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糖蔗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56广西糖蔗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唐艳琼 彭茂锋(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糖蔗产业标准化现状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了广西糖蔗产业标准体系框架,并从标准角度,提出推进广西糖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制定促进“中国糖都”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糖蔗产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9.012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ofSugarcane Industry in GuangxiTANG Yan-qiong PENG Mao-feng(Guangxi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garcane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in Guangxi, constructs preliminarily the frame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sugarcane industry in Guangxi.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industry in Guangxi,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policy-mak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ugar city" in China.Keywords: sugarcane industry,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study基金项目: 本文受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划项目“糖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GXKJJH2018007) 资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部分 研 究 成 果 已 在 生 产 上 推 广 应 用 。 该 所将 继 续 坚 持 自主 创 新 为 主 , 学 习 吸 收 国 外 先 进 技 术 , 为 广 西 蔗
一一 糖产业 可 持续发展 做 出新 贡献 。 。
,
。
,
u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西壮族 自治 区 甘 蔗 研 究鹿
占 ∞的 仪 鲜浔
地 多 实 器 癌溉
加平 验 有 毛 嘲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隔
一一~一一一一一 引嘲糍删蝴心川捌矗晡徘滩觖澌耥瓢椭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枞郧乱鞘蚣㈡㈣绷御谳
一~~一一~一 眠 目前 , 该 所 正 在 研 究 的 新 技 术 甘 蔗 分 子 标 记 、 转 基 因 、 甘 蔗 生 物 固 氨技 术 、 能 源 甘 蔗 品 种创 制 , 利
广西甘蔗调查研究报告

广西甘蔗调查研究报告广西是中国主要的甘蔗产区之一,甘蔗种植及加工产业在该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为进一步了解广西甘蔗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对广西甘蔗进行调查,并撰写一份报告。
本报告将从甘蔗的种植情况、加工产业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甘蔗的种植情况广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甘蔗种植在广西非常普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20年达到了120万亩。
同时,该地区的甘蔗产量也在逐年增长,达到了3000万吨左右。
可以看出,广西甘蔗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状态。
二、甘蔗加工产业情况广西的甘蔗加工产业非常发达,主要包括糖厂和酒厂两大部分。
糖厂主要生产红糖、白砂糖等各种糖制品,酒厂则主要生产甘蔗酒等酒类产品。
糖厂和酒厂在整个甘蔗加工产业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提高甘蔗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甘蔗产业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色食品和生物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广西的甘蔗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仍然存在增长空间,可以通过种植技术的提升和品种改良来进一步提高产量。
其次,广西的甘蔗加工产业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增加附加值。
例如,可以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甘蔗制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此外,甘蔗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将甘蔗转化为生物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的甘蔗产业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动绿色、可持续的甘蔗种植和加工发展。
同时,企业可以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广西的甘蔗产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广西甘蔗产业化现状研究

广西甘蔗产业化现状研究[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甘蔗产业作为广西的农业优势产业,不但对该地区的国民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还与国家食糖供给安全问题紧密相关。
立足于广西甘蔗产业化的现状,从种植、加工、销售三个方面分析甘蔗产业化经营中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农业产业化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和食糖生产中心,有“中国糖都”之称。
广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及降雨量丰富,且糖料蔗生长与雨热同季。
因此广西的甘蔗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
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部分地区摸索出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主要有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及服务社会化五个特征[1]。
1988年,广西成为国务院重点开发建设的糖业生产基地,甘蔗产业的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甘蔗产业化经营成果显著。
自1992年以来,广西糖料蔗和食糖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我国食糖的有效供给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已成必然,对此,广西甘蔗继续积极向产业化的方向前进,然而在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机械化进程缓慢、制糖工业水平低、产品深加工发展不足、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巩固甘蔗产业的发展成果,确保产业做优做强,进一步研究广西甘蔗产业化现状和问题,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对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的安全及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1广西甘蔗产业化发展现状11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广西制糖业集中于具有原料蔗资源优势的中南部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
“十一五”末期形成了“重点发展崇左、南宁、来宾、柳州糖料蔗生产优势区域;巩固发展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仍具生产优势的老蔗区;因地制宜发展河池、百色蔗区”的产业基本布局。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摘要】广西蔗糖产业是广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竞争力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广西蔗糖产业的概况、竞争力分析、市场需求、生产技术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发现了该产业在竞争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提出了提升竞争力、应对挑战以及抓住机遇的发展建议,以指导广西蔗糖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广西蔗糖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力优势,挑战,机遇,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蔗糖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广西是我国主要的蔗糖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蔗糖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广西蔗糖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西蔗糖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能过剩、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等问题。
对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劣势,对于指导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广西蔗糖产业的概况、竞争力分析、市场需求、生产技术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相关部门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深入了解该产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探讨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本研究旨在揭示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竞争力优势的评估和对挑战与机遇的研究,我们将为该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促进广西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广西蔗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甘蔗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蔗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目录 (2)第一章总论 (4)一、项目名称 (4)二、项目概要 (4)三.项目建设目标 (4)四、项目建设地点 (4)五、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5)六、项目计划书编制内容 (5)七、项目建议书研究方法 (5)八、项目建议书建设方案和研究结论 (6)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第二章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9)一、承办公司简介 (9)二、公司投资宗旨 (9)三、项目公司组织机构示意图 (9)第三章:项目技术方案以及工艺 (12)一、技术方案目标 (12)二、技术方案主要内容 (12)三、技术工艺流程 (12)四、技术依托公司及专家组 (13)五、种植工艺 (17)六、标准化全程管理 (22)第四章市场分析 (23)一、国际甘蔗糖业形势 (23)二、中国蔗糖产业形势 (25)三、阻碍食糖消费增加的不利因素 (30)第五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35)一、蔗糖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 (35)二、能源甘蔗发展影响到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35)三、广西甘蔗种植优势独特 (36)四、项目核心技术和管理模式支持广西糖业生产上新台阶 (38)五、项目响应推进现代农业改革 (42)第六章广西制糖业产业链当前发展现状 (43)一、发展有利因素 (43)二、发展的主要短板及风险 (44)第七章甘蔗种植特性 (48)一、甘蔗的种类 (48)二、甘蔗产量的构成 (48)三、影响甘蔗生长的因素 (50)四、影响甘蔗生长的灾害性天气 (55)第八章项目场址选择环境分析 (62)一、项目场址地理位置的特点 (62)二、项目场址土地权属 (62)三、项目土地利用现状 (63)四、项目场址社会和法律环境 (63)五、项目场址的法律环境 (63)第九章项目风险评估与防范 (64)一、风灾与防范 (64)二、火灾风险与防范: (65)三、触电风险与防范 (66)四、病虫灾害与防治 (66)五、生产事故防范 (67)六、法律纠纷与防护 (67)第十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集 (69)一、投资估算 (69)二、总投资估算 (70)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71)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2)一、评价依据及基础数据 (72)二、财务评价 (72)三、不确定性分析 (73)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75)一、发挥项目技术优势,提高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 (75)二、发展高效农业,节约利用资源 (76)三、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77)第十四章环境影响分析 (79)第十五章有关报表 (8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高效种植30万亩甘蔗项目。
广西金光农场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t hoo yw t hg rdci n i gr cnt co f dm gi l r e nt t ebs. e n lg i i pou t na dhg s a, o s ut no e ar ut edmo sai ae c h h o h u r i mo c u r v
( 广 西 农 垦 国 有 金 光 农 场 广西 南宁 5 0 4 : 1 3 0 2
2 广西农 业科 学 院甘 蔗研 究所
摘 要
广 西 南宁
50 0 ) 3 0 7
概 述 广 西 农 垦 国有 金 光 农 场 甘 蔗 生产 发 展 的 现 状 ,根 据 生 产 中存 在 的甘 蔗 品 种单 一 、抗 旱 排 涝 设 施 不
Ke r s s g ra y wo d u a c ne ; sa so d ty d veo m e tt fi usr e lp nt; s g e to ; s a e u n u g sin r t tg y
广西 农 垦 国有 金 光农 场 座 落 在 广 西 南 宁 市 西 郊 .属 华 南 区亚 热 带 气 候 .年 平 均 气 温 2 2℃ ,年 均 降 雨 量 114m ,农 业 生 产条 件 优 越 。5 来 农 9 m 6a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

产}” 和 “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甘 蔗 研 究 中 心 ” 3 个 国 家 级 甘 蔗 研 究 及 检 测 机 构 均 设 在 该 所 :
该 所 占地 7 0 0 多 亩 在 , 职 职 T 1 3 4 人 , 其 中 专 业 技 术 人 员7 1 人 , 高 级 职 称 2 4 人 , 中 级 职 称 3 0 人 筑面 积 3 0 0 0 多平 方 米 的 科 研 综 合 楼 , 设 有 甘 蔗 育 种 、 栽 培 、 植 保 、 农 艺 、 生 物 技 术 等8 个 研 究 室 投入 使 用 的 实 验 室 有 分 子 生 物 学 、 基 因 工 程 、 生 理 生 态 、 病 虫检 测 、 制 品 检测 、 农 艺 及 解 剖 2 室。 配 置仪器有 : 梯度P C R 扩增仪 、 基 因枪 、 D NA 遗传分析 仪 、 石 墨 炉原 子 吸 收分 光光度仪 、 发等2 0 0 多 台 套 , 价 值 1 0 0 0 多 万 元 , 可 满 足 开 展 甘 蔗 遗 传 育 种 、 栽 培 、 生 理 、 植 保 、 土 壤 肥 料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甘 蔗 研 乡
■ _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甘 蔗 研 究 所 成 立 于 1 9 5 6 年 , 位 于 广 西 南 宁 市 西 郊 : 该 所 是 一
个 以新 品种嗣
_
术创新、 成果转化和示 范推广为主 要研 究方 向 , 担 负着广西 蔗糖产业 可持续发展科技局
,
务 。 学科齐全 , 仪器 精 良 , 技 术 水平 先进 , 创新 能 力 强 , 成果 丰硕 , 国外知 名 国 内一 渭
等学 科 前 沿 领 域 研 究 的设 备 需 广 西 区 政 府 命 名 的 “ 科 技 创 新 金 源 单 位 ” , “ 广 西 甘 蔗 分 子 遗 传 与 品 种 改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学年论文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名称:姓名:陈星如学号:导师:日期: 2017年8月20目录摘要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目前,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甘蔗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财政税收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广西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制约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引言我国是世界三大蔗糖生产国之一。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种植在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区。
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所以,对甘蔗产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则是针对目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
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使得广西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2016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385万亩,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59.7%。
随着新一轮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划要求,广西目前正在抓住机遇,集中优势区域发展甘蔗种植。
广西作为甘蔗主产区将迎来新的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未来甘蔗产业发展的趋势。
广西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左、南宁、来宾、柳州四大产区,四大产区甘蔗产量占广西总产量的70%左右。
根据广西统计局统计,2016年广西直接种蔗农民超过850万人,涉及蔗农2000万人,甘蔗种植面积1500万亩。
2015-2016年榨季,全区产蔗糖9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7%。
表1-1 2000-2015年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的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中国和广西统计年鉴整理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据广西统计局统计广西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
其中南宁、柳州、崇左及来宾作为广西的四大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南宁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最多,减幅达20%左右。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甘蔗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是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土地流转加快等因素影响,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蔗相对其它经济作物的比较收益已无明显优势,农民种蔗积极性不断受挫,从广西各地情况看,近年来桑蔗争地,甘蔗地改种速生桉、柑桔、木薯等情况在逐年增加,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1广西甘蔗和其他农作物种植效益比较(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如图1-1所示,目前甘蔗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下,在水稻、玉米、花生、红薯、马铃薯、木薯等作物中甘蔗利润是最低的,而所需成本最大,利润仅为3 375元/hm2,严重影响蔗农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改种其他作物的意向。
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2016年广西甘蔗亩均产量为5216.62公斤,比2015年增加355.14公斤,增幅7.31%。
甘蔗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由于甘蔗生长早期没有受到霜冻天气影响,蔗苗出芽率较高,且中后期雨水充沛且均衡,阳光适宜,为甘蔗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及糖厂为稳定甘蔗产量,提高蔗农种蔗收入,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高产优质加价品种甘蔗,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等措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目前广西各地蔗农种植的甘蔗淘汰品种逐年减少,而种植高糖高产如桂糖29、桂柳1号等品种正逐年增加,新品种种植比例提高拉动了甘蔗单产的提高。
三是2016年广西甘蔗收购价格比上年有所提高,普通甘蔗首付收购价格为440元/吨,各地自行上下浮10元,优良品种加价30元/吨。
同时由于2016年蔗农种植桂糖29、桂柳1号及粤糖93等优质加价品种增多,收购均价比上榨季有所提高,2016年亩均甘蔗入厂价格达452.00元/吨,比上年增加48.20元/吨,增幅11.94%。
在量价齐涨情况下,亩均甘蔗产值为2382.98元,比上榨季增加394.42元,增幅19.83%。
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的《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规划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500万亩高糖、高产“双高”糖料蔗基地,用规模化经营和全程机械化破解甘蔗产业困局。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累计建设发展面积250多万亩,基本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和良种化。
广西甘蔗亩产和蔗糖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15-2016年榨季已实施的“双高”糖基地平均亩产达到7.165吨、平均含糖量达到14.25%。
农民收入比其他甘蔗地每亩增加1430元。
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双高”基地建设的优势。
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呈现了稳中向好、蔗农幸福指数持续升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曾做过调研,全区80%糖料蔗集中种植在桂中旱片、左江旱片等干旱贫瘠的坡地上,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干旱是影响甘蔗生产的头号因素,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连年干旱严重制约着甘蔗生产能力的提高,糖料总产的增加只能以扩大面积为主。
虽然近年来,通过糖料基地建设,使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广西有灌溉条件的甘蔗面积依然很低。
百色市右江区糖办主任说,区内甘蔗绝大部分都种在坡地上,由于缺乏水利设施,农民种下去之后基本就不管了,一旦受旱全军覆没。
每年的5、6、7月份是甘蔗最好的生长季节,也是容易遭受旱灾影响的时候。
2011年因为干旱影响,来宾等地受灾严重,产量近乎减半。
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新台糖系列品种在桂西南地区已有10多年种植历史,占区域甘蔗种植面积90%以上,受到病原物的反复侵染,存在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病害,甘蔗节间缩短,蔗茎变小等问题突出。
其次,农民的种植栽培水平不高,粗放管理,广种薄收。
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广西甘蔗价格存在价格波动,市场不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因素是目前种植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容易导致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储备机制不完善构成糖价稳定的潜在威胁。
蔗农、制糖企业都希望食糖价格不要大涨大跌,而稳定价格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储备调控机制。
据区农业部门反映,目前国家及地方食糖储备政策有两个问题:一是食糖收储年年做计划,存在随意性,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不利于引导市场预期;二是收储价格与生产实际挂钩不够紧密,在市场不景气时定价太低、任由价格下跌,挫伤农民积极性。
表2-1 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图2-1 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变动趋势(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由表2-1和图2-1可以看到,2010-2017年间,甘蔗价格先是较大幅度上升,然后又持续下降,到2015年开始又有所回升,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2.4机械化程度低在技术和成本上,广西制糖企业的设备、技术等与国外先进制糖企业相比没有优势。
虽然近年来广西糖厂的单产等指标有所提高,但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基本都还是10多年前的老样子。
而国外一些设备先进的糖厂,都已经配备了成熟的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在自动化高的糖厂,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0多名工人,而国内设备老旧的糖厂往往需要上百人,成本和产糖质量因此都没有竞争力。
2.5缺乏关税保护蔗糖生产则主要集中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甘蔗主产国,巴西、印度、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哥伦比亚、巴基斯坦、古巴等10多个国家,产量约占世界蔗糖产量的90%左右,其中巴西、印度、中国是世界3大蔗糖生产国。
近年来,巴西,印度甘蔗产业发展较快,我国蔗糖产业受国际市场冲击也较大。
在关税上,我国是WTO各国食糖进口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WTO成员国食糖进口关税平均为97%,而我国仅为15%,低于巴西的36%,印度的110%和美国的86%。
广西蔗糖生产成本为3306元/吨,是巴西的1.6倍,印度的1.1倍,澳大利亚的2倍。
由于缺乏关税保护和技术成本优势,在国际食糖贸易中,我国蔗糖产业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2.6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劳动力上,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蔗农老龄化比较严重,榨季雇人砍甘蔗已成为普遍现象。
据广西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收割环节的成本占整个甘蔗原料生产成本的40%以上,已成为制约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地区存在种植面积分散,小块种植,品种繁多杂乱的问题。
制约机械化的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双高”基地有利于发挥机械化高效率的优势。
针对甘蔗种植基础措施差,机械化、规模化低的情况,2013年,自治区政府提出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500万亩高糖、高产“双高”糖料蔗基地,用规模化经营和全程机械化破解甘蔗产业困局。
“双高”基地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将15度以下的坡地降到13度以下;第二、通过土地流转使甘蔗田大块化、规模化。
广西大部分蔗区的环境条件和蔗户种植规模小,不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
因此,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或托管经营等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专业户或糖厂租赁承包土地或土地集约经营组织等新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化规模经营,推进甘蔗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有利于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充分发挥机械化作业效益高的优势;第三、通过修建机耕路、铺设滴灌管网、进行深耕深松、种植良种化,从而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