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部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二节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好发人群: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症状: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辅助检查资料: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我院CT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病理分型(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肩颈部疼痛的治疗方法

肩颈部疼痛的治疗方法

肩颈部疼痛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曾遭受过肩颈部疼痛带来的痛苦,肩颈部疼痛的问题,不管是在年轻人,或者是中老年人身上,都是一个常见的毛病。

尤其是着凉或者过度劳累之后,这种疼痛更加严重。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肩颈部疼痛的呢?肩颈部疼痛的治疗方法又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现代医学认为肩颈部疲劳性疼痛是指头部长期较长时间的处于某一固定位置而致肩颈部筋膜,肌肉,韧带部分纤维撕裂,造成损伤而引起疼痛的一种劳损性疾病。

多因姿势不良或工作中的强迫体位造成,如长时间面对电脑的工作者、教师、会计、作家、钟表修理工、缝纫工、绣花工、以及汽车驾驶员,还有睡姿不良等,使肩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痉挛状态,使部分肌纤维损伤断裂,以致形成固定的疼痛点,日久不易消除。

本病属中医的“伤筋”的范畴,主要表现为肩颈部的肌肉不适,疼痛,酸胀为主。

多由于长期疲劳或汗后当风或劳损致正气卫外不固,腠理不密,风寒湿之邪乘虚而流注于肩颈部筋脉、关节,阻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气血凝滞,筋脉不得以濡养所致。

消除肩膀疲劳性疼痛的方法双脚伸直坐下,左、右手与肩水平向前伸直,双手掌心向左,右手握住左手的手背(右手拇指抓住左手的小鱼际,右手的小指、无名指、中指抓住左手大鱼际与拇指),一面以左手的力量使右手逆时针扭转,一面让上半身前倾,同时嘴向外呼气;然后,右手用力,顺时针扭转,上半身回到之前体位,同时用鼻子吸气,如此反复操作6次,一天2~3次。

经常做上述动作,可使手到肩臂的经络受到刺激,气血运行通畅,促进滞留于肩臂邪气的排泄,达到消除肩臂疲劳性疼痛的目的。

消除颈项疲劳性疼痛的方法1、人体自然站立,左、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浅交叉,抱住后颈部,吸气的同时,头用力后仰,交叉的双手向前用力压颈部,让手和颈部互相争力,呼气的同时,头部回位,双手放松,反复操作24次。

2、人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或稍宽,上身正直目视前方,两手自然下垂,微闭双唇用鼻保持自然呼吸,挺胸,头用力后仰,然后掌心向外翻转,伸直双臂平举至头顶,十指交叉,头部回位,双目平视,交叉的双手向下回落至头顶,同时用力压一下头顶,然后交叉的双手翻掌上托伸直双臂,同时双脚跟抬起,保持3~5个呼吸,两手分开从体侧回落,双脚跟落地,反复操作6次。

项痹

项痹
广东省中医院 李滋平
项痹 是指以颈项部为主, 涉及头枕、肩部、上肢 等部位以疼痛或兼有麻 木、无力为主要表现的 一类病症,中医有“颈 痛”、“项强”、“颈 肩痛”、“颈筋急”等 称谓。现代医学常见于 颈椎病、颈肌膜纤维织 炎等。
风寒湿困
实 证
气滞血瘀
痰湿阻络 湿热阻滞 肝肾不足
经络不通

痹 经络失养





足阳明颈痛:颈前肿痛,伴有牙痛、 腹胀、胃脘不适等。 手阳明颈痛:颈前外侧疼痛,甚则 左右转侧困难,伴肩痛、上肢外侧 前缘痛。 督脉颈痛:颈部后正中疼痛,可上 连头部。 足少阴颈痛:颈项疼痛反复发作, 劳累加重,帮腰痛、头昏、失眠等。 足厥阴颈痛:颈背强痛,伴腋下肿 痛、精神抑郁、睡眠差、胸胁胀满 等
舌质暗红, 舌苔浊厚 腻,脉弦 滑
酸痛、重 痛
酸痛
酸痛
兼证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脉弦紧 舌质暗, 脉弦
胸胁胀满, 耳聋耳鸣, 大便不畅 失眠多梦, 肢体麻木
舌红,苔 黄腻,脉 滑数 舌淡,苔 薄白,脉 细
头晕,心 悸,面色 无华
舌质淡, 少苔,脉 细弱
舌脉象




手太阳颈痛:颈项后外疼痛连 肩胛,转侧障碍,伴颊肿、上 肢外侧后缘痛。 足太阳颈痛:颈项后两侧痛, 甚者不可俯仰,可伴有腰痛。 足少阳颈痛:外侧颈项疼痛连 肩井,转侧困难,伴有口苦、 咽干、目眩。 手少阳颈痛:颈项、耳后疼痛 连肩胛上,伴有上肢外侧正中 放射痛、肿胀。
虚 证
气血亏虚
1.颈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 病 3.颈肌膜纤维织 炎


1、颈部、肩部及枕部疼痛,头颈部活动因疼痛而受 限制; 2、颈肌紧张,有压痛点,头颅活动受限; 3、X线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动力摄片后可显示椎 间关节不稳与松动,由于肌痉挛头偏歪,侧位X线片 上出现椎体后院一部分重影,小关节也呈部分重影。

颈椎病

颈椎病

一 、手法治疗 (一)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旁,先用滚法在患侧颈肩部施术3~5分钟,然后多指 拿揉颈肩部。 (二)点按患侧风池、肩井、天宗、天突、缺盆等穴,以酸胀为度。 (三)医者立于患者后侧方,以颈部侧方,前斜角肌的起止点及肌腹为重点,及其 周围的颈部肌肉,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指揉、拿担、弹拔操作。使前斜角肌松弛。 (四)点按极泉、曲池、列缺、中府、云门等穴,同时滚、拿揉、搓患侧上肢 结束。 二 药物治疗
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类与治疗
主讲:薛鹏珍
颈椎病分类诊断与治疗
分类: 反复落枕,起病缓慢,病程长。因颈椎关节不稳而引起,多数患者伴有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 感神经的压迫刺激症状。X线检查示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半脱位: 常见有环枢关节半脱位,往往有外伤史和肩部负重史,临床表现为颈项疼痛,颈椎旋转活动明显受 限。可摄颈椎张口位片确诊。
合谷,出《灵枢· 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 、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 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 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 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 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 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 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 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病因病理】 前斜角肌起自颈椎3~6横突前结节,向前下方行走,止于第一肋骨的上缘和斜 角肌结节上。中斜角肌起自颈椎2-6横突后结节,紧贴 前斜角肌后方向下抵止 于第一肋骨上缘前斜角肌附着点的后方。两肌与第一肋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 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即自此三角间隙穿出,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前方 头部突然扭转、后伸、侧屈等运动,使对侧前斜角肌受到过分牵拉、扭转而 损伤,使前斜角肌肿胀、痉挛,压迫神经血管束,臂丛神经受压反射性引起前斜角 肌痉挛,长期痉挛使肌肉增生肥厚,进一步加重局部神经血管束卡压症状而形成恶 性循环。此外,臂丛神刺激臂丛神经,并使受臂丛神经支配的前斜角肌发生痉挛, 再压迫臂丛神经骨长期经位置偏后、高位胸骨、肩部下垂、高位第一肋等先天 性结构畸形,均可使第 【诊断】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病人可能有用手搬重物或牵拉性外伤史,症状 由于受压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同 一 、神经症状患肢有放射性疼痛和麻木感,患者颈侧、锁骨上窝、上臂内侧、 前臂、小指及无名指最为明显。高举患肢,减少上肢重力则症状减轻或消失。用 力牵拉患肢时,症状加重。有时出现颈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 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瞳孔散大,肢体发凉。严重者引起交感神经的麻痹症状而表 现为雀纳氏征。

项痹中医治疗一例

项痹中医治疗一例

夏枯草30g
生白芍15 射干9g
芦根60g 薏苡仁30g
黄芩12g 瓜蒌45g
杏仁15g 莪术9g
继续服用鲜竹沥口服液
5.11 患者恶心,食生冷后口中涎增多,畏寒。
吴茱萸汤:吴茱萸15g 生姜12g 大枣12g 党参15g
继续服用鲜竹沥口服液
5.18 患者口中涎量减少,吞咽困难好转。夜尿2-3次,舌红,苔厚如积粉。 达原饮加减:厚朴12g 槟榔12g 草果12g 黄芩6g 知母8g 柴胡12g 枳壳
既往史:甲状腺瘤切除术后2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1年,“食道平滑 肌瘤”史1年,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肺 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 种史不详。
中医辩证
患者颈部、头部疼痛,属于中医学“项痹”范畴。患者素体偏胖,痰湿内生, 加之久病体虚,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痹阻经络,不通则痛,出现颈腰部关节 疼痛,双手及下肢麻木。痰浊久而化热,痰热上扰则失眠,健忘。痰湿困脾 则神疲、乏力。舌淡,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湿内阻表现,诊断为“痰湿
内阻证”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项痹 痰湿内阻证 西医诊断: 1.颈椎病
2.腔隙性脑梗塞 3.甲状腺瘤次全切术后 4.食管平滑肌瘤
治疗:
1.针灸治疗,予通络止痛为主,针刺穴位如下: 颈夹脊 阿是穴 后溪 曲池 合谷 申脉 肩髎 足三里 风池(双)
2.给予中药封包、铜罐疗法、小针刀、穴位放血对症治疗。
菔子20g 白芥子30g 生姜15g 旋复花12g 代赭石30g 党参15g 白芍60g 生甘草20g *4剂
予颈项部小针刀治疗,穴位放血:取攒竹。
用药及治疗后患者双手麻木缓解。眠差。头痛加重。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诊疗规范

建水县中医医院针推科重点病种之二颈椎病的诊疗规范(2008)一、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常见于中老年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多变。

祖国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以致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淤所致。

二、诊断依据:颈椎病的诊断依据,病理分型,疗效标准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行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功能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片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片示椎间孔变小,CT及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质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四、病理分型:1、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颈肩综合征诊断标准

颈肩综合征诊断标准

颈肩综合征诊断标准一、症状表现颈肩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颈部、肩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僵硬、乏力等。

这些症状通常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且可能因姿势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而加重。

患者可能感到颈部、肩部及上肢的肌肉紧张、痉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有关。

二、体征检查1.颈部压痛:在颈部肌肉及颈椎棘突上可触及压痛点,压痛点多在哑铃状韧带、斜方肌及大、小菱形肌的抵止点或C7~T1棘突上。

2.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或仅有稍微受限,但患者常诉说颈项部及肩背部酸痛不适。

3.神经根受压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有手臂外侧麻木及拇指食指肌力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阳性。

4.颈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头略低,医师用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患者感到患肢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5.斜颈试验:即抵抗阻力与主动运动患侧与健侧比较观察是否存在差别,阳性者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根型颈椎病。

6.伸肌腱牵拉试验:患者头略低,医师用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轻叩击左手背,患者感到患肢麻木或放射痛即为阳性。

7.霍夫曼氏征检查手部尺侧缘放置于平桌面,以拇指置于手掌面,余四指置于手背侧方握掌,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腕部,并用另一手拇指轻轻打击患者手掌尺侧缘,若出现腕及手指屈曲动作即为阳性表现。

8.霍夫曼氏征检查足部足背放置于床面,患者髋、膝关节呈屈曲挛缩畸形,下肢保持轻度屈曲挛缩状态,并略向外旋(对侧方向),检查者一手扶住其髋部,以防患者随意移动;另一手握住踝部固定患肢踝关节呈背伸位后(踝背伸90度),再用稍屈曲的拇指及示指分别置于足底两侧纵行部位加压刺激足趾跖屈(如大足趾),若出现各足趾跖屈为阳性表现。

9.霍夫曼氏征检查手指与足趾部位检查者一手扶住其髋部,以防患者随意移动;另一手握住踝部固定患肢踝关节呈背伸位后(踝背伸90度),再用稍屈曲的拇指及示指分别置于足趾根部两侧加压刺激各足趾的伸直肌腱若出现各足趾伸直为阳性表现。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1.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ZY/),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CT可准确判断椎管狭窄程度,MRI对颈椎病特别是对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帮助最大。

(中医)颈部扭伤的处理

(中医)颈部扭伤的处理

(中医)颈部扭伤的处理
一、病因病机
高速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制动,乘员头颈部依惯性骤然前屈;或在追尾事故中前车乘员头颈部猛然后仰;或嬉闹扭头时颈部过度扭转均可造成颈项部的损伤。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扭伤等外伤史。

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头多偏向一侧,在颈项部可有明显的压痛点,触到肌肉痉挛;挫伤者局部有轻度肿胀、压痛。

查体时注意有无神经受累的体征。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损伤史、症状和体征多能明确诊断,应行颈椎X线检查以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必要时行MRI检查。

四、治疗
1.手法治疗患者端坐,术者立于身后,左手扶住患者额部,右手以中指、拇指轮换点压痛点及天柱、风池等穴。

继而右手拇指、示指用拿捏手法进行推拿。

2.牵引可行枕颌带或手法牵引,牵引力量不宜过大,以3~5 kg为宜。

3.固定围领或颌胸支具固定3周,以利于修复组织,消除水肿。

4.中药治疗宜行气止痛,活血祛瘀。

兼有头痛头晕者,内服
防风芎归散。

外治法外用伤湿止痛膏,局部肿胀者外敷祛瘀止痛类药膏。

5.针灸疗法选用风池、大椎、合谷、昆仑等穴,用泻法,不留针。

五、预防与调护
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规避生活中的风险。

加强颈项部肌肉练习,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的稳定性。

颈肩腰腿痛的注射治疗讲解

颈肩腰腿痛的注射治疗讲解
2.体位:俯卧位或侧卧位(健侧卧位). 3.体表标志:乳突、枕外隆突、第二颈椎棘突、胸
锁乳突肌后内侧止点附着处.
枕大、小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枕大神经阻滞:在乳突与第二颈椎棘突间作一连
线,其中点即相当枕大神经阻滞点.针尖向枕部 呈40-45度角穿刺,遇枕骨下骨质时,回抽;注药. 穿刺、注药时可出现后头部放射痛. 枕小神经阻滞:乳突后方胸锁乳突肌附着处.穿
SGB适应症及并发症
系统适应症:头颈臂胸部疼痛性疾 病;植物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
等疾病。 并发症:局麻药毒性反应;血肿;
气胸;持续霍纳氏综合征。
颈6神经根及其关节阻滞
体位:仰卧位,头转向健侧. 表面标志:胸锁乳突肌外缘与环状软骨平面延长
线的交叉点,将胸锁乳突肌推向中线,深处有一 骨突起,即为颈6横突. 操作:用5号细针头经穿刺点垂直进针直达横突 尖,回抽无血无液,注药5~8ml.经此点向内向后 滑过横突,可作颈6神经根阻滞;退针至皮下,呈45 度探到横突尖,经横突尖后侧进针3~4cm可进行 关节突关节阻滞,患者可有肩背酸胀感.
枕大、小神经阻滞
枕大神经由第二颈神经背支纤维组成,少量来源 于第三颈神经纤维.枕大神经在筋膜下伴随枕动 脉上行,支配后内侧头皮,向前可达头顶区.
枕小神经主要由第二颈神经及第三颈神经腹支 纤维组成,沿胸锁乳突肌后緣向上行走,支配后 外侧头皮及耳廓.感觉.
枕大、小神经阻滞
1.适应证:颈椎病性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 、上颈 段疾病(枕寰部先天性畸形、枕寰半脱位不稳 等) 、 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流感、风湿病、糖 尿病 、酒精中毒等继发症状)及其它枕颈神经 痛.
刺、注药过程中,患者会诉后头外侧放射痛.若 出现阵发性耳部、颈部疼痛时,可作颈浅神经

颈项强直检查方法

颈项强直检查方法

颈项强直检查方法颈项强直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颈椎病、颈肌劳损以及其他颈部疾病。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颈项强直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颈项强直的检查方法,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1. 病史询问在进行颈项强直的检查之前,医生首先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2)颈椎病史、颈部外伤史以及颈部手术史;(3)是否有放射性疼痛、肌无力或感觉异常等症状;(4)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与颈部有关的工作或姿势;(5)过去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2. 体格检查进行颈项强直的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细致地观察患者的颈部情况,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姿势:观察患者的颈部姿势,是否正常屈曲、伸直或旋转;(2)活动度:检查颈椎活动度的范围,包括屈曲、伸直、侧屈和旋转;(3)皮肤:观察颈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伤或破损的情况;(4)肌力:检查颈部肌肉的力量和张力,包括颈屈肌、颈伸肌、颈部旋转肌和颈侧屈肌;(5)感觉:评估颈部的感觉状况,包括触觉、疼痛和温度感觉。

3.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颈项强直检查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针对颈髓和周围神经进行评估。

以下是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1)肌力:评估上肢和颈肌肌力,可以用肌力等级进行定量评估;(2)感觉:检查上肢和颈部的触觉、深感觉和疼痛感觉;(3)腱反射:检查上肢和颈肌肌腱反射,如双侧桡骨小臂伸肌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等;(4)外周压痛:用手指轻柔地按压颈部、肩部和上肢骨骼肌群,观察疼痛程度和范围;(5)转移痛:用手指轻拍颈部或肩部,观察是否有疼痛转移的现象。

4.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能够更直观地评估颈项强直的病因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1)颈椎X线片:可以评估颈椎的结构、骨质和椎间隙的情况;(2) CT扫描:可以获得颈椎骨质、软组织以及神经根的高分辨率图像;(3) MRI扫描: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检测更为敏感,可以准确评估颈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等病变;(4)神经电生理检查:通过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的电活动,评估神经功能的情况。

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版)

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22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颈椎病(TCD编码:A03.06.04.05)西医病名: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M47.001+G99.2*、神经根型M47.201、交感神经型M47.202、混合型M47.8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②颈、肩、背疼痛,肌肉板硬,或伴有头痛、头晕,上肢酸胀麻木。

③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两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④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及分型。

①颈型: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被动活动疼痛加重。

②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疼痛向上肢放射痛,手指活动麻木不灵。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上肢腱反射可能减弱。

③椎动脉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伴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或出现一过性眩晕,甚至突然昏倒,以头部突然旋转伸展活动有关。

椎动脉扭曲试验(+)。

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伴有反射性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同侧面部充血、出汗、头痛、咽部有异物感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⑤脊髓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

伴运动障碍、肢体麻木、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和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CT、MRI提示硬脊膜、脊髓受压或椎管狭窄。

劲椎病概述及诊治进展

劲椎病概述及诊治进展

颈椎病的概述及诊治进展简述: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发病机制:颈椎功能单位由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两个关节突关节、两个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或钩突)和椎间盘构成。

上颈椎C1、C 2;下颈椎C3-7,早期:颈椎间盘退变→蛋白多糖和水分丢失→纤维环变性→髓核突出(多向后方突出)同时导致椎体和终板反应性修复→软骨下骨硬化和骨赘;椎间盘高度↓→颈椎不稳→成纤维细胞↑→机化、骨化→钩突关节骨赘(在C5-6,C4-5,C6-7多见);关节突关节异常负载→软骨退变→创伤性关节炎→颈项痛、运动受限;韧带松驰→颈椎失稳→韧带增生、肥厚→椎管和椎间孔容积↓分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等。

神经根型:占60-70%,C5-6、C6-7多见。

由于颈椎退变,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神经根性症状;因窦椎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现颈项痛;颈4、5,颈5、6和颈6、7最常见;臂丛牵拉、压颈试验出现阳性,表现为诱发根性疼痛。

脊髓型:占颈椎病的10%~15%,颈椎病诸型中症状最严重型。

锥体束在脊髓内的排列由内及外,依次为发至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

依据脊髓受压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之症状。

通常分为三型:1.中央型(上肢症状为主型):锥体束深部邻近中央管处先被累及2.周围型(下肢症状为主型):锥体束先受累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症状型):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临床表现有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踩棉花感等,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检查时有感觉障碍平面,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悬钟治疗颈项强痛的原理

悬钟治疗颈项强痛的原理

悬钟治疗颈项强痛的原理悬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颈项强痛。

悬钟疗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经络疏通的思路。

下面将详细解释悬钟治疗颈项强痛的原理。

悬钟治疗颈项强痛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悬钟疗法通过推拿颈部来改善颈椎的位置和关节的活动度。

在中医理论中,颈项强痛通常被认为是颈部的经络阻滞或气血不畅所引起的。

经络是人体中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当经络受阻时,气血循环受到影响,容易导致疼痛和不适。

悬钟疗法通过推拿颈部,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调整颈椎的位置,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从而缓解颈项强痛。

其次,悬钟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状态。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当颈椎病或其他因素导致颈项强痛时,气血运行往往会受到阻滞或不顺畅。

悬钟疗法可以通过刺激和推拿颈部,调整气血的运行状态,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加气血的供应,从而改善颈项强痛。

第三,悬钟疗法可以调整颈项部位的肌肉张力。

颈项强痛往往与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有关。

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并对颈椎和其他结构产生压力,从而引起疼痛和不适。

悬钟疗法通过推拿颈部,可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痉挛和紧张,从而改善颈项强痛。

最后,悬钟疗法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来缓解颈项强痛。

颈项部位是人体重要的神经节点,神经的异常活动往往与疼痛有关。

悬钟疗法通过刺激和推拿颈部,可以产生镇痛作用,减轻神经的兴奋性,改善神经传递的异常状态,从而缓解颈项强痛。

总的来说,悬钟治疗颈项强痛的原理是通过推拿颈部,调整颈椎的位置和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状态,调节颈部肌肉张力,以及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缓解颈项强痛。

悬钟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项强痛。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选择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颈椎病诊治指南

颈椎病诊治指南

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颈椎病诊疗标准第一局部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第一局部前言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那么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时机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局部颈椎病的分型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

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根底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

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

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

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

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

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

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

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型颈椎病病症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病症,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病症。

颈椎病诊疗方案

颈椎病诊疗方案

【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

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

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颈项部疼痛的诊断与治疗戴煜龙第一节颈椎的解剖特点(一)颈脊柱颈脊柱有7个颈椎骨、6个椎间盘及相关韧带连结构成。

除寰椎(C1)、枢椎(C2)与隆椎(C7)结构特殊外,其余颈椎均和典型的脊椎相仿。

颈1-2之间无椎间盘,直接形成关节,其他各椎体之间均以椎间盘相连。

颈部的椎管呈三棱形,正常成人的颈5-6段椎管前后径在15m m以上。

(二)颈椎、椎间盘颈椎椎体较小,其椎间盘比椎体的上下面还小。

故颈椎间盘的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较其他椎间盘为大,如腰5~骶;承压为9.5k g/c m2,而颈5-7则为11.5k g/c m2。

因此,颈椎间盘更易磨损与变性,且常发生在活动度较大的下颈椎,即颈5-7椎之间。

(三)钩椎关节颈椎的上面呈冠状位凹陷,其两侧有嵴状突起,即钩突。

椎体的下面呈冠状位隆凸,其两侧呈斜坡状。

这样,上一椎体似乎坐在下一椎体上面的槽内,十分类似杵臼,而侧方的钩突则与斜坡相对合形成钩椎关节,后者又称神经弓椎体关节或L u s e h k a关节。

因此,颈椎比胸椎和腰椎多一对钩椎关节,它将椎间盘纤维环与椎间孔隔开,且具有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钩突的外侧面稍向内斜倾,但若发生退变,其外侧面则可变直以至向外倾斜,会压迫其侧方的的椎动脉或其后外方的颈神经根。

其中,颈5-6椎的钩突位于椎体的外侧,而颈7、胸1的钩突则位于椎体的后外侧,距椎间孔较近,故此处的神经根更易受钩椎关节改变的影响。

(四)颈椎椎管的解剖特点颈椎椎管的长度是可变的,颈脊柱前屈时,椎管拉长,前缘可达1.5C M,其后缘可拉长达5C M,其内的脊髓亦随之拉长变细而紧张。

颈脊柱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如手风琴样折叠而变粗,也易于受到前方或后方的挤压,当颈椎椎管先天性或发育性的狭窄或椎管内有占拉性病变时,脊髓容易受到压挤。

(五)颈脊髓的解剖特点颈脊髓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引起上肢功能障碍继续发展才发生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尿潴留。

若为颈脊髓外受压,因椎体束排列的特殊性,则下肢先受损害而出现感觉改变及运动障碍,时间久了或压迫严重,随后才发展到上肢功能障碍。

(六)颈脊神经根的解剖特点颈脊神经根由背支及腹支组成,背支(又名后根)是感觉纤维,腹支(前根)是运动纤维。

骨刺靠近椎管时,可压迫腹支(前根)而引起肌肉疼痛及压痛。

反之,若骨刺在椎间孔中部的上方,则压迫背支和脊神经节,前根(腹支)可不受累。

临床上患者只出现疼痛和知觉障碍,而无运动异常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因第一颈神经根由颅骨与第一颈椎间穿出,故第四至第五颈椎间孔出来的则是第五颈神经根。

(七)颈部动脉的解剖特点颈椎的一对椎动脉,左粗右细,是从锁骨下动脉分出的第一个分支,一般从第六颈椎横突孔进入,并通过以上各颈椎横突孔靠神经根前面垂直上行,该动脉由寰椎横突孔穿出后,先转向后内方并绕过寰椎侧块的外后侧达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继续向前穿过寰枕膜及脊膜上方,最后经枕大孔进入颅内的蛛网膜下隙。

(八)颈椎病的X线平片改变(1)轻度颈脊柱生理性前凸变平直(2)中度颈脊柱生理性前凸消失,椎间隙稍变窄,椎体前、后缘及钩突轻度骨赘形成。

(3)重度上述改变均显著,此外可显示颈椎半脱位及椎间孔缩小等。

(4)轻重度椎体后缘骨赘明显,椎间孔显著缩小,椎管狭窄,在颈5~6段前后径<12㎜。

第二节颈椎病二、颈椎病的定义颈椎病又称颈椎骨软骨病,颈椎综合征。

是指因椎间盘变性所致的颈椎骨、软骨、韧带等多种退行性改变,使颈脊髓、神经根及血管等邻近组织受损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颈肩及臂丛神经痛,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三、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一)颈椎因长期劳损而发生进行性椎间盘退变(二)损伤(三)钩椎关节骨刺形成(四)发育性的椎管狭窄表1颈椎病的病因、病理长期劳损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退变椎间盘退变损伤临床病状纤维环破裂(5%)髓核突出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椎动脉受压或被牵扯髓核失去弹性、萎缩纤维环外膨椎间孔、椎管狭窄,椎体关节脱位椎间隙变窄骨敖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椎体骨质增生椎间诸韧带松弛椎骨间连结失稳钩椎关节骨刺四、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根据受累组织及症状的不同,将颈椎病相对地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1、颈项疼痛本型的突出临床表现,常常是颈病的首发症状,急性者俗称“落枕”,患者有反复“落枕”病史。

疼痛常在清晨睡醒后出现,一般呈持续的酸痛或钻痛,头颈部活动时加重。

2、颈部活动受限。

3、体征:头向患侧倾斜,颈部生理前凸变直,颈肌紧张及活动受限,患者有明显的压痛点,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4、X线:轻度或重度的颈椎病改变附:颈椎病在X线平片上的主要影像特点:1、生理曲度变浅,消失或反向成角;2、椎间隙变窄,椎体相对缘硬化,前后缘增生。

3、椎间孔变小,其前壁的钩状突增生向后突、其后壁的上关节突增生向前突。

在椭圆形的椎间孔前后壁的中份出现向孔内突出,几乎将椎间孔分成上、下两部分,使椎间孔的形态变成了“8”字形。

4、项韧带或(和)前后纵韧带钙化。

5、病变间隙的钩椎关节两侧不对称,在同一间隙的侧位片上显示小关节双边影,说明椎体有偏歪和倾斜。

颈椎X线平片(正位)的骨性标志:1、椎体2、椎间隙3、椎弓4、椎弓根5、椎管横径7、棘突8、钩突9、横突14、寰椎前弓15、寰椎后弓16、寰椎侧块17、枢椎齿状态颈椎X线平片(侧位)的骨性标志:1、椎体2、椎间隙3、椎弓4、椎弓根5、椎管前后径7、棘突9、横突10、上关节突11、下关节突12、后关节隙14、寰椎前弓15、寰椎后弓17、枢椎齿状态18、寰齿关节隙颈椎X线平片(斜位)的骨性标志:4、椎弓根7、棘突8、钩突9、上关节突11、下关节突12、后关间隙13、椎间孔(二)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发病率仅次于颈型)1、颈部神经根性疼痛:本型突出的症状,疼痛常为钻痛或刀割样疼痛,也可呈持续隐痛或酸痛,并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部放射,多局限于一侧,当咳嗽、喷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颈部过屈、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2、部份患者伴有一侧(患侧)上肢沉重无力,部份手指麻木或蚁走支感。

3、体征: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生理前凸变小,严重者头部处于强迫体位。

于相应的颈椎横突尖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深压时出现向肩、壁、前臂放射痛,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甚至肌肉萎缩。

压头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臂丛牵拉试验等常为阳性。

4、X线:颈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骨刺,椎间孔缩小,偶有椎体半脱位改变。

表2颈椎病各神经根受累的临床表现椎间盘平面受伤神经根放射痛部位椎突尖压痛感觉障碍区肌无力与萎缩反射改变C4-5C5颈根部、肩、C4-5 C4-5三角肌肱二头肌上壁外侧C5-6C6肩顶、上臂外侧C5–6C5-6肱二头肌肱二头肌前臂背侧至拇指和食指C6-7C7上臂后外侧、前C6-7 C6-7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臂背侧至中指C7-T1C8上臂内侧、前臂C7C7手部肌肉肱二头肌尺侧至无名指、小指(三)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为发作性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1、眩晕: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眩晕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晃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地面倾斜或地面移动、下陷等感觉并有头晕眼花的感觉,在体位转换,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症状。

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为短暂,仅数秒种消失,也可长达数小时或更长。

除眩晕外,可合并耳鸣和听力减退,神经性耳聋,易误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

2、头痛,由于椎一基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引起头痛。

常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更长,头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顶枕部,也可放射至两侧颞部深处,性质为发作性胀痛或跳痛,伴恶心呕吐及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视觉障碍:较为常见、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逐渐恢复(此系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所)。

此外还有复视、眼睛闪光、冒金星、幻觉、视野缺损等现象。

4、倾倒发作:也称猝倒,是本病的一种特殊症状。

发病前无预兆,多发生于行走或站立时,头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更易发生,反向活动后症状消失。

5、意识障碍6、颈椎X、C T、M R I有附合颈椎病的特征性改变。

7、椎A造影检查可发现椎动脉狭窄、闭塞或畸型等。

(四)脊髓型颈椎病(较少见)1、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发病慢、20%有外伤史。

2、下肢双侧或单侧发麻、发沉、随之行走困难,下肢各组肌肉发紧、抬步慢、不能行走、重者步顿态不稳,双脚有踏在棉花上样的感觉,颈后伸感全身发麻,接着出现一上肢或双上肢麻木、疼痛、无力,通常无根性疼痛,有“束带感”。

3、体征:颈部症状不多,压头、臂丛牵拉均阴性、颈后伸或侧弯受限、颈棘突及椎旁压痛。

肌力减弱、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骨宾)阵挛及病理反射阳性等。

可发现双上肢对称性的某些肌群肌力减弱及萎缩。

4、X线检查:多有颈椎病的特征改变,尤其常见椎体后像唇样骨敖及椎管前后径缩小。

(五)交感型颈椎病(多见于兴奋症状,少数抑制症状)1、疼痛与感觉障碍:主要为酸困压迫性或灼性的钝痛,其产生的部位多较深,界线模糊而不具体,具有弥漫性扩散的倾向,但并不沿周围神经干传布。

2、血管运动与神经营养障碍:眩晕、头痛、患侧肢体发冷、发绀、水肿、多汗、关节周围组织萎缩,甚至关节强直,骨质疏松或钙化等。

3、心脏症状:心前区疼痛、(颈性心绞痛)特点较长时间的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也可呈发作性出,往往持续1-2小时,发作时多有肩痛。

其最大特点:转动头颈部高举手臂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明显加剧。

E C G 检查正常,脊柱X线检查示颈椎或上胸椎退行性改变。

交感型颈椎病,如合并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或)脊髓型颈椎病,加上颈椎侧位过伸过屈显示不稳者,容易做出诊断,如症状模糊不清或症状繁多,有时难于做出诊断、故需进一步研究诊断方法。

第三节颈椎间盘突出症1、定义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包括由颈椎间盘膨出、突出及脱出而引起的颈脊髓或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症候群2、病因与病理颈椎活动频繁且活动度大,其解剖结构又相对较薄弱,故颈椎,尤其下颈椎更易发生劳损。

椎间盘退变,可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发生纤维破裂与髓核突出等相应的临床症状。

3、临床表现与诊断1、神经根症状,即受累颈神经根的支配区域引起放射痛和麻木感。

2、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3、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体征: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可阳性。

X侧位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屈减小或消失,甚至后凸。

C T、M R I可清楚地看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第四节颈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1、定义致病因子侵犯了颈、肩及背部的纤维组织,引起该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由此而引起广泛的颈、肩背部肌肉疼痛及痉挛等一组症候群。

2、病因与病理颈、肩背部软组织遭受急性损伤未愈或长期慢性劳损,可使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脂肪及肌腱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