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牌匾题字,大有讲究!
北京老字号牌匾题字,大有讲究!
北京老字号牌匾题字,大有讲究!北京老字号牌匾题字,大有讲究!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北京老字号匾额写真老字号有掌故老北京的商家铺户对字号和题匾是相当重视的。
往往在买卖正式开张之前,便开始琢磨起什么字号。
其实,早年间许多做买卖的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底子,但是这并不耽误他们起字号。
因为那会儿的文人墨客跟一些买卖家保持着密切关系。
开买卖的人自己不会起字号,可以向文人墨客去求个字号。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大栅栏的内联升鞋店。
创办这字号的店主赵廷肚里没多少墨水。
鞋店开张前,为了起个好字号,他不惜重金,四处求人,最后选定了内联升。
三字有讲儿:内指大内,也就是朝廷;联,与连谐音,体现这个字号与大内有关系;升,有步步高升、连升三级之意。
这个字号历经140多年,保留至今,依然让人回味,现存的北京老字号几乎都有讲儿。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老北京的字号,除了有吉祥如意等文化内涵,还有直接以人的姓名做字号的,如“王致和”、“王麻子”、“馄饨侯”、“烤肉宛”等。
此外,还有以地名和名胜古迹做字号的,如“丰泽园”、“玉华台”、“柳泉居”等。
另外,也有顾客叫出来的字号,如“砂锅居”最早的字号叫“和顺居”,取和和顺顺之意,因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锅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门,一来二去的北京人几乎都知道他这儿有个大砂锅,称其为“砂锅居”,后来店家索性把字号改成了“砂锅居”。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如果追根溯源,老北京的字号本身大凡都有一番来历。
比如“天福号”,相传这个字号是“捡”来的。
韩隆年间,店主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见到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颜体楷字,笔锋遒劲,刘氏开熟肉铺,正缺块匾,觉得这是“上天赐福”,便把它买回来,粉刷了一番挂出来,此匾引来一些文人墨客品评,字号慢慢叫了出去。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桂香村”的字号来历也颇有传奇。
当年创办“稻香村”的安徽人汪荣清制做糕点所用桂花,由南方进货。
有一天,汪氏发现桂花里有10枚金戒指,汪氏利用这笔意外之财,在1916年开了一家南味糕点分号,因为有意外拾金这个茬儿,分号开张的日子选在了中秋节,所以字号取名“桂香村”。
丰泽园全聚德各取一字
丰泽园全聚德各取一字
(实用版)
目录
1.丰泽园和全聚德的简介
2.丰泽园和全聚德各取一字的由来
3.丰泽园和全聚德各取一字的意义
正文
丰泽园和全聚德都是中国北京的著名餐饮企业,各自代表着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高度发展。
丰泽园以烤鸭为主打,全聚德则以火锅为主打。
据说,丰泽园和全聚德各取一字的由来是因为在清朝时期,丰泽园和全聚德是两个相邻的酒楼。
一天,两位老板决定进行合作,将两家酒楼的名字各取一字,合并为“丰聚园”。
然而,由于两家酒楼的招牌都是以各自名字的第一个字为主,因此,“丰聚园”的名字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最终,两家酒楼决定各自保留自己的名字,并将“丰聚园”的名字改为“丰泽园”。
丰泽园和全聚德各取一字的意义在于,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高度发展和两家企业的紧密合作。
第1页共1页。
历史趣闻中国故宫匾额上的满文都写了一些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故宫匾额上的满文都写了一些什么?导语: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看到过各个大殿和大门上的匾额。
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无论横的竖的,我们会看到满汉两体的殿的名称或门去过北京故宫的人,一定都看到过各个大殿和大门上的匾额。
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无论横的竖的,我们会看到满汉两体的殿的名称或门的名称,至于汉字,大家都会认识,而像蝌蚪一样的满文,恐怕能读出来、讲出来的人就极少了。
清代,满人入主中原,将原明朝的匾额全部换掉,全部写上了满汉两体文字。
比如乾清宫,这是清代皇帝的寝宫,是乾清门内正中的大殿,殿内的正大光明匾,还曾起到过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作用。
自雍正起,至咸丰止,所有的皇位继承人都会有皇帝预先写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待驾崩后,再公之于众,称为秘密立储制度。
那么我们看乾清宫额上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kiyancing gung”,其实就是乾清宫的满语音直译。
我们再看储秀宫,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
储秀宫在清代历史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慈禧太后就是由此发迹的。
咸丰二年,慈禧被选入宫中,封为兰贵人,居于储秀宫的丽景轩,咸丰六年生下了同治皇帝,才有机会掌握晚清48年的大权。
光绪十年,慈禧为了庆祝五十岁的寿诞,特意移居于此,感念自己的发祥之地。
除了慈禧,末代皇后婉容自入宫后也一直居于此处。
储秀宫的满文拉丁语转写为“cusio gung”,也是储秀宫的满语音直译。
所谓宫就是“gung”,那么各大殿又是什么样呢?比如养性殿,在今天珍宝馆的宁寿宫内,是乾隆皇帝给自己养老建造的居所,满文拉丁语转写为“yangsing diyan”。
再比如太极殿,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它生活常识分享。
趣谈老北京匾额
”
”
。
向认 为 门 脸 儿 铺 面 好 比 人 的脸 面 不 但 要 整 修 装 饰 的 得 体 与 所 经 营 的 品 种 项 目相 称 而 且 还 要 有个 富有含 义 而 又 响 亮 的字
、 .
五 十 年代 后
一
.
扫而 光
.
。
早 些 时 候 许 多做 买 卖 的 人 并 没 有 多 少文 化 底 子 但 是 这 并
.
”
。
。
.
官 员 据 说 文 武 百 官的朝 靴 就 是 内联 升 所 制 清 朝 末 代 皇 帝 登 基
,
,
中 的六 必 居 酱 园 花 汉 ; 香 蜡 铺 和 新街 口 南 大 街柳 泉 居 的匾 额 也
、 ,
坐 殿 穿 的 也 是 内 联 升 的 鞋 时 至 今 日 历 经 14 0 多年 保 留 至 今
, ,
馈赠
亲 友 饶 有冀 致
,
。
货品 可 贵 买 完 回
,
朱
,
观
在 再 朱聊
一
聊 这 些金 字招 牌 背后 的
一
些故 事
。
文 / 刊特 约 记 者 陆 杨 本 老 北 京 人 管商铺 的 前 门 叫做 门脸 儿
、 . ” ”
,
也 叫 铺面
“
“
。
商人
、
一
实 江 朝 宗 的 匾 多 是 由颜 玉 泰 代 笔 的 lEl 时 所 谓 名 人 嘱 笔作
,
号 否 则就 等 于 有脸 无 眉 而 字 号 必 求名 士 命 名 : 匾 额 必 由书法 家
,
。
不 耽误他 们起 字号
。
。
全聚德匾额“德”为何少一横
全聚德匾额“德”为何少一横北京全聚德,作为中国著名的老字号饭店,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全聚德的招牌匾额上,有一个“德”字,却少了一横。
这个错误一直备受争议,引发人们的好奇和猜测。
究竟全聚德匾额上的“德”为何少了一横?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全聚德匾额“德”为何少一横的原因。
关于全聚德匾额“德”为何少一横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尊者牌”说。
相传,在乾隆年间,有一位名叫尊者的和尚,他为了筹款建寺,到处化缘。
有一天,尊者来到了北京,他在全聚德门口化缘讨钱。
当时的全聚德老板对尊者非常热情,慷慨解囊,捐了一大笔钱给尊者。
以表示感谢,尊者便题了一副匾额:“全聚德”,送给了全聚德老板。
而在书写“德”字时,由于尊者的速度很快,一横被遗漏了。
而全聚德老板因为深得尊者教诲,让全聚德生意兴隆,便一直没有修改这个匾额。
这样,全聚德匾额上的“德”字就因为尊者的速度而少了一横,流传至今。
另外一种说法是“状元牌”说。
相传在清朝时期,有一位状元在全聚德的烤鸭店就餐,品尝了烤鸭后感到非常惊艳,便动笔题下了一副匾额:“全聚德”。
而在书写“德”字时,由于当时的状元非常匆忙,一横被遗漏了。
而后因为状元的推荐,全聚德生意兴隆,便一直没有修改这个匾额。
这样,全聚德匾额上的“德”字就因为状元的匆忙而少了一横,流传至今。
这两种说法虽然有些玄乎,但都体现了人们对于全聚德匾额“德”为何少一横的好奇和猜测。
除了上面的说法,还有人提出了其他的解释。
比如有人认为,这是为了让“德”字更加别致和独特,增加了匾额的艺术性;还有人认为,这是出于设计者的疏忽,一时疏忽将一横漏掉了。
不管原因是什么,全聚德匾额上的“德”字都因为这个错误而成为了这家老字号的一段佳话。
全聚德匾额“德”为何少一横的问题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讨。
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错误其实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种艺术设计手法。
这种手法在匾额上产生了独特的美感,增加了匾额的艺术性。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七年级第二学期现代文阅读精编题合集含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七年级第二学期现代文阅读精编题合集填空题有答案含解析1.阅读李红霞的《香椿的味道》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我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雍和宫匾额、楹联读解四
雍和宫匾额、楹联读解四
雍和宫作为北京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
这里有许多有名的文化景观,如雍和宫匾额、楹联等。
今天
我们就来说说这些文化景观所代表的深刻含义。
一、雍和宫匾额
雍和宫匾额位于正殿之上,由两块匾额组成。
上匾为“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下匾为“清凉寺中别有天”,这两句话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意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尽管身在异地,心灵相连,感受到
了知心朋友的温暖。
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奋斗目标
的共同性。
“清凉寺中别有天”,则是指雍和宫现在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座“清凉寺”。
这座寺庙由皇家王朝所建,是寺庙和皇家园林的结合体。
这句话表达
了寺庙的清凉气氛和皇家的尊贵品质。
二、雍和宫楹联
雍和宫楹联位于内城西门外,有两座国宝级的古楹联。
这两句话寓意
深刻,妙语连珠,极具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来一一解读:
1.诸行无常,因果不谬;唯有煮茶,品味人生。
这句话运用“煮茶”这一日常场景来比喻人生,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变幻无常。
同时,也表达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四海之内皆兄弟,支离破碎犹自连续。
这句话强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都是拥有生命和尊严的人。
即使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文化、民族和语言,在核心价值观和情感彼此共存的前提下,也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初中历史涨知识故宫每块匾额的含义~
涨知识故宫每块匾额的含义~70年前,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今天借此,我们一起顺着天安门(紫禁城南门)走进故宫,去了解一下部分宫殿的匾额出处和含义。
01中和殿“允执厥中”匾是乾隆御笔。
《尚书》云:“人心惟危,通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就是允执厥中的出处。
意思是舜尧告诫大禹说,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性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
02保和殿中“皇建有极”扁也是乾隆御笔。
它的意思是说,由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
有强调皇权之意。
乾清宫中“正大光明”是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的。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之文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04“建极绥猷”匾是乾隆御笔。
“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
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无为”为康熙所题。
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君主要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06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近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正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07西暖阁位于养心殿,“勤政亲贤”匾也是雍正御笔。
体现了这个皇帝一生都对自己严格要求,严以律己,严于律人。
08养心殿西暖阁的旁边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乾隆为他取名“三希堂”,因该处藏有三件书法绝品,一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是王献之的《中秋贴》,一是王珣的《伯远贴》。
三希之名还有包涵周敦儒的“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之意,激励自己要不断进取,提高自身修炼、进入更高的境界。
看完了这些宫殿的匾额,你有没有涨知识呢?我是真涨了~-END--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藏在人民币里的器物纹样,你看出来了吗?寺、庙、庵、殿、堂、院、宫、观、祠的详细区别历史常识必备,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冰块是怎么来的?都错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该这样断句!长知识丨古人为何竖着写字,而且由右向左你知道“三十六计”都有哪些吗?这份图文释义太长知识了!宋朝官帽为什么长翅膀?。
京城老字号牌匾都是谁题写的
京城老字号牌匾都是谁题写的京城老字号牌匾都是谁题写的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近千年的建都历史发展中,商业、文化繁荣,出现了一大批以“诚信为本,质量上乘,服务优质,文明经营”的老字号商家店铺。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还是信任老字号,因为老字号深入人心。
每当漫步徜徉于王府井、前门、西单、东四、琉璃厂、鼓楼等商业文化繁华之地,老字号门楣上那一方方各具风采、古色古香的精美牌匾,字体或端庄饱满,或清秀俊雅,或古朴拙正,或洒脱飘逸,无不令人驻足欣赏。
它既是一幅美妙绝伦的书法作品,更是一个展示老北京深厚商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十分珍贵,只可惜在文革中毁坏不少。
老字号历来与牌匾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匾额是商家的门脸儿,大多商号店铺多请名人、书法家题写牌匾,也不知道是老字号提升了牌匾书写者的名气,还是牌匾抬高了老字号的身价。
总之,悠久深厚的牌匾文化,促进了京城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现将收集到的一些名人名家书写的老字号牌匾名录与爱好者共享。
1、永安茶庄——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1879—1964)2、都一处——乾隆(1711—1799),后为郭沫若3、鹤年堂——明朝宰相严嵩(1480—1565)4、六必居——明朝宰相严嵩5、全聚德——清朝秀才钱子龙,后为乾隆题6、元长厚——先后由吴兰弟,后由箫劳1983年题写(1896—1996)曾任北京书画研究社社长7、吴裕泰——冯亦吾先生题写(1903—2000)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8、张一元——清朝大学士冯公度题写,因文革丢失,现为董石良所题(1923—1988)9、一得阁——清代书法家谢松岱题写。
自写上联:一艺足供天下用;下联:得法多自古人书。
两联首得名“一得阁”10、荣宝斋——最早由清朝状元陆润痒题写,后徐悲鸿、郭沫若、董寿平、启功也有所题11、天宫阁——赵朴初先生题写(1907—2000)佛教领袖、书法家12、鼎琳轩——史树青(1922—2007)史学家、文物鉴定家13、萃珍斋——寿石题写,现代篆刻家、书法家14、松古斋——胡浚,清朝康熙59年(1720)举人、诗人15、韵古斋——爱新觉罗.宝熙(1871—1930)金石书画收藏家16、宝翠堂——费孝通(1910—2005)曾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
故宫那些书法匾额
故宫那些书法匾额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北京故宫的匾额是不胜枚举的!然而,当你拿起相机拍照时,“正大光明”“中正仁和”“皇建有极”“允执厥中”……这么多的匾额,每一块的涵义你都了解吗?本文给大家挑选了故宫里最著名的一些匾额来说道说道,个中涵义由易到难排列。
涨涨知识!在古代,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它将中国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如果说到紫禁城中的匾额,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它:正大光明匾!一、乾清宫“正大光明”匾正大光明,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皇帝们在这里居住,平时也在此处理日常政务。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谓之交泰,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关于这“正大光明”匾,还有一段故事要说:当时社会,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
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二、养心殿“中正仁和”匾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
讲述北京京城老字号牌匾都是谁题写的
讲述北京京城老字号牌匾都是谁题写的“字号”是店铺最为醒目的标志,也是生意往来的招牌。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老字号!“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经营,让老字号成为国人心中的金子品牌!在前门、王府井、琉璃厂等老北京传统商业街上一家家老字号门楣上那一块块古色古香的名人题匾,无不令人驻足欣赏。
它既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更是老北京深厚的商业文化展现!今天小编就来为您介绍几家名人题匾的京城老字号!荣宝斋荣宝斋是一家以经营“书法绘画、文房四宝”为主的老店,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荣宝斋最初名为松竹斋,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并礼请清朝同治年间的状元陆润庠题写了“荣宝斋”的第一块匾额,1949年后徐悲鸿、郭沫若也先后为荣宝斋题写过匾额。
同仁堂同仁堂可以说是“中药”的代名词!1669年创立,1702年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制药精神让这家350多年的老店声名远扬,享誉海外!同仁堂最早的一块匾额是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壬戌科的状元孙岳颁题写。
现在的匾额则是由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所题写!全聚德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
最初其主要是在前门外做生鸡鸭买卖的小本生意。
由于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
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德聚全”濒临倒闭。
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改名为“全聚德”并礼请当时的秀才钱子龙题写了匾额!都一处“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不但字号为乾隆所赐,而且现在其店内所摆虎头匾更为乾隆皇帝御笔,该匾独到之处在不仅仅在于皇帝御笔,椭圆形的造型代表着圆圆满满,左右侧的蝠头又形似两朵玉兰花,且各有九个花瓣儿,代表着天长地久,也隐含着此匾系帝王所题所赐。
“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象征着至尊至大,多附会于帝王,有“九五之尊”之说。
画说丨220块北京老字号牌匾,都是谁写的?
画说丨220块北京老字号牌匾,都是谁写的?北京老字号的牌匾不仅是一块商业的广告牌,更是京城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老字号的名字要讲究,牌匾上的字更要讲究,每一幅匾都有一个故事。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这220块北京老字号牌匾,都是谁写的。
1.宝古斋宝古斋是一家以经营中国历代书画及刺绣为主业的百年老店。
其匾额由清代帝师翁同龢题写,作品笔酣墨饱,浑厚沉稳,大气磅礴,彰显出金石之气。
2.北京市百货大楼北京市百货大楼为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题,写就后,店方为表谢意,奉上了200元润笔费,这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但他却坚辞不受。
就这样,他虽未收取润笔费,但却在无形中做了“广告”。
由于刘炳森题写的招牌匾额美观大气,当时在北京城极受商家店铺及百姓钟爱,大街小巷难以计数,故有“京城无处不刘隶”之说。
3.文盛斋文盛斋创办于清嘉庆年间,以经营各类彩灯而著名,解放初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匾额由赵朴初题写。
4.古籍书店古籍书店匾额由李一氓题写。
5.韫玉斋韫玉斋经营名家字画、书籍和文房用品,匾额由画家吴作人题写,三个字造型典雅而易认,篆书题匾比较少见。
6.福德厚福德厚茶庄是京城老字号之一,匾额由津门书法家华世奎题写。
该匾气势雄,凝静端庄,笔力遒劲、舒展,气韵绝妙,形神俱佳。
可称华世奎书匾的代表之作。
7.信远斋信远斋酸梅汤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饮品,匾额由徐之谦题写,作品清劲端严。
8.老正兴老正兴饭庄由书法家萧劳题写,书体行中带草,刚柔并济,章法疏朗,气度朴拙,风神清丽。
9.盛锡福盛锡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匾额由吴佩孚题写,作品笔法娴熟,笔画厚重,用笔随心,自有风格。
10.大三元“大三元酒家”匾额由溥杰题写,取自“福、禄、寿”,寓富贵、美满、吉祥之意。
11.稻香春稻香春作为京味美食的代表品牌之一,匾额由郭沫若于1963年题写。
其用笔豪放,书风倜傥。
12.都一处都一处烧麦馆匾额相传为乾隆皇帝御题。
13.清华园清华园浴池为北京澡堂业的翘楚,匾额由清代翰林院编修陈云诰题写,字体雍容丰满、点画深厚。
八十年前老北京店铺的招牌,太精美了!
八十年前老北京店铺的招牌,太精美了!大栅栏的西门店面招牌。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街上餐馆、香烟店、羊肉荘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大街上一家鞋店的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染料店(左)和一个金属店(中)招牌,金属店门口还有两辆自行车。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一个面馆(中)和一个德胜祥鼓号店(右)店面招牌。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刀剑铺金属招牌。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鼓店的实物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鸿兴永记珠宝店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街道人力车上方“各种酱菜川广杂货”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出售头饰发箍和木梳的商店实物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北京“立大号”茶叶店门面招牌。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一家叫“义盛当”当铺的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北京一家专做“沙发椅套”家具店门面招牌。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北京一家经销麻绳店铺的实物幌子,它还做代售邮票生意。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北京一家面馆门前超大面条模具实物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北京一家烟草店的幌子。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销售殡葬用具的店铺门前的纸马实物招牌。
海达·莫里循女士/摄,约拍于1933-1946年之间。
故宫的门额匾额
故宫的门额匾额紫禁城的匾额大都出自皇帝御笔,其中不乏知名臣僚们所题。
内容无外乎歌颂性、祝福性、思想性、教育性等文字。
匾联题写大至分为两个高峰期。
一为康雍乾时期。
这时国力强盛,紫禁城内大修并添建宫殿。
康乾时代匾联的撰写主要源自皇帝个人情感的自由发挥。
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喜爱舞文弄墨,将自己的儒家思想及对汉文学的热爱,集中地展现在匾联上。
乾隆帝书法师承赵、董,用笔方中带圆,刚中带柔,结字茂密洞达,笔墨流畅。
第二个高峰期为同光时期,这时期的皇帝在才学上赶不上他们的先辈,因而翰林代笔成为主要模式,养心殿,宁寿宫区域的匾联许多出自光绪帝。
慈禧太后和翰林大臣之手。
光绪帝的书法用墨饱满,用笔稳重,结构工整。
慈禧太后爱热闹,喜吉祥,盼长寿,她的题写多有生活气息。
还有一些出自大臣之手。
潘祖荫书法功底深厚,旷达高古,有魏碑的强劲;其他有张百熙的刚柔相济,陆润庠的清华朗润,袁励准的苍劲雄浑,徐都的朴拙灵秃,内容上大都是歌功颂德,并没有个人思想的休现,表现的主要还是书法艺术造诣。
西六宫铃慈禧太后的匾联书体基本相同。
慈禧御笔匾联主要是他人代笔,大多数是缪嘉蕙所作。
钤印篆刻艺术在匾联中的运用增强了帝王尊贵感和权威性,使得匾联在古代建筑中更加醒目,意蕴更加丰富。
原额款识有上款与下款印章,上款最初印玺钤盖在匾额上方正中,后发展为二枚,三枚,四枚,使用三或四枚印章时,印章的大小相同。
在意蕴上相互呼应:下款印章一般为一至二枚,称为落款章。
楹联款识包括台首章(引首章)与压角章,台首章为一枚,压角章为二枚,台首章以艺术印为主,形式有葫芦形。
桃形、椭圆形、长方形等;压角章为两方形或天圆地方形。
款识对匾额、楹联的鉴定和解读非常重要,而且随着题款文字的不断增多,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匾额上部正中嵌钤一枚,如“康熙御笔之宝”“雍正御笔之宝”“乾隆御笔之宝”“嘉庆御笔之宝”等,凡一方宝玺都为清代帝后玺印。
在紫禁城中一方印匾额使用最普遍。
乾隆首创额章三方并列形式,即“与物皆春”“乾隆御笔”“敛福宜民”,到慈禧时尤为突出扩大到多数匾额。
直击北京最出名的烤鸭店金字招牌名人题字
直击北京最出名的烤鸭店金字招牌名人题字
说起北京美食,不得不提烤鸭。
据说北京烤鸭品牌有几十个,最出名的当属全聚德。
全聚德烤鸭始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
在北京旅游的几天里,在前门、王府井、亚运村都看到了全聚德的烤鸭店。
据说全聚德的“德”字少一横,其中有一个典故。
不过据专家考证,古人写“德”字很多有一横,很多就没有。
全聚德的商标是我国
第一例服务类的“中国驰名商标”。
吃过全聚德的烤鸭,喝过全聚德出产的酒吗?
片鸭师傅的高帽,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到过,当时感觉非常高大上。
师傅手法娴熟,技艺精湛。
鸭子上来没多长时间就片好了,我们拍了两张照片,迫不及待吃了起来。
片好的鸭肉整齐一致,看着就有食欲。
据说北京烤鸭分为两种制作手法,全聚德的烤鸭外焦里嫩、肥而不腻。
鸭皮沾白糖,脆脆甜甜,小朋友很喜欢吃。
全聚德前门店,这里是全聚德的第一家门店。
墙上有毛主席的题字“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
除了毛主席的题字,周总理对全聚德这三个字也有着“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
这块耀眼的金字招牌已经成为了北京的一张名片。
古都雅韵 北京名园楹联匾额赏析
古都雅韵北京名园楹联匾额赏析一、走进北京名园,就像走进了一部活着的史书。
那楹联匾额啊,就像是史书里的金句。
比如说颐和园里的“山色湖光共一楼”,您瞧这一句,把那湖光山色都装进了这一座楼里,多妙啊!站在那楼前,我就想,这古人怎么就能用这么几个字,就把眼前的美景概括得这么到位呢?这就好像是画家,只用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世画卷。
二、北京名园里的楹联匾额是文化的宝藏。
我每次去圆明园,看到那些残垣断壁间残留的匾额痕迹,心里就一阵发酸。
想想以前那肯定也是有着绝妙的楹联匾额的呀。
就像“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在故宫里那是多么地庄重威严。
可圆明园呢,曾经的辉煌不再,只剩下这些让人遐想的遗迹。
这楹联匾额就像是园子里的灵魂,园子被毁了,灵魂好像也在哭泣。
三、北海公园里的楹联也别有一番风味。
您要是去了,肯定会被那些充满诗意的句子吸引。
像“堆云积翠”这匾额,嘿,一下子就把北海的山山水水都变得灵动起来了。
我和朋友去的时候,朋友就惊叹:“这四个字怎么这么厉害,就像给这园子施了魔法似的。
”可不是嘛,这楹联匾额就像是魔法咒语,念出来就让园子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四、天坛,那可是皇帝祭天的地方。
那里的楹联匾额透着一种神圣的气息。
“皇穹宇”三个字,简单却又无比厚重。
我站在下面,抬头看着这匾额,感觉自己就像个小蚂蚁。
这时候我就在想,这古人对天的敬畏,是不是都藏在这三个字里了呢?就如同把自己对神灵的尊崇,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只等后人来打开,感受那份虔诚。
五、谐趣园里的楹联很有趣味。
就说“一亭临湖,四壁云山开醉眼;满园入画,万家烟火是前身。
”我读着这楹联,就仿佛看到了以前园子主人在亭子里饮酒作乐,看着周围的美景,心中满是惬意。
这楹联就像一个时光穿梭机,带着我回到了过去。
您难道不想也体验一下这种穿越的感觉吗?走进谐趣园,读着这些楹联,就像是走进了古人的生活画卷。
六、景山公园里的匾额也不容小觑。
当我看到“绮望楼”这三个字的时候,就觉得这楼肯定有着不一般的景色可以眺望。
老导游带你逛北京故宫品牌匾文化
老导游带你逛北京故宫品牌匾文化北京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整个故宫最重要建筑由前朝和后寝两大部分组成:前朝是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
而后寝则是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
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对联和牌匾(一)太和殿太和殿的对联和牌匾。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宫殿。
位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为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
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
太和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开间11间,是殿宇中最高等级。
1、太和殿抱柱上的对联:上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下联: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含义:天帝命治理九州,虽艰难不敢怠慢;上天保佑,同心同德求安宁;建立中正之道,功业宏伟2、挂在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正中的“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二)中和殿的对联和牌匾。
中和殿在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
在三大殿中居中,也最小,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
“中和”,指不偏不倚,凡事做到恰如其分。
皇帝去天、地、日、月四坛祭祀时,前一天也要在中和殿里看祭文。
每年二月皇帝到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一天要来这里阅视种子、农具、祝文。
1、对联:上联: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下联: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含义:太阳驾六龙永恒地在天空中运行,在于它自强不息;人君因布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而获得人民的拥戴,要永远明确这一规律2、挂在紫禁城的中和殿正中的“允执厥中”牌匾: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三)保和殿的对联和牌匾。
酱菜名家六必居招牌含义的两种解释
酱菜名家六必居招牌含义的两种解释
展开全文
六必居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其生产的酱菜是北京市传统名菜,相传创自明朝中叶,就连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相传都是明朝大学士严嵩题写。
不过严嵩写这牌匾时,还不叫六必居,而是六心居。
之所以起名叫六心居,是因为这个酱菜园由六兄弟一起开办,六颗心向着一处使劲,共同将酱菜园打理好。
因为做出来的酱菜味道鲜美,首辅严嵩每餐必佐以食之,所以每年开春的第一坛酱菜,六心居也必是送往严家。
直到1577年的大年三十夜,风云突变,嘉靖皇帝突然宣布革除严嵩一切职
务。
就在圣旨到达前,六心居的老板正带领一群伙计挑着几十坛酱菜颤微微地朝严府迈进。
无辜的酱菜也受到了牵连,盛怒之下的嘉靖皇帝干脆在六心居的“心”字上加了ー刀,将六心居更名为六必居。
从此,六必居从以前的宾客满座到门前冷落,虽然价格一落千丈,依然没有什么顾客上门。
就在六必居关店大吉前夕,大清官海瑞进京赴任,并光顾六必居,为其重新诠释了店名,六必不但成了招牌,也成为以后制作酱菜的标准: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
这个重新诠释后的店名拯救了六必居,以往的顾客纷纷再次光顾,六必居酱菜园也逐渐恢复了以住的热闹与繁华。
【文化】老北京的匾额
【文化】老北京的匾额作为金、元、明、清四代的首都,北京有着悠久的都城史,其间兴建了大量的皇家宫殿、寺观、祠庙、书院、会馆、店铺、宅地以及园林。
这些建筑上多缀有匾额,以标明其名号、涵盖其功能或起到褒扬、彰显的作用,匾额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史籍中曾记有秦汉时期宫殿建筑一些名称,如未央宫、宣室殿、清凉殿、天禄阁、石渠阁、承明殿、金马门、麒麟殿等,从记录中推测,此时的建筑已经有了题名的做法,这也是匾额的雏形。
紫禁城乾清宫中的“正大光明”匾额南北朝书家羊欣在《笔阵图》中记有:“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
”可知萧何是见于著录的早期题匾者。
而且,最初的匾额以竖匾居多,后逐渐转变为横式,匾额悬挂的范围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的多悬于皇家宫殿、寺庙祠堂、亭台楼阁、书院会馆、店铺门面等,而室内的则为深宅大院、建筑群之内。
按材料划分,有石刻匾额、木刻匾额及灰制匾额。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匾额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它们多出自历代名人和书法家之手,而且根据用途和时代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从现存的匾额来看,其用途大约分为古迹题额和商店牌匾。
民国之前,古迹题额以“御笔”最多,其余者为身份显赫的翰林书家之作。
“御笔”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紫禁城乾清宫中“正大光明”匾额,此匾宽4.4米、高1.3米,原为清世祖顺治书写,结体苍秀,灵动自然,今悬者为乾隆帝摹本。
最初由顺治皇帝书写,出于勉励自身及训导子孙之意,后因政治的需要,此匾额协助完成了雍正帝之后的皇帝秘密立储制度。
除皇家匾额外,旧京的牌坊也甚多,著名的有西单牌楼、东单牌楼、国子监的成贤街坊、东岳庙前的琉璃砖牌坊等,牌坊上的题字也均出自名家之手。
民国时期,匾额在形制上与清代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还是采用了之前的样式,但也涌现出一些带有时代特色的新匾额,例如,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紫禁城神武门换上了政坛书家李煜瀛以颜楷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字体大气磅礴、超越古今,此五个大字与紫禁城相得益彰,在时人眼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老字号牌匾题字,大有讲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北京老字号匾额写真老字号有掌故老北京的商家铺户对字号和题匾是相当重视的。
往往在买卖正式开张之前,便开始琢磨起什么字号。
其实,早年间许多做买卖的人并没有多少文化底子,但是这并不耽误他们起字号。
因为那会儿的文人墨客跟一些买卖家保持着密切关系。
开买卖的人自己不会起字号,可以向文人墨客去求个字号。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大栅栏的内联升鞋店。
创办这字号的店主赵廷肚里没多少墨水。
鞋店开张前,为了起个好字号,他不惜重金,四处求人,最后选定了内联升。
三字有讲儿:内指大内,也就是朝廷;联,与连谐音,体现这个字号与大内有关系;升,有步步高升、连升三级之意。
这个字号历经140多年,保留至今,依然让人回味,现存的北京老字号几乎都有讲儿。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老北京的字号,除了有吉祥如意等文化内涵,还有直接以人的姓名做字号的,如“王致和”、“王麻子”、“馄饨侯”、“烤肉宛”等。
此外,还有以地名和名胜古迹做字号的,如“丰泽园”、“玉华台”、“柳泉居”等。
另外,也有顾客叫出来的字号,如“砂锅居”最早的字号叫“和顺居”,取和和顺顺之意,因为它用一口明代的大砂锅煮肉,肉味奇香,食客盈门,一来二去的北京人几乎都知道他这儿有个大砂锅,称其
为“砂锅居”,后来店家索性把字号改成了“砂锅居”。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如果追根溯源,老北京的字号本身大凡都有一番来历。
比如“天福号”,相传这个字号是“捡”来的。
韩隆年间,店主刘凤翔在旧货摊上见到一块旧牌匾,上面写着“天福号”三个颜体楷字,笔锋遒劲,刘氏开熟肉铺,正缺块匾,觉得这是“上天赐福”,便把它买回来,粉刷了一番挂出来,此匾引来一些文人墨客品评,字号慢慢叫了出去。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桂香村”的字号来历也颇有传奇。
当年创办“稻香村”的安徽人汪荣清制做糕点所用桂花,由南方进货。
有一天,汪氏发现桂花里有10枚金戒指,汪氏利用这笔意外之财,在1916年开了一家南味糕点分号,因为有意外拾金这个茬儿,分号开张的日子选在了中秋节,所以字号取名“桂香村”。
当然,北京老字号的来历有许多“传说”成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京城的名匾字号牌匾上的字也有讲究,通常商家铺户的匾额以饱满端庄的楷书为佳。
一来,楷书容易辨认;二来饱满厚润的楷体字,象征着物阜年丰,财源茂盛之意。
纵观京城老字号的牌匾多以楷书为主。
那些笔走龙蛇的草书或干瘪枯瘦的字体不宜用于匾额。
北京老字号匾额多出自于寿石公、陆润庠之笔。
现代名人题匾较多的是郭沫若、赵朴初、董寿平、溥杰、启功。
现在保存下来有名的老字号牌匾有:大栅栏“乐家老铺”为寿铠所书。
“瑞蚨祥鸿记”茶叶店为吴春鸿所书。
“稻香村南
货店”为寿石公所书。
琉璃厂的“荣宝斋”为陆润庠所书。
“商务印书铺”为郑孝胥所书,“韵古斋”古玩铺为宝熙所书,“中华大药房”为冯公度所书,“亿兆百货店”为张伯英所书,“静文斋南纸店”为徐世昌所书。
“步瀛斋”鞋店为毛昶熙所书。
“西鹤年堂”的匾,相传是严嵩之子严世藩所书。
“都一处”烧麦馆的虎头牌匾为乾隆所题。
北京的许多老字号牌匾,在“文革”时被砸,有的已失踪。
能保留下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许多匾额是后来由名人题写的。
现存的老字号匾额由郭沫若题写的很多。
在当代书法家中,郭老的字堪称翘楚。
郭老题匾从没收过“润笔”。
他为人比较随和,有时请他吃顿饭就能讨块“匾”。
当然,郭老也看字号的名气大小,不是随便乱题的。
“都一处”的匾出自郭老之手。
有一次,郭老和夫人到“都一处”品尝烧麦,跟经理栾寿山和几位职工聊起乾隆写的虎头匾的故事。
栾经理抖了个机灵说,虎头匾只能挂在店里,我们店门口还缺块匾。
说到这儿,他有意卡了壳。
郭老明白了他的意思,爽快地说,我给你们写吧,不过,我可没皇上写得好。
没过几天,郭老给栾经理打电话,让他来取字,“都一处”的匾就这么挂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