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摄食情况判断.
海水鱼类养殖的环境条件及管理
海水鱼类养殖的环境条件及管理海水鱼类养殖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养殖方式,它不仅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还需要严格的管理措施来确保鱼类的生长健康。
本文将从海水鱼类养殖的环境条件和管理方面探讨如何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一、水质条件水质是海水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质要求的指标:1.温度:不同种类的海水鱼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可以在25-30摄氏度之间维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2.盐度:海水中的盐度通常在25-35‰之间,盐度过低会影响鱼类的肌肉生长和免疫功能。
3.溶氧量:养殖池或水族箱中的溶氧量要保持在5-8mg/L,以满足鱼类的呼吸需求。
4.PH值:海水鱼类的理想PH范围在8.0-8.4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氨氮和硝氮含量:这些物质是海水鱼类养殖中常见的水质指标,过高的含量会导致鱼类出现中毒症状。
二、水体流动和氧化为了维持水质的稳定,必须确保水体内的流动和氧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1.水体流动:通过水泵或其他装置保持水体的流动,避免水流死角,促进氧气的溶解和分布。
此外,适度的水流还有利于鱼类的运动,增强其体质和免疫力。
2.氧化:利用生化过滤器或其他适当的氧化设备,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这有助于提供更健康的水质环境,减少水体中的毒素对鱼类的影响。
三、养殖设备和装备除了水质管理外,适当的养殖设备和装备也是确保海水鱼类养殖成功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和装备:1.水族箱:根据所需养殖的鱼类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同时保证其质量和材料的安全性。
2.水泵和过滤器:水泵用于保持水体流动,过滤器则可去除废物和有害物质,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3.加热和冷却系统:根据需要调节水温,维持合适的生长环境。
4.照明设备:提供适当的照明,模拟日夜变化,促进鱼类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饲料管理饲料是鱼类养殖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5部分:食性分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食性分析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鱼类食性分析的测量器材、抽样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与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2GB/T 18654.4 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测量器材4.1 计量器具所有计量器具均应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1.1 量鱼板,读数值1 mm。
4.1.2 电子天平,感量为0.1 g。
4.2 其他器材4.2.1 解剖镜或显微镜。
4.2.2 解剖盘。
4.2.3 培养皿。
4.2.4 剪刀。
4.2.5 镊子。
4.2.6 滴管。
4.2.7 载玻片。
4.2.8 盖玻片。
4.2.9 小玻瓶。
4.2.10 吸水纸。
5 抽样5.1 试验鱼抽样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
5.2 每个年龄组样本在10尾以上。
6 操作步骤6.1 体长、体重测定测量体长,称量体重。
6.2 年龄鉴定按GB/T 18654.4中6.2的规定执行。
6.3 食物的定性检查解剖鱼体,取出胃中或肠前段的内含物。
以大型生物为食物的鱼类一般可用肉眼直接辨别,鉴定到种;以微小生物为食物的鱼类可鉴定到大类,将称重后食物团置于一小瓶中,加适量清水,再用吸管吸出食物,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对已部分消化的食物,根据其残留的骨片、附肢、甲壳、鳞片等逐一鉴别。
6.4 食物的定量检查对杂食性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消化道中各种(类)食物的量可用“+”的多少粗略地表达:“+++”代表多,“++”代表中等,“+”代表少,“0”代表无。
对肉食性鱼类,称食物总重,并对各种(类)食物分别记数称重。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2)吃食动作(变化) ①头浮上水面(朝上)争食转变为头朝下(尾朝上)吃食。 解析:鱼逐渐吃饱后,吃食欲望减弱,动作变得迟钝正 常的摄食状态。 ②在摄食的过程中,不少鱼逐渐地由食场区域向外游动。 解析:鱼吃饱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食场的低氧区 向食场外的高氧区游去。 “7~8成鱼吃饱”之鱼群动作判断法:在吃食的过程中, 有20%的鱼群从食场区域向外游动时,即可停止投喂。
鱼类摄食状况的判断
原著:岳刚毅 海大技术学院
主要内容
1. 判断摄食情况的重要性 2. 鱼类的摄食类型(食性)和摄食方 式 3. 鱼类常见的摄食表现 4. 如何判断摄食情况 5. 实际生产中的运用举例
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若是我们不用仪器,在投饵机旁边一站, 就能够说出鱼的状况、并且将原因结果以及 解决方案说出来,那养户对于我们就佩服的 五体投地。
解析:秋冬季,温度变低后,鱼群在水面下吃食游动,而形
成水面波纹。可通过波纹的大小来判断鱼的摄食强度。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5.其它
生产中还可以通过观察鱼吃食时间长短 变化,生长
速度,鱼体肥满度等来判断鱼类的摄食情况.
摄食情况判断在生产上的运用
此后续方案一 定记得跟上。 鱼 尾 巴 末 端 有 白 色 透 明 带
• 杂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物 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2>根据鱼类所食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来划分:
•浮游生物食性:
•底栖生物食性:
•游泳生物食性: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3>根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分:
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取样、鱼类摄食及繁殖相关指标分析
记录产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 性腺成熟度等内容。登记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 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如鳞片或耳石、鳍条、 鳃盖骨等骨片。单独放在鳞片袋内,标上鱼的编号、 采集日期等内容。
2. 外部形态测量
测量鱼体,用卡尺、直尺进行。包括:
全长:从吻端到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体长:从吻端至尾柄正中最后一个鳞片的距离; 躯干长:从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直线距离; 体高:即身体最大高度,采取背鳍起点处的垂直高度; 头长:从吻部到鳃盖骨后缘的距离; 吻长:眼眶前缘到吻端的距离; 眼径:眼眶前缘到后缘的距离; 眼后头长:从眼眶骨后缘到鳃盖骨后缘的直线距离; 尾长:从肛门到尾部最后一个鳞片的直线距离 尾柄高:尾柄部分最狭处高度;
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取样 鱼类生长、摄食及繁殖相关指标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取样方法。 了解鱼类食性及繁殖生态的多样化。
[材料和工具]
六线鱼。 全套解剖用具,蜡盘,滤纸、天平、表面皿、线团 等。
[实验内容]
1. 取样 2. 生长、摄食及繁殖相关指标分析
1. 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取样
研究鱼类生物学需要应用数理统计方法。遵循数量统 计原则,随机取样,样本要能反映所研究总体的真实 情况。 在海洋鱼类调查中,样本大小一般每次取100尾整数。
卵巢淡黄或深黄 卵大而饱满
V期
卵排出滤泡
成熟母细胞
VI期 刚产卵的卵巢
确定成熟等级后,轻轻将生殖腺取出,称重,计算成 熟系数。 性腺重
% × 100 成熟系数( )= 纯体重
留取Ⅳ期和Ⅴ期卵巢,计算怀卵量和相对繁殖力
a 取卵巢称重,记取卵巢重量。 b 在卵巢前、中、后部各取0.5~1g左右,精确称量至0.01精 度,分别记为W1、 W2、 W3 。 c 在滤纸上用解剖针拨动计数,计数各卵块卵子数,分别记为 O1、O2 、O3。 d 计算怀卵量和相对繁殖力。
健康水体鱼类特征
健康水体鱼类特征
健康的水体鱼类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外观:健康鱼的身体表面光滑,鳞片紧贴,不易脱落。
鱼的眼睛明亮,清澈,没有浑浊物。
2. 游动:健康鱼的游动姿势应该平稳,有力,不摇晃。
鱼在水中能保持平衡,不会出现侧翻或上下浮动大的情况。
3. 摄食:健康鱼食欲旺盛,抢食积极。
投饵后,鱼能迅速聚集并积极抢食。
4. 反应:健康鱼对外部刺激反应灵敏,能迅速作出反应。
例如,当人靠近鱼缸时,鱼会迅速游走。
5. 排泄:健康鱼的排泄物颜色正常,形状规则。
如果排泄物颜色过深或形状异常,可能说明鱼消化系统有问题。
6. 声音:有些鱼类在健康时会发出特定的声音,如嗡嗡声或咕噜声等。
如果鱼类不发出这些声音,可能说明其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只能作为判断鱼类是否健康的参考,并不能完全确定鱼类是否健康。
如果您发现鱼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兽医的帮助。
鱼类摄食量变动规律和原因
鱼类摄食量变动规律和原因如下:
1.食性不同。
一般情况下对比鱼类的摄食率,草食性的鱼>杂食性
的鱼>肉食性的鱼。
2.胃及消化道容积不同。
有胃鱼的胃容积相对体重的比例变化很
大,胃容积大则摄食量大,有胃鱼个体越大,它的胃也越大,
相应的它的摄食量比小体的有胃鱼也大。
3.饥饱状态。
有的鱼等到胃几乎排空之后(空腹)才重新开始摄
食饵料,而大多数种类都在胃排空之前便开始摄食饵料,所以
前者的摄食量大于后者。
4.鱼类生理状态。
繁殖期间的鱼类摄食水平一般都会下降,当鱼
处于应激状态下也会降低摄食量。
5.鱼类适应性能力。
鱼类饲喂一定的饲料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反
应,在其消化道内产生相应的优势菌群和消化内环境而影摄食
水平。
6.群体效应。
鱼类的摄食量因群体行为和单独行为而有差别,群
体行为时比单独行为时摄食量大。
7.体重。
同一品种的饱食量随着体重的增加呈直线指数函数增加。
8.水温。
水温在一定范围内与鱼类的饲料消耗呈正相关的关系,
水温升高,鱼体代谢率增加,饲料消耗时间缩短,摄食量增加。
养殖类专业试题及答案解析
养殖类专业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养殖鱼类的基本需求?A. 清洁的水源B. 适宜的水温C. 充足的氧气D. 持续的光照答案:D2. 养殖环境中的pH值对鱼类生长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pH值范围适合大多数鱼类生长?A. 4.0-6.0B. 6.5-7.5C. 7.5-8.5D. 8.5-9.5答案:B3. 鱼类养殖中,下列哪个因素与鱼类的繁殖无关?A. 水温B. 光照C. 饲料D. 水质答案:C4. 鱼类养殖中,定期更换水源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水中氧气含量B. 减少水中有害物质C. 增加水中营养物质D. 促进鱼类运动答案:B5. 养殖鱼类的饲料中,以下哪种成分是必需的?A. 蛋白质B. 脂肪C. 维生素D. 矿物质答案:A6. 在养殖鱼类的疾病防治中,以下哪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 化学药物B. 物理隔离C. 免疫接种D. 环境调控答案:C7. 鱼类养殖中,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生长B. 预防疾病C. 改善水质D. 增加营养答案:B8. 鱼类养殖中,下列哪种鱼类属于淡水鱼类?A. 鲑鱼B. 鳟鱼C. 鲈鱼D. 鲷鱼答案:C9. 鱼类养殖中,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什么来确定?A. 鱼类的体型大小B. 鱼类的品种C. 鱼类的体重D. 鱼类的摄食情况答案:D10. 鱼类养殖中,以下哪个因素与鱼类的生长发育关系最密切?A. 饲料质量B. 水温C. 光照D. 水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鱼类养殖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A. 水温B. 水质C. 饲料D. 光照答案:ABCD12. 在鱼类养殖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提高鱼类的生存率?A. 定期更换水源B. 合理投喂饲料C. 定期检测水质D. 保持适宜的水温答案:ABCD13. 鱼类养殖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类的繁殖?A. 性别比例B. 水温C. 光照D. 水质答案:ABCD14. 在鱼类养殖中,以下哪些疾病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A. 细菌性疾病B. 寄生虫性疾病C. 病毒性疾病D. 真菌性疾病答案:ABC15. 鱼类养殖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A. 定期消毒B. 合理投喂饲料C. 保持水质清洁D. 定期更换水源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鱼类养殖中,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养鱼技巧:怎样判断鱼类的饱与饥
怎样判断鱼类的饱与饥(一)怎样判断鱼类饥饱一看吃食时间长短。
投喂后在3个小时内吃完为正常,2小时左右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饱,应在下次投时适当增加;如延长到4小时还未吃完,而鱼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可适量减少。
二看鱼类生长大小。
四五月份,鱼开食后食量一天天增加,在1周或1旬的投喂计划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或旬初与旬末的变化。
如果所投数量每天一样,到周末或旬末时,在2个小时内就吃完,表明鱼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增加投喂量,一直到11月份开始捕捞,都可以用此法去识别掌握。
三看水面动静。
投食后如果鱼类没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频繁活动,这是饥饿的表现。
反之,吃饱后鱼会钻到水里去。
尤其鱼苗或鱼种如在水面上成群狂游,这是严重饥饿状态的标志。
俗称“跑马病”。
要立即投食,堵截狂游,否则会大批死亡。
至于鲢、鳙一类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肥水鱼,可观察水质的肥瘦去判断是否满足其生长要求。
当水质瘦时,用施肥办法去培养浮游生物。
水质过肥,出现恶化苗头时,则要立即换水开机增氧,必要时投放敌百虫药物杀死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变瘦,然后再施肥培养水质,才有利于肥水鱼的生长。
(二)怎样预防不发生饥饱必须做到投喂“四定”。
不能有什么投什么,有多少投多少,没有就不投。
鱼谚云:“停食一天,白长三天”。
有的承包户在农忙时往往只顾田头,忘掉塘头,停食几天的大有人在;有的将饲料集中投于不足10平方米的一个点上,导致鱼类吃食不匀、生长不匀、达不到计划产量;有的对饲料保管不严,霉变后未加处理就直接投喂,导致鱼病暴发流行,损失惨重。
凡此种种,是养不好鱼的。
据此,要想学会科学养鱼技术,必须先学会识别鱼的饥饱,坚持定量、定质、定位、定时的“四定”投喂方法,才能实现丰产丰收。
一年四季鱼塘管理技术要点一年两季鱼即上半年养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
一年两季鱼可提高鱼塘利用率,减少单位鱼产量的塘租,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其管理技术要点如下:一、鱼塘的条件(一) 面积适宜,深浅适度考虑到网捕和干塘捕鱼的可操作性,一般选择面积3~15亩,水深1.5~3米的鱼塘。
鱼类摄食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摄食行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鱼类是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食物链上的关键环节,不仅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还承担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鱼类摄食行为鱼类的摄食方式可以分为主动摄食和被动摄食两种。
主动摄食是指鱼类能主动捕食其他动物为食,如鲨鱼、鲸鱼等;被动摄食是指鱼类通过张嘴等方式,等待自然食物流经,如鲸鱼谷等现象。
1. 主动摄食主动摄食者是指寻食、抓捕和吞噬猎物的鱼类。
它们具有捕食意愿,住小的动物如浮游生物、小鱼、甲壳类等,食物通常是对它们来说较小的生物。
但也有例外,如鲨鱼等喜欢吃大型的生物,如鲸鱼、海豚等。
这种摄食行为是整个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促进鱼类群体的生长和繁殖。
在鱼塘或养殖池中的鱼群,一般只要加强饲料的投喂就足以维持他们的生长和繁殖,但是海洋中的鱼类或野生淡水鱼类,则需要靠摄食来获取营养,从而保持稳定的群体数量和强大的竞争力。
2. 被动摄食被动摄食是指不主动寻找猎物,而是靠流水进行善后吸收食物的鱼类。
它们所靠的是周围的环境背景,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食物。
例如浮游生物,是水流推动的,只要幸存下来就能成为被动摄食者的食物。
二、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鱼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循环鱼类在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会摄食小型生物,如小鱼、浮游生物等。
这些小生物会通过摄食获得营养从而支持它们的生命活动。
当大鱼或其他生物食用它们时,小生物中所含的营养就会传递到它们的身体中。
经过一定的营养积累,大鱼也会成为捕食者的目标。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鱼类中的营养被传递到更高一层级的生物中,从而实现了生态系统内营养物质的循环。
2. 生物种群控制鱼类在生态系统中还起到了生物种群控制的作用。
这是因为一些鱼类可以成为其他鱼类的天敌,如鲨鱼、鲸鱼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数量巨大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夏季摄食低谷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水温升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鱼类食物充足,因此它们的摄食量会相对减少,进入摄食 低谷期。
在夏季摄食低谷期,钓鱼爱好者需要调整钓鱼策略,选择更 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增加钓鱼的成功率。同时,这也是观 察鱼类避暑和降温习性的好时机。
秋季摄食恢复期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温也逐渐下降,鱼类开始储备能量 ,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此时,它们的摄食量开始逐 渐恢复。
口是摄取食物的器官,食道是输送食物的管道,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肠道则 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区域。
不同种类的鱼,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对食物的消化 能力和偏好。
消化酶的活性
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食物种类等。在适宜的 条件下,酶的活性越高,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快。
杂食性鱼类
总结词
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的鱼类
详细描述
杂食性鱼类既吃动物性食物,如昆虫、小鱼、虾等,也吃植物性食物,如藻类、果实和种子。它们的食性因种类 而异,取决于其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
植食性鱼类
总结词
以植物为食的鱼类
详细描述
植食性鱼类主要食用植物性食物,如藻类、草、果实和种子。它们的牙齿通常比较软,适合磨碎和消 化植物组织。
深水区
深水区的鱼类摄食主要集中在深水区 域,这些区域由于水压较高,光照较 少,食物来源相对较少,因此鱼类的 摄食行为也较为特殊。
06
鱼类摄食的个体差异
不同鱼种的摄食差异
鱼类摄食习性的多样性
不同鱼种的食物选择和摄食方式存在显著差 异。例如,肉食性鱼类如鲨鱼和鲈鱼主要以 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草食性鱼类 如草鱼和鳊鱼则以植物为食。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础上,以各种生物的重量进行换算,然后求出更正重量后的
百分比。这个方法也称为还原重量法,应用这一方法时,按
每一种饵料成分的大小和年龄来计数全部的个体(完整的或
者是残渣),把它们还原为活重。还原重量通常总是大于实
际重量。
重量百分比=
该成分的更正重量 食物团更正重量
×100
➢ 此外,还可计算食物充塞度指数(或称饱满指数):
24
1.出现频率法
➢ 这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常用的测定饵料成分的方法。某种饵 料成分的出现频率是以含有该种饵料成分的鱼类尾数对该 种鱼类被研究的总尾数的百分比,而每尾鱼胃肠内该饵料 成分的数量不必加以考虑。计算出现频率时,只取含有食 物的肠,空肠不计算在内。 出现频率(%)= 含有该成分的实胃数 ×100 总胃数
出现频率百%) 分 各 组 该成 成 成分 ( 分出 出现 现 1总 0次 0次 数数
➢ 为了统计鱼类摄食情况,有时需要统计鱼的摄食率,统计 方法如下: 摄食率(%)= 已摄食个体数 ×100 总鱼数
25
2.个体数量法(饵料组成比例)
➢ 个体数量百分比= 该饵料个体数 ×100
各种饵料个体总数
➢ 个体数量法还有一种简便、迅速但很粗糙的方法,就是对 饵料生物按“少”、“中等”、“多” 三级统计,或以 “+”、“++”、“+++”符号表示。也有以更详细 的“零星”、“少”、“中等”、“多”、“大量”五级 来表示。这在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时有应用,这个方法 只能提供某种成分占优势的大概的概念。
➢ 为了还原被鱼类吃下的饵料生物的重量,可以利用水生生 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的资料,上述的水生 生物样品是与收集鱼类营养样品时同时采集的。最好是同 “活体”的平均重量,也就是说用活体生物的重量,而不 是对固定了的生物称重所得的“湿”重量。也不要用消化 道中未被消化的完整的个体来求平均“活”重。一般应从 同一水域、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采集的水生生物样品中, 取出足够数量同一体长、同一年龄的个体称重所得。
鱼类的食性是如何区分,你弄清楚了吗?
鱼类的食性是如何区分,你弄清楚了吗?一、淡水鱼类的栖居水层鱼的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就四大家鱼而言,它们的栖居水层就有不同:鲢鱼生活在水体上层,性情急躁、活泼,行动敏捷。
鳙鱼、鲂鱼和鳊鱼生活在水体中上层,性情温顺,活动迟缓。
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
青鱼、鲤鱼和鲫鱼则栖息在水体底层,它们喜欢觅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虫和水蚯蚓等水生动物。
鱼的种类不同,适宜生长的水域不同,摄取食物的水层也不同。
水域可分为上、中、下三层。
鲢鱼,鲌鱼,鳙鱼多在水的上层寻找食物,草鱼,鳊鱼,多在水的中层找食物,鲫鱼,鲤鱼,青鱼,鲶鱼在水的底层摄食。
二、淡水鱼类的幼鱼食性大多数鱼类的幼鱼食性基本相同。
从鱼卵中孵出的鱼苗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
幼鱼开食时,觅食小型的浮游生物以及豆浆、熟蛋黄水等。
随着小鱼的生长,开始觅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水生生物以及人工投饵。
三、淡水成年鱼类的食性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
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
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1.浮游生物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
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此类鱼,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
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
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
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以及小蚊虫,轮虫,桡足虫,枝角类虫等。
其实,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很多,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如:鲢鱼,鳙鱼),小杂鱼是以咬食方式来吃食的。
2.底栖(水底)生物食性: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青鱼和鲤鱼即属于此类鱼。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健康监测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健康监测养殖渔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于养殖鱼类的健康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养殖鱼类健康监测的重要性、方法和一些常见的监测指标。
一、养殖鱼类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养殖鱼类健康监测是确保养殖鱼类生长发育正常、养殖环境良好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养殖鱼类进行健康监测,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的病害问题,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养殖鱼类健康监测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经济损失,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养殖鱼类健康监测的方法1. 观察与记录观察是最基本的养殖鱼类健康监测方法之一。
养殖人员应经常观察鱼类的行为、食欲、呼吸状况等,记录发现的异常情况。
通过观察和记录,可以及时察觉鱼类的异常症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鱼类的健康。
2. 体外检测体外检测是常用的养殖鱼类健康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鱼类的体液、组织或鳞片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获得详细的健康信息。
体外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生化指标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病原学检测主要是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确定鱼类是否感染疾病。
生化指标检测可以通过检测鱼类体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血糖、血浆脂肪等,评估鱼类的健康状况。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鱼类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基因表达,来评估鱼类的免疫能力和健康水平。
3.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养殖鱼类健康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水质监测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硝酸盐等指标的监测。
养殖人员应定期采集水样,使用专业仪器对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及时发现并调整不良的水质问题。
三、常见的养殖鱼类健康监测指标1. 鱼类体重和长度鱼类的体重和长度是判断鱼类生长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鱼类的体重和长度,可以评估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发育情况。
2. 食欲和摄食量鱼类的食欲和摄食量反映了其生理状况和消化吸收功能。
观察和记录鱼类的食欲和摄食量,可以及时发现鱼类的食欲减退或者摄食异常,判断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水产养殖中的"望、闻、问、切"
接判 断的情况 下,借助辅助器械 、仪器设备等手段对 病 鱼 内脏 器 官 和养 殖 水 体进 行进 一 步 检查 和 测量 。 “ ”有 “ 切 二切” ,即:一切鱼、二切水。
一
切鱼 :指对鱼 体进行解剖 ,通过观察鱼体 内部
器 官所 显症状 来判 定鱼病及病 因。解剖 的顺序一般是 先将 鳃盖剪 开,看鳃丝 是否完整 ,是否糜烂 、变色 , 是否 充血 出血 ;再将腹 部剪开 ,观 察肠 道是否 正常 ,
三 、 问
1 溶解氧 .
克/ 升。
溶解氧是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最重要
的指标 。一般情 况下,养殖水体溶解氧 不能低于 3 毫
2p 值 .H
就是 指酸碱 度 。一般 情 况下 ,养 殖水
“ 问”就 是 了解 、询 问的意思 。问的 目的是 为 了
体 正常水质 的 p 值为 7 0 . 。p 值 过高 ,会 直接 H . ~8 5 H
《 业水质标准 》 的对照 分析来判 定水质 的好坏 ,从 渔 而找 出病害发生 的根本原 因。一般情况下 ,对养殖生 产有着重要意义 的水体指标主要有 以下几项 :
三望池塘环 境:就 是察看 池塘水 中是否有残渣剩 饵 ,四周 是否有 杂草、污物 、敌害生物,进 排水是否
通 畅,水源 是否存在污染等 。
二 、 闻
“ ”诊相对 简单 ,就是 嗅闻池水及 患病鱼体 气 闻 味 。正常情 况下 ,养 殖水 体应 该是 无味 或略 带鱼 腥 味,但在 工农业 污染、水质 恶化或鱼病大规模发生期
间,腥味较浓或 发出腥臭 、恶臭 等其 他异 味 。对 于患 病 的鱼体 ,细菌性 、病毒性鱼病腥臭 味较重 ,寄生虫 性鱼病异味较轻 。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正确判断鱼类摄食情况的意义为池塘饲料投喂提供参考。每餐投喂量的确定。不同月份正常日投喂率的确定。开始投料时机的判断。加料时机的判断。投饵机的应用。投喂间隔时间的确定。饲料品种和粒径的选择。
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为池塘水质调节的指标。水质状况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为增氧机应用提供参考。是水质污染状况的判断指标。
01
鱼在水面下吃食,在水面上形成不同程度的波纹。解析:秋冬季,温度变低后,鱼群在水面下吃食游动,而形成水面波纹。可通过波纹的大小来判断鱼的摄食强度。
02
池塘水纹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5.其它
生产中还可以通过观察鱼吃食时间长短 变化,生长速度,鱼体肥满度等来判断鱼类的摄食情况.
摄食情况判断在生产上的运用
鱼群面积和厚度的大小鱼群面积的变化每一餐投喂过程,食场区域鱼群面积相对刚开始投喂时变小。解析:正常的摄食状况,鱼群面积的变小,说明不少鱼已经吃饱,并开始散去。“7~8成鱼吃饱”之鱼群面积判断法(经验法):在吃食的过程中,如果食场区域鱼群的面积减少至刚开始吃食面积的30%以下时,即可停止投料。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2.鱼类摄食行为
鱼类争食的速度(变化)鱼类游动、争食猛烈程度变缓解析:鱼吃饱,摄食欲望下降,是一种正常的摄食状态。体质的下降。(水质和疾病)
吃食动作(变化)头浮上水面(朝上)争食转变为头朝下(尾朝上)吃食。解析:鱼逐渐吃饱后,吃食欲望减弱,动作变得迟钝正常的摄食状态。在摄食的过程中,不少鱼逐渐地由食场区域向外游动。解析:鱼吃饱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食场的低氧区向食场外的高氧区游去。“7~8成鱼吃饱”之鱼群动作判断法:在吃食的过程中,有20%的鱼群从食场区域向外游动时,即可停止投喂。
基于鱼体运动特征和图像纹理特征的鱼类摄食行为识别与量化
#期
黄志涛$等#基于鱼体运动特征和图像纹理特征的鱼类摄食行为识别与量化
ZZ
取鱼体的速度%转 角 等 鱼 体 运 动 特 征 及 ! 种 图 像 纹 理 特征$通过两种特征的结合$能够准确量化鱼群摄食行 为$从而对鱼群摄食行为进行检测识别$为解决水产养 殖中的精准投喂问题提供基础支撑&
#!材料与方法
.com.c!n.!在Al水l产R养i殖gh过ts程中Re$s鱼e类rv投e喂d.量的控制是一个备
受关注的问 题$鱼 群 摄 食 情 况 会 直 接 影 响 鱼 体 生 长 发 育状况)#*&饲 料 投 喂 量 过 少 会 影 响 鱼 类 的 正 常 生 长$ 过多除了会造成浪费还会引起水质恶化及加重系统负 荷等问题$不利于鱼类生长)"AZ*&目前鱼类投喂方法仍 然以人工及 机 械 定 量 投 喂 为 主$但 鱼 类 摄 食 欲 望 会 随 着水体环境 因 子 的 变 化 而 改 变$饲 料 的 精 确 投 喂 量 难 以获得)BA!*&因此$如何实现精准投喂是水产养殖中亟 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福利化养殖面临的重要挑战&
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一种非入侵型且稳定性较好 的行为观察 技 术$已 经 成 为 精 准 投 喂 控 制 的 重 要 研 究 手段)<A?*&在水产养殖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 鱼类摄食行 为 进 行 观 察 和 量 化$为 鱼 类 的 精 准 投 喂 提 供技术 指 导& 目 标 跟 踪 是 计 算 机 视 觉 技 术 的 常 用 方 法$但在对鱼类摄食行为进行量化的过程中$多目标跟 踪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鱼体数量较多时$鱼 体间易 发 生 重 叠$这 可 能 会 导 致 目 标 鱼 体 的 跟 踪 失 败)X*&
从六个方面看鱼类的饮食习惯
从六个方面看鱼类的饮食习惯一、食性的种类1、草食性以摄取水生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的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鱼、鳊鱼、团头鲂等。
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以及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为主,也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典型的如鲢鱼、鳙鱼,花鱼骨、铜鱼等,3、鱼虾类食性以摄取鱼虾等游泳生物为主,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善游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情凶猛。
所以,又称凶猛鱼类或掠食性鱼类,如淡水中的鳡鱼、鳜鱼、鲶鱼等。
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取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主食。
这类鱼有的采食水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在淤泥中的动物。
5、浮游动物食性摄食浮游动物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鳙、鲋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会主动捕食。
6、腐屑食性以吸取或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水草等植物上附着的腐屑中的小型底栖类动物,典型的是鲴类和鲮鱼。
7、杂食性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其代表主要有鲤鱼、鲫鱼、泥鳅。
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鱼类的摄食方式和食性有密切的关系。
而同一食性的鱼类摄食方式不完全相同,这和摄食鱼类的生态特性及环境特点有关。
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大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例如鱤鱼能很快发现食物和追上食物,并且紧紧咬住食物的口部结构。
有些凶猛鱼类则采取伏击方式,例如鲶、乌鳢、狗鱼等,平时潜伏在底部或草丛中,当食物对象进入伏击区时,一跃而出先把食物横向咬住,然后从头倒吞下去。
有很多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取得食物,故称为滤食性鱼类。
这类鱼主要依靠鳃耙结构的特点,被动地选择不同大小的食物,鲢鳙属于此类。
有一些小型鱼类,如鲌鲦等则是主动摄食浮游动物。
当发现有浮游动物在水体的表面时,会不顾一切地捕食。
摄食水底生物的鱼类,如鲴类用锐利的角质口缘刮取附着在水下的藻类,东方鲀类则用板状齿咬下附着的贝类,摄食底埋生物的鱼类,有的用挖掘的方式取食,如鲟用吻部掘出底泥后,吸取摇蚊幼虫等小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