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课后习题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一、填空题1.基础货币又称和。
它由商业银行的和流通中的所构成。
2.狭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及。
3.货币供给量是由及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4.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与之乘积。
5.货币均衡是指和大体上相一致。
6.货币均衡是一个过程。
7.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机制实现的。
8.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此点决定的利率为利率。
9.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来说是大于的典型表现。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前市场利率比正常水平高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 D.监管当局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一定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8.在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中,商业银行能控制的是〔〕。
A.基础货币 B .法定准备率C.现金比率D.超额准备率9.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向某商业银行发放100万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万B.900万C.99万D.1100万10.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万用于发放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亿B.900亿C.99亿D.1100亿三、多项选选择题1.基础货币包括:()。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第一节、货币供给机制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银行系统运作涉及三个角色:公众(Public)、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与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整个货币量M等于现金加上存款:M = CU+D现金储蓄率(c urrency deposit ratio:c)表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c=CU/D现金储蓄率反应货币内部结构,它是通过公众选择行为来确定的。
商业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的主体。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银行放贷的最大限度。
r = RE / D, 0 < r <1。
最后一个角色是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是保持本国币值和价格稳定。
现代经济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
如果经济中存在银行认为有利可图的贷款项目,初始增加的900万元存贷款款最终会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创造出相当于一个以900万为首项、公比为0.9的几何级数,即900万元存贷款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这一级数的总和:900(0.90)+ 900(0.9)+ 900(0.92)+ … + 900(0.9n)公比m为0.9,n趋向于无穷大时,m 的n次方趋于零,即m n n→∞= 0。
于是,S=a/(1-m) = 900/(1-0.9) = 9000。
也就是说,900万元贷款可能创造的总货币供给增加量为9000万元。
银行新增存款创造的存款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第一次贷款数额。
二是数列的公比,公比数值越大,货币供给增加量越大。
该公比与法定储备率的关系是:m = 1 – r。
因而,法定储备率r越低,公比m数值越高,一笔存款带来的存款增加数量越大。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储备:M b = CU + RE。
M = (c+1)M b/(c + r)。
M与 M 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
利用IS-LM模型简单分析08年后我国经济政策(1)培训讲学
利用"IS-LM"模型简单分析08年后我国经济政策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并直接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逐渐加快,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
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 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也将影响到中国外贸。
研究数据显示, 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 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
因此, 从理论上看, 美国次贷危机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2.会加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 中国金融市场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次贷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 美元持续贬值, 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
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
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
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
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7
第二节 货 币 供 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 缩)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其主要内容有: 货币供给量及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 给的决定因素。
四、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一)调整货币供给量 (二)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4
本章小结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收入 和资产的一种需求,也就是一种由货币需求愿 望和货币需求能力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 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一般而言,货币的非均衡或失衡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货币不足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 经济停滞增长或负增长,商品严重积压,失业率上升;另 一种是货币过多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商品不足, 物价迅速上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7
案例讨论
【案例一】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讨论题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
【案例二】 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现象
讨论题
我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合理,货币供给是否要适 应这个现实?该怎样做?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市场上商品供给和用货币购买力表示的 商品需求之间的均衡。
11
二、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供应量同货币需要量在一定限度内的偏离 不至于引起市场物价和币值较大的波动,或者 说,两者在一定幅度内的偏离能够为经济运行 所容纳,这种现象称为市场货币容纳量弹性, 或称为货币供应量弹性。 货币容纳量弹性(Me)的计算公式为
什么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条件
什么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条件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定时期经济运⾏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致的状态。
那么你对货币均衡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货币均衡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货币均衡的概念理解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的⼀种状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体⼀致,⽽⾮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价值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致,但在长期内是⼤体⼀致的。
3)货币均衡不是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致,⽽是货币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基本⼀致。
货币均衡的标志 货币均衡的标志体现在以下⼏个⽅⾯: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
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知道引起的短缺。
3)⾦融市场资⾦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
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既⾮过多,也⾮不⾜。
货币均衡的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调控机制。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
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①中央银⾏的调控⼿段;②国家财政收⽀状况;③⽣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④国际收⽀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
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实现。
就货币供给⽽⾔,当市场利率升⾼时,⼀⽅⾯社会公众因持币机会成本加⼤⽽减少现⾦提取,这样就使现⾦⽐率缩⼩,货币乘数加⼤,货币供给增加;另⼀⽅⾯,银⾏因贷款收益增加⽽减少超额准备来扩⼤贷款规模,这样就使超额准备⾦率下降,货币乘数变⼤,货币供给增加。
所以,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
就货币需求来说,当市场利率升⾼时,⼈们的持币机会成本加⼤,必然导致⼈们对⾦融⽣息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对货币需求的减少。
2008~2009(2)经济学试卷A及答卷
14. 所谓“凯恩斯陷阱”一般产生于债券价格的( )。
A. 高位区
B. 低位区
C. 中位区
D. 无法判断
15. 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不利之处是( )
A. 政策效果更容易预期
B. 给予经济的影响更直接
C. 政策决策实施周期短
D. 给予经济的影响更间接
16. 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
A‐1
5. 通常所说的边际报酬递减,指的是( )
A. 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幅大于产出增幅
B. 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幅小于产出增幅
C. 单个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幅大于产出增幅(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
D. 单个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幅小于产出增幅(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
6. 张三在第一期的收入为 1000 元,第二期的收入为 3100 元,他可以按市场利率
3. (10 分) 两个厂商按贝特兰特模型(Bertrand Model)博弈,单方降价则获得垄断利
润 100,另一家获得利润为零,反之亦然。若串谋制定垄断价格,则各自获得垄 断利润 50。
(1) 画出该囚徒困境博弈的矩阵图,求纳什均衡解; (2) 若两厂商进行有限次重复博弈,求该纳什均衡解; (3) 若两厂商要获得垄断利润,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C = C0 + cYd = 150 + 0.6Y ,故 AD = C + I + G = 150 + 0.6Y + 50 + 200 = 400 + 0.6Y = Y 求得:均衡的收入水平为:Y = 1000
(2)政府购买乘数为:
KG
=
1−
1
c (1− t )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由于流通中还存在着赊销及以物易物现象,货币必 要量公式又进一步演化
公式
货币必要量单位纸币的价值
=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 量
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MV=PT
•M表示货币的数量 •度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 •P表示物价水平 •T表示交易总量
▪Md= K PY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需求理 论; 2.掌握货币供给机 制; 3.熟悉货币层次的 划分及依据; 4.理解货币供求均 衡的重要性。
1.掌握基础货币 的构成与投放机制; 2.能运用货币乘 数计算货币供应量; 3.理解体会派生 存款的创造过程; 4.能理解货币政 策。
Quality Objects [素质目标]
三、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从整体视角出发,用一个精练的数学公式抽 象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Ms B•m
Ms为货币供给量; B为基础货币; m为货币乘数。 该模型表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
总量,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均呈正相关关系。
视频库
纪录片《货币战争》
视频
第三节 货币供给均衡
论证三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
入流通的
商品退出流通,黄金
论证一
马克思的货币 需求理论
却留在流通之中使另 外的商品得以出售, 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
流通几次,就可以使
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
商品价格有多大, 论证二 出售 就需要有多少金币
来实现它
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的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供给的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宏观经济学原理
27
四、货币市场均衡
2. 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因素
① 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同利率反方向变动。
r M2 M0 M1
r2 r0 r1 O
E2 E0 E1 L M
宏观经济学原理
28
四、货币市场均衡
2. 影响货币市场均衡的因素
② 收入水平变动的影响
收入变化令L1变化,因此同均衡利率成正比。
9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
2. 货币的形态
④ 私人债务货币
信用货币,可看作债权债务凭证。
包括银行票据,支票存款。
电子货币,信用货币的一种新形式,一种电子化、 信息化支付工具。
支付方法电子化:信用卡,电子支票 有限的电子货币:智能卡(IC卡) 真正的电子货币:数字现金
宏观经济学原理
re E 外生变量:即政策性变量,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 B 素影响,而非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rB L
货币需求:人们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决定,假定 O M 收入既定,表现为一条右下倾斜的曲线(L)。
短期内,若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则 均衡利率由货币供给曲线MS与货币需求曲线 人们会将其他非货币形式的资产变卖, L的交点决定。(图中E点) 转换为货币。 此时利率不会轻易变动,相对稳定。 抛售有价证券会降低证券价格,市场 资金紧缺,令市场利率升高。
发行的银行:唯一货币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保管存款准备 金,并集中办理全国性结算业务。 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为政府提供资金,执行货 币政策,监管金融市场,进行国际金融交流。
宏观经济学原理
22
三、货币供给与货币乘数
2. 货币供给的主体:中央银行
中国08-1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08—09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总体 走向与具体政策 • 1 2008年财政政策: • (1)着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并 加强与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 (2)把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和 促平衡有机结合起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 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 为明显通货膨胀
二
16
• • • • • • •
13
2008—2011年中国财政政策分析
•
•
一 08年到09年我国应对金融危机
的财政政策
总述: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
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 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 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 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 正面影响。
14
• • • •
1 宽松的财政政策 2 促进对外贸易 3 减少企业负担 4 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 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 境的稳定. • 5 产业振兴计划
6
各项存款 企业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财政存款
•
3 人民币贷款 投放较多,但消 费贷款增长明显 放缓
近几年贷款增长的变化
7
•
4 银行间市场 利率和金融机构贷 款利率均由升转降
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变化
2008年1-9月份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利率表(单位: %)
8
•
5 人民币汇率由升值较快转为基本 稳定
落实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 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三十条意见.加强信 贷政策引导。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保持 信贷总量合理均衡增长的基础上。坚持 “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信 贷资金结构。
11
•
2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货币均衡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平衡状态,而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
这两个概念在经济活动中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货币均衡是市场均衡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起到了促进商品流通和价值计量的作用。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平衡是货币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导致物价上涨,市场失去均衡;而当货币供应量不足时,人们的购买力受限,市场也无法达到均衡状态。
因此,货币均衡是市场均衡的基础条件。
市场均衡对货币均衡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价格会达到一种稳定的水平,市场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而货币的供需关系也会受到市场均衡的影响。
当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会下降,货币的购买力会提高,从而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相反,当市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商品价格会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会下降,从而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减少。
可以说,市场均衡的变动会对货币供需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均衡的状态。
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货币均衡的实现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当市场供需关系失衡时,价格会发生调整,从而引起货币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进而推动货币均衡的调整。
同样地,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动也会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影响市场均衡。
例如,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市场的供需关系。
因此,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影响,维持着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是紧密相关的概念,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货币均衡是市场均衡的基础条件,市场均衡对货币均衡的实现和调整起到重要作用。
只有在货币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市场才能实现供求平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体系才能稳定运行。
因此,对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来说,理解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对于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 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黄 金到摆脱黄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 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到 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
2. 然而,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
比如,2001年6月份起,人民银行广 义货币供给 M2 的统计口径中就增加了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 需要研究的是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 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这要求严肃的科学 论证。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
1. 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 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 的微观角度。
货币供给问题述要
1. 在剖析货币流通状态和货币政策决策中, 货币供给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 另一个侧面。
2. 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仍是需要经常研究探讨的课题。
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
1. 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 M2、M3……进行划分的若干层次。
2. 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 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
3.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 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
外国和IMF的M系列
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 M3和Debt。
2. 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 +CD、M3+CD和“广义流动性”。
3. 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各 层次:M0、M2、M4、M4c和M5,没有 M1。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 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 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 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 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 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 w 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货币的产生是为了方便交易和转移价值。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是金融市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着经济的总量和价格水平,因此,对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的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内构成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主要是由央行进行管理和调控。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等多种手段来调节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中的流动性,货币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不足则会造成通货紧缩。
由于货币供给的多少对整个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央行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现金储备、债务、通货膨胀率等等,来确定货币供给的大小。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购买货物和服务所需的货币,也是银行体系中储户对存款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经济中的基本需求,存在于所有的经济活动中。
货币需求具有着以下的特点:1. 货币需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有直接的关联。
经济的发展越快,购买力越大,货币需求也就越大。
2. 货币需求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
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购买力,需要的货币也就越多。
3. 货币需求存在时间的限制。
货币需求本质上没有消费需求那样的持久性,人们可能会随时减少存款或者把存在银行的货币转移到其他的投资形式中。
三、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费雪方程式来表示:M × V = P × T其中,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T是货物和服务的总产量。
该式子表达了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货物和服务的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 经济活动的水平。
随着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增加,货币的需求会相应地增加。
在经济活动较弱的时期,货币供给往往能够超过货币需求。
2. 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央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给远远超过货币需求,货币将失去价值并对经济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 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
特性
货币供给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 可调控性,其规模和结构随经济 和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可 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经济活动水平
经济活动水平越高,货币 需求量越大,从而影响货 币供给。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 利率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货币需求 • 货币供给 • 均衡利率 •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的
关系 • 货币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货币需求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 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特性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非独立 的经济范畴;货币需求具有层次性, 包括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 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 币与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货币乘数 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倍数。
03
CATALOGUE
均衡利率
定义与特性
均衡利率是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 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利率,是货 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水
平。
均衡利率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 随着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均衡利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实际上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 息不对称等因素,货币市场很难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 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 济健康发展。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宏观经济的正常运⾏不仅要以产品市场的均衡为条件,也要以货币市场的均衡为前提。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的定义是根据它的功能作出的。
在经济⽣活中,货币主要有四种功能,即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作为财富储藏⼿段的功能、作为核算单位的功能和作为延期⽀付⼿段的功能。
在货币的这四种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其他功能都可以被看作是这⼀功能的延伸。
在经济学中,货币是被定义为在银⾏体系外流通的通货(包括纸币和硬币)以及在商业银⾏的活期存款(⽀票帐户存款),通常M1⽤来表⽰。
其中,通货是指未被银⾏持有的纸币和硬币;活期存款是指存⼊银⾏和其他⾦融机构的能够随时提取或开出⽀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银⾏存款,因此也被称为⽀票存款。
通货和活期存款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它们都是被普遍接受的交易⼯具,因此货币也被称为交易货币(transaction money);第⼆,它们的收益率都很低或者等于零。
除交易货币外,还有⼀个被称作⼴义货币(broad money)或资产货币(asset money)的货币。
⼴义货币通常⽤M2来表⽰。
在M2中,除了包括M1外,还包括准货币(near money),即银⾏储蓄帐户上的存款、由证券交易经纪⼈经营的货币市场共同基⾦帐户存款、由商业银⾏经营的货币市场存款帐户中的存款等。
准货币的特点是,它们不能在所有的购买⾏为中充当交易媒介,但却可以在短期内不受损失地转换成现⾦,同时,与交易货币相⽐,它们都有⼀定的或较⾼的收益率。
货币需求也被称为流动偏好,是指⼈们出于某些动机所持有的货币数量。
既然货币没有收益或收益率很低,为什么⼈们还会存在对货币的需求即存在对货币的偏好呢?这是因为,在经济⽣活中,⼈们存在着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与此相联系,也就存在着三种货币需求,即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关系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情况。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货币市场上的利率会保持稳定,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货币供给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可用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来实现。
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贷款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基础或增加信贷供给来实现。
而货币需求则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和能力。
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人们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交易需求等。
当人们对经济的预期乐观时,他们更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以进行消费和投资,此时货币需求增加;相反,当人们对经济的预期悲观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减少货币持有以防止财富缩水,此时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通过货币市场的价格,即利率来体现。
当货币供给过多时,会导致市场上货币供应过剩,此时人们想要将多余的货币投资出去,因此会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
相反,当货币供给不足时,市场上出现货币供应紧缺的情况,此时人们会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来获取更多的货币。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来维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央行可以通过收回部分货币、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旨在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保持动态平衡,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受到经济周期、政府政策、金融市场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央行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来维持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调整货币供给量来满足市场上的货币需求,从而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习题+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一、填空题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P228)2.在划分货币层次时,要有一个划分的标准,一般是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标准。
(P229)3.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到的、能引起准备金相应增加的存款称为原始存款。
(P230)4.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
(P230)5.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P230)6.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
(P230)7.目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体制下,中央银行发行银行券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垄断发行原则;二是货币发行要有可靠的信用作为保证;三是要具有一定弹性。
(P232)8.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P232)9.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创造(或减少)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P233)10.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P239)11.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雪。
(P242)M)与货币需求12.所谓货币均衡,是指从某一时期来看,货币供给量(SM)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P251)量(d13.通常衡量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是否基本稳定。
(P252)二、单项选择题1.(B)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P228)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D.都不是2.划分货币层次的原则是(C)。
(p229)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风险性3.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通货(包括现金和存款)是由(A)创造的。
(P232)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C.资本市场 D.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B)。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利率的决定_宏观经济学(微课版)_[共4页]
49 货币、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三章第三节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利率的决定在现代生活中,利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利率是如何被决定的呢?一、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市场均衡是指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状态。
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就如同商品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一样。
要强调的一点,此处的货币供给是指M 1层次的货币供给。
通过前面对于货币供给的分析可知,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
现实中,货币供应量也确实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的,所以可以将货币供给视为外生变量,用M s 表示,在图3-2中表示为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当货币市场实现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即有:s d M M =此处的M s 和M d 代表没有考虑价格因素的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名义货币需求量。
如果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即有:s d M M ky hr P P==− 当实际的货币供求相等时,同时也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如图3-2所示,纵轴表示利率r ,横轴表示实际的货币供给量或货币需求量M 。
货币供给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s M P,当价格和国民收入一定时,货币需求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L 。
当利率为r 0时,满足s M L P=的条件,货币市场实现均衡。
如果利率为r 1,那么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量会发生变动,在图中就会增加到A 点对应的货币需求量m 1。
而货币供应量依然在m 0水平,所以此处的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人们倾向于卖出有价证券,增加货币持有量,从而导致利率上升。
利率水平上升导致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所以又会逐步促使人们减少货币需求量,即使货币需求从A 点开始向E 点移动,直到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人们不再需要持有更多的货币。
当利率处于r 2水平,则刚好是相反的情况。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九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2018/7/26
1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第三节
货币供给
货币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 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可分为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和对资产形式的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是以货币需求作为因变量,以决定或影响货 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式。 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
而货币流量则是指按一定时期计算的货币周转总额,货币 流量的大小等于货币供给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两者的联系是:货币流量的大小等于货币 供给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 两者的区别是:
①一个是某一时点的量(货币供给量);一个是某一时期的量 (货币流量)
②两者在数量上不等,也绝非按一定比例、同一方向进行变动。 当货币存量较多时,由于货币周转速度减慢,而使货币流量较 少;当货币存量较少时,由于货币周转速度加快,而使货币流 量较多
2018/7/26
7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结论:
1、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考虑进来是凯恩斯的 一大创举。他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作为其宏观经济理论 的重要支点,并以此来攻击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由于市场利率往往有较大的波动, 受其影响,人们对货币这种资产的需求也会有较大的波动。而 且,由于人们对于安全利率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货币需 求函数本身也是不稳定的。因此,货币需求不仅是波动的,而 且是难以预测的。 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因此 它也成为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长期争论的焦点。 2. 政策性结论: (1)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 量,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不能降低时,货币政 策失效,需要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金融学基础 第六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 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 量。
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的特点:
(1)是个存量概念。特定时点和空间,社会各部门的全
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2)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 前提。 (3)不仅指现金,而且包括存款货币。 (4)既包括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也包括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
货币供给(MS),货币需求(Md),社会总供给(AS),社 会总需求(AD)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
在上述关系图中,如果有AS=AD,则有MS=Md。可见,社会总 供求的均衡与货币供求均衡密切相关。
四、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理论提出的背景介绍 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通货膨胀成 为西方经济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的出发点 • 弗里德曼继承了凯恩斯等人把货币看成 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作 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加以考察。 • 与凯恩斯不同的是,弗里德曼并不把资 产选择的范围仅限于货币和债券之间, 而是把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都列 为可替代货币的资产,从而使资产选择 的范围大大扩大,并从中得出了与凯恩 斯主义者截然不同的结论。
四、银行是现代经济中货币供应的主体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 给的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广泛吸纳原始存款,再 造派生存款投放市场,从而影响货币供 给量的。
(二)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主体,主要
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 币的能力及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 程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第一节、货币供给机制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银行系统运作涉及三个角色:公众(Public)、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与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整个货币量M等于现金加上存款:M = CU+D现金储蓄率(c urrency deposit ratio:c)表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c=CU/D现金储蓄率反应货币内部结构,它是通过公众选择行为来确定的。
商业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的主体。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银行放贷的最大限度。
r = RE / D, 0 < r <1。
最后一个角色是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是保持本国币值和价格稳定。
现代经济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
如果经济中存在银行认为有利可图的贷款项目,初始增加的900万元存贷款款最终会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创造出相当于一个以900万为首项、公比为0.9的几何级数,即900万元存贷款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这一级数的总和:900(0.90)+ 900(0.9)+ 900(0.92)+ … + 900(0.9n)公比m为0.9,n趋向于无穷大时,m 的n次方趋于零,即m n n→∞= 0。
于是,S=a/(1-m) = 900/(1-0.9) = 9000。
也就是说,900万元贷款可能创造的总货币供给增加量为9000万元。
银行新增存款创造的存款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第一次贷款数额。
二是数列的公比,公比数值越大,货币供给增加量越大。
该公比与法定储备率的关系是:m = 1 – r。
因而,法定储备率r越低,公比m数值越高,一笔存款带来的存款增加数量越大。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储备:M b = CU + RE。
M = (c+1)M b/(c + r)。
M与 M 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
——c、r都不一定是常数,而是由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以及体制因素内生的。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8-1、美联储资产负债表(1996/12/31、亿美元)表8-2、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2000、亿元)第二节、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数量的方式公开市场操作之一:买卖债券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投放量上升,反之则下降。
当然,实际操作不是直接用发行货币购买债券。
公开市场操作之二:买卖外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基础货币的负债方式来增加持有以外币或以外币标价的资产(如美元、日元标价的存款、债券——不是上面债券市场公开操作对象即本国政府的债券),构成所谓外汇市场公开操作。
这里的外币指的是自由可兑换的外币,因而可以在国际支付中提供流动性,成为外汇储备,不可兑换的外币一般不具备这一功能。
我国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通过结汇售(付)汇对经常帐户交易进行管理。
中央银行储备资产变动与基础货币供给量关系。
我国近年基础货币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汇储备变动影响。
表8-2、我国货币当局近年外汇资产和发行货币量变动(亿元)外汇市场操作作为调节基础货币量的货币政策手段所受到的限制。
因为外汇资产增加减少,受到国际收支、汇率目标等其它因素制约,因而不能完全依据货币量控制目标加以利用。
贴现窗口操作中央银行向私营部门提供贷款会影响基础货币供给,这一融资渠道称为“贴现窗口(the discount window)”,与这一贷款相联系的利率称为“贴现率(the discount rate)”,除了利率约束以外,中央银行还可能对贷款对象实施数量限制。
表8-3、我国货币当局贴现贷款分项余额(1994-2000、亿元、%)再贷款表示货币当局债权或资产上升,如果资产负债表右边其它负债没有变动的话,则应相应伴随着货币发行量的上升,因而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相反,如果贴现窗口贷款下降,则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下降。
存款储备率(deposit reserve ratio)银行出于法律要求和自身流动性要求,把部分存款作为储备保留,包括两部分:一是法定部分准备金比率(rr d: required reserve ratio)所要求部分,另一部分是自动保留部分,储备存款虽然一般利率较低,但是能够提高支付意外存款客户资金需求的流动性。
存款储备率对货币供给作用有两方面。
第一,影响基础货币供给。
其它条件相同时,储备率提高会增加中央银行对银行负债,因而会增加基础货币;反之也然。
储备率与基础货币供给成正向关系。
第二,在给定基础货币投放量前提下影响货币乘数大小,从而影响最终货币供给量。
储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亦然,因而储备率与货币供给成反向关系。
这从货币乘数公式M = (c+1)M b/(c + r)中可见。
当r上升时,乘数[(c+1)/(c + r)]下降。
从极端情况看,如果储备率上升到1,则乘数为1。
一般认为,两方面作用结果的净影响是负向关系。
银行如何决定是否保留超额储备?银行面临成本收益比较。
用公式表示:r d = f(rr d, i, i d, i f)+ - + +实际储备占存款比率与官方储备率要求正向关系、与贷款市场利率成反向关系、与中央银行贴现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成正向关系。
因而,可以通过调节法定储备率对货币供给加以调节。
第三节、基础货币供给决定因素与政府预算约束关系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看,基础货币供给变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决定。
Mh – Mh-1 = (D g c– D g c-1) + E(B*c– B*c-1) + (L c– L c-1) (1)由于中央银行国际储备等于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平衡的净结果,以TB、NFP、KC分别表示贸易余额、净收益转移和资本帐户余额,则(1)可表示为(2):Mh – Mh-1 = (D g c – D g c-1) + E(TB) + E(NF)+ E(KA) + (L c– L c-1)(2)公式(2)强调了国际收支不同部分平衡情况,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国际资产储备数量,因而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
公式(1)和(2)是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观察结果;从负债角度也可以看出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很容易看出,基础货币供给从负债方面看,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通货发行量、二是金融机构的储备、三是政府的存款或中央银行的其它负债。
政府赤字融资的实现方式或约束条件政府债券购买持有者可分为四类。
(1)外国人——包括个人或外国公共部门;(2)本国居民;(3)本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4)本国中央银行。
本国中央银行通常是政府债券的重要持有者,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称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the monetization of the budget deficits)。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个简单观察得到。
中央银行和发行债券的财政部都是政府的机构,因而上述关系仅仅表示政府一个机构(中央银行)对另一个机构(财政部)的债权。
因而从直接含义上看,这一债务债权关系天然具有软约束性质。
换言之,它意味着政府有可能利用增加印刷钞票方式来购买商品和劳务。
政府财政收支约束条件的名义量表达为:D g– D g-1 = P(G + I g– T ) + iD g-1(3)左边是政府债务改变量,右边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因而需要发行债券以填补收支缺口的数量。
政府债券可以由不同主体持有。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变动等于政府债券上升减去公众债券持有量:D g c – D g c-1 =(D g– D g-1 )-(D g p – D g p-1)(4)Mh – Mh-1=(D g– D g-1 )-(D g p – D g p-1)+ E(B*c– B*c-1) + (L c– L c-1)D g– D g-1 = Mh – Mh-1 + D g p – D g p-1 - E(B*c– B*c-1) -(L c– L c-1) (5)公式(5)陈述了一个重要关系。
政府债务上升可以有四个渠道来融资:(1)通过增发基础货币。
(2)增加国内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这需要在市场交易原则下通过自愿买卖过程来实现。
(3)减少国际资产储备。
(4)减少对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债权。
总之,政府可以通过借钱、减少国内债权和持有国际储备、印刷货币来对债务融资。
然而“有可能印钞融资”和“软约束”是否具有无限性?当然,回答是否定的。
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上一讲说明真实货币需求由利率和收入决定,本讲说明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决定。
均衡条件下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M d = Pf(i,Y) = φMh = M s(6)公式表达的是真实货币余额需求,所以价格引入货币需求函数的方式,表明二者成比例变动:价格变动一定比例,货币需求变动相同比例,从而保持真实货币需求不变。
现在看货币市场均衡方式,并讨论货币供给变动带来的比较静态影响。
可以分别从部分均衡和超出货币市场的范围去讨论。
首先从部分均衡角度看,假定货币供给、价格、收入等变量都是外生给定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货币需求曲线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于是利率成为调节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因素。
图8-1、货币市场的部分均衡条件假如采取一般均衡的视角去理解货币供求关系均衡问题,也就是考虑货币供给变动除了导致利率和货币需求变动,而且还可能改变价格、收入等变量的均衡水平,则要涉及后面章节将要讨论的内容。
这里仅做简单提示。
用横轴表示货币量、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分析框架讨论货币供应量改变后超出货币市场均衡的效果。
由于价格与货币需求存在比例变动关系,所以货币需求线表现为从原点向右上方上扬的直线;货币供给则独立于价格水平,因而是垂直的线。
货币供应量变动可能带来四种不同改变效果。
第一,货币供应量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和货币需求上升。
在图8-2PP 0M SM DM 0MA中,当货币供给从M s o 改变为M s 1时,均衡状态改变为A 点变为B ,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随之成比例上升,但是收入和就业水平没有改变。
后面将要说明,从开放经济角度分析,这对应于小的开放经济、没有资本流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情况,这时经济总是处于古典学派所假设的状态。
图8-2、货币供给改变价格:比较静态分析情形之一第二种情况是货币供给上升降低了利率。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成正比(第7讲:V = (2iQ / b )1/2),所以利率降低会使流通速度降低。
依据货币数量论,表达货币对价格关系曲线的斜率无非是(P = VM / Q ),所以V 下降会导致货币曲线斜率下降。
结果如图8-3所表示,V 下降伴随的货币需求曲线斜率下降导致货币需求线向右下方摆动,结果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价格没有变动、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