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讽刺夸张、借景抒情、设置悬念等。

七种记叙文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定义】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作用】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考察类型】1)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人物变化进行对比。

2)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象征【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其作用可概括为:a.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b.表达了……的感情;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1.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一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20100321

一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20100321

• 5 托物言志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 即将个人之“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 于是, 这个“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 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 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岁寒三友, 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 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 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 文创作) 文创作)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 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道、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 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 褒扬、抬高; 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 “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 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 〉》,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 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 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 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 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 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 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 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4讽刺夸张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 讽刺夸张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 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 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 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 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 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 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策略(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作用: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现出来。

2、对比: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作用: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4、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5、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

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记叙文有哪些表现手法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通感白描绘声绘色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等。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虚实结合、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不同文体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体的表现技巧: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等。

古诗词的表现技巧: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具体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对比·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明。

衬托经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伏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提示或暗示。

埋下伏笔后,后文一定要有照应。

照应: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这些表现手法可以帮助作者更生动地描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A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B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A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再如《爱莲说》。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故乡》开头对故乡荒凉景象的描写,为下面杨二嫂和闰土的出场做了铺垫.打两个比方:运动会上一开始就播放明快、热烈的运动员进行曲,那就是在为下面激动人心的运动节目做了铺垫;每年春晚一开始首先出现的闹春的热烈场面,那就是在为下面的喜庆主题做好一个铺垫。

4.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初中记叙文表现手法.doc

初中记叙文表现手法.doc

初中记叙文表现手法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

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6、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出描写对象。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PPT

记叙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PPT
②后来她上小学六年级了,本应就是无忧无虑得时光, 可她却经常被忧郁情绪控制着,每天都无精打采。我问 她为什么会这样,她说她只就是太担心以后得生活,因为 生活很复杂。我听了,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③一天,听完学校组织得一年一度得假日音 乐会后,我开车接她回家,在路上,我侧过脸,瞧 到她两肩耷拉着,又就是满面愁容得样子。我 们得车要经过一家门前挂着“占星家”招牌 得小店,我不知从这里路过多少次了,可就是从 来没在这里停过车,但现在我来了个急刹车。 “您想算算命吗?”我问查理。
1、第①段在文中得作用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④段,发挥您得想象,说说这5分钟内发生
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第6段画线句中“也就是”一词表意丰富,试
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 ❖ 4、读第③段与第⑤段得划线句子,请您从表现
手法得角度赏析。
再如《爱莲说》用牡丹与菊来侧面衬托莲得独特得美。 《口技》中写宾客得反应,可以侧面衬托口技人技艺精
湛; B: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
《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得村景,十分贴切地衬 托了“我”得悲凉心情。
3、对比:把两种相反得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得两个
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得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得主要方面
再如高尔基得散文诗《海燕》,用海燕象征 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衬托:以她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人们常说得“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就
是衬托。 作用:突出本体得××特点。 A:用其她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得无理挑衅来 反衬藤野先生得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作用分别如下: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记叙文】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②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③夸张:突出了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④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内容,突出了……感情。

⑤设问: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⑥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2、描写方法:答题模式——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景物)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表现了……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的人物形象(或推动了事件的发展),表达了对……的……情感。

3、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①对内容:交代时令(季节)、地点。

②对结构: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③对人物:烘托人物心情。

④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宣染某种气氛。

⑤对主题:表现、突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

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

③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4、表现手法:(1)看上下文的联系,看主旨的表现判断方法:①对比:以次要的人或事物对比主要的人或事物,形成强烈的反差。

②以小见大:是否由小事情反映大主题,是否以局部、个案反映整体、共性。

③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在上文和下文是否存在褒贬不一、态度的明显差异。

④托物言志:在咏物散文中,借事物表达个人志向、意趣、情操。

(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看段落间的关系。

①做铺垫:使用较多的笔墨,对起陪衬作用的人物或者次要事件大肆渲染。

记叙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记叙文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在记叙文中,有很多常见的表现手法,它们就像是厨师的调料,能让故事变得更加美味可口,更加吸引人。

先来说说象征吧。

这就好像是给事物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用一个具体的东西来代表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比如说,用白鸽象征和平,用蜡烛象征光明。

在故事中巧妙运用象征,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主题。

还有对比呢!这就像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让它们的差异特别明显。

比如说,一个善良的人和一个邪恶的人,通过对比,能让善良的人显得更加善良,邪恶的人显得更加可恶。

这样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情的重要方面。

铺垫也很重要呀!就像是在跑步前先热热身,为后面的精彩情节做好准备。

通过一些看似不相关的细节或者情节,慢慢引导读者进入到关键的部分,让读者在后面的高潮部分更加投入。

悬念呢,就像是给读者抛下一个大大的问号,让他们心里痒痒的,特别想知道答案。

这样可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迫不及待地继续读下去。

描写,这可是让故事变得生动形象的绝招!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能让读者感觉这些人物就像是在眼前一样。

对环境的描写呢,能营造出特定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还有类比呀!这就像是找到了两个相似的东西,通过比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比如说,把学习知识比作攀登高峰,一下子就把学习的艰难和收获的喜悦表现出来了。

隐喻呢,就像是藏在文字背后的小秘密,不直接说出来,但又能让读者领会到其中的深意。

这些表现手法在记叙文中可太常见了,它们就像是魔法棒一样,能把一个普通的故事变得精彩绝伦。

如果一篇记叙文没有这些表现手法,那该多枯燥无味啊!那还能吸引读者吗?肯定不能啊!所以说,这些表现手法是记叙文的灵魂,能让故事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运用这些表现手法,让我们的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区分比较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即结尾点题),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对比、衬托、铺垫、详略、顺叙,倒叙,插叙等表现手法(一)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照比较(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对比手法的作用: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_____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

(二)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烘云托月”的就是衬托。

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行文有道记叙文表现手法题
要写好记叙文,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
1. 描写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地点或事件的真实感。

可以使用具体的细节和形象的描写词语,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2. 对话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同时也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对话应该具有真实感,能够准确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3. 叙述手法:使用连贯、简洁、有序的句子结构来叙述事件的经过。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顺序和叙述角度,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表达某种情感。

可以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形容抽象概念,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虚构手法: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虚构情节、人物或场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写作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

同时,要注意避免平铺直叙和冗长的句子,保持文章的紧凑和流畅性,让读者能够愉快地阅读。

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艺术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欢迎参考阅读!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

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识记不够+类似手法识记混乱)-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识记不够+类似手法识记混乱)-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9 记叙文之表现手法目录01 易错陷阱(2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表现手法分辨不清【易错点提醒二】类似手法区分不明03 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表现手法分辨不清,识记度不够【分析】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

表现手法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学生不但要掌握其概念和作用,还要学会辨析和运用。

【避坑技巧】(1)平时多积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从结构上分: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悬念、伏笔、呼应、线索从手法上看:联想、象征、铺垫、渲染、抑扬、对比、衬托、烘托、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虚实结合(2)区分相似手法的异同点。

如渲染、烘托和衬托的区分。

易错陷阱2:类似手法区分不明,知识点混乱【分析】除了表现手法外,还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学生在考试时极容易混淆。

【避坑技巧】(1)分类记忆,不同手法有不同的知识体系。

(2)联系文本记忆。

如《阿长与山海经》作者在写人时使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变色龙》中运用“对比”手法贤表现人物。

【易错点提醒一】【例1】(2023·浙江·中考真题)阅读小小说《歌唱家》,从讽刺手法的角度探究其主题。

歌唱家张超山①有一次,歌唱家去到外地演出。

②他登上舞台,配乐准时奏响了,歌唱家慢条斯理地摆好姿势,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准备投入演唱。

③然而,他刚刚吸了一口气,甚至第一句都还没唱出,下面就响起了掌声。

④歌唱家怔了一下,就把歌给误了。

他往后面挥动了一下手臂,不知是要放弃还是示意重来,下面却立即响起了更大的掌声。

⑤很快,各种尖叫声、欢呼声、喝彩声也及时而热烈地响了起来,会场顿时沸腾了。

歌唱家忽然受到了感动,也鼓起了掌。

气氛更加热烈了。

⑥有人开始跑上台来,他赶紧走过去,热情地与来人握起了手。

一会儿,又上来了好几个人,他一一握手。

他握手的时候,神情非常专注,甚至比唱歌还要投入。

接着,上来的人越来越多,歌唱家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了,他干脆扔掉了话筒,全力与人们握起了手。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记叙文14种表现手法

记叙文14种表现手法

记叙文14种表现手法1.衬托: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有的事物,衬托有主次之分。

如《藤野先生》中以仙台职员对我的友好态度来衬托藤野先生;另一种描述: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2.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比的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比没有主次之分,如《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的对比;3.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4.抑扬相生:“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

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

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5.铺垫与伏笔的区别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

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

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6.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慢突出描写对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出描写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常见和较常见的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欲扬先抑、讽刺夸张、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二、区分比较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
“结构手法”、“表现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伏笔照应铺垫悬念
顺叙倒叙插叙
表现手法包括:直抒胸臆想象联想
寓情于景反衬烘托
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
渲染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记叙文的写作手法还可以笼统写成
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
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三几种常见表现手法解释
1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
阶级革命战士。

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

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
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4.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5.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6.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衬托(或烘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衬托:点衬点
烘托:面烘点
8.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五种表达方式详细解释:
(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
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附:区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四、几种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
a.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b.表达了~~~~的感情;
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欲扬先抑:
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c.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d.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夸张讽刺: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衬托: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c.增强语气,
d.使意义明显。

总之“加强突出显示增强”等等
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答题格式示例1、对比。

作用:把……和……相对比,突出了……(主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2、烘托、衬托。

区别:烘托——“……面”烘“……点”;
衬托——“……点”衬“……点”。

作用:营造了……突出了……
3、扬抑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情节曲折,吸引读者,突出(后者)。

4、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作用:烘托正面。

正侧结合好处:使所描写(人)事物(的……特点)显得更鲜明突出,生动形象,立体丰满,具体丰富。

细节描写:突出了……
五考查“表现手法”的常见题型
1、表现手法的直接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阐述。

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

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解答时既要联系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同点,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3、在文章写作特色赏析和句段的赏析中,也往往联系到表现手法。

如:哪里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