相关的是新文化运动,它在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了革新。
本文将对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的背景是1919年《巴黎和约》签署后,中国被迫把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
这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他们对中国政府的软弱和政治腐败感到愤怒。
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五四学生运动,作为对巴黎和约的抗议,上万名学生走上街头,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二、五四运动的影响1. 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催生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怀疑传统价值观念,追求进步思想和自由民主。
五四运动以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为主题,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
2. 文化革新: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以解放思想、革新文化为目标,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文化。
在文学艺术方面,新诗、白话文、现代小说等形式迅速发展,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女性解放:五四运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女性运动家们积极参与运动,对传统封建观念进行批判,并提出女性独立自主的主张。
五四运动为后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4. 国家觉醒:五四运动催生了民族主义情绪,呼唤民族独立和振兴。
通过对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学习,中国学生认识到了民族的弱点和不足,进而呼吁振兴中国,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思想解放与知识革新:新文化运动鼓励学生和知识分子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再盲从传统观念。
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哲学、政治理论等,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寻找新的道路。
2. 文学艺术的进步: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学习小组讨论
联系当时中国国情,结合欧洲文艺复兴: 1、新文化倡导者举起“民主”和“科学” 大旗的目的各是什么? 2、在传播民主和科学过程中,新文化倡 导者为什么要提倡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3、比较2004年9月衢州市举行了首届 “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书本P99页图7-24袁世 凯在山东的“祭孔”活动有什么不同? 4、结合课文P100第一自然段知识,谈谈 你对新文化倡导者宣称要“打倒孔家店”的
新文化运动性质及影响: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 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 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 给日本,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一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 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提出正义要求, 却遭到无理拒绝,这说明了什么?对此 你有何启示?
中华民族的觉醒
吴明华
对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同学们:谁能说说这幅对联的含义 吗? 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许多 百姓的门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 么?
试一试:对照提纲 自学课文 整体感知
新文化运动
• 兴起标志(时 间、发动者、 事件) • 主要内容 • 主要代表人物 • 性质及影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初期:“四个提倡” 和“四个反对” 一、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独裁。 二、提倡科学,反对封建愚昧、迷信鬼神。 三、提倡新道德(自由平等),反对旧道 德(封建礼教)。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后期:十月革命后,主要宣传马克思主 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 人。早年留学日本。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 加辛亥革命。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 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新文化,主张效 仿欧洲民主模式。1918年受俄国十月革命的 影响,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开 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上海建立第一个早期 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在党的“一大”上, 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在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1942年5月,于四川 江津病逝。主要著作《独秀文存》、《陈独秀
(四)胡适:(1891-1962)安徽 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 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 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 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 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人物。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 国,后去台湾。1962年,因突发心脏病 去世。
(三)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 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 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 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 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 产
五四运动知识点
1、背景: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人民反帝情 绪高涨;十月革命胜利;北洋政府大肆卖国; 无产阶级的壮大。 2、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3、经过:5月初至6月2日 中心在北京 主力是 学生;6月3日起 中心在上海 主力是工人阶 级 4、结果:释放了……罢免了……拒签…… 5、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
练一练:分析漫画,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 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有何 影响? 2、这三只拳头分别代表当时社会哪三个 阶层人物?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四运动 取得重大 胜利。
析一析:
你对课本P101页“五四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件”这一句话的理解?
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 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的成 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 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新文化运动识点
1、背景:民族危机,军阀混战;民族资本 主义进一步发展;封建思想严重。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 年》 3、主要内容: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 4、主要代表人物:陈、李、鲁、胡、蔡等 5、性质:初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运 动 6、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 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二)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 留学。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 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 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 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 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后又任《甲寅日 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受俄 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陈独秀一起创办<<每周评论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 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1920年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在北京英勇就义。 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五四运动的经过:排一排 述一述:
按时间顺序排序,用自己的语言简述 事件经过
1、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上海“三罢”斗争 3、北洋政府逮捕学生 4、学生火烧赵家楼 5、北大学生罢课示威 6、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结果
北洋政府最终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了曹汝林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