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
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三种研究方法
在文学研究领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
文学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讨论三种常见的文学研究方法:传统
批评、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取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最后,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
作品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为现实世界是多元和多重的,不可能通过一
个确定的解释来理解文学作品。
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作品中的语言、叙述
和视角,关注作品的多样性和边缘性,以及作品和历史、权力和意识形态
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方法的一个例子是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亲爱的》的研究,通过解读小说中的叙述和视角来探讨种族、性别和历史记忆
等主题。
尽管这些方法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理
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它们提供了不同的框架和工具,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
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并揭示其内涵。
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于研究者来说
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什么视域?如何比较?——作为一种范式革新契机的“比较视域”概念
[ 作者姜哲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沈 阳,1 1 0 0 3 4) ]
什 么视 域 ?如 何 比较 ?
— —
作 为 一种 范式革 新 契机 的 “ 比较视 域 ”概 念
郭 西 安
近年来 ,“ 比较 ”与 “ 视域 ”正在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高频词汇 , 更有 以合而称日 “ 比较视域下 的某
这种对边界的全然开放与不断涵括 的力量 超出了一门学科 所能 消化 的限度,使得 “ 比较 ”( “ 综合 ”)演变
为强势话语系统对弱势话语 系统 的掩盖与吞 噬,比较文学导 向文化跨界后的抽象 趋同和贫瘠 的 “ 文学大一
统主义 ” ,从而背离了这一学科建立的初衷 。另一方面 ,比较文学从一开始就与国族文化 的自我认 同辅牙相
的构建 。顾名思义 , “ 可 比性 ”原则 旨在对 比较研究 的可行性与学理性进行规约 , 避免随意 比附和范畴误置。
吊诡 的是 ,强调可 比性的 比较文学学者却并未能成功地对该 原则本 身作出明确清晰的界定 ,甚至在使用这
一
概念的同时表达 了某种否定。厄尔 ・ 迈纳在其代表作 《比较诗学 》中讨 论 “ 比较 的 ”这一语汇时 ,就表
Di s c i p l i n e : T h e G l o b l a Or i g i n s o f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i e s ” , Co m pa r a t i v e Cr i t i c a l S t u d i e s , Vo 1 . 3 , I s s u e l - 2 , 2 0 0 6 , p . 1 0 1 .
何 为 ”的问题再次加以理沦I 生的重访 与探讨 。
比较文学三大研究方法论体系的特征
比较文学三大研究方法论体系的特征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来看,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
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
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
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
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
在世界各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
怎样沟通呢?这就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一般诗学(共同诗学)。
其次,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范围不同。
诗学一般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
如西方的诗学体系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
真正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
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
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比较。
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综合的、多层次的,也是分析的,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了新的关系。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方法论
比较文学方法论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比较文学方法论!你说这比较文学,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们在不同的文学世界里穿梭。
想想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啊!就好比一个个独特的宝藏箱子,等着我们去打开,去发现里面的宝贝。
比较文学方法论呢,就是我们打开这些箱子的钥匙。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看看它们有啥相似之处,又有啥不同点。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把中国的古典诗词和外国的诗歌放在一块儿,你会发现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能表达出人类共有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说,爱情这个主题,中国古代的诗人会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真是韵味十足。
而外国的诗人可能就会更加直白热烈,哇,这对比起来,是不是特别有趣?再说说风格吧,有的文学作品就像一阵轻柔的风,缓缓地吹进你的心里,让你感到温暖和舒适;而有的呢,就像一场暴风雨,激烈地冲击着你的心灵。
我们通过比较文学方法论,就能更清楚地感受到这些不同风格带来的魅力。
还有啊,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呢。
就好像我们走进了别人的家里,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吗?我们可以从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塑造、语言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去比较。
这就像是在玩一个拼图游戏,把一个个碎片拼起来,就能看到一幅完整的画面。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呢!你想想,要是没有比较文学方法论,我们怎么能发现这些隐藏的宝藏呢?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文学世界里前行的道路。
比较文学方法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呀,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呢。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们的方法也要跟着更新才行。
咱可不能小看了这比较文学方法论,它能让我们看到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我们更加热爱文学。
所以啊,让我们好好地利用这把神奇的钥匙,去开启文学世界的大门吧!你难道不想去探索一番吗?。
《比较文学导论》书本内容整理【知识点全】
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
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区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血缘观念来成立起学科身份的。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体系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相指称。在研究一个国家的多民族文学时,或研究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之文学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使用民族文学。
2比较文学的诞生
3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一、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历史;
二、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其转向
三、跨世界的比较文学及其走向
第三节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1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出现有赖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必须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二是必须具备通识眼光,即能具有一种从国际角度来从事文学研究的立场。
2)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国家是一个政治地域观念,跨国家并不等于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这个定义在学理上是不准确的。
3)与法国学派最大的差异在于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扩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大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
伽列
明确指出比较文学隶属于文学史,把比较文学从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中界分出来,以说明比较文学在学科意识及学科界限上归属文学研究。并且,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国际间的精神关系,这种国际间的精神关系必须是能够被文献与考据所证明了的材料事实联系。(国际精神关系特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
当代的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变得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渊源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方法论的研究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方法论的研究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探究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是文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文学批评方法论的研究,是指对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考察和总结,是研究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文学批评方法论需要探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
一个作品的价值评价是基于其艺术性和社会性的综合考量。
艺术性包括形式、创意、风格等方面,社会性则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等。
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评价标准的确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标准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
其次,文学批评方法论需要研究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文学作品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常见的方法包括:文本分析法、历史批评法、结构主义批评法、心理学批评法、社会学批评法等。
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才能实现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此外,文学批评方法论需要关注文学理论对批评的指导作用。
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的本质、形式、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是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批评家需要结合文学理论的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批评家也可以从批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文学理论。
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文学批评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因此,文学批评方法论也必须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批评家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尝试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文学研究和批评。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方法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正确运用评价标准、方法和理论,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为文学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理论与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以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一、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等多种流派。
结构主义强调文本内部的结构和符号系统,认为文学作品具有自成体系的语言结构,需要通过对符号和结构的解读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批评则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主张对文本进行开放式的解读和理解。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议题,探讨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表现和定位。
心理分析批评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揭示作品背后的心理层面。
二、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包括传统批评、新批评、文化批评、比较批评等多种方法。
传统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强调对作品内在逻辑和风格的把握。
新批评则更加注重读者的角色,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强调文本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化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讨作品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意义和影响。
比较批评则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文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三、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研究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首先是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其次是历史批评法,通过考察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揭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和作品的历史意义。
再次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或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文学研究的多元发展。
此外,心理分析法、社会学批评法、文化批评法等也是文学批评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四、文学批评的价值与意义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促进文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文学和文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深入了解文化的重要方法。
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而文化研究则更多关注文化各个层面的问题。
两者相辅相成,在分析文学作品时,需要从文化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研究对象。
在文学研究中,可以选择某个特定作品或者某个作家的所有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而在文化研究中,可以选择研究某个地区、某个历史时期、某个文化群体等。
不同的研究对象选取,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二、多学科交叉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学早已超越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围,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
比如,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都对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中,需要多学科交叉的思想,结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
三、时代背景分析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探究时代背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作品是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解读产生很大的影响。
文化现象也是在某个社会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背景有足够的认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现象的背后含义。
四、大众文化意义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学也需要关注大众文化的意义。
大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要更好地关注大众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它们的含义。
五、跨文化分析跨文化分析是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和文化现象,可以更好地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跨文化分析是一种文化认知方式,既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也能够加深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六、批判性思考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学中,批判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需要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进行有深度的分析,探究其中的缺陷和问题。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学”——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学”———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思想研究袁晓军*摘要:阿诺德是英语世界中第一个提出“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批评家。
《莫里斯·德·古林》《尤金·德·古林》和《海因里希·海涅》等作品很好地诠释了他的比较文学思想。
在英国与德国、法国和希腊等国文学的比较中,他实现了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学”的转变。
他具有强化语言素养、跨学科、跨民族以及立足英国、放眼世界的意识。
无论他本人,还是他批评作品中的人物,在语言方面都极具天赋;他从未将自己的批评限定在单一的领域,而是穿梭于诗歌、批评、期刊和社会评论之间,在公众领域内部发出自己的声音;他的批评突破了英国文学的边界,融入了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士、荷兰、美国和俄国相继进入他的批评视域。
可见,他的文学批评已经具备了现代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阿诺德;“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语言能力;跨学科意识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是19世纪文学批评的集大成者,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多集中于诗歌和文化批评等方面,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的付诸阙如。
他在英语世界中最先提出“比较文学”这一名称[1](P40),并认为英国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大陆[2](P10)。
他的这种比较文学的意识得到了后世学者的肯定:韦斯坦因将其视为“把比较文学引进英国名副其实的功臣”[3](P214-215),安德森认为阿诺德是“天生的比较文学学者”[4](P289)。
中国学界同样肯定了阿诺德在比较文学领域中的地位①。
令人遗憾的是,中外学者给出的多是碎片式、断言式的结论,并未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无形中遮蔽了他比较文学思想的深刻价值。
本文拟对阿诺德的比较文学思想进行系统性的阐释,深入剖析他的比较文学思想的践行路径,探讨他如何实现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学”的转变,进而概括其比较文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以期为现代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某种启示。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比较文学是一门探究文学作品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评价和分析,对于作品的结构、语言、主题等方面进行评判;文化批评则是从文化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并探究它对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表达和影响。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作家本身的思想和情感,也代表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因此,文化批评的观点往往会涉及到作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和标准并不相同。
文学批评更侧重于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强调对作品所采用的语言、结构和技巧等方面的评判。
而文化批评则更注重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对于作品所描绘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更为深入。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文学批评可以为文化批评提供基础,而文化批评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判。
在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不能单纯地强调其中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只有在将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整合起来,将作品本身与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比如说,如何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传统的文学批评常常受到文化局限的影响,不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
因此,需要对于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更新和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与此同时,文化批评也需要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分析和评价。
文化批评往往更注重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和技巧等方面的评判。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于作品本身的分析和评价,为文化批评提供更为扎实的基础。
总之,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一)
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一)论文摘要: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影响研究与社会历史批评,平行研究与新批评、符号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判等无不渗透着比较文学思维特性。
重视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容小觑。
论文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批评;方法论;意义在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教学中,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归于外国文学学科领域,而文学批评则是文艺学中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共同构筑“三足鼎立”基本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不争的共识是:“‘比较文学’中的‘文学’,单指文学研究而言,不包括文学创作。
所以,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
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归属和基本属性。
比较文学也就有了质的规定;而文学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欣赏为前提、以文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研究、评价活动。
既然如此.比较文学就应该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而比较文学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学界对于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探讨,更多地是分而论之,对两者的天然联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乐黛云、陈悖等比较文学界的前辈都不失时机地强调比较文学与文学研究的融通,并呼吁比较文学方法论的拓展,但未能引起批评界应有的响应。
在文学批评领域,人们论及方法,更多地关注的是文学批评本身的内在方法和外在方法等方法论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之关涉以及比较文学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点,尝试着讨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之意义。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一)比较文学的本体论1.本体现在讨论中所使用的本体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即源自于“essentia”,在康德及其以后的哲学那里固定下来,意指万物恒定不变的基点、本源。
2.本体论本体论是指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万物创生的基点——本源——终极存在的学问。
3.比较文学本体论借用本体与本体论这两个概念,使其转型到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的建构中,来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以此成立比较文学本体论,即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它所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什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源做终极意义上本体论追问。
4.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是研究,是文学研究,是作为一门学科对两个民族以上的文学和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汇通性的学术研究。
这是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
5.比较文学的本体: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比较视域,比较视域就是比较文学的本体。
(二)比较视域1.不同于民族文学研究和国别文学研究的是,比较文学研究在学科成立的意义上非常强调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即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
2.视域:“视域”在比较文学这里是指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我们把它总称为“视域”。
3.在古汉语中,“比”有两种基本意义涉及比较文学原理的建构(1)“比”在“密”的原初意义上引申为“亲近”、“亲合”、“和协”、“齐同”、“并列”与“相连接”,这样一条意义链正契合比较视域对两种民族文学关系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进行透视所获取的内在意义。
(2)“比”在古汉语中的第二种基本意义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较”人们在这个层面上对“比”与“比较”的理解、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普泛的,一些初涉比较文学的学者往往从这一字面上提取意义,去理解比较文学,最终导致对比较文学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认为比较文学就是把两种文学现象拿过来进行对比。
4.比较视域的含义(1)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汇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综述(doc 7页)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三性”1、跨越性:比较文学的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性是它的先决条件。
四个跨越2、可比性:P58大致包括三方面(“三个关系”):杨书P76a.亲缘关系(事实材料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b.类同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亲缘关系,却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的相同和相异,都存在比较研究的价值,也叫价值关系。
c.(学科)交叉关系: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存在的互相影响、借鉴、渗透的关系。
应注意,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并不等于可比性。
3、文学性P61比较文学对象的“文学性”问题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指比较研究的课题和目的都必须在文学上;研究过程应紧紧围绕着文学这个中心,有利于解决文学问题。
文学,只有文学,才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综上所述,跨越性、可比性和文学性,是比较文学对象的基本属性,三者缺一不可。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分为两大方面。
见P64图示一、影响研究陈书P109比较学者对影响所作的解说大都强调其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三性”1、跨越性:比较文学的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性是它的先决条件。
四个跨越2、可比性:P58大致包括三方面(“三个关系”):杨书P76a.亲缘关系(事实材料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b.类同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亲缘关系,却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的相同和相异,都存在比较研究的价值,也叫价值关系。
从“关系史”到“方法论”——两本法国比较文学名著比较
世纪 以来, 以跨 民族、 跨文化 、 跨语言的视角去认 识他 , 门学科 发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 因为 2 纪 这 0世 比任何一 个时代 都富有世 界主义 的性 质 ( 基亚 语) 。这从 法 国学者 基亚 和谢 弗 雷 分别 出 版于 2 O 世纪 5 0年代和 8 0年代的两部关于 比较文学的专
著 中可 以得 到证 明 。15 9 1年 出版 的基 亚 的 《 比较
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 , 谢弗雷 的著作不是基亚 著作的替代品, 而是这门仍然年轻 、 仍在发展又常 被 人误解 的学 科从 年轻 走 向成熟历 程 的反 映 。基 于此 , 以相隔几十年的基亚 的《 比较文学》 作为参 照, 从著作的结构 、 层次、 部分内容, 对谢弗雷 的这
起点 、 基石 , 它标 明了研究 者对 所研 究课 题 的基本
介绍比较文学 , 其立场和观点多少带有民族 主义 的色彩 , 即主要 介 绍 的是 法 国 比较 文 学 的 成 就 和 影响研 究 的方 法 。毕 竟 , 比较 文学 在 西 欧 、 欧 、 东
美 国和 日本 等地 区 的蓬勃 发展 是 在 二 战 之后 ; 而
部 专著 作一 探讨 。
文学》 是他在 巴黎大学授课 时的讲 稿 , 书成为 此
比较 文学方 法 论 的 主要 参 考 书 之 一 。作者 说 , 他 把这 本书 的大 部 分 篇 幅用 来 总 结 已经 获 得 的 成
果。其间, 国际比较文学界, 严格地说是所谓的美 国学 派与 法 国学派 之间就 比较 文学 的研究 对象 及 其 理 论 方 法 特 点 进 行 了一 场 长 达 1 0年 的论 争 。
起与 之抗衡 的平行 研究 。平 心 而论 , 种 学 派 都 两 是历史 的产 物 和必 然 , 已成 为 国 际 比较 文 学 界 皆
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体系共48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比较文学的方法论体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批评知识: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批评知识: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一、文学理论的概念和作用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通过系统化的思考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出一系列可以用来解释文学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文学理论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从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可以被应用到文学批评中,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评论的行为。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1.传统批评方法: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主要是从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和内容来进行分析和评价,比如对于小说可以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进行批评;对于诗歌可以从韵律、意象、节奏、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批评。
2.新批评方法:新批评方法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它通过对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进行分析,从而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进行文学批评。
3.结构主义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批评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进行分析,它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和象征来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
4.后现代批评方法:后现代批评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文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断裂、破碎、异质性等特点的分析,来理解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5.文化批评方法:文化批评方法强调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关系,通过分析作品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比如可以从民族、宗教、地域等文化因素来进行文学批评。
以上这些批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文学批评。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批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应用文学批评中的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础。
不同的文学理论会对文学作品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观点,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文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探索文学作品本质和背后意义的方法论。
不同的文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解读文学作品,揭示其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文学研究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传统批评方法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风格等方面的分析。
这种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字句、语法、修辞和格律等方面的剖析,从而获得对作品整体的理解。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从而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2. 人文主义方法:人文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人文主义方法强调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分析。
通过深入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揭示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人类智慧和思考的平台。
3. 结构主义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方法强调对作品中的符号、象征和隐喻等要素的分析,这些要素可以揭示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隐藏的深层意义和主题,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4. 后现代主义方法:后现代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的断裂、多元和后现代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方法强调对剧情、叙事结构和语言游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中的多元性和反传统的特点。
通过对作品中的跳跃、碎片化和模糊化等手法进行解读,可以领悟到后现代主义作品背后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意义。
5. 历史主义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历史主义方法强调通过对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和作家自身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来理解和解读作品。
通过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可以揭示作品中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现象的内涵,使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综上所述,文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品味文学的魅力。
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一)
试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一)论文摘要: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影响研究与社会历史批评,平行研究与新批评、符号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判等无不渗透着比较文学思维特性。
重视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容小觑。
论文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批评;方法论;意义在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教学中,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归于外国文学学科领域,而文学批评则是文艺学中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共同构筑“三足鼎立”基本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不争的共识是:“‘比较文学’中的‘文学’,单指文学研究而言,不包括文学创作。
所以,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
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归属和基本属性。
比较文学也就有了质的规定;而文学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欣赏为前提、以文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研究、评价活动。
既然如此.比较文学就应该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而比较文学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学界对于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探讨,更多地是分而论之,对两者的天然联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乐黛云、陈悖等比较文学界的前辈都不失时机地强调比较文学与文学研究的融通,并呼吁比较文学方法论的拓展,但未能引起批评界应有的响应。
在文学批评领域,人们论及方法,更多地关注的是文学批评本身的内在方法和外在方法等方法论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之关涉以及比较文学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点,尝试着讨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之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比较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研究,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影响研究与社会历史批评,平行研究与新批评、符号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批评、文化批判等无不渗透着比较文学思维特性。
重视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容小觑。
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批评;方法论;意义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8)03-0125-03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李丽君(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在大学中文专业本科教学中,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归于外国文学学科领域,而文学批评则是文艺学中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共同构筑“三足鼎立”基本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不争的共识是:“‘比较文学’中的‘文学’,单指文学研究而言,不包括文学创作。
所以,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比较文学的学科归属和基本属性,比较文学也就有了质的规定;而文学批评是一种以文学欣赏为前提、以文学理论为指导、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为对象的研究、评价活动。
既然如此,比较文学就应该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内容;而比较文学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学界对于比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探讨,更多地是分而论之,对两者的天然联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乐黛云、陈惇等比较文学界的前辈都不失时机地强调比较文学与文学研究的融通,并呼吁比较文学方法论的拓展,但未能引起批评界应有的响应。
在文学批评领域,人们论及方法,更多地关注的是文学批评本身的内在方法和外在方法等方法论体系,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之关涉以及比较文学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
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点,尝试着讨论文学批评视域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之意义。
一、比较与比较文学任何存在物都无法独自存在,任何事物都处于与别的事物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
比较的意识应该是随着人类意识的产生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比较思维在人类思维的历史上也会找到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学理基础;比较的方法作为人类思维的基础,其运用也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英国女学者波斯奈特指出:“用比较法来获得知识或者交流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和思维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并将比较称之为支撑人类思维的“原始的脚手架。
”从学理上推论:比较意识的产生,比较思维的形成,比较方法的运用,似乎一脉贯之,清晰地勾勒出“比较”概念的生成。
《辞海》这样解释“比较”: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可见,察同辨异是“比较”的基本特性;而察同辨异也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比较方法的运用存在于一切学科之中。
法国比较文学研究者梵第根早就意识到比较之于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种心智的产物是罕有孤立。
不论作者有意无意,像一幅画一座塑像,一个奏鸣曲一样,一部书也是归入一个系列之中的,它有着前驱者,它也会有后继者。
”马克思、恩格斯对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作了极为科学的说明:“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他们的预言很快被证实。
19世纪上半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发展起来,直至成为一门显学。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而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比较文学研究尽管各有侧重,以致形成不同学派,但其共同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较。
“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与人类思维中早已存在的比较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上并没有根本的差异,然而,比较文学又并非单纯的比较,有时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比较文学中的比较具有某种特异的东西,这种特异性在于:进行比较文学研究,需要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这时作为研究主体的‘我’无法超然于研究对象之外,而往往先在地认同于两个要素之中的一个,这样我们要处理的就不仅仅是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还包括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可见,比较文学学科中“比较”的意义具有特定的并且确切的学理内容,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的内在关系,并进而认识它们的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
总之,比较是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意识的比较思维体现于人类思维的发展进程之中;比较方法的运用存在于一切学科之中;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有其特定的内涵,是一种跨民族、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而比较文学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撇开文学批评而泛谈比较文学方法论,抑或文学批评方法论中忽略比较文学方法,这些都必不能探骊得珠,甚至会南辕北辙。
二、文学批评中比较文学思维的渗透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
“如果单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比较文学作历时性的追溯,那么,我们便可以发现,由于各个时期比较文学观念的不同,它的理论背景和指导思想的不同,因而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文化研究的应运而生就是很好的说明。
我们还可以发现,比较文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都与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有着天然的关联,即文学批评中渗透着比较文学的意识和思维,诸如:社会历史批评与影响研究,新批评、符号学与平行研究,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女性主义批评与比较文学,文化批判与比较文学等等。
陈惇等学者在《比较文学》中指出:历史的实证的方法和审美的批评方法,是比较文学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
并对其流变作了梳理: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上半期,比较文学被看成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影响研究占有绝对统治的地位,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
这类研究在理论上发展到极端,就是梵第根所主张的,把比较文学看成历史科学,只作事实的搜索考证,研究因果联系,而排斥审美批评。
50年代之后,美国学者提倡平行研究,他们的理论背景是形式主义和新批评,因而在实践上强调审美的批评方法,强调“文学性”。
这种梳理,实际上触及到了文学批评中的社会历史批评、原型批评、新批评、符号学与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关系问题。
社会历史批评与影响研究都注重事实的考据,强调实证分析,探微索隐地辨析、说明文学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新批评、符号学与平行研究都运用审美的批评方法,致力于发掘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内在的美学价值,体现了法国学者艾金伯勒的思考:文学的比较研究不应当局限于“事实联系的研究”,而必须尝试把研究导向对作品的价值的思考。
文学批评中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主干是接受美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它将读者置于批评的中心,为考察文学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参与和创造,重视读者的接受过程;比较文学关注作品的“创作经过路线”,考量比较的放送与接受,两者有颇多接近之处。
接受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尧斯为了论证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曾经讨论了“歌德的《浮士德》与瓦莱里的《浮士德》:论问题与回答的阐释学”。
将德国的歌德与法国的瓦莱里的作品相比,这显然是比较文学的视野;而其中又涉及到瓦莱里对歌德的接受问题,这又属读者反应批评的范畴。
尧斯正是领悟到了接受理论中的比较意识以及比较文学中的接受因子,才强调:“我们研究《浮士德》时,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针对歌德的《浮士德》和后来瓦莱里的《浮士德》所回答的问题,对症下药。
”他还通过比较和接受研究发现:“歌德以他的人性戏剧回答浮士德神话的原始问题时,已经作了些改动。
瓦莱里也发现歌德的《浮士德》的回答已不能满足他,于是他提出浮士德神话中蕴涵的另一个问题。
”尧斯的批评实践,充分证明了随着比较文学创作活动、放送者、接受者关系网的渗透,接受美学、读者批评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层面,并由此开辟了文学研究新的探索途径。
符号学成为西方各种形式主义批评坚实的理论支撑,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都直接从中获得灵感。
符号学研究力图借鉴语言符号分析法和代码理论,从意义建构的“零框架”上寻求人类文化的同一性,这与比较文学的跨学科(文学与语言学联姻)、跨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研究如出一辙。
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有一种间接比较称为理论移植,即以一国文学理论去阐释另一国文学作品(俗称“西论中用”)。
上世纪70、80年代,台湾学者杨牧和大陆学者周英雄先后对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中的一首小诗《公无渡河》的分析,就是借用西方文学批评中结构主义二元对立原则和符号学原理解读中国文学作品的典型案例;论者从形式因素入手,创造性地从语音层次的分析上升到语义层次的分析,由此传达出对生命的喟叹,进而揭示悲剧精神,充分体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移植方法与文学批评的符号学方法、结构主义方法的融合;这种批评实践,是结构主义诗学中国化的开拓性尝试,并显示出比较文学与文学批评的不解之缘。
女性主义批评由于其性别的独特性、理念的多元性、视角的开放性,自然与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契合点。
当今世界女性主义批评运动千姿百态,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发生在不同国度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注重社会实践而轻视理论化的英美女性主义批评、理性而多元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法国流派、争取女权强调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东方女性主义批评,新见迭出,不乏胜解,各领风骚,形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视阈,并昭示人们:无论是社会学女性主义批评、符号学女性主义批评,还是心理学女性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一旦跨越民族、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就具有了比较文学方法论的意义。
此外,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文学和社会学、文学和心理学的传通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窥见到原型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甚至精神分析批评等文学批评方法的特质。
辨析文学批评方法与比较文学方法之关涉,使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比较文学学科的边缘性决定了它必然要与其他学科发生紧密的关系,最引人注目的方法特征就是比较;而比较文学的根本属性是文学研究,也就决定了它在文学批评的视野中必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将比较文学方法论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是文学批评方法论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