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聋校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聋校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摘要】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聋校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上的四点策略,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聋校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聋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使系统内各个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帮助听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聋校数学整合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会为聋校教育注入越来越多的新鲜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有目共睹。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聋校课堂教学效率有许多途径和方法,信息技术因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听障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成为当今聋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手段之一,也是聋校教师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我校为每个班级配齐了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开通了宽带,与互联网实施无缝隙连接。我尝试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从简单的文字处理到ppt的制作、交互电子白板的应用和熟练掌握。几年的实践让我体会到:信息技术是聋校数学课堂教
学的润滑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能更好地完成数学课程目标。
一、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听障学生,好动、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缺乏主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害怕学数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学很抽象,听障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也显得沉闷、没有生机。但听障学生也对新知识充满着好奇和渴望,他们的潜能和可塑性很大,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如果聋校教师能充分运用多媒体,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听障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运用它吸引听障学生的注意力,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听障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情景的创设,声画并茂,极大地调动了听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听障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发。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听障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课堂密度大,内容丰富,听障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极高,效果更好。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
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这样更能提高听障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听障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欢呼“加油”的声音奔跑的情境。动听的配音,优美的风景,趣味的动画效果,立即将听障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给听障学生以身临其境,兴奋极了,促使其积极动脑思考,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化抽象为形象,促进思维发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聋校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缺乏主动性,这就构成了听障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聋校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关注听障学生的个体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听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听障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
精神,惟有如此,听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会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的动力。“闻之不若见之。”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功能,让每个听障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听障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能够有效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又如在二年级《时分秒的认识》中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比较抽象,听障学生难以接受。于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听障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由抽象到具体,营造新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激发听障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把听障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三、化繁琐为简易,提高课堂效益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听障学生认知过程,化繁琐的新知为简明易懂的学习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简化听障学生的分析,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培养听障学生的
学习能力。在教学《温度》时利用电脑使温度计中水银能升降,让听障学生明白正负数。在教学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非常直观地展示形成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听障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难点不再难懂,重点更加突出。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疑点、难点,用多媒体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四、化单向为交互,优化学习方式
听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新知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否准确或有无其它思路和想法,还有待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的合作交流得到答案。多媒体网络教室,可突出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既可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
导地位,也可保证听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功能,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机制。每个听障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学习软件,并可以随时调整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对教室内的听障学生进行任意分组,每个小组的听障学生通过文字、语音、电子白板进行交流,教师随时插入任意小组,并进行讨论,小组内允许几个同时交流。听障学生在网上提问,发表言论,可以看到自己的观点被别人认同或反驳,可以在网上获得帮助,也可以帮助别人。听障学生在讨论、辩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的过程中解决教学的要点、难点,做到集思广益,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以培养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