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

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

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学习者的需求,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和组织,提供更有效、高效、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评价与反馈、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是对学习者所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表达。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和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和学科的要求进行分类,如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综合筛选和排列,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学内容应该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性、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辅助和支持工具,它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媒体可以包括书籍、幻灯片、音频、视频、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回馈,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与反馈可以包括考试、作业、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教学系统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学环境应该创造积极、和谐、互动的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总之,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评价与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1.概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结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乌美娜,1995)2.特征: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关注教学中的任务或问题,是一个完成任务或问题解决的过程。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4. 程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因人而宜自定步调,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5.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1)规定目标:将教学期望明确表示为学生所能显现的行为,—可观测的反应;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和修正,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预期的行为;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达到较低的错误率;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5)显式反应与即时反馈:课程中通常包含频繁的交互活动,尽多地要求学生作出明显反应;当学生作出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反馈;6. 认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得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元认知策略:关于如何“学会学习”的高级认知策略,包括检查、督察、规划、预测等认知活动。

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

肯普模式以教为主(行为)史密斯雷根以教为主(认知)需要是当前结果和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

考夫曼(Kaufman R);需要是人们对“应该是什么”这个概念的信息里体验。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结构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结构

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系统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将针对教学系统设计方案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系统目标、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五个部分。

二、系统目标1. 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2.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强化教学管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系统功能1. 教学资源管理:包括课程资源、课件资源、试题资源等,实现资源的上传、下载、分享和分类管理。

2. 教学互动:支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提高教学互动性。

3. 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师可在线布置作业,学生在线提交作业,教师在线批改作业。

4. 在线测试与评估:支持在线测试,实时统计学生成绩,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5. 教学管理:实现对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活动等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系统架构1. 硬件架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2. 软件架构:(1)前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用户界面和交互。

(2)后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编程语言,实现业务逻辑处理。

(3)数据库:采用MySQL、Oracle等数据库,存储教学数据。

3. 系统接口:采用RESTful API,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

五、系统实现1. 前端实现:使用Vue.js、React等前端框架,实现用户界面和交互。

2. 后端实现:采用Spring Boot、Django等后端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处理。

3. 数据库实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4. 系统接口实现:使用Spring Cloud Gateway、Nginx等实现系统接口。

六、系统测试1. 单元测试:对系统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功能正确。

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教育,我们设计了一套教学系统,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教学平台。

二、设计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系统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

4. 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系统可以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5. 降低教学成本:通过线上教学,减少教师的出差费用,降低教学成本。

三、系统功能模块1. 教师模块(1)课程管理:教师可以在线发布课程信息,设置课程时间、地点等。

(2)教学资源管理: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师可以在线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在线批改。

(4)在线答疑:教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模块(1)课程报名:学生可以在线报名感兴趣的课程。

(2)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在线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件,完成作业。

(3)在线测试:学生可以在线参加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在线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

3. 管理员模块(1)用户管理:管理员可以管理教师、学生等用户信息。

(2)课程管理:管理员可以管理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时间、地点等。

(3)权限管理:管理员可以设置不同角色的权限,确保系统安全。

四、技术实现1. 前端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等。

2. 后端技术:Java、PHP、Python等。

3. 数据库技术:MySQL、Oracle、MongoDB等。

4. 服务器:云服务器、虚拟主机等。

五、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明确系统功能。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程序”。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的过程,以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4.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量的教学结果。

5.概念图就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知识可以被看作是由各种概念和这些概念所形成的种种关系的组合,其组合形式是一种等级结构。

6.起点水平:指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

7.ARCS动机模型:A为注意力、R为关联性、C为自信心、S为满足感。

教学系统设计者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去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8.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学习风格等。

9.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0.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

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11.认知结构是指每个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系统。

它由每个人能回想起来的事实、表象、概念、命题、观念等构成。

12.认知发展是人类个体的认知在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它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

1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一、名词解释1.教学系统设计既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方法论层面的规定性理论学科,又是设计科学中具有特殊设计对象的设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桥梁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吸收了多种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等的优秀研究成果,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领域。

2.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的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3.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标书,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成果。

教学目标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和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和时限性等特点。

4.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和额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

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用运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5.档案袋评价:就是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非优秀的但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各种作业信息、考试信息、成长的反思、论文等,形成一个反映其成长足迹的档案袋。

6.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二、选择填空1.教学系统设计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吸收了多种学科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等的优秀研究成果,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领域。

《教学系统设计》名解

《教学系统设计》名解

1 名词解释(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选出来的课件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丙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对于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保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最为直接意义的因素。

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广义: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人物,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时间的统称。

狭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一个教学系统,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通过设计该系统,进一步了解软件设计和开发流程,提高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需求分析:根据实际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3.系统开发:根据设计来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需要按照开发流程进行代码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4.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并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

三、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访谈,获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分析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首先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模块和关系。

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和字段。

最后进行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界面布局和样式。

3.系统开发:根据设计进行系统开发。

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框架,按照开发流程进行代码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4.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

部署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有性能问题,还需要进行性能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设计和开发了一个教学系统,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学生管理:教师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和班级等。

2.课程管理:教师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的名称、学分和学时等。

3.成绩管理:教师可以录入学生的成绩,并可以查询学生的成绩统计信息。

4.考试管理:教师可以创建考试,并可以为考试添加试题和设置考试时间。

5.学习资源管理:教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材和习题等。

6.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提问问题,教师可以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

经过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并且性能表现良好。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

下⾯是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式影响学习者的⼀系列事件,⽽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加涅,1992)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系统⽅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解决它们的⽅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肯普,1994)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系统⽅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9)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门科学,⽽教学设计是建⽴在教学科学这⼀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教学的⽬的是使学⽣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 (梅瑞尔,1996)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家庭的⼀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原理及应⽤来满⾜⼈的需要。

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策划的过程。

”(帕顿,1989)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系统⽅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标,建⽴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案、试⾏解决⽅案、评价试⾏结果和对⽅案进⾏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系统⽅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标(或教学⽬的)、教学条件、教学⽅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设计和开发用于支持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或在线平台,旨在提供教学资源、管理学生信息、支持教学过程和评估学习成果等功能。

以下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和主要考虑因素:1. 需求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了解教师、学生和管理员的需求,包括他们的期望、目标和使用场景。

-定义功能需求: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如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

2. 系统架构设计:-划分模块: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用户管理、课程管理、学习资源管理等,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确定数据流:定义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和交互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处理。

3. 用户界面设计:-界面布局: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导航、页面布局等,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所需功能。

-交互设计:设计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如按钮、表单、搜索功能等,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4. 数据库设计:-定义数据结构:根据系统需求,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字段。

-数据库优化:考虑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效率,合理设计索引、分区等数据库优化策略。

5. 功能开发与集成:-实现核心功能:根据需求和设计,进行功能模块的开发和编码,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进行集成测试: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在整体上运行正常且各模块之间无冲突。

6. 安全和权限设计:-用户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设计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机制。

-权限管理:定义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功能和数据。

7. 系统部署与维护:-部署系统: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或云平台上,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维护与更新: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更新和升级,修复漏洞和改进功能。

在设计教学系统时,还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易用性,以适应不同学校或机构的需求。

同时,充分借鉴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和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

这些步骤和考虑因素可用作设计教学系统的指导,但具体设计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学系统设计优秀教案模板

教学系统设计优秀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学生能够了解【课程名称】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课程名称】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生预习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实物演示等方式,详细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课程名称】的最新发展动态。

(2)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主题。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程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2)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5. 课后拓展(1)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课程名称】的最新发展动态。

(2)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或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评价学生的专注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教学系统设计的五个层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和系统测试。

一、需求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第一个层次中,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教学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与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然后,设计团队会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需求分析结果将成为后续系统设计的基础。

二、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入系统设计的阶段。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在系统结构设计中,设计团队会确定教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模块化结构或其他适合的结构。

在模块设计中,设计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功能分解为各个模块,并定义它们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三、数据库设计教学系统通常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教学资源、学生信息等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的阶段,设计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模式。

设计团队需要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并定义它们之间的约束和操作。

此外,设计团队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以确保教学系统的数据库能够高效地支持各种操作。

四、界面设计教学系统的界面设计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环节。

在界面设计的阶段,设计团队会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图形界面和交互方式。

设计团队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特点,设计出直观、易用和美观的界面。

此外,界面设计还需要符合用户体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五、系统测试在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层次中,是对系统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确保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正常运行,并符合需求分析的结果。

测试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文档,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进行全面测试。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性点、学科性质1.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特征:①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②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以系统方法为核心)。

③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性质: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学科性质①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②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③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④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二、.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九五矩阵☆☆☆九大事件:①引起注意②告诉目标③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诱发学习表现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记忆和迁移五大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能够根据加涅的九大事件、五大学习结果选择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学习类型设计教案)2.瑞格卢斯——细化理论(ET)3.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CDT)4.史密斯和雷根——教学设计理论三、ID1与ID2两种模式的比较p19-211、主要标志ID1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ID2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2、代表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模式特点:(1)四个基本要素: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简答题

《教学系统设计》简答题

简答题(1)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其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答: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程序”。

基本环节:(1)学习需要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4)学习环境分析(5)确定学习目标(6)设计教学策略(6)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2)教学系统设计包含哪几个层次?请举例说明。

(P10)答:(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做产品来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含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

(3)教学系统设计包含哪些基本要素?(P23)答:(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环境设计(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4)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5)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1)完整性和规范性: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地设计;教学过程地设计;教学评价和反馈设计;总结和帮助。

(2)可实施性:时间性、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3)创新性: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6)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说明其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答: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教学互动系统的设计方案

教学互动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教学互动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教学互动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套功能完善、易于操作的教学互动系统,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

二、系统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互动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2. 丰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促进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4.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简化教学管理流程,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和统一管理。

三、系统功能模块1. 课堂互动模块: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

2. 资源共享模块: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文等,便于教师和学生下载、分享。

3. 个性化学习模块: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4. 教学管理模块:实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共享和统一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5. 数据分析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依据。

四、系统架构1. 前端展示层:负责用户界面展示,包括课堂互动、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教学管理等功能模块。

2.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课堂互动、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教学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3. 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存储和访问,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4. 系统管理层:负责系统配置、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

五、技术实现1. 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用户界面的展示。

2. 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实现业务逻辑处理。

3. 数据库技术:采用MySQL、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

4. 通信技术:采用WebSocket、HTTP等通信协议,实现前后端数据交互。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析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析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析引言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通过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规划教育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并组织教学过程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涉及到许多关键的名词,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是指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等。

教学系统的设计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要求所制定的预期成效。

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能够明确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策略。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评价。

形ative评价主要用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改进和调整,summati评价则用于总结教学成果和检验教学效果。

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用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支持。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等。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七、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教学活动发生的地点、时间、氛围和条件等。

教学系统设计分三个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分三个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分三个层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学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硬件层次、软件层次和用户层次。

本文将从这三个层次进行详细探讨。

硬件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硬件层次是指系统中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在教学系统的硬件层次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场所的硬件设施,如教室的布局、电子白板、投影设备等。

在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另外,教学系统的硬件层次设计还需要考虑用户的设备,例如学生使用的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在设计学生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价格、性能和适用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软件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软件层次是指系统所使用的软件,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等。

在教学系统的软件层次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是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工具。

它可以提供学生的信息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等功能,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

另外,教学系统的软件层次设计还需要考虑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

学习平台是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的场所,提供各种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习题库等。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视频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学习资料。

用户层次教学系统设计的用户层次是指使用系统的教师和学生。

在设计教学系统时,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

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主要用户,他们需要使用系统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

因此,在设计教学系统时,需要提供简洁、易用的界面和功能,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主要受益者,他们需要通过系统进行学习和考核。

因此,在设计教学系统时,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总结:教学系统设计分为硬件层次、软件层次和用户层次。

在设计教学系统时,需要考虑教学场所的硬件设备、学生设备,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精品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

【精品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概念和理解
•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 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 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 它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 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梓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 这样做。
2.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
•(1)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操作程序的设计。 •(2)教学系统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3)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4)教学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目的是促进学生更 有效学习。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 一是“计划”说。 • 二是“方法”说。 • 三是“技术”说。 • 四是“过程”说。 • 五是“操作程序”说。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主,即 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和 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景,以促 使生更有效的学习。
4.反馈评价原理
• 反馈控制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利用反馈信息, 使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 的一般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以达到系统输出状态与 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 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确 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 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

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

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教学系统是指为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软硬件设备的组合,它的设计思想旨在提供高效、灵活、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的首要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现代教学系统的设计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教学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教学系统设计注重互动和合作。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较少。

而现代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利用技术手段,教学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在线讨论和协作功能,学生可以在教学系统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另外,教学系统设计注重个性化学习和辅助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都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而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定制。

教学系统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辅助教学功能,例如自动批改作业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学系统设计还注重数据分析和评估。

教学系统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例如学习行为、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

基于数据分析的评估结果,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和合作,追求个性化学习和辅助教学,以及数据分析和评估。

通过科技手段和教育理念的结合,教学系统的设计可以提供高效、灵活、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系统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是以“教”为主和“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2 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P12-P14)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3举例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

(P10-P11)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5年,加涅(Robert M. Gagné)出版了《学习的条件》 (Conditions of Learning)一书。在此书中,加涅提出了“学习的条 件”(conditions of learning)这一概念,并且以有效学习的条件这 一概念为核心,系统提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一、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 (1)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 所以应“以学论教”; (2)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二、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 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三、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 出发点: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 变的。 四、规定性教学理论
❖ 纵深发展
自70年代以后,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成果日益丰富。1974年,基于“学习的条件”这一理论成果,加涅 (Robert M. Gagné)出版了《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一书。
从70年代开始,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其中比较重要 的包括“格拉奇—伊利”模型(Gerlach and Ely Model)、肯普模型 (Kemp Model)、“迪克—凯瑞”模型、(Dick and Carey Model) “史密斯—雷根”模型(Smith and Ragan Model)等等。
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这就使每一种教学事件 以及不同教学事件的组合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 求即体现为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
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 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
代表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其观点
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
瑞格鲁斯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 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 传输略。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 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 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 实际需求。 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 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 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 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设计理论
(1)尽管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学过程一般都包括四个阶段:导 入、主体部分、结论和评定。
导入阶段:4 主体部分:6 结论部分:3 评价阶段:2 (2)教学事件 (3)教学事件理论 导入阶段: 1.引起注意 2.建立教学目标 3.唤起兴趣和动机 4.的概述(包括内容和教学方法)
细化理论的内容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七”概括。即: 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1)一个目标:是指ET的全部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按照 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2)两个过程:是指ET主要通过两个设计过程来实现上述目标,这 两个设计过程是一是“概要”设计,二是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3)四个环节:是指为保证细化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 四个教学设计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四个环节是“选择” (Selection)、“定序”(Sequencing)、“综合” (Synthesizing)、“总结”(Summarizing),简称4S。 (4)七种策略:是指为保证细化过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在 细化过程当中运用有关教学内容组织的其中宏策略。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 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 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 (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 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 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 (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 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 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八十年代以前,对教学设计起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其中的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八十年代以后,系统理论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使对教学设计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1985年迪克(Dick)和凯瑞(Carey)提出了基于标准系统观的教学 设计模型 。 加涅(Robert M. Gagné)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作了开创总之, 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朝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瑞奇鲁斯(Reigeluth, Charles M.)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 富有创见的观点。其中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影响最大。 梅瑞尔(M. David Merrill)则在加涅(Robert M. Gagné)工作的基 础上,发展了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成分显示理论(简称 CDT)、第二代教学设计(ID2)以及教学处理理论(Instructional Transaction Theory,简称ITT),推动了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 是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
主体部分:
1.回忆先前学过的知识 2.处理信息和例子 3.集中注意 4.运用学习策略 5.练习 6.评价反馈
结论部分:
1.总结和复习 2.知识迁移 3.进一步激励和完成教学
评价阶段:
1. 评定作业 2. 评价反馈和补救教学
谢谢观赏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 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 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 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 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 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 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 c.学习从属于发展(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他 们才能通过心理运演来推断 d.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 理论初创
在整个50、60年代,不仅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蓬勃发展,而且教学 系统设计的一些核心范畴也于此时建立。诸如教育目标的分析、学习目 标的撰写、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有效学习的条件、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等等。
教学系统设计
发展历史 代表人物 核心观点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
❖ 萌芽阶段
20世纪上半叶,教学系统设计研究起源于心理学家试图把心理科学运 用于教育情境的努力。杜威(John Dewey)和桑代克(Edward L. Thorndike)为早期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设计作为一种理论与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分支,却是孕育于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的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以及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与系统科学被综合应用于教育与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