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净空遮蔽原则应用

合集下载

民用航空法关于净空的条款

民用航空法关于净空的条款

民用航空法关于净空的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关于净空的条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保护范围
•民用机场的净空,指的是航空器安全起降所要求的,排除影响飞行安全的障碍物的立体空间。

这个空间内的高层建筑、烟雾、飞鸟等都可能威胁飞行安全。

•机场净空保护区域的范围是以机场基准点为圆心、水平半径55公里的空间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需要遵守有关净空保护的规定。

二、禁止的活动
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禁止从事以下活动:
1.修建可能在空中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而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
物或者设施。

2.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3.修建不符合机场净空要求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4.设置影响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

5.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

6.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和其他物体。

7.修建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三、其他注意事项
•在民用机场围界外5米范围内,禁止搭建建筑物、种植树木,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民用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

•禁止在距离航路两侧边界各30公里以内的地带修建对空射击的靶场和其他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设施。

四、法律责任
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在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从事被禁止的活动,由民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将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这些条款的制定和实施,旨在确保民用航空器的飞行安全,维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民航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2《民用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办法》

2022《民用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办法》

民用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用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和运行正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四川省民用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条例》《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民用机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辖区内民用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

第三条机场管理机构是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巡查责任主体,发现妨碍机场安全运行环境的,应当及时排除或者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市、县(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机场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负责对非法设置无线电台(站)的查处;负责对无线电有害干扰的排查。

教育和体育部门:负责督促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和航路附近区域的空中体育运动、航模放飞等活动,在活动前向机场管理机构报备,并按要求严格进行。

对依法登记注册的信鸽、航模、风筝等协会,督促其严格落实机场净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公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禁止在相关区域施放无人机、孔明灯、风筝、烟花爆竹等监管办法,向社会公布并检查落实。

对在禁止区域实施危害航空器安全的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及处理。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将最新的机场净空保护区的限高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机场净空要求审批新建、改(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将实际建筑高度纳入规划专项验收。

督促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修建电气化铁路、通讯铁塔、高压铁塔及输电线等项目的单位按要求办理相关审核手续,涉及到无线电等相关内容通知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及机场管理机构共同商定。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机场净空保护区内工业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确保烟尘达标排放,依法查处机场周围违法排污企业;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开展秸秆禁烧工作。

机场净空保护技术分析与探讨

机场净空保护技术分析与探讨

总645期第七期2018年7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机场净空保护技术分析与探讨贾超云(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1161)摘要:本文分别从机场障碍物限制面、飞行程序、目视航段面、起飞性能、最低雷达引导高度等方面分析了障碍物对航空器运行的影响,提出在机场净空保护中应按照“综合多种因素取其严”的原则,并建议有条件的机场制作机场净空保护一体化图,促进城市建设和机场运行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飞行程序;目视航段面;起飞性能;最低雷达引导高度中图分类号:P285;V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8)19-0113-03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Aerodrome Clearance Protection TechnologyJIA Chaoyun(Henan Zhengzhou Xinzhe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Ltd.,Zhengzhou Henan451161)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impacts of obstacle on aircraft operations in aerodrome obstacle limitation surfaces,flight procedure,visual segment surface,takeoff performances,minimum radar vector altitude had been analysed.Taking the strictest principle of multiple factors in aerodrome clearance protection had been revealed.It was desirable to manufacture integrated diagram of aerodrome clearance protection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airport operation.Keywords:airport clearance;obstacle limits;flight procedures;visual section;takeoff performance;minimum radar guidance height1机场净空保护的重要性机场净空保护,主要是对机场及其周边的建/构筑物等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物体高度进行控制,从而为航空器运行创造一个安全、适航的环境。

阐述机场净空限制面的类别及其处理原则

阐述机场净空限制面的类别及其处理原则

阐述机场净空限制面的类别及其处理原则1机场限制面类别1.1附件14面根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中有关“障碍物的限制和移除”规定,为保障航空器起降安全和机场安全运行,防止由于机场周围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无法使用,规定了几种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及其周围地区障碍物的高度。

突出障碍物限制面的物体,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造成对仪表进近程序或有关的目视盘旋程序加大超障高度或超障高,或者对飞行程序造成实际影响。

在机场障碍物限制范围内超过起飞爬升面、进近面、过渡面、锥形面以及内水平面的现有物体应予以拆除或搬迁,除非属于以下情况例外:——经过研究认为在航行上采取措施,该物体不致危及飞行安全,并经民航行业主管部门批准。

该物体应按规定设置障碍灯和(或)标志;——该物体被另一现有不能搬迁的障碍物所遮蔽。

新物体或现有物体进行扩建的高度不应超出起飞爬升面、进近面、过渡面、锥形面以及内水平面,除非该物体被另一现有不能搬迁的障碍物所遮蔽。

障碍物限制面即附件14面由八个假想的无障碍限制面组成,分别是:锥形面、内水平面、内进近面、进近面、过渡面、内过渡面、复飞面和起飞爬升面。

上述障碍物限制面相互重叠部分应按较严格的要求进行控制。

规定和公布机场障碍物限制面,限制机场及其周围地区物体的高度,对保证飞机起飞降落的安全,有效利用机场,提高总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飞行程序涉及的几组限制面1.2.1基本ILS面。

ILS面是来源于附件14的精密进近障碍物限制面和复飞面。

基本ILS面相当于附件14为基本代码为3或4的精密进近跑道规定的障碍物限制面的局部,包括进近面、升降带、复飞面、过渡面。

这些斜面的高度是由线性方程式z=Ax+By+C确定。

穿透任何基本ILS面的物体就成为控制障碍物,需要进一步评估。

1.2.2障碍物评价面OAS面。

OAS面是在基本ILS面之上的一组障碍物评价面。

它的大小取决于ILS进近的分类及其几何参数、飞机的大小等因素,比使用基本ILS面评估障碍物要精确得多。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厦府〔2018〕326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厦府〔2018〕326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厦府〔2018〕32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现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2018年11月6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下称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保障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3号)、《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91号)、《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净空管理办法》(2016年版)、《关于公布福建省机场净空保护区范围和净空保护要求的通告》(闽政文〔2017〕374 号)和《关于修订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和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及其相关保护要求的通告》(厦府〔2017〕223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府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厦门机场的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

第三条市空港管委办、民航监管、规划、建设、公安、市场监管、安全监管、气象、市政园林、无线电管理、城管执法、机场等部门(单位)及各区政府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街道办及村(居)委会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做好机场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净空保护和电磁环境保护义务,有权制止、举报影响飞行安全的违法行为。

民用机场净空遮蔽角测绘实践

民用机场净空遮蔽角测绘实践

1 引言 民用机场的净空状况,对于机场运行的安全、高效 十分重要。据统计,飞机在起飞、初始爬升和进近、着陆 过程的事故,其中相当一部分事故与机场周围的障碍物有 关。机场净空管理,是指对机场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固定、 实体障碍物的高度控制。从而为航空器运行创造一个安 全、舒适的环境。
2 机场遮蔽角净空测绘实践 2.1 项目概述 受某机场改扩建项目指挥部的委托,为满足机场迁建甚 高频通信台的建设需要,对机场迁建甚高频通信台址进行实 地测量、调查。 机场遮蔽角净空测绘,找寻待测机场附近的高大建筑 物,进行经纬度和高度的测绘。找到目标的磁北方向,围绕 目标由0°-360°进行测绘。测绘出目标四周的小于目标垂直 角度90°的目标进行记录。 2.2 使用仪器 该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有中海达RTK三台套,全站仪一 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 2.3 作业依据 该项目依据《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GB 6364-2013;《民用机场勘测规范》(MHT5025-201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工程 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4 作业方法 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经现场RTK检测控制点精度良 好,可以作为本次作业依据。迁建甚高频通信台台址由RTK测 出坐标数据并记录。并在其位置进行遮蔽角的测量工作。 (1)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利用内业计算,得出天线安装 位置的CGCS2000坐标系坐标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 (2)利用全站仪进行遮蔽角测量,同时利用GPS-RTK采
现代物业 Modern Property Management
民用机场净空遮蔽角测绘实践
商云霞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本文对民用机场遮蔽角净空测绘项目进行探讨,通过测定机场四周范围内障碍物的遮蔽角,评估障碍物的限 制高度,指导及时拆除超高建筑,净化民航机场电磁环境。 关键词:民用机场;遮蔽角;测绘

机场净空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机场净空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机场净空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一、机场净空管理的基本原则机场净空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第一:机场净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飞机的起降安全,防止空中碰撞和其他空中事件的发生。

2、严格遵守规定:机场净空管理要求所有相关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确保飞机在机场周围空域内安全运行。

3、协调合作:机场净空管理要求各相关部门间加强协作合作,共同维护机场净空秩序,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4、不断完善:机场净空管理要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及时调整适应机场发展的需要。

以上基本原则是机场净空管理的核心要求,也是机场净空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

二、机场净空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1、空域划分规定:空域划分是机场净空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相关规定,机场周围的空域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保飞机在不同高度的空域内安全运行。

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各个空域的使用规定,禁止未经授权的飞机进入。

2、空中交通管制规定:空中交通管制是机场净空管理的核心内容。

通过空中交通管制,控制飞机起降的数量和顺序,避免飞机之间的碰撞和其他事件的发生。

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空中交通管制的程序和要求,确保飞机在机场附近的空域内有序运行。

3、飞行程序规定:飞行程序是机场净空管理的关键环节。

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不同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飞行程序,包括起飞程序、进场程序和降落程序等。

飞行程序要求飞机按照规定的路径和高度飞行,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4、航空器运行规定:航空器运行是机场净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各类航空器在机场周围空域内的运行规定,包括公共航空器、私人航空器和军用航空器等。

航空器运行规定要求各类航空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飞行,确保安全运行。

5、紧急事件处理规定:紧急事件处理是机场净空管理的重要环节。

机场净空管理规定了各种紧急事件的处理程序和要求,包括飞机故障、失事事件和恐怖袭击等。

紧急事件处理规定要求各相关部门迅速、有序地处理紧急事件,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遮蔽原则应用指南

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遮蔽原则应用指南

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遮蔽原则应用指南作为广大旅客出行的起点和落脚点,民用机场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每个机场都有一定的净空障碍物遮蔽问题,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规划机场净空,确保机场的安全性和顺畅性。

因此,为了规范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遮蔽的管理和规划,制定《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遮蔽原则应用指南》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通过制定原则指南,为净空障碍物遮蔽的管理和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标准。

指南中规定了机场净空障碍物的分类、计算方法、限制高度、距离等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为机场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同时,指南也突出了“以飞行安全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其重点是减少或消除航空器起降和飞行时的动态和静态障碍物,确保航空器在升降、飞行、降落等运行阶段不受任何妨碍。

其次,指南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机场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净空障碍物遮蔽是造成航空器起降、飞行时危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避免或降低风险就成为机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指南中明确规定了净空障碍物的分类和计算方法,以及其限制高度和距离。

这些规定保证了净空障碍物的精准计算和严格控制,进一步保证了机场的安全运行。

此外,指南的实施还可以避免机场的“城市病”现象,即机场周围的高层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给机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噪音干扰,从而保障机场周边区域的环境健康。

最后,指南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民用机场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民用机场也在加快建设和扩建。

然而,民用机场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净空障碍物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和规划指南。

指南中规定的计算方法、限制高度和距离等规定,不仅能够保证机场的安全和顺畅,还可以为民用机场的建设和扩建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将对民用机场管理和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航空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地机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指南要求,切实把净空障碍物遮蔽管理和规划工作落到实处。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

《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机场管理,保障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安全运营和正常秩序,促进民用航空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浙江省民用机场管理办法》、《华东地区民用机场净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的净空管理,净空保护区内的规划、建设、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条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的净空保护区范围由每条跑道的障碍物限制面外边界叠加而成的最大区域。

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以下简称“限制面”)由内水平面、锥形面、进近面、过渡面和起飞爬升面等障碍物限制面组成。

(详见附图)第四条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时,应将净空保护区的限制高度要求纳入规划。

第五条限制面内的建设项目,其建设高度(指最高点的黄海高程,含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下同)不得超过机场远期净空保护区的限高。

第六条相关主管部门在审批净空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和其他物体或者建设项目立项前,应当取得民航温州监管局的净空审核意见。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在审批前必须取得民航温州监管局的净空审核意见:(一)位于端净空内:穿透起飞航径区(障碍物A型面)1.2%坡度面、但不超过起飞爬升处近坡度面的建设项目和其他物体;(二)位于侧净空内:在过渡面内的建设项目和其他物体;以及其最高点在内水平面和锥形面以下15米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和其他物体;(三)净空保护区内拟利用遮蔽原则建设的超高建设项目和其他物体。

第七条施工塔架属临时设施,原则上不得超过障碍物限制面。

施工塔架的设置和管理,具体应遵循下列要求:(一)跑道端净空区域内的施工塔吊严禁超高;由各属地住建局负责,严格管控跑道两端的施工塔吊高度,严禁突破进近面、起飞爬升面、起飞航径区(障碍物 A 型面)等端净空限制面。

(二)对于跑道两侧内水平面和锥形面区域的施工塔吊,如需临时超高需在建设项目净空审核阶段,由建设单位向民航温州监管局提出申请。

民航局关于印发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民航规〔2021〕3号

民航局关于印发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民航规〔2021〕3号

民航局关于印发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民航局关于印发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民航规〔2021〕3号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机场公司,空管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机场净空环境源头管控,统一规范全国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工作,民航局制定了《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中国民用航空局2021年1月21日运输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运输机场净空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工作,保障飞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及有关规章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运输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工作。

第三条机场净空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对机场障碍物限制面、目视助航设施保护区、飞行程序及运行最低标准、最低监视引导高度、通信导航监视台(站)场地保护和机场电磁环境要求及气象探测设备场地等影响的审核。

第四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全国民用机场净空审核统一监督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辖区内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工作。

第五条民航地区管理局可以指派其派出机构负责对所辖机场净空区域内建设项目进行净空审核。

以下情形,应当由民航地区管理局机关进行净空审核:(一)拟使用遮蔽原则的建设项目;(二)建(构)筑物最高点绝对标高超过原地面标高250米(含)以上的建设项目。

机场净空遮蔽原则应用指引

机场净空遮蔽原则应用指引

机场净空遮蔽原则应用指南1 目的本指南为机场净空遮蔽原则的使用者提供指导和判定方法。

2 适用范围本指南仅适用于华东地区各运输机场。

3 总体要求拟建物体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方可允许超高建设:(1)按照本指南要求判定其符合遮蔽原则;(2)经评估满足机场飞行程序和起飞航径区的超障需求;(3)经评估符合机场通信导航雷达台站的场地和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4 遮蔽物的定义遮蔽物是指穿透障碍物限制面的、已经存在的具有连续性和永久性的物体,包括建筑群和自然山体。

各建筑物高度大致相同,且间距不超过45米的建筑群可作为一个大的遮蔽物来考虑。

孤立的建筑物、铁塔、烟囱等不作为遮蔽物,除非满足本指南要求判定其符合遮蔽原则。

5 允许使用遮蔽原则的障碍物限制面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内允许使用遮蔽原则的区域范围为三部分(见图1):(1)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从其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的区域;(2)内水平面,仅允许遮蔽物与跑道相反方向可以使用遮蔽原则(不包括遮蔽物两侧);(3)锥形面,仅允许遮蔽物与跑道相反方向可以使用遮蔽原则(不包括遮蔽物两侧);(4)端净空内水平面/锥形面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重叠的区域,应按照进近面/起飞爬升面要求使用遮蔽原则,即从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的内水平面、锥形面可以使用遮蔽原则。

图1 允许使用遮蔽原则的区域范围(绿色区域)6 不同限制面内遮蔽物的可遮蔽范围6.1 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以遮蔽物宽度的两个端点,按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的散开率向内画平行线(进近面/起飞爬升面重叠时采用进近面的散开率),直至平行线相交或者平行线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相交,自遮蔽物顶点向跑道方向为向下1:10的平面,向跑道相反方向为一水平面,由这几个面相交所围成的区域为可遮蔽范围(见图2)。

在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中使用遮蔽原则时,拟建物体必须位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从其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的区域,而遮蔽物可以位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的任何区域,即遮蔽物可以位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内边起至3000米以内。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

link
梁宇丰
梁宇丰(1991-)男,汉族,
主要从事西南地区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飞行程序设计工作,在山区、高原地区机场
的传统和PBN飞行程序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完成了西南地区重庆、贵阳
机场多跑道运行的飞行程序设计。

本文针对目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工作现状,列举了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几种
并对净空保护工作中采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应加强民用机场净空保护的宣传工作的措施,为机场净空管理部门开展净空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

内水平面是位于机场及其周围以上的一个水平面中的一
个面,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为圆心,以4公里半径画出圆弧,
再以与跑道中线平行的两条直线与圆弧相切成一个近似椭圆
形,形成一个高出起算标高45米的水平面。

内水平面主要
限制跑道侧方及以远的净空,大多数的机场净空超高建筑物
通常位于内水平面内。

过渡面是沿升降带边缘和部分进近面边缘坡度向上和向。

基础篇:第三章_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

基础篇:第三章_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

第三章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第一节障碍物限制面的规定机场净空是指机场现有的和规划的每条跑道的两端和两侧供飞机起飞、爬升、下滑、着陆、目视所需的规定空间,用于保障飞机安全运行,防止机场周围及其相邻地面上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变得无法使用。

机场净空条件的破坏通常是由于超高障碍物造成的(当然,漂浮物或烟雾、粉尘也会破坏净空条件)。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假想的平面或斜面作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天然地形(山、高地等)及人工构筑物的高度。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又称为净空面。

一、内水平面内水平面为高出机场标高45m的一个水平面。

内水平面范围是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基准点)为圆心,以表6-1规定的半径画出的圆弧,然后以公切线(与跑道中线平行)连接两圆弧,得到一个近似椭圆形。

设置内水平面的目的在于保护着陆前目视盘旋所需的空域。

表6-1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进近跑道)(m)注:①除另有注明者外,所有尺寸均为水平度量。

②此数据可变,因为端净空面的水平段是1/40坡度面和下述两平面中较高的一个相交处开始:A.高于跑道入口标高150m的水平面,或B.通过任何控制障碍物净空界限的物体顶端的水平面。

③或至跑道端的距离,两者取小者。

④至升降带端的距离。

二、锥形面锥形面是从内水平面的周边起以1/20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得到的。

其外缘(顶边)标高由内水平面起算所增加高度见表6-1。

锥形面的坡度必须在与内水平面周边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中度量。

锥形面的界限由下列各边组成:(1)一条与内水平面周边重合的底边;(2)一条位于高出内水平面规定的高度的顶边。

锥形面是内水平面与外水平面之间的一种形状似锥形的过渡面,也可供飞机作目视盘旋用。

三、进近面进近面是在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斜面和平面的组合面。

进近面的起端由升降带末端开始。

斜面向上向外倾斜,其坡度见表6-1。

内边(起端边)垂直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其标高等于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两侧边由内边两端向外散开。

基础篇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

基础篇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

第三章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第一节障碍物限制面的规定机场净空是指机场现有的和规划的每条跑道的两端和两侧供飞机起飞、爬升、下滑、着陆、目视所需的规定空间,用于保障飞机安全运行,防止机场周围及其相邻地面上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变得无法使用。

机场净空条件的破坏通常是由于超高障碍物造成的(当然,漂浮物或烟雾、粉尘也会破坏净空条件)。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假想的平面或斜面作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天然地形(山、高地等)及人工构筑物的高度。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又称为净空面。

一、内水平面内水平面为高出机场标高45m的一个水平面。

内水平面范围是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基准点)为圆心,以表6-1规定的半径画出的圆弧,然后以公切线(与跑道中线平行)连接两圆弧,得到一个近似椭圆形。

设置内水平面的目的在于保护着陆前目视盘旋所需的空域。

表6-1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进近跑道)(m)注:①除另有注明者外,所有尺寸均为水平度量。

②此数据可变,因为端净空面的水平段是1/40坡度面和下述两平面中较高的一个相交处开始:A.高于跑道入口标高150m的水平面,或B.通过任何控制障碍物净空界限的物体顶端的水平面。

③或至跑道端的距离,两者取小者。

④至升降带端的距离。

二、锥形面锥形面是从内水平面的周边起以1/20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得到的。

其外缘(顶边)标高由内水平面起算所增加高度见表6-1。

锥形面的坡度必须在与内水平面周边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中度量。

锥形面的界限由下列各边组成:(1)一条与内水平面周边重合的底边;(2)一条位于高出内水平面规定的高度的顶边。

锥形面是内水平面与外水平面之间的一种形状似锥形的过渡面,也可供飞机作目视盘旋用。

三、进近面进近面是在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斜面和平面的组合面。

进近面的起端由升降带末端开始。

斜面向上向外倾斜,其坡度见表6-1。

内边(起端边)垂直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其标高等于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两侧边由内边两端向外散开。

基础篇:第三章_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

基础篇:第三章_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

第三章机场净空标准与净空管理第一节障碍物限制面的规定机场净空是指机场现有的和规划的每条跑道的两端和两侧供飞机起飞、爬升、下滑、着陆、目视所需的规定空间,用于保障飞机安全运行,防止机场周围及其相邻地面上障碍物增多而使机场变得无法使用。

机场净空条件的破坏通常是由于超高障碍物造成的(当然,漂浮物或烟雾、粉尘也会破坏净空条件)。

为此必须规定一些假想的平面或斜面作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用以限制机场周围天然地形(山、高地等)及人工构筑物的高度。

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又称为净空面。

一、内水平面内水平面为高出机场标高45m的一个水平面。

内水平面范围是以跑道两端入口中点(基准点)为圆心,以表6-1规定的半径画出的圆弧,然后以公切线(与跑道中线平行)连接两圆弧,得到一个近似椭圆形。

设置内水平面的目的在于保护着陆前目视盘旋所需的空域。

表6-1 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的尺寸和坡度(进近跑道)(m)注:①除另有注明者外,所有尺寸均为水平度量。

②此数据可变,因为端净空面的水平段是1/40坡度面和下述两平面中较高的一个相交处开始:A.高于跑道入口标高150m的水平面,或B.通过任何控制障碍物净空界限的物体顶端的水平面。

③或至跑道端的距离,两者取小者。

④至升降带端的距离。

二、锥形面锥形面是从内水平面的周边起以1/20的坡度向上向外倾斜得到的。

其外缘(顶边)标高由内水平面起算所增加高度见表6-1。

锥形面的坡度必须在与内水平面周边成直角的垂直平面中度量。

锥形面的界限由下列各边组成:(1)一条与内水平面周边重合的底边;(2)一条位于高出内水平面规定的高度的顶边。

锥形面是内水平面与外水平面之间的一种形状似锥形的过渡面,也可供飞机作目视盘旋用。

三、进近面进近面是在跑道入口前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几个斜面和平面的组合面。

进近面的起端由升降带末端开始。

斜面向上向外倾斜,其坡度见表6-1。

内边(起端边)垂直于跑道中线延长线,其标高等于跑道入口中点的标高,两侧边由内边两端向外散开。

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运输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运输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

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运输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日期】2022.08.31•【文号】民航规〔2022〕35号•【施行日期】2022.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运输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民航规〔2022〕35号第一章基本要求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运输机场净空保护工作,确保飞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参考国际民航组织《机场使用许可证颁发手册》以及《机场勤务手册》的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以下简称机场)净空保护工作(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内容,另行规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运输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是指以机场基准点为圆心、水平半径55公里的空间区域,分为净空巡视检查区域和净空关注区域。

净空巡视检查区域为机场障碍物限制面区域加上适当的面外区域,一般为机场跑道中心线两侧各10公里、跑道端外20公里以内的区域。

净空关注区域为净空巡视检查区域之外的机场净空保护区域。

净空关注区域一般无需开展巡视检查,但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运行实际,定期收集该区域内高大建(构)筑物的信息,并复核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第四条机场管理机构负责机场净空巡视检查工作,发现影响飞行安全的障碍物、升空物体及其他活动或者行为时应当及时处置。

第五条机场管理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部门负责净空管理工作,并根据净空管理工作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净空管理及巡视检查人员和必要的设备。

净空巡视检查人员数量应当根据巡视检查工作量、巡视检查方式和机场周边净空环境等因素评估确定(一般不少于2人)。

第六条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净空管理和巡视检查人员业务培训制度,并严格落实。

业务培训包括初始培训和年度复训。

净空管理和巡视检查人员初始培训应当不少于24学时,年度复训应当不少于8学时。

浅析民用机场净空保护

浅析民用机场净空保护

浅析民用机场净空保护摘要:机场净空是保障空中交通运行安全、有序的基本条件。

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民航运输业越来越强大,空中运行量不断增长。

同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城市发展迅速,高大建(构)筑物越来越多,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机场周围的净空保护工作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冲突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工作措施引言:高屋建瓴的今天,城市快速发展与机场净空保护相互掣肘,城市高度扩张与机场管理协调往往步调相左。

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之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工作,通过列举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工作的几种主要类型,对开展净空保护工作的办法提出了探讨,希望我国民用净空保护工作得到更好地宣传和开展。

本文根据个人行业经验以及参考大量的资料,将影响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分类,主要涉及四种类型:(一)超高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可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也可能只是一栋高楼,一个通讯铁塔,甚至一个广告牌。

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在进行施工前,开发商应当就建设高度取得民航管理部门的审核,明确相关施工意见后开始施工,这样既能保障开发商的利益,也能保护机场净空环境。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多次出现因未事先取得审批,擅自开工建设超高建(构)筑物,对机场运行安全产生影响,出现最终被勒令停工等候处理的情况。

这种未批先建的情况,一方面会临时要求机场提高运行标准,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机场临时关闭;另一方面,为避免对飞行安全行造成影响,责令停工后开发商的工程将被要求整改,整改的优先措施是拆掉超高部分,降低高度。

这样的结果不仅造成机场的限流,也让开发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飞行程序设计部门在取得审批意见前,会对拟建的建筑物进行航行评估分析,如果建筑物周围有不可拆卸的障碍物,可采用遮挡原则的方法遮蔽建筑物,使其符合机场净空要求,但必须经民航航务管理部门同意后,才能使用遮蔽原则。

地方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纳入到机场净空保护区的土地开发在前期就联合民航管理部门进行高度的审核,在批复用地时就做好净空高度控制的通知,可以最大限度规范和保护机场净空运行安全,也对建设方提供了保障。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2.27•【字号】鲁政办发〔2018〕34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3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2月27日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规定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山东省机场净空管理,确保军、民航空器飞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3号)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山东省内空军机场(含保留旧机场、应急起飞跑道、公路跑道、野战机场)、民用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的净空管理。

净空保护区外的净空管理按军民航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海航、陆航、警航、通用机场的净空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机场的净空保护区范围是指为保障航空器起降安全而设定,由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外边界所围成的区域。

多跑道机场的净空保护区范围是由每条跑道的障碍物限制面外边界叠加而成的最大区域。

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净空障碍物限制面由内水平面、锥形面、进近面、过渡面和起飞爬升面等障碍物限制面组成,详见《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障碍物限制面示意图及相关表格。

军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军用部分)净空区由升降带、端净空区、侧净空区构成,其范围和规格根据机场等级确定。

净空保护区端净空和侧净空障碍物限制要求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净空规定执行。

第四条机场所在地及净空保护区涉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所辖区域内影响机场净空保护活动的查处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民航监管局”)负责监督检查本辖区民用机场的净空保护工作,民用机场管理机构负责机场净空保护的日常管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场净空遮蔽原则应用指南1 目的本指南为机场净空遮蔽原则的使用者提供指导和判定方法。

2 适用范围本指南仅适用于华东地区各运输机场。

3 总体要求拟建物体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方可允许超高建设:(1)按照本指南要求判定其符合遮蔽原则;(2)经评估满足机场飞行程序和起飞航径区的超障需求;(3)经评估符合机场通信导航雷达台站的场地和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4 遮蔽物的定义遮蔽物是指穿透障碍物限制面的、已经存在的具有连续性和永久性的物体,包括建筑群和自然山体。

各建筑物高度大致相同,且间距不超过45米的建筑群可作为一个大的遮蔽物来考虑。

孤立的建筑物、铁塔、烟囱等不作为遮蔽物,除非满足本指南要求判定其符合遮蔽原则。

5 允许使用遮蔽原则的障碍物限制面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内允许使用遮蔽原则的区域范围为三部分(见图1):(1)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从其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的区域;(2)内水平面,仅允许遮蔽物与跑道相反方向可以使用遮蔽原则(不包括遮蔽物两侧);(3)锥形面,仅允许遮蔽物与跑道相反方向可以使用遮蔽原则(不包括遮蔽物两侧);(4)端净空内水平面/锥形面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重叠的区域,应按照进近面/起飞爬升面要求使用遮蔽原则,即从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的内水平面、锥形面可以使用遮蔽原则。

图1 允许使用遮蔽原则的区域范围(绿色区域)6 不同限制面内遮蔽物的可遮蔽范围6.1 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以遮蔽物宽度的两个端点,按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的散开率向内画平行线(进近面/起飞爬升面重叠时采用进近面的散开率),直至平行线相交或者平行线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相交,自遮蔽物顶点向跑道方向为向下1:10的平面,向跑道相反方向为一水平面,由这几个面相交所围成的区域为可遮蔽范围(见图2)。

在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中使用遮蔽原则时,拟建物体必须位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从其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的区域,而遮蔽物可以位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的任何区域,即遮蔽物可以位于进近面/起飞爬升面内边起至3000米以内。

图2 进近面/起飞爬升面遮蔽物可遮蔽的范围(灰色区域)6.2 内水平面自遮蔽物顶点向跑道相反方向(不包括遮蔽物两侧)为向下1:10的平面,与内水平面或者锥形面相交所围成的区域为可遮蔽范围(见图3)。

图3内水平面遮蔽物可遮蔽范围(灰色区域)6.3 锥形面与遮蔽物等高的水平面,延伸至与锥形面相交,或者至锥形面边缘为止所围成的区域为可遮蔽范围(见图4)。

图4 锥形面遮蔽物可遮蔽范围(灰色区域)7 遮蔽原则的判定方法7.1 起飞爬升面/进近面7.1.1当拟建物体位于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且在遮蔽物与跑道相反一侧时,可按照以下两种方法对遮蔽原则进行判定。

方法一: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与拟建物体等高度的等高线,绘制该等高线遮蔽范围的平面投影图。

第3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遮蔽范围的平面投影内,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位于遮蔽范围的平面投影内,说明拟建物体有一部分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遮蔽范围的平面投影外,则不符合遮蔽原则。

方法二: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最外侧两个点A、B,过A、B 两点分别画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侧边的平行线,两根平行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 找出与拟建物体等高度的等高线,如果两根平行线与该条等高线均相交,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只有一根平行线与该条等高线相交,说明拟建物体有一部分符合遮蔽原则;如果两根平行线与该等高线均未相交,则不符合遮蔽原则。

7.1.2当拟建物体位于内边起至3000米以外且在遮蔽物面向跑道一侧时,可按照以下两种方法对遮蔽原则进行判定。

方法一: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最外侧两个点A、B,过A、B 两点分别画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侧边的平行线,两根平行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最高的一条,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复制该等高线并在平面上向跑道方向平移10x的距离。

第4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间,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外,则进行下一步骤;第5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第二高的一条,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复制该等高线并在平面上向跑道方向平移10x'的距离。

第6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间,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外,则重复以上步骤。

第7步:若所有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经核算均不符合遮蔽原则,则可以判定该拟建物体不符合遮蔽原则。

方法二: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最外侧两个点A、B,过A、B 两点分别画进近面/起飞爬升面侧边的平行线,两根平行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 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最高的一条;在两根平行线之间,选择该等高线上靠近拟建物体一侧且距拟建物体最远的一点C,量算出C点与 拟建物体外轮廓的最远距离L。

第4步:计算出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比较L 与10x的大小。

如果L小于或等于10x,则符合遮蔽原则;如果L大于10x,继续以下步骤:第5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第二高的一条,按第3步方法量算出距离L'。

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并比较L'与10x'的大小。

如果L'小于或等于10 x',则符合遮蔽原则;如果L'大于10 x',则重复以上步骤。

第6步:若所有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经核算均不符合遮蔽原则,则可以判定该拟建物体不符合遮蔽原则。

7.2 内水平面7.2.1 当拟建物体位于内水平面的直线区域时,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遮蔽原则的判定。

方法一:仅适用于判定体量明显小于遮蔽物的孤立的建筑物、铁塔、烟囱等拟建物体。

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遮蔽最不利点A,过A点画跑道中线的垂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找出垂线与遮蔽物相交部分的最高点B及B点的高程。

第4步:比较B点的高程与拟建物体的高程。

如果B点的高程等于或小于拟建物体的高程,则不符合遮蔽原则;如果B点的高程大于拟建物体的高程,继续以下2个步骤: 第5步:计算出B点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量出A、B两点的距离L。

第6步:如果L小于或等于10x,则符合遮蔽原则;如果L大于10x,则不符合遮蔽原则。

方法二: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最外侧两个点A、B,过A、B 两点分别画跑道中线的垂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垂线相交的等高线中最高的一条;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复制该等高线并在平面上向跑道相反方向平移10x的距离。

第4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间,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外,则进行下一步骤:第5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第二高的一条,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复制该等高线并在平面上向跑道相反方向平移10x'的距离。

第6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间,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外,则重复以上步骤。

第7步:若所有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经核算均不符合遮蔽原则,则可以判定该拟建物体不符合遮蔽原则。

方法三: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最外侧两个点A、B,过A、B 两点分别画跑道中线的垂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垂线相交的等高线中最高的一条;在两根垂线之间,选择该等高线上靠近拟建物体一侧且距拟建物体最远的一点C,量算出C点与拟建物体外轮廓的最远距离L。

第4步:计算出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比较L 与10x的大小。

如果L小于或等于10x,则符合遮蔽原则;如果L大于10x,继续以下步骤:第5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第二高的一条,按第3步方法量算出距离L'。

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并比较L'与10x'的大小。

如果L'小于或等于10 x',则符合遮蔽原则;如果L'大于10 x',则重复以上步骤。

第6步:若所有同时与两根垂线相交的等高线经核算均不符合遮蔽原则,则可以判定该拟建物体不符合遮蔽原则。

7.2.2 当拟建物体位于内水平面的圆弧区域时,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遮蔽原则的判定。

方法一:仅适用于判定体量明显小于遮蔽物的孤立的建筑物、铁塔、烟囱等物体。

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遮蔽最不利点A,将A点与跑道端相连,连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3步:找出连线与遮蔽物相交部分的最高点B及B点的高程。

第4步:比较B点的高程与拟建物体的高程。

如果B点的高程等于或小于拟建物体的高程,则不符合遮蔽原则;如果B点的高程大于拟建物体的高程,继续以下2个步骤: 第5步:计算出B点与拟建物体高差x,量出A、B两点的距离L。

第6步:如果L小于或等于10x,则符合遮蔽原则;如果L大于10x,则不符合遮蔽原则。

方法二: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第2步:找出拟建物体上最外侧两个点A、B,过A、B 两点分别画与跑道端中点O的连线;第3步:画出∠AOB的平分线,过A、B两点分别画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4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最高的一条;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复制该等高线并在平面上向跑道相反方向平移10x的距离。

第5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间,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外,则进行下一步骤;第6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第二高的一条,计算该等高线与拟建物体的高差x',复制该等高线并在平面上向跑道相反方向平移10x'的距离。

第7步:如果拟建物体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间,则说明拟建物体符合遮蔽原则;如果拟建物体部分或者完全位于平移线及原等高线之外,则重复以上步骤。

第8步:若所有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经核算均不符合遮蔽原则,则可以判定该拟建物体不符合遮蔽原则。

方法三:第1步:将拟建物体按比例画在带等高线的地形图上。

两点分别画与跑道端中点O的连线;分线的平行线与遮蔽物相交。

第4步:找出同时与两根平行线相交的等高线中最高的一条;在两根平行线之间,选择该等高线上靠近拟建物体一侧且距拟建物体最远的一点C,量算出C点与拟建物体外轮廓的最远距离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