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1baa2e20b52acfc789ebc98b.png)
一、语法翻译法
• 主要特点: • A 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 B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 C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 D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
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 成就: • 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
•
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语法知识扎实。
四、功能法
•
缺点:
• A 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教 学内容,具有一定难度。
• B 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存在实际操作的困 难。 • C 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难以准确把 握。 • D 难以真正达到课堂交际化的程度。 • E 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教学法的 要求。
• A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 B 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 • C 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五、任务教学法
• • 优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较高。
•
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 缺点: • 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 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
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 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或历史比较语言 奥伦多夫(德) 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贝立兹(德) 帕莫· 艾盖尔特 (英) 弗里斯(美) 埃比(美) 语音学 和科学的连贯语 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https://img.taocdn.com/s3/m/316304096c85ec3a87c2c552.png)
教学法的定义
教师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教学方 法或教学方式。
1.语法——翻译法
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 盛行于18世纪末 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 同一类方法。它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 文这类死的语言,后来用来学习现代外语(本 世纪初,这种教学法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 占主导地位。我国解放初期的外语级学,特别 是俄语教学,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4.以话语教学为基本单位。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6.对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一定的容忍 度。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 7.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功能为纲学以致 用。 8.多种教学手段:教材、辅导读物、磁带、挂 图、录像、电影、电视等。
评价
基本特点
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 的语言, 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 过时的例句为主。 2.词汇教学通过“词表”孤立进行。 3.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 4.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
5.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 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 况。 语法教学内容是词与词的组合规则,主 要讲词的形态变化,对复杂语法现象做 详尽的解释。 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 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
3.功能法
又称社会交际法。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 培养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 产生于20C70’S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跟我学》《Follow Me》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功能主义 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 会交际。语言学不应只研究语言的形式,更应 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及语言在社会交 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的教学目 的不仅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能正确的运用 语言,更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得体地运 用语言。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ffa96e77a417866fb84a8e83.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语法翻译法(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1.又称“法”或“法”,是以系统的知识为纲,依靠,通过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能力的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第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2.强调对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发展,能较好的培养能力和能力,体现了性派的教学特点。
3.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语言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知识词汇的和形式。
因此,通过两种语言的和关系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言。
4.语法翻译的心理学基础是18世纪的心理学(德。
沃尔夫)5.20世纪中期经过改革发展为“近代语法翻译法”加强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的综合教学。
主要特点是:A.以理解目的语的语言、培养能力和能力以及发展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和教学。
B.以系统的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的分析,学生,练习,加以。
C.词汇的选择完全由决定,用的生词表进行教学,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D.用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手段、手段、手段。
E.强调学习规范,注重,阅读文学。
不足:A.忽视教学和教学,缺乏能力的训练。
B.过分依赖和手段。
C.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不注重。
D.教学枯燥无味,过深过难。
E.最根本的是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
直接法1.直接法又称“法”或“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主要是国和国。
这是与语法翻译法对立的教学法。
2.主张以教学为基础,按习得的过程,用语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而不依赖语,不用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语言的运用是靠和而不是。
3.产生背景:当时语言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对欧洲几种主要语言做了比较全面的和,不同语言的和并不存在完全等值的关系,动摇了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当时学的发展,的制定为教学创造了条件。
4.直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一样,是与的直接联系,否认在期间的作用。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0b2600ecfc789eb172dc8d2.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第二语教学法流派⏹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功能法(交际法)1、语法翻译法⑴产生背景⑵基本特点⑶分析评价⑷应用提示⑴产生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⑵基本特点⏹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2、直接法(自然法)⏹⑴产生背景⏹⑵相关理论⏹⑶基本原则⏹⑷训练方法⏹⑸分析评价⏹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3cc71220740be1e650e9aeb.png)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
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 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
交际法(功能法)、任务法
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功能法) 代表教材《跟我学》 时间:20世纪70年代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
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 荷兰]范埃克
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时间:
20世纪60年代 美国
代表人物:[美]卡鲁尔
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等
主要特点
A.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内化 语言的知识体系,反对动物型的刺激—反应的学习。 B.在理解、掌握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 的练习。反对机械模仿、反对过多讲解。 C.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教学实施的特点
老师的教学以表演为主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学以任务为基础
教师设计场景,指挥学生活动。
学习、使用语言项目的时间各占50%
引入真实的交际进课堂 (关键是创造合理的信息差)
教材编写与功能大纲
教材编写: 考虑功能与形式的复杂关系
原则: 急需先学、由易到难
大纲:评价Fra bibliotek贡献A.更多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教学, 扩宽了语言教学理论研究的思路。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理解和有意义的操练
B.从不同的教学流派中吸取了有益成分,克 服了片面性。
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 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认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 须进一步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9717a3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7.png)
第八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某个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和特点、基本的教学过程等。
要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某个教学法的优缺点作出适当的评论。
1. 语法一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一翻译法又称" 传统法", 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 外语教学法。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并用, 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知识的讲授学习第二语言。
语法一翻译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法,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这类死的语言, 帮助人们学习古代" 经典", 增长知识和智慧。
后来用它来学习活的语言,经过理论的总结和阐释, 成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G.OllendOrff )。
语法一翻译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源, 语言和思维也是同一的。
既然人类有共同的思维规律, 其语言规律( 语法) 也是共同的, 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词的搭配也是一样的。
各种语言词汇的差别只是发音和书写形式的不同而己, 这就是翻译的基础所在。
因为人类的思维规律相同, 所以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进行一一对应的翻译。
另外, 传统语言学重视语言规范, 注重定出各种语言规则, 并要求人们按照这些规则来使用语言, 这也为语法一翻译法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奠定了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联想心理学。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而这种集合则主要是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的。
比如, 记识一个外语单词就是把它跟母语的单词联系起来。
语法一翻译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 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 外语的基础。
语法一翻译法主张, 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然后通过翻译练习巩固语法规则, 只有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才能阅读、翻译目的语原文。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dbc6a434172ded630b1cb6e5.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1.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
包括:(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2)教学目标(3)教学原则(4)教学内容(5)教学过程(6)教学方法和技巧(7)教学手段(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9)评估方法1.1教学途径类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2. 三大教学法流派2」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1)语言派(功能一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3)教学步骤(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5)成就和不足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1.传统教学法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
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3)教学步骤讲解语法词汇一>翻译练习->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4)主要特点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d9ebb2e014791711cd7917ea.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_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
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践经验,并在当时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法体系。
语法翻译法是为培养阅读能力服务的教学法,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重视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语音、词汇、语法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二、直接法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
十九世纪语音学的建立和发展为直接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直接法主张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强调模仿,主张用教儿童学习本族语言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的方法来学习外语,教学过程是一句话一句话听、模仿、反复练习,直到养成语言习惯。
教学中只用外语讲述,广泛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是在教活语言,特别是在培养口语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的地方,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对文学的修养不够注意,对许多语言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78175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0.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以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关系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不同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教学法是指在教授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时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些流派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而形成,并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语言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语言交际法是一种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该流派关注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鼓励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来提高语言能力。
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相比,语言交际法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加强调交际功能和交际策略的培养。
2. 任务型教学法(T 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习者提供具体任务来促进语言学习。
该流派认为学习者通过解决真实的语言任务,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强调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 词汇教学法(Vocabulary Teaching, VT)词汇教学法是一种专注于词汇学习和教学的教学方法。
该流派认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通过有目的地教授和练习词汇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词汇教学法注重词汇的系统性教学和练习,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运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
4. 学习策略教学法(Learning Strategies Teaching, LST)学习策略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培养的教学方法。
该流派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使用,通过教授和训练学习策略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
![2.2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c8b5a469dc5022aaea0043.png)
四、功能法
主要特点: • (1)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 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 (2)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 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 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 (3)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 实交际的语言环境。 • (4)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缺点: • A 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 谈的不对的。 • B 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作用,有时反 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 C 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 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 D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或历史比较语言 奥伦多夫(德) 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贝立兹(德) 帕莫· 艾盖尔特 (英) 弗里斯(美) 埃比(美) 语音学 和科学的连贯语 法
直接法(改革 法、自然法)
19世纪后半 叶(西欧) 20世纪40— 50年代(美 国)
听说法(结构 法、句型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华生) (强调先搞清语 言的结构) (刺激—反应—强化)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 时间地点:19世纪后半叶西欧 代表人物: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
尔特(英)
•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 主要特点: A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 • • B 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C 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D 以模仿为主。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资料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e65b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d.png)
• 5.交际法(功能法) 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
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 教学法。
4)基本原则
a.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b.语言和情景相结合。视听法从日常生活情景中选 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 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c.整体结构感知,视听法通过一组组图象和一段段 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 中被整体感知。
d.听说先于读写,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
• (2)语言能力
• 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 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 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引导学 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 训练方式:识别性训练、挑选图片训练
• (3)语言运用/行为 • 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
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⑷实际运用,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在模拟真 实的交际情境中,根据交际的需要和目的,自由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5)评价与反思
(1)交际法明确提出了培养交际能力这一语言教学 的根本目的;
(2)提出功能意念范畴,并依此制定了教学大纲,突 破了以结构为纲的传统观念。
(3)强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提出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⑵相关理论
• 语言学 •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
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 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 学的新原则。
•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c162d0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73.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基本原则和特点: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
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
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
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
C、练习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主要成就: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
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主要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
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
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A、直接联系。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
教学目标是口语。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总结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feacd2580216fc710afd6d.png)
第二语言教学法
“教学法”在汉语使用中的多种含义 ⑴ 指整个学科理论和实践,成为学科的名称,如:外语教
学法。 ⑵ 指某一教学法流派,如:听说法、交际法。 ⑶ 指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如:归纳法、句型替换法。 ⑷ 指教学的技巧,如:板书法、演示法。
2
语言教学法(吕必松)
• 长处: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 语言学习的感觉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 3在教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 • 不足: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缺少分析和
归纳的东西。 • 2强调口语的训练,忽视了阅读训练。 • 3更重视形式。 • 思考:听说法和视听法的异同点?视听法和听说法相比较,
克斯利 。 • 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
注重形式语法。
• 它的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学原则
• 1直接联系的原则:直接法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建立语言与 外界经验相联系。
•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口语教学是入门阶段的主要手段 和目的。
• 3句本位原则:教外语从句子入手,以句子为单位,整句 进,整句出。 直接法十分重视句子中的单词和语音教学。
一 语法——翻译法(学业性教学法)
• 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盛行于18世纪末。
• 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 类方法。
• 最初用来学习古希腊文和拉丁文 ;后来用来学习现 代外语 。
• 主要面向有一定第一语言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学 生,故用于中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
• (一)基本特点 • 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 所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c85dd583b3567ec102d8ad6.png)
? 认为人天生就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外语的语言能力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强调多做表达思想感情的练习,反对无意义的机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则,运用规则。
? (3)语言运用/行为
? 这一阶段培养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真实的交际能力。
? 练习形式:
多种练习的交谈、话题讨论、叙述口头作文和专题发言、论述、作文。
《说什么和怎么说?》
表达方式 说明
请(你、您)……
到这儿来一下
给我看一看
帮个忙
倒杯水
把门关上
把灯打开 日常对话中常用,在左边的句子之后还可以说:
怎么样
可以吗
行吗
好吗
好不好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 语法——翻译法
? 直接法
? 听说法
? 认知法
? 功能法 (交际法)
? 1、语法翻译法
? ⑴产生背景
? ⑵基本特点
? ⑶分析评价
? ⑷应用提示
? ⑴产生背景
? 发展线索
? 5.交际法(功能法)
? (1)纲领性文件
? (2)相关理论与概念
? (3)交际法的特点
? (4)评价与反思
? ⑴纲领性文件
? 1971年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讨论制定欧洲现代语言教学大纲;
? 1975年完成了欧洲主要语言的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入门阶段》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初阶》;
? 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927年提出“发生认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 教学过程。
•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
代表人物是贝立兹。
• 他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的语言能 力的培养。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时间地点:19世纪后半叶西欧
•
代表人物: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
尔特(英)
•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主要特点:
• A 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 B 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 C 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 D 以模仿为主。
• E 用归纳法教授语法的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言同出一派)
官能心理学 或联想心理学
直接法(改革 19世纪后半 法、自然法) 叶(西欧)
贝立兹(德)
语音学
联想主义心理学(强
帕莫·艾盖尔特 和科学的连贯语 调语言和客体的直接
(英)
法
联结)
听说法(结构 法、句型法)
20世纪40— 50年代(美
国)
弗里斯(美) 埃比(美)
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 代表人物:弗里斯(美),埃比(美),拉多 (美)
•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 的结构
•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 强化,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特点:
• A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 B 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 C 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 D 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 E 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 F 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 重点。
• G 有错必纠。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优点:
• A 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
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优点:
• A 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教学的新方法。
• B 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 C 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 D 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的联系。
一、语法翻译法
• 主要特点: • A 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 B 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 C 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 D 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
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 成就: • 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 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语法知识扎实。 • 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较高。 • 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学生的错误有较大容忍度。 • (6)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教材,循序渐进地
组织教学。 • (7)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
• B 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 C 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 D 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缺点:
• A 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 B 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 C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强调先搞清语
(华生)
言的结构) (刺激—反纪70年 代(西欧)
威尔金斯(英) 亚历山大(英)
威多森(英) 范埃克(荷兰)
20世纪80年 伯拉胡(英) 代(英国) 纽南(澳)
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一、语法翻译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概括版
备考提示
• 本章重点是了解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 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各教学流派的特点,了解优缺 点,从而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主要教学法流派一览表
名称
产生时间
代表人物
语言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语法翻译法 (传统法)
18世纪末
机械语言学
奥伦多夫(德)
或历史比较语言 学(认为所有语
• 缺点: • A 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
谈的不对的。 • B 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作用,有时反
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 • C 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
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 D 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 兵所采用的方法,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语法翻译法
• 缺点: • 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 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
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 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
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直接法”直接采用
目的语来教授目的语,所以又称“自然法”。
•
时间:18世纪末
•
代表人物:奥伦多夫(德)
•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
言同出一派
•
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 思考、概括等等。
•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
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
• D 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四、功能法
• 时间地点:20世纪70年代西欧 • 代表人物:威尔金斯(英),亚历山大
(英),威多森(英),范埃克(荷兰) •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四、功能法
主要特点:
•
(1)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
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 (2)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 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 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 (3)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 实交际的语言环境。
• (4)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四、功能法
• 主要特点: • (5)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