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简介
伦勃朗

艺术大师伦勃朗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
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
这名辞,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换言之,伦勃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
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目他为“夜光虫”。
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伦勃朗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在他传奇的人生里,他为世人留下了无数杰作,例如:采用“光暗”技术的《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具有历史意义的肖像画《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不朽的杰作《夜巡》等。
据20世纪60年代统计,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后还陆续有新的发现。
其中《夜巡》、《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和《参孙被弄瞎眼睛》是我个人最喜欢的。
1632年,年近26岁的伦勃朗应著名医学家杜普教授和其他七位医生的要求,绘制一幅群体肖像画。
在画中,作者不仅把每个具体人物的形象、动态、表情,表现的真实动人,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把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结合起来,使荷兰传统的群体肖像画从简单人物排列的表现方式转换成了更具有典型特征和深刻内涵的全新的人物表现形式。
在画中,画家着重突出了杜普教授。
他独坐在一边,面对着七位学者,一边做着解剖一边阐述着人体的结构原理。
七位学者:有的情不自禁地凑上前来吃惊而专注地看着教授所示的地方;有的手拿教材默默地思索;有的好象茅塞顿开;有的又好象如梦初醒……这丰富多采的表情,这鲜明的个性,这生动的姿态,在这冰冷、苍白的尸体的反衬下显得异常生动。
伦勃朗是哪国人

伦勃朗是哪国人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AA,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画家伦勃朗是哪国人伦勃朗是一位非常伟大而杰出的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供人们欣赏和研究,虽然他的后半生生活都比较困难,可是伦勃朗依旧坚持画画,不仅仅追求数量的众多,而且对于质量也是极其认真的。
就算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风格。
这样的伦勃朗是非常伟大的,他留给后世的除了巨大的影响,还有着特殊执着的品质。
那么伦勃朗是哪国人呢?要说起伦勃朗是哪国人,就首先要知道他的身世。
伦勃朗出生在荷兰的莱顿,他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磨坊的主人,而母亲是面包师家的孩子,他们共同生育了九个孩子,而伦勃朗是其中的小儿子。
后来他有去了阿姆斯特丹这个地方,很快就成为那里的著名画家,在阿姆斯特丹这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地方,伦勃朗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一度被人们追捧和欣赏。
如此说来,再问起伦勃朗是哪国人的时候,大家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伦勃朗是荷兰人。
当时荷兰的战争早已过去,而那个时候肖像画的流行和兴起,从此后是否是好的画家的标志就是大家的评判。
而在这个时期伦勃朗就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了。
伦勃朗是荷兰人也是荷兰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代表,他成熟的画技和特殊的绘画方式,都让人们眼前一亮,在注意到伦勃朗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那个家乡荷兰。
伦勃朗对后世的影响十七世纪的时候,荷兰的绘画艺术达到了泛滥的时期,各种绘画方式和人物层出不穷,但当时的绘画主要还是围绕着各个阶层的肖像作为主要内容,所以说雇主们是否满意作品才是一个画家能否成功并引人注目的关键。
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一个画家越过世俗的目光,以独特的姿态屹立在人们面前,这个人就是伦勃朗,而伦勃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那么伦勃朗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呢?开始的时候伦勃朗很早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他的作品在荷兰也非常的受欢迎,所以那时候伦勃朗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
光影大师伦勃朗

光影大师伦勃朗伦勃朗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死于阿姆斯特丹。
他的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他的作品大多都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人物形象生动。
伦勃朗只能说是半生富足,半生潦倒。
在作品数量上他不能与鲁本斯的工场生产的3000幅甚至更多的数字相比,但传世之油画也有600幅之多。
他的绘画艺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他的造型特征是利用颜料的一切可变性创造强烈光暗效果,把油画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而在画中的木匠家庭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圣家庭,仅有的一缕阳光照在孩子身上,那就是耶稣,旁边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左手拿着一本书,说明这个家庭良好的思想传承,屋中的一切都非常生活化,使人觉得那个上帝之子就是就是诞生在人人都熟悉的普通家庭。
画面中给人一种暖暖的温馨感,而且明暗分明,光感很强,人物形象也十分的生动。
很好的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在画中,伦勃朗以人物神态为重点,着重突出了杜普教授。
他独坐在一边,面对着七位学者,一边做着解剖一边阐述着人体的结构原理。
七位学者表情不同有的情不自禁地凑上前来吃惊而专注地看着教授所示的地方;有的手拿教材默默地思索;有的好象茅塞顿开;有的又好象如梦初醒……这丰富多采的表情,这鲜明的个性,这生动的姿态,在这冰冷、苍白的尸体的反衬下显得异常生动,同时这幅作品也很好的体现出很好的光影效果,亮部和暗部形成强烈的对比。
用色上很简单朴实,暗部用统一的大色块来表现,给人一种很整的感觉但又不缺乏变化;亮部以橘红,柠檬黄,淡黄,暖色为主,高光以一种偏绿的颜色来表现;用色含蓄微妙,整个画面都笼罩在一种暖暖的氛围中,能很好的表现出作者出群的绘画功底和创作能力。
这幅《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不仅使订画者非常满意,而且使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明星。
从此,订画者源源不断,伦勃朗也因此由一个普通的平民一跃成了显耀的“贵族”。
大师伦勃朗的油画自画像

大师伦勃朗的油画自画像自画像,1634年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荷兰莱顿一个磨坊主家庭。
他14岁进入莱顿大学法律系学,很快退学并转向了绘画事业:15岁学画,28岁结婚,33岁达到人生高峰。
紧接着36岁妻子去世,52岁破产,62岁儿子去世,63岁在悽惨中走到了生命尽头。
自画像,1628年至1629年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藏从14岁到63岁终老,伦勃朗留下了一百多幅自画像。
据不完全统计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自画像。
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
不同于梵高自画像的敏感神经、拉斐尔的谦谦儒雅、达芬奇的规矩工整,伦勃朗自画像在幽微的光影变幻外,多了浓重的自传色彩。
这些弥足珍贵的自画像,完整记录了画家的一生历程。
自画像,1628年从阿姆斯特丹学成回来的伦勃朗,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一切对这个年轻人都充满希望。
这个时期他的表现手法注重光线,并且带有一些当时流行的巴洛克式表现风格,其整体营造的效果让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自画像,约1629插羽毛贝雷帽的自画像,1629年板上油画89.7×73.5厘米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自画像,约1629年板上油画38.2×31厘米日耳曼纽伦堡自画像,1629年老绘画陈列馆慕尼黑自画像,1630年15.5×12厘米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对伦勃朗来说,1631年前往阿姆斯特丹时遇到的经纪人优伦堡(Hendrick van Uylenburgh) 可以说是他的贵人,正是他给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这个繁华德都市开拓了市场,也正是由于他,伦勃朗才认识了后来的夫人同时也是优伦堡表妹的莎丝吉雅,并与其在1634年结婚。
狮子狗与东方装束自画像,1631年至1633年板上油画66.5×52厘米巴黎小皇宫自画像,1632年板上油画64.4×47.6厘米格拉斯哥凯尔温格罗夫艺术画廊和博物馆穿着扭矩和金链的自画像,1633年板上油画70.4×54厘米巴黎卢浮宫自画像,1634年1634年,伦勃朗遇到了爱情——萨斯基娅,出身名门,家境殷实,叔父更是当时有实力的画商。
荷兰黄金时代大师:伦勃朗的生平

荷兰黄金时代大师:伦勃朗的生平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被誉为荷兰黄金时代的大师。
他的作品不仅以绘画技巧卓越而闻名,而且还通过精细的肖像和富有情感的描绘,展示了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本文将介绍伦勃朗的生平,探索他艺术成就的背后故事。
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荷兰莱顿市的一个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位磨具商人。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显示出了绘画的才华,并得到了莱顿大学的教授雅各布·冯·斯旺恩伯赫的赏识。
然而,他的家庭却希望他成为一名学者,于是他被送往莱顿大学学习文科。
然而伦勃朗对绘画的热情使他决定辍学,成为画家。
在莱顿,伦勃朗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学徒,并在1619年成为油画大师彼得·拉斯波尔的学生。
他接受了拉斯波尔的严格训练,学会了精确的绘画技巧和对光影的运用。
这种技术对伦勃朗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后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使用光线来创造戏剧性的效果。
在早期阶段,伦勃朗主要从事肖像画的创作,他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和逼真的面部表情来捕捉每个人的个性和情感。
他的肖像画被认为是当时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的象征,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伦勃朗的作品在荷兰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他赢得了宫廷和富有权势的保护者。
在财富和声望的巅峰,伦勃朗创作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历史画作和宗教画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夜巡》(The Night Watch),这幅画展示了荷兰市民武装组织的壮丽场景。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对紧张氛围的运用,伦勃朗创造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现场的热闹与紧张。
然而,伦勃朗的事业在1650年代开始出现转折。
他的妻子逝世后,他遭遇了一系列的个人和财务困境。
他的绘画风格也逐渐变得更加内省和深沉,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思考和痛苦。
尽管面临着挑战,伦勃朗依然坚持创作,并通过描绘自画像来表达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大师级别画家伦勃朗

如果你走在阿姆斯特丹或莱顿别致的小巷里,你到处都能闻到艺术的气息,特别是你刚走出伦勃朗的博物馆,你会觉得伦勃朗刚从你身边擦肩而过。
伦勃朗是我所了解的艺术人格最完整而社会人格最不完整的载体,与他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位德国人:贝多芬。
他对绘画的责任感即成就了他的辉煌也埋下了凄凉的阴影,他是唯一坚持:“观众是羊,画家是牧羊人。
”的审美理想主义者!他是唯一不怕用伟大去碰撞渺小而遭遇悲剧的画家。
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教训:“卖的是你的生活,不卖的是你的艺术。
”伦勃朗(1606-1669)伦勃朗1606年出生于荷兰的文化名城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620年,14岁的伦勃朗顺利地通过了拉丁语学校的各门考试,进入莱顿大学法律系学习。
伦勃朗在进入莱顿大学后从没有听过教授们讲一节课,他对这些枯燥的法律条文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注册后没多久就退学了。
退学后的伦勃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他的最大兴趣点绘画上。
从1621年开始,伦勃朗跟随当地画家雅各.凡.斯瓦宁堡学习。
斯瓦宁堡曾经留学意大利,他特别擅长对建筑场景与阴曹地府的描绘。
伦勃朗在这里待了三年,学会了素描、版画等绘画的基本技巧。
此后17岁的伦勃朗多次请求父亲同意他去阿姆斯特丹学习,父亲只好送他到阿姆斯特丹,跟随当时著名的历史画家彼得·拉斯特曼学画。
并由此开始了他的绘画求学生涯。
彼得·拉斯特曼也曾经到意大利留学,他对卡拉瓦乔和亚当·艾谢梅尔的作品很感兴趣。
在绘画风格上,卡拉瓦乔主张自然主义,在光线运用上主张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营造戏剧般的效果与张力。
而艾谢悔尔则喜欢荷尔拜因作品上精细刻画的效果,两人一人对光线另一人对细部刻画有很深的研究。
拉斯特曼深受两位大师的新技术革新的影响,也把这些东西学习掌握之后,传授给了他的学生伦勃朗,让年轻的伦勃朗印象深刻。
六个月后,伦勃朗离开拉斯特曼回到莱顿。
虽然伦勃朗只在拉斯特曼的工作室待了半年,但他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绘画光线的明暗技法。
荷兰油画大师伦勃朗

• 十七世纪荷兰画派的兴起,风景画才第一次作为独立的艺术在 欧洲出现。 • 特点:首创了在常见的自然风光中,通过真实的描绘而产生质 朴的诗意和美。 • 代表作:林荫道(霍贝玛)
静物画
中国宋代——花卉禽鸟
荷兰——“厨房画”
风俗画
• 内容:农民和市民的生活 • 代表画家:勃鲁盖尔
彼得·勃鲁盖尔
Pieter Bruegel,the Elder(1525-1569年)
勃鲁盖尔出生于安特卫普东部的一个农民家庭, 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 “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 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 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 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他是欧洲美术史上 第一位“农民画家”。
雪中猎人
盲人的寓言
绞刑架下的舞蹈
肖像画
• 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 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 画、历史画等。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 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 丰富,富有戏剧性。 • 用光的明暗强烈对比手法,突出形象的主要部分,造成 心理刻画的效果。这种画法使主题鲜明,尤其受光部分 的质感极为强烈,画面的其余部分则很暗,欧洲的美术 史家称之是"紫金色的黑暗”。
• 伦勃朗自画像 • /ASPX/550133829/JournalContent/1324559329.as px
贫穷的富翁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 名誉, 比名誉更重要的是 自由。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夜巡
伦勃朗名词解释

伦勃朗名词解释
伦勃朗是一位著名的荷兰画家,活动于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代。
他被广泛认为是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并且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伦勃朗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逼真的人物刻画而闻名。
他主要以历史画、肖像画和风俗画为题材,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夜巡》、《牧羊人在伯利恒》和《开国元勋的个别人像》等。
伦勃朗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戏剧性,他善于捕捉人物的情感表达、细腻的光影处理以及对细节的准确描绘。
这使得他的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和内心的共鸣。
伦勃朗的绘画风格深受后世画家的推崇。
他的技巧和创新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启发。
他的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博物馆和艺术收藏家的宝贵收藏。
总的来说,伦勃朗是一位具有卓越天赋和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通过他的作品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永远留下了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足迹。
伦勃朗《花神》赏析与介绍

伦勃朗《花神》赏析与介绍摘要:一、伦勃朗简介二、作品背景三、画作特点四、艺术价值五、总结正文: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本文将为您赏析和介绍一幅伦勃朗的代表作——《花神》。
一、伦勃朗简介伦勃朗生于1606年的荷兰莱顿,他是一位多产且富有创意的艺术家,擅长绘制肖像画、宗教题材和寓言作品。
伦勃朗的艺术风格独特,以光线和色彩的运用著称,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作品背景《花神》(Susanna van Beresteyn)创作于1634年,是伦勃朗早期的一幅作品。
这幅画作的背景为荷兰黄金时代,这是一个经济、文化和艺术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当时的荷兰,画家们热衷于创作肖像画,以展现社会地位和荣誉。
三、画作特点《花神》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身着华丽服饰,手持花束。
画面以暖色调为主,光线从左侧照射,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感。
伦勃朗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人物的肌肤、服饰和花朵的质感。
画面中女子表情安详,展现了伦勃朗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把握。
四、艺术价值《花神》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幅画作是伦勃朗早期的代表作,见证了他在绘画技艺的成长;其次,这幅画作为我们展现了17世纪荷兰社会的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最后,画面中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运用,使得这幅画成为光影大师伦勃朗的佳作。
五、总结总的来说,《花神》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作品。
通过这幅画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伦勃朗对光影、色彩和人物心理的独到把握,以及对社会风貌的独特诠释。
探索伦勃朗的光教案

探索伦勃朗的光教案摘要:一、伦勃朗简介二、伦勃朗的光的表现手法三、伦勃朗光在摄影中的应用四、如何利用伦勃朗光进行摄影创作五、总结正文:一、伦勃朗简介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1606-1669)是荷兰黄金时代的一位杰出画家,以其独特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表现力闻名于世。
他擅长运用光线来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氛围,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伦勃朗的光的表现手法伦勃朗在绘画中独特的光线处理被称为“伦勃朗光”。
这种光线通常从画面的侧上方照射下来,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强调主题人物的轮廓和表情。
同时,伦勃朗光还能突显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具生动感。
三、伦勃朗光在摄影中的应用在摄影领域,伦勃朗光同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这种光线应用于摄影作品,可以突显被摄对象的轮廓,展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同时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许多摄影师都曾借鉴伦勃朗光进行创作,使其成为摄影中一种经典的光线处理方式。
四、如何利用伦勃朗光进行摄影创作1.寻找合适的光线角度:要拍摄出伦勃朗光的效果,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光线角度。
通常情况下,光线应从侧上方照射被摄对象,使光线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
2.控制光线强度:伦勃朗光的特点是明暗对比强烈,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要适当控制光线的强度,使画面形成合适的明暗比例。
3.注意光线质量:为了使伦勃朗光更具表现力,应尽量使用软光源,如窗户光等,避免产生过于明显的阴影。
4.营造氛围:利用伦勃朗光进行摄影创作时,要注意画面氛围的营造。
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参数,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五、总结伦勃朗光作为一种经典的光线处理方式,在绘画和摄影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掌握伦勃朗光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摄影师可以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
伦勃朗

1669年,画家生命 的最后一年,终年 63岁。画家用一副 绝世的完美之作, 为自己的艺术划上 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
• 伦勃朗与豪门之女莎士基亚结婚之时, 他的绘画事业也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 好势头。他精湛的肖像画艺术,给他带 来了如日中天的声誉和无数订单,使他 年纪轻轻就已跻身 于卑微的磨 坊主的儿子, 伦勃朗对莎士基亚肯于下嫁一直充满感 激之情,而妻子的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 更使年轻的画家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 这时的伦勃朗可谓春风得意,万事遂心。 上帝似乎把万般宠爱集于他一身,金钱, 美女,豪宅,声誉,一个艺术家所能享 有的一切,似乎在短短几年间 就堆积在伦勃朗的面前,任他驱遣任他 享用任他挥霍。我们从上面那幅《画家 及其妻莎士基亚》上,可以看出他当时 的状态:他身佩宝剑,抱着美妻,高举 酒杯,一副踌 躇满志的样子。随着 画誉的高涨, 收入也增多,加上妻 子的陪嫁,他 买了漂亮的住宅,添 置了珍贵的古玩,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幸 福的人。
伦勃朗的绘画特征 :
• 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 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 画、历史画等。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 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 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 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 这名辞,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 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国十 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目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 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 我们正可以把它们用来了解伦式氏的“光暗”的真际。
黑暗王子-伦勃朗

黑暗王子-伦勃朗伦勃朗(Rembrandt,1606-1669)伦勃朗出生时,他家的情况还可以。
由于他在兄弟姐妹中最聪明,于是,父亲决定让他接受正规的教育。
为此,他进入了荷兰王国的第一所大学莱顿大学。
但他的心思并不在律师这一行上,于是,他走进了画室,师从名画家斯瓦南布赫学习绘画。
伦勃朗跟从他学习三年之后,又师从擅长创作人物形象的拉斯特曼学习了半年,然后才返回莱顿。
人们普遍认可这个年轻人的才能,有的人打算资助他去意大利进修,结果他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在写给他的赞助人的信中,他如此说道:“一个画家若真有本事,就算是在家中也同样可以学到东西,无须去外地空耗时间。
因此,不必出门远行。
”实际上,伦勃朗一生都待在阿姆斯特丹。
在阿姆斯特丹开始作画的前十年,他是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最时髦的画家。
阿姆斯特丹是个自由且慷慨的地方。
不管是请雅各布·凡·坎彭修建市政厅(花了九百万荷兰盾),还是在哈德逊河口(花钱略少一些)兴建不动产,这里的人都愿意花钱。
可是,这种“我们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前提是我们要对你画出的东西感到满意,那么我们就一定多付钱”的态度,令艺术家感到喜忧参半——那些慷慨的消费者,对绘画本身大多一知半解。
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伦勃朗才体会到这点:若他听从上流社会朋友的话,让自己的画作讨得他们的欢心,那么他就会获得数不清的报偿。
而一旦他开始对那种画法产生厌烦之情,他就不愿听从客户的颐指气使,他们就会转而找其他画师。
客户们需要那种不具备“个人意志”的人,伦勃朗称此类人是不具备“独立性”的人。
此时,伦勃朗为了一位少女而神魂颠倒,这是一个好姑娘,长得很漂亮。
朋友们劝他,假如同她结婚,将会对他的事业很不利——第一,她身体羸弱,是患了肺病之人,生活在潮湿的国家,就等同于已经被判了死刑;第二,尽管她的家境在过去还算优裕,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了。
伦勃朗是一个纯朴的中产阶级青年,娶这样一个没落贵族的女儿是很不合适的。
伦勃朗 荷兰画家的艺术创作与命运

伦勃朗荷兰画家的艺术创作与命运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是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创作不仅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绘画界,同时也与他的命运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伦勃朗的早年生活、艺术创作特点以及晚年的困境三个方面来探索伦勃朗的艺术创作与命运的关系。
伦勃朗于1606年出生在荷兰莱顿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在早年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并进入了莱顿大学学习艺术。
在学习期间,伦勃朗的天赋逐渐显露,他的绘画技巧迅速提高。
在这个阶段,伦勃朗的画作多以风景和历史题材为主,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荷兰特色,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伦勃朗的艺术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他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上。
他擅长运用对比的明暗效果和光线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伦勃朗在创作肖像画方面尤为出色,他通过精细入微的笔触和生动的表情,使得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存在感。
他的肖像画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到被描绘人物的特征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然而,伦勃朗的艺术创作与命运之间的联系也是复杂而曲折的。
尽管他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屡屡受挫。
首先,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三个子女相继去世,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这些不幸的事件使得他的情绪陷入低谷,但同时也使他在绘画中表达了更加深刻的情感。
此外,伦勃朗也因为过度奢侈和投资失败而陷入了经济困境。
他购置了一座豪华的房产,并拥有许多贵重的艺术品,但由于他的生活方式过于奢侈,而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撑他的开销。
最终,他被迫破产并且沦为穷困潦倒的境地。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伦勃朗仍然坚持艺术创作。
他的晚年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存在的真实揭示。
他的画作越发深沉和朴实,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复杂情感。
伦勃朗在晚年时期创作了一系列自画像,这些自画像生动地展示了他心灵的反思和对生活的坚守。
他用自己的画笔给了世人一幅幅真实而深情的肖像,展现了他作为画家与人类共同的命运。
伦勃朗(Rembrandt)人物油画作品选集

伦勃朗(Rembrandt)人物油画作品选集伦勃朗(Rembrandt 1606~1669)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自画像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
伦勃朗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28岁时与一位名门闺秀莎士基亚结婚,这时他的绘画声誉已初步确立。
莎士基亚原是画家认识的一位美术商威廉布尔克的表妹,伦勃朗是被邀给她画像时认识的,两人一见钟情。
伦勃朗坚决要娶她,可她的亲戚不同意。
自小失去双亲的莎士基亚是已故吕华顿市长的女儿,并拥有一笔相当大的遗产。
伦勃朗不顾一切反对,几经努力,这对恋人终于成了眷属。
伦勃朗与豪门之女莎士基亚结婚之时,他的绘画事业也正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他精湛的肖像画艺术,给他带来了如日中天的声誉和无数订单,使他年纪轻轻就已跻身于富豪之列。
莎士基亚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磨坊主的儿子,伦勃朗对莎士基亚肯于下嫁一直充满感激之情,而妻子的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更使年轻的画家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
这时的伦勃朗可谓春风得意,万事遂心。
上帝似乎把万般宠爱集于他一身,金钱,美女,豪宅,声誉,一个艺术家所能享有的一切,似乎在短短几年间就堆积在伦勃朗的面前,任他驱遣任他享用任他挥霍。
我们从那幅《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上,可以看出他当时的状态:他身佩宝剑,抱着美妻,高举酒杯,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随着画誉的高涨,收入也增多,加上妻子的陪嫁,他买了漂亮的住宅,添置了珍贵的古玩,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莎士基亚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但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于是我们从《扮成花神的莎士基亚》中看到了带着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
莎士基亚时常抱怨伦勃朗只知道无休止的工作,从不把她放在心上。
厄运似乎来得很快,35岁时莎士基亚带着“丈夫不爱我”的遗憾走了,给忘情于工作的伦勃朗留下了一个叫提塔斯的男孩。
伦勃朗简介

伦勃朗是荷兰画家,年轻时在阿姆斯特丹向画家拉斯特曼学习绘画。
17世纪初,荷兰新兴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为国教,废除教堂的装饰画和祭坛画。
可是伦勃朗受拉斯特曼影响,加上宗教画在荷兰富裕市民中仍有市场,因而一直对圣经题材感兴趣,一生中没有中断过绘制宗教画,但对这类画作了世俗化的处理。
约1625年,他返故乡设画室,从事绘画创作和招收学生。
其创作生涯大体上包括四个阶段。
莱顿时期(约1625~1631),伦勃朗的绘画体裁广泛,包括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现存的最早署有年代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为宗教画《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约1626,里昂美术馆)。
这类油画受拉斯特曼以及乌得勒支画派画家洪特霍斯特的影响,采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画法,以加强画面的戏剧性效果。
它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通过更深入地捕捉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揭示其内心活动。
此外,从莱顿时期起,开始绘制大量肖像画。
他一直对老年人以及各种富有绘画性特征的人物感兴趣。
自画像真迹目前估计总数在 60-100幅之间。
为了塑造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画家耗尽毕生精力来研究面相学。
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乃是他表现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莱顿时期中,伦勃朗把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画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有戏剧性。
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虽不像后来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那样成熟,但已显示出画家很早就致力于发掘油画颜料本身的质感和潜力,从他那时的有些油画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经可以看到,他曾采用厚涂画法以及在画布的颜料层上用笔杆刮出痕迹之类技法。
阿姆斯特丹早期(约1632-1640)从1632年起,伦勃朗定居阿姆斯特丹,在艺术上进入成熟阶段。
成名作《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1632,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因而受到好评。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艺术是人类智慧与灵魂的结晶,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自古以来,艺术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领域中,有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不仅在当代备受关注,而且会延续至今后的世代。
走进大师大师是艺术领域中的精英,他们的作品往往承载着无尽的能量和思想。
绘画领域中的伦勃朗、毕加索、梵高等人都是大师。
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于1606年在荷兰列文登出生,是荷兰黄金时期的领袖性画家。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刻画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伦勃朗的作品充满了光与影的变幻,使人在欣赏中沉浸其中,同时也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重要源泉。
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西班牙艺术家,在绘画、雕塑等领域都有较高成就。
他建立了立体派艺术风格,应用到了不同的媒介中,赢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他的抽象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他在绘画中的作品则是让人看到他深刻的思考,并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情感。
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个性化的风格。
他的代表作《向日葵》、《星夜》等作品,表现出了他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对死亡的恐惧。
他的艺术作品成为人们最为珍视和推崇的艺术品之一。
与大师,一起探讨艺术,感悟生命。
不朽的经典经典作品是艺术史上的杰出之作,它们承载了世人对美好、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艺术珍品。
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的素描之一,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绘制。
这幅画作具有无限的神秘和魅力,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儿童文学经典之作,它的影响不仅仅在绘本、电影、动画等领域留下了印记,更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伦勃朗人物及作品介绍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
《加利利海上的风暴》(The Tempest,1634 年)是伦勃朗的另一幅杰作,也是西方艺术 史上最著名的海景画之一。这幅画以细腻的 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了暴风雨中的 海洋和船只。画中的船只被狂风暴雨所包围 ,但它们的船身和船帆却在闪电的映照下显 得格外醒目。这幅画充分展现了伦勃朗对于 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大卫像》
《大卫像》(David,1642年)是伦勃朗创作 的一幅全身肖像画,也是他最著名的肖像画 之一。这幅画以《圣经》中的英雄大卫为主 题,通过精细的刻画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将 大卫的英勇和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 大卫手持投石器,眼神坚定地望向前方,肌 肉发达且体态优美。这幅画作成为了后世许 多艺术家借鉴的典范
伦勃朗出生于荷兰的莱顿,自幼便展现出对绘 画的浓厚兴趣。他在莱顿大学读书时,受到一 位名叫杨·斯特里特的学生影响,开始专注于 艺术。后来,伦勃朗前往首都阿姆斯特丹,继 续深造并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
2
《夜巡》
《夜巡》(The Night Watch, 1629年)是伦勃朗的早期作品之 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一幅画作。 这幅画描绘了一群荷兰警队成员 在夜晚出发巡逻的场景,通过巧 妙的构图和明暗对比,将人物和 环境表现得栩栩如生。画作的名 称容易引起误解,实际上并不是 描绘夜晚的景色,而是表现了画 家对于光线和阴影的精湛把握
3
伦勃朗的艺点
独特的明 暗对比
伦勃朗的画作中,明暗对比强烈且富有层次感。他善于运用光线和 阴影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营造氛围。这种独特的明暗处理方式使得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
精湛的技 艺
伦勃朗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他擅长运用多种绘画技巧,如细腻 的线条、丰富的色彩以及精湛的透视法等。这些技巧使得他的作品 在细节上栩栩如生,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厚的艺术价值
浅谈伦勃朗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浅谈伦勃朗油画语言的独特魅力简介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荷兰莱顿一位知名的画家、素描家和版画家。
他被公认为荷兰黄金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肖像、历史题材、宗教、风景等领域,其中以肖像最具特色。
他的作品中人物表情丰富深刻,立体感强烈,黑暗与光明运用得当,更注重情感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油画语言。
伦勃朗的油画语言伦勃朗的油画语言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
他的作品不同于其他大师的高调鲜明和山水画的雅致舒缓,而是呈现出沉重、阴郁、神秘的氛围。
伦勃朗的油画运用自然光来表现画面中的主题,这也是他的光影技法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他能够准确地捕捉镜头照射下的物体,刻画出物件的形态和肌理,运用光影来衬托人物,凸显情感变化。
图:伦勃朗的油画作品《夜巡》伦勃朗的作品还充满了肉体的真实感、色彩的深沉和节制。
他善于处理人物的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和嘴部,能够准确地描绘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他也运用黑暗和红色来渲染作品,表现深沉有力的画面氛围。
比如说他的作品《夜巡》,其画面中的人物是瞪大眼睛、愁眉苦脸的,这种截然不同于传统欧洲绘画的表现方式,带给观者一种更亲近的感觉,让人感觉到伦勃朗对于人性的深入思考。
伦勃朗的油画语言是他的个性化艺术表现,这种语言代表了他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与表现方式的独立选择,也形成了他的独特风格。
伦勃朗的影响伦勃朗在当时就因他的独特风格而备受推崇,他的技法和油画语言在当时被视为创新的,但也遭到了质疑。
他的艺术风格是源于他对人性的认识和深刻理解,他对自然和光影的操控与运用,以及肉体的描绘与表现。
因此,在这方面他开创了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方式也对接下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伦勃朗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他的作品带有情感和魔力,描绘出了人性的真实和深刻。
他更加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而不是将人物纯粹地当做客体来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品欣赏
谢谢观看
伦 勃 朗
伦勃朗简介
• 个人简介 • 艺术上的贡献 • 艺术风格 • 作品欣赏
个人简介
伦勃朗(也翻译成林布兰特)生于荷兰莱顿, 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 九个孩子,而他是最小同时也是兄弟们中最聪明 的。伦勃朗(自画像)[1]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 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 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 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 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 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 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 格人物安排具有 戏剧性,深深打 动人心,他以神 话和宗教故事为 题材的作品供不 应求。他对戏剧 很感兴趣,经常 利用如同舞台高 光的亮色描绘在 阴暗背景下的人 物。1650年代后, 他的画更为宽阔 有力,利用迭色 使画面更加有立 体感
• 从16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
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 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 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 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 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也是伦勃朗的 成名之作,这幅画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 像画的呆板程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 处理的逼真而生动,因而受到好评。
• 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
但是好景不 长,1642年是 伦勃朗的一个 转折点。在这 年他的妻子病 逝,而自己也 因为一幅画 《夜巡》而惹 上官司,导致 他不再受到顾 主的欢迎,从 而没有人来向 他订画,以致 生活越来越困 难。
艺术上的贡献
•
伦勃朗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实践,无论宗教、 神话、肖像、风景、动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都 有独到的成就。在伦勃朗的手里,光和影成为他 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他使用的色 彩,常带有一种金属和宝石般的高贵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粗陋 的物象也变得华美悦目。他艺术成就还体现在自 画像上,伦勃朗最使人好奇的地方,就是他一生 高达百幅的自画像,既是是他本人真实写照,也 是日后研究他的最佳资料。他把艺术、名誉和自 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不愿迎合他人平庸的艺术 趣味而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不愿放弃自己的美学 观点和表现手法,导致自己的晚年的窘迫生活。
伦勃朗的自画像
艺术风格
•
他的绘画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光线来塑造形 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明暗对比强烈, 虚实结合,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后人称之为伦 勃朗的明暗画法。 明暗画法: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突出画面 重点,其他完全隐于黑暗之中;另一种类型也是 利用戏剧化的高光亮色突出画面重点,但画面其 他部位却是隐于层层的暗色非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