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止血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苦而微寒,可入血分泄热而消肿;甘而兼补,可走 肌肉生肌。
❖ 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 ❖ 2、痈肿、烫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 用量用法:10—15克;散剂2—5克。
仙鹤草
❖ 来源:蔷薇科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别名:龙芽 草、脱力草、老鹳嘴、地仙草、泻痢草等。
❖ 炮制:生用;炒炭。
❖ 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 应用:血证——体内外各种出血。
❖ 分类:⑴按部位:①内出血——吐血、喀血、便血、尿 血(血淋)、崩漏等;②外出血——创伤出血,皮下出 血及口、鼻、耳、牙龈、目等出血(统称“衄血”)。
❖
⑵按病因病机: ①血热出血; ②虚寒出血;③
瘀血出血;④创伤出血(不内外因)。
❖ 配伍:⑴血热出血——清热药;⑵虚寒出血——益 气温阳药;⑶瘀血出血——行气活血药;⑷急暴出 血——益气固脱药。⑸下部出血——益气升阳药; ⑹上部出血,如吐衄——降气药。
❖ 应用:1、血热出血夹瘀者——多用于妇科,常配乌 贼骨同用。
❖ 2、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跌打损伤、痹痛。
❖ 按:今有配橙皮治疗慢支炎者,认为可止咳祛痰作 用。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活血生用。
蒲黄
❖ 来源: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的雄花花粉。别 名:蒲草黄、蒲棒头花等。
❖ 炮制:生用;炒用(蒲黄炭)。
肾炎水肿、孕妇水肿等。
❖ 其他:热病烦渴等。
❖ 苎麻简介
❖ 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叶晒干后 是良好的 牲畜饲料,苎麻根可药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 胎等功效。 苎麻杆表皮可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苎麻纤 维, 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因而透气性 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 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 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因此苎麻纤维具 有良好的穿着服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被 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苎麻织物具有粗犷、挺括、 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优越性与 独特风格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它与棉、丝、毛或 化纤进行混纺、交织,可以弥补上述四大纤维的缺陷, 达到最佳织物功效。
第十八章 止血药
❖ 概念: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 性能:苦、甘、酸(涩);寒、温;归肝、心经。
❖ 功效: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 按:现代研究证明,止血药的作用机制有如下几种:
❖ ⒈增加血液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
❖ ⒉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壁功能。
降香
❖ 来源:豆科乔木降香檀树干及根部的心材。别名: 降真香。按:过去多自国外进口,系印度黄檀的心 材,商品称“番降”。《证类本草》:“伴和杂香, 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此也”;《本草从新》: “烧之能降诸真,故名”。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性降。入心
肝血分可散瘀止血定痛;入气分可降气止呕辟秽。 临床用于瘀血出血——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尤宜; 又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腹疼痛、跌打肿痛——今常用 于冠心病心绞痛;秽浊内阻的吐泻腹痛。
强,且可润肠。
侧柏叶
❖ 来源:柏科乔木侧柏的嫩枝叶。别名:柏叶。 ❖ 炮制:生用;炒炭。或鲜用。
北京天坛古侧柏
❖ 性能: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 本品苦寒泄热,味涩收敛。入肝经血分可既善 凉血,又可敛血,共奏止血之功;入肺经可清肺热、 化痰止咳。苦又可入肝经燥湿而止带,入肺经降逆 而止咳(按下划线上内容为笔者新增)。
④湿热黄疸。
❖ 用量用法:15—30克,单用可至60——250、500 克者。多生用,亦可炒炭。
苎麻根
❖ 来源:荨麻科草本植物苎麻的根。别名:野麻、线 麻、白麻、上青下白等。按:原产我国的为白叶种 苎麻,茎部韧皮纤维可供纺织、织渔网、造纸。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苎。
彼美叔姬,可与晤歌。…”
羊蹄
❖ 来源:蓼科草本植物羊蹄、尼泊尔羊蹄的根。别名: 败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西西等。
❖ 炮制:生用。
本品苦涩而寒,
归心、肝、大肠
经。功能凉血止
血、解毒杀虫、
泻下。用于血热
妄行的出血,疥
癣、秃疮、疮痈、
烫伤等。
第三节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止血兼能活血化瘀,有止血而不留 瘀、化瘀而不伤新之长。适用于瘀血阻络, 血行失道的出血,以及其他出血而兼瘀者。 部分药尚可用于瘀血证。
大
大小蓟 蓟
❖ 来源:大蓟为菊科蓟的地上部分 或根;小蓟为菊科刺儿菜的地上 部分。按:陶弘景:“大蓟是虎 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 似。”《纲目》:“蓟犹‘髻’ 也,其花如髻也。”
❖ 炮制:生用;炒炭。
大 蓟
小蓟
❖ 功用疏要: ❖ 两药均属苦甘而凉之品,同能凉血止血、散瘀
解毒消痈,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痈。但小蓟又可 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解毒消痈方面大蓟较胜。 两药均能利胆、降压,用于肝炎黄疸、高血压
❖ 性能: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 功效: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 本品涩可固脱,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血;民间用
之补虚强壮;入脾胃可止泻痢;味苦可杀虫。
❖ 应用:1、全身各部多种出血——无论寒热虚实均 可使用。
❖ 2、久泻久痢、血痢。 ❖ 3、脱力劳伤。 ❖ 其他:①滴虫性阴道炎;②疟疾;③疮痈、跌打肿
槐花
❖ 来源:豆科乔木槐的花蕾。按:此槐系“国槐”。 别名:槐蕊、槐米。
❖ 炮制:生用;炒黄;炒炭。 国槐
槐花
洋
槐
❖ 性能: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 本品苦寒沉降,善清大肠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
入肝经可泻肝火而明目、降血压。 ❖ 应用:1、血热出血——便血、痔血多用。 ❖ 2、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 ❖ 3、高血压。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清肝生用。 ❖ 附:槐角 ❖ 功效类似槐花,但止血力较逊,而清火之力较
❖ 本品甘缓温通,苦泄化瘀。既善止血(收敛),又 可活血化瘀,故能和血,血和则肿消痛止,有止血不留 瘀之长;既善止痛,又善疗伤。《本草新编》:”三七 根,止血之神药也。“
❖ 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兼瘀者尤佳,多单味研末 吞服。
❖ 按:本品止血的机制,首先是收缩血管,其次是促进凝 血。
❖ 2、跌打瘀痛——为伤科要药。 ❖ 其他:①冠心病心绞痛;②疮痈肿痛;③慢性肝炎;
❖ 现代研究认为:本类药除促进凝血或收缩 血管外,同时兼有促溶、扩张血管、抗血小 板凝集等作用。
新 疆 秋 色
三七
❖ 来源:五加科三七的根。别名:山漆、人参三七、 参三七、田七、田三七、血参、金不换、汉三七、 旱三七、田漆等。
❖ 炮制:生用。
❖ 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3、血淋。
❖ 其他:①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②非特异性 结肠炎;③口腔溃疡。
❖ 用量用法:3—10克;包煎;化瘀止痛生用,止血 生用
花蕊石
❖ 来源:蛇纹大理岩的石 块。别名:花乳石。
❖ 炮制:火煅研细水飞。
❖ 功用疏要:本品酸涩收 敛,又可行散,可化瘀 止血。临床用于吐血、 衄血、咯血而兼瘀滞者, 也可用于外伤出血及瘀 肿疼痛。
❖ 应用:1、血热出血——以下焦便、痔、崩、痢血多 用。
❖ 2、水火烧烫伤、疮痈肿毒、湿疹、毒蛇咬伤——因 既可减少创面分泌,又可促进愈合,并能减少感染, 故为烧烫伤要药。民谚:“家里有地榆,不怕烫掉 皮”;“地榆烧成炭,不怕皮烧烂”。
❖ 其他:①急性菌痢;②宫颈糜烂。 ❖ 用量:10—15克。大面积烧伤不可广泛涂敷,以免吸
④气血亏虚。
❖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1—1.5克。止血以生用
茜草
❖ 来源:茜草科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别名:蒨、 茹蘆、染绯草、血见愁、过山龙。
❖ 炮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炒炭。
❖ 性能: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活血通经。
❖ 本品苦寒可凉血,苦泄可活血化瘀。《本草经疏》 云:“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本草汇言》: “茜草治血,能行能止”。其性偏于下行。
大蓟
地榆
❖ 来源:蔷薇科地榆、长叶地榆的根。陶弘景:“叶 似榆而长,初生布地,……”别名:山红枣根、枣儿 红、赤地榆、紫地榆。
❖ 炮制:生用;炒炭。
❖ 性能: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 本品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入肝经血 分而凉血、收敛,共奏止血之功;沉降下行,以善止 下焦血热出血为长。入阳明走肌肉,可解毒、消肿、 敛疮,尤为烧烫伤要药。
痛、毒蛇咬伤。
❖ 用量用法:10—30克,大剂量可至30—60克。
紫珠
❖ 来源:马鞭草科灌木植物紫珠、杜虹花的叶片。别 名:紫荆、止血草等。《本草拾遗》:“至秋子熟, 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 本类药味多兼涩,或系炭类,或系质粘之品,可 使血液粘缩、血络凝固而止血。用于各类出血而无 瘀之证。若属有瘀者当慎用,或配行气活血之品以 反佐之。
二十四孝图—亲尝汤药
白及
❖ 来源: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别名:白鸡儿、白鸡 娃、地螺丝。
❖ 炮制:生用;碾粉。
❖ 性能:苦、肝、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本品质粘味涩,功专收敛,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
❖ 使用注意:遵守“止血不留瘀”原则,使用凉血止 血、收敛止血药时可酌配行气活血药。
❖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 经止血药。
❖ 按:
❖ 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 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 增加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 也有些药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
❖ 应用:1、血热出血——多用于血热出血,但性兼 收敛,故配伍温经止血药亦可用于虚寒出血。
❖ 2、肺热咳喘有痰——为中枢性镇咳药,又可祛痰、 平喘。
❖ 其他: ①脂溢性脱发; ②带下;③风湿性关节痛;
④烫火伤;⑤高血压。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多炒炭(血热除外), 化痰止咳生用。
白茅根
❖ 来源: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别名:茅根、 兰根、茹根、地筋、白花茅根。
❖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 我国国宝,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 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苎麻适宜种 植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 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一般划分为长江流域麻区 、 华南麻区 、黄河流域麻区 。 据考证,早在四千年 前,我国古民就利用苎麻通过手工纺纱织布,而用 棉花纺纱织布则从汉代开始,使用苎麻纤维纺纱织 布仅比古埃及用亚麻手工织布晚大约一千年左右。 其他麻类除大麻在四千多年以前已有栽培之外,黄 麻则在宋代才开始利用,红麻、青麻和龙舌兰麻等 应用并未象苎麻、亚麻如此广泛。
❖ 炮制:生用。
❖ 性能:甘,寒。归心、肝经。
❖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 本品性寒清热,可入心肝血分凉血止血;清血 热之功又可入肝经安胎;甘淡渗利,又可利尿,尚 有清洁热毒作用。
❖ 应用:1、血热出血——多用于吐血、崩漏。 ❖ 2、血热胎动不安、胎漏。 ❖ 3、热毒疮疡、热淋、丹毒等。今用之尿路感染、
❖ 炮制:晒干生用;鲜用;捣汁;炒炭。
❖ 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 本品性寒清热,可入血分凉血止血;清泄之功 可清肺、胃之热;甘淡渗利,入膀胱经利尿通淋; 甘寒又有生津止渴之功。
❖ 应用:1、血热出血——多用于尿血、衄血。 ❖ 2、热淋、水肿——今多用于急慢性肾炎。 ❖ 其他:①肺热咳喘;②胃热呕哕; ③热病烦渴;
❖ 性能:甘,平。归肝、心包经。
❖ 功效:化瘀止血,利尿。
❖ 本品甘缓不峻,专入血分,以下行为趋势。生 则能行,可化瘀止痛;炒则性涩,收敛止血,有止 血不留瘀之长。又可利尿通淋。
❖ 应用:1、体内外各种出血——尤宜于妇科出血。 生、炒均可,炒后尤佳;夹瘀者更宜。
❖ 2、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瘀血疼痛常配 五灵脂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性寒凉,味苦或甘, 可清血分火热而凉血止血,适 用于血热妄行,血不循经的出 血。此类药属各类止血药中数 量最多者。
❖ 因性寒收引,原则上不用 于虚寒出血,但大多可在配伍 温经止血及益气温阳药后适当 用之;多用、久用有可能生瘀, 可适当佐以化瘀止血或行气活 血药;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 血药同用。
❖ 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 ❖ 2、痈肿、烫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 用量用法:10—15克;散剂2—5克。
仙鹤草
❖ 来源:蔷薇科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别名:龙芽 草、脱力草、老鹳嘴、地仙草、泻痢草等。
❖ 炮制:生用;炒炭。
❖ 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 应用:血证——体内外各种出血。
❖ 分类:⑴按部位:①内出血——吐血、喀血、便血、尿 血(血淋)、崩漏等;②外出血——创伤出血,皮下出 血及口、鼻、耳、牙龈、目等出血(统称“衄血”)。
❖
⑵按病因病机: ①血热出血; ②虚寒出血;③
瘀血出血;④创伤出血(不内外因)。
❖ 配伍:⑴血热出血——清热药;⑵虚寒出血——益 气温阳药;⑶瘀血出血——行气活血药;⑷急暴出 血——益气固脱药。⑸下部出血——益气升阳药; ⑹上部出血,如吐衄——降气药。
❖ 应用:1、血热出血夹瘀者——多用于妇科,常配乌 贼骨同用。
❖ 2、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跌打损伤、痹痛。
❖ 按:今有配橙皮治疗慢支炎者,认为可止咳祛痰作 用。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活血生用。
蒲黄
❖ 来源: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的雄花花粉。别 名:蒲草黄、蒲棒头花等。
❖ 炮制:生用;炒用(蒲黄炭)。
肾炎水肿、孕妇水肿等。
❖ 其他:热病烦渴等。
❖ 苎麻简介
❖ 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叶晒干后 是良好的 牲畜饲料,苎麻根可药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 胎等功效。 苎麻杆表皮可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苎麻纤 维, 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因而透气性 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 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 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因此苎麻纤维具 有良好的穿着服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被 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苎麻织物具有粗犷、挺括、 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优越性与 独特风格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它与棉、丝、毛或 化纤进行混纺、交织,可以弥补上述四大纤维的缺陷, 达到最佳织物功效。
第十八章 止血药
❖ 概念: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 性能:苦、甘、酸(涩);寒、温;归肝、心经。
❖ 功效: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
❖ 按:现代研究证明,止血药的作用机制有如下几种:
❖ ⒈增加血液凝血因子,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
❖ ⒉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壁功能。
降香
❖ 来源:豆科乔木降香檀树干及根部的心材。别名: 降真香。按:过去多自国外进口,系印度黄檀的心 材,商品称“番降”。《证类本草》:“伴和杂香, 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此也”;《本草从新》: “烧之能降诸真,故名”。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芳香,性降。入心
肝血分可散瘀止血定痛;入气分可降气止呕辟秽。 临床用于瘀血出血——跌打损伤之内外出血尤宜; 又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腹疼痛、跌打肿痛——今常用 于冠心病心绞痛;秽浊内阻的吐泻腹痛。
强,且可润肠。
侧柏叶
❖ 来源:柏科乔木侧柏的嫩枝叶。别名:柏叶。 ❖ 炮制:生用;炒炭。或鲜用。
北京天坛古侧柏
❖ 性能: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
❖ 本品苦寒泄热,味涩收敛。入肝经血分可既善 凉血,又可敛血,共奏止血之功;入肺经可清肺热、 化痰止咳。苦又可入肝经燥湿而止带,入肺经降逆 而止咳(按下划线上内容为笔者新增)。
④湿热黄疸。
❖ 用量用法:15—30克,单用可至60——250、500 克者。多生用,亦可炒炭。
苎麻根
❖ 来源:荨麻科草本植物苎麻的根。别名:野麻、线 麻、白麻、上青下白等。按:原产我国的为白叶种 苎麻,茎部韧皮纤维可供纺织、织渔网、造纸。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苎。
彼美叔姬,可与晤歌。…”
羊蹄
❖ 来源:蓼科草本植物羊蹄、尼泊尔羊蹄的根。别名: 败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西西等。
❖ 炮制:生用。
本品苦涩而寒,
归心、肝、大肠
经。功能凉血止
血、解毒杀虫、
泻下。用于血热
妄行的出血,疥
癣、秃疮、疮痈、
烫伤等。
第三节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止血兼能活血化瘀,有止血而不留 瘀、化瘀而不伤新之长。适用于瘀血阻络, 血行失道的出血,以及其他出血而兼瘀者。 部分药尚可用于瘀血证。
大
大小蓟 蓟
❖ 来源:大蓟为菊科蓟的地上部分 或根;小蓟为菊科刺儿菜的地上 部分。按:陶弘景:“大蓟是虎 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 似。”《纲目》:“蓟犹‘髻’ 也,其花如髻也。”
❖ 炮制:生用;炒炭。
大 蓟
小蓟
❖ 功用疏要: ❖ 两药均属苦甘而凉之品,同能凉血止血、散瘀
解毒消痈,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痈。但小蓟又可 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解毒消痈方面大蓟较胜。 两药均能利胆、降压,用于肝炎黄疸、高血压
❖ 性能: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 功效: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 ❖ 本品涩可固脱,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血;民间用
之补虚强壮;入脾胃可止泻痢;味苦可杀虫。
❖ 应用:1、全身各部多种出血——无论寒热虚实均 可使用。
❖ 2、久泻久痢、血痢。 ❖ 3、脱力劳伤。 ❖ 其他:①滴虫性阴道炎;②疟疾;③疮痈、跌打肿
槐花
❖ 来源:豆科乔木槐的花蕾。按:此槐系“国槐”。 别名:槐蕊、槐米。
❖ 炮制:生用;炒黄;炒炭。 国槐
槐花
洋
槐
❖ 性能: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 本品苦寒沉降,善清大肠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
入肝经可泻肝火而明目、降血压。 ❖ 应用:1、血热出血——便血、痔血多用。 ❖ 2、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 ❖ 3、高血压。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清肝生用。 ❖ 附:槐角 ❖ 功效类似槐花,但止血力较逊,而清火之力较
❖ 本品甘缓温通,苦泄化瘀。既善止血(收敛),又 可活血化瘀,故能和血,血和则肿消痛止,有止血不留 瘀之长;既善止痛,又善疗伤。《本草新编》:”三七 根,止血之神药也。“
❖ 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兼瘀者尤佳,多单味研末 吞服。
❖ 按:本品止血的机制,首先是收缩血管,其次是促进凝 血。
❖ 2、跌打瘀痛——为伤科要药。 ❖ 其他:①冠心病心绞痛;②疮痈肿痛;③慢性肝炎;
❖ 现代研究认为:本类药除促进凝血或收缩 血管外,同时兼有促溶、扩张血管、抗血小 板凝集等作用。
新 疆 秋 色
三七
❖ 来源:五加科三七的根。别名:山漆、人参三七、 参三七、田七、田三七、血参、金不换、汉三七、 旱三七、田漆等。
❖ 炮制:生用。
❖ 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3、血淋。
❖ 其他:①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②非特异性 结肠炎;③口腔溃疡。
❖ 用量用法:3—10克;包煎;化瘀止痛生用,止血 生用
花蕊石
❖ 来源:蛇纹大理岩的石 块。别名:花乳石。
❖ 炮制:火煅研细水飞。
❖ 功用疏要:本品酸涩收 敛,又可行散,可化瘀 止血。临床用于吐血、 衄血、咯血而兼瘀滞者, 也可用于外伤出血及瘀 肿疼痛。
❖ 应用:1、血热出血——以下焦便、痔、崩、痢血多 用。
❖ 2、水火烧烫伤、疮痈肿毒、湿疹、毒蛇咬伤——因 既可减少创面分泌,又可促进愈合,并能减少感染, 故为烧烫伤要药。民谚:“家里有地榆,不怕烫掉 皮”;“地榆烧成炭,不怕皮烧烂”。
❖ 其他:①急性菌痢;②宫颈糜烂。 ❖ 用量:10—15克。大面积烧伤不可广泛涂敷,以免吸
④气血亏虚。
❖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研末1—1.5克。止血以生用
茜草
❖ 来源:茜草科草本植物茜草的根和根茎。别名:蒨、 茹蘆、染绯草、血见愁、过山龙。
❖ 炮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炒炭。
❖ 性能: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活血通经。
❖ 本品苦寒可凉血,苦泄可活血化瘀。《本草经疏》 云:“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本草汇言》: “茜草治血,能行能止”。其性偏于下行。
大蓟
地榆
❖ 来源:蔷薇科地榆、长叶地榆的根。陶弘景:“叶 似榆而长,初生布地,……”别名:山红枣根、枣儿 红、赤地榆、紫地榆。
❖ 炮制:生用;炒炭。
❖ 性能: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 本品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入肝经血 分而凉血、收敛,共奏止血之功;沉降下行,以善止 下焦血热出血为长。入阳明走肌肉,可解毒、消肿、 敛疮,尤为烧烫伤要药。
痛、毒蛇咬伤。
❖ 用量用法:10—30克,大剂量可至30—60克。
紫珠
❖ 来源:马鞭草科灌木植物紫珠、杜虹花的叶片。别 名:紫荆、止血草等。《本草拾遗》:“至秋子熟, 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 本类药味多兼涩,或系炭类,或系质粘之品,可 使血液粘缩、血络凝固而止血。用于各类出血而无 瘀之证。若属有瘀者当慎用,或配行气活血之品以 反佐之。
二十四孝图—亲尝汤药
白及
❖ 来源: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别名:白鸡儿、白鸡 娃、地螺丝。
❖ 炮制:生用;碾粉。
❖ 性能:苦、肝、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本品质粘味涩,功专收敛,入肝经血分,可收敛止
❖ 使用注意:遵守“止血不留瘀”原则,使用凉血止 血、收敛止血药时可酌配行气活血药。
❖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 经止血药。
❖ 按:
❖ 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 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 增加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 也有些药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
❖ 应用:1、血热出血——多用于血热出血,但性兼 收敛,故配伍温经止血药亦可用于虚寒出血。
❖ 2、肺热咳喘有痰——为中枢性镇咳药,又可祛痰、 平喘。
❖ 其他: ①脂溢性脱发; ②带下;③风湿性关节痛;
④烫火伤;⑤高血压。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多炒炭(血热除外), 化痰止咳生用。
白茅根
❖ 来源: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茎。别名:茅根、 兰根、茹根、地筋、白花茅根。
❖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是 我国国宝,我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 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苎麻适宜种 植在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南起海南省,北至陕西省 均有种植苎麻的历史,一般划分为长江流域麻区 、 华南麻区 、黄河流域麻区 。 据考证,早在四千年 前,我国古民就利用苎麻通过手工纺纱织布,而用 棉花纺纱织布则从汉代开始,使用苎麻纤维纺纱织 布仅比古埃及用亚麻手工织布晚大约一千年左右。 其他麻类除大麻在四千多年以前已有栽培之外,黄 麻则在宋代才开始利用,红麻、青麻和龙舌兰麻等 应用并未象苎麻、亚麻如此广泛。
❖ 炮制:生用。
❖ 性能:甘,寒。归心、肝经。
❖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解毒。
❖ 本品性寒清热,可入心肝血分凉血止血;清血 热之功又可入肝经安胎;甘淡渗利,又可利尿,尚 有清洁热毒作用。
❖ 应用:1、血热出血——多用于吐血、崩漏。 ❖ 2、血热胎动不安、胎漏。 ❖ 3、热毒疮疡、热淋、丹毒等。今用之尿路感染、
❖ 炮制:晒干生用;鲜用;捣汁;炒炭。
❖ 性能: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 本品性寒清热,可入血分凉血止血;清泄之功 可清肺、胃之热;甘淡渗利,入膀胱经利尿通淋; 甘寒又有生津止渴之功。
❖ 应用:1、血热出血——多用于尿血、衄血。 ❖ 2、热淋、水肿——今多用于急慢性肾炎。 ❖ 其他:①肺热咳喘;②胃热呕哕; ③热病烦渴;
❖ 性能:甘,平。归肝、心包经。
❖ 功效:化瘀止血,利尿。
❖ 本品甘缓不峻,专入血分,以下行为趋势。生 则能行,可化瘀止痛;炒则性涩,收敛止血,有止 血不留瘀之长。又可利尿通淋。
❖ 应用:1、体内外各种出血——尤宜于妇科出血。 生、炒均可,炒后尤佳;夹瘀者更宜。
❖ 2、瘀血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瘀血疼痛常配 五灵脂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性寒凉,味苦或甘, 可清血分火热而凉血止血,适 用于血热妄行,血不循经的出 血。此类药属各类止血药中数 量最多者。
❖ 因性寒收引,原则上不用 于虚寒出血,但大多可在配伍 温经止血及益气温阳药后适当 用之;多用、久用有可能生瘀, 可适当佐以化瘀止血或行气活 血药;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 血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