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介绍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介绍
1. 嘿,你知道湖南衡阳有个超厉害的石鼓书院吗?那可是历史悠久得很呐!就好比是一颗闪耀在衡阳的文化明珠。
你想想,在那里学习过的古人,得留下多少智慧和故事呀!
2.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啊,那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就像是一个时光宝盒,打开就能看到过去的种种。
你难道不想去感受一下那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吗?
3. 哇塞,衡阳石鼓书院!那可不是一般的书院哟!它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呀,简直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你去了,说不定还能和它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呢!
4.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那可是大名鼎鼎啊!它就如同一个知识的海洋,让人流连忘返。
你去看看,不就知道它有多棒了吗?
5. 哎呀呀,衡阳石鼓书院可是个不得了的地方!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就好像是文化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传递。
你还不赶紧去感受感受?
6. 嘿,告诉你哦,湖南衡阳石鼓书院超有魅力的!就像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精彩书籍。
你难道不想去翻开它,领略其中的奇妙吗?
7. 哇哦,衡阳石鼓书院啊,那可是充满故事的地方!它好比是一个装满故事的大箱子。
你不想去打开箱子,听听那些故事吗?
8.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绝对值得你去!它像一座文化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你还在等什么呢?
9. 哟呵,衡阳石鼓书院可太有意思啦!它仿佛是一个神秘的文化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你不想去当那个幸运的寻宝人吗?
10.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那真的是太棒啦!它就像是我们文化的根,深深扎根在那片土地。
你难道不想去追寻一下我们的文化根源吗?
我的观点结论:衡阳石鼓书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值得大家去探索和感受。
石鼓书院: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
8',9!"#:'9# ;+)9#"$%
石 鼓 书 院 湖 湘 学 派 的 重 要 基 地 $
邓 洪 波 "颜 ! 为
$ 收稿日期#"$C?"C?$"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中 国 书 院 文 献 整 理 与 研 究 ,!$CEST"!%"%清 代 湖 南 乡 村 书 院 文 献 整 理 与 研 究 !$#TE6""@" 作 者 简 介 邓 洪 波 !$@%$- "#男 #湖 南 岳 阳 人 #湖 南 大 学 岳 麓 书 院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9研 究 方 向 $书 院 历 史 与 文 化 9
! ! 南 宋 $C" 余 年 !$$#B?$#B@"#是 中 国 书 院 创 纪 元 的 时 期(其最大的特点是#理 学 家 与 书 院 深 度 相 契#形 成 荣 辱 与 共)隐显同时的发展模式#开创出书院与学术的一体 化 传 统( 从此#书院作为一种 文 化 教 育 组 织#成 为 推 动 中 国 学 术 迅 速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摘!要南宋时 期"理 学 家 与 书 院 深 度 相 契"开 创 出 书 院 与 学 术 的 一 体 化 传 统# 位 列 天 下 )三 书 院*$)四 书 院*$)五书院*中的岳麓与石鼓"更是湖湘之学与书 院 一 体 化 的 典 型 代 表# 乾 淳 之 际"朱 子 所 作 '石 鼓 书 院 记(意 在 为天下书院建设提供范式"实为湖湘文化自立自强的重要标志#石鼓书院在纠 正 科 举 俗 学 之 余"倡 导 传 道 济 民"开 湖湘实学之风#山长讲学兼采诸家"辑成'石鼓论语问答("刊刻'尚书全解("扩 大 湖 湘 之 学 谱 系# 宋 末 石 鼓 于 战 火 中 重 建 "习 武 备 战 "扩 充 田 产 "担 起 乱 世 中 传 承 文 脉 的 重 任 "成 为 湖 湘 学 派 的 重 要 基 地 #
石鼓书院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
石鼓书院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石鼓书院导游词1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石鼓书院参观游览。
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曾鼎盛数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在石鼓书院前是宽阔的石鼓书院广场,它于2003年10月竣工开放,占地3.18公顷,总投资2380万元,是衡阳中心城区又一个标志性的广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2.4米长,1.8米宽的巨型石书,上面镌刻着宋孝宗淳熙14年(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所作的《石鼓书院记》的其中一段。
后人曾将此记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
此碑解放后,被人在湘江中发现,转至岳屏公园衡阳市船山图书馆(今市书画院)右侧的护碑亭内,1967年“__”期间毁于造反派之手,现衡阳市图书馆有该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
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别号紫阳,世称考亭先生。
石书的对面是一棵“国宝级”的古银杏树,专家估计它已有450岁的高龄了。
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壮,要4个人才能把它合围起来,当时园林工人为了栽种这棵树仅黄泥就运了10多车,挖的树坑直径达到了8米多。
可以想像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壮观。
整个广场的建设是以显山、露水、见秀为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挖掘石鼓文化内涵为主题,以古、幽、曲、静、绿为基调。
广场的主题雕塑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诠释了一山、二水、七贤。
一山,是指石鼓书院所座落的石鼓山。
该山海拔69米,面积约0.83公顷。
蒸水环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
石鼓得名,说法不一:一说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
”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
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
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
中国古代书院院训解读
校园文化研究系列之一:校训编写计划一、内容1、校训的定义2、校训的历史发展3、中国古代校训及释义4、中国现代知名大学校训及释义5、中国现代知名中小学校训及释义。
6、国外名校校训及释义7、磁县中小学校训及释义8、磁县二中校训及释义二、体例1、学校(书院、学院)名称、简介、著名人物2、校训(院训)条目、出处3、校训释义4、古代书院附图片或代表人物5、现代大学、中小学附图片、校徽及代表人物一、中国古代校训(院训)学校在我国出现很早,传说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所以在先秦,学校有时称为“庠序”,如《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谨庠序之教,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周代以后,学校的设置日益完备,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从公办到私立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办学模式。
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鼎盛,中国古代公私学校中开始出现用明晰和固定的语言表述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共同实践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中国古代校训(院训)的滥觞。
办学者和教育家自创或引用名家的警世语言或座右铭,阐述和贯彻自己的办学思想,鼓励学生砥砺品格、修明自身、充实学问、锻炼才干,自觉用儒家经世致用的宗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促进了校训的稳定和普遍化。
1、岳麓书院:“忠、孝、廉、节”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与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并称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院训源于朱熹所提“忠、孝、廉、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关注人性和以德育人的宗旨。
忠是孔子伦理道德的重要规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涉及交友、事君等内容。
孔子将忠列为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原则,孔子认为五伦关系(朋友、父子、兄弟、夫妻、君臣)中,朋友关系是最不稳定的,必须用忠信来维系。
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和石鼓书院音乐:古曲——高山流水摄影、制作:曹珏陈晓芬岳麓书院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
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
湖南的岳麓书院为宋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岳麓书院的平面图。
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要有讲学、藏书、祭祀三个部分的功能。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大门上的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
赫曦台。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当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清晨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时,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赫曦台以示纪念。
岳麓书院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翻修。
门上宋真宗钦赐的“岳麓书院”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所炸,现匾是1984年复制的。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是对岳麓书院英才荟萃的高度概括。
二门,上悬“名山坛席”匾,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穿过二门,院内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
古代,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
半学斋里展出了岳麓书院的发展历史1917年至1919年,毛泽东曾多次到岳麓书院,并两度寓居半学斋,从师问学,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创立新民学会,发动学生运动;书院优良的学术、教育传统和文化氛围对青年毛泽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寓室。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通过杨昌济的介绍,寄居在半学斋,与蔡和森等一起实践建设“岳麓新村”的构想,同时积极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历史文化】中国七大藏书楼和四大书
中国七大藏七大藏书书楼和四大和四大书书院藏书楼是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藏书楼,其中最负盛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清代建立的七大藏书楼:文渊阁位于北京故宫太和殿东南,东华门西北,文华殿之后,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藏书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京 文渊阁文源阁位于北京圆明园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咸丰十年(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纵火焚毁北京 文源阁七大藏七大藏书书楼楼和四大和四大和四大书书院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区西北部山脚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藏书于1915年运至北京,现归北京图书馆收藏。
河北承德文津阁文溯阁 位于辽宁沈阳故宫之西,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建,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现属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沈阳文溯阁文汇阁位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大观堂,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大火江苏扬州文汇阁文淙阁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金山寺,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大火江苏镇江文淙阁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是江浙三阁中仅有的一阁,初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倒毁,部分藏书散失。
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现属浙江省图书馆浙江杭州文澜阁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从唐中叶到清末,经历了千年之久的办学历史,并形成了一套独具他色的办学形式、教授方法、管理制度等教育模式,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我国现存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抗日战争中为日军所毁,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白鹿洞书院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
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
石鼓书院:千年盛衰皆由人起
石鼓书院:千年盛衰皆由人起作者:张小玲赵伟来源:《博览群书》2016年第11期七宝阁书院特约刊出湖南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书院发展之早,声名之大,数量之多,普及之广,历居各朝前列。
在闻名天下的四大书院中,湖南又独占其二:衡阳石鼓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因此曾国藩有“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南之书院,衡为盛”的说法。
衡阳,地处衡山之南,境有湘江、蒸水、耒水等河流,山川壮美,钟灵毓秀,自古即为楚南一地的文化中心,而石鼓书院就是这一文化中心的核心所在。
【壹】石鼓书院在衡州城北的石鼓山。
地当湘江与蒸水合流之处,因山形如鼓,且江涛拍岸,其声如鼓,故名。
此处被誉为“湖南第一胜地”,其江岸茂林修竹,相映成荫;江中湘清蒸浊,交界分明,风帆上下,渔歌互答;登山瞰江,其情其景,令人赏心悦目。
石鼓山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
三国时,诸葛亮曾在此驻军都督粮饷,后人慕其德,建祠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也曾与友人相会于此,作《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借景抒情,世人以为千古绝唱,后世步其韵作诗者甚众。
石鼓书院建自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由李宽中(一作李宽)创建于石鼓山寻真观。
州刺史吕温曾访之,留《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其曰: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
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
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唐代是中国书院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仅书院数量不多,而且留下的资料十分稀少。
这首描写石鼓书院的唐诗充满道家修仙之气,使我们得以一窥唐代书院的风貌,显得弥足珍贵。
宋代是书院的黄金时代。
北宋立国以后,文教日兴,书院教育功能更加彰显,书院制度逐渐规范,称闻天下的书院接连涌现。
石鼓书院在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被李宽中的族人李士真修复,“会儒士讲学”其中。
仁宗景佑二年(1035),知州刘沅(一作刘沆)奏请皇帝赐学田及“石鼓书院”额,石鼓书院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衡阳石鼓书院简介
衡阳石鼓书院简介
衡阳石鼓书院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教育机构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
衡阳市石鼓区的石鼓山上。
书院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年),传承了唐代以后的历代书院及多方文化。
衡阳石鼓书院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
这座古老的书院以石鼓山上的一块白石而得名。
学院呈规整的四方形,周围植有大量的紫藤花,显得十分优美。
庭院中间有一面大型石碑,
名为《嵩阳正脉图》。
衡阳石鼓书院内部主要由文殊殿、普贤阁、三
圣殿及藏书阁组成。
书院主要由两栋建筑共同组成。
“文殊殿”是其中最古老的一部分,修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本来是为了供奉文殊菩萨的,后来逐渐成
为一座用于教育的书院。
“普贤阁”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于它的建
筑风格十分独特,常常作为衡阳的地标之一而备受游客喜爱。
衡阳石鼓书院以“儒风”的传承见称,是全国唯一以“儒风”之
名家喻户晓的书院。
这里不仅有殿堂宏伟、气势磅礴的古建筑,还有
许多珍贵的古籍文献、碑刻和书画等文物珍品,展示了中华文明古代
经典文化。
作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在保护古建筑和历史
遗迹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每年冬至这一天,石鼓书院还会举办“冬至庆典”活动,
这是书院的一项传统活动,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
届时,来自全
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涌入这座古老的书院,共同庆祝冬至节日。
总之,衡阳石鼓书院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它代表了中国的
古代教育和文化遗产。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
活力和意义,也为后人解读和认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提供了宝贵素材。
石鼓书院介绍
石鼓书院介绍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甘露镇上,是历史最悠久的文艺经典专业学院,素有"中国古代文艺学之渊源"之称。
一、历史悠久
石鼓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曾是
湖南省当时最有名的文艺经典教育中心,曾被明代皇帝赐予“二元宝楼”的最高称号。
二、文学艺术荟萃
石鼓书院以传播文学艺术经典为主要任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它的
宗旨。
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从建校到现在先后有80余位名家前来考察演讲,其主要成员有新世纪艺术家熊柯、中国书画名家陈华秀等。
三、文化遗产保护
石鼓书院以文化保护遗产为载体,创立石鼓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致力
于保护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书法、国画、瓷器、琉璃等匠艺品。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传统文化的源头之美。
四、观景休闲
石鼓书院也是一个迷人的观景休闲地,院内天高云淡,有小桥流水、
橡树古树,石鼓大道绽放着它天然的韵味,古典中庭苑及瀑布还有多
个湖泊花园,布置的一应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五、教育传承
石鼓书院建有文学艺术的学习课程,包括古典文学与文艺理论、中华文化遗产及技艺制作等。
对于青少年,可以选择现代文学、绘画课程等,学习传统的文学艺术,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发展。
六、文化体验
石鼓书院也提供多种文化体验项目,如书画聚会、古典诗词歌唱会、古琴表演会、剪纸技艺体验等,这些文化类型的体验项目,不仅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让世人在古代文艺渊源里有深刻体会。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知识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知识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
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据点,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
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
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
六朝建道林寺。
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
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璿等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
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在周式执掌下,岳麓书院的从学人数和院舍规模都有很大发展,遂成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
清朝嘉庆年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
门人请他撰题大门联,袁明曜以“惟楚有材”为上联让大家来对,大家正沉思未就,门生张中阶至,有人告以门联之事后,张中阶即应声对说:“于斯为盛”。
众人皆赞好,师生合撰的这一联,就这样成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联。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割据政府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中国最美的十大书院
中国最美的十大书院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1],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
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
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
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清王枚《睢州志·公署》:“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
书院创于雍正时刘公蓟植,后没于水。
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袁可立)宅,与州署邻。
”直到庚子后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丽正书院洛阳丽正书院,在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由玄宗李隆基颁诏,。
于东都洛阳明福门外建立,是收集、整理全国各种图书典籍,撰写国史时政,奏献筹策建议,举荐治世良才,溶藏书、研究、举贤为一体的全国最早、最大的一所官办书院。
书院成立后,集中全国一批著名文人、学者在此任修书、侍讲等事,张说总其事。
它虽然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那种聚徒讲学机构,但它孕育了以后渐起的各类书院“培养人才”、“研究史籍”的学风,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在我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乱,攻陷东都洛阳,纵兵大掠。
次年,安禄山在洛阳谮称大燕皇帝。
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于洛阳宫内,继皇帝位。
同年,郭子仪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井于次年攻破洛阳。
上元二年(761年),唐朝借回纥兵收复洛阳。
宋代文学填空题及论述简答题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好校长成就千年名校:说说石鼓书院的历代山长们
好校长成就千年名校:说说石鼓书院的历代山长们国家4A级旅游景区衡阳石鼓书院。
(孙慧伶/摄)衡阳软实力的象征石鼓山,衡之附庸也。
奇崛耸拔,中高而外秀,蒸湘二水左右环之,既合,荡荡浩浩,同归于洞庭。
书院当二流之交,回澜渟渊,远障森列,楼阁如在虚空中,盖湖湘第一胜地也。
(元黄清老《石鼓学田记》)建于衡阳石鼓山上的石鼓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诸多史料显示,创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的石鼓书院,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办学的书院,也是清代以前我国南方的一个文化学术中心。
在北宋全国四大书院中,石鼓书院实际上又是首屈一指的。
从历史渊源看,它比创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的白鹿洞书院早120多年;比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的岳麓书院早160多年(一说始于唐末五代约958年的僧人办学);比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的睢阳书院早200年。
但白鹿洞、岳麓在唐代都没有冠上书院名称,后来所称书院都是在睢阳获得宋真宗赐额之后。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
”(元陈淞年《石鼓书院》)石鼓书院历唐、宋、元、明、清各代,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设衡阳高等小学堂,延续1200年。
期间,它始终以藏书之丰、学风之盛、设备之全、经费之足、管理之严、成就之大,在中国教育史和书院发展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
著名书院学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洪波称:石鼓书院是中国书院的缩影,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只要阅读石鼓书院的千年历史,就可以追寻中国书院的千年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就可以破译湖湘文化的千古密码。
(《湖湘文库·石鼓书院志·前言》岳麓书社2009年12月版) “考诸郡志,书院之建,创之者李宽,后踵而述之者李士真也。
夫二子者,谓一乡之善士,非耶?”(明周诏《石鼓书院志·序》)唐代元和初(806-810),巩昌(今甘肃陇西)处士李宽(一作李宽中),因为读了韩愈永贞元年(805)《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一诗,慕名来到三千里外的衡州,“爱石鼓山拔起蒸湘二水之间,明爽秀丽,结屋山阳,以为读书之所”(明万历《石鼓志》)。
宋代四大书院
宋朝四大书院为衡阳石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潇湘街道湘江北路69号,地处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聚的石鼓山上,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明徐霞客赞誉称“石鼓书院兼具滕王阁、黄鹤楼名胜之优越”;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之誉。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
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
唐末兵乱,高雅之士来此读书。
南唐开元年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园学”。
宋初扩建书院,与石鼓、睢阳、岳麓并称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脚。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
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
位于商丘县城南。
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
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
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河南应天书院,合成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石鼓院简介
石鼓书院为中国古代书院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书院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自唐至清未存在了一千多年。
河南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宋州睢阳郡,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自古以来,一直为江淮屏障,一方都会。古代书院多设于山林,唯应天书院立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千年来,培养俊杰数不胜数。
石鼓书院八景:“东岩晓日,西豀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白鹿洞最初是唐代贞元时,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
白鹿洞书院虽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南宋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军。朱烹到任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毁于兵燹,栋宇消落,林园荒芜,触目皆是尘封书海,网结门廊。经过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同意重建白鹿洞书院。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其中包括御书阁、明伦堂、宗儒词、先贤祠、忠节祠等。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在文会堂有朱熹亲书“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峰泉交映,知仁独得之天”的对联。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中国四大书院x
中国四大书院目录[隐藏]• 1 四大书院• 2 衡阳石鼓书院o 2.1 石鼓书院简介o 2.2 石鼓书院的山长们o 2.3 石鼓书院概貌o 2.4 中国历史上唯一两位皇帝赐匾额的书院o 2.5 中国创建最早的书院之一o 2.6 石鼓书院七贤o 2.7 石鼓书院八景o 2.8 四大书院、六大书院、八大书院说• 3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o 3.1 白鹿洞书院简介o 3.2 书院的变迁o 3.3 白鹿洞风光• 4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o 4.1 书院简介o 4.2 历史变迁o 4.3 湖湘学派o 4.4 千年学府• 5 河南登封嵩阳书院o 5.1 书院简介o 5.2 书院学制o 5.3 名家辈出o 5.4 书院珍宝o 5.5 千年道场• 6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四大书院包括:衡阳石鼓书院(因抗日战争之衡阳保卫战中为日军所毁,1998年由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接替其四大书院头衔)、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衡阳石鼓书院石鼓书院简介石鼓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
书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合江亭、禹碑亭、敬业堂、棂星门、朱陵洞等。
蒸水出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
而石鼓正当其中,横截江流,秦然若素。
“衡州八景”有“石鼓江山锦绣华”、“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三景集聚于此。
石鼓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
晋时庚仲初《观石鼓书》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载:“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
”石鼓山峻峭挺拔,风景奇异,历有湖南第一名胜之称。
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在衡阳培育了王居仁、夏汝弼、管嗣裘、邹统鲁、朱炳如、伍定相、曾朝节、陈宗契、王夫之、曾国藩、彭玉麟、彭述、杨度、齐白石等一大批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名人。
石鼓书院导游词
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石鼓书院参观游览。
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曾鼎盛数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在石鼓书院前是宽阔的石鼓书院广场,它于2003年10月竣工开放,占地3.18公顷,总投资2380万元,是衡阳中心城区又一个标志性的广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2.4米长, 1.8米宽的巨型石书,诗词歌赋,上面镌刻着宋孝宗淳熙14年(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所作的《石鼓书院记》的其中一段。
后人曾将此记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
此碑解放后,被人在湘江中发现,转至岳屏公园衡阳市船山图书馆(今市书画院)右侧的护碑亭内,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毁于造反派之手,现衡阳市图书馆有该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
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别号紫阳,世称考亭先生。
石书的对面是一棵国宝级的古银杏树,专家估计它已有450岁的高龄了。
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壮,要4个人才能把它合围起来,当时园林工人为了栽种这棵树仅黄泥就运了10多车,挖的树坑直径达到了8米多。
可以想像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壮观。
整个广场的建设是以显山、露水、见秀为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挖掘石鼓文化内涵为主题,以古、幽、曲、静、绿为基调。
广场的主题雕塑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诠释了一山、二水、七贤。
一山,是指石鼓书院所座落的石鼓山。
该山海拔69米,面积约0.83公顷。
蒸水环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
石鼓得名,说法不一:一说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
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
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
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
二水,是指环绕石鼓山的蒸水和湘江。
石鼓书院导游词
石鼓书院导游词亲爱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石鼓书院参观游览。
石鼓书院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它曾鼎盛数百年,名噪朝野,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
在石鼓书院前是宽阔的石鼓书院广场,它于XX年10月竣工开放,占地公顷,总投资2380万元,是衡阳中心城区又一个标志性的广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本米长,米宽的巨型石书,上面镌刻着宋孝宗淳熙14年(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所作的《石鼓书院记》的其中一段。
后人曾将此记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
此碑解放后,被人在湘江中发现,转至岳屏公园衡阳市船山图书馆(今市书画院)右侧的护碑亭内,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毁于造反派之手,现衡阳市图书馆有该碑拓本。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家。
生于1130年,卒于1200年,别号紫阳,世称考亭先生。
石书的对面是一棵“国宝级”的古银杏树,专家估计它已有450岁的高龄了。
你看它是非常的粗壮,要4个人才能把它合围起来,当时园林工人为了栽种这棵树仅黄泥就运了10多车,挖的树坑直径达到了8米多。
可以想像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壮观。
整个广场的建设是以显山、露水、见秀为总体规划设计原则,并以挖掘石鼓文化内涵为主题,以古、幽、曲、静、绿为基调。
广场的主题雕塑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诠释了一山、二水、七贤。
一山,是指石鼓书院所座落的石鼓山。
该山海拔69米,面积约公顷。
蒸水环其左,湘水挹其右,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
石鼓得名,说法不一:一说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
”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
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
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
二水,是指环绕石鼓山的蒸水和湘江。
天下书院半湖湘纪录片解说词
天下书院半湖湘纪录片解说词《天下书院半湖湘纪录片解说词指南》湖湘大地,那是一片充满着文化韵味与历史厚重感的神奇土地。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片土地上的书院,就像是打开了一本本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梦想的典籍。
湖湘的书院啊,那是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殿堂。
你看那岳麓书院,它就静静地坐落在岳麓山脚下,像一位慈祥的老者,目睹着岁月的变迁。
那古老的建筑,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走进岳麓书院,仿佛能听到古代学子们的琅琅读书声,他们在庭院里踱步背书,摇头晃脑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
在这里,朱熹和张栻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那一场场讲学,就像是一场场文化的盛宴,吸引着四方的学子前来聆听。
石鼓书院呢,依偎在湘江之畔。
它就像是一颗江边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那江水滔滔,似乎在为书院里的学术讨论奏响背景音乐。
曾经在石鼓书院求学的学子们,他们对着江水抒发自己的志向,也许会在夜晚望着江面上的渔火,思考着人生的哲理。
书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是他们苦读的地方,说不定哪一块石头上,还留着他们当年刻下的激励自己的话语呢。
还有那些散布在湖湘各地的书院,它们或许没有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那么出名,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就像那些小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虽然低调,却有着无尽的智慧等待人们去挖掘。
有的书院隐藏在深山之中,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鸟儿在枝头歌唱,仿佛是书院的天然守护者。
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那是一种怎样的惬意与宁静啊。
湖湘书院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有趣的。
它不只是教给学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注重品德的培养。
就好比种树,不仅要让它枝繁叶茂,更要让它根基稳固。
书院里的先生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引导学子。
比如说,通过讲述一些历史上的忠臣义士的故事,让学子们懂得什么是忠诚和正义;又或者是带着学子们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让他们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
湖湘书院在文化传承方面,那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它们就像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古代的文化经典在这里被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研读,那些古老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湖湘书院的滋养下,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石鼓书院
音乐:古曲——高山流水摄影、制作:曹珏陈晓芬
岳麓书院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
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
湖南的岳麓书院为宋代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岳麓书院的平面图。
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要有讲学、藏书、祭祀三个部分的功能。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大门上的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
赫曦台。
“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
当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清晨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时,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赫曦台以示纪念。
岳麓书院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翻修。
门上宋真宗钦赐的“岳麓书院”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飞机所炸,现匾是1984年复制的。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是对岳麓书院英才荟萃的高度概括。
二门,上悬“名山坛席”匾,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
穿过二门,院内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
古代,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
半学斋里展出了岳麓书院的发展历史
1917年至1919年,毛泽东曾多次到岳麓书院,并两度寓居半学斋,从师问学,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创立新民学会,发动学生运动;书院优良的学术、教育传统和文化氛围对青年毛泽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寓室。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通过杨昌济的介绍,寄居在半学斋,与蔡和森等一起实践建设“岳麓新村”的构想,同时积极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
萧沛昌的画作《与日同辉》描述了众多在岳麓书院学习和工作过的谭词同、梁启超、蔡和森、邓中夏、蔡锷、程潜、甘泗淇等名人形象;曾国藩、郭嵩涛、左宗棠等还未画上。
教学斋现为湖南大学办公的地方。
门上对联“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位于书院的中心位臵,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实事求是”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学达性天”匾是康熙皇帝御赐的。
“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
讲堂里有“忠、孝、廉、节”4块大字石碑,为朱熹所撰;两侧壁上,还有“整、齐、严、肃”四块碑相映衬。
毛泽东为延安抗大题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据说也受
御书楼始建于宋朝,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
1938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
御书楼两侧有复廊与讲堂后廊相通,自成院落。
院中“拟兰亭”和“汲泉亭”左右呼应,亭间引泉相通。
中轴线右侧有祠庙建筑群,祭祀的人物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等。
通过祭祀,以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
专祀明末著名思想家,岳麓书院学生王夫之的船山祠
“四箴亭”。
专祀北宋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
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
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
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
百泉轩外风景怡人,有书院八景其中的“碧沼观鱼”、“花墩坐月”景观
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梁启超曾为学校主教。
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
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宽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
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
因为历代前来拓碑之人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碑廊。
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
碑廊中嵌立历代遗碑13方及新制的岳麓书院文献史料碑刻27方,是研究岳麓书院发展历史的重要文本。
清嘉庆年间创建于岳麓书院北侧,2006年改建于此,专祀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屈子祠。
咏归桥和岳麓书院的后院门
出岳麓书院,就可以游览岳麓山景区其他景点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位于衡阳石鼓山,1944年7月,在衡阳保卫战中毁于日军炮火。
2008年仿清代石鼓书院格局在石鼓山重建。
巨型石书,上面镌刻着宋孝宗淳熙14年(1187年)理学大师朱熹在此讲学所作的《石鼓书院记》的其中一段。
石鼓书院广场上有450岁的高龄古银杏树
为石鼓书院做出过贡献的七贤(韩愈、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勉斋)雕塑。
仿古石桥
禹碑亭和亭内的禹王碑。
碑文是一种奇特的古篆文,分九行,共七十七个字,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
禹王碑
山门。
门额“石鼓书院”这四个大字是我国书协主席沈鹏的墨宝。
山门两侧悬挂的门联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石鼓书院的标志——一面高2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为1965年凿制。
武侯祠。
据载,诸葛亮曾驻军衡阳,就住在石鼓山上,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在石鼓山建“武侯庙”,后被迁移至石鼓山上李忠节祠旁,改名为“武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