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走近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了解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
(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四、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
3、学生自由朗读.
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五、理解题意
《夜雨寄北》,“夜雨”指秋天里的下雨。“寄北”即寄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北方的妻子,文题蕴含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六、理解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2、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3、学生口述诗意。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七、内容探究
小组讨论:
问题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
问题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其中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夜雨池涨,景中透情,烘托了秋思,委婉清新。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之景中。
问题3:请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明确:“涨”字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思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问题4: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明确: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问题5:“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想象还乡,同妻子对坐灯下促膝长谈,共剪烛花,那时再回想如今的寂寞难耐和孤苦心境,定是苦中有乐,忆苦思甜。
问题6: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八、课堂小结
一封普通的家书,几行浅显的诗句,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了诗人太多的苦涩与无奈。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接下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用诗的语言去回信,语浅情深,抒发诗人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九、背诵活动
1、集体背诵本诗
2、接龙”背诵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