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止血药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课件-止血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课件-止血药

止血药概述止血药的选择使用、性能特点、配伍方法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如单用止血药,则缓不济急,应急予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凉血止血药小蓟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2013应用:血热出血证。

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主治病证。

热毒痈肿。

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

地榆性能:苦、酸、涩,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血热出血证。

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用法: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1.血热出血证。

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2.目赤头痛。

长于清泻肝火,凡肝火上炎所导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皆宜用之。

用法:煎服。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

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为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尤以血热者为宜。

肺热咳嗽。

长于清肺热,化痰止咳。

脱发、须发早白。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主治病证:血热出血证。

水肿、热淋、黄疸。

胃热呕吐、肺热咳嗽。

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大蓟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力较强,治吐、咯血及崩漏。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肿力弱,兼利尿,治尿血、血淋。

白茅根与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

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止血药(中药学课件)

止血药(中药学课件)

教学内容
• 4.温经止血药 • 掌握:艾叶 • 了解:炮姜
概述
•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 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 性能特点: • 均入血分, • 归心、肝、脾经为主, • 均具有止血作用。
概述
• 适应证: • 止血药主要用治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如 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 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概述
分类: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经止血药
分别具有 凉血止血 内容
• 1.凉血止血药 • 掌握:小蓟、地榆 • 熟悉:大蓟、槐花(附槐角)、白茅根、侧柏叶 • 了解:苎麻根
教学内容
• 2.化瘀止血药 • 掌握:三七、茜草 • 熟悉:蒲黄 • 参考:降香、花蕊石
教学内容
• 3.收敛止血药 • 掌握:白及 • 了解: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培训ppt课件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培训ppt课件

共性:
1.苦,涩,平(偏凉) 2.功用:收敛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 尤宜于妇女之崩漏,常相须为用。
个性:
棕榈炭:兼涩味,收敛性、止血力
强于血余炭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29
血余炭:
1.止血并散瘀,出血兼瘀者 尤宜,多用治尿血;
2.补阴利尿:用治水肿、小 便不利。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30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6
此外:
清肺、胃热—用于 温热烦渴 肺热咳喘 胃热呕吐
还治湿热黄疸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7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共性:
1.性味:多甘,温。 2.归经:入肝经
3.功用:
化瘀止血:治瘀阻出血或出血 兼瘀者(出血瘀黯,或有血块,局部剌痛,舌 质紫黯或有瘀斑为主要特点)。多见于跌打 外伤出血。
现代应用:血瘀之真心痛、心 绞痛 (三七粉2-3克,一日3次内服血瘀之胸 腹痛: +蒲黄、五灵脂); 以及缺血性脑 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血瘀型 慢性肝炎等。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20
蒲 黄(花粉)
功用:
1.本品甘平,善化瘀止血,治多 种出血证,且无论属寒属热,有 无瘀滞皆宜。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21
茜 草(茜草根)
1.凉血止血:味涩而收敛,为 血热出血之良药。 四生丸
2. 祛痰止咳 : 治肺热咳嗽, 痰黄稠,痰中带血者尤宜。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4
此外:
1. 生发 :治脱发;脂溢性皮炎。
2.清热解毒:治烧伤、痈疮。
医学中医中药止血药
15
一、甘寒 白茅根
二、功用
1.凉血止血:
多用于尿血、鼻血 2. 清热利尿 :用于热淋;小便 不利、水肿;黄疸小便不利。

中药学13止血药-PPT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PPT课件
2019/3/3 中药学
•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为伤科之
• 治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
要药。
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 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 • 若皮破损者,可用三七粉外敷。 • 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 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等 同用,如腐尽生肌散。 • 此外,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 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2019/3/3 中药学
•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为治水 火烫伤 之要药
• 治烫伤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
黄连、冰片研末调敷; 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外洗,或用纱 布浸药外敷,亦可配伍石膏、枯矾研末外渗患处; 治疮疡痈肿,无论成脓与否均可应用。若初起未 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或湿敷患处;若 已成脓者,可用单味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 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 治尿血,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019/3/3 中药学
为妇科调 •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经要药
2019/3/3
中药学
用法用量:
• 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
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 疮多生用。
2019/3/3
中药学
使用注意:
• 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便血、下痢、
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 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 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 炎。
2019/3/3
中药学
清热凉血药小结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2019/3/3
中药学
•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 利尿通淋,善治血淋、尿血。 • 大蓟 解毒消痈 散瘀消痈力强,对吐衄崩漏效佳。 兼收涩,善治便血,痔血、崩漏、血痢。 • 地榆 凉血止血, • 槐花 善治下部出血 无收涩,功在大肠,以治便血、痔血为佳。 • 侧柏叶-兼清肺化痰,生发乌发。 • 白茅根-兼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 苎麻根-兼清热安胎,清热解毒。 • 羊 蹄-兼解毒杀虫,泻下。

中药学PPT课件 止血药

中药学PPT课件 止血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一、含义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 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与主治
功效: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 敛止血、温经止血)。
主治: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崩漏、紫癜、外伤出血等。
三、分类 本类药物分为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
敛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等四类。
2.清热解毒:本品有清热解毒敛疮之功,用于 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棕榈炭
棕榈炭
本品收涩之性明显,收敛止血作用较 强,主治多种出血证(尤多用于无瘀滞之 崩漏)。
血余炭
藕节
血余炭
外用还敛疮生肌,用治烧 烫伤等。
收敛止血, 化瘀。 藕 节 (出血证) 药力较弱,多作辅助药用。
鸡冠花、花生衣、檵木
四、配伍用药 1.根据出血原因和病情配伍。
2.根据出血部位配伍。如 “下血必升举”; “吐衄必降气”。
3.大出血、气随血脱者,应益气固脱,用大补 元气之品。
五、使用注意 防血止留瘀。
六、对炒炭止血的认识 一般而言,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但也
不可一概而论。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多入血分,归心、肝、 脾经,具有凉血止血之效,适用于血热妄行出 血证。
2.活血通经:本品有化瘀血、通血脉之功, 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证。
用法:止血宜炒炭;其他生用或炒用。
蒲黄
蒲黄
1.化瘀止血:本品药性平和,既能止血,又能 化瘀,用于出血证(以挟瘀者尤宜)。
还可化瘀止痛,用于瘀滞心腹疼痛、产后 瘀痛、痛经等。如失笑散。 2.利尿:用于热结膀胱,血淋涩痛。如蒲黄散。
槐花还善清肝火,为治肝火上炎的头痛、 目赤之良品。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中药学13止血药
本课件将介绍《中药学13止血药》的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简介、历史与发展、 分类以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13种中药止血药简介
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 血管、止血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 术和创伤后的止血。
喜荡
喜荡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 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手术后、月经不调 等病症的治疗。
国际合作交流
中药止血药在国际上也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将加 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促进 中药止血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止血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应用
在中药止血药的研究和开发 中,将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 提高药效和疗效,并改进制 剂形式。
临床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止 血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将持 续深入,为其应用提供更多 的科学依据。
赤芍
赤芍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止血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具有凉血止血的药理作用,适用 于妇科、外科等以其活血化 瘀、止血散瘀的药理作用而闻名。在创伤、 疮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1 止血草药
2 血塞解药
包括五加皮、赤芍等草本植物,以其收敛 血管、止血散瘀的特性而被归类为止血药。
如喜荡、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 瘀的作用,常用于疮伤、出血等情况。
3 凉血止血药
4 其他分类
以赤芍、生地黄等药物为代表,能收敛血 管、凉血止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还包括金银花、红花、总状红花、大黄、 海螵蛸、毛冬青、半枝莲等中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
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血管、止血等药 理作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PPT课件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PPT课件
18
②抗脑缺血 三七总皂甙保护实验性脑缺血:减轻脑水肿、
降低缺血脑组织的钙含量。 作用机理: 与阻钙内流有关。
19
③扩张血管和降压
20
有效成分: PNS(PNS>单体; Rb1>Rg1)
机理: 阻Ca2+ 内流
21
④抗心律失常 作用表现
22
机理:延长APD(动作电位过程) 和ERP(有效不应期) 消除折返冲动
止血药
一、功效与主治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 咯血、衄血、紫癜等各种出血证。
1
出血证的病机
热迫血行:包括阴虚火旺和热入营血 气虚:气不摄血 、血瘀 、经脉虚寒
2
止血的作用环节
1. 作用于局部血管
槐花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 三七、小蓟、紫珠收缩局部小血管 白茅根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αl-β-二氨基丙酸)
9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咯血,吐血, 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 跌仆肿痛。
10
(1)止血
• 对不同动物,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剂,均显示 明显止血作用。
• 麻醉犬灌胃三七粉后,颈动脉血体外凝血时间缩 短。如事先结扎门静脉,则止血作用消失,推测 三七口服后,必需经肝脏代谢才能产生止血作用。
• 三七注射液给家兔静脉注射,可缩短凝血时间, 同时增加血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粘附性。
• 三七注射液腹腔注射,或三七溶液灌胃,均能使 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缩短。
• 三七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11
止血机制
1、三七止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 小板功能实现。 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三七注 射液能使体外实验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 聚集,并使血小板膜破坏和部分溶解,产生血小 板脱颗粒等分泌反应,从而诱导血小板释放ADP、 血小板凝血因子Ⅲ和Ca++等止血活性物质。

止血药 中药学课件

止血药 中药学课件
药,可治须发早白。
治血热出血,配清热凉血药。 • 2.杀虫,治痢,截疟:可用于下列各证。 •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脱力劳伤。
棕榈炭
• 功用作用: 收敛止血:主治咯血、吐血、衄 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证而无瘀滞者。
侧柏叶
• 功用作用: • 1.凉血止血:主治பைடு நூலகம்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咳血、
鼻衄、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 2. 取其凉血之功,又用于血热脱发;配补肾
尿血等多种出血。 • 2.生津止渴:可治热病津伤口渴。 • 3.清热利尿:善治热淋涩痛。 此外,本品
还常用治热呕及热咳等证。
茜草
• 功用作用: • 1.化瘀凉血止血:主治血分瘀热引起的吐血、
便血、衄血、及崩漏出血。也治血痢、外伤出血。 • 2.凉血行瘀:适用于妇女闭经,产后瘀阻腹痛,
属血分瘀热者。
艾叶
• 功用作用: • 1.温经止血:可用治下元虚冷,痛经闭经、崩
漏出血,月经过多,以及宫冷不孕等证。 • 2.散寒止痛:常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于针刺时加艾炙。
槐花
• 功用作用: • 凉血止血:主治便血、痔血及衄血、咯血,属
热血动血者。 • 近年生品用治高血压病,证属肝阳上亢者。
仙鹤草
• 功用作用: • 1.收敛止血:用于虚寒出血,配益气温阳药;
出血。
• 2.消肿生肌:用于疮疡初起,或疮痈破溃,久 不收口者,还治手足皲裂。
大蓟
• 功用作用: •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如吐血、
衄血、崩漏、尿血等。 • 2.散瘀解毒消痈: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品
捣烂外敷。
白茅根
• 功用作用: • 1.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动血所致之吐血、衄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中药学止血药
17
大蓟
① 凉血止血强于小蓟,尤宜于咯血、吐 血、崩漏。
② 解毒消痈之功强,为治痈肿疮毒常用 品。
③ 降血压:用于高血压属肝热者。 ④ 利胆退黄:湿热黄疸
中药学止血药
18
小蓟
利尿通淋——尿血、血淋。 常配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品,如
生地、滑石、淡竹叶等,小蓟饮子。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39
3.配伍: ~行气活血之品:川芎、郁金等
19



叶 地 榆 的 干 燥 根
为 蔷 薇 科 植 物 地 榆


长叶地榆
地榆
长叶地榆



落 叶

花木 槐



地榆 槐花
共性:
1.性味:苦、微寒
2.归经:肝 、大肠经
3.功用: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两药入大肠经,善清大肠之热,尤
宜于便血、痔血、血痢,常相须为用。
中药学止血药
25
地榆
疗血热出血病证为宜,四生丸。 2. 祛痰止咳——咳嗽,尤宜于肺热咳嗽
痰多 3. 生发乌发——脱发、须发早白
中药学止血药
30
白茅根
禾本科植物 白茅的根茎
白茅根
【性味】:甘、寒。 【功用】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用于血热妄行之衄血、吐血、
尿血、尤以尿血为佳,配伍生地、侧 柏叶、小蓟、蒲黄等,十灰散
中药学止血药
存得一分血 便保得一分命
<<血证论>>
中药学止血药
2
学习要求
一、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 学习: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 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和 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中药学止血药
3
二、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 大蓟、地榆、白茅根、三七、 茜草、白及、仙鹤草、艾叶
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使用注意。
中药学止血药
32
2.清热利尿——用于热淋、水肿、小便 不利及湿热黄疸等证。利水而不伤阴
3.清肺胃热、生津止渴——用于热病烦 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
中药学止血药
33


根的生荨

茎干草麻 。燥本科
根苎多

和麻年
中药学止血药
荠菜 为十字 花科一 至二年 生草本 荠菜的 干燥全 草。生 用。
1.凉血止血药 止血,清泄血分之热——治血热出血证。
2.化瘀止血药 止血,化瘀——治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之 出血证。
3.收敛止血药 收敛止血——治多种出血病证,而无明显瘀滞或邪 热者为宜。
4.温经止血药 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证。
中药学止血药
7
四、配伍应用
(一)根据病因病性
1.血热妄行出血:凉血止血药
白茅根—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之 出
苎麻根—安胎,清热解毒
血 荠菜—清肝明目,清热利湿
证 景天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宁心安神
中药学止血药
37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1.性味:多甘温。 2.功用:
化瘀止血——瘀血内阻之出血证。 “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闭、瘀滞心腹
疼痛、痛经等证。
中药学止血药
13
5.使用注意:
(1)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
(2)易于恋邪留瘀,中病即止,不宜过
量久服。
中药学止血药
14
大蓟
菊科多年
生草本大 蓟的干燥 地上部分 或根


科 植


刺 儿 菜







大蓟 小蓟 共性:
1.性味:甘、苦、凉 2.归经:心、肝经 3.功用: ①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证 ② 散瘀解毒消痈—热毒疮痈
部分药物尚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镇痛、 调节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中药学止血药
11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1.性味:味多苦,次为甘,寒凉性 2.归经:入血分、归肝经。 3.功用: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4.配伍: (1)常+清热凉血药物。 (2)血热夹瘀之出血,宜+化瘀止血药,或+少量的化
瘀行气之品 (3)急性出血较甚者,可+收敛止血药加强止血之效。
35
景天三七
中药学止血药
景天三七 为景天科 多年生肉 质草本景 天三七或 横根费菜 的干燥全 草或根。 生用3。6
凉血止血药小结

大蓟—降压、利胆退黄
散瘀解毒消痈
小蓟—利尿通淋

血 止 血
地榆—解毒敛疮,烫伤要药 宜下焦血热出血证
槐花—清肝明目,降血压
侧柏叶—收敛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血 热
2.清肝明目—— • 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 • 肝火偏旺之高血压,槐花煎汤代茶饮。
附:槐角 止血力不及槐花,泻热沉降之
性强于槐花,且润肠,多用于痔血。
中药学止血药
27
侧 柏 叶
枝 梢柏 及科 叶植
物 侧 柏 的 干 燥
侧柏叶
【性味】苦、涩、微寒。
【功用】 1. 凉血止血——各种出血病证,尤以治
(1)实热:
气分热盛:+清热泻火药
血分热盛:+清热凉血药
(2)虚热:
阴虚内热:+滋阴降火药
阴虚阳亢: +滋阴潜阳药
中药学止血药
8
2.瘀血内阻:
化瘀止血药 + 行气活血药
3.虚寒性出血:
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 + 益气健脾温阳药/益肾暖宫补摄之品
(2)根据不同的部位
“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
中药学止血药
9
五、使用注意:
1. 凉瘀止血或活血药。
2. 大失血易致血脱,宜先益气固脱。
3. 一般而言, 炒炭后其性苦、涩,可加强 止血之效。但也有少数以生品止血效更好 者。
中药学止血药
10
参考资料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止血药可通过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和血管 等三因素的某些环节以促进凝血;止血药含有的 类凝血酶、维生素K、钙离子等物质的作用,以及 促进血小板、凝血因子数量增多,抑制抗凝血因 素和纤溶过程;有的可通过物理化学过程如收敛、 粘合、吸附、机械栓塞等以促进止血。其中,促 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溶是其主要的机制。
1.味酸,兼收敛止血。止血优于槐花。
2.善清下焦血分之热,故又善治妇女血 热崩漏,月经过多。
3.解毒敛疮——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湿疹、皮肤溃烂。烫伤要药。
4.不宜大面积使用, 以防其引起中毒性
肝炎。
中药学止血药
26
槐花
1.止血力不及地榆,无收敛之性,善清大肠之
火热,治便血、痔血为佳。如:槐花散
熟悉 小蓟、槐花、侧柏叶、蒲黄、炮姜的
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 苎麻根、血余炭、棕榈炭、 五灵脂
中药学止血药
4
一、概念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 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 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5
二、药性
性味: 多苦,次为涩
归经:入血分,多入心、肝、脾 经。
中药学止血药
6
三 、分类及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