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河南省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课件ppt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三种选官制度的比较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时期 名称
标准
夏商周 世官制
血统
战国 军功爵制
军功
汉 察举制 征辟制 道德才学
魏晋南 北朝
九品中正制
品第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阶段?
世官制(先秦)
• 夏、商、周时代: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 •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
“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军功授爵(秦) 推举制(两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世袭制 — 军功爵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
三种选官制度的比较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时期 名称
标准
夏商周 世官制
血统
战国 军功爵制
军功
汉 察举制 征辟制 道德才学
魏晋南 北朝
九品中正制
品第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阶段?
世官制(先秦)
• 夏、商、周时代: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 • 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
“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 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军功授爵(秦) 推举制(两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世袭制 — 军功爵制 — 察举制 — 九品中正制 — 科举制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与任用制度(ppt31张)
战国时代沿袭了周代秋祭的习惯,以十
二月里的一天为腊节开始,杀牛宰猪, 以祭百神,此时百姓大酺(pu音普,聚 会饮酒),以庆丰收,在此大庆贺之际, 官吏当然也休假了。
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
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 题名会。宴会于曲江亭子,称为曲江会。 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 使”,探采名花。
唐代还有所谓制举
--由皇帝特诏举行 的考试,选拔特殊人才(面向所有人), 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 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 进士科。
清代贡生有岁贡、恩贡、拔贡、副贡。
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
廪生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岁贡。 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 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国 子监的,称为优贡。 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保 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 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称副贡
4、隋唐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 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
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 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 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
参加进士科考试要请当世显人向考官推
荐奖誉,才有及第(及格)的希望。及第 以后称考官为座主、为恩门,对座主 则自称门生。同科及第的人互称为同 年。
章
中国古代官吏的 选拔与任用
一、历代选官制度及标准
1、先秦时期乡举里选
《周礼· 地官· 乡大夫》讲到三年举行一
次“大比”,以考查乡人的“德行道 艺”,选拔贤能的人才。
《礼记· 王制》提到“乡论秀士”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ppt课件
2.选贡士制:夏商周三代,为补充世卿世禄制,为没有继承权的嫡子和庶子提供了
入仕机会。学在官府。
3.特例:伊尹等
完整版ppt课件
3
春秋战国:“明贤”任能思想萌芽发展,选官制度有了一系列的创 举。
1.荐举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上层士人大量流入民间,教育开始普及。
此外,新兴的统治者为了提升实力,不再按照血统来册封官员,而是根据能力授 官封爵。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选官制度——荐举制。主要包括制度荐 举、自荐和他人荐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完整版ppt课件
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Ø世官制
Ø察举制 Ø科举制
完整版ppt课件
2
一、世官制时代(夏商建立,西周鼎盛,春秋战国衰落)
夏商周:
1.世卿世禄制:夏,商由于“亲贵合一”,“大人世及以礼”的世卿世禄原则的存
在,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选官制度。西周时期,在官吏选择上突出了宗法制的原则, 实行的主要仍是世卿世禄制。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 入,世袭卿位和禄田。
核实 司徒
选用
乡议之外,增加了“状”。 “状” “品”结合,较汉代严密。
吏部尚书
完整版ppt课件
16
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 才也着于门北,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 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 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 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阻 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
●魏晋以后,官和吏的身份地位逐渐拉大距离,由吏道进入官 的行列已经很难,更难指望升到高官。
完整版ppt课件
13
●唐宋时期,称流外官。30等级,每年一考,积考可以升入 流内官,但宦途狭窄,积考不易,六十未离一县尉的现象非 常普遍。有幸进入官阶,大多也在八、九品低官职就结束仕 宦生涯,不但升入高官无望,且为时人所轻。金元比较重视 在官府承担具体工作的吏,对吏员出职的规定比较从宽,改 为90-120天为一考,积三考就可授予六品以下的各官。通过 各种途径选拔上来的人,大都选充任吏职。由吏升迁为掌权 大官的并不少见。
入仕机会。学在官府。
3.特例:伊尹等
完整版ppt课件
3
春秋战国:“明贤”任能思想萌芽发展,选官制度有了一系列的创 举。
1.荐举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上层士人大量流入民间,教育开始普及。
此外,新兴的统治者为了提升实力,不再按照血统来册封官员,而是根据能力授 官封爵。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选官制度——荐举制。主要包括制度荐 举、自荐和他人荐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完整版ppt课件
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Ø世官制
Ø察举制 Ø科举制
完整版ppt课件
2
一、世官制时代(夏商建立,西周鼎盛,春秋战国衰落)
夏商周:
1.世卿世禄制:夏,商由于“亲贵合一”,“大人世及以礼”的世卿世禄原则的存
在,还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选官制度。西周时期,在官吏选择上突出了宗法制的原则, 实行的主要仍是世卿世禄制。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 入,世袭卿位和禄田。
核实 司徒
选用
乡议之外,增加了“状”。 “状” “品”结合,较汉代严密。
吏部尚书
完整版ppt课件
16
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 才也着于门北,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 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 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 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阻 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
●魏晋以后,官和吏的身份地位逐渐拉大距离,由吏道进入官 的行列已经很难,更难指望升到高官。
完整版ppt课件
13
●唐宋时期,称流外官。30等级,每年一考,积考可以升入 流内官,但宦途狭窄,积考不易,六十未离一县尉的现象非 常普遍。有幸进入官阶,大多也在八、九品低官职就结束仕 宦生涯,不但升入高官无望,且为时人所轻。金元比较重视 在官府承担具体工作的吏,对吏员出职的规定比较从宽,改 为90-120天为一考,积三考就可授予六品以下的各官。通过 各种途径选拔上来的人,大都选充任吏职。由吏升迁为掌权 大官的并不少见。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PPT课件
一、荐举制度 1.游说、上书自荐
(四)自荐
东汉时,自荐式的仕途渐渐为世家所不齿。 魏晋南北朝时,更趋于没落。隋唐以后,上 书自荐往往仅作为君主“善政”的点缀,遇 有天灾地变,君主下诏求直言,而直言上书 的人也未必能够进入仕途,弄不好还会危及 身家性命。上书自荐的人数减少,以此得官 不易,自荐成为狭窄的险途。
二、科举制度 (一)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度基本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 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 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为公开、公正的优 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出一条新途径。科 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 要,有利于更广泛地吸收人才。成为主要 的官吏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直到 1905年。
(二)私人荐举
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保举出来的人中不乏操守才 能皆备者,多有实际的办事能力。 “能以维持其二百年之国祚者,赖有此法以选拔 贤才耳。”(《清通考》卷五八《选举考》) 曾 国 藩 左 宗 堂 李 鸿 章
一、荐举制度
5. 私人荐举的弊端
(二)私人荐举
私人荐举建立在私人的人际关系和好恶爱憎 基础之上,往往存在着偏见和营私舞弊,容 易形成长官与部属之间的相互利用,加剧政 治腐败。 部属会阿谀奉承,夸功掩短,奔走行贿 长官借此笼络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有意夸 大被荐举人的优长,掩盖其缺失,甚至借保 举以纳贿
二、科举制度 (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 试。制举不常举行,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 要地位。
二、科举制度 (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持。
二、科举制度 (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 武人干政的教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 文制武政策。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广 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扩大了录取规模。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 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41 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精品PPT课件
概念
官职 以官举士 中正评定 考试选官 世袭 来源基层 授官依据 仕途开放
局限
被限定 在贵族 范围
封闭性: 成为世族把 以官举士 持政权工具 权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
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策失误而亡国; 明太祖认为设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身。 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 祖认为“稳便”的方法又是什么? 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 决断。 明太祖认为“稳便”的方法是: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 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3)你如何评价唐明两朝相权的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 的需要。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 ;明太祖则是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废除相权,以此 保证君王的绝对权威。
请回答:
⑴唐太宗与明太祖在制度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
⑵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⑶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⑷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 盾?从制度的角度说明你的认识。
1)从材料一、二来看,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 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 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 中,中者信善,其中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 不亡何待?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
《陈情表》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 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臣欲奉诏 奔驰,则刘病日笃;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5、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过程: 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地方舆论被世族垄断后,依赖乡里清议的察举制 弊端暴露,选举不实,同时,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 乱,人员流动大,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仍频,虽然制定了 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郡、王国
郡国汇总 制成计簿
户口垦田 钱谷入出 盗贼多少
县、侯国二、ຫໍສະໝຸດ 国古代官员的考核3、隋唐:
考核部门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 考核结果
尚书省的吏部 地方报告中央 皇帝遣使巡查州县
品德才能 评定分三等九级,以此 确定官员升降与奖惩。
家世
标准
特权
单一化 垄断化
(5)评价: ①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的工具;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6、隋唐: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1)背景: 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
②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 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 ,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 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 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唐代考核官吏在 品德和才能方面的标准
“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指品德方面的四项标准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 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 匪懈。 二十七最:这是针对各个职位 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不同要求 ,偏重对其在职才能的考察。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5、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过程: 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
地方舆论被世族垄断后,依赖乡里清议的察举制 弊端暴露,选举不实,同时,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 乱,人员流动大,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仍频,虽然制定了 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郡、王国
郡国汇总 制成计簿
户口垦田 钱谷入出 盗贼多少
县、侯国二、ຫໍສະໝຸດ 国古代官员的考核3、隋唐:
考核部门 考核方式 考核标准 考核结果
尚书省的吏部 地方报告中央 皇帝遣使巡查州县
品德才能 评定分三等九级,以此 确定官员升降与奖惩。
家世
标准
特权
单一化 垄断化
(5)评价: ①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的工具;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6、隋唐: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1)背景: ①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政;
②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 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 ,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 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 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唐代考核官吏在 品德和才能方面的标准
“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指品德方面的四项标准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 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 匪懈。 二十七最:这是针对各个职位 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不同要求 ,偏重对其在职才能的考察。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42张PPT)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选官制度 隋唐——科举制的创立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考 试举人;所谓科举制度,就 是按照不同的科目通过考试 来选取人才的考试制度。
科举制的背景
地主经济发展,庶族地主的 势力加强。庶族地主尤其是 中小地主为了维护和扩大其 经济利益,迫切需要打破门 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
科举制的发展
元仁宗最大的建树是恢复了 科举考试制度,史称“延祐 复科”。恢复科举考试制度, 有着文化、社会、政治的多 重意义,促进了儒家学说的 传承发展。
明清——科举制的僵化
连中三元:是用于形容古代科举考试 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 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 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 会元"、"状元"。据史料记载,历代数 下来,总共出现过17次"连中三元"的情 形,另外还有2次武科举的连中三元。
时代选官制度选拔标准选官方式夏商西周世官制血缘关系世袭战国至秦军功爵制军功授予任命两汉察举制品行才学考察推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家世评定隋唐至清科举制才学高低考试考满初考再考通考结果称职平常不称职依据升迁降调考察京察外察内容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特
评价九品中正制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 ➢ 积极:将选举权收归
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 中央,有利于巩固中
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 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 央集权,为隋唐科举
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ppt课件
2019
-
20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 采用直观演示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要以学法为 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知 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 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特点
封闭性
开放性
2019
-
27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制度:从贵族政治逐渐发展到官僚政治。 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体现了公平性。 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体现了严密性。 范围:考试范围不断扩大,体现了开放性。
2019
-
28
活动探究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 下英雄,入吾毂(古)中”。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则 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两种相左观点的看法。
2019
-
5
2、作用
专题一古代政治制度
1 中国承早上期启政下治制度的特点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强化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
专题八古希腊、罗马政 治文明
1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 希腊 2 卓尔不群得雅典 3 罗马人的法律
相应生辉
2019
-
6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两种相左观点的看法。
2019
-
18
3、练习
2019
-
19
4、小结
本节课讲的是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它作为一种加强中央 集权的手段,我们从选官制度演变、演变趋势及对四种选 官制度的比较分别进行讲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下一子目 《行省制度的设立》,了解中央是怎样处理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PPT
贡,由兵部主考。考试
科目有马射、步射、平
射、马枪、负重等。
难度大,录取人数少, 故有“三十老明经,五 十少进士”之说。
(《唐摭言》)
"高第者授以官,其次
以类升"。唐代最著名的
武状元——郭子仪。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 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 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 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 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 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 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唐代的科考,分为常科和制科。每年按例举行 的分科考称为常科,而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 试则称制科。
(1)生源:“生徒”和“乡贡”。
生徒: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去尚书省受试者。
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 书省之应试者。
2. 考试程序:
乡试(州县)-省试(尚书省礼部)-吏部试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 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 —考场之义。 3. 考试的类型和科目:
3. 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4. 元朝-----科举制度的中落
5. 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6. 清朝-----科举制度的终结
(一)隋代——科举制的草创阶段
隋朝统一南陈后,对于各种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 调整,其中选官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大业年间(605-617),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 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 诞生了。
常举:举秀才,举孝廉,设定科目,每年一次。
特举:不定期,如“贤良文学”。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共54张PPT).ppt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4: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书·段灼传》
(1)积极: ①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 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利于推行孝道和廉洁风 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改善社会风气。
④考察标准多元化,利于选择 多方面人才。
(2)局限:
——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
材料2:仁宗一登基就 宣布:“朕所愿者, 安百姓以图至治。然 匪用儒士,何以至 此?”皇庆二年,颁 布行科举诏。
——据《元史》整理
元朝科举制理学走向官学化
材料3: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开 始,整个元代存在的年间,其中开科取士不 过断断续续的47年,共16次,自延幼二年至 元代灭亡,共取进士1135人,……科举入仕 者只占元代官员比例的1/22。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殿试图
(六)隋唐至清:科举制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1.隋唐:产生与发展
(3)内容:
制举 常举
科目
结果
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
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
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 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铨选)
材料:
明经科主要考帖经,旨在检测应试者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高官,形成贵 族政治,在当 时有进步意义; 重血缘、轻才 能。
(二)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世官向尚贤的转变)
1.背景: 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2.标准: 才能或军功
3.方式: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4.影响: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利于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材料4: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书·段灼传》
(1)积极: ①注重品行才学,为两汉 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利于推行孝道和廉洁风 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改善社会风气。
④考察标准多元化,利于选择 多方面人才。
(2)局限:
——党宝海《征服与磨合:元》
材料2:仁宗一登基就 宣布:“朕所愿者, 安百姓以图至治。然 匪用儒士,何以至 此?”皇庆二年,颁 布行科举诏。
——据《元史》整理
元朝科举制理学走向官学化
材料3: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开 始,整个元代存在的年间,其中开科取士不 过断断续续的47年,共16次,自延幼二年至 元代灭亡,共取进士1135人,……科举入仕 者只占元代官员比例的1/22。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殿试图
(六)隋唐至清:科举制 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
1.隋唐:产生与发展
(3)内容:
制举 常举
科目
结果
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
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
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 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铨选)
材料:
明经科主要考帖经,旨在检测应试者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高官,形成贵 族政治,在当 时有进步意义; 重血缘、轻才 能。
(二)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世官向尚贤的转变)
1.背景: 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
2.标准: 才能或军功
3.方式: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4.影响: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利于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PPT课件1
(2)发展于:________ A、西汉:_______设刺史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
官
B、东汉:_______刺史增加了_____和军权; 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完善于_______;各州设________,监督知 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 效,使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
6、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 C ) 选拔方面的是 (
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及历史影响。(2001年全国春季卷)
选官制度变化:
隋唐:科举制
明清:八股取士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一、知识梳理
1、皇帝征召 2、察举制
汉武帝时开始 演 东汉初期 注重孝廉一科,人才在地 方的声望是选官的主要条件 变 东汉后期 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 要条件 评 价
初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 基础,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推荐权利 被官僚家族所支配,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初期:实行分级考试、改革考试方法等等
科举制的评价 ①改变了秦汉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员选拔制度,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积 ② 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了统 治基础;
极
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推动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 忽视实用学问的研究,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 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 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2)郡县制 商鞅变法: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行_____。 秦朝推行______,县以下设_____、 ____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县长官直接由 ____任免。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 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
官
B、东汉:_______刺史增加了_____和军权; 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3)完善于_______;各州设________,监督知 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 效,使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
6、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 C ) 选拔方面的是 (
A、王莽改制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及历史影响。(2001年全国春季卷)
选官制度变化:
隋唐:科举制
明清:八股取士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一、知识梳理
1、皇帝征召 2、察举制
汉武帝时开始 演 东汉初期 注重孝廉一科,人才在地 方的声望是选官的主要条件 变 东汉后期 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 要条件 评 价
初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 基础,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原因 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推荐权利 被官僚家族所支配,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初期:实行分级考试、改革考试方法等等
科举制的评价 ①改变了秦汉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员选拔制度,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积 ② 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了统 治基础;
极
③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推动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消极 忽视实用学问的研究,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 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 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2)郡县制 商鞅变法: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行_____。 秦朝推行______,县以下设_____、 ____等基层行政组织。郡县长官直接由 ____任免。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 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教学课件
春秋大变革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二)战国至秦:军功爵制
1、含义: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 位的制度。鼓励下层民众,有利于富国强兵。 2、标准:军功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7、科举制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科举制是封建社会 的“平民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政治 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儒家思想与封建专制制 度和科举制度相结合,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因 而科举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②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殿试的开始。 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 试内容,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 科举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3)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 ①放宽录取的范围,扩大录取的人数 ②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③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制度,防止徇私舞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2、标准:血缘 3、形成贵族政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制度专题: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ppt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以宰相名号, 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唐玄宗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成为专门的宰相治事机构,
并具有独立的印信
二、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二、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职责、特点
(2022年·浙江学考·26)材料一: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 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 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 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 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 故别称南省、南宫。 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 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一、选官制度
2.科举制 •意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 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衣衫”。其艰难谓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 白头!”
——王定保《散序进士》
——《中外历史纲要(上)》
➢ 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 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 曹魏求贤若渴,需要人才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概况
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 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 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 管人物,定为九品。
课
第 七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目录
壹 选官制度 贰 中央官制 贰 赋税制度
唐 “洊安”庸调银饼
选官制度
唐玄宗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成为专门的宰相治事机构,
并具有独立的印信
二、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二、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职责、特点
(2022年·浙江学考·26)材料一: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 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 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 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 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 故别称南省、南宫。 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 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一、选官制度
2.科举制 •意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 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衣衫”。其艰难谓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 白头!”
——王定保《散序进士》
——《中外历史纲要(上)》
➢ 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 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 曹魏求贤若渴,需要人才
一、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概况
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 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 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部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 管人物,定为九品。
课
第 七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目录
壹 选官制度 贰 中央官制 贰 赋税制度
唐 “洊安”庸调银饼
选官制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查阅科举制的有关资料,下节 课课前展示学习成果。
授 课 人:张进伟 摄制单位:平顶山市一中 摄制时间:2017年5月4日
D 4、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中的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明代后期一位来自苏州的考生,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位
B 考生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A.该生通过乡试后,即获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B.在茶馆里,该生听北京居民议论着官军与倭寇的战事 C.该生在书肆里见到刚出版的《海国图志》 D.为了准备法律判例的考试,该生努力背诵《大明律》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 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 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苏东坡《论养士》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
家族血缘关系任命政府官吏
战国---军功受爵制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贵族及其 后代没有军功也不能获得爵位享受特权
-----余秋雨《十万进士》
科举制是“中国赠予西方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
如果哪一天,我们全英国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选拔官员,那么对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社会产生 的正面作用和影响,将要大于火药和指南针。
----英国人英格尔斯
隋唐时期----科举制
积极作用: (1)为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了门路; (2)用人之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3)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4)为西方建立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消极影响:
隋唐时期----科举制
隋唐时期----科举制
历史沿革:
简要概括科举制的发 展历程
隋朝
唐朝逐渐 宋朝
明清
开创
健全
完善
僵化
清末新政
废除
科目 进士科 明经科为主
选拔方式 自由报考
昔日朝龌为龊田不舍足郎夸,, 今朝暮放登荡天思子无堂涯。。 春风将得相意本马无蹄种疾,, 一日男看儿尽当长自安强花。
--孟--郊《《神登童科诗后》》
课堂检测
3、以下是中国古代的几种选官制度,其选拔方式与主要依
B 据搭配正确的是
①军功爵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④科举制
A.①—军功;②—考试成绩;③—品行;④—门第声望
B.①—军功;②—品行;③—门第声望;④—考试成绩
C.①—考试成绩;②—品行;③—门第声望;④—军功
D.①—考试成绩;②—军功;③—品行;④—门第声望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
袁绍(?-202年6月28 日),字本初,汝南汝 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 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司空袁逢之子,汉末著 名军阀。出身名门望族, 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 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 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 有“四世三公”之称
魏晋时期---- 九品中正制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 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随事俯仰……刘毅所云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岁月迁讹,斯风 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C 1、以下关于“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应包括:( ) 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 ②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③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④是一种
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D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2、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 )
D.①②④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C.促进唐诗的繁荣 D.促进士族制度发展
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技、思 想和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二、析制度之律
二、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
制度 察举制
时间
选拔方式
选官权
标准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合作学习:探讨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从选官制 度变化的标准、方式等方面探究
二、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
制度 察举制
时间 汉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三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012年10月7日, 韩国汉阳城,考生 参加在云岘宫举办 的“科举考试”, 席地而坐进行限时 作文。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一、探制度之流----历程 二、析制度之律----规律 三、寻制度之识----认识
一、探制度之流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两汉时期---- 察举制
选官权:地方 标准:品行、才能
材料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 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公元前 136)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二 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 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 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选拔方式 地方举荐
选官权 地方
标准 德、才---门第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中正举荐
地方
门第、才能----门第
科举制
隋唐---明清
自由报考
中央
考试成绩
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
主要标准: 家世、财产、门第
方式:举荐
自由报考
才能
青年才俊张三,祖辈都是贫农,孝敬父母, 聪明好学,人缘极好,能背诵《四书》《五经》, 作赋写诗填词样样精通。他的梦想是跳出龙门, 当上高官,在皇帝身边工作,改变祖辈“面朝黄 土背朝天”的命运。有一天张三得到了下面一张 汉到元选官制度演变的宝图,请你帮张三看看, 他何时才能实现梦想?
张三基本资料:
祖辈都是贫农,孝敬父母,聪明好学,人缘极好,能背诵《四书》
《五经》,作赋写诗填词样样精通。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和标准
张三能否当上高官?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 九品中正制 朝Leabharlann 隋科举制唐
宋
元
以官举荐 看德行和才能 依据中正的评定授官 注重门第出身
以多种考试形式来选官 看学识和才能
有可能,有才有 德
隋唐时期----科举制
2020/3/31
“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 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 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 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 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 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 位上。
---胡适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
拔除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 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 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 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 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 管理专家。……科举制度的最大 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 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 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 面开放。
可能性比较小 祖辈都是贫农
有可能 能背诵《四书》 《五经》,作 赋写诗填词样 样精通
三、寻制度之识
三、对古代人才选拔机制的认识
(1)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2)适应时代需要,坚持制度创新; (3)人才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本课小结
夏、商、 西周:世 卿世禄制 秦朝 汉 朝
战国: 军功受 爵制
察举制
封闭性政权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明清 科举制
开放性政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带给我们最大启示就是, 能否把新型力量整合进制度安排之中,是决定 性的一环。因为社会总是在变……政治制度如 果不能反映社会的变化……这样的制度终究是 要被新制度所取代的。
---刘建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十六讲》
课堂检测
根据材料指出选官制度的名称、背景、时间、选官标 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隋唐时期----科举制
产生背景: 鉴前之弊 大势所趋
统治之需
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 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 的经济力量不断加强,士族衰落;
打破门阀世族政治垄断,加强中央集 权,扩大统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