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5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说明:1.需注明融入了哪些思政元素、如何融入;2.需注明包含了哪些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如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
四、课程考核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说明:1.评价依据主要有:平时表现、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上机、考试等,应根据该课程实际设置的考核方式填写,不够可以加列;2.各考核方式逐一填写评分标准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食品毒理学》张立实,李宁主编,科学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食品毒理学》李宁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
六、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XXXXX评分标准
注:评分标准的分数段划分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自行设计。
可在表格上下用文字或其他方式细化其他应明确的要求,比如报告、作业、考试之类的,细化考核要求,如一共需交几次作业,分别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提交。
与前面的教、学方式对应。
及格标准体现课程目标达成的“底线”。
评分方式可操作,标准明确,分数有区分性。
除了对专业知识点掌握的要求外,还应体现出对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简述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简述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食品毒理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专门揪出那些隐藏在食物里的“坏家伙”。
那它都用啥研究方法呢?首先得有观察法。
这就像是坐在街边看路人一样,不过这里是观察吃了某种食物的动物或者人。
比如说,看小老鼠吃了新研发的奶酪后,是不是会像喝多了酒的醉汉一样东倒西歪,或者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然变得无精打采。
研究人员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变化,这可是很考验耐心的,就像钓鱼的时候等鱼上钩,得死死盯着浮漂。
然后是实验法。
这就好比是一场食物和生物的大冒险。
会把实验动物分成好多组,像排兵布阵一样。
一组给正常食物,其他组可能就会被喂下不同剂量的疑似有毒食物。
那些小动物就像是勇敢的小战士,进入了未知的危险领域。
研究人员则像严格的教官,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小战士”的状态。
要是剂量大了,小动物可能就像气球突然瘪了一样,生命体征迅速下降;剂量小呢,可能就像小感冒一样,有点小症状但不致命。
还有体外试验法,这就像是把食物里的成分拉到一个微观的角斗场。
把细胞、细胞器之类的微观东西当作角斗士,让食物中的成分和它们打一架。
就像看两个小不点在微观世界里拳打脚踢,看看这个成分会不会把细胞打得鼻青脸肿,让细胞的功能出现问题,要是细胞像被冻住了一样不能正常工作,那这个成分可能就有问题喽。
化学分析法也很重要。
这就像是给食物做一个超级详细的成分大体检。
研究人员拿着各种仪器,就像拿着魔法棒一样,检测食物里的各种化学物质。
那些仪器可厉害啦,能把食物里的成分看得一清二楚,哪怕是像灰尘里的小颗粒一样微小的有害物质都逃不过它们的法眼。
流行病学研究就像是从人群的汪洋大海里寻找线索。
研究人员像福尔摩斯一样,在人群中穿梭,调查吃了某种食物的人群生病的概率。
要是某个地区的人吃了某种特色食物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生病,那这个食物可就有大嫌疑了。
生物标志物检测就像是给食物的危害贴标签。
找到那些能代表食物有毒的特殊标记,就像在宝藏上做个记号一样。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引言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毒理学评价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是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的,旨在评估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试验方法。
1. 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暴露于高剂量的短期作用下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包括LD50测定法和急性口服毒性试验。
其中,LD50测定法是通过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食品,观察并计算半数动物死亡的中位数剂量,以此评估食品的急性毒性。
2. 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的食品对动物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慢性毒性试验方法包括90天喂养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
其中,90天喂养试验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生理、生化参数以及器官损伤等的影响。
而生殖毒性试验则是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生殖能力、胚胎发育以及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3. 遗传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效应。
常用的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包括细菌反转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对细菌或动物染色体的畸变、突变以及微核的形成等指标,来评估食品的遗传毒性。
4. 致癌性试验致癌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动物致癌的潜在风险。
常用的致癌性试验方法包括饲喂试验和皮肤涂抹试验。
其中,饲喂试验通过给予动物长期暴露于食品,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发生肿瘤的影响。
而皮肤涂抹试验则是将食品直接涂抹在动物皮肤上,观察并评估其对动物发生肿瘤的影响。
5. 免疫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用于评价食品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常用的免疫毒性试验方法包括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抗体产生等。
这些试验方法通过检测食品对动物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来评估食品的免疫毒性。
6. 毒素检测毒素检测是评价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食品毒理学总结
毒理学总结第一章绪论食品毒理学: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有毒有害物质(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新资源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和食品中天然成分。
主要任务:研究食品中化学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毒性作用,是评价食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标准的基础。
主要研究方法:动物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化学分析、风险评估和安全限量制定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1、毒物: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2、毒性、毒性分级: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
3、毒性作用: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发生生理生化机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的反应。
⏹毒性作用分类:(1)变态反应、(2)特异体质反应 (3) 速发与迟发性作用 (4) 局部与全身作用 (5)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6)功能、形态损伤作用4、生物学标志,种类生物学标志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
背⏹分为: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毒物举例: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苯可抑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强酸、强碱可引起局部的皮肤粘膜的灼伤等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效应和反应的区别:效应(effect)——涉及个体,量反应。
可用一定计量单位表示其强度。
反应(response)——涉及群体,质反应。
百分率或比值表示⏹2、剂量-反应曲线常见类型?1)、直线:正比例,少见,一定剂量范围内。
剂量增加,强度增加。
正比2)S形曲线:常见,慢-快-慢。
对称和非对称,后者常见低剂量范围内,剂量增加,强度增加较为缓慢3)、抛物线:先升高后降低。
食品毒理学实验
实验一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1. 实验目的和要求*毒理学研究需要用实验动物来进行各种实脸,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来研究毒作用,获得毒物的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毒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资料,因此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本次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动物抓取和分组等技术。
2. 实验原理做毒理学实验,首先要了解实验动物选择的要求,实验动物分组、实验样品的采集、实验动物处死方法等。
3. 实验仪器设备:小鼠若干,手套15副,苦味酸酒精饱和液,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棉签,解剖剪刀10把,感应量为0.1g的天平一台。
4. 实验内容步骚:(一) 健康动物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种属品系的动物进行实验,均要求选择健康的实验动物。
健康动物检查时要求达到:外观体型丰满,被毛浓密有光泽、紧贴体表,眼睛明亮,行动迅速,反应灵活,食欲及营养状况良好。
选择时重点检查以下几项:1. 眼睛明亮,瞳孔双侧等圆,无分泌物2. 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3. 鼻无喷嚏,无浆性粘液分泌物4. 皮肤无创伤、无脓疮、疥癣、湿疹。
5. 颈部要求颈端端正,如有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应选作实验动物。
6. 消化道无呕吐、腹泄,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7. 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
若动物(大鼠、小鼠)出现圆圈动作或提尾倒置呈圆圈摆动,应放弃该动物。
8. 四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及溃疡。
(二) 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小鼠主要依据肛门与生殖孔间的距离区分,间距大者为雄鼠,小者为雌性。
成年雄鼠卧位可见睾丸,雌性在腹部可见乳头。
(三) 抓取方法正确地抓取固定动物,是为了在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的前提下,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上向后位,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第五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
落户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慰灵碑, 旨在纪念在抗非典疫苗和药物实验中为人 类健康献身的38只恒河猴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 于人 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
成年的健康实验动物(雄性和雌性未孕)和 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 代表性、可重复性
常用实验动物生物学和生理学参数
2、实验动物品系的选择 品系(strain) 指用计划交配的方法,获得起源于共同 祖先的一群动物。 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可分为: ①近交系:指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之间连续交配20代以上 而培育的纯品系动物。如小鼠有津白I、津白Ⅱ、615, DBA/1和DBA/2,BALB/C,C3H,C57B/6J,A 和A/He等。 ②杂交群动物(杂交1代,F1),指两个不同的近交系之间 有目的进行交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 ③封闭群:一个种群在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血缘, 仅由同一品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的动物 群。如昆明种小鼠、NIH小鼠、LACA小鼠、F344大 鼠、Wistar大鼠、SD(Sprague-Dauley)大鼠等。
第三,毒理学实验所用动物数量有限,那些发 生率很低的毒性反应,在少量动物中难以发现 。而化学物一旦进入市场,接触人群往往会很 大。这就存在小数量实验动物到大量人群外推 的不确定性。
• 四,实验动物一般都是实验室培育的品系,一 般选用成年健康动物,反应较单一,而接触人 群可以是不同的人种、种族,而且包括年老体 弱及患病的个体,在对外源化学物毒性反应的 易感性上存在很大差异。
•
•
• • •
2.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剂量-反应(效应)研究是 毒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 在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中,应该得到LD50(半数致死 剂量/浓度),也可以得到LD01(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和MTD(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在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中,可应该得到急性可观察到 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 量(NOAEL)。 在亚急性、亚慢性及慢性毒性试验中,可得到相应的 LOAEL和NOAEL。 在致突变、致癌和致畸等特殊毒性试验中,剂量-反应( 效应)研究将为确定受试物是否具有这些特殊毒性提供 依据。在致畸试验也可得到LOAEL和NOAEL;在致突变、 致癌试验中,尽管认为是无阈值的,但也可得到表观的 LOAEL和NOAEL。
《食品毒理学教案》word版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述第二节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第二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转运与转化第一节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第二节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第三节吸收第四节分布第五节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第六节排泄第三章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损伤和影响因素第一节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引起的毒性损伤第二节表示毒性损伤的指标第三节毒性损伤(细胞损害)的机制第四节影响外源化合物毒效应的因素第一章绪论“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
“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不安全,又是百病之源。
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听起来生疏却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概念。
人们上街购买鱼、肉、禽、蛋等鲜活产品,总要查看一下是否有腐坏、异味或病虫污染。
在食品店的柜台上,印有“不含添加剂”、“纯天然”、“绿色食品”等标志的食品,格外吸引购物者的注意。
在菜市场,细心的精选文档采购者会留心蔬菜的产地,是否有用污水浇灌或被滥用过农药的危险。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已经把食品的安全性作为购买食品的重要原则和取舍标准。
我国食物中毒每年报告例数约为2~4万,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不到实际发生数的 1/10 。
由于农药、兽药污染造成的急性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有所上升。
城乡食品的数量与种类日益丰富,如何提高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消费者在初步解决了温饱之后,要求吃得更好,吃得安全放心,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所趋。
精选文档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述食品是有益人体健康并能满足食欲的物品。
人必须每天摄入食物赖以生存,维持健康和繁殖后代。
食品质量关系着人们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感官性状良好、可被人体接受。
但是食品除了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外,也可能含有身体非必需的甚至有害生物或化学物质,后者总称为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 。
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 "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
食品毒理学
绪论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感官性状良好、可被人体接受。
1食品中主要的外源化学物质:天然物、衍生物、污染物、添加剂。
2毒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入的剂量。
毒理学奠基人:西班牙的Orifila。
17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人个体观察、流行病学观察。
2毒理学实验可采取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肝脏、组织、细胞进行。
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也称整体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人个体观察(仅限于低浓度、短时间的接触,并且毒作用应有可逆性)、流行病学研究.3体外试验是利用什么进行研究: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3体外试验有:大量全胚胎培养、胚胎细胞团培养、生精细胞与旧质细胞共培养、现代食品安全性六大问题:营养失控、微生物致病、自然毒素、环境污染物、人为加入食物链的有害物质、其他不确定的饮食风险。
9食品毒理学的作用: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或安全范围,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
第一章毒物的种类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工业化学品;食品中的有毒物质;环境污染物;日用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医用化学品;生物毒素;军事毒物。
18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及性质影响因素:剂量,接触条件、接触途径,接触期限,速率和频率。
毒性作用分类:1速发或迟发型作用·2局部或全身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对形态或功能的影响·5过敏性反应·6特异体质反应。
损害作用的特点:1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的影响,寿命亦将缩短;2机体功能容量或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降低;3机体维持稳态能力下降;4机体对其它某些环境因素不利影响的易感性增高。
反映毒作用终点的观察指标大致分为两类:特异指标;死亡指标。
生物学标志分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性生物学标志。
毒理
第一章1 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借用基础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及对人体损害的作用与机制,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2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任务:(1)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分布、形态、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与代谢规律,阐明影响中毒发生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研究食品中化学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特别应阐明致突变、致畸、致癌和致敏等特殊毒性,提出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健康监护措施;(3)研究化学物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评定食品的安全性,制定相关卫生标准.内容:(1)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理化性质、结构;(2)毒性作用及机制(3)开展毒理学安全性评价(4)开展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3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1)从方法学来分•微观方法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观察到多方面毒作用现象,其中包括一些极微小的毒作用表现。
•宏观方法研究人的整体以至于人的群体与毒物相互作用的关系(2)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体内试验(in vivo test)实验对象采用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仓鼠(hamster)、狗和猴等。
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3) 从试验对象来分•动物实验•人体试验•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4 什么是剂量-反应曲线?有哪些类型?剂量-反应关系(quantal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指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可用曲线表示,不同毒物在不同条件下引起的反应类型是不同的。
剂量-反应曲线类型:(1)S形曲线型:对称S形曲线、非对称S形曲线(2)直线型(3)抛物线型(4)指数曲线型(5)双曲线型(6)受干扰的曲线型第三章第三章1、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的方式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方式:1.1 简单扩散影响单纯扩散的主要因素:脂/水分配系数:指化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和水相的浓度比值。
第五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 SD大鼠:白色,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 大鼠为快,对疾病的抵抗力尤以呼吸道疾病的 抵抗力强。自发肿瘤发生率较低,对性激素感 受性高。
• BALB/c小鼠:对致癌因子敏感,对放射性照 射极为敏感。生产性能良好,繁殖期长,广泛 应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和单 克隆抗科学(生物、医学、食品等) 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在科研、教学、 生产、检定、安全评价和成果评定中都离不开 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仪器、活试剂”。 • 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这样比喻:“在生命科学研 究中使用实验动物就象在分析化学中使用分析 天平一样重要”。
•
落户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慰灵碑, 旨在纪念在抗非典疫苗和药物实验中为人 类健康献身的38只恒河猴
•
•
• • •
2.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剂量-反应(效应)研究是 毒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 在急性(致死性)毒性试验中,应该得到LD50(半数致死 剂量/浓度),也可以得到LD01(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 )和MTD(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 在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中,可应该得到急性可观察到 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 量(NOAEL)。 在亚急性、亚慢性及慢性毒性试验中,可得到相应的 LOAEL和NOAEL。 在致突变、致癌和致畸等特殊毒性试验中,剂量-反应( 效应)研究将为确定受试物是否具有这些特殊毒性提供 依据。在致畸试验也可得到LOAEL和NOAEL;在致突变、 致癌试验中,尽管认为是无阈值的,但也可得到表观的 LOAEL和NOAEL。
第三个原则,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 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
• 不能重复的实验结果是没有任何科学价值的。选用成 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是为了使实验结 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 以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 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而将幼年和老年动物、妊娠的 雌性动物、疾病状态作为特殊情况另作研究。这样可 降低实验对象的多样性,减少实验误差。
食品毒理学 (2)
第一章绪论1.食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外源性物质(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极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制定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2.食品毒理学研究内容: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或混入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在食品内外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及降解产物等;(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接触相)②外源性物质随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代谢转化、排泄过程及毒物代谢动力学规律;(即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动力学相)③外源性物质对机体造成的毒性损害及中毒机制研究;④安全性毒理学评价;⑤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危险性评估。
3.(简答)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两大方面;而实验研究又可细分为整体实验方法和体外试验方法。
1.整体动物试验方法(体内试验):动物实验是食品毒理学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方法,是进行食品毒理学相关研究的主要手段。
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小鼠是传统的食品毒理学常用的实验动物。
2.体外试验方法(1)微生物试验:毒理学中典型的微生物试验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又称Ames试验。
●检测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多在整体动物进行,例如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其结果原则上可外推到人;但体内试验影响因素较多,难以进行代谢和机制研究。
(2)哺乳动物体外试验:分以下三个水平。
1)器官水平(游离器官):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两种方法。
2)细胞水平:细胞培养是在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技术。
3)亚细胞水平:即细胞器水平检测。
毒理学中经常制备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微粒体。
⏹体外试验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行毒理学研究,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第五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克/人
<1
稍尝
1~50
500~4000
51~500 4000~30000
501~5000 30000~250000
5001~15000 250000~500000
>15000
>500000
0.05 0.5 5 50 500 2500
食品毒理学评价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历次版本: 卫生部文件《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 1985年 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4. 半数致死量(LD50):指受试物能引起实验动物50% 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又称致死中量。
5. 最小致死量:指受试物使受试动物群体中仅引起 个别发生死亡的剂量。
6. 急性毒性:指机体一次给予受试化合物,低毒化 合物可在24小时内多次给予,在短期内发生的中毒效应。
食品毒理学评价
7. 蓄积毒性:指低于一次中毒剂量的外源化学物,反 复与机体接触一定时间后致使机体出现的中毒作用。
食品毒理学评价
三、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试验方法
开展食品安全毒理学试验应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 • GB 15193.1-201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 GB 15193.2-2014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 GB 15193.3-2014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GB 15193.4-2014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 GB 15193.5-2014 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 • GB 15193.6-2014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五章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为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作为在现代科学带动崛起的一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以医学、生物为核心的综合性独立的新兴学科,正以崭新的面貌,异乎寻常的速度,影响着整个生命科学各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奠基学科和重要支撑条件,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甚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物科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食品毒理学的很多研究工作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
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研的优点是花费人力、物力较少,时间短,易发现单因素与结果的关系,能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可与人类生命活动现象相类比的资料。
在毒理学实验研究中,健康的实验动物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获得正确可靠的研究结果的重要条件。
食品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于机体(特别是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
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
体内试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目的是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原型)外推,以期评估外源化学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体外实验主要用于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和机制研究;人体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则可进一步深化和证实在动物实验中所得到的资料。
实际上,食品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动物实验为中心的,食品毒理学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食品毒理学试验是对化学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手段,已为各国际组织或各国的行政部门所颁布的规程或指南列为常规试验,有称为法规毒理学试验(regulatory toxico1ogy test),这类毒理学试验是以筛查和描述外来化学物的毒性为目的,属于描述毒理学范畴。
第一节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一、食品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在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
基本假设为: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
这两个假设也是全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的前提。
5 食品毒理学试验基础
第四节 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要点
食品毒理学试验设计遵循三大原则:随机、重复、对 照。
1. 随机:是指实验动物每一个体在试验中都有机会 均衡地分配到各实验组。其目的是减少主观因素的影 响,使得样本的个体差异均衡地分配到各组中去。
2. 重复:是指能在同样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 实验一般要求重复2-3次。
1. 剂量分组 2. 各组动物数 3. 试验期限
二、体外毒理学试验设计
1. 测定受试物溶解性 2. 试验最高剂量的推荐 3.代谢活化 4.阳性对照 5.重复
一、体内毒理学试验设计
1. 剂量分组 在毒理学试验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也就
是当外源化学物染毒剂量增加,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效应)随之而增 强。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的存在是确定外源化学物与有害作用的因 果关系的重要依据,也可证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毒理学 试验中,一般至少要设3个剂量组(即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 组),希望能得到满意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目前常规选择物种的方式是利用两个物种,一种是啮齿 类,另一种是非啮齿类。系统毒性研究最常用的啮齿类是大 鼠和小鼠,非啮齿类是狗。豚鼠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致敏 试验,兔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眼刺激试验。遗传毒理学试 验多用小鼠,致癌试验常用大鼠和小鼠,致畸试验常用大鼠、 小鼠和兔。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常用母鸡。
因素(溶剂/赋形剂)的影响,阴性对照作为与染毒组比较的基础。没有阴 性对照组就不能说明受试物染毒与有害作用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实验 中,染毒各剂量组实验动物出现某些异常、甚至死亡;如果阴性对照组 没有发现异常,我们可以认为此种异常和死亡是由于受试物的毒作用; 如果阴性对照组也出现同样的异常和死亡,则应考虑是由于实验动物患 某种传染病或其他非实验因素所致,必须重新进行实验。
5 第5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为实 验动物。 • 实验动物学已发展成一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以医学、 生物为核心的综合性独立的新兴学科。
• 食品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动物实验为中心的,
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是毒理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 • 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
①所用的溶剂或助溶剂应该是无毒或实际无毒;
②与受试物不起反应,受试物在溶液中应稳定;
③对受试物的毒动学和毒效学无显著影响; ④无特殊刺激性或气味。对水溶性受试物,体内试验首选的溶剂 为水(经口染毒)和等渗盐水(胃肠道外染毒)。
确定试验剂量和剂量分组
1.剂量分组
• 高剂量组 应出现明确的有害作用,或者高剂量组剂量 已达到染毒的极限剂量
3、 3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随机数字
除以5的余数 归 组
42
2 B
81
1 A
14
4 D
57
2 B
20
5 E
42
2 B
53
3 C
32
2 B
37
2 B
32
2 B
பைடு நூலகம்
37
2 B
07
2 B
36
1 A
07
2 B
51
1 A
• 健康动物应发育正常、体形健壮,无外观畸形,被毛浓 密、有光泽、顺贴而不蓬乱,行动灵活、反应敏捷,眼 睛明亮有神,表皮无溃疡和结痴,天然孔道干净无分泌 物等。
• 为确保选择健康动物 ,一般在实验前观察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案
实验一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一、实验目的学习食品毒理学试验中有关动物试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性别鉴定,抓取方法,标记方法,染毒方法,生物材料采集和实验动物处死等技术。
二、试剂、器材及动物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美蓝溶液、0.9%的NaCl溶液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棉签、1mL注射器、灌胃器、烧杯、容量瓶、定量取血管、玻璃毛细管、鼠笼昆明种小鼠三、操作方法(一)实验动物的选择食品毒理学研究中,无论应用何种种属、品系的实验动物,都必须是健康动物。
动物的选择,应重点检查下述项目。
1.外观体形丰满,被毛浓密光顺,行动敏捷,反应灵活。
2.眼睛明亮,瞳孔清晰,双侧等圆,眼内无分泌物,眼睑无肿胀、发红。
3.耳耳道无分泌物溢出,耳壳无脓疮、糜烂。
4.鼻无喷嚏,无浆性黏液分泌物。
5.皮肤无创伤、脓疮、疥癣、湿疹。
6.头颈部姿势端正。
颈项歪斜提示可能存在内耳疾患,不能用于实验。
7.消化道无呕吐、便秘、腹泻,粪便成形,肛门附近被毛洁净。
8.神经系统无震颤、麻痹、运动失调,如有转圈运动或倒提时呈圆圈摆动,不能用于实验。
9.四肢及尾四肢、趾及尾无红肿、溃疡。
10.食欲及营养良好(二)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1.大鼠、小鼠主要观察肛门与生殖孔的间距,雄性间距大,而雌性间距小;雄鼠夏天或卧位可见睾丸,雌鼠腹部有明显乳头,大鼠6对,小鼠5对。
(三)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实验前应了解动物的一般习性,正确抓取和固定动物,既要大胆,又要细心。
1. 小鼠的抓取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部提起,置于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取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将鼠体置于左手手心中,以无名指按住鼠尾根部,小指按住后腿即可。
右手则可进行灌胃或注射等操作。
(四)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和标记1.称重一般同一组内,同性别动物体重差异应小于平均体重的10%,组间同性别动物体重平均值相差应小于5%。
2.编号和标记(1)染色法一般采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涂擦于动物不同部位的被毛染色,表示不同号码,此法适用于大鼠、小鼠和豚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动物品系的选择
品系(strain):用计划交配的方法,获得起源于共同祖先 的一群动物。 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分类可分为:
①近交系:指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之间连续交配20代以上而培育的纯 品系动物。 ②杂交群动物(杂交1代,F1),指两个不同的近交系之间有目的进 行交配,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 ③封闭群:一个种群在五年以上不从外部引进新血缘,仅由同一品
①所用的溶剂或助溶剂应该是无毒或实际无毒;
②与受试物不起反应,受试物在溶液中应稳定;
③对受试物的毒动学和毒效学无显著影响; ④无特殊刺激性或气味。对水溶性受试物,体内试验首选的溶剂 为水(经口染毒)和等渗盐水(胃肠道外染毒)。
确定试验剂量和剂量分组
1.剂量分组
• 高剂量组 应出现明确的有害作用,或者高剂量组剂量 已达到染毒的极限剂量
• 编号原则:先左后右,从上到下。 • 常用的标记法:染色、耳缘剪孔、烙印、
号牌等方法。
染色法
• 使用的颜料: 3-5%苦味酸溶(黄) 2%硝酸银(咖啡色)溶液 0.5%中性品红(红色)
剪耳法
• 在耳朵不同部位 剪一小孔代表某 个号码。 • 常以右耳代表个 位,左耳代表十 位。或与染色法 配合使用,右耳 剪孔代表十位, 左耳代表百位。
3、 35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随机数字
除以5的余数 归 组
42
2 B
81
1 A
14
4 D
57
2 B
20
5 E
42
2 B
53
3 C
32
2 B
37
2 B
32
2 B
37
2 B
07
2 B
36
1 A
07
2 B
51
1 A
•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例
急 性 毒 性 作 用
1.查阅文献
• ①了解化学毒物的结构式、分子量、常温常压下的状 态、熔点、沸点、密度、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 溶性和脂溶性等理化特性,生产批号及纯度,杂质成 分与含量等。 • ②确定使用哪一种计算方法求 LD50,然后再设计剂量 分组。LD50的计算方法常用寇氏法、概率单位法、霍 思法等。 • ③找出与受试化学毒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学物 的毒性资料,并以文献资料中相同的动物种系和相同 接触途径所测得的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学物的预 期毒性中值。
三、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四、实验动物的捉持与固定方法 五、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及方法 六、实验动物生物标本采集 七、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八、病理解剖和标本留取
三、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 染毒前根据染毒途径的不同,应将受试物制 备成一定的剂量。常用的是制备成水溶液、 油溶液或悬浊液。
• 对溶剂和助溶剂的要求是:
A
A
A
两组的大鼠的分配应为: A组:3、5、6、8、11、13、14 B组:1、2、4、7、9、10、12
用下一个随机数字(78) 除以8,得到的余数是6, 我们就把第六个A改放入 B组
(2)将试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低剂量组应不出现任何可观察到的有害作用(即相当于 NOAEL),但低剂量组剂量应当高于人可能的接触剂量, 至少等于人可能的接触剂量。 • 中剂量组 的剂量介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应出 现轻微的毒性效应(即相当于LOAEL)。 高、中、低剂量组剂量一般按等比例计算, 低剂量组剂量一般为高剂量组剂量的1/10-1/20。
遗传毒理学试 验多用小鼠
小鼠
大 鼠
致癌试验常用大鼠和小鼠; 致畸试验常用大鼠、小鼠和兔
裸鼠
小豚鼠
豚鼠常用于皮肤刺 激试验和致敏试验
兔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 眼刺激试验、致畸试验
迟发性神经毒性 试验常用母鸡
猫、狗可物在种系上与人类 最接近,但价格昂贵、 难以获得,故很少使用。
随机数字
除以3的余数 归 组
18
3 C
62
2 B
40
1 A
19
1 A
12
3 C
40
1 A
83
2 B
95
2 B
34
1 A
19
1 A
44
2 B
91
1 A
69
3 C
03
3 C
30
3 C
A组:3、4、6、9、10、12 B组:2、7、8、11、
C组:1、5、13、14、15
继续查随机数字得60, 60除以6,余6, 取第六个A改为B组。
应常规驱除肠道寄生虫。
一、毒理学常用动物及选择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性别鉴别及随机分组 三、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四、实验动物的捉持与固定方法 五、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及方法 六、实验动物生物标本采集
七、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八、病理解剖和标本留取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性别鉴别及随机分组 1、实验动物的编号
无菌小动物隔离器
普通小鼠笼架
鼠笼
(四)个体选择
性别
一般来说,对于初次试验的受试物,应该 采用两种性别,雌雄各半。
年龄和体重 取决于试验的类型
急性试验一般选用成年动物 慢性试验一般选用较年幼的或初断乳的动物
生理状态
雌性动物应选用未产未孕的,且雌雄动物应分笼饲养。
健康状况 应选用无体表寄生虫的健康动物。 实验动物的喂养环境
• 为了更好的预测化学物对人的危害,一 般要求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进行 实验:一种是啮齿类(大鼠、小鼠), 另一种是非啮齿类(猪、狗、兔)
啮齿类
大鼠
小鼠
豚 鼠
非啮齿类
在选择实验动物时,既要考虑化学物的特性又
要考虑实验动物的特性
豚鼠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兔常用于皮肤刺激试验和 眼刺激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多用小鼠,致癌试验常用大鼠和小 鼠,致畸试验常用大鼠、小鼠和兔。 研究环境毒物时也可选择某些昆虫;研究水体污染时可选择水生 生物。
• 健康动物应发育正常、体形健壮,无外观畸形,被毛浓 密、有光泽、顺贴而不蓬乱,行动灵活、反应敏捷,眼 睛明亮有神,表皮无溃疡和结痴,天然孔道干净无分泌 物等。
• 为确保选择健康动物 ,一般在实验前观察
5-7天
• 对于大鼠和狗的亚慢性和慢性试验,可在实验前采血进 行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检查,异常的动物应剔除;对狗
第五章 食品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 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进行科学饲养繁殖的动物称为实 验动物。 • 实验动物学已发展成一门以生命科学为主体,以医学、 生物为核心的综合性独立的新兴学科。
• 食品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动物实验为中心的,
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是毒理学研 究的基本方法。 • 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
继续查随机数字表:A组 13、55、38
B组 58、59、88、97、54、14 A组:13/10余3,15→C;55/ 9余 1, 2→C; 38/ 8余 6,26→C B组:58/13余6,10→D;59/12余11,30→D;88/11余11,31→E; 97/10余7,12→E;54/ 9余 9, 24→E;14/ 8余 6,11→E
一、毒理学常用动物及选择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性别鉴别及随机分组 三、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 四、实验动物的捉持与固定方法 五、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及方法 六、实验动物生物标本采集 七、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八、病理解剖和标本留取
一、毒理学常用动物及选择
(一)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1、对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 实验动物分组的原则要求所有的动物分配到
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的机会均等。
• 随机分组:抛硬币、抽签、随机数字表
(1)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
动物编号 随机数目 归 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73 23 B B A B A A B A B B A
•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急 性 毒 性 作 用
–2.预试验
• ①设定以此预期值作为待测化学物的中间剂量组, 并在该剂量的上下各设计 l 一 2 个剂量组作为预试 验剂量。 • ②根据确定的剂量组进行染毒。 • ③根据预试验的死亡资料确定组距。 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剂量分组:
i=(lgLD90-lgLD10)/(n-1) 或:i=(lgLD100-lgLD0)/(n-1)
式中 i 为组距 ( 相邻的两个剂量组对数剂量之 差); n为设计的剂量组数。
• (四)染毒剂量与分组:
–3.正式试验;
急 性 毒 性 作 用
• 一般来说、根据试验设计所选用的LD50计算方法来
确定组数。例如几率单位法、寇氏法一般设6~10 个剂量组;霍恩法固定设4个剂量组。求得i值 后.以最低剂量组(LD0或LD10)的对数剂量加上一 个i值,即是第二个剂量组的对数剂量,依此类推 直至最高剂量组,查各自的反对数即得出各组剂量 的真实值。
选择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人最 接近的物种 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 易于饲养管理和实验操作方便的物种 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且价格较低的物种
•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 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 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 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
24
4 D
51
1 A