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Pisces)

§1 鱼纲的主要特征

一、鱼类的主要特征:

鱼是脊椎动物中最适于水环境中生活的一个大类群。鱼类对水环境的适应,构成了鱼类得以区别其它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以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像圆口类那样的奇鳍,还具有圆口类所缺少的偶鳍(指成对的胸鳍和腹鳍)。

二、鱼类的结构:

1. 外形:

1.1 鱼类的体形,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1.1 纺锤形:淡水中最常见的鲤鱼、青鱼以及海洋中的鲨鱼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1.2平扁形:例如鳐等。

1.1.3 侧扁形:例如鳊鱼、胭脂鱼、鲳鱼、蝴蝶鱼等。它们的游泳能力,比不上纺锤形的鱼类。

1.1.4 棍棒形:例如黄鳝和鳗鲡。这种类型的鱼适应于穴居,常穿入泥土或水底的砂石中,游泳能力较弱。有的种类,其左右轴比背腹轴还要短,使全身呈带形,例如带鱼。

1.2分界线

鳃盖后缘的鳃孔(或最后一对鳃裂)

躯干

肛门或泄殖孔

1.3鳍

奇鳍:背鳍(D)、臀鳍(A)、尾鳍(C)

背鳍、臀鳍如船的龙骨,能保持鱼体在水中的平衡,防止游泳或静止时左右倾斜和摇摆,也能帮助游泳。

偶鳍:胸鳍(P)、腹鳍(V)

棘、软鳍条——分类学上的鉴别特征。

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的数目。

P.:协助平衡鱼体和控制运动的方向。

V.:稳定身体和辅助升降。

腹位

腹鳍胸位

喉位

A.:维持鱼体垂直时的平衡。

C.:起着舵和推进作用。

1.4上、下颌

从鱼开始出现的结构。

1.5鳃盖

鳃腔(鳃室)

鳃盖膜在头部腹面是否与峡部相连——淡水鱼分类依据。

2. 皮肤:

2.1 构造:

腺层:单细胞腺——适应水生

表皮

生发层

外膜层

真皮疏松层色素细胞、毒腺、发光器分布在真皮层。

致密层

2.2 鳞:

鱼类的鳞片:鱼类特有的衍生物叫真皮鳞,是一种保护性结构。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三种: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2.2.1 盾鳞(placoid scale):盾鳞是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构造比较原始,分布全身,斜向排列,使身体表面显得很粗糙。盾鳞是由真皮和表皮联合组成。真皮演化为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齿质部分的尖峰指向后方。齿质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被覆盖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有血管和神经通入腔内。盾鳞不但全身分布,还延伸至口中的上下颌,执行着牙齿的功能。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构造来看,盾鳞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

2.2.2 硬鳞(ganoid scale):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由真皮演化而成,典型鳞片呈斜方形,含有硬鳞质,发特殊亮光。硬鳞彼此紧接和交搭成行,形成一层整齐的甲胄被覆在鱼体上。如:北美的雀鳝、我国的鲟鱼(鲟鱼的硬鳞并不发达,真的硬鳞只在尾鳍上缘有一些)。

2.2.3 骨鳞(bony scale):骨鳞是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的鳞片,也由真皮演化而成,略呈圆形,前端插入鳞囊内,后端游离,彼此作覆瓦状排列,有利于增加身体的灵活性。游离的一端光滑的,称为圆鳞,多见于鲤科鱼类;游离的一端呈锯齿状,称为栉鳞,在鲈科鱼类中常可见到。

圆鳞(cycloid scale):骨鳞一端游离。如游离一端为光滑,称之为圆鳞。多见于鲤科鱼类。

栉鳞(ctenoid scale):骨鳞一端游离。如游离一端有许多细小锯状突起,称之为栉鳞。多见于鲈科鱼类。

3. 骨骼:

从组织学的角度分:

软骨:软骨鱼类的软骨中由于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叫钙化软骨。

软骨化骨: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

硬骨

膜骨: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而成,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

3.1 中轴骨骼:

3.1.1 头骨:

脑颅:四个区:嗅区(筛骨区)、眼区(蝶骨区)、耳区(耳骨区)、枕区(枕骨区)咽颅:颌弓(1对)、舌弓(1对)、鳃弓(5对)

一些原始的古代硬骨鱼类,头骨骨片可达180块,现存硬骨鱼一般为130块左右。

3.1.2 脊柱:

躯干椎(体椎)——附有肋骨椎体、椎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

尾椎:特具有血管弧椎体、髓弓、髓棘、脉弓、脉棘

双凹型椎体:椎体前后两面都向内凹入,椎体间的空隙以及贯通椎体中央的小管,还有残存的脊索。

躯干椎由于腹腔的存在,没有脉弓和脉棘,而有向两侧伸出的横突。

3.1.3 肋骨

3.2 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

3.2.1 奇鳍骨骼:

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在硬骨鱼常被称为鳍担骨。

3.2.2 偶鳍骨骼:

带骨

鳍骨

肩带:靠近心脏,为胸鳍的带骨。

但:软骨鱼类的肩带不与头骨或脊柱关联,只包括肩胛部和乌喙部。

腰带:连接腹鳍。

坐耻杆(一字型)鳍骨

或:无名骨(一对)

鳍脚:雄软骨鱼类的交配器,由腹鳍内侧的一块奇鳍软骨特化而成。

4. 肌肉:

比较简单,分化程度不高。

骨骼肌肉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头部,第二是躯部,第三是肢部。骨骼肌可以用普通解剖方法,分析其构造及其与骨骼神经的关系,由此推及它们的功用。

4.1 躯干肌和尾部肌肉由肌节组成,肌节之间有肌隔。

轴上肌

轴肌水平侧隔

轴下肌

4.2 头部肌肉

6条动眼肌:由胚胎时期最前的三个肌节分化而成

头部腹面的肌肉

鳃肌:咽区在由软骨或硬骨支持的鳃裂间有鳃肌

由咽壁分生出来,受脑神经的支配,与内脏肌同源,但又不同于内脏壁内的肌肉,它是随意肌,而且纤维上有横纹,主司鳃弓的运动。

4.3 发电器官

电鳐、电鳗:由肌肉转变而来

电鲇:由真皮腺转化而来

5. 消化:

鱼类的消化器官对水环境和食性的适应有以下特点:鱼类没有唾液腺,这显然与水生的习性有关。由上下颌合成的口是鱼类捕捉食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口的位臵与食性的关系极为密切。

5.1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肠、肛门

5.1.1 上、下颌形成的口是鱼类捕捉食物的重要工具之一。

上位:吃浮游生物;

口的位臵下位和半下位:以底栖生物或岩石上的藻类为食;

端位:吃中上层的食物

5.1.2 牙齿的形状多样

5.1.3 鳃耙:在鳃弓的内缘,既有保护鱼鳃免受外物侵损的作用,又有滤食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