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思维课堂的提出

合集下载

学本课堂

学本课堂

学本教育是由广西桂平市南木镇中心小学陈庆创立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是一种立足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并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和谐发展为归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一、学本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特点1、学本教育的概念所谓“学本教育”,是指立足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并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和谐发展为归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2、学本教育的内涵(1)以学生为本(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呼应)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主流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发端于上世纪中叶的美国。

50多年来,形成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

这期间涌现的终身教育、合作教育、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思想无不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本次课改确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飞跃。

这涉及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教育问题,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根本分歧在于:教育是为了人,还是为了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为本(与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相呼应)所谓“主体性学习”,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度充分突现学习主体性的学习。

所谓“学习主体性”,是指学习主体即学习者在与客体的积极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等主体特性。

学本课堂

学本课堂

一、什么就是学本课堂学本课堂,就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得课堂。

这里得学习者不就是单纯得指学生,而就是指教师、学生与直接参与者。

也就就是说,在学本课堂中,没有纯粹得教师,教师身份将发生本质性变化,教师就是大同学。

具体而言,学本课堂就就是教师与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得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得学习活动。

在师生关系方面,有别于教本课堂,师生关系不就是上对下得长幼关系、授受关系,而就是真正意义上得民主、平等、人文与谐得发展关系。

师生为了共同得目标而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追求得就是一种真学习。

在教学关系方面,师生之间不就是那种传授与告知关系,而就是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得关系。

师生共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创建人文、自由、开放、多元、灿烂得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真实、自由、自主得阳光学习。

通过学本课堂学习,最终目得就是让每位学习者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二、学本课堂最大得转变在于还权于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得舞台传统得课堂学生就是客人,教师就是主人。

新课程强调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课堂就是学生成长得舞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得主人,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还权于生,将犯错得权力、对话得权力、质疑得权力、思考得权力真正还给学生。

一、将犯错得权力还给学生。

传统得课堂就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得,学生也害怕犯错误,师生谈“错”色变。

20世纪最著名得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从我们得错误中学习,我们得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得错误而成长。

”学习其实就就是一个发现犯错,并改正错误得过程。

课堂就就是出错得地方。

学生没有错误,还要教师干什么,还学什么,岂不就是浪费时间。

犯错,就是学生得权力。

剥夺学生得这种权力,只会让学生掩饰错误,给错误以永远生存得土壤,不利于学生得成长。

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一错再错,这就是因为教师纠错得方式有问题,给学生正确得答案,局限于讲正确得思维与方法,而没有让学生错得思维过程有效展示,没有对错得思维过程组织大家评析与讨论,没有使得犯有共性错误得学生进行深入得反思,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得根源所在。

“学本课堂与教学优质化”讲座小结

“学本课堂与教学优质化”讲座小结

“学本课堂与教学优质化”讲座小结学本课堂与教学优质化讲座小结近期参加了一场关于“学本课堂与教学优质化”的讲座,收获颇丰。

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讲座伊始,主讲人明确指出了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为本。

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关注点应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学本课堂则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在积极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主讲人通过多个实例阐述了学本课堂的特点。

其一,学本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其二,学本课堂强调合作学习。

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完成一项数学探究任务,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其三,学本课堂鼓励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来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像在科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

为了实现学本课堂,主讲人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一个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单词进行交流。

其次,教师要善于提问。

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问题还要有层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再者,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学本课堂资料

学本课堂资料

关于推进“学本课堂”建设的指导意见(网上筛选资料,供教师学习参考)全面践行“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进“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项目实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领会“学本课堂”的本质内涵1.“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

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2.通过开展以推进“学本课堂”建设为主题的系列研讨活动,让广大教师明白: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情研究,要引导教师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努力体现“设计好学习、组织好学习、引导好学习、帮助好学习、导评好学习”的思想。

二、牢固树立“学本课堂”的新型教学观1.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观。

要努力变当前“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播放”的课堂为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课堂;变单一、单向、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变“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课堂教学观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观。

2.确立“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

坚持以课堂评价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3.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

根据“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训练等环节中,逐步渗透“学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体现“关注学情,研究学习,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

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

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
做出自己的贡献。小组规模越小,学生努力的可见度就增加了,因 此使得他们更有责任感。
2. 小组的人数较少,就无需花太多的时间来组织小组,小组活动 运作得也更快,而且每个成员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
3.小组的规模越小,越容易察觉学生一起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当 小组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小组协调和组织的问题,小组成员间未解 决的冲突的问题,权力和控制的问题,无所事事而坐等他人干活的 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学生一起学习时会遇到的问题,都会更加显而 易见。小组规模足够小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 极、平等地参与小组活动。
学生思维的僵化也难以适应当今的 考试——
自学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自学的时间 (2)自学的方式
——有明确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且能够引发行为反思 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自学。
(3)自学的工具 ——导学单的开发原则:功能导学化
导学问题化
问题思维化
思维品质化
学案导学的两大误区
第一、导学案使用的泛化 第二、导学案功能的虚化——弱化了自学中的引导,强化了
关于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思考和设计
这样理想的课堂,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呢?这就需要进行 改革的“顶层设计” ,主要解决五大问题:
为什么(教育反思)? 是什么(教育内涵)? 学什么(课程内容)? 如何学(教学方式)? 学得如何(学习质量)?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中国教育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作 比较性观察,或许我们就能够看出其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处理好核心资源与教师备课的关系; 教师问题留白
第五、处理好导学精要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探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与互学,使之充分从容的展开思
维,使之深入浅出; 展学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看法;既然 安排了一定的探究活动,就务必要达到相应的深度,力避“浅尝 辄止”;许多探究性学习往往在“再坚持一下,再追究一下、再 引申一下”之中)

"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办法

"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办法

"思维型"课堂教学实施办法一、"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林崇德、胡卫平提出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是:(1)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指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情境不兼容时,其在心理上所形成的矛盾状态。

在学生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当新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间的矛盾,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在因素。

这个内在因素是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为。

(2)自主建构。

学习不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知识的吸收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基础,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对学生来讲,己有的知识、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石。

在教学中应设法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列举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生活经验,或实验、观察来展示科学现象。

(3)应用迂移。

学习的目的在于将习得知识、能为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迂移是与学习活动中的概括密切相关的: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学习者能在新旧问题情境中概括出共同的要素。

学生迟迟进入不了思考状态,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没有概括出新旧情境的共同要素。

(4)思维监控。

学习者因该时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检查,寻找和察觉自己在学习中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

核心思想"思维型"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强调教学中应通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巧来加速认知过程。

这是"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型"课堂教学强调诱发思维动机为特征的教学导入、以引发思维动力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进行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以及达到灵活思考为目的的应用迁移。

在"思维型"课堂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必理动因。

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作为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激发学习动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中地理“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实践探索

高中地理“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实践探索作者:侯世川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9期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的翻转,成为教育工作者聚焦的热点。

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教师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学”与“教”的模式。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发现将“导学案”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经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创建了一种“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即“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

“一导”即“导学提纲”,“三学”即“独学、互学、群学”,“一思”即“思维导图”,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本课堂;思维导图一、以“导学案”为纲“导学案”,也可以称为“导学提纲”,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导航,是学生开展“独学、互学、群学”的学习纲要。

“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导学提纲基本结构由学习目标、先学导航、合作探究、思维导图等四个部分组成。

下面以湘教版地理必修Ⅰ《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一课时的导学提纲为例:二、以“独学、互学、群学”为本“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新型课堂,“独学、互学、群学”是“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核心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独学阶段,是“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基础阶段,包括课前独学和课中独学。

课前独学是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提纲的“先学导航”内容,目的是明确学习目标,独立阅读、理解文本。

课中独学是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导学提纲的活动要求,初步完成“合作探究”的基本内容,是互学阶段组内交流的前提。

第二步,互学阶段,是“一导三学一思”学本课堂的核心阶段,包括结对互学与组内互学。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第一部分:一节思维型教学设计的流程1.思考研究本节内容的目的,创设贯穿整节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本节课的内容学了有什么用,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寻找材料:找出本节课的一共包括几大块知识,没大块知识分几个小点3.组织逻辑:每个知识点间怎么连接,即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使知识顺理成章的呈现出来并产生实际的逻辑联系。

通过对知识及资料系统的梳理,才会有严密的知识和思维逻辑。

在这过程中将陈述性知识问题化,因为思维一般从问题开始。

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点怎么从学习力和思维力入手,做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链?思维导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一)导言:基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难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

究其原因,就在于“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体目标,并不一定要求在某一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完成,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大框,没有有效的实施流程,很容易流于形式。

故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力为核心目标,深入推进思维导学改革,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系列文章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四个痛点,分别说明思维导学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痛点:设计不精细教学设计不以提高思维力、学习力为核心,突出问题是;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练习不精准。

思维导学的根本原则是以学为本,基本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核心要素是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向,主要方法是整体学习、对话学习、创造学习、关联学习和选择学习。

其中,设计学习目标、规划实现路径、凝练关键问题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从以教为本到以学为本的教学转型过程中,课堂教学方式只是通过建立学习型小组,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基本转变。

但由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思维的转型没有彻底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目标并未有效达成。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开展了思维导学实验,即依据人的思维形成、发展规律,以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为核心要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促进思维力、学习力全面提升。

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

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

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韩立福【论文摘要】学本课堂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倡导"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实现"一切为了促进学习者和谐成长、全面发展”;在内涵上实现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型,体现"自我建构"、”对话建构"和"活动建构";在内在特征上主要体现六点:一是要素,将”问题"嵌入课堂;二是关系,师生建立”大小同学”式关系;三是方法,采用建构式主动学习法;四是策略,师生开发合学型智慧导学策略;五是组织,建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平台;六是工具,使用问题导学型学习工具单。

【论文关键词】学本课堂;知识建构;多元民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材由一元走向多元,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理念由传统走向现代等.目前,已经稳步进人第二轮课改的”深水区”。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课堂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基层中小学来看,深度课改主要是指课堂改革。

从我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整体趋势上表现出"教”的课堂正在向”学"的课堂积极转型的良好态势。

为解决”教本课堂”的低效教学问题,笔者以有效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和切人点,进行了”先学后导一问题评价”(FFS)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力图建构学本课堂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探索"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的有效路径和有效策略。

―、基本概念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不是单一指学生,而是包括学生、教师和参与者。

其理论基础是素质教育思想、终身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等,其实践依据和逻辑推理是我国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2020年"基本实现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给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的机遇和空间,也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维型教学的课堂六个基本环节的落实

思维型教学的课堂六个基本环节的落实

思维型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该如何有效落实?胡卫平,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长真正要想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型教学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通常意义上,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的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各个环节的优劣直接关乎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素养的形成。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这六个环节,分别要注意些什么?一、创设情境一个好的情境创设需要具备一些标准:1、情境能够融入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3、能够产生高认知的问题,并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

情境和问题;4、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情境与问题密不可分,在情境中会产生疑难,而疑难便会引发问题。

问题是在情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5、要基于生活实际,接近真实情境。

情境唯有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产生真实感受;6、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产生的,并非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7、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以上这些是一个好的情境需要具备的要求。

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主要可以分为四种:1、观察与实验。

比如教师想让学生认识鼓,就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鼓,最后抽象概括出鼓的概念;2、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唤起他们的这些经验。

3、在上节课上已经解决了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在连续的课堂上不断地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与课堂之间环环相扣,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内心;4、丰富的语言描述。

“学本课堂”下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落实

“学本课堂”下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落实

“学本课堂”下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落实作者:刘文霞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04期“学本课堂”教学实践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前期“学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探索实践与研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开学初我们英语教研组根据学校要求研讨确定出围绕“学本课堂”的研究问题,形成了本组的研究课题“学本课堂下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落实”,每个教师在教学中探索研究,下面谈谈学本课堂下笔者是如何设计和落实学习目标的:1. 围绕教学大纲掌握理论依据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来制定学习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三者之间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目标是“教”和“学”的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讲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教”的目标最终要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因此,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十分确切地表达出学生应达成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学目标”应转化为“学习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创设英语情景,让英语生活化。

2. 以教研活动为契机,加强对目标设计的研究教研活动每次出课前,出课教师根据课题确定好观察点,大家根据观课量表进行观课、议课,帮助出课教师解决研究的问题。

观、评课结束及时总结整理形成过程材料,不断积累完善,使课题研究逐步完善。

下面是我们在教研活动针对一节公开课围绕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落实进行的研究:这是一节初三年级的复习课,本节课我们认为有三个亮点:(1)三维目标的设定使得整个教学目标更加明晰,从知识目标到能力提升再到情感渗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

(2)为了有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王教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整节课中,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不断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或回答问题或复述课文或思考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学会讲故事。

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性方法

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性方法

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性方法小学语文学本课程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及观察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学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三个方面介绍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开展有效性的方法,并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方法。

一、启发学生思维在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语文知识。

以下是几个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1、提问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举例来说,孔子《九章》中“行有不得者,事故滋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碰到了不顺的事,你会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发散想象,增强记忆和理解。

2、联想法: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通过各种引发学生思维的题目和引导学生对故事、诗歌的情节、语言、人物形象等要素进行联想,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新想法和思路,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系统。

比如:《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的意象能够让学生联想到哪些事物?3、比较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将自然界或人生中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引导学生利用比较得出结论。

例如:小学一年级自然史中,由两个相似物品组成,如直尺和尺子之间的比较;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上课时是否愿意听、愿意参与进来,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有兴趣,是教师所需要思考的普遍问题。

在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情境法:创造情境与学生产生共鸣。

通过将学习资源的语文知识放在可供学生接触的实际场景中,将单纯的语言知识变成了学生可以直接去操作的课程资源。

细雨润物让思维“生长”——学本课堂中培养高阶思维的尝试

细雨润物让思维“生长”——学本课堂中培养高阶思维的尝试

———学本课堂中培养高阶思维的尝试赵薇萍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思维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优秀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等几个方面。

本文就其中的四个方面谈谈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纵横勾连,培养思维的系统性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

数学是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整理归纳知识。

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

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1.立足基础,知晓原理。

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的得出都有严格的推理论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理解算理,了解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比如,四年级学习乘法分配律,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本中通过种树情境来引入,定律的得出依托于具体事例,再通过几个式子的计算验证得出定律。

教师可以通过乘法意义这个算理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35×3+35×7,理解成3个35加7个35等于10个35,写成35×(3+7)计算比较简便,也就是把相同加数的个数先合起来再乘相同加数。

笔者用这样的图示来助推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抽离具体情境从算理层面分析学生就不会生搬硬套定律了。

把乘法意义和运算定律联系起来,使前后知识产生无缝对接。

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引导学生立足基础,追本溯源,知晓原理,这是培养思维系统性的起点。

2.纵横勾连,触类旁通。

每学习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知道前因后果,明白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比如第一学段学习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知道了要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就是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接着学习小数加法和分数加法时,教师也要讲清算理,让学生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了再加;分数相加,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都是计数单位的累加,知识之间是相通的(如图)。

学本课堂阐释

学本课堂阐释

“学本”课堂阐释——对“学本”课堂基本问题的思考一、“学本”课堂的提出●“学本”课堂是在继承已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学本”课堂的提出是我市中小学课堂建设的必然结果,也顺应了国内外教学方式转型的时代要求。

●虽然“学本”课堂是一种新提法,但它却是在继承中的发展、在实践中的创新。

第一,“学本”课堂是我市课堂建设的必然阶段。

●2006年8月,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学生自学●2008年8月,导学提纲教学法——指导学生学●2012年2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由教转向学●低级阶段(教的有效性)——高级阶段(学的有效性)第二,学本课堂是当前课堂转型的必然结果●课堂转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学转型:“老三中心”转向“新三中心”●老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新三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中心●翻转课堂:“教”翻转向“学”第三,“学本”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成为研究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我兴趣、任务兴趣、影响兴趣二、“学本”课堂的内涵阐释●“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为本的课堂,即以服务学生学习为根本要求的课堂,它是对“教本”课堂(以教为本的课堂)的批判,是对“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的超越,强调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都以学生学为中心,其重在教学生学,旨在让学生学会学习。

●——《海阳市中小学“学本”课堂精致化研究实施方案》韩立福提出的学本课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认为,“学本”课堂是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它分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和自我导学型学本课堂。

基本内涵●我们认为,“学本”课堂是由基于课程标准、探究主题和学生学习思路,在师生指导下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具体板块式结构特点的课堂。

学本课堂及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学本课堂及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有效的媒体运用
3、以屏幕画面解释文本内容,以音频视频替代学生阅读。原 本内涵丰富、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了呆板肤浅的声像展示, 剥夺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4、过于追求华美形式,花哨信息千扰教学对话。凡与教学内 容沾边的图像、录音、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全部拿来, 分散了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效 1、要善提“真问题”,因为无思维价值的“伪 的 问题”白白地浪费课堂时间,反而降低学生的思
课 维质量。

2、要锤炼“主问题”,因为浅层次的“碎问碎 答”最容易耗费课堂时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提 效率。

问题的教学策略
“主问题”指课堂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 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对“主问 题”的研究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最关键技术问题 的研究。“主问题”例举: 《我的叔叔于勒》: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讨 论每个部分的表达作用。 《三峡》:请同学们从“画面之美”的角度积累 本文的佳词美句。
——叶圣陶



1、有标的训练

2、有序的训练

3、有法的训练

4、有度的训练

5、有变的训练


有效的媒体运用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媒体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件限制教学流程,只能预设的圈套展开各 环节。围绕课件操作、演示、讲解,按部就班程 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进程限制在课件中,千方 百计引学生“入套”或“上钓”。 2、课件信息容量过多,不断点击鼠标向学“狂 轰滥炸”。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 直接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接受(“信息 太多反而会排挤观念,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事实面 前六神无主” )

还课于生: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

还课于生: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

还课于生: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对学本课堂的理解和重要性。

学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文章详细解读了学本课堂的概念,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了如何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的建议。

还分析了学本课堂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结论部分强调了学本课堂对教育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强调了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本课堂的概念和价值,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学本课堂、更高意义、打造、学生、学习、教育、发展、未来、影响、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作者是一位教育界的专家,拥有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经验。

他致力于探索创新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品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学本课堂的理念和实践,打造更高意义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对学本课堂的概念解读和特点分析,作者将引领读者深入理解学本课堂的价值和意义,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学本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对学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贡献力量。

1.2 概述文章内容本文将围绕“还课于生: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通过解读学本课堂的概念,探讨其特点和优势,研究如何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分析学本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展望学本课堂的未来发展。

学本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

它致力于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建立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学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在不断变革的教育环境中,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学本课堂具体教案

学本课堂具体教案

学本课堂具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详细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技巧等。

三、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或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后完
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

反馈内容: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们不再满足于仅仅灌输知识给学生,而是更倾向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崭露头角,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倡导。

1. 什么是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式。

它不再以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 passively 接受”为主,而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思考。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像是引导者和激发者,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学生主动性强:思维型课堂教学追求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中更多的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来激发学生思考,而非仅仅传授答案。

•强调合作与互动:思维型课堂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探索问题,共同解决难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实践3.1 问题驱动思维型课堂教学多以问题驱动为核心。

教师通过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互动讨论课堂上的互动讨论是思维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探讨,拓展思维的边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3.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思维型课堂的又一特点。

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解决难题,激发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创造性火花。

4. 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思维型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素养。

•促进学生成长:思维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成长,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本思维”课堂的提出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学本思维”课堂的实践研究活动,力争在一至两年的时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由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由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接受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学本思维课堂一直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教学问题
(一)教师方面:
1. 学情把握不够。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不能做到认真分析学情,以学生为出发点,往往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导致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 重教轻学。

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重视如何教,忽略如何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为主,不敢放手或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大大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遏制了学生的天性。

3.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能力高低由学生考试成绩决定。

为此,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对能力的培养却无暇顾及。

(二)学生方面:
1. 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传统“问答式”课堂,思维懒惰,遇到问题不愿意动脑,坐等老师解答。

学生等待、依靠、拿来的思想明显。

2. 学习缺乏兴趣,无创新意识。

老师一言堂,学生上课走神,喜欢耍小动作,怕写作业,谈不上学习的兴趣。

课堂中缺乏实践,缺少思维碰撞,自然而然无创新意识。

3. 学习习惯差,不懂学习方法。

缺乏学习方法,不会自主预习、不懂合作探究学习。

二、办学成绩与现状分析
冠华小学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地处市区,交通便捷。

学校创建于1995年9月,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学生相对稳定,流动性小。

学校办学质量较高,历年来小升初成绩名列前茅,在佛山市享有良好的口碑与社会声誉。

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教龄十多二十年的老教师,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迈的步子不大。

基于传统教学和习惯,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到位,与学校办学理念“为学生全面、充分和可持续发展奠基”契合度不够。

课堂上,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成就感。

“高耗却无高效、缺乏教学策略”成为学校教学最突出的问题。

冠华小学拥有优质的师生资源,具备“天时、地利”优势,一旦“人和”成熟,大家思想一致,人心所向,学校实施课堂改革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三、“学本思维”课堂的提出
2001年9月,新课程全面实施,一切课堂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

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乃教育教学当务之急。

教学活动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

在知识匮乏的年代,教师拥有绝对的知识优势,教学中“教”占主导,知识本身成为教学重心。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间到了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无法通过“教”满足学生获取足够的知识,且知识获取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

所以,教师需要从知识本身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转变,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去看望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的钱学森先生。

钱老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黎民百姓的广泛讨论和深思。

很多研究者将中西基础教育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基础教育搞得扎扎实实,但这是对智力掠夺式的开发,导致学生后劲不足、创新思维能力弱。

作为基础教育的培育者的我们,不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吗?教育是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拓展学生的思维
方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些都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所需要的。

因此教育是个体创造力形成的基础,也可以说创造力是教育培养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段关于儿童“六个解放”的论述: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

我们就要以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来要求自己,让学生的身心、思想都能得以解放,让学生不再为框框条条的标准所束缚,不再为繁多复杂的考题所桎梏,不再对学习心存畏惧,不再对标新立异视若畏途。

故课堂应是灵动的、思维的、快乐的!
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思维就没有学习。

学本思维课堂,就是以学习者学习为本,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也取赖于合适的教学情境。

胡卫平教授就提出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思维。

根据思维结构模型,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良好的思维环境。

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一是要营造创造型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造型的课堂情境指教师采取民主型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学生,构建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二是要创设鼓励学生质疑的课堂教学情景。

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提问产生的一般而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积极倾向和消极倾向。

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应持积极态度,即喜欢、支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三是应尽量提高认知问题。

所谓提高认知问题,就是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

注意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学习。

在学本思维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学生尊严得到真正尊重、学生人格得到真正呵护、学生地位得到真正保障。

于是,学生逐渐地成长为喜欢学习、会自主学习、善合作学习、有学习智慧、有学习权利和自由的人。

教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合作学习者,教师身份为“大同学”,首
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

同时,教师以合作学习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平等交往、真诚交流、合作探究,通过学习者对话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

这种角色的转变,促使课堂方式由“讲授型”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型”,有效促进教学方式转型。

由“教”中心向“学”中心的不断转变,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随着社会快速地发展,学生仅仅在学校获取的知识不够未来使用,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本思维课堂是学习型课堂,是学习者学习共同体课堂。

从目前国际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来看,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或学习中心课堂已经成为我国当今课堂教学转型的基本取向。

学本思维课堂是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来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和丰富情感的能力建构型课堂。

一定意义上讲,学本思维课堂的探索代表了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这种课堂是指向学习者学会终身学习,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这种课堂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是富有生活热情、有发展愿景、有自主创业胆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曾晓芬.从“钱学森之问”看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1-2.
[2]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8.
[3]韩立福.学本课堂:概念、理念、内涵和特征[C].教育研究.前沿科学出版社.2016.3-4.
[4]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