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课堂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氓》课堂实录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8日下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青岛市城阳一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学过《诗经》的两首诗,一首是——《蒹葭》,一首是——《关雎》,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去认识一位卫国的女子,去聆听她的故事,去赴一个千年之约。

出示教学目标:1.诵读体味,了解诗歌特点。

2.感知形象,把握人物情感。

从以前学过的《蒹葭》《关雎》直接导入本课。快速导入。

下面我们积累《诗经》的相关知识。

二、积累(5分钟)

基本的《诗经》常识回顾,回答学生的两个问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共305篇,也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合称“诗经六义”。

“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

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借其他事物引起所咏的事物。

昨天晚上,短短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非常好,在下面的时间内我们将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1、《诗经》一共多少篇?都是与爱情有关吗?(金奇东)

学生集体回答。他的问题提醒我们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为什么题目叫“氓”,而文中却主要写的是女子?(赵鹤)

点拨:想一想《蒹葭》的开头两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雎》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明确:一般是用开头两个字来命名。

我们下面来读文章。

三、初读10分钟

1、找三个学生来读,每人两章,然后订正错误。

2、学生齐读一遍。

3、检查一下词义

第一章: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第二章:不见复关体无咎言

第三章: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第四章: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第五章: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第六章:隰则有泮言笑晏晏

每个学生读两行,解释红色的字。

如果回答得好: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保留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回答得不好:字词比较难,我们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再加强记忆。(这些字确实有难度,我们通过反复诵读加强记忆吧。)

四、品读(25分钟)

1.找出每一章中女子对男子的不同称呼

这个一个女子在回忆自己的感情生活,对一个曾经是自己丈夫的一个人,她在叙述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称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把它们找出来。

【请1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Ppt出示:

⑴氓子⑵复关尔

⑶士⑷尔士

⑸⑹尔其

称呼有远有近,有亲有疏,每一种称呼的背后都代表不同的情感。请分析这位女子的情感变化。

2、参照下列词语的基本义,分析每一种称呼背后的感情。(析情感,小组讨论交流,边读)

Ppt出示:

氓:民。

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复关:地点,代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

尔:你

士:男子的统称。

其:第三人称代词。

【这个过程老师共请:8位同学回答】

生1:氓——彼此间喜欢;子——尊敬

师:他的理解大家都认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氓——彼此间不熟悉;子——爱慕

师: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电视剧中常听到:我第一次遇见他时……

生3:复关——思念;尔——感动,高兴

师:用你的感觉读一读,生3读

生4:士——感情已慢慢疏远,不像原来那样亲切了。

生5:士——男子统称,伤心、倾诉、指责

师:3、4节都用了“士”,仔细体会一下感情一样吗?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3节“耽”——后悔。对应的是交往的哪一阶段?

4节出现危机了,抱怨、指责。大家齐读一下感悟感悟。

生齐读3、4节

生6:第5节中没有对男子的称呼,说明女子死心了。第6节彻底绝望了,决定放弃这段感情,不愿再提此人了。

生7:第5节是对男子恶行的小结,为下文铺垫。

生8:第5节还是对男子的诉苦

师:读一读,全是诉苦吗?还有——抱怨。请大家齐读5-6小节,第6节还有一个字:其

生:以前还有怨气,现在已形同陌路。

师小结:根据文中的情感变化,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用哪些词语概括?原文有哪些依据?

生1:善良、勤劳

生2:用情专一、痴情

生3:对未来生活有美好憧憬

生4:勇敢

五、研读(5分钟)

探究:

女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是哪些因素共同造成的?(张健、方涛、牛佳欣、朱海雯等课前提问的问题)

5个学生回答

1、男子的二三其德

v 2、女子温顺的性格

v 3、当时的社会环境

v 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只是丈夫的附庸。

v 《乐记》中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卫国国风反映了当时卫国的社会道德风气。这种整体不好的道德风气必然会对个人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师:在那样的年代遇到了那样一个人,这是个案吗?

生回答,师总结:这是一个当时的社会现实。

Ppt出示时代背景

六、作业:

女子后来的命运如何?(韩乐乐等七位同学)

【评述】

这堂课有三大看点:

一、重视教学预设。

如,教学设计以人称变化切入,根据称呼背后代表的不同情感来分析这位女子的情感变化。这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充分表现出讲课教师的匠心独运,也表现出老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刻。

二、以学生为本

本堂课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难以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一些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有基础知识方面的,有理解方面的,数量不是太多,但有深度,质疑问难中,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探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由教师一人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或者鼓励学生去分析。

三、重视诵读

本文是一首古代诗歌,这个体裁就决定决定了它是最适宜用诵读法进行教学的课文。在整堂课中,齐读、抽读交替出现,边读边议,议后再读,学生们就在一次次的讨论与诵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缩短了与作者心灵上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