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题一 考点二 认识物质性质 理解物质变化
九上化学1-3单元重要知识点
九上化学1-3单元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汽油挥发、灯泡发光等。
判断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蜡烛燃烧(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判断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颜色、状态),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水的沸点是100℃(沸点)。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质软、有轻微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的产物: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 实验操作:- 收集两瓶空气(可用排水法或直接在集气瓶中装满空气)。
-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 实验现象及结论:-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汇总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汽油挥发、蜡烛受热融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火柴燃烧,铁生锈
2.课本p7三个实验: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的各种现象
有实验加强学生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性: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变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体现在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特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所体现的性质,比如颜色,状态,气体,硬度,沸点等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比如铁生锈,铜受潮变铜绿,碳在空气中燃烧变为二氧化碳并发光发热。
4.任何反应都要注明反应环境,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
比如,常温下水为液体,加热一定温度,水会沸腾,直至变为水蒸气。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考点归纳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的变化,只是在、和大小的改变。
比如:、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2)化学变化是的变化,也叫。
比如:葡萄酿酒、光合作用、木柴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等。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饱和联系区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变化的变化外观特征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
、和大小的改变联系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中变现出的性质,比如:、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另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比如:物质的、、状态、熔点、沸点和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比如:、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而“镁条燃烧”则是。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反映;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考点讲解考点1:判断物质变化【例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B【解析】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水的沸腾;形式:破裂、扩散、蒸发、凝结将蓝色块状的胆矾2、化学变化: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磨成粉末;汽油、酒精挥发;铁水铸成常陪伴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积淀物理变化 : 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
特点:没有其余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余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响)。
特点:①有其余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积淀②常陪伴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两种变化的实质差别:变化中能否有其余物质生成。
剖析蜡烛焚烧的过程蜡烛消融物理变化同时蜡烛焚烧化学变化发生蜡烛焚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消融,但消融的过程中却不必定焚烧木柴焚烧;你以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铁的生锈;往石灰石中加盐酸有气体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可以单单依照能否有显然的现象,而应当看能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许判断原物质的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响,物理变化也可陪伴有显然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为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物理性质确立: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物理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固性、酸性、碱性等化学性质确立:经过化学变化可知化学性质内容:可燃性,复原性,氧化性,稳固性等注意:一般描绘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拥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能够焚烧,糖能溶解与水。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知识点汇总物质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改变,经历从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或几种新物质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中,学习物质变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中与物质变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特点,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和测量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等。
物理性质的改变不会引起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新物质。
化学性质的改变会引起物质本质的改变。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和结构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物质的相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溶解、沉淀等。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后,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常包括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化学变化中,往往 begindoc物质会产生气体的释放、颜色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特征。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符号之间的关系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
一个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通常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反映了物质守恒定律的原理。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物质的数量比例,系数前面的化学符号表示了物质的状态,如(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物质会失去电子,还原物质会得到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物质被称为氧化剂,还原物质被称为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有两种基本类型:(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初中九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
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
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
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
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
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必备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物质的
变化及性质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为您提供的必备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及性质,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及性质,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初中化学中涉及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文档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一、物质的性质
1. 物质的分类: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无机物和有机物
- 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性质:
- 色、臭、味、密度等感官性质
- 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 酸碱性、氧化性等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 过滤、蒸发、结晶等分离方法
- 蒸馏、萃取、电解等纯化方法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方式:
- 物理变化: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或相态,但不改变其组成-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 物质的化学变化: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燃烧反应及其特点
-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点
3. 物质的能量变化: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光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
4. 变化速率和条件的影响:
-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浓度、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化学方程式
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组成: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平衡态和平衡常数
- 影响平衡的因素
以上是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变化过程,并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必考知识点归纳与解题技巧,收藏!
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必考知识点归纳与解题技巧,收藏!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知识归纳◆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伴随现象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考点总结★1、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要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
但有此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电灯通电会发光发热,但这一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只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停止通电后还是原来的灯丝。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如水结冰只能有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考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识归纳◆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需要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抗氧化性、还原性、活泼型、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考点总结★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物质的有些性质中,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眼、耳、鼻、舌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如溶解性等,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计算得知,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通过性质可以推断物质的用途,通过用途可以反推物质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改变
(1)物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改变,通常是物质的样子、状态发生改变。
(2)化学改变: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改变,改变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推断根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关系:化学改变过程中肯定伴随物理改变,物理改变过程中不肯定发生化学改变。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改变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改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改变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改变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这种能量改变常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讨论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处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处,物质的用处表达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
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根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育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学问的能力。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基本考点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外形、形状发作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随同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别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进程中一定随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进程中不一定发作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求发作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气息、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动摇性、不动摇性、生动性、氧化性、恢复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才干与综合考点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践运用考点)(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随同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质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贮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响释放出来的。
(2)应用化学反响失掉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展开化学研讨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物质的性质决议其用途,物质的用途表达其性质。
假定在运用物质的进程中,物质自身没有变化,那么是应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假定在运用进程中,物质自身发作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那么是应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求性考点)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剖析、归结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经过解答此类标题,培育同窗们看法事物和概括知识的才干。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透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涵义及推断(会推断和区分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推断,依照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用处;3.化学根本反响类型的断定;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分析与推断;5.燃烧及一般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应用;6.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推断。
近几年中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几乎是必考知识点。
命题通常以“以下各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是”方式出现,标题中的“各种变化”,一般都是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锅生锈等等。
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题比拟少见,相对较热的考点是物质的性质与用处关系的识别。
试题多为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用处,要求识别哪些用处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选择题,或者是要求识别哪种物质具有此种用处的选择题。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及其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多为“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推断反响类型”,或者是“给出几个反响物,按所要求的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复原剂的推断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常以“在XX(新情景)反响中,复原剂(或氧化剂)是”方式出现。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也是相对较热的考点,命题多为跟燃烧与灭火有关的现实咨询题。
本专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方式调查,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4~10分。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图1-1○重点讲解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典例]生活中的以下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裂B. 牛奶变酸C. 铜器生锈D. 木柴燃烧[思路串讲]该题调查的考点是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要紧紧抓住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这一关键。
玻璃破裂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并无其他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本质为“酸”后的物质用处已不再同前,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器生锈即铜变为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灰烬生成,因而是化学变化。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归纳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2. 物质的变化2.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指物质发生新的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改变,如燃烧、氧化等。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如溶解、融化等。
2.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表示方法:反应物在反应物的右边,生成物在生成物的右边,反应条件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上方或下方。
2.3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单代换反应: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被另一种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原子替代。
•双代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 物质的性质3.1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态性质差异•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振动幅度小。
•液体:不固定形状,具有一定体积,分子之间有一定空隙和运动自由度。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空间较大,分子运动自由。
3.2 物质的可燃性和不可燃性•可燃性: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
•不可燃性:指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燃烧。
3.3 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性:金属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够传导电子。
•非金属导电性:非金属物质导电性较差,不能传导电子。
3.4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指物质在溶剂中能否完全溶解。
•可溶性:物质能够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不溶性:物质不能完全溶解在溶剂中。
4. 小结通过本文的归纳,我们对初三化学人教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知道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了解了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基本类型。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性质(稳定性)。
】物理变化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其它与杂质0.03(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空气是混合物,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