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名师教案(2课时)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体会孙权的劝学精神。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学习孙权的劝学态度,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1. 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1.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 体会孙权的劝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教材:《孙权劝学》课文教学辅助材料:1. 《孙权劝学》译文2. 文言文阅读技巧指导资料3.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教学设备:1. 投影仪2. 计算机3. 教学黑板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激发学生对孙权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孙权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孙权劝学》课文,理解文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中的实词、虚词,解释难句。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孙权的劝学精神。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劝学精神。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下一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孙权劝学》课文,回顾孙权的劝学精神。

2. 提问:谁能概括一下孙权的劝学态度?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孙权的劝学态度,引导学生学习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案例分析1. 提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孙权的历史地位。

2. 分析孙权在历史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其勤学好问的品质。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践行孙权的劝学精神。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劝学精神及其对学习的启示。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预习下一课。

孙权劝学 教案3篇

孙权劝学 教案3篇

孙权劝学教案3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预习阅读课文,,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__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__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孙权劝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4孙权劝学课时第1课时一、课标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几篇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学习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大战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你可知道,他曾才疏学浅,后来却被鲁肃大加赞赏。

《孙权劝学》教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全文。

(2)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问答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领袖魅力,学习他的智慧和谋略。

(2)理解劝学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及孙权的劝学思想。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式。

(2)孙权劝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孙权劝学》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孙权劝学》,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每组挑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式。

(2)详细讲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际运用。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给予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孙权劝学》。

2. 写一篇关于孙权劝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实际运用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程度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孙权劝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实际运用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孙权劝学故事的理解。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孙权的生平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胸怀和人格魅力。

(2)树立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准确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分析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体会孙权劝学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讲述孙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孙权劝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表达技巧和孙权劝学的智慧。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孙权劝学的感悟和启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总结孙权劝学的启示,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孙权劝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3.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孙权劝学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 比较分析:将《孙权劝学》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4.2《孙权劝学》第2课时教学设计【统编七下语文精品教案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会抓住文本信息来分析人物形象。

2、明白学习会改变人生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齐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流畅了,想要读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人物情感,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

二、品读读出语气,赏析人物请你揣摩人物语言,选择一处你读得最好的,读一读,并说一说你读出了怎样的语气,读出了人物什么情感。

1、选择朗读,揣摩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语气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表否定,要重读强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透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赏析人物,概括特点、完成表格(1)、注意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

(2)、说说这些对话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你从人物刻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人物情节个性特点语气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吕蒙就学虚心勤学,小有所成自豪坦然幽默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风趣幽默敬佩三、悟读感悟探究,获得启示经过初读,译读,品读,同学们把握了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情感,相信大家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都有很大收获,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启示?请你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从孙权身上学到了(待人、治学、读书方法)我从吕蒙身上学到了我从鲁肃身上学到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从文章的写法中我学到了……课后请同学们整理在笔记本上,可以合作完成。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三篇1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三篇1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三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三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 内容预览:《孙权劝学》教案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进步自学才能。

学习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学习㈠理解作品: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假设孤?'〔反问句。

否认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慨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慨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

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老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目光来对待。

也作“刮目相看”:刮:擦。

摩。

刮目:擦眼。

待:相对待。

3、议一议:①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说明的?③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㈠、小组展示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孙权劝学》的教案(精选)

《孙权劝学》的教案(精选)

《孙权劝学》的教案(精选)《孙权劝学》的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孙权劝学》选自《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主要内容是孙权劝学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孙权与张昭的对话,孙权劝张昭学习,张昭最终被孙权说服,开始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

3. 能够运用《孙权劝学》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孙权劝学》的内容。

难点:能够分析并欣赏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孙权劝学》文本3. 笔记本和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三国志》的封面,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孙权劝学》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孙权劝学》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孙权劝学》的故事背景,解释孙权劝学的意义和目的。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孙权劝学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孙权劝学》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实例,示范如何运用《孙权劝学》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孙权劝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 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孙权劝学》的内容,检查学生的背诵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孙权劝学》故事背景2. 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3. 如何运用《孙权劝学》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孙权劝学》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劝学的短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孙权劝学》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背诵并运用其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孙权劝学的智慧和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三国志》其他篇章,了解孙权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深入研究孙权的治国理念和智慧。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权劝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

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③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

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 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 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两课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子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4)、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乐知者”。

重点与难点(1)、理解、运用文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自读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利用多媒体)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2、播放动画故事《司马光砸缸》3、显示春秋时代的一个故事: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根据以上三则资料,提问:(多媒体显示)(1)、由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这首歌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们能想到有关三国的一些人物和故事。

(2)、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谁知道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名同学介绍)(3)、请哪位同学用现代汉语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是师旷劝晋平公学习的一个小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孙权劝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

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1.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重点)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难点)第2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品析语言,体会心理引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一文,课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请结合背景分析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原文: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教师展示助读资料。

【主要人物】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

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

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

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

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链接材料】公元208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0年,周瑜病死。

去世前写信给孙权。

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三国鼎立,未知事态发展动向;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鲁肃成为孙权的谋佐。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进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

为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明确: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刚刚形成,东吴局势不稳定,国家需要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

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差于文治,又“当涂掌事”,为更好履职,便“不可不学”。

2.找出孙权“劝学”的具体语句,并分析他是如何劝说成功的?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教学重点: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教学难点: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教学资源及方法:PTT课件;朗读法讲授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孙权劝学》作为一篇精练的文言文,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文章。

其简练生动的笔墨,个性鲜明的对话,极富特色。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中,紧扣住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教材分析:我认为应该是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合作探究、适当运用。

“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

而且,文言文的朗读必须读出“古味古韵”。

教学流程: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扫清了文字障碍,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读懂文意。

这节课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学习。

PPT出示学习目标。

1、精炼地概括文章内容。

2、读出讲话者的语气,体会讲话者的心情、态度。

(重点)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4、拓展:口语交际——说话要看对象。

(难点)学生接力背课文学习目标简单地概括为:板书: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一、写什么问题引领: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学生随意回答,如果答不好,教师再出示提示2.出示"钥匙1”怎样概括故事内容?××人做××事提示:本文有几个人物?分别做了什么事?四号同学回答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二、怎样写问题引领: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出示“钥匙2”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学生抢答:语言(对话)2.孙权劝吕蒙学习用了什么句式?语气如何?孙权从哪些角度进行劝说?小组合作、讨论回答方式:读句子,说出句式和语气。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语文《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孙权劝学》。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解读《孙权劝学》。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孙权的智慧与魅力,学习他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孙权劝学》。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孙权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孙权劝学》,提问:“你们认为孙权为什么要劝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读课文。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孙权劝学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孙权劝学》。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学习感悟的短文。

3. 深入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背诵课文和课后作业的质量。

3. 学习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课后短文和分享学习成果中的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孙权的形象和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024年《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2024年《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孙权劝学》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孙权劝学》的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古代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孙权的勤奋好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孙权劝学》。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难点:1.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 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汲取勤奋好学的精神,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孙权劝学》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育: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孙权的勤奋好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巩固课堂所学。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孙权劝学》。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启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的时代背景和劝学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 案例分析:选取历史上的成功人士,结合孙权劝学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1.理解“孙权劝学”背后的教育理念;
2.掌握孙权劝学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
4.培养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孙权劝学”的背景及意义;
2.孙权劝学的核心方法与技巧;
3.如何运用孙权劝学提高学习效果;
4.孙权劝学在日常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与学生讨论学习方法对学业和未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态度与方法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
1.孙权劝学的核心概念:勤奋、有恒、有恩;
2.孙权劝学的方法和技巧:制定学习计划、拓展学习资源、合理安排时
间、定期总结反思。

第三步:实践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2.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尝试运用孙权劝学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孙权劝学”的实际意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应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通过以“孙权劝学”为主题,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与态度,培养其
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孙权劝学”的理解,提高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每位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并在下节课前着重实施;
2.每位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实施学习计划中的收获与感悟,准备在下节课
分享。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受益,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孙权劝学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难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

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名师教案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读准字音,认识作者,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识记课文重点字词,培养文言文语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理解并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情感目标: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1.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文献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运用成语,朗读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使用古文工具书;2.结合上下语境理解文言实词。

一、对联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关于为学的文章,便是王安石的《伤仲永》。

那如今,我们在这一课,依旧是关于为学的故事。

主人公是三国时的武将吕蒙。

来一次,时光穿越,当仲永遇见吕蒙,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留一副对联的上联于此,希望同学们学完了这篇文章,能对上一对?看看诸位才子佳人是否能够应景!上联:才比天高,环谒休学仲永泯众人。

期待你的下联!让我们先走进《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深入解读后再来玩味之!先自我按古文三步法,一读这篇文言文!读出味道,读出疑问。

二、读文知事1.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注释(1),勾划重点。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2. 二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师范读课文后,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再指名学生读,最后学生齐读。

以多样读的方式来找寻语感。

三、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

孰.若孤:谁,哪个。

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4)找出本课的成语。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课时作业1. 《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人物)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1362年间史事。

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参考答案: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2.给本文用“/”画出节奏,便于更准确的朗读。

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请你尝试用你的方言来演绎一遍孙权劝学这个故事,说不定别有味道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将课下的注释,用挖坑法的方式来巩固一遍!(何为挖坑法?简单点就是需要你将注释里的原词抄下来,后面打一个括号。

待全部抄录后,再关着书,自己填上。

最后再翻书核对一遍,便于你掌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三字归纳法,把握本课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学习用三字法总结归纳文言知识。

2.品析人物的形象。

一、竞赛释疑,随文就言本文是一篇奇文也,在老师的精心建构下,猛然发现可以组成一部浩浩汤汤的“三字经”。

让我们来找寻一下这万剑归“三”吧!以竞赛抢答的方式,来看看谁能眼疾手快!掌握更实在!1.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

2. 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dāng。

“为博士”“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wéi才对。

“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动词意味,读g ēng。

3.三个多义词:事、以、见“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往事”之“事”,即“事件,事情”。

“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组成“认为”。

“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

4.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治”,研究,今为“治理”义;“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一级;“但”,只,今为转折连词。

5.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6.三个称谓:孤、卿、大兄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

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

“大兄”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7.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8.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非复吴下阿蒙”译作“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置,是个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9.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

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

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

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里不乏“责备”口吻。

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有异。

10.三个层次:劝、学、变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

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

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

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11. 三个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

对话描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

孙权的议论(论点:“不可不学”;论据:“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1.四读,读出语气。

点拨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孙权:(1)“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引导学生从对三个人物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孙权:关爱部下好学善劝联系“结友”一句,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听劝好学2. 总结: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 ---赞学,“结友而别”。

3.启示:(可作参考)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4.创意对联,扣文章内容和学生对对子。

结束本文教学。

三、课时作业1.以三字经的方式来总结概括《孙权劝学》了本文的知识点。

给你的同桌说说分别有哪些“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

②(鲁肃)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

③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