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
中药学——止血药1. 定义凡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 分类、特点及适应证1)凉血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苦、甘,性寒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
应用:血热妄行所致之出血病证。
2)化瘀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苦,性温或寒,入肝经。
功效: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应用: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3)收敛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涩,性多平,入肝、脾经。
功效:收敛固涩而止血。
应用:内无实邪之各种出血证。
4) 温经止血药性能特点:味多辛,性温热,入肝、脾经。
功效:温里散寒,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脉,温经止血。
应用: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3.配伍应用原则:必须根据出血的病因、病机、部位,选用药性功能相宜的止血药。
1)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配伍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药;2)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泼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配伍香行气活血药;4)虚寒性出血者,宜配伍益气健脾,温里助阳药;5)下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升举之品;6)上部出血者,宜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4. 使用注意1)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敛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2)对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收敛性强的止血药。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4)止血药是否炒炭,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5. 各类药功效第一节凉血止血药小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中药学-止血药
❖ 应用:1、内外各种出血——尤善止肺、胃出血。 ❖ 2、痈肿、烫火伤、手足皲裂、肛裂等。 ❖ 用量用法:10—15克;散剂2—5克。
仙鹤草
❖ 来源:蔷薇科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别名:龙芽 草、脱力草、老鹳嘴、地仙草、泻痢草等。
❖ 炮制:生用;炒炭。
❖ 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 应用:血证——体内外各种出血。
❖ 分类:⑴按部位:①内出血——吐血、喀血、便血、尿 血(血淋)、崩漏等;②外出血——创伤出血,皮下出 血及口、鼻、耳、牙龈、目等出血(统称“衄血”)。
❖
⑵按病因病机: ①血热出血; ②虚寒出血;③
瘀血出血;④创伤出血(不内外因)。
❖ 配伍:⑴血热出血——清热药;⑵虚寒出血——益 气温阳药;⑶瘀血出血——行气活血药;⑷急暴出 血——益气固脱药。⑸下部出血——益气升阳药; ⑹上部出血,如吐衄——降气药。
❖ 应用:1、血热出血夹瘀者——多用于妇科,常配乌 贼骨同用。
❖ 2、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跌打损伤、痹痛。
❖ 按:今有配橙皮治疗慢支炎者,认为可止咳祛痰作 用。
❖ 用量用法:10—15克;止血炒炭,活血生用。
蒲黄
❖ 来源:香蒲科水烛香蒲、东方香蒲的雄花花粉。别 名:蒲草黄、蒲棒头花等。
❖ 炮制:生用;炒用(蒲黄炭)。
肾炎水肿、孕妇水肿等。
❖ 其他:热病烦渴等。
❖ 苎麻简介
❖ 苎麻为荨麻科苎麻属,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宿根年限可达10-30年以上。苎麻叶晒干后 是良好的 牲畜饲料,苎麻根可药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 胎等功效。 苎麻杆表皮可加工制作苎麻纺织用苎麻纤 维, 细长、坚韧、质地轻、吸湿散湿快,因而透气性 比棉纤维高三倍左右,同时 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 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因此苎麻纤维具 有良好的穿着服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被 公认为“天然纤维之王”。苎麻织物具有粗犷、挺括、 典雅、轻盈、凉爽、透气、抗菌等优点,其优越性与 独特风格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它与棉、丝、毛或 化纤进行混纺、交织,可以弥补上述四大纤维的缺陷, 达到最佳织物功效。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中药学课件:17 止血药
一、含义: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止血 。 三、分类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2.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1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二、止痢——腹泻、痢疾。
此外,还有补虚、杀虫、解毒消肿作用。 又名龙牙草、脱力草。
36
棕榈炭 苦涩平 肝肺大肠 棕毛
37
棕榈炭苦涩平肝肺大肠
收敛止血——出血证。
药性平和,味苦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用于多 种出血证,尤多用于崩漏。
38
血余炭 苦平肝胃
39
血余炭 苦平 肝胃
一、收敛止血——出血证。
一、止血——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长于收敛止血,兼活血化瘀,为止血化瘀之良药,止血不留瘀。
二、化瘀止痛——瘀滞痛证。
如失笑散,治一切心腹之痛。
三、利尿——血淋。 包煎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28
花蕊石
既(化瘀)止血, 又收敛止血, 用于各种出血证, 研末吞服效佳。
29
降香
30
降香 辛温肝脾
一、化瘀止血——瘀滞性出血证。尤宜于跌打损 伤内外出血证。
42
艾叶辛苦温 小毒 肝脾肾
一、温经止血——出血证。
温经止血要药,尤善治疗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
二、散寒调经——月经不调、痛经。
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的要药 。
三、【温经止血】安胎——胎动不安。
为妇科安胎要药,宜用于有寒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此外,还有杀虫止痒之功。艾条、艾炷。
温经止血宜炒炭用,其余生用。
止血药(中药学)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 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 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故在治疗血 热出血病证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 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瘀药。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 用于虚寒性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 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2.痈肿疮毒
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 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芦丁、蒙花苷;原儿茶酸,绿原酸,咖 啡酸及蒲公英凿醇等。《中国药典》中规定本品含蒙花苷 (C28H32O14)不得少于0.70%。
2.药理作用本品不同提取物灌胃给药,均对小鼠有凝血和 止血作用。其水煎剂体外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大蓟
Daij(《名医别录》)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花 开时釆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切段。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 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第十八章 止血药
内容
凉血止血药 化瘀止血药 收敛止血药 温药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以治疗各种 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 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 多。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 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 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中药学 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
白 及★★★
【药物基原】 源于《本经》。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块茎。
白及
药材白及
【功效应用】
1.收敛止血――内外诸出血证(要药)
(尤善治肺胃出血)
2.消肿生肌――痈肿,烫伤,手足皲裂。
好苦,眼看得给人家偿命啦!” 义兄说:“大哥怎么能骗你呢?” “那为什么不止血?”
“你那棵草才长了一年,还没药性呢。”
县官急问:“几年才止血呢?”
义兄答道:“三到七年,药力最强。”
义弟这才明白,后悔不该贪财。
后来,人们为了牢记这种药草的药力在 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内不能止血,才给 它取了个名字叫“三七”。
地 榆★★★ 槐 花★★
地榆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 槐花
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的花蕾。
地榆
长叶地榆
药材地榆
槐
药材槐花 (槐花)
药材槐花 (槐米)
【功效鉴别】
财主一看儿子被治死,抓住义弟,说:“你自己 说包能治好,原来是骗钱的呀!走,见县官去!”
县官接了状,审问义弟:“你是跟谁学的医,拿 什么煎的药?”
义弟吓慌了,只好说出义兄。县官又传来义兄, 问道:“你给他的是什么草?”
“这是我家祖传的药草,专门止血。” 义弟一听急了:“大哥,这是假的呀!你害得我
二、使用注意
1. 使用止血药须注意“止血不留瘀”。 2. 大出血患者,缓不济急,当急投大
《中药学13止血药》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中药学13止血药》的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简介、历史与发展、 分类以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13种中药止血药简介
五加皮
五加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 血管、止血的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 术和创伤后的止血。
喜荡
喜荡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 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手术后、月经不调 等病症的治疗。
国际合作交流
中药止血药在国际上也受到 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将加 强与国际合作的交流,促进 中药止血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药止血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选取、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
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科技应用
在中药止血药的研究和开发 中,将进一步结合现代科技, 提高药效和疗效,并改进制 剂形式。
临床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止 血药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将持 续深入,为其应用提供更多 的科学依据。
赤芍
赤芍是一种传统中药,在止血领域有着悠久 的历史。它具有凉血止血的药理作用,适用 于妇科、外科等以其活血化 瘀、止血散瘀的药理作用而闻名。在创伤、 疮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1 止血草药
2 血塞解药
包括五加皮、赤芍等草本植物,以其收敛 血管、止血散瘀的特性而被归类为止血药。
如喜荡、三七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散 瘀的作用,常用于疮伤、出血等情况。
3 凉血止血药
4 其他分类
以赤芍、生地黄等药物为代表,能收敛血 管、凉血止血,在妇科疾病中有广泛应用。
还包括金银花、红花、总状红花、大黄、 海螵蛸、毛冬青、半枝莲等中药。
药理作用及应用
药理作用
中药止血药具有活血化瘀、收敛血管、止血等药 理作用,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止血药定义: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功效:本类药物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都具有直接制止出血的功效,有的还能消除导致血不循经的病因。
主治:主要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苦寒凉,入血分,既能止血,又能清泄血分之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大蓟【主要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外涂。
★小蓟【主要性能】甘、苦,凉。
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热毒痈肿【用法用量】煎服,4.5~9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小蓟▲地榆【主要性能】苦、酸、涩,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烫伤,湿疹,热毒疮疡【用法用量】煎服,9~15g。
外用适量。
解毒敛疮多生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味酸涩,凡便血、崩漏、下痢属虚寒者应慎用。
大面积烧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槐花【主要性能】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肝火上炎,目赤头痛【用法用量】煎服,5~9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清肝泻火宜生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虚热而非实火者慎用。
※侧柏叶【主要性能】苦、涩,寒。
归肺、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1、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用法用量】煎服,6~12g。
外用适量。
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主要性能】干,寒。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止血药(4页)
中药学——第十四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归心、肝、脾经为主。
分类:1.凉血止血药—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2.化瘀止血药—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3.收敛止血药—各种出血病证。
4.温经止血药—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
尤善治尿血、血淋。
2.热毒疮痈。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1.血热出血证。
尤宜于下焦之下血。
2.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1.血热出血证。
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2.目赤、头痛。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水肿,热淋,黄疸。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苎麻根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应用:1.血热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热毒痈肿。
细目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1.出血证。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为伤科之要药。
3.虚损劳伤。
茜草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1.出血证。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为妇科调经要药。
蒲黄功效: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1.出血证。
2.瘀血痛证。
3.血淋尿血。
细目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血余炭白及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1.出血证。
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仙鹤草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应用:1.出血证。
2.腹泻、痢疾。
3.疟疾寒热。
4.脱力劳伤。
5.疮疖痈肿,阴痒带下。
细目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艾叶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应用:1.出血证。
为温经止血之要药。
2.月经不调,痛经。
11中药学第十一章——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小蓟(A) 大蓟(B) 地榆(A) 槐花(C ) 侧柏叶(B) 白茅根(B) 苎麻根(C)
小 蓟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药用来源】
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小蓟
小蓟
植 物 形 态
【处方用名】
小蓟
刺儿菜
小蓟
【性能特点】
甘,苦,凉。入心、肝经。
【药用来源】
茜草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处方用名】
茜草
茜草
【性能特点】
苦,寒。归肝经。
凉 血 功效 祛 瘀
茜草
凉 血 通 经
【临床应用】
• 1. 用于各种出血 。
茜草
凉血止血 行血化瘀 通经
– 尤宜于血热夹瘀的崩漏下血证,~ 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
【临床应用】
茜草
凉血止血 行血化瘀 通经
侧柏叶
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 功效 化痰止咳 生发乌发
(收敛止血)
侧柏叶治血出崩漏之疾;
【临床应用】
• 1. 用于各种血热出血证。
侧柏叶
凉血止血 化痰止咳 生发乌发
– 血热之吐血、衄血,~荷叶、生地黄、艾 叶等(四生丸)。
– 中气虚寒,吐血,~干姜等。
【临床应用】
• 2. 用于肺热咳嗽。
【使用注意】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孕妇忌用。 但可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之出血。
蒲黄
五灵脂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六、使用注意 七、相似药物对比
【药用来源】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中药学-止血药
側柏葉 柏科常綠喬木側柏的嫩枝葉
側柏鱗葉節節連,整碎不齊扁平攤。 鮮時青綠氣芳時,涼血止血祛咳痰。
[性味歸經] 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 [功 效] 涼血止血,祛痰止咳。
[應用] 1、各種出血證(咳血、嘔血、便血、尿
血、崩漏):涼血、收斂止血。寒熱均 可。 熱證:配伍生地、生荷葉、生艾葉,
此外,還可用於熱毒癰腫、丹毒以及淋病 等,取其清熱解毒、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適量,搗敷。
安胎藥物
紫蘇:解表發汗、寬胸利膈、順氣安胎。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 桑寄生: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 白術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和中安胎。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元安胎。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續斷:補肝腎、續筋骨、通血脈、安胎。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安胎。 苧麻:根清熱涼血、解毒安胎。
茜草叉根多扭曲,皮色棕紅易脫離, 斷面平坦質輕脆,涼血止血又祛瘀。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經。 [功 效] 涼血止血,活血通經。
[應 用]
1、血熱出血挾瘀者(崩漏、吐血、 衄血、尿血、便血):涼血、化 瘀而止血。如十灰散、安沖湯。
2、血瘀經閉、痛經:活血化瘀,通經 止痛。
3、跌打損傷血瘀腫痛:活血消腫止痛. 4、風濕痹痛:活血通經止痛。
2.用於血瘀氣滯之胸脅心腹疼痛及跌打損傷瘀 腫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後下。研末服每次1-2g。外用 適量。
第三節 收 斂 止 血 藥
[特點] 1、味澀收斂,有收斂止血作用。 2、性平,寒證熱證出血均效。 3、以出血無瘀者為宜,兼瘀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专业知识止血药
功效:制止机体内外出血。
适用: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
凉血止血药: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化瘀止血药: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
收敛止血药:主治各种出血而无瘀滞者。
温经止血药: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景天三七
三、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鸡冠花、紫珠叶
四、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
大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小蓟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
(1)血热尿血、血淋、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地榆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
(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地榆配槐角)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槐花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
(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侧柏叶
【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病证】
(1)各种出血证。
(2)肺热咳喘痰多。
(3)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烫伤(外用)。
白茅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1)血热衄血、咳血、吐血及尿血。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苎麻根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主治病证】
(1)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三七
兼补虚而强体,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兼体虚者更宜。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
(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茜草
【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主治病证】
(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
(2)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蒲黄
【功效】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
(1)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蒲黄配五灵脂)
(3)血淋涩痛。
景天三七:化瘀止血,宁心安神,解毒。
白及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病证】
(1)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白及配三七各种出血)(白及配海螵蛸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仙鹤草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补虚。
【主治病证】
(1)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2)久泻,久痢。
(3)疟疾,痈肿疮毒。
(4)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痒带下。
(5)脱力劳伤。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化瘀止血,利尿。
藕节:收敛止血。
紫珠叶:收敛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
鸡冠花:收敛止血,凉血,止带,止痢。
艾叶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艾叶配阿胶)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湿疹瘙痒(外用)。
炮姜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病证】
(1)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2)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
小结
止血药
一、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景天三七
三、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鸡冠花、紫珠叶
四、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