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2讲:诗经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诗经讲解教案设计

大学语文诗经讲解教案设计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和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经》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1. 《诗经》的背景、特点和文学价值。

2. 《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诗经》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感情。

2.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经》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诗经》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经》产生的时代背景。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诗经》会成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二、讲解《诗经》的特点1. 诗歌形式:讲解《诗经》的诗歌形式,如四言、五言、六言等。

2. 诗歌题材:讲解《诗经》的诗歌题材,如爱情、战争、劳动等。

3. 诗歌风格:讲解《诗经》的诗歌风格,如清新、豪放、婉约等。

三、分析经典篇目1. 以《关雎》为例,分析其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2. 以《蒹葭》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讨论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经》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经》的魅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诗经》的背景、特点和经典篇目。

2. 提出问题:如何欣赏《诗经》中的诗歌?二、讲解《诗经》的文学价值1. 诗歌形式:讲解《诗经》的诗歌形式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诗歌题材:讲解《诗经》的诗歌题材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3. 诗歌风格:讲解《诗经》的诗歌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分析《诗经》中的思想感情1. 以《卫风·硕人》为例,分析其思想感情。

2. 以《周南·桃夭》为例,分析其思想感情。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选择《诗经》中的篇目,进行鉴赏和解读。

2.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鉴赏和解读心得。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经》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感情。

2. 布置作业:阅读《诗经》中的经典篇目,撰写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诗经优秀教案

大学语文诗经优秀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 熟读《诗经》中的经典篇章,理解其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

-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经》的内涵。

- 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诗经》的文学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诗经》概述- 《诗经》的历史背景- 《诗经》的分类与特点- 《诗经》的艺术成就2. 经典篇章赏析- 《关雎》- 《蒹葭》- 《硕人》- 《七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诗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诗经》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二、讲授新课1. 《诗经》概述- 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分类与特点。

- 分析《诗经》的艺术成就,如语言、形式、内容等。

2. 经典篇章赏析- 以《关雎》为例,分析其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朗读《关雎》,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结合《关雎》的内容,探讨古代爱情观。

2. 课堂提问:请学生分享对《关雎》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大家认为《诗经》有哪些艺术特色?2. 提出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哪篇经典篇章?二、讲授新课1. 经典篇章赏析- 以《蒹葭》为例,分析其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

- 引导学生朗读《蒹葭》,感受其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结合《蒹葭》的内容,探讨古代的离别之情。

- 课堂提问:请学生分享对《蒹葭》的阅读感受。

三、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经》的艺术特色。

2. 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阅读《诗经》中的其他篇章,并撰写一篇赏析文章。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

卫风· 氓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 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 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 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 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 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
《பைடு நூலகம்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 “六艺”之一。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收录周初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合乐歌词。 形式以四言为主,往往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不少作品成功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孔子论《诗》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 为政第二》)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第十七》)
卫风·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 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 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 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 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 兮,不可说也。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 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 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 在户;町疃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 可怀也。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 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 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 濛。仓庾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 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 旧如之何?

大学语文第2讲:诗经

大学语文第2讲:诗经
——《左传·昭公十六年》
地位:
五经之首 文学之源
五经之首
不学诗, 无以言。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 五经四书 • 今文经学 • 古文经学 •《毛诗传笺》 •《毛诗正义》 •《诗集传》
文学之源
➢ “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诗以言 志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温柔敦 厚
风雅传统
赋诗言志、修身典范、科考教参、爱情小抄
小子何莫学乎诗?
《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赋诗言志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
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齹赋《野有蔓草》(有美 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 子产赋郑之《羔裘》(邦之司直、 邦之彦兮 )。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 叔赋《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 是! 不是有事,其能终乎?”子游赋《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子旗 赋《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 不忘 ),子柳赋《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宣子喜曰:“郑其庶乎! 二三君子以君命贶起,赋不出郑志,皆昵燕好也……”宣子皆献马焉,而赋《我 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 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子产拜,使五卿皆拜曰: “……”
[清]《诗经原始》: “此盖学校久废不修,学者散 处四方,或去或留,不能复原平日之盛,故其师 伤之而作是诗。”
[宋]《诗集传》: “此亦淫奔之诗。”

大学语文诗经教案

大学语文诗经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语文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诗经》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 掌握《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 学会分析《诗经》中的典型篇章,理解其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文化知识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诗经》概述2. 《诗经》中的典型篇章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诗经》的起源、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经》能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二、讲授《诗经》概述1. 解释《诗经》的编撰过程、内容分类(风、雅、颂)。

2. 分析《诗经》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抒情性、韵律美。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关雎》作为典型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

2. 分析《关雎》中的爱情主题,探讨古代爱情观念。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经》中的其他篇章,如《蒹葭》、《桃夭》等。

2.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诗经》中的爱情、田园、战争等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诗经》概述和典型篇章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赏《诗经》?二、讲授《诗经》中的典型篇章分析1. 选择《桃夭》作为典型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等。

2. 分析《桃夭》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古代女性观念。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诗经》中的其他篇章,如《伐檀》、《硕人》等。

2.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诗经》中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主题。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经》中的优秀传统融入现代生活?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大学语文 诗经

大学语文 诗经
.句法: • 以四言为主搀以杂言。《诗经》的句型以 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二拍。如《周南· 关 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这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 当时入乐的节奏。当然,为了表情达意的 需要,这种句型往往有变化。《诗经》中 有一言,二言直至八言的句式。
一.诗经概说
(二)《诗经》的编集
• 采诗说:认为西周王朝依古制每年春秋两季派出 采诗官员到各地去采集民歌,以了解民情,“观 风俗,知得失。” • 献诗说:认为是天子为“听政”和“考其俗尚之 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 删诗说:是司马迁在《史记· 孔子世家》中提出来 的,认为《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 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此说不可信, 因为在孔子出生以前,各国通行的乐歌集,大体 已是三百篇之数。
(三)《诗经》结构和语言上的特点
1.章法: • 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复沓的章法正是围绕同一 旋律反复咏唱的形式。一首诗分为若干章,各章 字、句大体整齐划一,仅换其中少量词语。如 《秦风· 蒹葭》,在重复中仅换个别词语,写出了 白露从凝结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 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 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 的逐层加深。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3.字法:叠字、连绵词和语气词的大量运用。 • 叠字,就是两字重叠使用,又称“重言”。如“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周南· 桃夭》),用“夭夭”形容树枝弯 曲倾斜摇曳的样子;用“灼灼”形容桃花盛开十分鲜明的 样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雪霏” (《小雅· 采薇》)。用“依依”形容杨柳茂盛而且随风 飘拂的样子;用“霏霏”摹写霰雪纷落之状,生动而富有 形象。可见,用叠字摹写状、貌、声、容,描摹事物绘声 绘色绘形、自然真切,更富形象性和节奏感。 • 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广泛使用,既穷形尽状,又朗朗可诵。 如:窈窕,参差,辗转等(《关睢· 周南》)。 • 语气词有用在句尾,有用在句中或句尾的,方式比较灵活。 如兮、猗、只、且、思、之、者、乎、哉、矣、也、焉等。 这些语气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而且也能恰如其分 地表达语气和情态。

大学语文ppt:诗经

大学语文ppt:诗经

❖ 当初离去的时候,杨柳青青,随着风儿飘飘。 今天我归来,回想往事,大雪纷飞,满天飘 扬。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子衿》
❖ 我很想你,想起你那青青的衣衫。纵然我没 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也不肯给我送个口信呢?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木瓜 对比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诗经》的形成
❖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 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 带。
❖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 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 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子。”(《汉书·食货志》

商颂
5 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
鲁颂
4 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功用
❖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 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 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 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 《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
6
5、诗作的来源与编集
《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无明确记载。历史上有 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 《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说,班固、刘歆最早提出; 删诗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 献诗说,今人陆侃如,否定以上两说,据《国语》等书 的记载而提出。郭沫若认为周王朝太师和乐工,在采来、献 来的诗作中,整理编选而成。
7
6、《诗经》的流传与研究
《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 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 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 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 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 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 一时。
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 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 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 今本《经诗》,就是“毛诗”。
有关《诗经》的研究,代不乏人, 著作很多。
8
7、《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可以说《诗经》是一轴巨幅 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 风习等等,都有形象的表现。
9
(1)祭祖诗
我国古代祭祀活动十分 盛行,不少民族都产生了 赞颂神灵、祖先的祭歌。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 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 歌颂祖先为主,有的叙述 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 有的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 总之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有着一定的 历史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 价值。
4
2、《诗经》的体制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风160篇,分十五国风; 雅105篇,分大雅(31)、小雅(74)二雅; 颂40篇,又分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颂。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 即各地区的乐调。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七月》译文: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
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
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鹏婉转唱
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2.句法:
• 以四言为主搀以杂言。《诗经》的句型以 四言为主,节奏为每句二拍。如《周南·关 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这种四言二拍的形式,适应 当时入乐的节奏。当然,为了表情达意的 需要,这种句型往往有变化。《诗经》中 有一言,二言直至八言的句式。
• 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 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 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
二. 《诗经》的主要内容
(五)婚恋诗
1.婚恋诗中写的最多的是情歌,它们或表现对爱情的大 胆追求和对情人的热切相思,或描述热恋的情景和讴 歌爱情的甜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情调,如 《周 南·关雎》 《邶风·静女》 《邶风·击鼓》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3.“兴”就是托物起兴,如《卫风·氓》中“桑 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 而陨”。用桑叶肥硕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 貌美;用桑叶枯黄凋零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

大学语文之《诗经》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名篇,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诗经》中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历史地位和分类。

2. 《诗经》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重点学习《诗经》中的名篇,如《关雎》、《卫风·淇奥》、《周南·汉广》等。

4. 分析《诗经》中的诗歌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

5. 探讨《诗经》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经》的背景、特点、艺术特色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名篇,让学生感受《诗经》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诗经》中的诗歌主题、意象等展开讨论。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体诗,体会《诗经》的创作乐趣。

四、教学资源1. 《诗经》原文及注释、译文。

2. 与《诗经》相关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4. 网络资源:如《诗经》全文数据库、相关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等(30%)2. 期中作业:分析《诗经》中一首诗歌的主题、意象等(30%)3. 期末考试:考查《诗经》的基本知识、名篇理解等(40%)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讲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3-4周:学习《诗经》中的名篇,分析诗歌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

3. 第5-6周:讨论《诗经》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4. 第7-8周:实践创作古体诗,体会《诗经》的创作乐趣。

5. 第9-10周:进行期中作业的讲解和反馈。

6. 第11-12周:复习整个课程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经》的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大学语文第二讲——诗经之采薇

大学语文第二讲——诗经之采薇

1、农事诗
泄兮,行与子逝兮。
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 《诗·魏风·十亩之间》 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 颂·良耜》等。
《诗经·魏风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 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 兮!
第一章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猃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猃狁常为患。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 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 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 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 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 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 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汉书•匈奴传》: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 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 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史记•周本纪》: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此说虽近事实,但不确切。 ★魏源《古诗源》认为是周宣王时代作品,此说近是。 西周至厉王末年,遇旱灾,百姓饥馑。厉王宠信荣夷公, 专事搜刮,民怨沸腾,放厉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 止谤》) 西戎与北方的猃狁乘机入侵周朝。宣王即位,重 振周朝,号称中兴。命秦仲征西戎,尹吉甫征猃狁。《采 薇》即于此时产生。

大学语文_诗经教案

大学语文_诗经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 熟读《诗经》中的名篇,如《关雎》、《蒹葭》等,理解其内容、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经》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 通过学习《诗经》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 了解《诗经》的分类、体裁、语言特点等。

2. 名篇赏析:- 以《关雎》为例,分析其意境、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 以《蒹葭》为例,探讨其爱情主题、重章叠句的章法特点。

3. 拓展阅读:- 介绍《诗经》中的其他名篇,如《周南·桃夭》、《卫风·硕人》等。

- 引导学生阅读《诗经》的相关研究资料,拓宽知识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分类、体裁、语言特点等。

3. 朗读《关雎》,引导学生理解其意境、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分析《关雎》中的爱情主题,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第二课时1. 朗读《蒹葭》,引导学生理解其意境、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小组讨论:分析《蒹葭》中的爱情主题,探讨其重章叠句的章法特点。

3. 拓展阅读:介绍《诗经》中的其他名篇,如《周南·桃夭》、《卫风·硕人》等。

4. 写作练习:以《诗经》中的名篇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写作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关注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检验学生对《诗经》知识的掌握程度。

《诗经》大学语文

《诗经》大学语文
如周颂中的《噫嘻》、《丰年》, 国风中的《芣苢》、《七月》等
采采芣苢⑴, 薄言采之⑵。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⑷。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⑹。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⑺。
⑴采采: 采而又采。芣(fú)苢(yǐ ): 野生植物名,可食。 一说即车前子,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 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⑸捋(luō): 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⑹袺(jié): 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⑺襭(xié): 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诗经》
一、《诗经》的基本知识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中的唯美诗句
《诗经》的基本知识
一、《诗经》名称及产生时代、地域和作者
(一)名称(《诗》“诗三百”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称“诗三
百”,自汉代儒家尊之为经典,故始称《诗经》。
(二)产生的时代与地域 1.时代: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 间的305篇诗歌作品。
2.地域:相当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 东、湖北北部一带,主要在北方的黄河流域。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 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作者 社会各阶层,绝大部分已不可考。305篇中
只有5首知道作者: 许穆夫人赋《载驰》、家父 作《节南山》、寺人孟子作《巷伯》、吉甫作 《崧高》、奚斯作《閟(bì)宫》。
月出皎⑴兮,佼⑵人僚⑶兮,

大学语文《诗经》

大学语文《诗经》
“雅”:朝廷的“正声雅乐”,根据 音节律吕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含商颂、 周颂、鲁颂,共40篇。(毛诗序》: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 神明者也。”)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
1、爱情婚姻诗。如《诗经》第一首《关雎》 即为情歌。
2、农事劳动诗。如《豳风·七月》写了农奴们 一年到头春夏秋冬四季的劳动。

孔子很重《诗》,告诫
儿子伯鱼:“不学诗,无 以言。”《论语·阳货》 篇载:“子曰:小子何莫 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诗经》的时间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末期(公元前6
世纪),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 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风土人情、道德文化等,洋溢着浓厚的 乡土情韵、人伦情感、人本意识,具有 “美刺”的社会功能,奠定了我国诗歌 现实主义的传统。
作品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诗写男恋女之情。 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 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 “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 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 友之”、“钟鼓乐之”便 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 望。 这是一首兴诗。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引譬 设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也。”即感物起兴。
2、写实的手法和浑朴 自然的风格。
如《卫风-硕人》第 二章写卫庄公夫人的美 丽:“手如柔荑,肤如 凝脂,领如蝤蛴,齿如 瓠犀,螓首蛾眉,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

大学语文优秀教案诗经

大学语文优秀教案诗经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语文专业教材:《诗经》选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能够正确朗读《诗经》中的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诗经》的基本知识2. 《诗经》中的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教学难点:1. 理解《诗经》中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 体会《诗经》中的诗歌意境和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成书时间、作者、内容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经》选段,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的意境如何?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2.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五、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诗经》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经》中的诗歌意境和情感。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经》选段,进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2.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诗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五、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诗经》中的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