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与调适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与调适论文
2019-02-05
摘要:本文从实践角度概括叙述了近年大学心理障碍的墓本表现;初步分析了大学生出现心理津碍的几方面因素;提出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化,并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心理矛盾、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观点,阐述了疏导、调适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墓本措施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疏导;调适
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我伤害、伤害他人致死的事端频频发生,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这些的发生,我们绝不能仅仅把它归结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的不幸,应该由此看到教育的缺憾。

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而一个合格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先进的思想道德意识,也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

可是,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面临的矛盾不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杂。

高校在校大学生不但学习和能力竞争加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出来。

根据国家每年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约有20%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5%一30%的学生存在心理困惑。

其中半数以上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与调适,半数以下出现严重心理障碍并导致间发性精神病问题,有的不仅要进行心理健康调适工作,而且要接受正规的住院治疗。

仅从我们学校来看,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增多,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根据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基本在大学一年级下半年明显出现,这充分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随着大学学习生活的深人日益显现出来的。

如不及时进行咨询、疏导、调适,就会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其它心理疾患。

因此,我们必须从新生人学就开始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导和调适。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基本表现
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一般是指人对环境适应不良和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

这种异常现象发生后,如不及时进行疏导调适,不仅危害学生心理健康,严重的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阶段的理想与大学现实的不一致,产生了失望情绪。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在中学阶段,考上大学是他们唯一的理想,仿佛大学是人生美好生活的开始,把大学想得超越现实的美好。

花园般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服务配套的宿舍、色香味俱全的餐饮等……到大学后才发现:合班课的大
教室、多至七八个人的宿舍、季节轮回的饭菜等,与理想相差甚远,一时出现适应困难,就产生失望、苦闷、厌倦情绪,原有的热情、激情开始消失,对学习和生活失去兴趣。

于是,出现一切无所谓、挤饭、缺课、上网聊天、去录像厅看碟等不良行为。

(二)、素质的缺欠与个人能力的影响,面临新的挑战和危机,心理出现不平衡。

由于很多中学教育,以考大学为终极目标,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个人成长中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在优秀成绩的光环下被忽视。

进人大学,加强专业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等,全面发展替代了原来学习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来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的同学,有特长的、素质高的、能力强的、佼佼者应有尽有。

一些同学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未能显示出个人原有的优势,什么竞选学生干部、评三好、优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常常与自己无缘,原本引以自豪的东西逐渐消失,于是,一种落伍感、自卑感、自愧感开始产生,心理开始倾斜,甚至丧失信心、悲观失望,感到生活失去意义。

(三)、节奏紧张的学习与竞争的压力感。

很多同学为了能考上大学,十年寒窗奋发苦读,搞得身心疲惫,本想到大学能得以缓解。

可是,来到大学却发现,由于就业的压力和教学质量的强化(重修、降级等),现在的大学再也不是“60分万岁”了,面对学习“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形势,原来在中学小天地里的尖子失去自己得天独厚的地位。

特别是学期末统一考试后,很多认为自己不会比别人学习差的同学竟然挂科重修。

因此,从已经做过的调查看,自己经常感到学习有压力感的同学占68%,担心还要挂科重修的‘占11。

5%。

尽管人没压力不进步,但当紧张和压力超过心理承受负荷时,就会出现心理功能失调,导致神经衰弱。

(四)、强烈的交往欲望与社交闭锁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来到大学后的同学,主观上都希望通过与同学交往,融洽人际关系,从陌生和孤独中走出来。

可是,又苦于找不到机遇和切人点,很不得法,于是,表现出戒备、观望、内隐的心理,结果时常使交往不顺。

个别的又采取极端做法,干脆把自己封闭起来,与集体生活很难融洽。

但心理又感到阵阵的孤独与不安,精神抑郁、心情烦躁。

尤其是那些具有反抗性,多疑性的同学,由于古怪不合群,在同学中几乎处于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被排斥、受冷落的境地,自己心理产生一种莫名的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基本因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是心理、生理、社会、家庭、社会文化、个体素质诸多因素在个体上积淀、并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社会仍处在转型期,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大量涌人,使敏感活跃的青年学生首先感到这种冲击,毕竟他们正处在人格和观念的形成时期,心理、生理、正处在逐渐成熟期,形形色色的变化和冲击,使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的学生们感到扑朔迷离,产生某些认识上的混乱,价值观念上的颠倒,心理上的困惑
和压抑,行为上无所适从等等。

时间久了,超过精神上所能承受的负荷时,便出现心理失衡。

随之而来还会出现对社会变革的困惑、人生追求的迷茫。

(二)、家庭教育的误导和影响。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均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初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不管孩子的要求或做法是否合理,尽量满足孩子的心愿。

导致他们长期不能从父母溺爱的自我中解脱出来,个性心理脆弱。

对不能以自我为核心的变化和环境,不仅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差,稍有冲突就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障碍。

少数单亲家庭子女要么自卑、痛苦、沉默寡言、缺乏进取的勇气;要么嫉妒、怨恨、逆反心理强,其中不乏玩世不恭者、破罐破摔者,这是长期潜在的`心理障碍所致。

(三)、学校教育中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忽视心理素质培养。

在中学阶段,很多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顾学习。

单一升学的追求,使学校和学生都无暇顾及学生个体情绪、情感、性格、适应能力、自制力方面的培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出现。

到大学后,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学习任务已不局限于教学大纲之内,同学们不仅要学好专业课,也要侧重英语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无选择地参加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和程序员考试。

因此,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

学习差的为专业学习成绩担心,学习好的为考证、保持竞争优势担自,持久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用脑过度、身心疲劳、心理负担过重,特别是那些忽视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的同学,这种心理负担形成心理障碍,导致严重的心理和精神疾患。

(四)、学生个体心理素质作用。

有些同学在中学的小环境里存在很多优势,学习好,可“一俊,遮百丑”,感到一切都是顺利的。

顺利和成功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由于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主要靠自主,结果受挫一多,就心理不平衡,感到什么倒霉的事都能摊上。

又由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不稳定的形成中,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差,当心理矛盾冲突过大、时间较长调节不好,就会导致内在的心理矛盾加剧或失去理智,将本可以处理好的矛盾搞的更糟。

有的同学个性发展不够完善,把过于内向认为有度,把过于孤僻看作一尘不染、严格自律,把自卑看作严格反省自己。

结果表现出处理问题偏激、爱钻牛角尖,给人一种变态感。

还有的同学从熟悉的家庭走向陌生的社会感到一切都不适应,紧张而又恐惧,甚至不知所措。

个别心理不成熟者,情绪化严重,一遇成功的事欣喜若狂,一遇挫折就悲观失望,惆怅满腹。

特别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也很差,对事情不成功不是从主观找原因,认真反省自己的不足,而总想找客观理由。

凡此种种,当不能及时将心中的郁闷宣泄出去或从中解脱出来,必然会出现心理倾斜,积压久了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三、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心理障碍疏导调适工作
(一)、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化。

改善和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历来为我党所重视。

如何着手改善?除了使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以外,把心理健康工作引人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将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内涵加深,而且更加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大学生对转
型期的社会现实适应困难,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抑、精神上和行为上的适应障碍、人格变态、心理障碍,形成客观适应与行为挫折综合症,潜意识精神问题。

这些理健康问题,不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仅靠说教疏导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注意掌握大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特点,健康的心理特征和异常心理表现。

必须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矫正学生心理,调节大学生适应社会精神的品格和心理品质。

对于出现错误又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做思想工作无效时,必须请心理医生协助,做好心理调节工作。

绝不能靠硬性批评或处分解决问题,这样做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心态的进一步扭曲。

因此,我们必须深人分析大学生思想的新动向、新问题,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学会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调适效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科学。

(二)、深人学生,深人实际,掌握学生心态,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高校的学生思想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经常深入学生班级,深人学生宿舍和各项活动中,通过具体接触,才能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争取把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之中,及时有效地防止各类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并通过学生会、共青团、班级开展有益的、照顾一些学生个性差异的、让众多人能参与进去的群体活动,让个人的素质得到充分展示,潜能价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提高学生对个体和整体的认识,锻炼心理素质,融洽同学关系,促使他们理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科学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调适工作。

学生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思想教育,只有具有专业知识或熟悉心理知识、懂得学生心理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通过讲座、板报、报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利用网络媒体定时跟学生进行网上远距离交流,其效果比面对面交流更好。

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心态、情绪、行为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调适,使大学生心理冲突和障碍及时调节和控制,减少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从而避免大学生中严重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问题的出现。

(四)、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内在心理矛盾,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要教育学生尊重现实,适应社会,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正视现实,科学的分析现实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出改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正确的目的。

树立勤奋学习、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对待身边和个人所发生的事情,客观冷静的分析和认识事物,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避免自理失衡,要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确立恰当的价值目标,凡事量力而行,要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创造理想中的自我。

既不目空一切也不妄自菲薄。

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心理倾斜。

要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锻炼个人坚强意志、培养对困难挫折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人生自古无直路,只要有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培养个性的坚强志向和心理品质,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有助于心理调适,防止障碍的发生。

解决心理矛盾时,要善于转移不良情
绪,转移心中的不快,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

并借机多与外界或他人交往,解除自我封闭的烦恼,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障碍中解脱出来。

(五)、用唯物辨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心理问题,善于使自己和他人从各种矛盾心理中解脱出来。

无论大学生中出现什么心理问题,无论这种心理问题发展程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无不体现出学生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陷人自我、他人、社会、学校、家庭及各种环境的适应上的矛盾之中,并且难以解脱的结果。

其积极主动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自己,看待别人,正确对待个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矛盾之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

人活着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争取正面东西,克服负面的问题。

遇到挫折和失败也是正常的,认清这是暂时的,一切都必将过去。

不知为自己考试成绩差而沮丧,怎能知道奋发学习。

不知与别人发生的矛盾而苦恼,怎能明智地调节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

但自知之明不等于把大量的能量用在自我否认、自我排斥上,甚至带着对自己的不满,失望否认和拒绝自己,这样只能更加沮丧、焦虑、忧郁、惆怅。

生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培养健康情绪,不断调节情绪。

而对成绩、成就、成功,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就应该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预警。

当遇到挫折时,认真总结吸取教训,不要过于责难自己,因失误而陷人痛苦的折磨,更不要苛求他人。

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处乱有方。

相信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向相反方面转化。

糟透了,也就够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看开了即可。

处理人际关系即像走路一样,给别人留下的窄,自己也未必就宽。

让一让都能过去,顶着塞着,谁也过不去。

对待集体和国家,应体现公德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奉公守法,对待事业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至于个人是非功过由他人评说。

人生在世,与人为善为好,做事总想以损人开始,必然以害己结果告终。

如果我们都能从各个方面辨证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修养,改变心态,就会避免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