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简介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趣谈: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

导语: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

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

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发现,史可法的人生,除了抗击清军,城破身死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的成就,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人。

明朝末年抗清名将、名族英雄,史可法出生于1601年,以孝顺闻名乡里。

史可法酷爱读书,16岁时便在乡试中考了第一,后来1628年成为进士,在西安任职。

史可法在职期间与恩师左光斗惺惺相惜,史可法和左光斗一样。

为官清廉,英名大义。

史可法在西安期间做了许多事,被百姓所铭记,据记载,史可法离开西安的时候百姓跪地哭送。

1635年,史可法镇守池州,官至右参议,次年留守太湖,因叛军作乱,史可法获罪。

1645年,清军渡淮河,扬州受难,史可法率兵前往扬州,抗御清军的围攻。

起初史可法力保扬州,打退了清兵。

但最后,清兵人数众多,势不可挡,最后扬州被攻陷,史可法自刎不成,被擒获后,因拒绝投降而被杀害。

扬州破城后,多铎下令屠城,那段时间,扬州城内尸横遍野,堆积如山,史可法的遗体最后也没有被找到,最后以衣冠入葬,享年44岁。

历史上评价史可法的人很多,大多都是正面的评价,认为史可法是一个忠臣,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但最中肯的评价当数顾诚在南明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导语: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

史可法在南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

史可法在南方拥立福王登基,创建弘光小朝廷,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后来在守卫扬州城的战斗中,誓死斗争,城破之后殉国而亡,尸体不知所踪。

人物档案
姓名:史可法
字:宪之、道邻
别称:史忠正、史督师、史阁部
明朝谥号:忠靖
清朝谥号:忠正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河南祥符
祖籍:北京大兴县
出生时间:公元160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5年
官职: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主要作品:《史忠正公集》
主要成就:抗击清军,城破身死。

历史趣谈:史可法简介 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

历史趣谈:史可法简介 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可法简介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导语: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国著名的抗清名将。

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清高宗(乾隆)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东林党人。

授西安府推官。

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1635年),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

崇祯十年(1637年),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总督漕运,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

时议设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江北四镇,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

明朝此时处在清、顺两方面压力之下,史可法为首的诸臣,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联虏平寇”。

希望能够借助清军的力量,首先剿灭李自成势力,再谋求后续打算。

然而南明朝中却不能同仇敌忾,反而仍旧党争不断,文、武官员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东林党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以及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等人的辞官,说明了明朝廷的无法齐心向外,也因此种下弘光朝败亡的原因。

其实史可法还算是个有才能的人,南明朝廷也确实很想重用他。

当生活常识分享。

史可法文言文翻译

史可法文言文翻译

史可法,吴郡人。

弱冠之年,以进士及第,初任福建邵武知县。

时值明末,国势日衰,可法痛心疾首,遂辞官归里,闭门读书,潜心研究兵法。

未几,李自成起义,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中原大地陷入战火。

史可法闻讯,毅然投笔从戎,投身抗清事业。

初任南明弘光帝左都御史,后又升任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

可法一心为国,招募义士,组织抗清军队,与清军展开激战。

顺治二年,清军攻占南京,弘光帝被俘,南明政权覆灭。

史可法率领残余部队,退守扬州。

扬州城内,军民一心,誓死抵抗。

可法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巡城,激励士气。

时值寒冬,士兵衣衫褴褛,可法不忍心,亲自为士兵缝补衣物,以示关怀。

顺治三年,清军再次围攻扬州。

史可法指挥军队,顽强抵抗,坚守城池。

然清军势大,扬州城破在即。

可法知事不可为,遂召集将领,商议退路。

部下纷纷请命,欲护送可法突围,可法断然拒绝,曰:“吾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尔等各有家室,勿为吾所累。

”众将领感其忠义,含泪而退。

是夜,史可法身着戎装,独自骑马出城,欲前往南京,寻求救援。

然途中遭遇清军伏击,可法力战不屈,最终被俘。

清军将领劝降,可法宁死不屈,曰:“吾身为大明臣子,岂能降贼!”遂慷慨就义,时年四十四岁。

史可法以身殉国,忠魂不泯。

后世追思其忠义,称其为“扬州城守节烈公”。

其事迹流传千古,成为民族英雄的典范。

可法虽死,但其忠诚、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吾辈当铭记史可法之忠魂,为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译文:史可法,吴郡人也。

弱冠之年,登进士第,初任福建邵武县令。

时值明末,国势日衰,可法痛心疾首,遂辞官归里,闭门读书,专心致志研究兵法。

不久,李自成起义,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中原大地陷入战火。

史可法闻讯,毅然投笔从戎,投身抗清事业。

初任南明弘光帝左都御史,后又升任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

可法一心为国,招募义士,组织抗清军队,与清军展开激战。

顺治二年,清军攻占南京,弘光帝被俘,南明政权覆灭。

史可法

史可法

史可法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南明朝廷谥之忠靖。

清高宗追谥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任右参议(军职),受命驻守安徽池州、太平一带,秋任卢象升(崇祯时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当时任佥督御使)副使,负责安庆、池州一带防务,指挥江北军队。

崇祯十年晋右佥督御史,巡抚安庆、卢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山,湖广蕲州、广济、黄梅及江西德化、湖口等地,督导各地军务,有兵万人。

史可法重信义,能与部卒同甘苦,行军中总是等士卒都吃到饭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换棉衣,所以很得军心,都愿为他效命。

在临近扬州陷落近二年间,由于朝廷昏聩,权臣当道,南明王朝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可法竭尽全力,苦心支撑,无奈权臣只知勾心斗角,将帅各霸一方,不听调遣,以致疆土日削,大局终难挽回。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日,清兵围攻扬州,史可法调兵不至,城内守将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城孤势单,史可法亲率部属分段拒守,决心与城共存亡。

他写信给母亲和妻子说:“死,葬我高皇帝陵侧”。

围城期间,清将多铎多次诱降,均被严词拒绝,四月二十二日清兵陷城,史可法自刎未死,命副将史德成补他一刀,德成痛哭,不敢仰视。

部属拥他潜出小东门,不幸被俘。

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奋然高呼:“我史督师决无降理”,遂被害,时年45岁。

清兵血洗扬州长达十日,尸骨堆积如山,史可法遗体难以辨认,一年后扬州人民及其家人以袍笏招魂,葬在扬州郊外梅花陵,人称“史阁部”,南明赠谥“忠靖”。

清乾隆帝南巡至扬州,赠谥“忠正”。

乾隆四十九年(1786年),他的玄孙史开纯汇集他的遗稿,刊成《史忠正公文集》四卷。

历史趣谈如何评价史可法?史可法的师傅是谁?

历史趣谈如何评价史可法?史可法的师傅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如何评价史可法?史可法的师傅是谁?
导语: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祖籍北京大兴县,公元1601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公元1645年在扬州去世。

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
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祖籍北京大兴县,公元1601年在河南开封祥符县出生,公元1645年在扬州去世。

是明末之时著名的抗清将领和民族英雄。

史可法本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极高,无论是明朝还是后来取明而代之的清朝,都对史可法的忠孝赞誉有加。

史可法去世之后,南明朝廷为其上谥号“忠靖”,等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朝高宗皇帝也追谥史可法“忠正”。

乾隆皇帝言:“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


史可法在明朝末年的表现一般,当初崇祯皇帝命其前往镇压反叛。

因为经过很长的时间,都没有稳定局势,将叛乱镇压而受到皇帝的责罚,命其戴罪立功。

史可法人生的巅峰时期,是在南明弘光小朝廷之时,他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虽然历来对史可法的评价都是积极正面的,但是小编个人认为其本人的军事实力也许并没有大家想的那般出色。

他经常因为政治上的一些原因,而贻误战机。

这也是他的一个悲剧,尽管明朝蜗居在南方,失去了中原的大片土地。

但是许多官员仍然不吸取教训,却偏安一隅,沉迷在江南的富贵生活之中。

而史可法作为一个比较纯粹的武将,实际上对官场的权利斗争是不熟悉的。

这就让他经常吃亏,后顾有忧,就不能专心作战,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因此受累。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祖籍北京大兴县,河南开封祥符县人。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他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历史人物史可法的生平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祥符人,祖籍大兴,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他为官清廉,坚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

后转平各地叛乱。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

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生平介绍闻名乡里史可法,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

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镇压民变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

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

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滁州的农民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

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崇祯十年(1637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

纪念史可法的诗

纪念史可法的诗

纪念史可法的诗
史公墓
遗墓荒丘草色新,重瞻遗像过东林。

江天落落秋如许,不复当年泪沾襟。

创作背景: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籍,开封教育。

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

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进员外郎。

这首诗表达了对史可法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第一句“遗墓荒丘草色新”,描绘了史可法的墓地,现已成为一座荒丘,草色青青,景象凄凉,表现了后人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第二句“重瞻遗像过东林”,通过“重瞻”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史可法遗像的敬仰和缅怀,而“过东林”则表明了史可法的遗像在东林寺中。

第三句“江天落落秋如许”,以秋天的江天为背景,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最后一句“不复当年泪沾襟”,表达了诗人对史可法的深深怀念和惋惜,同时也透露出对那个时代的悲伤和无奈。

整首诗简洁有力,通过描绘史可法的遗墓和遗像,以及以秋天的江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物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同时,也透露出对那个时代的悲伤和无奈。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殉难之谜:他的下落为何成为千古谜案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殉难之谜:他的下落为何成为千古谜案

【史可法简介】史可法殉难之谜:他的下落为何成为千古谜案扬州城破之后,有关史可法的下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

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这是扬州史公祠里的一副著名的对联。

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使人油然想起二百多年前以身殉国的那位民族英雄。

图片来源于网络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明万历三十年(1602)生于河南祥符,即今开封。

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时做过锦衣百户,官虽不高却是皇帝近臣。

祖父是万历间举人,做过知州,为官清廉。

父亲没有什么功名,是个本分人。

史可法的祖父曾说过:“我家必昌!”可知家人对于史可法的出生是充满了期望的。

然而在史可法出生之际,不仅家运不昌,国运更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帝次日凌晨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槐树上。

史可法一心想苦苦支撑的明王朝大厦,一夜之间哗啦啦倒塌下来。

顺治二年(1645)初,摄政王多尔衮命令豫亲王多铎,按原定计划,由西安掉转兵锋,直下东南,往取南京以消灭南明弘光政权。

弘光政权是南方的明朝官僚勋贵,得悉北京沦陷、崇祯帝殉国的消息后,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菘政权,接续明朝正统,年号弘光。

是年七月,多尔衮致书南明“领袖名流”、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的史可法,责怪其拥立福王称尊为非法,应立即削号归藩,则“永绥福禄”。

并引诱说如“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即南明臣僚投降我清朝,则像对待降清的吴三桂那样,“列爵分土”。

警告史可法“取舍从违,应早审定”,而“南国安危,在此一举”。

这是劝降书,史可法虽然不为其所动,却仍然天真地幻想着能“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

但同时也表示了忠心报国的态度:“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

顺治二年(1645)正月,被清收买的明总兵许定国诱杀了明江北四镇将之一的兴平伯高杰。

史可法痛失一位收复失地之志甚坚的抗敌将领,深感清兵会随时南下,必须加强河防。

抗清名将史可法

抗清名将史可法

抗清名將史可法
史可法,字宪之,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

史可法的母亲因梦见文天祥来到他的屋里而受孕怀胎,生下了史可法。

史可法从小因孝顺而名闻乡里,而后中进士,被任命为西安府推官,后做户部主事,因功绩显著,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却遭马士英排挤,外调驻守扬州。

明朝末年,清兵大举进攻中原,一路势如破竹。

史可法身为督师驻守扬州,而此时左良玉叛乱,朝廷便召史可法前去讨伐。

史可法渡江抵达燕子矶,得知左良玉叛军已被消灭,于是星夜飞奔回扬州防守。

而扬州城中,士民听信谣言,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

清军逼近扬州,史可法命令文臣武将登上城墙拒敌守城。

扬州旧城的西门形势险要,史可法亲自把守,视死如归,给家人写下遗嘱,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念头。

两天后,清兵逼近城下,用火炮轰城,扬州陷落,史可法拔刀自杀未死,被清军抓住,史可法大声呼叫说“我是史督师”,被一清兵所杀。

一年后,史可法的家人用他的官袍和笏板为他招魂,并埋葬在城外梅花岭上,这就是著名的“衣冠冢”。

桃花扇人物史可法和左良玉

桃花扇人物史可法和左良玉

《桃花扇》人物史可法和左良玉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开封市祥符人。

崇祯进士,初官员外郎、郎中,后随卢象升征战,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两淮、河南、江西、湖广诸府县,后总督漕运,拜南京兵部尚书。

东林先贤左光斗是史可法的恩师。

清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载,左光斗曾视学京郊,某日风雪严寒,至一古寺,见侧房内有一书生伏案而眠,桌上有一篇刚写就的文稿,光斗看毕,很满意,即将裘敞脱下盖在书生身上,走时把门轻轻掩上。

僧人说,书生名史可法,光斗记之。

后来在考场上,官吏点名叫道史可法,光斗猛然想到古寺的少年书生,以目注视之。

阅卷后,可法署为第一。

左光斗被阉党诬陷囚于厂狱,受尽酷刑,奄奄待毙。

可法说动狱卒,打通关节,换上破衣草鞋,扮作打扫浊物的佣人,混入狱中。

只见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目不可开,左膝以下筋骨尽脱。

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露出炯炯目光,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吴今即扑shā汝!”因模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可法默然退出。

后来每谈到此事,则痛哭流涕,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可法常以“上不愧对朝廷,下不愧对吾师”为铭,治兵严谨,能与部下同甘苦,兵甲所至,百姓平安。

福王立,可法晋少师太保、兵部尚书,与马士英同为大学士。

马士英以拥戴功自居,擅权营私,可法恶之,请出外督师扬州。

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史可法,责以君sǐ不讨贼,擅立主,昧《春秋》之法;又言北京乃得之流贼,非得之明,凡数千言。

可法作《复多尔衮书》一一驳之,并正告多尔衮,“今上天纵英明,时时以复仇为念。

庙堂之上,和衷体国;介胄之士,击楫枕戈;忠义民兵,愿为国sǐ”,表示要“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鞠躬致命,克尽臣节,所以报也”。

此时的江北四镇之间衅争不断,以扰民为主,史可法只得尽力协调安抚,以求合力防清。

清人顾公燮《丹午笔记》载,“弘光朝,刘泽清开府扬州。

明朝史可法

明朝史可法

明朝史可法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四日(1602 年12 月16 日)生于顺天府大兴(今北京)①。

少时家境清寒,冬日短衣无火,往往寒涕交颐,但他苦学不懈,很有抱负。

十九岁时在北京一座古刹中读书。

有一天,风雪交加,非常寒冷,他疲劳困顿,不觉伏案而睡。

当时,顺天督学左光斗进庙避风雪,读了案上的文稿,十分嘉许他的苦学精神与志略,把自己的貂裘脱下来,给熟睡的史可法盖上,默记他的姓名,掩门而去。

次年,史可法试入庠,补诸生,左光斗将他拔为北直隶八府之冠,并收他为弟子,留于馆署。

此后,史可法愈加刻厉勤奋,在左光斗忠孝节义思想的熏陶下,立志以身忠君报国。

天启五年(1625),左光斗因反对阉党魏忠贤而被革职下狱,饱受摧残,奄奄一息。

史可法冒死贿赂狱卒,入监探视恩师。

左光斗不愿史可法受牵累,将他强行赶出牢狱。

左光斗宁死不屈的亮节高风使他铭感难忘,以后常常流泪向人讲述这些往事,称赞“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②。

左光斗惨死后,他又设法入狱殓尸,将老师安葬。

崇祯元年(1628),史可法中进士,授陕西西安府推官,协助洪承畴镇压陕北农民起义,三年后以功迁户部云南司主事,历官户部郎中等。

崇祯八年(1635),史可法见皖西义军蜂起,又自请赴皖西镇压农民军,官至安庐兵备道,兼任总理卢象升的副使。

史可法身躯矮小,面黑貌陋,而双目有神,精明强干。

他能与士卒同甘苦,甚至驰驱江淮间十几天衣不解带;有时天寒,夜里坐在草上,与士兵背靠着背瞌睡一会儿,甲胄上结满冰霜,每欠身站起来,甲胄上冰声嘎嘎作响。

在对农民军作战前线时,他杂处行伍间,士兵不饱自己不先吃,士卒未发衣自己不先穿,律己严而待人诚,因此士卒皆服他的指挥,强悍善战。

史可法一度丁忧归。

崇祯十六年(1643),他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次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尽煤山。

史可法闻讯悲恸不已,与大臣们商议在南京重建明廷。

赞美史可法的诗句

赞美史可法的诗句

赞美史可法的诗句摘要:一、史可法简介二、赞美史可法的诗句1.杜甫《春望》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文天祥《正气歌》4.孙中山《史可法墓志铭》三、史可法的事迹及成就1.史可法抗清事迹2.史可法的军事才能3.史可法的人品和气节四、史可法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正文:史可法,字元礼,明朝末年名将,民族英雄。

他出生于贫寒家庭,却勤奋好学,成年后投身军旅,成为一位出色的武将。

在我国历史中,史可法以坚定的抗清立场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著称,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本文将介绍赞美史可法的诗句,并简述他的事迹及成就。

在众多赞美史可法的诗句中,杜甫的《春望》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他的钦佩之情。

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景象,表现出对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敬意。

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也有类似的表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以野草的生长寓意史可法坚定的抗清立场,虽遭挫折,却始终不灭。

除了杜甫和白居易,文天祥的《正气歌》和孙中山的《史可法墓志铭》也传颂着史可法的英勇事迹。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称赞史可法:“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而孙中山的《史可法墓志铭》则写道:“史氏可法,抗节孤忠,临难不苟免,以身殉国。

虽遭虏廷之忌,而英名震烁青史。

”这些诗句都高度评价了史可法的忠勇精神。

史可法的事迹和成就同样值得称颂。

在明朝末年,清军大举进攻,史可法坚决抗清,多次击退敌人。

他曾任扬州知府,在扬州保卫战中,他带领军民顽强抵抗,给清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尽管最后扬州城破,史可法被俘,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史可法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他被誉为民族英雄,不仅在当时激励了人们的抗清斗志,也在后世树立了忠诚、勇敢、坚贞的榜样。

史可法的事迹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学习的典范,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史可法

史可法

史可法史可法(1602~1645)明末著名大臣。

顺天大兴(今北京市)籍,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字宪之,号道鄰。

崇祯元年(1628)进士。

初授西安府推官,迁户部主事,八年,迁江西右参议。

时农民军张献忠等部出没于河南、湖北之间,史可法自请为池州(今安徽贵池)、太平(今安徽当涂)兵备道,以遏农民军东进。

明廷改任他为卢象昇副使,分巡安庆、池州,监江北诸军。

因其与农民军作战有功,崇祯十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今安徽合肥)、太平、池州四府。

翌年夏,因逾期未能击败农民军,被谴,命戴罪立功。

史可法更加奋勉,开府于安庆,四方有警则出击,老回回马守应军为其所败。

十一年冬,他立营六安以防农民军,捐俸修葺六安城,奏免被灾地方田租,除差马之弊。

十四年冬,起为户部侍郎、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等处。

崇祯十六年七月,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授史可法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时议设江北四镇,以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

江北四镇本各有汛地,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划地分守,但皆悍将骄兵,不受约束。

高杰由泗州、徐州南下,沿途掠夺,攻扬州未下;刘泽清大掠淮上;刘良佐攻临淮。

史可法调停其间,令各归镇。

又设礼贤馆招四方之士,以淮安府推官应廷吉主之。

六月初,史可法闻农民军已弃京师西走,即上疏请遣使北行,主张联合清军共讨农民军。

七月,命四镇赴督府调用,然皆不奉行,史可法不得不往来淮上各方调停。

时清摄政王多尔衮致书史可法,严辞相胁。

而史可法复书仍然幻想与清“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

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清兵分三路南下,史可法知事态严重,他由扬州至白洋河,部署诸镇图巩固河防。

总兵许定国诱杀高杰,率部渡河北降清。

大河以南大乱,各镇欲兼并高杰所部兴平军及其汛地,高营将士汹汹欲斗,史可法又调停其间,始罢兵。

史可法退保扬州。

顺治二年四月,左良玉以清君侧讨伐马士英、阮大铖为名,由武汉举兵东下,福王急令史可法赴安徽上流堵截。

将相故事-抗清将领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的英雄事迹 史可法绝命书

将相故事-抗清将领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的英雄事迹 史可法绝命书

将相故事-抗清将领史可法简介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史可法绝命书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残朝孤臣,丹心一片为社稷督师扬州,数点鲜血浸梅花”是他的真实写照,字宪之,号道邻。

史可法小的时候勤奋好学,在顺天府试中,中了第一名秀才。

崇祯元年后又中了进士,同年出任陕西省西安府推官。

史可法师从左光斗,幼年时就被左光斗赏识,因此受恩师影响,史可法为官清正,做事严谨干练,最终官直至乐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崇祯自缢后,努力辅佐小皇帝,支撑风雨飘摇的南明朝廷,最终为国捐躯。

史可法的英雄事迹对于史可法的英雄事迹,最大的应该就是著名的扬州保卫战。

弘光元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拉开帷幕。

对比双方兵力,当时的清兵至少派了十万人进攻扬州,而扬州留守的士兵仅有万余人,实力悬殊,敌众我寡。

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但大将刘泽清选择了北遁淮安,仅有刘肇基等少数兵至,结局显而易见。

多尔衮不断派人劝降,史可法坚决不降。

写了一封《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

上书“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

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

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

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

”表明自己宁死不降的心意,史可法最终死于这场战争。

而因为史可法的拒绝投降,誓死反抗,致使清军在攻城时,死伤惨重,后来为了安军心,震敌心,清统治者下令屠城。

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史可法不愿“偷生为万世罪人!”选择“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地下。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英雄的气节。

史可法绝命书恭候太太杨太太夫人万安。

北兵于十八日围扬城,至今尚未攻打。

然人心已去,收拾不来。

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太太苦恼,须托四太爷、大爷、三哥大家照管,炤儿好歹随他罢了。

书至此,肝肠寸断矣。

四月二十一日法寄这封绝命书信的意思是:太太、杨太太、夫人,安好。

史可法文言文注释翻译

史可法文言文注释翻译

原文: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

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二年夏,丁外艰去。

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

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

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

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王嘉答之。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

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杰大感悟,奉约束。

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

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

变闻,可法流涕顿足。

翻译:史可法,字宪之,是祥符人。

他的祖父史应元曾在乡试中举人,官至黄平知州,政绩显赫。

他对儿子史从质说:“我家必定会兴旺。

”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怀孕期间,梦见文天祥进入其家,生下史可法。

史可法以孝顺著称。

在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西安府推官,后来逐渐升迁至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等职。

史可法身材短小但精力充沛,面容黝黑,目光炯炯有神。

他廉洁诚信,与下属同甘共苦。

在军队中,士兵未吃饱不先吃,未发放军服不先穿,因此赢得了士兵们的死力支持。

崇祯十二年(1639年)夏天,因家中有丧事离职。

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听闻敌军攻入皇宫,他誓师勤王。

渡过长江到达浦口,听说北方都城已被攻陷,于是穿素衣举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暗中与阮大铖商议,主张拥立福王。

群臣入朝,福王面带羞愧,想要回避。

史可法说:“王不必回避,应该正面接受。

反抗精神的人物素材

反抗精神的人物素材

反抗精神的人物素材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祖籍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后史庄,生于开封府祥符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双龙巷)。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

后转平各地叛乱。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力保扬州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初,史可法亲自安排高杰率军北上河南,意图协助清军讨伐李自成。

正月十二日夜,高杰到达睢州后,在故袁可立府第内被河南总兵许定国杀死,史称“睢州之变”。

清军乘机南下。

史可法闻讯长叹无法克复中原。

他伤心备至,亲自赶往高军营中做善后工作,立高杰子为兴平世子,外甥李本深为提督,胡茂祯为阁标大厅(即中军),李成栋为徐州总兵。

高杰妻邢氏担心儿子幼小,不能压众,她知道史可法没有儿子,提出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

但史可法却因为高部是流贼出身,坚决拒绝,命高杰子拜提督江北兵马粮饷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二月,史可法从徐州回到白洋口。

阎尔梅当时正在史可法幕中,劝他渡河复山东,不听;劝之西征复河南,又不听;劝之稍留徐州为河北望,又不听”,一以退保扬州为上策。

同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要清君侧,“除马阮”。

当时,史可法移军驻泗州,保护明朝祖陵。

马士英竟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

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

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子左梦庚率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盱眙降清,泗州城陷。

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志决献身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兵围扬州。

当时,有谣传称许定国军要来歼灭高家军,扬州城中士民全都砸坏城门外出逃命,大小船只为之一空。

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

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

四月十七日,清军进至距离扬州二十里处下营,次日兵临城下。

史可法人物介绍

史可法人物介绍

史可法人物介绍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字宪之,号道邻,崇祯进士。

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1635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监江北诸军以堵截民变队伍。

十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光州等府县,提督军务,扼李自成军。

后由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十七年,闻北京失陷。

初欲立潞王,马士英、阮大铖合谋欲立福王,送之至仪真,遂立福王于南京。

加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

受马士英排挤,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

清兵至,可法传檄各镇,无一至者,亲守西门险要。

城破,自刎不死,被执,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岭。

人称史阁部,谥忠靖。

清乾隆追谥忠正。

有《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字宪之,祖籍直隶河北顺天府北京大兴县,于祖父时移居河南祥符县后史庄中牟县狼城岗乡后史庄。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任右参议军职,受命驻守安徽池州、太平一带,秋任卢象升崇祯时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当时任佥督御使副使,负责安庆、池州一带防务,指挥江北军队。

崇祯十年晋右佥督御史,巡抚安庆、卢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山,湖广蕲州、广济、黄梅及江西德化、湖口等地,督导各地军务,有兵万人。

史可法重信义,能与部卒同甘苦,行军中总是等士卒都吃到饭他才肯吃,士卒都穿上棉衣他才换棉衣,所以很得军心,都愿为他效命。

崇祯十二年夏,因父丧去职,回乡首孝,期满复官,任户部右侍郎尚书副职兼右佥督御史,代朱大典总督漕运。

他奏请罢免不称职的督粮道员二人,增设漕储道员一人,疏通河道,漕政大为改善,并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

积功升南京兵部尚书,参与军国大事。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逼北京,他率师渡江北征,至浦口,北京陷落,崇祯帝自杀身亡,遂止。

南京群臣议立潞王常芳监国代行皇帝权,吏可法同意此论。

四月间,马士英、阮大铖等为争拥立之功,擅自拥福王由嵩至南京,史可法等不得已,才同意既成事实,立福王监国,以史可法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仍掌兵部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可法简介
篇一: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
论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一生的宝贵精神(2019-07-08 13:38:03)转载▼
标签:文化
史可法[注: 史可法(1601—1645),宇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样符(今开封市)人。

崇恢进士。

初任西安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因镇压农民起义,累迁右金都御史,在安庆、他州等地堵截起义军,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是明末著名的爱国将领,从仕途取士到疆场驰骋,他的一生只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匡扶明王朝[注: (1368-1644)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元终在一片的农民起义中结束。

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怜的中华民族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

]!关于他的出生,明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注: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入其舍,生可法。

”⑴从中我们可以预想到,他将是汉家天下的股肱之臣,必将拯国家和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的身上既有传统士子的骨气,又有忠诚大夫的贞节,更有心系百姓的胸襟。

他所具有的宝贵精神恰是反映了中国人不屈的脊
梁和崇高的追求,将同祖国的壮美河山一样永放光芒!
㈠传统读书士子的勤勉和无限尊崇老师的精神
为了科举及第、报效国家,史可法抛开安逸的生活,总是选择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砥砺心志。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邂逅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左光斗[注: 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

别命左遗直、左共之、左浮丘。

汉族,明桐城人(今枞阳县横埠镇人),其父左出颖迁家于桐城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颖生九子,光斗排行第
五。

],并得到了他的赏识。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⑵此后,史可法便得到了恩师的悉心栽培,更加希望立志报国。

左光斗是明末有名的东林党领袖,长期开展与阉党的斗争,企图重振朝纲。

不料,被宦官集团构陷,致使他受尽了牢狱之苦。

作为学生的史可法,心中时刻牵挂老师的安危,恨不得自己代师受罪。

古籍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