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古诗。
3.通过指导学生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使学生感知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4.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杜甫、苏轼、曾几等诗人的资料,以课件的形式出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去春游吧,当我们头顶着红艳艳的太阳,听见身边而流的溪水声、树上鸟儿的鸣叫声,走在树荫遮路的小道上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二、疏通词句,整体把握1.过渡:老师所述的春天的美景其实就在《三衢道中》这首古诗中。
这么美的诗,我们怎能不认真去读呢?2.学生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3.老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本课中的会认字会写字。
4.检查朗读情况:形式可以自己读、同桌读、齐读等。
5.引导学生再读,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按照上两课的学习方法理解字词,并画出难理解的诗句。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先找出诗中所出现的景物:日日晴、八溪、山、绿、黄鹂等。
2.过渡: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穿插在一起的?3.师生共同讨论:(1)诗人游览的线路、心情是怎样的?(2)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3)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本阶段结合课件进行)4.课堂交流(1)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方式,理解诗意。
(2)教师引导并纠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鹏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5.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会诗歌的主题(1)抛设问题: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游览的?他的这种心情和诗歌中的季节有怎样的关系?(2)在交流的基础上,投影出示:诗歌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完整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及反思教案设计
.精选文档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课设计及反省教课设计设计一、复习学过的两首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暮景》。
2.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述了如何的美景呢?设计企图:回首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境界,激发学习热忱。
二、解读诗题,认识作者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 三衢山的道中 )2.认识作者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 今江西赣州 ) 人。
曾几学问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多属抒怀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平淡。
著有《茶山集》。
曾几是一位旅行喜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光的新鲜感觉。
设计企图:让学买卖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认识。
三、图联合,理解古诗1.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组内沟通,纠正字音。
(3)指名读,报告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旁。
与水有关。
溪右侧中间部分有点。
减:减法的减。
梅:左侧是木字旁,右侧是每日的每。
(4)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梅、溪、泛、减的书写。
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溪:写时注意右部分,爫幺大,不要忽略中间的幺有点。
写时重要凑。
减:右侧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2.标出停留,读通读顺。
梅子 / 黄时 / 日日晴,小溪 / 泛尽 / 却山行。
绿阴 / 不减 / 时路,添得 / 黄鹂 / 四五声。
学生自读。
同桌互读。
指名读。
3.读古诗,提出疑问。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联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沟通。
(3)作者的心情如何?4.学生沟通报告。
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6.学生报告,教师点拨。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梅子黄时,正当雨季,而天气却 ( 日日晴 ) ,给人以 ( 愉悦) 之感。
这句应当如何读?学生练读。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终点。
小溪,小河沟。
泛,坐船而行。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坐敬亭山时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描绘了敬亭山中的宁静景象,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内容逻辑关系
1.三衢道中:诗人描绘了三衢山中的美景和游玩时的喜悦心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夜雨寄北:诗人通过夜雨中思念远方朋友的情感,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关爱。
3.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描绘敬亭山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二、古诗三首的文学特色
1.三衢道中: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夜雨寄北:诗人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古诗三首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古诗三首中的三衢道中诗文的意境和情感,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诗中的重点,强调诗中表达的情感,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解决办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衢山的美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2.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解决办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诗句的意义,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赏析古诗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句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地图,了解三衢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句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地图,展示三衢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准备古诗《三衢道中》的文本,分发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三衢山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三衢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三衢山吗?对三衢山有什么了解?2. 朗读古诗(1)让学生齐读古诗《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3. 理解诗句(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山寺”、“浙江”、“梅花”等。
(2)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美景(1)展示三衢山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中所描绘的美景。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三衢山的美景之中,感受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古诗《三衢道中》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内容,感受三衢山的美丽。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的图片、音乐和视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古诗的朗读和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古诗的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文化认同:通过学习《三衢道中》,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审美鉴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和情感美。
3. 语言表达:通过学习古诗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古诗进行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解读。
九.课后作业
1.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古诗《三衢道中》的内容,并概括诗中的情感。
2. 请分析古诗《三衢道中》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3. 请结合古诗《三衢道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诗人杨炯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4. 请以古诗《三衢道中》为例,谈谈你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认识。
5. 请尝试仿写一首古诗,模仿古诗《三衢道中》的风格,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3)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古诗《三衢道中》,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与古诗《三衢道中》相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古诗《三衢道中》的内容、情感和语言表达技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实施过程
1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古诗《三衢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古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2)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古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结构,如诗的起承转合,以及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为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产生困惑。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描绘,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Biblioteka 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古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可能对这些概念不太熟悉,需要更多的实例和详细的解析来帮助他们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这些技巧。
在课后作业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反馈来提高作业的质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作业指导和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三衢道中》教案教学设计
1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减”,会写“梅、溪、泛、减”。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三衢道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三衢道中》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 谈话导入:今天的浙江衢州一带有个地方古称“三衢”,这里山很多,风景优美,宋代有位诗人途经此处,写下了一首经典古诗《三衢道中》。
2. 学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三衢道中》)教师提示:“道”是路的意思。
“三衢道中”即走在三衢这个地方的路上。
3. 介绍诗人曾几。
【设计意图】从诗题的关键词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熟读古诗,把握节奏1. 熟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朗读节奏。
3. 指导朗读,同桌练习读、男女生分组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 交流回顾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2. 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学习。
(1)找:诗人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是怎样的?(2)说:沿途诗人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想: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
因此,借助学习单,用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
3. 汇报交流,老师点拨。
(1)出游的天气。
第一句: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日日晴),给人以(学生:喜悦) 之情。
(板书:梅子黄—日日晴)(2)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话中的“溪”“泛”“山”“行”,不仅表明诗人的行程,还透露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第1课《三衢道中》教案
-难点四:情感态度的引导。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多媒体辅助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衢道中》的背景、内容以及它所体现的文学价值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但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在活动前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备而来。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他们的观点有时显得较为片面。今后,我可以适时给予提示,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阅读理解:通过学习《三衢道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情感。
2.文学鉴赏:分析《三衢道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文化传承: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经典。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衢道中》相关的自然景色描绘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绘画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色。
-古诗创作方法的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古诗,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古诗的韵律与节奏:讲解古诗中的平仄和韵脚,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柯”字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可能需要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诗歌情感深层体验:通过讨论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在游览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变化。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衢道中》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句的含义,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4.了解宋代诗人曾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衢道中》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旅行中路过三衢山所见所感的古诗。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例如,“梅子黄时日日晴”一句,诗人是如何通过简单的词语传达出季节和天气的美好。
另外,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传达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三课时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曾几所写的《三衢道中》,看看诗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板书:三衢道中)2、简介诗人曾几。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找出不认识的字。
2、自由读。
3、师生共同正音。
4、开火车炼、齐读。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课件出示问题)(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走路线是怎样的?(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3)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2、全班交流(1)课件出示问题。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__________;给人以____________的感觉。
指名回答。
(日日晴、喜悦)(2)读第二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却”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了什么?(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四、图文对照,熟读背诵指名带着感情配乐通读这首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师师范,提示重点笔画。
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三年级# 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3、板书课题。
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3、齐读1、2句。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三衢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可贵,培养珍惜友谊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三衢山的喜爱之情,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4.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4 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理解中的困惑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5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5.2 作业要求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5.3 作业反馈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6.3 评价结果处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欣赏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美。
三衢道中教案
三衢道中教案三衢道中教案 1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
好吗?板书:《三衢道中》宋曾几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诗题了解谁来大声朗读诗题? 好! 请! 一起读一次 !诗人姓曾名几出示“曾” 多音字曾ceng经姓氏读zeng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请为大家介绍教师简单概括介绍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生:道就是道路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生: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调换语序补省略2、读诗句了解大意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生自由读师:读好了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生朗读有没有意见没有读得很好!祝贺你!三、细读感悟汇报交流诗句意思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预设: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5.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感悟诗中赞美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正确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其次,在分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古诗创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句,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够精炼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他们语言表达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作者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曾巩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创作该诗的背景及意图。
4.想象与描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句中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5.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中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画面,巩固所学内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特点、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三衢道中》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传承中华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学生在理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时,可能会对“竹外”的深层含义感到困惑,这是难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隐喻所表达的空间感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年级统编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三年级统编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衢、减”等4个生字,会写“梅、溪”等6个字,会写“小溪、泛尽”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准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
感受诗中描绘的初夏景色,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
理解“添得黄鹂四五声”对全诗意境的烘托作用。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首描写初夏的古诗——《三衢道中》。
(板书课题:三衢道中)2.介绍三衢山:三衢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境内,因山有三衢而得名。
这里风景秀丽,是古代文人墨客喜爱游览的地方。
3.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可能描写的内容、诗人的行程等)(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强调“衢、溪、减”等字的读音。
划分诗句的节奏,如“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4.全班齐读古诗,读得通顺、有节奏。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梅、溪、泛、减”,学生认读。
2.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如“梅”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每”;“溪”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奚”。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书空。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和规范。
(四)理解诗意1.学生对照课本上的注释,自己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1】篇〗《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导入1.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2.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什么?3.接下来,让我们走入第一课的学习,一起齐读课题《古诗三首》。
二、学习古诗《三衢道中》1.我们先来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它是一首7言绝句,它的诗人是宋代的曾几,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解诗题。
《三衢道中》“三衢”借助注释,指的是三衢山。
“道中”路上。
在三衢山游玩路上看到的风景。
3.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练读,教师相机讲解“得”字。
4.读出断句,抑扬顿挫。
5.会读诗,更要理解诗。
诗人曾几去三衢山赏景游玩,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梅子、小溪、绿荫、黄鹂6.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请你结合注释,试着说一说。
7.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指导朗读。
8.尝试背诵。
9.总结学法,利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下节课的两首古诗。
识诗人,解诗题读古诗,正字音找景物,说特点借注释,想画面品诗句,读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2】篇〗《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
三衢道中完整教案
三衢道中完整教案教案标题:三衢道中完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三衢道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三衢道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探索三衢道中的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三衢道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三衢道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探索三衢道中的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三衢道中的历史和文化。
3. 地图和地理资料,介绍三衢道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 三衢道中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的相关资料。
5.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和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三衢道中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三衢道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三衢道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重要性和影响。
2. 利用地图和地理资料,介绍三衢道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三、学习重点(20分钟)1. 学习三衢道中的传统建筑,包括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三衢道中的风俗习惯,包括节日庆祝和传统活动。
四、观察与实践(30分钟)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前往三衢道进行观察和实践。
2. 学生观察三衢道中的传统建筑和风俗习惯,并记录所见所闻。
五、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三衢道中的其他方面,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等。
2. 提供相关资料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记录。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三衢道中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深入了解三衢道中的某个方面。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第【1】篇〗《三衢道中》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梳理古诗诗意,感受古诗画面。
3.体会诗人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梳理古诗诗意,并说出古诗描写的画面。
2.体会诗人愉快欢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内容:(一)再读诗歌师生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二)理清诗意1.逐字逐句梳理诗意。
2.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三)体会诗情1.“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时”看出此时正值梅雨时节,雨水天气较多。
“日日晴”感受到这是难得的好天气。
两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心情高兴,游兴愈浓。
2.“小溪泛尽却山行”“尽”、“却”两个字,更加感受出诗人的游兴越来越高涨。
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不减”写出树木茂盛,景色怡人。
再加上“黄鹂四五声”,此时美景好比“画龙点睛”,体现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4.小结:这首诗歌,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
而且也将诗人愉快欢悦的心情表达得栩栩如生。
(四)再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第【2】篇〗第三课时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曾几所写的《三衢道中》,看看诗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板书:三衢道中)2、简介诗人曾几。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熟读诗句,找出不认识的字。
2、自由读。
3、师生共同正音。
4、开火车炼、齐读。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课件出示问题)(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他的行走路线是怎样的?(2)作者沿途都看到了什么?(3)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2、全班交流(1)课件出示问题。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__________;给人以____________的感觉。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1】篇〗1、自学古诗《三衢道中》(1)学习生字新词,会写“溪、泛”等生字。
(2)朗读并熟练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词语:①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í):黄莺。
3、理解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观看《三衢道中》教学视频。
5、背诵并能默写《三衢道中》。
【课后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字词yàn zi yuān yānɡ huì chónɡ lú yá()()()()méi zi xiǎo xī fàn zhōu bù jiǎn()()()()二、写出下面红颜色词语的意思。
迟日江山丽迟日:_________________泥融飞燕子泥融:_________________3.小溪泛尽却山行却:_______________4.正是河豚欲上时欲:_______________三、我会查字典:1、“梅”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它是()结构的字,我会组词:()、()。
2、“溪”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我会用这个字组词:()。
四、默写《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两首诗。
五、写写诗句的意思。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
关键: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
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
二、打开书
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学《三衢道中》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
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
)
5、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江南春色?
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
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出示:“春天象……”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
四、回归全课整体
1、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
(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设计意图: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
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
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