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满江红
【诗歌鉴赏】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_翻译和赏析_苏轼
【诗歌鉴赏】满江红?江汉西来原文_翻译和赏析_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⑴西来:对鄂州来说,长江从西南来,汉水从西北来,这里统称西来。
⑵高楼:据本词末句看,是指武昌之西黄鹤矶头的黄鹤楼。
葡萄深碧:写水色,作者《南乡子》:“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
万顷蒲萄涨渌醅。
”李白《襄阳歌》说“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醅。
”⑶这句是说岷山、峨嵋山上的雪,在夏天溶化,流入长江。
李白诗:“江带岷峨雪。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⑷锦江:在四川,流入长江,是岷江支流。
全句用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
”⑸南山:即陕西终南山。
遗爱:地方官去任时,称颂他有好的政绩,美之曰“遗爱”。
朱寿昌曾任陕州(终南山区)通判。
通判亦称通守。
⑹剑外:即剑南(剑门山以南),四川的别称。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说:“剑外忽闻收蓟北”,是以京师长安为中心,将四川作为剑外,唐时在此置剑南道。
作者是蜀人,故自称剑外思归客。
⑺风物:风土人物。
⑻江表传:书名,已不存。
在陈寿《三国志》中还可间接看到它的一些内容,是汉末群雄割据和三国时吴国的人物事迹。
⑼狂处士:指祢衡,他字正平,汉末平原人。
少时有才学而又恃才傲物。
孔融几次将他推荐给曹操,因受歧视而大骂曹操,被送到荆州刺史刘表处,亦不肯容纳,又被送到江夏(今湖北汉阳),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
处士:指有才德而不出来做官的人。
⑽鹦鹉洲:祢衡写过一篇《鹦鹉赋》。
衡死后,葬在汉阳西南的沙洲上,后人因称此洲为鹦鹉洲。
两句惋惜祢衡已死,如今鹦鹉洲上,只见苇花在风中摇曳,发出瑟瑟之声。
底事:何事。
⑾飘忽:指时光易逝,人事无常。
岳飞《满江红》全文赏析
岳飞《满江红》全文赏析岳飞的《满江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寒门将军”和“忠臣岳飞”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中国历史上抗击外敌、保卫家园的精神旗帜,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本文将从诗歌结构、表现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来进行赏析。
一、诗歌结构《满江红》全篇五十八句,依据写作手法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开篇、描绘战争场面、描写敌情、呼唤民众和结尾五个部分,其中描绘战争场面和描写敌情部分贯穿整个诗歌。
整篇诗歌的韵律清新,语言简洁明快,用词准确,让人读来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二、表现手法1.写景《满江红》中的描写细节入微,如“雄鸣馆外西北军,都护楼前东南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刻画了战争的惨烈和生离死别的深情,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运用对比手法《满江红》中的描写手法中也有对比手法,如“血滴子规啼”和“海风吹不散,落日满西楼”,“晋人凋敝,更望楼船”,表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更加突出了中华民族的博大和民族自豪感。
3.运用比兴手法岳飞在诗歌中使用的比兴手法,让文本灵动、风格各异。
如“旌旗无光日色薄,棓鼓无声空气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体现了岳飞语言的优美和深情。
三、主题思想岳飞的《满江红》通过对抗战的描写,表现了民族精神、英雄气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刻画了“抗金救国,反贼为民”的英雄形象。
因此,诗歌在历史上无数次被奉为反侵略、救国抗敌、振兴中华等重大意义的象征。
同时,他也传递了对民族团结、军纪严明等重要的主题思想。
总之,岳飞的《满江红》是一篇史诗般的作品,以英雄人物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忧虑。
它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不仅是当时的人民所深刻领悟的,而且现在的读者仍然会为其精神感到欣慰和感动。
岳飞《满江红》的详细解析与赏析
岳飞《满江红》的详细解析与赏析1. 原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靠着栏杆处,潇潇的雨声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仰天长啸,壮志凌云,激昂慷慨。
三十年来,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路,风云人生。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敌人阵地猛扑过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3. 注释●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大声呼叫。
●三十功名尘与土:三十年来,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的历史事件。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此处代指敌人所在地。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4. 作者介绍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祖籍东昌(今山东聊城)。
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奋斗,最终却不幸被奸臣秦桧所害。
5. 背景故事《满江红》创作于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当时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率领岳家军先后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并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然而,由于孤军深入,无援兵无粮草,岳飞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壮志未酬,岳飞在镇守鄂州时,怀着满腔的悲愤与壮志,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引言:《满江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满江红》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原文翻译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
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
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
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
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
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
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
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诗意赏析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
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
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
“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
“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
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
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
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
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
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
《满江红》赏析(精选5篇)《满江红》赏析篇1《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⑴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⑵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⑶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⑷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⑸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⑻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⑼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
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俄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
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参考赏析创作背景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
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
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参考解读岳飞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辛弃疾高考诗歌鉴赏5篇
辛弃疾高考诗歌鉴赏5篇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
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高考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满江红·点火樱桃词牌名:满江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满江红·点火樱桃》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创作曲达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此词的上片描写景物时,并没有摄取那些与愁苦情绪相对应的落花飞絮,斜风细雨等物象,而是以春末时节极富生命力的物象为主。
下片中词人将春愁转为乡愁,又转为古今之遗愁。
明写作者暮春时分的乡愁,又暗写了志士寂寞和国愁等丰富感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含答案解析[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解题思路B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
C项,“担忧”“望其早归”错,应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
D项,“儿女泪,君休滴”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白话诗歌】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
我仍然在叹息自己人到了中年,生出了许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
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定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
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把为国建功立业的功名集于一身。
劝你不要因儿女情长而流泪伤心。
荆楚一带那些你入蜀必经之地的风景,我都能说得清楚。
请用诗写下一路的美好景色:庐山的山色,赤壁矶头千百年的浪花,襄阳三更的明月。
此时正是梅花盛开、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相互惦念。
岳飞《满江红》二首赏析
传承发展:作品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被演绎和诠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后人对《满江红》的评价和解读
文学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地位:作为岳飞的代表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内涵:体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艺术特色: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手法
章节副标题
04
《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艺术手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壮志未酬和英雄气概,突显作者的悲愤和壮志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情感
排比句式: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气势,使情感更加充沛和激昂
比喻手法:通过比喻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首词的艺术手法对比分析
意境创造:两首词都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生动的பைடு நூலகம்景和形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比喻和象征:两首词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抽象的情感和理念得以形象化表达。
语言特色:两首词的语言风格各异,一首豪放激昂,另一首则婉约柔情,体现了岳飞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情感表达: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一首重在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另一首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爱国情怀: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忧国忧民:体现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忠义精神:彰显了岳飞的忠诚与义气,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壮志豪情:抒发了岳飞对胜利的信心和壮志凌云的豪情,彰显出英雄气概。
两首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主题:两首词的主题均为表达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热爱与忠诚
满江红诗词赏析
满江红诗词赏析满江红诗词赏析满江红诗词赏析1《满江红·两峡崭岩》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余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赏析」在词中,作者对赵晋榈娜烁瘛⑽牟筛予了极大的赞美。
同时,由于二人遭遇相似,心有灵犀,同是报国无门,志不得伸,也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奈、抑郁而又清高的思想感情。
词的上片,是写清风峡的景色及赵晋的高尚品格。
开篇:“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写出清风峡两侧重岩叠嶂,陡峭挺拔,刘辉曾经读书其中的清风洞,如今归谁占领呢?云儿飘浮,鸟儿飞翔,山涧中野花红似一片晚霞,高山上绿色葱葱,这美丽的景象扑满视野。
但这里人迹罕至,住在这里,岂不孤寂?以下数句,就是回答这个问题。
“世上无人供笑傲”,还不如在此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即使“门前有客”来访,也大抵是些俗物,还是不要迎接为好。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如果无人伴君而感到凄凉时,就多栽些竹子吧。
这几句词,层层递进,赞美了赵晋槌尘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词的下片,赞美了赵晋榈奈牟杉白髡叨哉缘募度推崇。
“风采妙、凝冰玉”,颂扬了赵晋冰清玉洁的品质,是对上片的总结。
“诗句好,馀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写得绝好的诗句,可以流传百世,以育后人。
在现今社会中,有您这么杰出的一个人物就足够了。
这几句把赵晋橥瞥绲轿抟愿醇拥牡夭健“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人就象秋天的鸿雁,今天落在这里,明天飞向那里,没有固定的住处;事,就象飞出的弹丸,转瞬即逝,对待它,应该圆熟些,何必那么固执。
当时作者与赵晋橥是被罢官隐退,他们都胸怀大志,又都是栋梁之材,但却得不到重用,这两句词反映了他们那种无奈、悲哀而又不得不自我安慰的心情。
满江红解析
满江红解析满江红解析《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解析这首词言辞激烈,大气磅礴。
言语中充斥着英雄气慨,字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其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在全词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诗词中所讲的'起.承.转.合'的承与转!它既注释了'怒发冲冠'之因,又诱启了'收拾旧山河'之果。
是词眼之所在。
但是,对这句名联的注解从课本到网络历来都是以字译字的浅释,从未从全词的总体意境和语序的结构做过全面的剖析,以致讹传至今无人敢于问津。
以下注释摘自网络和书本:一、“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
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
二、三十:指年龄。
尘与土:谓征战中奔波劳累。
八千:言征途之漫长。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夜以断日地行军战斗。
三、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四、记得中学课本的解释为:尘与土,视功名如尘土。
云和月,披星戴月,谓征战之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金陵怀古》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金陵怀古》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金陵怀古【元】萨都刺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①坏寒螀②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注】①胭脂井:又名景阳井、辱井,隋军破金陵,陈后主躲入此井,后被擒。
②寒螀:寒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描写金陵六朝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情调悲凉,笼罩全篇,传达出作者登高望远时深重的历史沧桑感。
B.上阙一个“急”字将作者的内在情感外化,潮水之急,意味着在这夜深时分,登览感怀的词人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
C.下阙承接上文,陈述故国往事已无陈迹,与上阙描写六朝豪华毫无消息相辅相成,主旨血脉贯通。
D.结句的“只有”照应起句的“更无”,收束全词,一气呵成,词作因而显得布局合理,通体和谐完整。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阙。
【答案】1.C 2.①开头虚写“六代豪华”,以追忆的方式展现繁华富贵的人事随时光流逝;实写眼前“山川形胜”,以自然景物衬托多变的人间万事。
②虚写“王谢堂前”,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实写“乌衣巷口”,燕子见证了当年的繁华,又目睹了如今的衰败。
③词的上阙虚实对比,虚实相生,表达作者对兴衰难定,繁华易逝的慨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词艺术手法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C.“陈述故国往事已无陈迹”错误,“空陈迹”意为“徒然只留下历史遗迹”,与六代豪华毫无消息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起首虚写“六代豪华”,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以追忆的方式展现繁华富贵的人事随时光流逝,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三句写今昔对比,承接上文而抒发感慨,实写眼前“山川形胜”,当年的山川依旧在眼前,但人事变迁,已不似往日的繁盛,以自然景物衬托多变的人间万事,令人感慨万千。
诗人辛弃疾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诗人辛弃疾满江红原文与赏析诗人辛弃疾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人辛弃疾满江红原文与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诗人辛弃疾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1满江红·点火樱桃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译文】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
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
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
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
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
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注释】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
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
一架:荼藦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龙孙:竹笋的别名。
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
子规:亦名杜鹃。
【创作背景】《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赏析】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
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
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
岳飞《满江红》全文带解释
岳飞《满江红》全文带解释岳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接下来搜集了岳飞《满江红》全文带解释,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注释1、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2、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3、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4、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5、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6、等闲:轻易,随便。
7、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8、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9、朝天阙:朝见皇帝。
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品评】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
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他对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
”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
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
“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水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
“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
“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
“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
“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近人余嘉锡先生《四库全书提要辩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飞。
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
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岳飞《满江红》原文与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内容简析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赶到鄂州。
他痛感错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
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
这首词所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
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写作背景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
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
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
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
【赏析】这是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没有一首像本词那样有这么深远的社会影响,也从来没有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的力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 高考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高考辛弃疾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的许多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中,他的《满江红·送李正》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它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沉沦的忧虑和愤怒之情。
这首诗歌的背景是距今近900年前的南宋时期。
那个时候,南宋面临着来自金朝的威胁,频繁的外患加上内部的政治黑暗,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困境。
而辛弃疾也正处于这个时期,不但目睹了国家的沉沦,同时,他也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了这份沉痛和悲伤。
这首诗开始的几句就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朋友李正的离别之情:“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段话中,诗人表现了离别的不舍,同时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这里,辛弃疾说得很清楚,虽然他会想念李正,但不能忘记他们之间的誓言和约定。
接下来诗人叙述了一个夜晚的情形,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是诗人和李正相见的时候。
这里的意境非常美妙,用“长生殿”和“夜半无人私语时”来形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人对于李正的离别之情在这里表达得更加深刻。
在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辛弃疾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愤怒之情:“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这里,他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个繁华富贵的盛世,表明了南宋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但是,当我们细细品味这句诗,其中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就显而易见了。
玉璋富贵并不长久,它将飞逝而去,如一夜之间星辰难留。
这时,诗人的思绪转向了国家悲要不平,以及自己作为一名爱国诗人的愤怒。
接下来,辛弃疾采用富有感情的措辞,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离别之情:“满地赤乌非李鹗,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这段话中,他让白鹭和赤乌作为代表性的动物,代表着吉祥和不吉祥的含义,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更为生动和深刻。
总之,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是一首充满感情和深刻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
岳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
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
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
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目录满江红·登黄鹤楼⑴有感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1]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⑵。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⑶,风尘恶⑷。
兵安在?膏锋锷⑸。
民安在?填沟壑⑹。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⑺。
却归来、再续汉阳⑻游,骑黄鹤⑼。
2注释译文注释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
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
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
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⑶铁骑:指金国军队。
郊畿:指汴京所在处的千里地面。
⑷风尘:指战乱。
杜甫《赠别贺兰铦》:“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
“风尘恶,是说敌人占领中原,战乱频仍,形势十分险恶。
⑸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锋:兵器的尖端。
锷:剑刃。
《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这两句是说:兵士们在哪儿呢?他们(的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意为被刀剑击中而死亡)。
⑹沟壑:溪谷。
杜甫《醉时歌》:“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在哪儿呢?他们已因饥寒交迫而死,被丢在溪谷中了。
⑺缨:绳子。
请缨,请求杀敌立功的机会。
《汉书·终军传》记终军向汉武帝“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河洛:黄河、洛水。
这里泛指中原。
这句是说:哪一天能向皇帝请求,并得到他的命令率领精锐部队,挥鞭渡过长江,收复中原。
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在武昌西北)。
⑼此墨迹见近人徐用仪所编《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卷端。
原系照片;在本词下面,并有谢升孙、宋克、文征明等人的跋。
[2]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3作品赏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
绍兴三年(1133)十月,金朝傀儡刘豫军队攻占南宋的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府和信阳军,切断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陕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胁到湖南、湖北百姓的安全。
岳飞即接连上书奏请进兵中原,收复襄阳等六州。
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
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通向朝廷进纳财富和纲马的道路。
就在这本可乘胜长驱直入收复更多失地之际,朝廷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指示岳飞只准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
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
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
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二十万人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
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这首壮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
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
“想当年”三字点目。
“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
万岁山亦名艮岳。
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土为假山,山周十余里,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一堂名),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
“珠翠绕”、“笙歌作”,极写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
第二段以“到而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
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
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
“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
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
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
所以紧接二句就写到作者心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金人,复我河山。
这两句引用《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无迹。
“何日”云云,正见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
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
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
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
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
这首《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一般特点。
4作者简介岳飞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
字鹏举,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
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以不附和议,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
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宋史》有传。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
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
词存三首。
李纲《望江南》鉴赏作者介绍】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宋高宗时,曾拜尚书右仆射(丞相),兼中书侍郎。
【注】①“江上雪”二句:化用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②箬,箬竹,竹子的一种。
箬笠,用箬竹编制的斗笠。
散,同霰,冰霰,小雪子。
玉花,像白玉一样的雪花。
③“图画”句:意谓此等雪景.图画怎能画出。
若为:怎么能。
这句说,若把这景象画出来,将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④屿,小岛。
鳊,一种淡水鱼,肉味鲜美。
缩鳊,缩着项的鳊鱼。
鲫,鲫鱼,一种淡水鱼,肉味也很鲜美。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
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目睹耳闻,堪称一幅工笔画。
下片写渔家乐。
小岛上的竹篱茅舍是渔翁的家,他钓满一篓鳊鱼和鲫鱼归家后,听到的是一片儿童的欢笑。
这首词,真实、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王人鉴《冬夜闲居》赏析【简析】诗歌首联点名时令,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
首联照应了题目“冬夜闲居”。
颔联似乎是在诉说闲居的原因,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
颈联写了闲居之地的景物,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
尾联点名本诗的主旨,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
晚泊岳阳注释①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②清辉,皎洁的月光。
③一阕,一首乐曲。
④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夷陵途中。
3译文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
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1]4简析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
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
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
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
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根据《宋史·欧阳修传》的记载,“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庐陵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这首七言古诗,即写于被贬夷陵途中。
《宋史·欧阳修传》对欧阳修有这样的评价:“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从中可见其耿直刚劲见义勇为的为人。
欧阳修自己有这样的话:“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于奔、育,毁誉不以屑,其量适然,不见于喜愠”(《送方希则序》),欧阳修豁达超然的态度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