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七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七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七八章知识点第七章:声音的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发生声音的条件:振动的物体、弹性的介质,振动产生的压力波和密度波传播。

2.声源:波源、管道、共鸣箱等。

3.声波的特征:波长、频率、振幅、波速、能量等。

4.声音的传播方式:长波、短波、超声波。

5.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6.音速: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的音速。

二、声音的反射、折射与干涉1.声波的反射特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的声波强度有时增加,有时减小。

2.声波的折射特性: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不相等,根据折射定律计算。

3.干涉现象:声波在不同介质、不同波长、不同频率条件下发生干涉。

第八章:机械波的传播一、机械波的的基本概念1.机械波的产生:通过物质的振动形成机械波,例如:手指振动产生的波形、弹琴时产生的波形等。

2.机械波的种类:横波、纵波、混合波。

3.机械波的特性:振幅、波长、波速、频率、波程、周期、能量密度等。

4.机械波的运动方式:周期运动、波动运动、容器中波的共鸣等。

二、机械波的传播1.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横波、纵波、混合波。

2.机械波的声速:不同介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的机械波速度。

3.经典竖管共鸣实验:利用共鸣现象在竖管内产生机械波。

三、机械波的干涉与衍射1.机械波的干涉:两个机械波相遇,发生干涉现象。

2.机械波的衍射:机械波在通过障碍物时发生弯曲,产生衍射现象。

总结: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七八章知识点主要涉及声音和机械波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声音与机械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

相信通过本章笔记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声音和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特性,从而对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7-8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章末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章末知识总结

《第七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讲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讲义

第七章力复习讲义重点: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示意图的画法,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难点:力的概念理解,重力方向画法,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实验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力1、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

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和。

3、力三要素是、、。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_______。

【知识点 2】弹力1、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弹力是物体由于产生的力。

符号是。

3、力的测量工具是。

4、它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弹簧伸得越_______。

5、使用方法: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观察和,注意指针是否在,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几次,以免,使用时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应与弹簧的轴线保持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知识点 3】重力1、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符号是。

2,重力的方向是,施力物体是,大小计算公式是。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4、重力的由来: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二、练习成长站【类型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 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C. 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 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类型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①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①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内能知识点全面总结

7 力7.1 力知识点1、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说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会随之改变,要说明一个力,就必须指明其三要素。

两个力完全相同必须是三要素完全相同。

2、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的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样描述力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自主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自主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七章力7.1力1、定义:力是的作用。

注意:(1)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一定是,且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的物体间,例如:。

2、力的符号:;单位:,符号:。

3、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和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4、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表示力的,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线段的长表示力的,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7.2、弹力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可以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

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垂直。

7.3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的主题是电磁波和光,以下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笔记:1. 电磁波的概念: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形成电磁场。

2. 电磁波的发现:科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3. 电磁波的分类:根据频率的高低,电磁波谱可细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4. 电磁波的应用:无线通信:手机、收音机、电视等。

雷达:用于探测、定位和跟踪目标。

医学成像:如X光、MRI和CT等。

加热:微波炉等。

5.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两种介质交界处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速度的改变而偏折,这称为光的折射。

6.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表明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7. 光的干涉与衍射:两束或多束光波在空间重叠时,会出现明暗相间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而光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称为光的衍射。

8. 光的波动理论:光具有波动的性质,可以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

9. 光的粒子理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可以解释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电效应等现象。

10. 光学仪器: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和眼镜等。

11. 光与信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递离不开光,如光纤通信、激光雷达和可见光源等。

12. 光与能源:太阳能电池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提供可再生能源。

学习这一章时,需要重点理解电磁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波动理论等基本概念,了解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理解光与信息、能源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七章力7.1 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至少两个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

4.发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磁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1.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快慢,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力的作用效果(模型法)。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力是成对存在的。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和受力物体。

7.2 弹力一、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性:能恢复原大小塑性:不能恢复原大小。

3.产生条件:①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4.生活中常见的弹力:拉力、推力、支持力。

二、弹簧测力计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力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⑤不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使用⑥可在太空中使用7.3 重力一、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大小: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三、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铅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四、重心: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第八章运动和力8.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
计算》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计算”进行知识点总结。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力的大小、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与力的计算等内容。

1. 力的大小
- 力的大小用力的大小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

-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计算。

-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合成后的力,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法进行计算。

- 分力是指合力分解为多个力,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减法进行计算。

3. 力的平衡
- 力的平衡指合力为零的情况,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 有三种力的平衡情况:静力平衡、匀速力的平衡、变速力的平衡。

4. 力的计算
- 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完成。

- 对于合力的计算,可以将作用力合成后进行计算。

- 对于分力的计算,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力进行计算。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计算》的知识点总结,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平衡条件。

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7-8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下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知识点包括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性质、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等。

具体如下:
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

6.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7.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kg。

9.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这些知识点需要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通过做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1课时 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1课时 力

体验与思考
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在门的边上
A点和靠近转轴处B点推门,两个
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有什么
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到离门轴
较远的A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 近的B点更容易把门推开。
推一推
这说明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你还能举一些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吗?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B比握在把的
返回
4.(中考·莆田)如图所示,“打陀螺”和“跳橡皮筋” 是我国传统民间游戏,其中图___乙_____可说明力可 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图____甲____可说明力可以使物 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均填“甲”或“乙”)
返回
知识点 2 力的三要素
5.力的三要素:力的___大__小___、___方__向___和_作__用__点___。 (1)力的三要素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中某一个要素发生改变,力产生的效果
1 知识小结
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力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 作用点
2. 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3.力的图示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2)能否产生力的作用与两个物体是否接触没有关系。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变为运
1 【中考·北海】下列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是( A ) A.同学们投出的实心球运动的轨迹是弧线的 B.大虾煮熟后变得更弯曲 C.壁虎可以稳稳地趴在天花板上不掉下来 D.撑竿跳高时运动员把竿压弯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公式归纳(最新最全)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公式归纳(最新最全)

八下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公式归纳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第七章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 6.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8.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