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3 乌鸦喝水 教案 第2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3 乌鸦喝水 教案 第2课时

乌鸦喝水第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出、见”2个生字。

2.学习第2、3自然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并能说出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3.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课内生字。

2.学习第3自然段,能说出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字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板书:乌鸦喝水),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一起来认读一下词语吧。

(出示词语)乌鸦办法到处旁边许多放进升高找来找去2.复习文意: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忆乌鸦遇到的困难。

预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给我们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却因为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水,很着急。

(板书:找水喝、喝不着)3.导入新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一看小乌鸦喝着水了吗?它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游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回顾,对本课继续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

二、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1)正确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并能说出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2)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2.探究活动(1)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喜悦的心情。

①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乌鸦有没有想出办法。

预设:想出办法来了。

(师板书:想出办法)②此时的小乌鸦会是怎样的心情?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第2自然段。

预设:开心、快乐。

点拨:朗读第2自然段时,“想出办法来了”可以读得轻快一些,重读“办法”,可以适当配上微笑的表情读一读,感受乌鸦的喜悦。

(2)初步了解“办法”,体会乌鸦视察细致。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乌鸦想出的办法是什么?预设:往瓶子里放小石子使水位升高。

②乌鸦借助了什么工具让瓶子里的水升高?请你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3《乌鸦喝水》(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3《乌鸦喝水》(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3《乌鸦喝水》(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情节。

3.了解乌鸦的生活习性和饮水方式。

能力目标1.提高听说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学会观察细节,进行简单的信息整理与表达。

3.培养对自然生态的兴趣,促进学生关爱动植物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故事背后的寓意。

2.进行语言表达,描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难点1.抓住故事的主线,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2.理解乌鸦的生活习性以及饮水方式,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准备1.课本《乌鸦喝水》2.课件或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乌鸦形象3.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通过谈论动物、自然等话题,引导学生对故事主题做简单猜测。

2. 导入新课呈现课文《乌鸦喝水》,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预习课文内容。

3. 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询问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线索。

3.分组讨论,让学生描述乌鸦的生活、饮水方式等,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4. 拓展活动1.观看关于乌鸦的视频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乌鸦的知识。

2.分组展示,让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5. 总结反思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绘制乌鸦的生活图。

3.写一段话描述乌鸦饮水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去理解课文背后的道理和意义。

同时,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以上是对《乌鸦喝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不仅仅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3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3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3篇)《乌鸦喝水》第二课时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

2、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用“渐渐”说句子。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要使学生明白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

2、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1、指名读下面的词语:许多办法口渴喝水到处怎么找水旁边2、读全文,看两幅插图,仔细想一想哪些课文是描写哪幅图内容的。

⑴让学生自己动脑,边读边看边对照。

⑵指一名学生读全文,其他同学还是思考以上问题。

目的让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对课文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⑶小结过渡。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知道一只乌鸦找水喝的过程,那么它到底怎么喝到水的呢?我们逐段学习课文。

二、逐段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乌鸦怎样了?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会到书中、到句子中找答案。

会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⑵指名回答:理解“口渴”“到处”的意思。

“口渴”是乌鸦到处找水的原因。

“到处”说明乌鸦为了找水而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

从“到处找水喝”说明这只乌鸦口渴得很厉害,心里很着急。

过渡: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找到水了吗?⑶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认真观察插图,画出乌鸦喝不到水的句子,并想一想,你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

⑷读2-4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第2句话告诉我们,乌鸦找到水了,水在瓶子里。

②第3句话告诉我们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刚才让同学们画句子,应当画这一句。

让学生再观察图,看瓶子的形状结合句子理解。

瓶口那么小,把嘴伸进瓶里,根本够不到水。

看图口述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核心素养】统编版(五四制)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统编版(五四制)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统编版(五四制)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正确书写“出"字,并在语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乌鸦的智慧与坚持,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感受,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美德,如勤奋、思考、坚韧等。

重点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体会乌鸦的智慧与坚持。

难点引导学生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提炼出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品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1.词语接龙利用词语卡片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识字成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情境再现通过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或动画,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并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深度研读,思维启迪1.观察与分析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找出乌鸦发现石子的关键句,并思考乌鸦是如何从石子联想到喝水的方法的。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识字教学结合“旁”字的字义,引导学生拓展组词,丰富词汇量。

2.实验探究进行“石子入水"小实验,直观展示水面升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渐渐”的含义,并指导学生用“渐渐"仿说句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方法提炼利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梳理乌鸦喝水的过程,提炼出关键信息(如工具、方法、现象、结果),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4.创意发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其他帮助乌鸦喝到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情感体验,价值引领1.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根据乌鸦心情的变化(焦急—开心、喜出望外—喜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体会乌鸦的情感变化。

2.道理阐述引导学生讨论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悟。

教师总结并板书:“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强调面对困难时应具备的品质。

13乌鸦喝水第2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3乌鸦喝水第2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3乌鸦喝水第2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乌鸦喝水》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 教育学生要有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乌鸦喝水》的PPT或图片。

2. 学生自带的图画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故事《乌鸦喝水》的PPT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故事《乌鸦喝水》,让学生注意故事中的细节。

2.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如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等。

三、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如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绘画表达(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表达。

2. 学生可以画出乌鸦喝水的场景,或者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乌鸦解决问题的画面。

五、故事复述(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复述故事。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 教师鼓励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改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编写故事。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13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1.自己朗读课文。

你从乌鸦的身上学到了什么?2.练习复述故事大意。

3.个别展示。

二、认读生字1.发现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1)通过“比较法”认记生字。

如:找—我、鸟—乌、力—办。

(2)用猜字谜或编顺口溜的方法识记生字。

如:力走一边(边),井走前进(进)。

2.巩固识字。

(1)组词竞赛。

如法—办法、法院、法律、遵纪守法、法规、方法……可将学生口头组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多次重现“法”字,便于学生识记。

(2)游戏认字。

“击鼓传花”,鼓停花传到谁的手中,谁就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3.再次朗读课文。

在读书中进一步加深对生字、新词的记忆和理解。

三、写字指导1.课件出示要写的5个生字。

2.指读、书空。

3.指导书写。

(1) 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重点指导“多”“出”两字,课件展示书写的笔画笔顺。

只:上边是“口”,第三笔在横中线上。

第四笔为撇,第五笔为点。

石:独体字,与“右”相区分。

第二笔撇写得长些,“口”要扁。

多:上下结构。

上半部分要写得稍小,下半部分写得稍大。

两个部分看上去要对称。

出:,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见:独体字。

外框要写得细长一点,不要太宽大。

四、布置作业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预习下一课。

五、安全教育下课时同学们在走廊不要大声喧哗,右侧通行。

板书设计乌鸦喝水水不多瓶口小想办法放石子喝不着→喝着了教学反思1.先通过观看图并动手画乌鸦的外形,形象地记忆“乌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由“乌”“鸟”两个象形字的对比以及教师对这两个字的造字法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喝不着、瓶口小、渐渐),利用板书的形式把生字复现。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乌鸦在喝水过程中的心情,体会乌鸦的聪明能干和肯动脑筋的精神,使三维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3.新课标主张语文阅读应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

《乌鸦喝水》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师应启发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实验,敢于质疑,学会更为客观地认识事物。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 喝到水的,好吗?
实 践 体 验
四、拓展延伸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 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第一种:插个吸管,就可以喝到了。麦秆、 草枝,只要里面是空的就可以吸水。
第二种:用翅膀拿起来仰着头喝就成了。 第三种:把水倒在杯子里,慢慢喝。 第四种:把瓶子的水倒在一个小水坑里就可 以喝了。 第五种:在瓶子一侧刨个小坑让瓶子倾斜。 第六种:用带叶子的树枝蘸水。
乌鸦看 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 水 。
一只乌鸦口渴了—— 乌鸦找呀找呀,终于——
三、明白道理
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 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 才想出办法来的?
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 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
(善于观察)
是什么样的石子? 有多少?
这真是一只—— (聪明的乌鸦)
大声朗读课文,想 象并体会一下乌鸦 的心情变化。
六、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 爸妈妈听。 3.读一读《伊索寓言》 或者有关乌鸦的故事。
七、结构梳理
乌鸦喝水
口渴
到处 找水
看见 水少、瓶口小
放石子 喝到水
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 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
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13 乌鸦喝水
第2课时
一一、、导新入课新导课入
乌鸦 旁边 石子 看见
到处 许多 放进 一只
办法 想出 找水 升高
朗读全文。思 考:乌鸦是怎 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 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 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 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 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13.乌鸦喝水(课件)(第二课时)

13.乌鸦喝水(课件)(第二课时)

实验准备: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一些小石子 实验过程:将小石子一颗一颗放入瓶中,观察水位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位逐渐上升,最终乌鸦喝到了水 实验结论:乌鸦通过投掷小石子使水位上升,从而成功地喝到了水
实验目的:探究乌鸦能否通过投石子使水位上升 实验过程:乌鸦将石子投入瓶中,水位逐渐上升 实验结果:乌鸦成功喝到了水 结论:乌鸦通过投石子使水位上升,证明了它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了本节课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如乌鸦的特点和喝水的方法等。
背诵课文《乌鸦喝水》
搜集与乌鸦有关的故事或成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 习性
实验结果:乌鸦通过将石子放 入瓶子中,使水位上升,最终
喝到了水
实验结论:乌鸦通过改变瓶子 中的水量,实现了喝水的目标
水的密度 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分子结构 水的其他物理特性
乌鸦的嘴巴较 大,能够轻松
地啄取石子
乌鸦的舌头灵 活,能够将石 子放入嘴巴中
乌鸦的消化系 统强大,能够 消化石子中的
水分
乌鸦的羽毛能 够吸收水分, 帮助它更快地
实验目的:探究乌鸦喝水实验中的 变量
实验过程:展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 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材料:水、石头、乌鸦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
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明白乌鸦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了本节课的生字词,包括“乌鸦”、“渴”、“喝”等。
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如“如果……就……”和“因为……所以……”等。
实验材料:确保所有材料相同, 避免因材料差异导致实验结果 不同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会写“乌、鸦”等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乌鸦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并会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乌鸦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乌鸦喝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它用了什么方法?(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乌鸦的聪明才智。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两遍。

(2)熟读课文,思考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四、板书设计《乌鸦喝水》1. 生字词:乌、鸦、喝、水、瓶、石、渴、办法2. 乌鸦的聪明才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乌鸦的聪明才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合作探究”环节中的第二个小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它用了什么方法?”这个环节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还涉及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乌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乌鸦的特点。

(2)教师导入新课:《乌鸦喝水》。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乌鸦口渴找水喝,遇到瓶子里的水很少,它想方设法喝到水的故事。

(3)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乌鸦将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位上升,从而喝到了水。

(5)教师提问:从乌鸦身上,你学到了什么?(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放弃。

4.巩固拓展,提升认知(1)教师出示句子:“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指导学生用“口渴”造句。

(2)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5.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6.布置作业,实际演练(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想象乌鸦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乌鸦喝水口渴→找水→想办法→喝到水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研读课文,深入分析”环节中的问题设计。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乌鸦喝水》第二课时篇1一、课时要求: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三、教具: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四、教学形式: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2、新授: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⑶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

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

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句子)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一上 课文13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

一上 课文13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 )
统编小学语文家常课一(上)PPT
13 乌鸦喝水
乌:乌鸦 找:找到 旁:旁边 法:办法 进:进入
乌黑 寻找 身旁 方法 进去
乌木 找出 一旁 想方设法 进门
处:到处 办:办法 许:许多 放:放学 高:高兴
处处 办公 许可 放下 身高
远处 办事 不许 不放 跳高
乌:乌鸦 找:找到 旁:旁边 法:办法 进:进入
出:长竖伸出头,竖折有变化。
齐读第1自然段 “到处”读慢一点;“怎么办呢”的“办” 读重一点。 自由读第2自然段 读出高兴的语气。 齐读课文 读课文,真心赞美乌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堂作业,我不怕
7分钟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ɡ jìnɡ
揖 深 圆, 拜 恭 敬。
——选自《弟子规》
乌黑 寻找 身旁 方法 进去
乌木 找出 一旁 想方设法 进门
处:到处 办:办法 许:许多 放:放学 高:高兴
处处 办公 许可 放下 身高
远处 办事 不许 不放 跳高
找水喝 怎么办 小石子 水升高
喝不着 想办法 放瓶子 喝着水
可以记一记
自由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不拖调。
当堂作业,我认真
9分钟

统编版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13 乌鸦喝水(第2课时)课件

统编版新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13 乌鸦喝水(第2课时)课件
13 乌鸦喝水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知道 课文讲了乌鸦由喝不到水到喝到水 的过程,那它是怎么喝到水的?今 天我们就一起去文中看看吧!
故事的起因
yì zhī wū yā kǒu kě le dào chù zhǎo shuǐ hē
一 只 乌 鸦 口 渴 了,到 处 找 水 喝。
着急
说明乌鸦飞了好 多地方找水喝。
瓶 子 里 的 水 渐 渐 升 高,
wū yā jiù hē zháo shuǐ le
乌 鸦 就 喝里你可以发现乌鸦有什么优点?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思考:小石子对于乌鸦喝水有什么帮助呢?
石头能够占据瓶 子里的空间,有水的 地方被石子占据了空 间,水就只能往上升。
8、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20:3020:30:177.14.2020Tuesday, July 14, 2020
但 是,瓶 子 里 水水 不不 多多,
pínɡ kǒu yòu xiǎo wū yā hē bù zháo shuǐ
瓶瓶 口口 又又 小小,乌 鸦 喝 不 着 水。
z怎ěn 么me 办bàn 呢ne ?
着急
请你结合课文说一说,乌鸦为什么喝 不着水呢?
原因有两个: 一是瓶子里的水并不多; 二是瓶子的瓶口太小了。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 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 探究以下问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觉得乌鸦身上有 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觉得乌鸦身 上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乌鸦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沉着冷静, 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所以我们遇到困难 时也应该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继续读课文,说说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
wū yā bǎ xiǎo shí zi yì kē yì kē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案)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 果。
归纳小结: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 总结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乌鸦喝水原理 的理解。
汇报人: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出实验主题。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导入:通过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出实验主题。
讲授新课: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展示PPT课件和 实验视频。
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理解乌鸦喝水的物理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教具:水杯、石头、乌鸦模型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实验视频等。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乌鸦喝水的物理原理,掌握 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探究 乌鸦喝水的过程,培养合作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回顾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出实验主题。

[同步备课]课文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课件)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同步备课]课文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课件)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 词汇解析: * “乌鸦”是一种黑色的鸟类,通常被认为是聪明的动物。 * “看见”表示看到或发现的 意思。 * “一个瓶子”表示这是一个单独的瓶子。 * “里面有半瓶水”表示瓶子里有部分水,暗示瓶 子没有装满。
● * “乌鸦”是一种黑色的鸟类,通常被认为是聪明的动物。 ● * “看见”表示看到或发现的意思。 ● * “一个瓶子”表示这是一个单独的瓶子。 ● * “里面有半瓶水”表示瓶子里有部分水,暗示瓶子没有装满。
阅读相关课外读物
完成课后练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题1中的问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2中的填空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3: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完成课后练习题3中的连线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4: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课后练习题4中的问题。
● 句子含义:该句子描述了一个乌鸦发现了一个瓶子,并且这个瓶子里有部分水。这可能是故事情节的 一部分,为后续乌鸦如何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 语言特点:该句子使用了简单的语言,适合儿童阅读和理解。同时,通过这个句子,可以引导孩子们 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
乌鸦可以学会使用人类的技术 来解决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如何解决的?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你是如何解决的? 乌鸦喝水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这个故事还可以应用到哪些场景中?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添加 标题
乌鸦的智慧:乌鸦通过投石子使水位上升,从而成功地喝到了水。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开 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析:这句话中的“喝着”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反复出现,强调了乌鸦喝水的方 式和过程。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课件)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课件)
1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课件)
目录
• 复习导入 • 学习新课 • 总结全文 • 拓展延伸
01
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语
01
喝水的“喝”
02
口渴的“渴”
03
水瓶的“瓶”
04
乌鸦的“鸦”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乌鸦口渴找水喝
成功喝到水 想出办法喝水
发现一个水瓶 喝不到水
02
学习新课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总结词:初步了解
与同学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总结词
互动交流,分享智慧
VS
详细描述
与同学交流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交流中,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这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还可以获得 更多的创意和启示。此外,与同学交流讨 论还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04
拓展延伸
思考: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做?
总结词
发挥想象,积极创新
详细描述
作为乌鸦,在面对口渴的问题时,可以尝试多种方法来 解决。首先,可以尝试向其他动物或人类寻求帮助,但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为这需要依赖他人。其 次,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寻找其他可行的 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尝试用石头或其他物品来辅助提 升水位,或者寻找其他水源。此外,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 创意。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同时,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动画,让学 生了解乌鸦的其他特点和习性,如乌鸦的智慧、乌鸦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13.乌鸦喝水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只、出、见”这三个字。
3.通过学习,明白遇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美观书写“只、出、见”2个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师、学生
活动安排
2.以读代讲,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1)因为瓶子的特殊性——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乌鸦即使看到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着急)。指导朗读。
(2)小乌鸦为什么这么着急呀?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指导读第1句话。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见”的第三笔撇和第四笔竖弯钩要挨在一起,不要写成“儿”。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布置作业:
1.做练习测
板书设计13.乌鸦喝水
课堂教学反思摘要(收获、困惑):
月日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意见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名朗读全文。
3.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读感悟,随文识字
1.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为什么会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办法来喝水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卡片:“到处”“找水”。)
(3)乌鸦这么辛苦到处找水喝,当他看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时,他的心情会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话。
(4)师生配合读这一自然段。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找呀找呀,终于——(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现,明白道理
1.这只口渴的乌鸦喝到水了吗?他是看见了什么才想出办法来的?
2.是什么样的石子?有多少?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3.乌鸦能喝到水,不仅因为他勤于动脑,还因为他——(善于观察)。乌鸦终于喝到了水,你们高兴吗?下面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体会一下乌鸦的心情变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全文。
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你们想做一次乌鸦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吗?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练习。
同桌配合:一人读课文,一人扮演小乌鸦,可以加动作。教师相机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一组或多组上台表演。
五、质疑问难,开拓思路
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你能帮助乌鸦想想别的办法吗?
学生互相交流,指名说一说。
六、指导书写
1.出示“只”“出”“见”这三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时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